红寺堡区大河乡30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项目可研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513614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寺堡区大河乡30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红寺堡区大河乡30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红寺堡区大河乡30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红寺堡区大河乡30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红寺堡区大河乡30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红寺堡区大河乡30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项目可研报告.docx

《红寺堡区大河乡30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项目可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寺堡区大河乡30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项目可研报告.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红寺堡区大河乡30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项目可研报告.docx

红寺堡区大河乡30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项目可研报告

红寺堡区大河乡30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项目

二〇一二年十月

目录

第一章概述1

1.1项目名称、承办单位1

1.2主要编制依据和原则1

1.3地理位置1

1.4项目背景2

1.5研究内容3

1.6研究的主要结论3

1.7问题与建议5

第二章社会经济、交通现状与发展规划6

2.1工程所在地区概况6

2.2区域交通现状6

2.3现状道路7

2.4广州市交通规划8

第三章工程项目建设的必要性9

3.1本项目的建设是保障亚运会顺利举办的交通举措之一9

3.2本项目的建设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9

3.3本项目的建设是促进交通分流的需要9

3.4本项目的建设是完善路网的需要10

3.5本项目的建设将实现江海大道快速化10

3.6本项目的建设是满足居民出行的需要11

第四章交通量预测12

4.1概述12

4.2交通流量的预测13

第五章技术标准与建设规模16

5.1技术标准16

5.2技术标准论证18

5.3建设规模18

第六章工程建设条件20

6.1工程建设的自然条件20

6.2建筑材料来源及运输条件22

6.3工程建设的社会环境22

第七章工程方案24

7.1工程内容24

7.2道路工程24

7.3调头匝道工程29

7.4人行天桥工程32

7.5排水工程36

7.6照明工程38

7.7绿化工程39

第八章征地拆迁及管线迁改41

8.1编制依据41

8.2征地拆迁及管线迁改费用估算41

第九章环境评价43

9.1环境评价依据43

9.2工程环境影响评价43

9.3主要环境保护措施45

9.4环境影响结论47

第十章节能节水措施48

10.1节能措施48

10.2节水措施49

第十一章劳动安全与卫生50

11.1影响劳动安全与卫生因素分析50

11.2劳动卫生与卫生措施50

第十二章项目实施方案52

12.1施工进度计划52

12.2项目招标初步方案52

12.3项目工程管理53

第十三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54

13.1投资估算54

13.2资金筹措57

第十四章经济评价58

14.1评价依据58

14.2评价内容58

14.3评价参数58

14.4费用调整59

14.5汽车运输成本经济费用调整60

14.6国民经济效益计算62

14.7国民经济评价结果64

14.8国民经济评价敏感性分析64

14.9经济评价结论65

第十五章社会评价与风险分析66

15.1社会评价66

15.2项目风险分析69

第十六章结论与建议71

16.1(推荐)方案总体描述71

16.2结论71

16.3建议72

附件73

第一章项目概况

1.1项目名称

吴忠市红寺堡区大河乡30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项目

1.2项目主管单位

宁夏回族自治区财政厅

1.3项目建设单位

吴忠市红寺堡区大河乡人民政府麻黄沟村

1.4项目负责人:

吴长善

1.5项目类型新建

1.6项目简述

大河乡是红寺堡区搬迁最早的移民乡,位居红寺堡西部,西接中宁县,南靠同心县,辖12个行政村,总面积560.6平方公里,总人口3.1万人,其中回族1.76万人,占总人口的57.3%。

全乡农作物种植面积达到83400亩,全年国民生产总值11578万元,人均收入3735元。

近年来,我乡大力发展以“设施农业”“黄牛养殖”为重点的“3211”产业,目前共发展设施农业11000亩,其中日光温室5000亩,大拱棚4000亩,小拱棚2000亩。

形成了以种植葡萄、油桃、果菜为主的乌沙塘日光温室、以甜瓜为主龙泉村钢屋架大拱棚设施农业示范基地。

今年又在麻黄沟村为中心以700元每亩的价格流转1200亩土地发展露地蔬菜。

蔬菜品种有西红柿、辣椒、四季豆等,年产各种蔬菜1.34亿公斤,产值6700万元左右。

蔬菜种植业逐步成为大河乡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但由于种植区域分散,种植品种混杂,标准化栽培管理技术程度低,规模化经营效益差,营销组织不健全,导致蔬菜产业发展缓慢。

与区内外同类地区比较,我乡蔬菜产业水平差距甚远。

为解决此问题我乡采取多点示范,以点带面引导农民发展种植蔬菜;以抓基地建设,建立营销组织,同时采取政府、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供销一条龙生产经营体系。

在我乡现有蔬菜产业的基础上,根据红寺堡区区委、区政府进一步发展壮大“3211”产业发展规划,把发展优质露地蔬菜作为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来抓。

我乡按照“政府引导、土地流转、规模发展、订单销售”的产业发展新模式,流转土地1200亩大力发展露地蔬菜种植。

运用先进的育苗、良种、生物、微生态工程等技术手段为切入点,全面提升蔬菜示范基地生产水平;采用现代市场化营销手段,打通市场渠道;利用蔬菜示范基地的带动功能,逐步向规模、品种规模、优势品种规模化发展。

提高我乡蔬菜产业化水平,促进项目区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1.7项目地点范围

大河乡麻黄沟村150户。

1.8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

发展优质露地蔬菜为主,建设无公害夏季优质蔬菜基地3000亩。

2011年以麻黄沟村麻黄沟组为重点种植1200亩为核心区,到2012年规划在麻黄沟全村为内种植3000亩,建设改造高标准工厂化育苗温室5栋、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服务和监测中心(包括种子种苗供应、肥料调配供应、技术咨询、蔬菜生产培训中、无公害化监测实验室)等。

1.9建设期限

2011年3月-2012年10月

1.10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65.1万元,其中申请国家投资36万元,地方配套及农民自筹29.1万元。

1.11效益分析

第三年达产达标可获利1800万元。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条件

2.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1.1建设优质蔬菜基地是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的需要

红寺堡区灌溉用水依赖“1236”扬黄灌溉,然每年的黄河用水指标逐年减少,原有的农田灌溉用水短缺,需要灌溉的土地面积逐年在增加,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另一方面,种植粮食或葵花等经济作物,大田漫灌造成水资源浪费十分严重。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以种植蔬菜,实施保护地栽培和小畦灌溉技术,走伸出产业“手”合理利用灌水资源,不仅要让农田“喝”上水,而且要最大化节约灌溉用水资源,大幅度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和灌水生产效益。

2.1.2建设优质蔬菜基地是战略性调整种植结构、提高农民收入的需要

红寺堡区环境恶劣,生态体系脆弱,灌区移民生存的自然景观差,移民的种植观念落后。

建设优质蔬菜基地是继实施退耕还林、封山禁牧后,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生产的需要,是巩固红寺堡区生态建设成果措施之一。

加之红寺堡区粮食生产没明显的优势,虽然土地面积不大,但粮食生产水平效益低下,农民收入微薄。

因为蔬菜生产具有周期短、茬次多、见效快,比较效益高的特点。

所以以蔬菜产业发展为突破口,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单位土地面积产量和种植经济效益;同时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规模化蔬菜基地的建设可吸纳大量农村剩余劳力,为农民就业创造良好条件。

促进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项目区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改善生态环境、维护农村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2.1.3提早上市,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

通过设施提前育苗,在露地气温、地温等条件适宜时移栽定植,可提前上市,也可通过育苗移栽技术达到一年两茬种植,提高经济效益。

根据2008年、2009年我乡对脱水甜椒、西芹的试验,分别可提前采收上市27天、17天,育苗移栽麦后复种大白菜获得双重效益。

2.1.4建设优质蔬菜基地是培育品牌产品,增强蔬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近年来,红寺堡区蔬菜种植面积已达到2.3万亩,但本区蔬菜以初级产品上市,大部分销售在本地市场,没有品牌,市场竞争力差,很难占领区外市场。

另外,我国加入WTO后,特别是大中城市对农产品实行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以后,给红寺堡区蔬菜产业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强烈的挑战。

因此,建设优质蔬菜基地,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培育我区蔬菜品牌,提高知名度,增强蔬菜产品市场竞争力,有利于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

2.2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2.2.1自然条件优越

大河乡年平均气温8.7℃,无霜期165-183天,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蔬菜品质较好,果菜类作物能通过越夏延至深秋,叶菜类作物7—8月上市,加之我区属西部贫困移民搬迁地区,经济基础差,工业化程度低,土地种植年限短,化肥施用量相对较少,无土壤污染和灌水污染,土壤有机质含量1.3%左右,矿化度1.18g/kg,PH值7.5,地下水矿化度1-3g/L,符合优质蔬菜生产的要求,具备发展优质蔬菜的优越环境条件。

2.2.2技术成熟有保障

红寺堡区农业技术部门经过几年的试验、示范和研究,参照我国《无公害农产品规范化管理与生产标准》,结合当地的生产条件,总结出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规程,并且根据区内外市场需要,筛选出区域优势明显、市场前景看好的蔬菜新品种,运用育苗、节灌、微生物等技术,试验成功了辣椒、胡萝卜、青皮萝卜、大白菜等无公害化栽培。

2.2.3生产过程能够得到较好控制

由于当地移民还沿袭过去的种植习惯,对化肥、农药的投入较低。

随着近几年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家庭养殖得到进一步扩大,肥源充足,农家肥投入较高,只要指导农民正确运用化肥,推广生物肥料、生物制剂和高效低残留农药,严格轮作倒茬制度,就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生产出符合农业部门规定标准的无公害蔬菜产品。

红寺堡区从事农技技术推广的人员共24人,大专以上学历的14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18人,技术力量雄厚,先后承担过水套园区,杨柳园区,乌沙塘园区、城东园区等较大项目的建设,积累了成功的项目建设和管理经验。

另外,聘请自治区蔬菜产业化协会、宁夏大学等有关教授作高级技术顾问,从技术服务功能、技术先进性上能确保较大规模农业项目的完成。

2.2.4市场前景广阔

红寺堡自2009年建立新区后,给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加快,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总量将不断增加。

依托城市,服务市民,主动抢占本地市场,满足市民对各种新鲜蔬菜的需求,就可销售我乡蔬菜产量的50%以上。

随着国家农业产业政策的调整,鼓励粮食主产区省市加大了粮食种植面积,压缩了蔬菜种植面积,这样为我乡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加之大部分蔬菜在本地能越夏种植,并于7、8、9、10月份成熟上市,此时正值华北、华南高温、梅雨季节,蔬菜生产处于淡季。

近年来,外地菜商在此期纷纷来红寺堡区调运蔬菜,本区的部分蔬菜已进入了大的流通领域,若在蔬菜产品上,进一步抓好品质,做好产地包装和预冷处理,钻市场空档,打蔬菜销售时间差,组织营销人员和农产品经纪人,以高品位优质蔬菜占领外地市场是完全可行的。

2.2.5红寺堡区各级党委、政府对蔬菜产业发展特别重视

红寺堡区区委2011年初出提出了关于扩大蔬菜产业基地的意见,要求各涉农部门和蔬菜种植乡(镇)在组织协调、资金配套方面给蔬菜生产给予大力支持。

加之项目区农民有多年蔬菜种植管理经验,有优质蔬菜生产的投资能力,建设优质蔬菜基地的困难和阻力较小,也是顺利实施本项目的有利条件之一。

2.2.6运输条件方便,区位优势明显

红寺堡区地处宁夏腹部,区位优势明显。

盐兴、黄同、滚新、恩红公路纵横交错,太中银铁路、中盐高速公路投入运行。

交通条件十分方便,有利于蔬菜产品快速度流通和外销,有利于外向型农业经济的发展。

第三章项目区的选择

3.1项目建设地点

项目建在麻黄沟村300户,人口3400人。

区域内水浇地面积5400亩。

3.2基本概况

3.2.1生态环境条件

1.水文、气象

项目区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干旱少2雨,蒸发强烈,风大沙多。

灌区多年平均降水量270mm,降水的年内分配很不均匀,多集中于7~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2.4%,多年平均蒸发量2050mm,为降水量的7.4倍。

由于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导致空气干燥,多年平均相对空气湿度为52%,灌区多年平均气温8.7℃.最热7月份平均气温23.0℃,极端最高气温38.5℃,最冷的1月份平均气温-7.7℃,极端最低气温-27.3℃,全年日照时数平均为2900-2055h,太阳辐射强度为148.9kca1/cm2,年有效积温2963.9℃,无霜期165-183d,大风日数25d,多年平均风速3.7m/s,最大风速21m/s。

主要气象灾害是干旱,还有干热风、沙尘暴、霜冻和冰雹,每年都有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灾情。

2.项目区地质

项目区属于黄土丘陵北部边缘的宁夏中部低山丘陵区,地处大罗山北麓。

大罗山南北绵延40.0km,大地构造属昆仑秦岭地槽褶皱区下属的走廊过渡带构造单元。

岩性主要由古生界和新生界组成。

古生界地层为泥盆系上统中宁组第2段和二叠系上石盆子组,新生界地层由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层成。

第三系地层主要为新统干渠沟组,岩性为泥质岩或砂质泥岩,第四系地层主要为上更新统马兰组,岩性为黄土。

项目区地表层土壤主要以淡灰钙土和山洪淤积土为主,并分布一定数量的风沙土,土层深厚,土壤比较肥沃。

上部土层具有一定湿陷性,厚度2~10m,但其等级较低,下层土为非湿陷性土,FK=150~160Kpa,这对项目建设较为有利。

3.水资源利用现状

利用的水源为红寺堡区红三干渠道水,根据三干渠多年运行情况,每年分别于4月1日(最早3月底)至8月1日和10月20日至11月20日,年行水天数160天,三干渠年总供水量×m3。

4.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项目区土地均为1999年-2002开发的土地,种植10年以上,目前在项目区均为移民新村,土地基本上是开发利用的,土地性质为国有土地。

3.2.2社会经济状况

该项目区距红寺堡镇约10km,南接盐兴公路,北靠中盐高速公路,西通恩红公路,项目区内生产路纵横交错,交通十分便利。

项目区域就近居民点村村通电,加之基地已通专电线路,电力充足,可满足基地建设所需。

项目区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稀少的降雨与强烈的蒸发决定了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临近自然村都是由南部山区的搬迁而来,已有灌溉农田,粮食作物主要以小麦、玉米为主,另有黄豆、油葵等少量经济作物,人均有粮442kg,人均纯收入3700多元。

第四章项目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和建设目标

4.1指导思想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关于加快宁夏中部干旱带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特色优势农产品的指示精神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充分利用现有水源地,采取节水补灌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重点发展设施农业,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

以科技为先导,强化设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技术支撑和服务能力建设相结合,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强化技术集成,因地制宜地推广设施农业技术模式和措施。

以市场为导向,按产业化的发展思路,综合运用农艺、生物、工程、农机等措施,努力实现红寺堡设施农业的稳产、高产、优质,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和统一。

4.2建设原则

4.2.1因地制宜,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原则

红寺堡区经济和自然条件多样,优势和特色产业也不尽相同,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展适合当地的设施农业模式和技术体系。

坚持群众自愿,“土”“洋”结合,先进性和实用性结合,大中小措施结合,努力提高项目建设的基础性、带动性,高效性和技术性。

项目建设要围绕节水补灌为中心,必须建在附近有水源的地方(扬黄水源、大型蓄水池及其它水源地),确保工程项目正常运行,充分发挥其作用。

4.2.2生态建设和特色产业开发相结合的原则

红寺堡区生态环境脆弱,要在保护和恢复生态的理念基础上进行设施农业的发展,要在发展设施农业的同时,兼顾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要选择高效抗旱节水优势作物,高效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控制深层地下水开发,提高天然降水和地表水的利用率和生态效益,通过工程建设和产业开发,减少水土流失,扼制土地沙化和退化,提高植被覆盖率,把生态建设和产业开发有效地结合起来。

4.2.3市场导向和比较优势原则

要立足于红寺堡开发区自然资源和农业基础条件,着眼于国内外设施农产品的市场需求,重点开发资源条件好、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特色农产品和主导产业。

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开发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产品及有机农产品,走产业化开发之路,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实行企业带基地,基地连农户发展模式。

4.2.4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整体推进

按红寺堡区“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框架,结合红寺堡区实际,按照不同区域和自然资源条件,围绕影响区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在统筹规划,综合考虑重点地区整体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选择设施农业实践基础条件较好、具备可利用水资源、主导产业明确、具有较强的区域代表性和示范推广前景的地区,相对集中连片实施,示范工程建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充分发挥示范工程建设整体示范效果和辐射带动的规模效益。

4.2.5科技先导,示范和推广相结合,工程措施和农艺措施相结合

设施农业发展要突出“科技节水”行动,因地制宜地广泛采用农艺、农机、生物、化学、工程等多种节水技术,逐步建立和完善蓄水保水、补水节灌、土壤培肥和选用节水抗旱优质高产作物品种等综合节水技术体系。

提高设施农业基础设施与装备水平,增强节本增效综合能力,充分发挥示范工程科技先导作用和综合效益。

要突出示范的科技带动作用,培育示范典型,为推广和辐射带动提供经验和样板。

4.3建设目标

通过3年建设,在红寺堡区大河乡初步完善“两个体系”,即:

完善区域蔬菜产业技术模式体系,完善蔬菜产业技术服务体系。

实现“三个提高”,即提高节水、减灾、避灾能力;提高天然降水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使项目区天然降水保蓄率提高20%以上,降水利用率提高10%以上;提高蔬菜产业装备水平和科技支撑能力。

通过示范项目建设和辐射带动,促进红寺堡开发区设施农业上台阶,较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水平,把大河乡建成红寺堡区乃至宁夏中部干旱带,以及西北蔬菜产业示范的重点和典型。

第五章项目产品市场供需预测及销售策略

5.1大河乡的自然条件适合夏季露地蔬菜生产

7—9月份是我国华北、华中及东南沿海地区蔬菜生产的淡季,市场大量需求甘蓝、菜花、白菜、萝卜、西红柿等蔬菜,而相喜凉蔬菜能够夏季正常生产,茄果蔬菜能够越夏生产。

充分利用了气候资源优势,形成了夏季反季节露地蔬菜基地,加之运用先进的设施农业技术,适期播种、育苗移栽,可以错开上市,7、8、9、10四个月的蔬菜可源源不断的补给华北、华南等地,可稳定提高经济效益。

目前大河乡夏季瓜果菜面积达到×万亩左右,年总产量×万公斤,部分瓜果菜外销陕西、甘肃等省市,市场前景看好。

5.2宁夏的脱水菜以其优良的品质享誉国内外

近几年出口量平均以30%的速度递增,出品量占世界总量的2/3。

目前宁夏脱水蔬菜企业有百余家,年销售脱水蔬菜9800吨,年种植面积约11.5万亩,银南、银北等老种植区因病害严重已无法规模化生产,致使生产原料不足,企业严重受损。

在我乡推广种植脱水蔬菜,其经济效益是其它经济作物收入的1倍以上,而且有利于企业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利益共同体的形成。

5.3无公害化生产是蔬菜产业发展必然趋势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给我们带来机遇的同时,面临新的挑战,面对国内外市场对蔬菜无公害化严格要求,无公害化将成为蔬菜准入市场的首要条件。

大河乡是传统的农业区,绝大部分地区不存在“三废”污染,加之经济条件的限制,施用化肥、农药的水平较低,完全适合从事有机、绿色及无公害蔬菜的生产。

根据区内外市场需求,筛选出具有一定区域优势,适合当地生产条件、市场前景看好的蔬菜品种,组织无公害化生产,尽快培育出自已的蔬菜品牌,提高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并尽快与国际市场接轨,进一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达到农民增收的目的,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第六章项目建设内容、规模及技术路线

6.1项目建设内容、规模

6.1.1建设时间

2011年7月-2012年10月

6.1.2建设地点

红寺堡区大河乡麻黄沟村。

6.1.3建设内容

6.1.3.1品种

示范品种有辣椒、大白菜、西红柿、保健南瓜、萝卜、四季豆、甜瓜等。

6.1.3.2基地面积

建设夏季优质蔬菜基地3000亩,其中:

核心区以麻黄沟村麻黄沟组为重点1200亩,推广示全村种植3000亩,辐射区以龙兴村、香园村、石炭沟等村。

6.1.3.3育苗温室、拱棚建造

建设镀锌管骨架生产标准化大拱苗温室棚5座、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服务和监测中心(包括种子种苗供应站、肥料调配供应站、技术咨询站、蔬菜生产培训中心、无公害化监测实验室)等。

6.1.3.4主要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

1、修建渠道排灌系统。

2、交通道路维修。

6.1.3.5科技培训

年培训农民2000人(次)。

6.1.4建设工期

本项目建设期限为2011年3月-2012年10月。

6.2项目技术路线

突出抓好蔬菜产前环境质量控制、产中物质投入和栽培关键技术管理,严格按照国家及省农业厅制定的《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中规定的要求实施。

推广育苗移栽,高垄地膜覆盖栽培,平衡施肥,以有机肥、沼液肥为主,采取配方施肥,尽量减少商品肥的使用次数和数量;在病虫防治上,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剂)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等多项综合农艺技术体系。

以优质蔬菜基地为依托,积极推行无公害生产,通过培训提高农民素质,规范无公害化生产技术规程,扩大社会性宣传,推动全社会重视和支持无公害蔬菜的生产和发展。

第七章管理机构及运行方式

7.1组织管理

项目监督单位:

红寺堡区财政局、农牧局

项目管理单位:

红寺堡区农牧局

项目实施单位:

吴忠市红寺堡区大河乡人民政府

技术依托单位:

红寺堡区农牧局

自治区农技推广总站

宁夏大学

成立项目领导小组,由大河乡人民政府乡长任组长。

项目管理单位负责督促、检查、协调项目实施;项目监督单位负责资金的拨入,并对实施单位资金使用进行监督、检查验收;项目实施单位负责项目内容建设及技术指导;项目实施单位组织协调所属农户,解决实施过程遇到的问题,生产经营及管理。

7.2资金管理

资金设专帐管理,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财务规定,按实施方案进行资金使用,实行财务报帐制度,按进度定期在红寺堡区农牧局报帐,接受审计部门的审计。

7.3运行机制

大河乡采取“政府+农民专业合作和+企业+基地”的方式,一步到位的技术推广机制,即由乡镇政府、推广机构与基地农户共同发展。

乡镇政府负责基地面积的落实,使任务落实到实处。

技术部门结合大河乡流转土地,规模种植、订单销售的发展理念指定技术人员与农户签订优质蔬菜生产技术承包合同,建立利益共同体,进行全程技术服务。

农户严格按照技术规程和要求进行实施。

政府支持基地农户积极参加农村合作化组织和蔬菜产业化协会组织,负责执行蔬菜产业化的有关政策和法规,联系技术人员推广先进的管理技术,建立营销窗口,联络农村经济人,真正担负起基地牵动两头的运行机制,即示范生产基地和市场营销的义务。

第八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8.1投资估算

项目总需投资65.1万元,其中:

优质蔬菜基地建设(包括蔬菜种子、育苗、生物肥料、生物制剂、高效低毒农药应用、大拱棚等)费用45万元;育苗温室建造及育苗设备配套费用15万元;其他费用5.1万元。

8.2资金筹措

资金筹措:

总投资65.1万元,申请国家投资36万元,主要用于基地建设引种、育苗、化肥、地膜等补贴及培训费、服务费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金融投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