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文言文练习.docx
《八上文言文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上文言文练习.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上文言文练习
《小石潭记》窗体顶端
18.01《答谢中书书》(40分)班级:
姓名:
得分:
一、解释加点字。
(20分)
四时()俱备()将歇()欲颓()交辉()欲颓()
实是()欲界()答谢中()共谈()川之美()能与其()
乱鸣()竞跃()()未复有()其奇者()共谈()
谢中书书()交辉()
二、句子翻译。
(16分)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译:
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译:
3.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译:
4.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译:
5.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6.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译:
7.实是欲界之仙都。
译:
8.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
三、文意理解(4分)
1.统领全文的句子是?
全文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
08.2.《记承天寺夜游》(30分)
一、解释加点字。
(12分)
入户()念无与()中庭()为乐者()与步()遂至()未寝()于中庭()但少()相与()盖竹()如吾()
二、句子翻译。
(12分)
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译:
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译:
3.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
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
5.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译:
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
三、文意理解(6分)
1.“闲人”一词隐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文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试简要说明。
3.文章中写景有何特点?
请简要赏析。
19.《小石潭记》70分班级:
姓名:
得分:
一、解释加点字。
(36分)
窗体底端
下彻()影布()久居()小生()西行()下见()空游()下彻()犬牙()相乐()心乐之()悄怆()
凄神()寒骨()水尤()清洌()可百许()卷石底()伐竹()下见()过清()皆若()乃记之()以其境()记之而去()()()斗折()蛇行()其岸势()
幽邃()久居()隶而()其源()犬牙()百许头()
二、翻译下面的句子。
(26分)
1.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译: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译:
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
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译:
5.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译:
6.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译:
7.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
8.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
9.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译:
10.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译:
11.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译:
12.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译:
13.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译:
三、文意理解(8分)
1.本文写了小石潭的哪些景色,有何特点?
(4分)
2.作者心情为什么会由乐到悲?
你怎样看待这种变化?
(4分)
20.《湖心亭看雪》40分班级:
姓名:
得分
一、解释加点字。
(20分)
是日()余住()大白()客此()大雪()是金陵()一白()是日更()更有痴()俱绝()更定矣()一痕()一芥()莫说()相公痴()焉得()及下船()惟长堤()
俱绝()客此()
二、翻译下面的句子。
(16分)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译:
2.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译:
3.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译:
4.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译:
5.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
译:
6.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译:
7.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译:
8.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
译:
三、文意理解(4分)
1.文章结尾的“痴”有何含义?
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
22.0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解释加点字。
(30分)
曾益()衡于()拂士()傅说举()举于士()
大任于是()征于色()后喻()舜发()劳其筋骨()饿其()空乏()拂乱其()动心忍性()人恒过()入则()出则()发于声()行拂()死于安乐()举于市()故天将()人恒过()而后作()于畎亩()
于是人也()死于安乐()而后作()入则()降大任()
二、翻译下面的句子。
(20分)
1.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2.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
3.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4.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5.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6.人恒过,然后能改;
7.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8.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9.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0.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谈谈本文的写作思路
4、本文给我们什么道理?
22.02《教学相长》
一、解释加点字。
(10分)
其旨也()虽有至道()知困()教学相长也()弗食()至道()不知其善()然后自强也()是故()虽有()
二、翻译下面的句子。
(10分)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
5.故曰,教学相长也。
3、本文采用什么手法?
给我们什么启示?
27.《干将莫邪》
一、解释加点字。
(30分)
比后壮()购之千金()于汤镬煮之()王如其言()比后壮()
剑拟王()大,告之()入山行歌()使相之()入山行()尸乃扑()临视之()三年乃成()此乃勇士()头踔()
乃分其汤()石低之上()即以斧破()
二、翻译下面的句子。
(10分)
1.汝若生子是男,大,告之曰
2.王大怒,使相之
3.比后壮,乃问其母曰:
“吾父所在?
4.日夜思欲报楚王
29.《崂山道士》
1.通假字
须眉毕见()门人然烛()
2.古今异义
负笈往游()阴有归志()惊顾之间()去墙数尺()
3.词类活用
请师之()手足重茧()月明辉室()光鉴毫芒()
心奇之()
4.重点实词
授以斧()壶酒何能遍给()今阅两三月()王效其作为()
蓦然而踣()负笈()
5.重点虚词
乃于案上取壶酒()乃尔寂饮()而还乎()其声清越()
21.中心:
描写了小石潭环境的幽美和宁静,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在寂寞处境中的孤凄、悲凉之情。
22.中心:
描述山川之美,表达了作者归隐山林、欣然自得的心境及沉醉山水的情感。
23.中心:
描绘了承天寺夜游时看到的月下美景,营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意境,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及面对挫折时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24.中心:
记叙了作者游历满井所看到的早春的景色,抒发了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也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及厌倦官场生活和寄情于山石草木得情怀。
2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中心:
通过列举六位历史人物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砺,终成大业的例子,说明了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向上,又从个人发展、国家兴亡两个不同角度进一步论证“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道理。
告诫人们要勇于克服困难,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不能沉溺于安乐之中,否则会遭到失败。
18.01《答谢中书书》(40分)班级:
姓名:
得分:
一、解释加点字。
(20分)
四时()俱备()将歇()欲颓()交辉()欲颓()
实是()欲界()答谢中()共谈()川之美()能与其()
乱鸣()竞跃()()未复有()其奇者()共谈()
谢中书书()交辉()
二、句子翻译。
(16分)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译:
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译:
3.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译:
4.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译:
5.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6.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译:
7.实是欲界之仙都。
译:
8.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
三、文意理解(4分)
1.统领全文的句子是?
全文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
08.2.《记承天寺夜游》(30分)
一、解释加点字。
(12分)
入户()念无与()中庭()为乐者()与步()遂至()未寝()于中庭()但少()相与()盖竹()如吾()
二、句子翻译。
(12分)
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译:
3.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译:
4.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
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
6.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译:
7.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
三、文意理解(6分)
1.“闲人”一词隐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文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试简要说明。
3.文章中写景有何特点?
请简要赏析。
19.《小石潭记》70分班级:
姓名:
得分:
一、解释加点字。
(36分)
窗体底端
下彻()影布()久居()小生()西行()下见()空游()下彻()犬牙()相乐()心乐之()悄怆()
凄神()寒骨()水尤()清洌()可百许()卷石底()伐竹()下见()过清()皆若()乃记之()以其境()记之而去()()()斗折()蛇行()其岸势()
幽邃()久居()隶而()其源()犬牙()百许头()
二、翻译下面的句子。
(26分)
14.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译:
15.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译:
16.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
17.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译:
18.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译:
19.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译:
20.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
2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
22.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译:
2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译:
24.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译:
25.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译:
26.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译:
三、文意理解(8分)
1.本文写了小石潭的哪些景色,有何特点?
(4分)
2.作者心情为什么会由乐到悲?
你怎样看待这种变化?
(4分)
《湖心亭看雪》40分班级:
姓名:
得分
一、解释加点字。
(20分)
是日()余住()大白()客此()大雪()是金陵()一白()是日更()更有痴()俱绝()更定矣()一痕()一芥()莫说()相公痴()焉得()及下船()惟长堤()
俱绝()客此()
二、翻译下面的句子。
(16分)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译:
2.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译:
3.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译:
4.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译:
5.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
译:
6.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译:
8.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译:
8.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
译:
三、文意理解(4分)
1.文章结尾的“痴”有何含义?
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
2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中心:
通过列举六位历史人物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砺,终成大业的例子,说明了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向上,又从个人发展、国家兴亡两个不同角度进一步论证“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道理。
告诫人们要勇于克服困难,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不能沉溺于安乐之中,否则会遭到失败。
1.通假字
曾益()衡于()拂士()
2.古今异义
傅说举()举于士()大任于是()征于色()而后喻()
3.词类活用
舜发()劳其筋骨()饿其()空乏()行拂乱其()
动心忍性()人恒过()入则()出则()
4.重点实词
发于声()行拂()死于安乐()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
人恒过()而后作()
5.重点虚词
于畎亩()于是人也()死于安乐()而后作()入则()
《教学相长》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中心:
运用类比,指出教和学要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1.古今异义
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教然后知困()教学相长也()
2.重点实词
弗食()虽有至道()不知其善()然后自强也()
28.《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中心:
通过写曹刿对长勺之战的论述,生动地说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和掌握战机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表现了曹刿深谋远虑,从容镇定,做事谨慎,冷静睿智。
1.古今异义
又何间焉()肉食者鄙()衣食所安()弗敢加也()
必以信()小大之狱()必以情()再而衰()
2.词类活用
神弗福也()公将鼓之()忠之属也()
3.重点实词
弗敢专也()对曰()小信未孚()虽不能察()
吾视其辙()遂逐齐师()既克()一鼓作()
彼竭我盈()难测也()惧有伏()旗靡()
4.重点虚词
何以战()必以分人()必以情()战于长勺()乃入见()
肉食者谋之()公将鼓之()小大之狱()惧有伏焉()又何间焉()夫战,勇气也()
29.《干将莫邪》
楚干将、莫邪为楚王作剑,三年乃成。
王怒,欲杀之。
其妻重身当产,夫语妻曰:
“吾为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往必杀我。
汝若生子是男,大,告之曰:
‘出户望南山,松生石上,剑在其背。
’”于是即将雌剑往见楚王。
王大怒,使相之,剑有二,一雄一雌,雌来,雄不来。
王怒,即杀之。
莫邪子名赤,比后壮,乃问其母曰:
“吾父所在?
”母曰:
“汝父为楚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杀之。
去时嘱我:
‘语汝子:
出户望南山,松生石上,剑在其背。
’”于是子出户南望,不见有山,但睹堂前松柱下石低之上,即以斧破其背,得剑。
日夜思欲报楚王。
王梦见一儿,眉间广尺,言欲报仇。
王即购之千金。
儿闻之,亡去,入山行歌。
客有逢者,谓:
“子年少,何哭之甚悲耶?
”曰:
“吾干将、莫邪子也,楚王杀吾父,吾欲报之。
”客曰:
“闻王购子头千金,将子头与剑来,为子报之。
”儿曰:
“幸甚!
”即自刎,两手捧头及剑奉之,立僵。
客曰:
“不负子也。
”于是尸乃扑。
客持头往见楚王,王大喜。
客曰:
“此乃勇士头也,当于汤镬煮之。
”王如其言。
煮头,三日三夕不烂,头踔出汤中,踬目大怒。
客曰:
“此儿头不烂,愿王自往临视之,是必烂也。
”王即临之,客以剑拟王,王头随堕汤中;客亦自拟己头,头复堕汤中。
三首俱烂,不可识别,乃分其汤肉葬之。
中心:
通过对干将因铸剑被楚王杀害,其子不畏强暴、不惜生命,在侠客的帮助下为父报仇的故事,揭露了统治者的残暴和愚蠢,表现了古代人民抗击强暴、不屈不饶的精神。
也说明正义终将战胜残暴的思想。
1.古今异义
比后壮()王即购之千金()于汤镬煮之()王如其言()
客以剑拟王()
2.词类活用
大,告之曰()比后壮()入山行歌()
3.重点实词
使相之()入山行()尸乃扑()临视之()
4.重点虚词
三年乃成()此乃勇士头也()乃分其汤()石低之上()
即以斧破()
29.《崂山道士》
邑有王生,行七,故家子。
少慕道,闻劳山多仙人,负笈往游。
登一顶,有观宇,甚幽。
一道士坐蒲团上,素发垂领,而神光爽迈。
叩而与语,理甚玄妙。
请师之。
道士曰:
“恐娇惰不能作苦。
”答言:
“能之。
”其门人甚众,薄暮毕集。
王俱与稽首,遂留观中。
凌晨,道士呼王去,授以斧,使随众采樵。
王谨受教。
过月余,手足重茧,不堪其苦,阴有归志。
一夕归,见二人与师共酌,日已暮,尚无灯烛。
师乃剪纸如镜,粘壁间。
俄顷,月明辉室,光鉴毫芒。
诸门人环听奔走。
一客曰:
“良宵胜乐,不可不同。
”乃于案上取壶酒,分赉诸徒,且嘱尽醉。
王自思:
七八人,壶酒何能遍给?
遂各觅盎盂,竞饮先酹,惟恐樽尽;而往复挹注,竟不少减。
心奇之。
俄一客曰:
“蒙赐月明之照,乃尔寂饮。
何不呼嫦娥来?
”乃以箸掷月中。
见一美人,自光中出。
初不盈尺,至地遂与人等。
纤腰秀项,翩翩作“霓裳舞”。
已而歌曰:
“仙仙乎,而还乎,而幽我于广寒乎!
”其声清越,烈如萧管。
歌毕,盘旋而起,跃登几上,惊顾之间,已复为箸。
三人大笑。
又一客曰:
“今宵最乐,然不胜酒力矣。
其饯我于月宫可乎?
”三人移席,渐入月中。
众视三人,坐月中饮,须眉毕见,如影之在镜中。
移时,月渐暗;门人然烛来,则道士独坐而客杳矣。
几上肴核尚故。
壁上月,纸圆如镜而已。
道士问众:
“饮足乎?
”曰:
“足矣。
”“足宜早寝,勿误樵苏。
”众诺而退。
王窃欣慕,归念遂息。
又一月,苦不可忍,而道士并不传教一术。
心不能待,辞曰:
“弟子数百里受业仙师,纵不能得长生术,或小有传习,亦可慰求教之心;令阅两三月,不过早樵而暮归。
弟子在家,未谙此苦。
”道士笑曰:
“我固谓不能作苦,今果然。
明早当遣汝行。
”王曰:
“弟子操作多日,师略授小技,此来为不负也。
”道士问:
“何术之求。
”王曰:
“每见师行处,墙壁所不能隔,但得此法足矣。
”道士笑而允之。
乃传以诀,令自咒毕,呼曰:
“入之!
”王面墙,不敢入。
又曰:
“试入之。
”王果从容入,及墙而阻。
道士曰:
“俯首骤入,勿逡巡!
”王果去墙数步,奔而入;及墙,虚若无物;回视,果在墙外矣。
大喜,入谢。
道士曰:
“归宜洁持,否则不验。
”遂助资斧,遣之归。
抵家,自诩遇仙,坚壁所不能阻。
妻不信。
王效其作为,去墙数尺,奔而入,头触硬壁,蓦然而踣。
妻扶视之,额上坟起,如巨卵焉。
妻揶揄之。
王惭忿,骂老道士之无良而已。
中心:
本文写了一世家子弟往崂山求仙访道,想轻巧地学得道术,后不堪学道之苦,求师傅传授穿墙术,回家后用心不纯,急于卖弄,最终道术不灵,碰了硬壁。
告诉我们:
只有不畏艰辛,才可能取得某种成就,否则只可能到处碰壁,落得可笑的下场。
6.通假字
须眉毕见()门人然烛()
7.古今异义
负笈往游()阴有归志()惊顾之间()去墙数尺()
8.词类活用
请师之()手足重茧()月明辉室()光鉴毫芒()
心奇之()
9.重点实词
授以斧()壶酒何能遍给()今阅两三月()王效其作为()
蓦然而踣()负笈()
10.重点虚词
乃于案上取壶酒()乃尔寂饮()而还乎()其声清越()
21.中心:
描写了小石潭环境的幽美和宁静,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在寂寞处境中的孤凄、悲凉之情。
22.中心:
描述山川之美,表达了作者归隐山林、欣然自得的心境及沉醉山水的情感。
23.中心:
描绘了承天寺夜游时看到的月下美景,营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意境,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及面对挫折时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24.中心:
记叙了作者游历满井所看到的早春的景色,抒发了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也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及厌倦官场生活和寄情于山石草木得情怀。
22.02《教学相长》
中心:
运用类比,指出教和学要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30.《干将莫邪》中心:
通过对干将因铸剑被楚王杀害,其子不畏强暴、不惜生命,在侠客的帮助下为父报仇的故事,揭露了统治者的残暴和愚蠢,表现了古代人民抗击强暴、不屈不饶的精神。
也说明正义终将战胜残暴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