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古运河.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504709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扬州古运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扬州古运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扬州古运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扬州古运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扬州古运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扬州古运河.docx

《扬州古运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扬州古运河.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扬州古运河.docx

扬州古运河

扬州古运河旅游资源概述

大运河是世界上最古、最长的一条人工开凿的河道,它的开凿弥补了我国东部地区缺少南北向大江大河的天然不足。

古往今来,大运河在交通南北、推动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方面,作用巨大。

扬州的千年繁华,亦赖之运河。

无锡太湖鼋头渚有一著名石刻“包孕吴越”,我们举借此义,谓运河“包孕维扬”,绝不为过。

扬州大运河的前身是古运河,审察古运河的功能,它兼具溉田、航运、渔利、行洪数端,此外,其旅游价值亦无逊于此。

古运河可谓自然与人文谐适的佳作,而且,它还是静态美与动态美结合的范例。

本文拟就扬州古运河的旅游资源做初步整理。

一、扬州运河历史源流

扬州自古就是著名的“水上都会”,境内运河纵横,最著名的乃古运河和大运河。

这两者纠合难分。

扬州古运河旧称很多,《左传》称“邗沟”,《国语》称“深沟”,《吴越春秋》称为“渠”,《水经注》称“韩江”,汉晋间称“漕渠”、“合渎渠”、“山阳浊”,隋称“山阳渎”,“《郡志》称“山阳沟”。

诸别称中,最为人知者乃“邗沟”。

“邗沟”之名取自周代的邗国。

《墨子·兼爱(中)》:

“南为江、汉、淮、汝东流之注五湖之处,以利荆、楚、干、越与南夷之民。

”孙冶让在《墨子闲诂》中注云:

“干,邗之借字。

”可见,“干”即“邗国”。

春秋末期,邗国为吴国所灭,邗之属地即归后者。

时吴国参与诸侯竞霸。

公元前494年,吴国战败邻国越国,旋做北伐中原的准备。

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在长江北岸古邗国所在地滨江筑邗城,后又自邗城向北至末口凿通连接江推的邗沟,用作军事运输。

《左传·哀公九年》为之记曰:

“邗,沟通江淮。

”当时的邗沟水道大致为:

自邗城西南角流至东南角(今铁佛寺稍向南折),经螺丝湾黄金坝北上,而后经东西相距五里的武广与陆阳二湖之间,北入樊良(梁)湖,又东北流入博支、射阳湖(今宝应东),出湖西北至末口(淮安北,淮安今改称楚州)。

这条水道今在扬州市区仅余螺丝湾至黄金坝一段,螺丝湾向西至蜀冈段淤废,以致古运河北通瘦西湖的水道出现断节。

邗沟初凿,出于军事,秦汉后,其交通货物的功能日趋重要。

汉时又开邗沟支道。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有载:

“汉吴王濞开邗沟、自茱萸湾通海陵仓及如皋蟠溪。

濞以诸侯煮海为利,凿河通运海盐而已。

”该支道的历史价值丝毫不让邗沟干道。

日本人为拍《世界之最》,专来中国摄长城和古运河,后者即取扬子渡至泰州这条支道。

过去邗沟旁立有一座大王庙(财神庙),主祀夫差,副祀刘濞。

这算是对他们凿运河有益历史的首肯。

邗沟主河道历史上续有变迁,第一次重要的改道发生在公元196年(建安二年)。

邗沟故道原充分利用天然河湖,东汉时连接博支、樊良二湖的支渠淤塞不通。

广陵太守陈登组织对运河进行修整。

他不是对淤塞河道简单清理,而是自樊良湖重开一条自南而北、连接津湖与白马湖、经射阳湖西通末口的新运河。

这次改道不仅使运河再度畅通,而且大大缩短了行程。

邗沟南段,原引江水调节。

晋代永和年问,江都(即扬州)水断,便改自西向引水。

扬州西去五、六十里、今仪征境内有一条欧阳埭,邗沟水便系引江水入埭,由西东行,经今三汊河、扬子桥北上而来。

隋朝时,隋炀帝开凿大运河,邗沟是其中的一段。

这段历史,妇孺皆知,在此从略。

隋炀帝——大运河——扬州,从那时以来便形影相吊。

此后邗沟南段(含今市区段)还有一些重要变化。

一是古运河在城区的位置发生迁变。

吴王夫差所凿邗沟沿邗城西南角流向东南角,而后经螺丝湾黄金坝北上。

隋代文帝开凿的山阳渎大体上亦沿城边流过。

唐德宗兴元初年(公元784年),淮南节度使杜亚主持在江都(扬州)城北蜀冈开合渎渠,路线大致由今天瘦西湖经观音山,绕蜀冈而过。

这是运河流贯扬州城内的开始。

后来,由于江岸淤积,潮流人运不畅,山阳渎在城内河道水浅,航运受阻。

公元826年;在盐铁转运使王播的主持下,自城南阊门西的七里港起,开河东北行,屈曲经禅智寺桥,通山阳渎。

从此,古运河便不再穿城而过。

二是古运河与长江的连接又有变异。

春秋之际首凿邗沟乃直接与长江相通。

当时邗沟位于蜀冈上,蜀冈南麓的断崖下即是浩瀚的长江,邗城处在江河之交汇处。

晋时因长江积久淤沙,致使江水南移,扬子桥由渡口变为陆地,邗沟水不得不改由欧阳埭引入。

邗沟与长江的直接连接中断。

而且,经邗沟入长江的路线长了许多,给航运带来很大不便。

公元734年,在齐澣的建议和主持下,开掘了一条长二十五里的伊娄河(扬子桥至瓜洲),使邗沟通长江的路程变为最短。

从此,航船渡江进出山阳渎和江南河,就不必绕道欧阳埭了。

虽然后来长江在北岸(包括邗沟入长江的瓜洲渡口)还有摆动,但它对于邗沟的流向影响甚微。

建国以后,兴修水利,扬州运河再谱新篇。

1958年开江都到海安的新通扬运河。

同年在茱萸湾又开挖了京杭运河一直向南经六圩船闸入江,使古运河环抱的茱萸湾成为一个半岛。

二、扬州古运河自然旅游资源

“邗沟弥渺,究江淮之合派”(方睿颐)。

今扬州古运河北自淮安宝应县(市)界,南至瓜洲江口,纵贯全市。

沿河风光,美不胜收。

清乾隆帝六巡江浙,皆泛运河而行。

扬州一段,计分三站:

“自祟家湾,三里腰铺,九里竹林寺,四里昭关坝,七里邵伯镇,三里六闸,二里金关坝,一里金关新滚坝,二里西关坝,六里凤皇桥,七里壁虎桥,三里湾头闸,由北桥七里香阜寺御道,旱路八里天宁寺行宫,计程六十二里,此扬州水程一站也。

……自天宁寺行宫入天宁门,出钞关马头登舟,四里文峰寺,四里九龙桥,八里高旻寺行宫,计十六里,此水程第二站也。

自高旻寺行十六里锦春园,一里陈家湾,一里由闸,五里江口,计程二十三里,此水程第三站也”(李斗《扬州画舫录》)。

乾隆南巡,适值扬州经济文化处在历史的一个颠峰,邗沟一线,风物荟萃。

此后,尤自近代以来,扬州经济文化日渐衰退,古运河及沿线城镇如秋风瘦马,黯然失色。

改革开放以来,古老的扬州重又焕发生机,扬州旅游业进入大发展时期,古运河的旅游价值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扬州地处江淮,水网密布,水乡风光,名闻天下。

可以认为,水是扬州旅游的特色。

有人认为,扬州之名,即取意于“州界多水,水扬波”。

“青春花开树临水,白日绮罗人上船”(杜荀鹤),古人咏扬州清丽媚人水上风光的名篇佳句,不胜枚举。

古运河恰是这天光水色中耀眼的一根金线。

它不仅水道悠长,一路柳色,而且将里下河地区较大的高宝邵伯湖系于一体,河上风光与湖里景色,交相辉映。

晴空下,暮霭中,朝霞之初升,夜月之临空,无论何时驻足河(湖)边,或泛舟水上,皆有无限情意。

孔子曰: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其实,对一般旅游者而言,游山玩水,何言仁智?

自宝应至茱萸湾,古运河与高宝邵伯湖相依相连,河湖一体。

这里有典型的里下河水乡风光,河湖荡滩特产丰富。

宝应有百里荷花荡,位于东荡地区。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每当嫩绿的荷叶托起晶莹的露珠,新开的荷花高耸出水面,湖上即漾满盎然生机。

若是盛夏,清风送爽,荷香阵阵,好一片清凉世界。

这里盛产莲藕和螃蟹,品质出众,是著名的“莲藕之乡”和“螃蟹之乡”。

来这里可品尝独特的藕制品,如有着五百多年历史的藕粉和现今开发的莲藕汁。

此外,宝应运河以西的人造万亩林和大汕子隔堤也是远离尘嚣、休闲养性的好去处。

由宝应南行五十五公里到高邮。

与宝应湖相连的高邮湖水域最宽,当水位为九点五米时,面积为七百八十平方公里,是江苏省第三大淡水湖。

高邮湖,又名西湖,“西湖雪浪”乃“高邮八景”之一。

过运河,站立湖边,极目水上,看“湖市蜃景”’,听野鸭飞鸣,此乃人间快事。

此等情景颇合古人之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湖中水产资源丰饶,出产青、鳊、鲤、鲫等二十多种鱼类以及螃蟹、大虾、甲鱼、乌龟等特种水产品;这里还是芦、蒲、获、菰、菱等水生植物的集中产区。

高邮是我国驰名的“鸭蛋之乡”,所产双黄蛋、咸鸭蛋、松花蛋,古已知名。

清代文学家袁枚如此评价:

“脆蛋”即咸蛋,“以高邮为佳”。

紧临高邮湖的东湖度假村是扬州古运河边上一处生态型的旅游景区。

东湖度假村位于高邮北郊马棚镇,为江苏省20个精选生态旅游景点之一,拥有水陆面积250公顷。

大片的水上森林、神奇的野鸭放飞、古朴的自然村落,让人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邵伯湖是江苏中部、京杭大运河以西、江淮平原上高宝邵伯湖的一部分。

高宝邵伯湖总面积792平方公里,为江苏省第三大湖泊。

其中,邵伯湖面积98平方公里。

邵伯湖和高邮湖相似,都属大型过水性湖泊,是洪水入江的重要泄洪通道,具有调节水利的重要功能。

邵伯湖原与高宝湖连成一片,古为三十六陂,素有“三十六陂帆落尽,只留一片好湖光”的美称。

今天,这两个湖之间已为一片滩地隔开。

古代的邵伯湖,“滩隈陇阜,错落其中”,湖中滩地把湖区自然分割成邵伯、黄子、赤岸、新城、白茆和朱家等6座湖泊。

现今,这些湖泊已很难界分。

邵伯湖景色优美,保存了原始生态环境。

这里有柳堤、翠屿、鹭鸶、苇丛,还有湖鲜美食。

明代李东阳《夜过邵伯湖》,把邵伯湖的夜景写得大气淋漓:

“苍苍雾连空,冉冉月堕水。

飘飘双鬓风,恍惚无定止。

轻帆不用楫,惊浪长在耳。

江湖日浩荡,行月放未已。

羁栖正愁绝,况乃中夜起”。

邵伯湖盛产菱角、龙虾等水产,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途经邵伯时,品尝过邵伯菱,曾吟有“涉江采菱发阳阿”的诗句。

孔尚任当年过邵伯访友蒋淑瞻,写下一首尝樱笋的诗,说尝了这样的时鲜,“匆匆一饱乡心乱”。

邵伯湖的南端是扬州著名的凤凰岛。

凤凰岛地处扬州东郊泰安镇,邵伯湖的南端,主要有“七河八岛”组成,人称“扬州千岛湖”。

所谓“七河”就是芒稻河、金湾河、泰平河、凤凰河、新河、壁虎河和大运河,它们向南直达长江。

在它们中间,自然形成8个大小不等的岛屿(半岛),即凤凰岛、自在半岛、聚凤岛、金湾半岛、芒稻半岛、壁虎岛、山河岛、红星岛(今茱萸湾公园所在)。

凤凰岛景区南北长约9公里,东西宽约4公里。

凤凰岛自然生态保存很好,是典型的里下河水乡。

过邵伯湖即至湾头,运河至此渐人扬州城。

新旧运河由此分流。

湾头,旧称茱萸湾,因此处曾盛产茱萸树,且邗沟在此折向,故名。

这里有浓郁的乡村田园风味,正如姚会诗云:

“江北烟光里,淮南盛事多,市廛持烛人,邻里漾船过。

有地惟栽竹,无家不养鹅。

春风荡城廓,满耳是笙歌。

”红星岛上的茱萸湾公园三面环水,遍植竹木,绿荫苍翠,野趣横生,是近郊不可多得的自然公园,尤是春日踏青和秋高怀远的理想之地。

扬州古运河的最南端是瓜洲。

瓜洲是邗沟与长江的交汇点,扼南北交通之要冲,《嘉庆瓜洲志》谓其“瞰京口,接建康,际沧海,襟大江,实七省咽喉,全扬保障”。

在这里,可视长江之雄伟,眺金(山)焦(山)之峻拔,致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浪人物”之感慨。

瓜洲旧有十景:

石桥踏月、天池夜雨、江楼阅武、漕舰乘风、东城柳岸、桃坞草莺、芦汀新雁、雪水钓艇、金山塔灯、银岭晴岚。

这里出产江鲜,尤以“长江三鲜”为最。

瓜洲镇西,有新近建成、占地达3470亩的润扬森林公园。

三、扬州古运河人文旅游资源

1、古镇

扬州古运河哺育了不少名镇,它们成为今天古运河游览线上重要节点。

宝应:

宝应是运河线上扬州的北口。

氾水(今改范水)镇南有袁术墓、三官庙、万寿寺、魁星楼等旧时遗迹。

县城有八宝亭、纵棹园、周总理童年旧居、烈士陵园等。

更值一提的是,宝应东有射阳湖,是改道前邗沟的一段,可做遗迹寻访。

宝应运河大桥东堡南侧有明代的抗倭遗址。

高邮:

高邮是我国目前以邮命名的唯一城市,秦时曾在此筑高台,置邮亭,设驿站,故有“秦邮”之名。

秦观有诗:

“吾乡如覆盂,地据扬楚脊”,高邮为此又有“盂城”之别称。

高邮不仅自然风光优美,而且人文景观丰瞻。

盂城驿是国内发现的古代驿站中建站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研究邮文化的重要的实物资料。

名列秦邮八景之一的文游台是北宋时苏轼、王巩、孙觉、秦观四贤坐花载月、把酒论道、唱和抒情的旧地,其名当不下于平山堂。

王氏(王念孙、王引之)父子故居是又一处文化旅游的绝胜之地。

王氏父子乃清乾嘉年间著名的训诂学家,“一代宗师,百年大儒”。

此外,高邮城里还有净土寺、镇国寺二塔(当地人称东门、西门宝塔)、奎楼(魁星楼)、州府仪门、人民公园等,堪成一游。

高邮湖西有江苏省唯一的回族乡——菱塘,与扬州市区的普哈丁墓园、仙鹤寺一起构成独特的伊斯兰宗教文化游。

邵伯:

“高邮邵伯六十六”,自高邮南行即到江都的邵伯镇。

东晋时,谢安在运河(中渎水)上筑堰治水,百姓感戴,比之西周召伯,并将此堰名为“邵伯”。

《扬州画舫录·卷一》:

“浴池之风,开于邵伯镇之郭堂。

”镇上的大浴室与大马头、大旅社等十分有名。

这里还有甘棠树和镇水的铁牛。

长达3里的条石街是苏中地区唯一保存较好的古街道,这条石板街,斑驳凹凸,古风醇厚,行之于上,不由人顿生思古之幽情。

邵伯船闸和邵伯保卫战遗址(西寺大王庙)也很值得人们行游、参观。

邵伯还是江苏油田总部所在地。

镇上古迹很多,有名的比如斗野亭、铁牛、谢公祠、大王庙、进士第、尚书府等。

邵伯镇的“大马头”,是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停泊龙舟的古码头。

镇上还有过去来鹤寺留下来的石狮子和银杏树。

当然,最出名的还是甘棠树,今天还依然活着。

湾头:

湾头镇,古称“茱萸湾”,因这里古代就有种植茱萸的习俗,又因地处大运河从扬州向北十三道湾的头道湾。

汉代,茱萸湾就已形成,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隋唐时它是京杭大运河由北向南进入扬州的第一个码头,隋炀帝、康熙、乾隆几下扬州均由此入境。

古镇老街保存相对完好,分东西两条。

东西街的两端都有圈门,西街的圈门东为“古茱萸湾”,西为“西连邗水”;东街的圈门,西为“保障生灵”,东为“北接棠湖”。

现仅存中间相对的两块。

街两边店铺林立,大多是前作后宅的模式,这里的玉石加工远近闻名。

圈门前还保留着古运河上歇帆休整的避风塘。

镇之东端有一只石壁虎,这是扬州运河上有名的“九牛二虎一只鸡”的遗物。

扬州城区:

《盛典》载乾隆诗云:

“清晨解缆发秦邮。

落照维扬驻御舟。

”古运河旅游最重要的是在扬州城区。

且将沿(邻)河景点选列于后:

竹西公园(上方寺旧地)、邗沟故道、大王庙、东关古渡、宋大城东门遗址、普哈丁墓园、琼花观、吴道台宅第、朱自清故居、圣三一堂、梅花书院、二分明月楼、寄啸山庄、片石山房、小盘谷、荷花池公园、文峰寺等。

这些景点或为名园秀地,或为宗教圣所,或为古迹遗址,各有所重。

瓜洲:

《读史方舆纪要》述其名:

“瓜洲在江都县南四十里江滨,昔为瓜洲村,盖扬子江中之沙碛也。

沙潮涨出,其状如瓜,连接扬子渡口,民居其上,唐立为镇。

”后江水南移,瓜洲遂与江北连为一体,这里于是就成了运河的人江口。

康熙、乾隆均曾游过瓜洲。

这里原有大观楼等景,据说与《红楼梦》之大观园有关。

由于江流自十八世纪中叶以后,形势逆变,主流线摆向瓜洲,使古镇塌于江中,原镇上名物均没于水中。

但我们从古籍和极为珍罕的“乾隆御碑”上,犹可感受到瓜洲历史的繁盛。

2、古寺

扬州古运河上,宗教名胜汇为大观,成其特色。

最多的是佛教,此外,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民间宗教的场所也很多。

扬州宗教文化的发达,由此可见,以下择要列举其中的一部分。

佛教:

宝应有圆通寺等;高邮有镇国寺等;邵伯有法华寺(来鹤寺)等;凤凰岛有护国禅寺等;湾头有山光寺等;城区有禅智寺(上方寺)、香阜寺、长生寺、福缘禅寺、龙衣庵、宝轮寺、高旻寺等。

道教:

宝应有泰山殿等;高邮有泰山庙等;湾头有孚佑宫等;城区有琼花观、天宝观等。

伊斯兰教:

宝应、高邮等都有清真寺,最著名的是城区的普哈丁墓园。

基督教:

宝应有基督教堂;高邮有福音堂;城区有天主教耶稣圣心堂等。

民间宗教:

江都有路筋祠;凤凰岛有都天庙;城区有大王庙等。

这些宗教名胜中,旅游价值较高的有(仅以城区至瓜洲段为例):

大王庙:

位于邗沟故道,内供两个大王,一个是春秋时的吴王夫差,居正位,是他开凿了邗沟;另一个是西汉初年的吴王刘濞,居副位,他开凿了盐运河。

这两个历史人物对扬州的发展都贡献不小,以致老百姓把大王庙称做财神庙。

传说大王庙很灵验,把香投进殿前石炉,立刻就成了灰。

石炉下面有一个水窖,雨水下进去从不干枯,窖里的水中涨出颜色如银的沙子。

老百姓常去“借沙”,其实就是借钱。

由于借多还少,沙子逐渐变少。

后来又演变出借元宝的习俗。

琼花观:

琼花观古称“后土祠”、“后土庙”,建于汉元延二年(公元前11年),唐时增修,名“唐昌观”,宋徽宗赐“蕃釐观”额,遂易名“蕃釐观”。

蕃釐观因琼花而得名,俗称“琼花观”。

相传后土庙有琼花一株,天姿国色,极为美丽。

时人有诗云:

“维扬一株花,四海无同类。

”又云:

“天下无双独此花。

”欧阳修守郡时,曾于花旁建“无双亭”。

元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琼花枯死,道士金丙瑞补植聚八仙,并筑琼花台一座。

普哈丁墓园:

普哈丁墓园是扬州伊斯兰文化旅游线的重要一站,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说普哈丁是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第十六世裔孙,南宋咸淳年间(公元1265-1274年)来扬州传教并参与建造扬州的伊斯兰教清真寺——仙鹤寺。

后往山东各地游历,于1274年从济南返回扬州途中病逝在船上。

临终时他要求将遗体葬在扬州官河东岸的高冈上,就是现在的墓园所在地。

官河就是古运河。

后来,普哈丁墓园成了扬州伊斯兰教教徒的一个公共墓地,里面的建筑有明显的伊朗风格。

圣心堂:

天主教耶稣圣心堂是清代同治年间由法国神父所建,大门向东,水磨砖砌的门楼上嵌着“天主堂”门额,看上去是典型的中国风格。

而教堂本身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屋尖竖立着铜制十字架,两侧是西式钟楼。

清末轰动一时的“扬州教案”,就发生于此。

文峰塔:

扬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扬州市区南郊宝塔湾古运河东岸。

始建于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系少林寺僧镇存卖武募建。

塔下建寺,俱名“文峰”。

清康熙七年(1668)山东郯城大地震,波及扬州,塔尖坠毁。

次年修复。

咸丰三年(1853)遭兵火,腰檐平座尽毁,仅存砖塔身。

民国初年,扬州众僧集合大江南北各寺住持募修,1920年合尖,1923年落成。

塔为楼阁式,砖木结构,八面七层,下为砖石须弥座,底层围绕回廊,四面辟拱门,各筑有6级台阶,另四面为拱形窗,廊内梁枋有雕刻彩绘。

塔下为文峰寺,现存四合院式建筑两进,坐北朝南,均面阔5间,两边各3间廊房相连。

寺院大门临河,上额“文峰塔”。

高旻寺:

高旻寺是清初扬州的八大刹之一,位于城南三汊河。

高旻寺最早建于隋朝,数百年来,屡兴屡废。

清顺治年间,漕运总督吴惟华因扬州频遭水灾,赐地建寺。

四年后,又在此建成天中塔,庙也就叫天中寺。

清康乾年间,是高旻寺的鼎盛期。

康熙第三次南巡时,为皇太后祝福,特地颁内币修葺高旻寺。

康熙第四次南巡时曾登临天中塔,赐名“高旻寺”。

至今康熙手书的“敕建高旻寺”汉白玉石额和青石所制的四个旗杆墩仍存。

其后康熙又赐金佛一尊给高旻寺,曹寅又在寺西建行宫,康熙第五、六两次南巡,乾隆的六次南巡都曾在此驻跸。

高旻寺最盛时,除一般庙宇应有的山门、大殿、禅堂外,还有无梁殿、金佛殿、御书楼、御牌坊、禅堂、客舍、僧寮、斋堂等。

道光后,高旻寺日渐衰落。

咸丰年间寺、宫皆毁于兵火。

同治年间,寺僧严明和徒弟理伦又相继复建。

光绪中叶僧月朗又增建了某些建筑。

高旻寺与镇江金山寺、常州天宁寺、宁波天童寺,合称我国佛教禅宗的四大丛林;还有一种说法,它与四川的文殊院、宝光寺、镇江的金山寺合称长江流域禅宗的四大丛林。

高旻寺在海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

1982年高旻寺被列为汉族地区重点开放寺庙之一。

高旻寺属禅宗,以禅修严格出名。

高旻古刹一支香,高旻寺的出名在于“坐禅”,也叫“坐香”,因为这里坐禅以香计。

3、桥梁

扬州枕淮水,踏长江,抱运河,城里城外,水网纵横,水多,自然桥梁也多。

古人有不少吟咏扬州桥的诗篇传世:

“不知暗数春游处,偏忆扬州第几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古运河上,桥梁飞架两岸,宝应、高邮都建有运河大桥,现代交通的大发展使运河上架起了不少现代化的桥梁,如南绕城、西北绕城高速公路桥、宁启铁路跨运河大桥等,它们都是古运河游览线上的重要人文资源。

当然,扬州古运河上桥梁最集中、最有名的主要是在城区。

扬州城区古运河上的大桥自北而南主要有:

五台山大桥、便益门大桥、解放桥、跃进桥、徐凝门桥、渡江桥、通扬桥等。

这些桥梁的名称、历史是对扬州城市发展史的生动说明。

4、闸坝和有关水利设施

扬州古运河上有很多节制闸坝,如邵伯船闸、扬州船闸、瓜洲船闸等,它们和运河的历史紧紧地结合在一起。

邵伯埭和邵伯船闸:

东晋太元十年,谢安出镇广陵(扬州),在城东北二十里地的步邱筑新城。

他考察了新城以北二十里的地势,西高东低。

西边容易泄水,经常干旱;东边排水困难,农田容易遭淹。

于是他就率民众在步邱北二十里筑埭来控制水流。

埭,就是堵水的土堤。

后人追思谢安治水之德,将他比作周代召伯。

唐宋以后,开始以闸代埭。

今天的邵伯船闸一是建于民国23年的老船闸,一是新中国建立以后兴建的船闸。

民国时期,蒋介石还亲笔为邵伯船闸题写闸名。

今天,游人所见到的邵伯船闸是较为少见的复线船闸,位于原邵伯船闸之西,上游引航道通里运河,下游引航道与淮河入江水道交叉。

有人将之称为“葛洲坝第二”。

瓜洲船闸:

瓜洲船闸是船闸、水闸二合一的现代水利工程。

它由节制闸、船闸、排涝闸、抽水站和鱼道等组成。

瓜洲船闸是淮河治理的配套工程之一,1969年开始筹建,1975年竣工。

经过多年努力,瓜洲船闸已成为一处旅游景点,这里有银岭塔、锦春园、映影池、园中园、“瓜洲古渡”碑、牌楼、沉箱亭、观潮亭、游泳池等景点。

到目前为止,瓜洲船闸接待了93个国家的外宾,7位总统及89位部长级来宾。

四、扬州古运河非物质与口头旅游资源

古运河为人所开凿,造福于人类,而人类干百年来在运河两岸又演出了多少人间故事,这些故事恰是不可遗忘的旅游资源。

古运河之开凿,原本军事目的,吴王夫差用之运兵北伐。

此后,运河两岸多有战事。

楚汉相争时,宝应段古运河曾是激战场所,清人朱克生有诗云:

“当年楚汉此分疆,江北淮南古战场。

”三国时邗沟一线又是曹魏和孙吴相争北下南上的军事要地。

明嘉靖年问,倭寇侵入宝应城,烧杀掳掠,当地义人在丁效恭率领下奋起抗击,谱写了一曲保土卫国的壮歌。

解放战争时期,华中解放军取得了苏中七战七捷,邵伯保卫战是其中的第六战,人民解放军在这次战斗中以少胜多,歼敌二千多人,受到了中央军委的嘉奖。

历史上,帝王沿运河巡游,使古运河大为增色。

公元581年隋公杨坚代周建隋,其子杨广任扬州总管。

605年,杨广即位,此即隋炀帝。

炀帝在扬州久居二十余年,十分留恋这片土地。

他曾写下这样的诗句:

“我梦江都好,征辽亦偶然”。

于是即位不久,便乘龙舟,浩浩荡荡下扬州,写下了中国“舟游”史的新记录。

当时,扬州西北郊特为此建了江都宫、上林苑、上阜苑、萤苑、迷楼,扬子桥则建临江宫。

之后,炀帝又二下扬州。

炀帝在扬州游山玩水,纵情享乐,置国家安危与百姓疾苦于不顾,终遭凶杀。

扬州地方传说,炀帝死后,天地不容,葬于地下,数遭雷击。

炀帝行为成为后人之史鉴。

唐人李商隐诗评曰: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不过皮日休的《汴河怀古》说得比较客观: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清初康熙、乾隆皇帝分别六下江南,每过扬州,必驻跸游赏,赐额题诗。

天宁寺和高旻寺还建有二处行宫。

扬州地方官和盐商倾力奉上。

比起隋炀帝,康乾并未留下骂名。

康熙皇帝见高旻寺行宫太奢华,恐后人责言,特写《述怀近体诗》一首,说明行官系盐商所建,而且他认为花费太多。

古运河所经各地还流传着一些动人的传说。

宝应传有“真如获宝”的故事。

公元762年,一位名叫真如的尼姑在安宜(今宝应)喜获如意宝珠、玉印、雷公石斧、琅轩珠、皇后采桀钩等宝物,层层献予皇上。

肃宗大喜,遂改上元三年为宝应元年。

“宝应”县名得之于此,取“受宝之应”之意。

江都北有一地名露筋,因此地旧有“露筋祠”。

祠虽久废,但关于祠名的传说却流传至今。

故事兹从略。

邵伯古镇过去有一佛寺,名“来鹤寺”。

相传有仙鹤来此,绕梁低回,旋唱不已,寺遂得名。

传说之美丽动人,为扬州“鹤缘”平添一份光彩。

相传湾头原先有两只石壁虎,后来母壁虎跑了,只剩下公的守在古湾头。

有一天,一个盐商的盐船停泊湾头古运河岸边,这只公壁虎爬上船去偷盐吃,被发现后砍掉了脑袋。

至于扬州城里的与运河相关的传说更多,如隋炀帝锦帆高张数下江都是为了目睹琼花,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