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54到实验室去探究燃烧的条件 练习题精选文档.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507498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89.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54到实验室去探究燃烧的条件 练习题精选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54到实验室去探究燃烧的条件 练习题精选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54到实验室去探究燃烧的条件 练习题精选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54到实验室去探究燃烧的条件 练习题精选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54到实验室去探究燃烧的条件 练习题精选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54到实验室去探究燃烧的条件 练习题精选文档.docx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54到实验室去探究燃烧的条件 练习题精选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54到实验室去探究燃烧的条件 练习题精选文档.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54到实验室去探究燃烧的条件 练习题精选文档.docx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54到实验室去探究燃烧的条件练习题精选文档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5.4到实验室去:

探究燃烧的条件练习题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一、单选题(共9题;共18分)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

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

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1.“魔棒点灯”趣味实验的操作为:

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表面皿上,在高锰酸钾上滴加2-3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立刻被点燃了。

你认为酒精灯能被点燃的主要原因是()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A. “魔棒”具有神奇的功力使酒精灯点燃

B. 高锰酸钾与浓硫酸的混合物能降低酒精的着火点,使酒精自发燃烧

C. 它们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温度达到酒精的着火点

D. 它们之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氧气,酒精在氧气浓度大的环境中能自发燃烧

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

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2.森林突发大火时,消防队员常使用一种手持式风力灭火机,它可以喷出类似12级台风的高速空气流将火吹灭。

该灭火机的灭火原理是( )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

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

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A. 隔绝氧气                 

B. 吹走可燃物                 

C. 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D. 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3.成语“釜底抽薪”所包含的化学灭火原理是( )

A. 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B. 撤离可燃物          

C.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 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4.5月12日为“国家防灾减灾日”。

下列关于火灾、灭火与逃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燃烧是一种缓慢的氧化反应                  B. 火灾时,只能用CO2灭火

C. 高楼发生火灾,应该跳楼逃生              

D. 在火场的浓烟中逃生,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势前行

5.下列因素与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无关的是(  )

A. 可燃物本身是不是易燃                                       

B. 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C. 周围氧气的浓度                                                  

D. 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6.小吴发现野营篝火的火焰很小,便将木柴架空,随后火焰就大了。

他这样的主要目的是()

A. 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B. 升高木柴的温度          

C. 方便添加木柴          

D. 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

7.燃烧的发生需要一定条件,下列不属于燃烧所需要的条件的是(     )

A. 可燃物                                  

B. 氧气                                  

C. 着火点                                  

D. 压强

8.(2019•梧州)今年清明期间,我市发生多起森林火灾,下列措施不能扑灭森林火灾的是(  )

A. 高压水枪灭火                                                     

B. 设法降低木材的着火点

C. 直升飞机撒播灭火剂灭火                                    

D. 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9.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A. 遇到意外的情况,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处理,同时拨打电话求救

B. 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

C. 在山林中遇到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区

D. 所处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二、填空题(共4题;共14分)

10.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主题开展了以下活动,请你参与完成.

(1)知识回忆:

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________ ;

(2)交流讨论:

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_ ;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春之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________ .

(3)综合应用:

“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钾遇水会立即着火,因为钾遇水生成H2和一种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

11.善于把握关键词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在燃烧和灭火内容的学习中,“可燃物、氧气、着火点”是三个重要的关键词。

一般来说,灭火原理有三种,其中之一是:

“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请回答另外两种灭火的原理。

灭火原理之二:

________;

灭火原理之三:

________。

12.燃烧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13. 某学校化学学习小组同学设计出下图所示装置,并进行白磷燃烧实验。

   

(1)图中标“①”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 。

(2)图A可用于实验室制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氧气的收集方法是________ 或________ 。

(3)当烧杯内的水受热,温度计显示30℃时,打开图A中分液漏斗的玻璃塞和活塞,在图B中盛有水的试管中有气泡均匀逸出,白磷未燃烧,白磷未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 。

(4)随着水温升高,温度计显示40℃时,再次打开活塞,白磷在水里燃烧。

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

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8分)

14.某老师在(燃烧的条件)教学中,改进了教材中的实验.如图所示,在铜片上仪器a,请回答: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

(2)罩上仪器a的作用是________

(3)对照①和②,能够获得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

(4)课后,小明查阅《化学实验手册》获知:

切割白磷时,应在水下进行,其原因是________.

15.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

请你参与完成: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

【交流讨论】

(1)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_。

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________后才能对试管加热;

(2)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________。

(3)【综合应用】“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钾遇水会立刻着火,钾遇水生成H2和KOH,该反应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四、解答题(共1题;共5分)

16.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为什么在铁丝前系一根火柴?

为什么要绕成螺旋状?

五、综合题(共1题;共4分)

17.蚊香是夏日驱蚊虫的常用物品,请回答下列问题:

(1)点燃蚊香时,要加热使蚊香的温度达到________,燃着的蚊香放置时要注意________(填序号)

①悬空放置在金属架上②远离被子、蚊帐等 ③放置在报纸上

(2)微风吹动时,蚊香燃烧的时间会较短,其原因是________;而适时熄灭蚊香是节约和安全的需要,请说出熄灭蚊香的一种方法:

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C

【解析】【分析】燃烧的条件是:

(1)物质具有可燃性.

(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根据这三个条件,并结合题目信息进行分析.

【解答】A、玻璃棒没有神奇的功力.错误;

B、酒精灯的着火点不能降低.错误;

C、高锰酸钾和浓硫酸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温度达到酒精的着火点.正确;

D、酒精在氧气浓度大的环境中也不能自发燃烧.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燃烧条件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理解燃烧的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2.【答案】D

【解析】【分析】灭火的方法有:

(1)与空气(或氧气)隔绝.

(2)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3)撤走可燃物.

【解答】高速空气流能够带走大量的热,可以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故选:

D.

3.【答案】B

【解析】【解答】解:

釜底抽薪体现的是一种常用的灭火方法,它利用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将锅底的柴火抽走,就没有了可燃物,起到灭火的作用.故选:

B.

【分析】根据釜底抽薪是将可燃物取走,使燃烧停止进行解答.

4.【答案】D

【解析】【分析】A、根据燃烧的定义判断.

B、根据灭火的原理判断.

C、根据高楼发生火灾逃生的正确措施判断.

D、根据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作用及气体受热密度变小的性质判断.

【解答】A、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所以错误.

B、灭火的原理有三种,分别是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根据不同原理和具体情况,可采取多种形式,所以错误.

C、高楼发生火灾,跳楼逃生易摔伤或致死,所以错误.

D、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作用,能防止吸入燃烧时生成的有毒气体,气体受热密度变小,有毒气体上升聚集在高处,所以正确.

故选D.

【点评】“生命重于泰山”安全问题无小事,尤其是防火、防爆问题,所以燃烧和爆炸知识就成了化学考查热点,要注意燃烧爆炸的条件和防护措施.

5.【答案】B

【解析】【解答】解:

A.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主要取决于可燃物本身的性质,故A错误;

B.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故B正确;

C.氧气支持燃烧,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故C错误;

D.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燃烧越剧烈,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对燃烧影响很小.而不同的物质,在相同条件下燃烧速度相差很大,如油很容易燃烧而木材却相对困难;周围空气的浓度对物质的燃烧有影响,如高原上空气稀薄,燃料燃烧较平原慢;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大小,影响物质的燃烧,如煤点燃比柴草困难,速度也慢.

6.【答案】D

【解析】【解答】A、木柴的着火点不能降低.故选项错误;

B、不能升高木柴的温度.故选项错误;

C、不是为了方便添加木柴.故选项错误;

D、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促进木柴燃烧.故选项正确;

故选D.

【分析】从促进燃烧的方法角度考虑;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

(1)增大氧气的浓度;

(2)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解答本题要理解将木柴架空能增大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这样可以促进木柴燃烧.

7.【答案】D

【解析】A、燃烧必须要有可燃物.故选项错误;

B、燃烧必须要有氧气参加.故选项错误;

C、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是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故选项错误.

D、压强不是燃烧需要的条件.故选项正确;

故选D

8.【答案】B

【解析】【解答】A、用高压水枪喷水,可以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A不符合题意;

B、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会发生改变的,所以降低树木的着火点是不可采用的,B符合题意;

C、直升飞机撒播灭火剂可以灭火,能达到灭火的目的,C不符合题意;

D、设置防火隔离带,属于撤离可燃物灭火,能达到灭火的目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分析】根据灭火原理分析,灭火原理有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隔离可燃物,三个条件只要满足一个就可以,但注意着火点不能降低。

9.【答案】C

【解析】【解答】A、遇到意外,若自己能处理应积极面对,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自救,通过电话向他人救助,可以获得更大的救助力量.此措施合情合理切实可行.

B、室内起火,若急于打开门窗会使室内获得更多的氧气,燃烧更为剧烈.因此不急于打开门窗属于合理的措施.

C、山林中火灾因可燃物﹣﹣树木较多,燃烧产生的热量会随在风传递,下风处的树木更容易达到着火点燃烧.因此顺着风跑是个错误选择,此措施不合理.

D、为防止火场产生的烟尘吸入口鼻,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降低身子逃离火场.故此措施合理.故选C.

二、填空题

10.【答案】与氧气(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减少污染(环保);氧气(空气);2K+2H2O═2KOH+H2↑

【解析】【解答】解:

(1)可燃物发生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

故答案为:

与氧气(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图二中磷放入密闭的试管中,可以防止燃烧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污染环境,而图一的燃烧产生直接排入空气;大试管内应为空气或氧气,以满足磷燃烧所需要的氧气;

故答案为:

减少污染(环保);氧气(空气);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及碱类物质的由金属与氢氧根组成的特点,可判断钾与水反应生成的碱为氢氧化钾,同时放出氢气;

故答案为:

2K+2H2O═2KOH+H2↑.

【分析】

(1)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才能发生:

一是物质具有可燃性,二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三是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2)对比图一、图二,图二把磷放入密闭的试管中进行实验,可以防止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造成空气污染;白磷的温度达到了着火点而没能和氧气接触,燃烧需要氧气支持,试管内应提供燃烧需要的氧气;

(3)钾与水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和碱氢氧化钾.

11.【答案】 隔绝氧气(或空气);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解析】【解答】根据燃烧被须具备的三个条件可知灭火的原理是:

①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故答案为:

隔绝氧气(或空气);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分析】根据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

物质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破坏燃烧的一个条件即可灭火.

12.【答案】发光;放热

【解析】【解答】燃烧时一种剧烈的发光、放热的氧化反应.

【分析】根据燃烧的概念进行分析、考虑,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3.【答案】酒精灯;

;向上排空气法;排水法;温度未达到着火点;4P+5O2

 2P2O5

【解析】【解答】

(1)图中标“①”的仪器名称是酒精灯。

(2)图A是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MnO22H2O+O2↑;因为氧气密度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氧气。

(3)当烧杯内的水受热,温度计显示30℃时,打开图A中分液漏斗的玻璃塞和活塞,在图B中盛有水的试管中有气泡均匀逸出,白磷未燃烧,白磷未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未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4)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

 2P2O5。

【分析】燃烧发生的条件有:

1、有可燃物;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温度到达可燃物的着火点。

三、实验探究题

14.【答案】

(1)烧杯

(2)防止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

(3)与氧气接触

(4)防止在空气中切割时白磷自燃

【解析】【解答】解:

(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可知是烧杯;

(2)罩住白磷燃烧的目的是防止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3)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而浸在热水中的白磷因为不能与氧气接触而不能燃烧,说明了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4)白磷的着火点低容易自燃,切割白磷时,应在水下进行.答案:

(1)烧杯

(2)防止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3)与氧气接触(4)防止在空气中切割时白磷自燃【分析】

(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解答;

(2)根据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解答;(3)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分析解答:

物质燃烧条件:

可燃物;与充足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同时具备解答;(4)根据白磷的着火点低容易自燃解答.

15.【答案】

(1)减少空气污染;擦干

(2)氧气

(3)放热

【解析】【解答】

(1)改进后的装置为密封,可防止空气污染;外壁有水的试管不能直接加热,要擦干后才能加热,以防止试管炸裂;

(2)水中白磷不能燃烧的原因是没有接触氧气,所以大试管罩住白磷后若白磷燃烧,说明大试管中的气体可能是氧气;(3)钾遇水会立刻着火,说明该反应放热,达到了物质的着火点。

【分析】根据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分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若缺少一个则可灭火,所以灭火原理为撤离可燃物或隔绝氧气或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四、解答题

16.【答案】解:

在铁丝前系一根火柴是为了引燃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增大铁丝的受热面积,提高铁丝局部的温度,以利于铁丝持续地燃烧.

【解析】【解答】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在铁丝前系一根火柴是为了引燃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增大铁丝的受热面积,提高铁丝局部的温度,以利于铁丝持续地燃烧.

故答案为:

在铁丝前系一根火柴是为了引燃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增大铁丝的受热面积,提高铁丝局部的温度,以利于铁丝持续地燃烧.

【分析】铁丝的着火点较高,因此必须借助其他因素先使其温度达到着火点。

五、综合题

17.【答案】

(1)着火点;①②

(2)微风吹动时,会增加蚊香周围的氧气的浓度,从而促进燃烧;将燃着的部分剪除

【解析】【解答】解:

(1)根据燃烧的条件,点燃蚊香时,要加热使蚊香的温度达到着火点,蚊香才能燃烧.在点燃蚊香时应悬空放置在金属架上,不能放置在报纸上,要远离被子、蚊帐等以免引起失火等.

(2)微风吹动时,会增加蚊香周围的氧气的浓度,从而促进燃烧,蚊香燃烧的时间会较短,根据灭火的方法和节约的原则,熄灭蚊香可以采用将燃着的部分剪除、滴水熄灭等方法.故答为:

(1)着火点,①②

(2)微风吹动时,会增加蚊香周围的氧气的浓度,从而促进燃烧;将燃着的部分剪除.

【分析】

(1)根据燃烧的条件、结合生活实际和安全知识分析回答;

(2)根据促进燃烧的方法和灭火的方法分析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