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教学设计与反思汇总.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511485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8.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与反思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与反思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与反思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与反思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与反思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与反思汇总.docx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与反思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桃花源记》教学设计与反思汇总.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与反思汇总.docx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与反思汇总

课题

《桃花源记》

作者及工作单位

李竹根日东初中

教材分析: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7~9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这样的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桃花源记》编排在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一篇脍炙人口的记述性散文,居单元之首,是单元的重点课文,属初中必背课文。

诗人“以文为辞”,在《桃花源记》中虚构了一个美好的理想境界——世外桃源。

其文描写生动传神,语言精练优美,主题深刻含蓄,很有欣赏价值,因此,学习本文对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培养文言散文的审美情趣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文质兼美,要让学生多读,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及作者思想。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己经有了一定的文言阅读能力,结合课本上的注解,疏通文意已不是难事。

学习这篇文章,词语解释、内容的理解翻译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结合课文注解,小组内相互补充疏通,教师针对疑难点进行点拨强调。

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动,爱发表见解,希望受到老师的表扬。

因此,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一特点,创造条件和机会,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采用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方式去学习,注重他们自身对知识的理解、领会和积累。

通过对内容由浅入深的学习,逐步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又能培养学生可持续学习的能力.老师只是作为一个引导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作者及相关作品;

(2)准确朗读并流利背诵课文;理解并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积累常用文言词的意义和用法;

(3)整体感知,把握课文通过对桃花源“美”与“乐”的分析,领会本文的主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整体感知全文,培养文言文语感;

(2)参考注释,理解文句,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自读能力;

(3)通过对桃花源美景的描绘,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作者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为追求理想的生活而努力学习,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准确朗读并流利背诵课文;积累常用文言词的意义和用法。

2.感受桃花源的美境,理解文中作者所表达的美好理想。

教学难点:

理解评价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在舒缓的音乐中,展现几幅景色美、人情美的画卷。

教师提问:

同学们,这些画儿美吗?

(学生:

美!

)教师继续提问:

美在哪儿?

(学生:

景色优美,人们的生活美好。

)教师作抒情式的引导:

是的,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田园诗人陶渊明就在《桃花源记》中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景美人乐,与世隔绝的人间仙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篇课文,一起走入桃源胜境。

学生听音乐,看美图,沉浸在美中,并根据老师的提问作感性认识。

通过声音、画片的熏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简介作者,知人论世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生活在战乱频繁、生灵涂炭的时代。

因对统治阶级的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

又因他的洁身自好,后人称其为“靖节先生”。

诗歌多以表现田园山水、归居之乐见长,是我国第一位山水、田园诗人。

代表作有诗歌《归园田居》《饮酒》《桃花源诗》和今天我们所要学的散文《桃花源记》。

边听讲边结合课下注释了解作者生平。

积累文学常识;

便于学生理解他产生“世外桃源”这种理想社会的思想及其社会根源,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配乐朗读带。

要求学生注意朗读的技巧,注意语速、语调、停顿,教师作适当提示。

2、教师示范朗读。

3、学生分组朗读后,教师及时表扬读的较好的那一组,并对其它组做出激励性评价及提出要求。

、认真听读,注意朗读的语速、语调、停顿。

学生自由朗读。

分组朗读,每组一段,比赛哪个小组读得最好。

培养学生的听读能力及文言文语感。

四、自主合作,疏通文意

1、提出要求:

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疏通文意;学生不能自主解决的可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2、检查学生的自学成果:

解释词语、翻译句子。

3、分析解决学生的质疑。

4、强调重难点词句。

先自主利用书本上的注释,理解词语,疏通语句;再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疑难。

展示自学成果:

解释词语、翻译句子。

学生质疑。

听老师点拨,纠错,修改笔记。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理解文言文意的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五、抓住“美”“乐”,品析文本

1、提问:

渔人进访的桃花源是一个美丽怡人的“绝境”,其“美”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2、其中的“景美”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呢?

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描绘桃花源美景的句子大声读出来并作归纳。

3、古文文字简约,蕴含却极其丰富,寥寥几句,向我们展现的是美不胜收的桃源美景,请同学们发挥你的想象,用现代汉语来描绘一番桃源美景。

要求:

描绘时抓住具体的景物,展开合理的想象,尽可能采用一些贴切的修辞,最后以抒情结束你的描写。

4、提问:

文中描写桃花源村民生活的句子有哪些?

他们是怎样对待渔人的?

说明了什么?

5、提问:

桃花源人在如此美丽安适环境中生活得怎么样?

①用一个字概括;②文中哪几句话可以体现出来。

根据老师的提问,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思考问题,并派代表发言。

在课文中勾画出描绘桃花源美景的句子,并大声的朗读出来;全班有感情地朗读诗文中一二段。

按照要求,发挥想象力,用现代汉语来描绘一番桃源美景。

通过此教学环节的设计,突出重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加深理解和体验,实现研究体验式教学法。

六、问题探究,深入主题

1、环境如此优美、生活如此幸福的桃花源,在当时是否真实存在?

从文中那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2、既然桃花源并非现实存在,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个美好无比的世外乐土呢?

3、我们今天应如何看待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根据老师的问题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积极思考。

使学生明确作者借此文表达对理想社会的追求这一意图。

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七、布置作业,温故知新

布置作业

1、熟读、背诵《桃花源记》,熟记课文中注解里的基础字词。

2、整理本课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同义词及成语。

夯实基础,积累沉淀

板书设计:

桃花源记

景美:

清新、美好、宁静、迷人

进人美:

淳朴、热情、友善、好客

社会生活美:

没有剥削、没有压迫,老有所养,幼有所长、人人安居乐业。

人乐: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出踪奇:

处处志之;遂迷,未果

对社会现实(政治黑暗,连年战乱)的不满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1、小组间展开的朗读比赛先由学生评价再由教师评价。

2、分小组合作探究自学解词,翻译句子这一环节由小组长评价。

3、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回答老师的问题,答后先由学生评价,老师再评价。

教学反思

1、备课虽认真,可在教学流程上,我还是采用了传统文言文教学的固定模式,没有新的突破,没能做到言文合一。

2、在教学实施上,让学生描绘桃花源美景那一环节所给时间不够充分,没能达到预期效果,以后我会适当延长课堂练笔的时间或者在课后布置小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高对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