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经济常识总结.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510024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9.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考试经济常识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公务员考试经济常识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公务员考试经济常识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公务员考试经济常识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公务员考试经济常识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务员考试经济常识总结.docx

《公务员考试经济常识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考试经济常识总结.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务员考试经济常识总结.docx

公务员考试经济常识总结

经济常识

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于相互竞争的用途之中,以使人类欲望得到最大满足的科学。

在我国的语境下,经济学可以分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现代西方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以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其提出的剩余价值理论科学的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剥削的实质。

现代西方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其中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价格决定理论的学科,揭示了自由竞争市场中价格的决定与社会均衡的实现。

宏观经济学又分为国内宏观经济学与国际经济学,国内宏观经济学研究一个国家经济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增长,提出短期内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方案及长期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方法;国际经济学研究对外贸易、国际金融对一国及他国的影响。

在常识判断的历年考题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内容考查很少,而对西方经济学的考查着重于对宏观调控政策即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考查。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一、商品

1.商品的科学含义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所以不蕴含人类劳动及自给自足而不用于交换的物品都不是商品。

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结合。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才能实现交换变为商品。

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因素,所有不耗费劳动而得到的东西一定不是商品。

二者的关系是: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通过使用价值表现出来,没有合格的使用价值,价值不能得到实现。

2.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生产商品涉及到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所以商品价值的实体是抽象劳动。

3.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是指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

与商品经济相对的概念是自然经济,即自给自足的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

4.商品的价值量

(1)商品的价值量指商品价值的大小,它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社会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长,商品的价值量越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短,商品价值量越低。

(3)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关系。

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商品价值量越小,价格降低。

比如智能手机价格的下降就是因为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小例子:

手机的价值由社会生产手机的平均时间决定,而不由你自己生产手机的时间决定的。

由于技术越来越先进,手机的生产效率越来越高,因此生产每一部手机所需要的时间就越少,即凝结在每部里面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少,这是手机售价越来越低的原因。

二、货币

1.货币的含义

货币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2.货币的产生过程

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货币为媒介的交换。

3.货币的五大职能

(1)价值尺度:

货币的衡量其他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2)流通手段: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在我们平常的商品买卖过程中货币所发挥的就是这种职能。

(3)支付手段:

是指货币在商品赊购赊销过程中的延期支付,以及用于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职能。

(4)贮藏手段:

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保存起来。

(5)世界货币:

是指货币越出国内流通领域,而在世界市场上执行一般等价物作用的职能。

例1.在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是(  )。

A.水果店给苹果标价每公斤2元

B.顾客购买5公斤苹果,一周后付款10元

C.顾客向水果店以每公斤2元的价格预定5公斤苹果

D.顾客用10元现金购买5公斤苹果

解析:

D。

A项中货币执行的价值尺度职能;B项是支付手段职能;C项也是支付手段;D项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是流通手段职能。

故选D。

4.纸币

(1)纸币的含义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货币符号,它在市场经济中是主要的货币存在形式。

纸币的发行机构通常是一国的中央银行。

我国的纸币由我国的中央银行即中国人民银行负责发行。

(2)纸币与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即物价全面持续的上涨。

通货膨胀是纸币流通条件才会发生现象。

当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对货币的真实需求时,就会产生通货膨胀。

三、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是指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价值规律是通过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表现出来的。

第二节 微观经济学

经济学的创始人是英国人亚当·斯密,他于1776年完成的《国富论》是经济学科的开山之作,所以他被人称为经济学的鼻祖。

他提出了著名的“看不见的手”理论,认为政府不应该过多的干预经济,经济本身可以良好的运行。

一、微观经济学基本假设

1.经济人假设

经济活动中,任何个体都是以利己为动机的理性人,总是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取自身最大的经济利益。

2.资源稀缺性假设

在经济学家看来,只有稀缺性的东西,才值得人们花费代价和精力去追求。

稀缺性既是现实中存在的普遍现象,也是经济学家研究经济问题的前提假设。

二、基本原理

1.机会成本原理

当我们把一种资源用于生产某种物品时,就必然会放弃掉另外一些物品的生产,这样,那些被我们所放弃掉的其他物品的生产,所能产生的最大利益,就是目前你所进行选择的机会成本。

比如说,今天你用一个小时来学习常识判断课程,那么你就会少一个小时去约会、上网、睡觉、或者出去玩,假如在这些放弃的选择中,约会对你来说是效用最高的,那么,现在你学习常识判断的代价或成本,就是所放弃的约会可能获得的快乐。

2.最优化行为原理

在经济活动中,个人的选择是有目的的,他们努力要用有限的资源,获取最大的收益,这就是最优化行为原理。

三、微观市场主体

微观市场主体指在市场上从事生产和交换活动的组织和个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具体包括企业、个人和政府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企业。

1.企业

企业是最主要的市场主体之一,企业的经营形式有很多,公司制是其中一种重要的形式。

(1)公司的含义:

依法成立的、由法定数额的股东构成的、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2)类别:

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

又称股份公司,是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进行合资经营的企业。

有限责任公司:

不通过发行股票,而由为数不多的股东共同组成公司。

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的入股凭证,是一种有价证券。

股份制的特点是财产占有方式的社会化。

2.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

有限公司在现代企业中最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组织形式。

四、微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商品价格是由商品的供给和需求双方共同决定的,当市场供给大于需求时商品价格下降;当市场需求大于供给时商品价格上升。

五、微观经济学的结论与主张

微观经济学的结论是,完全竞争的市场可以实现经济效率的最优化。

所以鼓励市场竞争,反对垄断,认为政府只有应该就市场失灵的部分对经济进行适度调节,反对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

市场失灵的情况包括四种:

垄断、信息不对称、公共物品、外部性。

例1.(2016年联考)下列经济学基本术语与项目内容之间对应错误的是:

A.固定成本:

企业建造的厂房

B.不变资本:

企业购入的原材料

C.变动成本:

企业总经理的工资报酬

D.机会成本:

为投资股票提前支取定期存款而损失的利息

解析:

C。

固定成本又叫不变成本,是指成本总额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增减变动影响而能保持不变的成本,企业厂房在建立后其成本显然不会随业务量变动而变动,故A正确。

变动成本又称可变成本,是指在总成本中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动的成本项目,主要是原材料,燃料,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价值,当一定期间的产量增大时,原材料,燃料,劳动力的消耗会按比例相应增多,所发生的成本也会按比例增大,所以普通工人的工资属于变动成本,但企业总经理属于该企业的管理人员,其工资报酬不会受到产量变动的影响,因此属于固定成本,故C错误。

不变资本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概念,它是指资本家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借助于工人的具体劳动,把原有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价值量没有发生变化。

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

第三节 宏观经济学

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是英国人凯恩斯,其于1936年完成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标志着现代宏观经济的诞生。

他在著作中主张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

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即决定一个国家国民收入增长的因素是哪些。

一、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

1.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产出与前期相比所实现的增长。

经济增长率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但并不能全面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没有考虑生态与环境等变化的影响。

短期来看拉动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是“三驾马车”,即投资、消费、出口,但长期经济增长的动力是土地、劳动、资本和效率四大要素的提升。

经济发展既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伴随经济增长过程出现的技术进步、结构优化、制度变迁、福利改善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进一步和谐等方面的内容。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生态环境的关系。

2.宏观经济总量指标

(1)国内生产总值(GDP)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它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国土原则)

(2)国民生产总值(GNP)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在国内和国外所生产的最终成果和提供的劳务价值。

它等于GDP加上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

(国民原则)

(3)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个人可支配收入指一个国家所有个人(包括私人非营利机构)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实际得到的可用于个人开支或储蓄的那一部分收入。

GDP反映的是一国经济总量的多少,反映居民生活水平的指标是个人可支配收入。

(4)消费者价格指数(CPI)

消费者价格指数是最主要的反映通货膨胀水平的指标,它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CPI指数越大,表明一定时期内的通货膨胀越严重,通常CPI增幅大于3%时就认为出现了通货膨胀。

(5)失业率

失业率是指一定时期满足全部就业条件的就业人口中仍未有工作的劳动力数字,它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失业状况的主要指标。

3.其他经济概念

(1)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一个国家或家庭生活越贫困,恩格尔系数就越大;反之,生活越富裕,恩格尔系数就越小。

(2)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是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大小的指标,其值在0和1之间。

越接近0就表明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

按照国际一般标准,0.4被认为是警戒线,其以上的基尼系数表示收入差距较大,当基尼系数达到0.6以上时,则表示收入差距很大。

我国的基尼系数较大,约为0.47,这表明当前收入分配差距是我国应该解决的一大问题。

例1.(2012年联考)下列产品或劳务应计入当年GDP的是(  )

A.某企业当年生产的库存品

B.某人购买的一套二手房

C.某人持有国债的利息收入

D.某人在家从事家务劳动

解析:

A。

GDP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B项,二手房不是当年的产品,不选;C项,政府发行公债借入的钱,主要不是用于生产,因而不能视为生产性借贷,所以这种借贷所付利息不包括在国民收入之内;D项,家务劳动不用于市场交换,没有市场价值,也不选。

A项,经济学里的存货被视为被企业自身购买的商品,完全符合GDP定义,故选A。

例2.(2012年安徽)从长期看,经济增长的最主要推动力量是(  )。

A.资本积累B.储蓄力提高

C.技术进步D.人口红利

解析:

资本积累,储蓄力提高和人口红利在长期内都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动力,其中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

但从长期来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技术进步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

故正确答案为C。

例3.(2013年联考)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

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主要因素不包括(  )。

A.投资B.消费

C.信贷D.出口

解析:

C。

本题考查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它们分别是投资、消费、出口。

故本题答案为C。

例4.(2013年联考)当前下列国家中,国民用于购买食物费用占日常支出平均比重最高的是()

A.美国B.智利

C.希腊D.刚果

解析:

本题考查恩格尔系数。

国民用于购买食物的费用占日常支出的比重即为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越大,代表生活水平越低,也就是国家越贫穷。

根据我们的常识可知位于非洲的刚果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因此本题选D。

二、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是指政府为了实现充分就业、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四大经济目标而有意识地采用的政策工具。

1.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

(1)经济手段:

是指政府在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借助于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经济手段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它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

(2)法律手段:

通过经济立法和司法,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达到宏观调控目标的一种手段。

(3)行政手段:

这是依靠政府机构,采取强制性命令、指示、规定等行政方式来调节经济活动。

行政手段具有权威性、纵向性无偿性及速效性等特点。

政府在进行宏观调控时,必须注重经济政策的运用,它更体现宏观性和指导性。

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

2.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一国政府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制定的调整财政收支规模、结构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措施。

财政政策的具体内容包括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两个方面。

(1)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是指国家为实现其各种职能,由财政部门按照预算计划,将国家集中的财政资金向有关部门和方面进行支付的活动。

它包括政府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付。

购买性支出又称消耗性支出,是指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要的或者进行政府投资所需要的各种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即由社会消费性支出和财政投资支出组成。

比如政府雇佣公务员所支付的工资及政府为修建高铁而购买各种材料的支出就是购买性支出。

当经济萧条时时政府应增加购买性支出,经济过热时反之。

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按照一定方式,将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地、单方面转移给居民和其他受益者,主要由社会保障支出和财政补贴组成。

它是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对收入分配的直接影响较大,执行收入分配的职能较强。

政府用向富裕阶层征收的税金补贴低收入群体就是转移性支出。

经济萧条时政府应增加转移性支出。

(2)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作为财政分配的一个方面,它是指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集中起来的货币资金,是实现国家职能的财力保证。

财政收入所包括的内容:

税、债、利、费。

税指税收,是政府收入中最主要的部分,它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

我国的税收通常占财政收入的90%以上,是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

经济萧过条时政府应该减少税收,经济过热时反之。

债指公债,是政府对公众的债务,它是财政收入的另一个组成部分。

公债是政府运用信用形式筹集财政资金的特殊形式,主要用来弥补财政赤字,到期必须还本付息。

公债包括中央政府的债务与地方政府的债务。

一般把中央政府的债务称为国债。

经济萧条时政府应增加国债发行。

利指利润,是国家凭借国有资产所有权获得的利润、租金、股息、红利、资金使用费等收入的总称。

2014年起,国有独资企业应交利润收取比例在现有基础上提高5个百分点。

费是国家向单位或个人提供服务,或居民及单位使用国家财产而缴纳的费用。

(3)财政政策的使用

财政政策在实践中通常是逆风向使用的。

当经济萧条时,政府应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具体包括:

减税、增加政府购买和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当经济过热时,政府应该采用紧缩的财政政策,具体包括:

提高税率、减少财政支出等。

3.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主要是指中央银行(我国的中央银行是中国人民银行)运用法定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利率、信贷规模等各种工具来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从而达到调节社会总需求的一种宏观经济调节手段。

其中法定准备金率、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被称为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

(1)存款准备金政策

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存款等债务规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强制性地要求商业银行按此准备率上缴存款准备金;并通过调整存款准备主比率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促使信用扩张或收缩,从而达到调节货币供应量的目的。

经济萧条时央行应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经济过热时反之。

(2)利率政策

利率政策是指中央银行控制和调节市场利率以影响社会资金供求的方针和各种措施。

它是中央银行间接控制信用规模的一项重要的手段。

目前,中国人民银行采用的利率工具主要有:

第一,调整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主要是再贴现利率,即金融机构将所持有的已贴现票据向中国人民银行办理再贴现所采用的利率;第二,调整金融机构法定存贷款利率;第三,制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

经济萧条时央行应降低再贴现率,过热时反之。

(3)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是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指的是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是目前多数发达国家(更准确的说是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的重要和常用的工具。

当经济处于过热时,中央银行卖出政府债券回笼货币,使货币流通量减少,导致利息率上升,促使投资减少,达到压缩社会总需求的目的。

当经济处于萧条时,中央银行买进政府债券,把货币投放市场,使货币流通量增加,导致利息率下降,从而刺激投资增长,使总需求扩大。

(4)货币政策的应用

当一国经济萧条时,该国政府或央行应采用扩张的货币政策,具体包括:

增加货币发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再贴现率、在公开市场上买进债券、降低利率等;当经济过热时(往往伴随着较高的通胀),政府应该采用紧缩的货币政策,具体包括:

减少货币发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再贴现率、在公开上卖出债券、提高利率等。

4.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

当经济失衡时,仅使用财政政策或仅使用货币政策都无法取得很好的效果,所以要进行政策搭配。

具体来说,在经济过热时,应该采用紧缩的货币政策与紧缩的财政政策;而当经济萧条时,应该采用扩张的货币政策加上扩张的财政政策。

5.产业政策

国家产业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和社会目标而对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进行干预的各种政策的总和。

干预包括规划、引导、促进、调整、保护、扶持、限制等方面的含义。

比如政府为了扶持光伏行业的发展而制订了光伏行业的相关产业政策。

例1.(2011年联考)下列不属于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措施是:

A.提高存款准备金率B.发行央行票据

C.买进政府债券D.提高再贴现率

解析:

紧缩性货币政策用于经济过热时,主要包括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再贴现率、和卖出政府债券,所以C项错误。

B项发行央行票据和卖出政府债券作用相同,可以回流资金,是紧缩性政策。

例2.一国政府为了控制CPI的快速上涨,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般情况下,这会导致(  )

A.恩格尔系数的上升B.就业机会的增加

C.通货膨胀D.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

解析:

D。

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就是会了给过热的经济降温,所以其结果是使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选D。

例3.(2015年联考)目前我国正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特别是对国内的动漫产业和影视剧通过内容管控的方式促进其发展,下列不属于行政手段的是(  )

A.规定各级电视台每日播出境外各类影视节目时间

B.设立专项经费用于鼓励本土作家创作优秀剧本

C.国家出台“限娱令”规范娱乐节目播出类型

D.每年引进的境外动漫作品同类题材数量设置上限

解析:

行政手段,是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行政手段具有权威性、强制性、垂直性、具体性、非经济利益性和封闭性。

B选项设立经费鼓励创作不具有行政手段的强制性和权威性,它属于经济手段。

因此,本题答案为B。

例4.(2015年联考)社会上普遍存在着当市场上充斥着大量差(假)产品而不能为消费者识别时,好的产品最终也将退出市场的现象。

下列属于这一现象的是:

  A.三聚氰胺事件

  B.民间借贷危机

  C.南郭滥竽充数

  D.行人集结闯红灯

解析:

A。

题目中所描述的现象即经济学中的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规律,其本意是指在金银复本位制条件下,金银有一定的兑换比率,当金银的市场比价与法定比价不一致时,市场比价比法定比价高的金属货币(良币)将逐渐减少,而市场比价比法定比价低的金属货币(劣币)将逐渐增加,形成良币退藏,劣币充斥的现象。

该规律可引申为:

在任何市场竞争中,突破基本底线的恶性竞争必然导致商品质量的整体降低,所以选A。

B项民间借贷危机产生的原因在于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

例5.(2016年联考)假如某国出现比较严重的经济衰退,该国当局却不能运用货币政策进行调节。

这个国家可能是:

()

A.德国B.美国C.英国D.新加坡

解析:

A。

货币政策是一国中央银行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与利率而实现四大经济目标的宏观调控政策。

由于德国属于欧元区成员国,所以其中央银行不能决定货币供应量与利率,德国的货币政策由欧州央行决定,故而选A。

第四节 国际经济学

国际经济是世界各国的经济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世界范围的经济整体。

一、主要国际经济组织

1.世界经济三大组织

名称

总部所在地

职能

我国的地位

国际货币基金组(IMF)

美国华盛顿

协调国际货币关系,促进国际间的货币合作,维持国际经济的稳定。

我国为创始国

世界银行(WorldBank)

美国华盛顿

协调对发展中国家的贷款和投资。

我国为创始国

世界贸易组织(WTO)

瑞士日内瓦

制定、监督、管理和执行共同构成世贸组织的多边及诸边贸易协定。

我国于2001年加入

2.世界上三大区域经济合作区

名称

简介

欧洲联盟 (EU)

1991年12月,欧洲共同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1993年11月1日,《马约》正式生效,欧盟正式诞生。

目前欧盟的运作方式是依照《里斯本条约》。

该联盟现拥有28个会员国,联盟总部位于布鲁塞尔。

北美自由贸易区

于1994年1月1日成立,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3国组成。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于2010年1月1日正式成立,由中国与东盟十国组建,它是目前世界人口最多的自贸区,也是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贸区。

3.其他世界区域经济组织

(1)亚太经合组织

亚太经合组织(APEC)成立于1989年11月,成员国和地区有21个。

2014年APEC峰会在中国北京举行。

(2)G20

G20即二十国集团,它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