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集合五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502670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77 大小:85.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集合五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集合五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集合五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集合五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集合五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集合五篇.docx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集合五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集合五篇.docx(7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集合五篇.docx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集合五篇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集合五篇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篇1

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十几减九),这是苏教版第

(二)册第

(一)单元20以内退位减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经(认识20以内的数,掌握10以内加、减法以及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教材通过(小猴卖桃、小兔买桃的童话情景引入13-9,再让学生自己思考,探究算法,并引导交流,体会不同的算法,意在让学生在比较中选择喜欢的算法),这部分内容是20以内退位减的起始课,是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的重要基础知识,能为后继教材的学习做好迁移准备。

此外教材的例题与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例题相对应,都是从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并通过列式计算解决问题,这样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和计算结合起来,使计算成为解决问题的需要,既有利于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起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欲望;又有利于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

本课时最重要的一点是重视让学生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提倡算法多样化,并逐步引导学生优化算法,十几减九的计算出现了四种算法:

数数法、破十法、平十法、想加算减法,在“想想做做”中,明确提出了“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个性。

  所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编排的特点与要求,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订如下的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

让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理解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十几减9;2、能力目标:

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体会算法多样化,发展创新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3、情感目标: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交流,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树立合作交流的意识。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正确计算十几减9。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

理解十几减9的算法。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准备采用以下一些教法引导学生学习:

  ①教学中,我将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动机,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

  ②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过程。

  ③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通过灵活多样的练习,巩固方法,提高技能。

  ④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的问题,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促进学生的发展。

  接下来,我详细说一说这节课的教学过程:

  在导入新课之前,我设计了相应的复习铺垫,如:

9加几的进位加、十几的组成、9的分与合等,旨在帮助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同时对下面十几减9的不同算法起推波助澜的效果。

  第一环节: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猴子卖桃、小兔买桃的故事。

引导学生观察并说说画面:

(1)1盒桃再加3个桃,一共有几个桃?

(2)小兔买了9个桃,猴子还剩几个桃?

怎样计算?

算式怎样列?

教师根据学生口答板书算式:

13-9。

这一环节的设计,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常见的“买桃”一事,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凭着日常生活中买东西的经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产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兴趣。

  第二环节:

活动探究,获取新知。

  教师用一句话引导:

让我们也来当一回售货员,从13个桃里拿出9个,可以怎么拿?

学生独立动手操作。

这一环节是每个学生有较明确的操作目的,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

尽量让每位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发现13-9的计算方法,逐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独立思考的能力。

然后进行组内交流,学生边操作边说出从13个桃中减去9个桃的操作过程。

最后进行全班交流,根据交流情况,相机用课件演示拿桃的过程,并出示相应的计算过程。

学生可能出现书上的4种想法:

第一种,从13个桃中一个一个减,减9次;第二种,先从10个桃中减去9个,再和其他3个桃合起来,这时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说说这种算法是把13分成几和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第三种,先减去盒子外的3个桃,再减去盒内的6个桃,这样共减去了9个桃,教师引导学生说说这种算法是把9分成几和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第四种,13个桃分成9个桃和4个桃,所以13减去9等于4。

在学生表述时,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想法,不要让学生感觉到四种算法有何优劣之分,而是引导学生对算法进行比较,找适合自己的并努力学好。

以上环节的教学,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把各自的生活经验转化为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挥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第三环节:

联系实际,深化应用。

  完成“想想做做”第1-3题:

第一题,学生动手去画去圈,有困难的学生还可以摆摆小棒,着重让学生说出思考过程,并正确计算,不强求统一方法;第二题,先让学生说说括线图各部分表示的内容,在引导列式计算,并说算法;第三题,要求学生用喜欢的方法去计算,其实也就是学生最熟悉的方法。

这个环节,虽然学生用各自的方法计算,但教师要了解哪种方法最受学生欢迎,对全班学生的思维水平做整体上的评估。

这一教学环节,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理论同实践的结合。

同时,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第四环节:

巩固提高,总结发散

  完成“想想做做”第4、5题:

第四题做成口算卡片,反复练习;第五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竖排)发现算式的排列及得数排列的规律,使学生在理解算法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记忆。

这一环节紧扣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设计多种形式的数学练习,为学生提供创造、发展思维的空间。

最后学生总结所学内容,谈感想及收获,教师全课总结。

并延伸内容:

如果小兔买的是8个桃,那么还剩几个?

这一环节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巩固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综上所述,本课中,我重在从情境、探索、交流三方面,让学生思考、实践,理解十几减9的算法,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体验到自主学习成功的快乐。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篇2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

捆小棒(11~20各数的认识)

  一、说教材

  捆小棒是北师大版数学第一册第七单元的内容,主要是认识11~20的各数,这是帮助学生建立数位概念的重要知识点之一。

教材中所呈现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一是数一数,捆一捆。

这是运用学生原有的经验,建立十个一捆的观念,进而帮助学生建立11~20各数的表象。

二是摆一摆,想一想。

这部分内容的侧重点是把图像与计数器表示数结合起来,这也是学生过渡到抽象符号的重要环节。

同时,在本部分的内容中又呈现了数的组成,让学生知道十几的数分别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三是数的认识的拓展。

为了让学生较全面地认识数,教材安排了在直尺上读数。

  二、说学情

  一年级的学生对于10到20各数能数出来,但是对于他们的组成却一点也不了解。

一年级的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所以在教学设计中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让学生仔细观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说教学目标

  1.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过程,初步认识11~20的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

  2.经历观察、思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参加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11~20各数,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对数位的理解。

  教学准备:

  学生:

小棒、计数器、

  老师:

课件、小棒、计数器、

  四、说教法和学法

  

(一)操作实践法,以实践促思维。

  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等操作,积累感性经验以“动促”“思”,形成“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十几”的概念。

在活动中,不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而且让学生充分展示才能,为理解和认识20以内数的组成做好充分的准备,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合作探究学习法的运用,促进了生生之间的互补。

  合作学习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方法,在小组中交流摆法,互相启发,使认识得到深化,知识得到巩固,也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一)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11到20各数的组成.

  第一个环节,让学生通过数一数、捆一捆的活动,让学生具体感知10个一是一个十。

为下步教学11到20的组成奠定基础。

  通过摆一摆、想一想的活动,让学生理解11到20各数的组成。

  师生做摆小棒游戏,摆出11到20各数。

教学程序为:

摆11根小棒,学生集体摆后,找一名学生把小棒摆在黑板上,集体想:

()个十()个一是11。

12到19根小棒可以分着让学生自己摆,并说出是几个十几个一。

然后,让学生摆出20跟小棒,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怎样很快的摆出20根小棒?

让学生说出方法。

  

(二)通过认识计数器,帮助学生建立11到20各数的表象。

  1、介绍计数器各部分的名称。

  重点介绍个位一个珠子表示多少,怎样写,十位一个珠子表示多少,怎样写。

  2、师生做拨珠子游戏。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认识计数器,并帮助学生建立11到20各数的表象,可以通过摆小棒和拨珠子之间的转化练习来完成。

  具体环节为:

老师用课件示范11用小棒表示,怎样在计数器上拨珠子,以及对应在计数器下面写数字的过程。

然后老师摆15根小棒,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15,老师在计数器上拨出19,学生摆出19根小棒,同桌合作,一个摆20根小棒,一个用计数器拨出20。

  3、安排在直尺上读数,可以让学生形象的看到20以内数的排列,为学生认识数的大小和顺序打下基础。

  4、巩固练习

  通过看图写数,让学生再次体会数的直观模型。

  通过画珠子,将抽象的数字具体化,让学生形象的理解数位概念。

  课后反思: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习0~10各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数一数、捆一捆、摆一摆、想一想、读一读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使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

多次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探索与思考,从而获得知识。

由于一年级学生自主意识还太强,不善于与别人合作学习,所以,这节课设计的小组合作环节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教学数位时我利用课件演示,课件中只出现个位,十位,虽然也比较直观,但是与学具还是有一定的差别,学具从个位一直到千万位。

学生实际操作时不知道该拨哪儿的珠子,有的学生随心所欲的拨。

课后经过思考,还有听课老师的建议,我们都认为次环节教师用计数器演示比较好,先指导学生认识并找到计数器上的个位、十位,然后教师拨珠子让学生读数,再由教师报数让学生拨珠子。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加强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恰到好处进行有效小组合作学习。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篇3

  说教材:

  一、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第一课时。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本课是在学生学过100以内的数的读写的基础上教学的。

因为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关系和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一致的,所以学生掌握这部分知识,难度不会太大。

学过100以内的读写法后,认识元、角、分不仅是日常生活的需要,而且对巩固100以内数的认识也有帮助。

  三、教学目标:

  1、学生在观察人民币以及取币等现实情境活动中认识一元以内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

  2、学生参加教室里的模拟购物活动,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学会简单的购物。

  3、在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购物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4、使学生受到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等教育。

  四、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重点和难点:

  教材有层次地呈现了知识结构。

老师先拿出一个盒子让学生来猜和摸里面装了什么,使学生明白“买东西要使用人民币”。

接着帮助学生认识一元、五角、一分这三种面值较小的人民币,并由模拟购物中学生与老师的对话,提炼出一元=十角,再联想到一角=十分。

然后认识5角、2角、5分、2分,最后通过“试一试”让学生把一张1元币换成二张5角、把五张2角换成一张1元,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元与角之间的十进关系,并为购物时付币做好准备。

教材采用这种知识结构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间接沟通了100以内的十进关系。

教学重点是认识人民币。

难点是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说教法和学法:

  一、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对元、角、分有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时通过创设购物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此基础上,把这些知识系统化、数学化。

整个教学过程力求体现数学知识、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的思想。

  二、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创新意识和学习兴趣。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以动画导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操作、概括,让他们在活动中、游戏中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增长本领,从而乐学、会学、创造性地学的境界。

  三、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练习的设计除了注重趣味性和创造性以外,更注重实践性。

如:

创设小商店情境,开展购物活动,既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又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说教学程序:

  一、境引入,整体感知人民币

  1、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老师准备一个装有人民币的盒子让学生去猜、去摸里面装了什么,进行初步感知人民币。

然后简单的介绍一下美国的钱叫做美元,英国的钱叫做英镑,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做什么吗?

从而揭示课题:

认识人民币

  2、整体感知人民币。

  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看到人民币,有时还使用人民币,因此首先让学生交流:

你知道有哪些面值的人民币?

然后通过让小组对人民币进行分类,知道人民币可以分为纸币和硬币之分。

小结:

人民币可多了,有大面值的人民币,也有小面值的人民币,对于这些面值较大的就人民币今天我们暂时不学,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些小面值的人民币。

  这一环节的设计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使学生亲身感受、认识人民币,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二、究新知,认识人民币

  1、认识1元、5角、1分

  

(1)分别拿出1元、5角、1分,在小组里说说面值是多少,怎么看出来的?

  

(2)交流:

学生自由发言,互相补充。

  引导学生从先从纸币入手,分别观察它们的正面和反面都有哪些内容,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接下来安排同桌互动合作学习和大组交流活动:

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正确地向同桌介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然后交流:

在刚才的介绍过程中,你有没有什么发现?

有没有需要提醒别人注意的地方?

通过这两个问题,我借学生的嘴巴讲出有关辨认各面值人民币的方法。

事实证明,学生的发现、学生的经验是那么丰富。

  (3)师介绍盲点。

(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在纸币一元的左下角有一个点,你们知道它有什么用吗?

  (4)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刚才我们认识了人民币,从哪里知道这是我们国家的钱呢?

(国徽)对,它代表着我们伟大的祖国,我们要爱护它。

想一想:

怎样爱护人民币呢?

  这一环节的设计,以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为背景,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自己观察、自己发现、自己描述、互相补充,在与他人的交流中轻松学习。

  三、模拟购物

  在这一个环节中,我以购物为主线,组织学习活动,创设多个情境,有易到难地培养学生购物的能力。

  这里以课件为背景,配上轻松音乐,问:

今天正

  好是福华商场开业,老师是售货员,这里有很多优惠的物品,小朋友们想不想买?

(想)

  

(1)师提出购买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好零钱,来老师这里买一件物品。

  

(2)刚才每个小组都买到了称心的商品。

商场今天还推出了一种特惠商品,这个商品的价格是1元,哪个小组要来购买呢?

你有几种付钱方法?

(出示特惠商品)

  这一开放性问题的提出,主要目的有两个:

一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要求学生人人都有自己的方法和答案。

二是在学生交流中自然导出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关系。

  这里我让学生各抒己见,老师适时总结点拨。

根据学生提出的付法,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操作,并用人民币摆一摆:

用一种人民币,还可以怎么付?

用两种人民币,还可以怎么付?

用三种人民币,还可以怎么付?

根据学生的付法,适时提问:

为什么这么付,能说说理由吗?

从他的发言中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出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1元=10角、1角=10分。

最后总结概括不管拿几种人民币来付,付出的人民币的总数都是10角,都是1元。

  总结并板书:

1元=10角1角=10分

  这一环节的设计,改变传统教学进率的方法,通过假设生动有趣的模拟购物情景,饶有趣味在得出1元=10角,1角=10分,让学生的形象思维得到较好的发展。

  三、应用创新,体验生活。

  过几天就是豆豆的好朋友过生日了,豆豆想给他寄一张生日贺卡。

他先乘公共汽车去邮局,我们来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

(出示课件)

  这里通过出示一个小朋友到邮局去买邮票,售货员阿姨告诉他一张邮票的价格是80分的邮票时,他是怎么付钱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话、电子邮件已经基本代替了寄信,学生对寄信这一事情知道很少,因此这里提醒学生要关注生活,建议课后到邮局去调查一下,寄一封普通的信需要贴多少钱的邮票。

  这一问题的提出也有两个目的:

一是继续提供付币练习的机会,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案从角币中取钱。

二是借此引出找币问题。

  学生受第一次模拟购物方法的迁移,通过同桌讨论,很快地用角币摆出了多种付80分的方法。

  随后老师抛出一个问题:

如果身边没有几角的零钱,怎么办?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很快地想到可以付1元,然后找回2角。

这里自然地引出了找钱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这一环节的设计,努力挖掘数学的“应用性”,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设计了模拟购物的场景,让学生经历换钱和找钱的过程,打破传统封闭式的教学过程,构建生生互动的“开放式”教学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请学生欣赏歌曲《一分钱》

  师:

小朋友们学了这么久,累不累?

下面老师给你们放一首歌曲,让小朋友们轻松一下好吗?

  听完后师问:

你们知道刚才那首歌说了一件什么事吗?

从而对学生进行拾金不昧和不浪费的教育。

  这一环节的设计可以以使课堂变得轻松明快,让学生在一个相对轻松的环境的环境下进行学习。

  五、猜价格游戏

  师:

今天小朋友们表现得非常好,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个小奖品要送给大家,如果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猜出物品的价格,我就把物品送给谁,好不好?

  (教师先给出价格的范围,例如在5元到8元之间,再根据学生猜的价格,老师给出高了或是低了的提示)

  这一环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人民币的一些基础知识上进行的,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起到了一个深华的作用。

  六、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人民币?

回家后,请把学到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然后到超市去调查一下还有哪些商品的价钱大约是1元。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篇4

  一、说教材

  教材简析:

  《最喜欢的水果》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调查与记录中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观察他人的方法的基础上,尝试亲历数据收集整理的活动,体会调查与收集、整理数据的必要性。

  最喜欢的水果的情境是学生学习统计的载体,教材通过设置这一活动性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深入的体会调查的必要性及其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

  根据大纲的要求,设计教学目标如下:

  1、借助为联欢会购买的水果情境,引导学生体会统计调查的必要性,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示整理数据的结果。

  2、结合调查数据的记录,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提出简单的决策建议。

在解决熟悉的问题中,体会调查与收集、整理数据的必要性。

  3、初步学会与同伴的合作,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而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示整理数据的结果,体会统计与调查的必要性,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

结合调查数据的记录,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提出简单的决策建议。

教学中要用到的多媒体课件是这节课要准备的教具。

  二、说教法、学法

  1、设计思路

  由于二年级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统计活动会有一些接触,虽然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统计知识,但对于本课的学习他们不会感到陌生,所以设计了一个庆元旦联欢会的情境,让学生帮老师调查同学们最喜欢吃的水果,在他们调查、记录数据的过程中,体会调查与收集、整理数据的必要性。

  2、教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这节课主要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活动,放手让学生在小组内尝试调查活动,记录数据。

  3、学法

  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上,力求体现:

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发现问题,感受到统计调查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方法。

这节课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程序:

  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主动参与,探索新知

  综合实践,学以致用

  学生回顾,教师小结

  第一个环节:

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以庆元旦举行联欢会为契机,老师要给同学们买一些水果,可是老师该怎么买呢?

哪种水果买多些?

哪种水果买少些呢?

  让学生帮老师调查同学们最喜欢吃的水果,从而引出课题。

  第二个环节是:

主动参与,探索新知

  让同学们从事先准备好的四种水果图片中选出一种你最喜欢的水果图片。

选好后先请第一小组的同学将各自所选的水果图片贴在黑板上,再请同学们观察这样贴能不能一眼看出第一组的小朋友最喜欢什么水果,如果这样摆不好,你觉得怎样摆比较清楚明了。

并上黑板摆放图片,并说明这样摆的理由

  然后教师小结:

像这样就是我们第一组同学最喜欢的水果的统计图,通过这个统计图我们一眼就能看出喜欢什么水果的多,喜欢什么水果的少,那老师要想知道我们全班小朋友喜欢水果的情况是不是也可以这样制作一个统计图呢?

随即教师课件出示最喜欢的水果统计图,由学生汇报,教师将全班学生喜欢的水果图片填入统计图中。

再根据统计图师生一起填写统计表。

  然后学生根据统计图和统计表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解答。

  第三个环节是:

综合实践,学以致用

  由于我班的同学都在学校吃早餐,可食堂的工人师傅们并不知道同学们最喜欢吃什么样的早餐,所以有时侯做了同学们都不喜欢吃的饭菜时,就会剩下很多,造成很大的浪费。

怎样来解决这个浪费的问题呢?

由此引导学生说出可以利用刚才学到的统计知识统计出同学们最喜欢的早餐。

  2、教师给每小组发一张早餐统计图,让学生在喜欢的早餐上画三角符号,由小组组长将本组的统计结果贴在黑板上,然后集体填写全班学生喜欢的早餐统计图和统计表。

看着这张统计图和统计表请学生说说你想对食堂的管理人员提点什么建议?

希望他们怎么做?

  第四个环节是:

学生回顾,教师小结

  小朋友们,学了这节课你们知道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