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基础知识.docx
《医学基础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基础知识.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学基础知识
医学基础知识
一、解剖学:
1、参与呼吸的肌肉有哪些?
主要有肋间肌、肋间外肌和膈肌,其次还包括腹壁肌肉及胸大肌等。
2、食管有哪三个生理狭窄?
其临床意义如何?
第一个狭窄在食管的起始处,距切齿约15CM;
第二个狭窄在食管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距切齿约25CM;
第三个狭窄为食管穿过膈的食管裂孔处,距切齿约40CM。
3、腰椎穿刺部位在何处?
为什么?
腰穿部位常选择在第3、4或第4、5腰椎之间进行,以免损伤脊髓。
4、何谓膀胱三角?
膀胱底的面,位于两输尿管口与尿道口之间的一个三角形区域,称为膀胱三角。
5、心尖的体表投影位置在何处?
心尖的体表投影位置在胸骨左侧第5肋间隙锁骨中线侧1-2CM处。
6、为什么面部三角区的疖肿不能挤压?
面部三角区是指鼻根至两侧口角区的部分。
因此处的静脉缺少静脉瓣,并可借眦静脉、眼静脉与颅海绵窦相通,也可通过面部深静脉、翼静脉丛、眼下静脉与海绵窦相通。
当挤压此处的疖肿时,会促使病菌沿上述途径进入颅从而造成颅感染。
因此,面部三角区的疖肿不能挤压。
二、生理与病理学:
7、血液由哪些成分组成?
血浆和血清有何区别?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组成。
血浆是血液的无定形成分。
血细胞是血液的有形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3类。
血浆和血清的区别在于血清中缺乏纤维蛋白原和少量参与血液凝固的其他血浆蛋白质,只增加了少量血液凝固时由血小板释放出来的物质。
8、何谓血浆渗透压?
分别说明血浆晶体渗透压与胶体渗透压的临床意义。
血浆渗透压是指血浆中溶质颗粒吸水力量的总和。
由晶体物质(特别是电解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管渗透压。
它是血浆渗透压的主要来源(约战友血浆总渗透压的99%以上),其相对稳定对于维持细胞外的水平衡、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有重要作用。
当细胞外液晶体渗透压升高时,细胞将会脱水;反之,会导致细胞水肿。
由胶体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
它的相对稳定对维持血管水平衡及正常血容量起重要作用。
当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时,血容量增加;反之,水潴留在组织间隙则形成水肿。
9、何谓等渗溶液、高渗溶液和低渗溶液?
临床上大量输液时为什么只能输等渗溶液?
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称为等渗溶液。
高于血浆渗透压的溶液称为高渗溶液。
低于血浆渗透压的溶液称为低渗溶液。
由于正常人红细胞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红细胞只有在等渗溶液中才能保持正常的形态、大小和功能。
如果说把红细胞放在低渗溶液中,则由于渗透作用,水分将进入红细胞,使其体积增大,甚至破裂造成溶血。
如果说把红细胞放在高渗溶液中,红细胞中的水分将渗出发生皱缩,影响其功能。
所以,大量输液时,只能输入等渗溶液。
10、为什么窦房结是正常的心搏起点?
何谓异位起搏点?
在正常情况下,心脏始终依照自律性最高的部位所发出的兴奋来进行活动。
而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它主导了整个心脏的兴奋和跳动,故称之为正常搏点。
在某些情况下,如窦房结起搏功能不全、冲动下传受阻或某些心肌组织兴奋性异常升高时,则窦房结以外的自律细胞的自律性有机会表现出来,成为起搏点,称之为异位起搏点。
11、何谓窦性心律和异位节奏?
期前收缩(早搏)是怎样产生的?
以窦房结为起搏点的心脏节律活动,临床上称为窦性心律。
以窦房结以外的部位为起搏点的心脏活动则称为异位节律。
在正常情况下,整个心脏是按照窦房结的节律进行跳动的。
如果在有效不应期之后到下一次窦房结兴奋传来之前,受到一次人工刺激或由异位起搏点传来的刺激,则可引起心室肌提前产生一次兴奋和收缩,称为期前收缩。
12、何谓血压?
形成血压的基本因素是什么?
血压是指血管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也即压强。
通常用kPa或mmHg来表示。
1mmHg=0.133kPa。
动脉血压的形成,首先必须有足够的血量充盈,在心血管系统中,这是形成动脉血压的前提。
同时还必须有心室射血的动力和外周阻力的相互作用,这是形成血压的两个决定因素。
13、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有哪些?
正常人体主要通过哪种反射使血压维持稳定?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有:
①每搏输出量;②心率;③外周阻力;④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⑤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
正常人体主要通过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使血压维持稳定。
14、何谓呼吸?
呼吸是由哪几个环节来完成的?
机体与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呼吸。
呼吸是由3个连续环节来完成的: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气体(O2和CO2)在血液中的运输和呼吸(即组织换气过程)。
15、胸膜腔负压的重量意义:
①维持肺的扩状态,保证肺通气的肺换气;②降低中心静脉压,促进血液和淋巴的回流。
16、胃液中的主要成分有哪些?
其中胃酸有什么作用?
胃液中的主要成分包括:
盐酸、胃蛋白酶原、粘液和碳酸氢盐及因子等。
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是由壁细胞分泌的。
其主要作用有:
①能激活胃蛋白酶原变成有活性的胃蛋白酶;②提供胃蛋白酶分解蛋白质所需的酸性环境;③促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④杀灭随食物进入的细菌;⑤与十二指肠黏摸接触后,可引起某些激素如促胰液素、缩胆囊素的释放,以调节胃、肠、胰和肝胆的活动;⑥盐酸进入十二指肠后有利于小肠黏膜对Fe2+和Ca2+的吸收。
17、胆汁中的主要成分有哪些?
胆汁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胆汁的主要成分有胆盐、胆固醇、胆色素及其他无机物等。
胆汁的作用主要是胆盐的作用:
①促进脂肪的消化和脂肪酸的吸收;②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③在十二指肠可中和胃酸,通过胆盐的肠——肝循环,可促进胆汁的合成和分泌。
18、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有哪些?
皮肤是通过哪些方式散热的?
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是肝和骨骼肌。
肝是人体代最旺盛的器官,产热量最大。
而运动和劳动时,骨骼肌为产热的主要器官。
皮肤是通过辐射散热、传导散热、对流散热、蒸发散热4种方式散热的。
19、何谓渗透性利尿?
何谓水利尿?
渗透性利尿:
由于肾小管中溶质浓度高,渗透压大,妨碍了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增多的现象称渗透性利尿。
如临床上常见于糖尿病病人、用甘露醇脱水的病人等。
水利尿:
大量饮清水后引起的尿量增多现象,称为水利尿(由于血液被稀释,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引起ADH释放减少所致)。
20、何谓脊髓休克?
其主要表现有哪些?
当脊髓与高位中枢断离时,脊髓暂时丧失反射活力的能力而进入无反应状态,这种现象称为脊髓休克。
脊髓休克主要表现为:
在离断水平以下的脊髓所支配围的感觉和随意运动功能丧失,骨骼肌紧性降低甚至消失,外周血管扩,血压下降,发汗反射停止,直肠和膀胱中粪尿潴留。
此后,脊髓的反射功能可逐渐恢复。
21、何谓牵反射?
牵反射是指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在受到外力牵拉时能引起受牵拉时的同一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
分为腱反射和肌紧两种类型。
22、何谓牵涉痛?
脏疾患往往引起体表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称为牵涉。
23、血栓形成的条件主要有哪些?
血栓的结局是什么?
血栓形成的条件主要有:
①心血管膜损伤;②血流状态的改变;③血液凝固性增高。
血栓的结局有:
①软化、溶解、吸收;②脱落成为栓子;③机化、再通;④钙化。
24、何谓梗死?
梗死的类型及其常见的器官有哪些?
因血管阻塞造成血供减少或停止而引起的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称为梗死或梗塞。
梗死的类型有:
①贫血性梗死,常见有肾梗死、脾梗死、脑梗死、心肌梗死;②出血性梗死,常见有肺出血性梗死、肠出血性梗死。
25、常见的炎症类型有哪些?
常见的炎症类型有:
①浆液性炎,如感冒初期的鼻炎等;②纤维素性炎,如白喉、细菌性痢疾等;③化脓性炎,如疖、痈等;④出血性炎,如流行性出血热等;⑤肉芽肿性炎,如风湿病、结核病等。
26、何谓不典型增生、癌前病变、原位癌?
不典型增生:
又称异型增生,指细胞增生活跃并伴有一定程度异型性的病变,但尚不够癌的诊断标准。
癌前病变:
指一类具有癌变倾向,但不一定都会转变为癌的良性病变。
原位癌:
指局限于上皮层,未突破基底膜侵犯到间质的恶性上皮性肿瘤。
三、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27、微生物可分为哪几型?
微生物可分为三型:
①非细胞型微生物,如病毒;②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和螺旋体;③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如真菌。
28、细菌的哪些合成代产物与致病有关?
什么叫热原质?
与致病有关的细菌合成代产物有:
毒素、侵袭性酶类、热原质。
热原质是大多数革兰阴性菌和少数革兰阳性菌合成的多糖。
极微量注入人或动物体即可引起发热,所有称为热原质。
革兰阴性菌的热原质就是细胞壁中的脂多糖,即毒素。
29、何谓条件致病菌、菌群失调及菌群失调症?
寄居在人体一定部位的正常菌群相对稳定,正常情况下不表现致病作用,只有当机体免疫力降低、寄居部位发生改变或菌群失调时方可致病。
这些在特定条件下能够引起疾病的细菌称为条件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
由于某种原因使正常菌群的种类、数量和比例发生较大幅度的改变,导致微生态失去平衡,称为菌群失调。
由于严重菌群失调而使宿主发生一系列临床症状,则称为菌群失调症。
30、何谓菌血症、脓毒血症、毒血症?
菌血症:
病原菌由原发部位进入血液,但不在血液中繁殖,只是短暂地出现在血中,有可能经血到体有关部位再进行繁殖而致病,如伤寒早期的菌血症。
脓毒血症:
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并在其量繁殖,并通过血液扩散到机体其他组织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脓毒血症,常导致多发性肝脓肿、皮下脓肿或肾脓肿等。
毒血症:
病原菌在局部生长繁殖而不入血,只有其产生的毒素入血,到达易感组织和细胞,引起独特的临床中毒症状,如白喉、破伤风等。
31、什么是病毒?
病毒传播的方式及侵入人体的途径如何?
病毒是一类体积微小、结构简单、只含一种类型核酸(RNA或DNA),必须在活的易感细胞以复制的方式进行繁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病毒传播方式有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两类。
⑴病毒通过水平传播而侵入机体的途径有:
①通过黏膜表面:
多数病毒从呼吸道、消化道黏膜侵入机体,还有少数病毒可经接触引起眼结膜、生殖道黏膜感染。
②通过皮肤表面:
病毒经注射、输血、动物咬伤、昆虫叮咬或机械性损伤等方式侵入宿主体而导致的感染。
⑵病毒通过胎盘或产道,由亲代直接传给子代的方式称为垂直传播。
这种传播方式是病毒感染的特点之一,其他微生物少见。
32、病毒持续性感染有什么特点?
根据病症过程可分为哪三类?
病毒持续性感染的特点:
①病毒在体持续存在,潜伏期长;②发病慢;③恢复慢;④可出现明显症状;⑤也可不出现症状,但可长期携带病毒,成为重要传染源。
持续性病毒感染的疾病过程分为三类:
①慢性感染;②潜伏感染;③慢发病病毒感染。
33、柯萨奇病毒感染可引起哪些临床疾病?
柯萨奇病毒感染可引起:
①疱疹性咽峡炎;②流行性胸痛;③无菌性脑膜炎;④心肌损害;⑤普通感冒;⑥先天性心脏病。
34、人体寄生虫常通过什么途径或方式传播给易感宿主?
人体寄生虫的传播途径有:
①经口感染;②经皮肤感染;③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④接触感染;⑤自体感染;⑥其他途径,如呼吸道感染、输血感染、垂直感染。
35、何谓免疫?
何谓免疫系统?
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身与异已物质,并通过免疫应答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的功能。
免疫系统是人和高等动物识别自我和非已,引发免疫应答、执行免疫效应和维持自身稳定的组织系统。
36、免疫功能主要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免疫功能主要表现在:
①免疫防御:
是指阻止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抵制其在体繁殖、扩散,从体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保护机体免受损害的功能。
该功能若有缺陷,可发生反复感染,若反应过于强烈,则会造成自身组织损害,引起超敏反应。
②免疫稳定:
是指清除体变性、损伤及衰老的细胞,防止形成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能力。
若该功能紊乱,可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
③免疫监视:
是指识别、杀伤与清除体的突变细胞,防止发展为肿瘤的能力。
若该功能失调,突变细胞可逃避免疫,引起恶性肿瘤。
37、什么是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是由先天性遗传而获得的免疫力,主要由机体的屏障作用,如皮肤黏膜屏障、胎盘屏障、血脑屏障、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自然杀伤细胞的杀伤作用及多种体液成分(如补体、溶菌酶等)的溶细胞作用等构成。
它们能非特异地阻挡或清除入侵体的微生物及体突变、死亡的细胞,故称为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是指个体出生后(非遗传的),由于机体感染了某种病原微生物或接触了异种、异体抗原而获得的针对某种微生物或抗原的免疫力。
38、医学上重要的抗原有哪些?
医学上重要的抗原有:
①异种抗原:
病原微生物、细菌外毒素和类毒素、动物血清和抗毒素、异嗜性抗原;②同种异型抗原;③自身抗原;④变应原;⑤肿瘤抗原。
39、何谓免疫应答?
可分为哪三个阶段?
免疫应答是指免疫活性细胞对抗原的识别、自身活化、增殖、分化及产生特异性免疫效应的过程。
免疫应答可分为三个阶段:
①抗原识别阶段;②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分化阶段;③免疫效应阶段。
40、何谓体液免疫、细胞免疫?
它们各有哪些作用?
体液免疫是指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它主要通过抗体发挥以下作用:
①以中和作用降低或消除外毒素的毒性和病毒的传染性;②以调理作用加强吞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作用;③通过激活补体,发挥补体溶菌、溶解靶细胞等效应;④通过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杀伤靶细胞;⑤某些情况下,抗体还可参与超敏反应,引起病理损伤。
细胞免疫是指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其生物学效应是:
①抗感染作用;②抗肿瘤免疫;③免疫损伤。
四、药理学:
41、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其含义是什么?
凡不符合用药目的并给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统称为药物的不良反应。
药物的不良反应有:
⑴副作用:
指药物在治疗量时,机体出现的与防治疾病无关的不适反应
⑵毒性反应:
一般是指芗在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时,引起机体生理生化功能异常或形态结构方面的病理变化。
⑶后遗效应:
指停药后机体血药浓度降低到最低有效浓度以下时所残存的生物效应。
⑷继发反应:
指药物治疗作用所产生的不良后果,又称为治疗矛盾。
如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后,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真菌或一些抗药菌继发性感染,称为二重感染。
⑸变态反应:
指机体受药物刺激后,引起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异常免疫反应。
⑹特异质反应:
指少数病人对某些药物特别敏感,发生反应性质可能与常人不同,但与药理效应基本一致的有害反应,反应严重程度与剂量有关,不属变态反应性质,是一类遗传异常所致的反应。
⑺药物依赖性:
是指长期持续使用或周期性地使用某种麻醉或精神药物所产生的一种精神状态和躯体状态,对药物表现出一种强迫性地连续或定期应用该药的行为或其他反应。
42、药物的依赖性是怎样分类的?
《国际禁毒公约》将依赖药物分为两大类:
⑴麻醉药品:
包括阿片类、可卡因、左柯叶、左柯糊、大麻等。
⑵精神药物:
包括镇静催眠药、中枢兴奋药(苯丙胺、甲基苯丙胺等)、致幻剂(如麦角二乙胺)。
其他如烟草、乙醇、挥发性有机溶剂等。
43、何谓首过效应?
何种给药途径可避免首过效应?
某些药物在通过肠黏膜和肝时,可被该处的一些酶代灭活,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疗效下降,称为首过效应或第一关卡效应。
舌下和直肠给药可避免首过效应。
44、何谓耐受性?
何谓耐药性?
耐受性是指在多次连续用药后,机体对药物的反应性逐渐降低,需增加剂量才能保持药效。
耐药性是指病原微生物长期反复与化疗药物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
45、何谓血浆半衰期?
血浆半衰期是指血药浓度降低一半所需的时间。
它反映了药物消除的速度,是给药间隔时间的依据。
46、何谓戒断症状?
机体长期反复使用依赖性药物后,出现了身体依赖性,如果突然停药,即可产生严重的生理功能紊乱,导致一系列的异常反应,称为戒断症状。
47、合理用药的原则是什么?
合理用药的原则是:
充分发挥药物的疗效,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
48、巴比妥类药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巴比妥类药的主要作用有:
镇静、催眠、抗惊厥、抗癫痫以及麻醉作用。
大剂量可抑制心血管中枢,中毒量可致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
另外,由于巴比妥类药的镇静催眠作用有“宿睡”现象及不良反应较大,因此现已很少用于镇静催眠。
49、常用的抗癫痫药有哪些?
治疗癫痫大发作的首选药是什么?
常用的抗惊厥药有哪些?
常用的抗癫痫药有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乙琥胺、苯二氮卓类等。
治疗癫痫大发作的首选药是苯妥英钠。
常用的抗惊厥药有地西洋、硫酸镁等。
50、硫酸镁不同的给药途径有哪些不同作用?
硫酸镁在临床应用中,不同给药途径的作用不同:
⑴口服硫酸镁不易吸收,因而具有泻下和利胆作用。
⑵注射给药可引起中枢抑制和骨骼肌松弛,故可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惊厥,对于痫和破伤风等惊厥有良好的缓解作用。
⑶外用热敷硫酸镁还有消炎去肿的作用。
51、地西泮(安定)的作用有哪些?
地西泮的作用有:
①抗焦虑;②镇静催眠;③抗惊厥、抗癫痫;④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⑤增加其他中枢抑制药的作用。
52、乙酰水酸(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⑴胃肠道反应:
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诱发或加重胃溃疡,有时可引起溃疡出血。
⑵凝血障碍:
一般治疗量即可抑制血小板聚集而延长出血时间。
⑶过敏反应:
少数病人可出现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阿司匹林哮喘,甚至过敏性休克。
所以一般哮喘、鼻息肉及慢性荨麻诊病人禁用乙酰水酸。
⑷水酸反应:
长期应用或大量误服可引起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视力减退等中毒症状。
⑸瑞夷综合症:
极少数病毒感染伴发热的儿童或青年应用乙酰水酸后出现严重肝功能损害合并脑病,严重者可致死。
53、常用的抗心绞痛药物分哪几类?
常用的药物有哪些?
⑴硝酸酯类:
最常用的有硝酸甘油,其次是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等。
⑵肾上腺素β受体阻断药:
如普萘洛尔(心得安)。
⑶钙拮抗药:
如硝苯地平(心痛定)、维拉帕米(异搏定)。
54、临床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分哪几类?
各类代表药是什么?
临床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分四类:
⑴钠通道阻滞药:
如奎尼丁、利多卡因、普罗帕酮(心律平)。
⑵β受体阻断药:
如普萘洛尔(心得安)。
⑶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
如胺碘酮。
⑷钙拮抗药:
如维拉帕米(异搏定)等。
55、常用利尿药依其效应力强弱分为哪几大类?
各类代表药有哪些?
⑴高效利尿药:
如呋塞米(速尿)、布美他尼(丁尿胺)。
⑵中效利尿药:
如噻嗪类利尿药:
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噻)。
⑶低效利尿药:
如螺酯(安体舒通)、氨苯蝶啶、阿米洛利。
56、甘露醇在临床上的作用是什么?
用药须知有哪些?
临床上常用20%甘露醇高渗液静脉给药。
⑴甘露醇在临床上的作用:
①脱水作用:
甘露醇常作为因脑瘤、颅脑外伤或组织缺氧等引起的颅压升高和脑水肿的首选药。
亦可短期用于急性青光眼或术前应用以降低眼压。
②利尿作用:
可用于预防急性肾衰竭,通过其脱水作用,可减轻肾间质水肿。
同时具有保护肾小管作用。
⑵用药须知:
①注射过快可引起一过性头痛、眩晕和视力模糊等不良反应。
②可使血容量迅速增加,心功能不全及急性肺水肿病人禁用。
③在应用脱水剂的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出入量,做好记录。
避免药液外漏而引起皮下水肿或组织坏死。
④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呼吸,以防出现心功能不全。
尤其对心脏病病人、老年病人及小儿,更需注意身体征变化。
⑤静滴时,宜用大号针头,250ml液体应在20~30分钟静滴完毕,若静滴速度过慢则会影响治疗效果。
⑥不能与其他药物混合静滴。
⑦严禁作肌或皮下注射。
57、氨基糖苷类的主要毒性反应是什么?
代表药有哪此?
氨基酸苷类的主要毒性反应有:
①耳毒性:
引起前庭功能失调和耳涡神经损害;②肾毒性:
主要损害近曲小管上皮细胞;③神经肌肉阻滞作用,可引起心肌抑制、周围血管性血压下降和呼吸衰竭等。
代表药有:
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等。
58、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为何不能突然停药?
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会对脑垂体前叶产生强烈的反馈性抑制,使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减少,从而引起肾上腺皮质萎缩和皮质激素释放减少。
此时如果突然停药,易发生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另外,因病人对激素产生了依赖性,或病情尚未完全控制,突然停药或减量过快,可致原病复发可恶化。
59、在临床上,多巴胺常用于哪些病人?
其剂量对机体有哪些影响?
多巴胺既激动α受体和β受体,也激动多巴胺受体。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各种休克,尤其适用于伴有心收缩性减弱及尿量减少而血容量已补足的休克病人。
此外,可与利尿药合并应用于急性肾衰竭、急性心功能不全的病人。
小剂量多巴胺静滴主要激动多巴胺受体及β1受体,使收缩压增高,舒压变化不大。
大剂量静滴可显著激动β1受体和α受体,兴奋心脏以及使皮肤黏膜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血压增高。
另外,小剂量多巴胺可激动肾多巴胺受体,使肾血管扩,肾血流量及肾滤过率均增加,还能直接抑制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有排钠利尿作用。
五、公共卫生学:
60、何谓“三级预防”?
疾病“三级预防”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⑴第一级预防:
亦称病因预防,它是针对致病因素或病因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控制有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和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如免疫接种、合理营养、健康教育等。
⑵第二级预防:
亦称临床前期预防,或称“三早”预防。
“三早”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如筛检、定期健康检查等。
⑶第三级预防:
亦称临床期预防,或称康复治疗,是对已发病者的预防措施,此时主要采取对症治疗,以减少痛苦,延长寿命;并实施各种康复工作,力求病而不残,残而不废,促进健康。
61、卫生标准和卫生立法的概念各指什么?
卫生标准是将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接触危害因素的程度限制在最低限度,使其对接触者及其子代的健康不产生危害作用,为改善人类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保障居民健康而制定的标准,通过法规形式公布执行。
卫生立法是由国家权力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各种有关文件的总称。
62、饮用水的基本卫生要什么?
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有哪三项细菌学指标?
饮用水的基本卫生要:
感官性状良好;微生物学安全;化学组成安全:
水量充足,取用方便。
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3项细菌学指标是:
⑴细菌总数:
每毫升水中可以检测到的细菌不超过100个。
⑵总大肠菌群:
①大肠菌群数:
每升水中可以检测到的大肠杆菌数不得超过3个;②大肠菌群值:
能够检测到大肠杆菌的最低需水量,要求必须大于333ml。
⑶游离性余氯:
饮用水经氯化消毒接触30分钟后,游离性余氯要达到0.3mg/L以上,管网末稍水游离性余氯不低于0.05mg/L。
63、何谓健康危险因素?
可以分为哪几类?
它的作用特点有哪些?
健康危险因素是指使疾病或死亡发生的可能性增加的因素。
健康危险因素分为:
①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物理环境、化学环境、生物环境)和社会环境因素;②个人行为因素,如不良的生活习惯、日常生活行为、不良的疾病行为、致病性行为模式;③人类生物学因素,如与遗传基因、性别、年龄、特殊生理状况有关的因素;④卫生保健因素,指与预防保健、医疗保健、康复保健有关的因素,如保健知识缺乏、诊断治疗水平低下等。
健康危险因素的作用有以下特点:
①潜伏期长;②特异性弱;③联合作用强;④多因多果;⑤存在广泛。
64、环境污染可导致哪几类疾病?
环境污染所导致的疾病主要有以下几类:
①感染与传染病;②化学中毒与公害病;③物理因素所致疾病;④癌症与畸胎;⑤其他如职业病等。
65、何谓职业性有害因素?
何谓职业病?
职业性有害因素是指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可能危害人体健康和劳动能力的因素。
当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时,人体不能代偿所造成的功能性或品质性病理改变,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影响劳动能力,这类疾病称为职业病。
66、什么是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的发病具有哪些临床特点?
常见的食物中毒分哪几类?
食物中毒是指健康的人经口摄入了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