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国电影制片人现状以及实施制片人制的必然性.docx
《探讨中国电影制片人现状以及实施制片人制的必然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讨中国电影制片人现状以及实施制片人制的必然性.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探讨中国电影制片人现状以及实施制片人制的必然性
探讨中国电影制片人现状以及实施制片人制的必然性
[摘要]近年来,中国电影产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但相对于我国巨大的市场规模和亟待挖掘的市场潜力而言,在“繁荣”的背后,中国电影这条产业链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制约了中国电影产业的健康发展。
面对如何对投资人的资本负责,如何最大限度的保证电影艺术创作和经济效益的均衡等等这些问题,制片人制的建立和完善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电影产业制片人制片人制必然性
doi:
10.3969/j.issn.1002-6916.2011.20.025
在成熟的电影产业链中,制作、发行、放映三环环环相扣,而上游的制作环节无疑是最关键的一环。
同时,一部电影的制作本身就是一个项目或工程,这就凸显了作为“统领者”和“掌控者”的制片人的重要作用。
放置于当下中国电影产业,各种热钱的投入,各个专业背景的人员对电影制作的介入等,使得电影创作呈现出“非理性”和“过热”现象。
面对如何对投资人的资本负责,如何最大限度的保证电影艺术创作和经济效益的均衡等等这些问题,制片人制的建立和完善显得尤为重要。
一、中国电影业制片人现状
进入21世纪的10年以来,以中影集团为代表的原国营制片厂相继进行体制改革,以华谊兄弟、博纳影业、新画面为代表的民营电影公司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以及由政策的不断开放而涌现出的民间独立电影制作,这种“三足鼎立”的格局形成了中国电影业制片人的现状。
1、作为主旋律电影把关人的“制片主任”
长久以来,我国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电影的宣传、教育功能被强化,而几乎完全忽视电影的产业功能。
因此,许多电影在生产过程只有制片主任,而没有实际意义上的制片人一职,在职务表中的制片人的名字多是某制作单位或职能部门的领导。
此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业界人士和有一定学术权威的学界人士挂名,友情或有偿担任此职,以提高影片在发行时的影响力的现象。
近十几年来,原国营电影制片厂相继体制改革,要完成制片厂向电影集团、公司的转变。
事实上,在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以制片人为代表的人员职责却没有跟上变革的脚步。
在每年生产的众多主旋律电影中,大多制片人依然扮演着“制片主任”的角色,无法对影片艺术上的把握、电影策划、宣传和营销方面提出意见,而是作为影片在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把关人。
2、类型商业电影的“投资制片人”
自2002年张伟平作为制片人策划、张艺谋导演的《英雄》大获成功后,大投资、大明星、大制作、大营销的“古装武侠片”模式下产出的类型大片也相继取得不错的票房成绩和影响,同时也催生了其他类型商业片的诞生,而这些商业电影的制片人大都是影片的投资人或投资机构代表之一。
新画面影业公司董事长张伟平,他的公司只生产张艺谋的电影。
从《有话好好说》一直到即将上映的《金陵十三钗》,这些电影都是张伟平公司全额投资,他拒绝和其他电影公司在投资上的合作。
而作为制片人,张伟平坦言对张艺谋艺术创作上的所有问题不会干涉,只负责影片宣传、营销以及发行的事务。
这种模式颇为成功,也看似合理,它的成功最大的元素是张艺谋作为导演在世界影坛上的巨大影响力,因此具有不可复制性。
2008年张艺谋作为奥运会开闭幕式导演无法抽身拍电影时,新画面公司当即宣布解散,显示出这种模式的弊端和非可持续性。
华谊兄弟传媒集团董事长王中军和弟弟王中磊,作为公司投资制作的电影的制片人,更多是对电影项目的统筹和整体把握,把电影制作中制片人的权利下放到旗下的几个导演工作室,这事实上是“导演中心制”的一种变形。
但作为民营上市公司,要做到的是对作为投资人的股东负责,王中军、王中磊兄弟作为制片人要对电影项目的立项、策划都有介入,也因此保证了华谊投资制作的电影在商业上较为成功的运作。
相对而言,在目前中国电影业的环境下,华谊兄弟公司的制片制度是较为科学和成熟的。
3、独立制作电影的“监制”
目前在中国,“监制”的身份大多是由在国内和世界范围有一定影响力的导演或演员扮演,他们用自己在电影创作和商业运作上的经验和人脉,对独立制作的相对投资小的电影进行指导,且大都是在没有相关政府机构支持的前提下做扶持青年导演的工作。
香港著名艺人刘德华发起的“亚洲新星导”计划,旨在全亚洲范围内挑选6名年轻导演,资助他们拍摄电影高清电影。
宁浩导演的《疯狂的石头》作为“亚洲新星导”计划的一部分,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中国电影界“以小搏大”的精彩案例,作为“监制”的刘德华的名人效应以及对青年导演在资金上的扶持起的作用毋庸置疑。
在第1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贾樟柯监制的电影《Hello!
树先生》夺得了评委会大奖,而该片导演韩杰也获得了最佳导演奖,这部电影和贾樟柯监制的韩杰的处女作《赖小子》,说明了贾樟柯作为“监制”对韩杰电影的艺术潜移默化的影响。
同时,影片在国际范围的成功发行也与贾樟柯的影响力密不可分。
二、制片人的职责和制片人制
中国电影业制片人的现状显然不是成熟电影产业的表现,那么制片人的定义为何,制片人的职责是什么。
制片人是电影产业的经营者,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电影行业里的职业经理人或者称资方代理人。
在接受资方委托以后,制片人不仅要负责影片的筹备和投产,还要关注影片的制作与发行。
制片人应通过市场分析、市场预测,准确把握商机,迅速做出决策并立即付诸实施,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他们要有能力建立有效的运作流程,并成功地组织和领导团队;他们还要监控实施过程,规避经营风险。
其次,制片人要有广博的电影知识。
他们应了解电影发展的历史、现状与未来,要熟悉国内外电影创作状况以及电影领域里的各种流行元素。
[1]而独立制片人,则可能要面对更多未知的问题,不仅要整合并参与编剧、制片、导演三方面工作,并几乎完全掌控着作品的最后成色。
制片人制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它的出现是西方影视事业发展的需要。
制片人制是现代产业体系下经理人制度在影视生产中的体现,即以制片人为中心的影视项目经营管理体制。
美国的《电影完全手册》在对制片人的诠释中对制片的素养作出了这样的概括:
制片人是艺术家,又是商人;制片人要有极强的艺术创造力、极高的电影感觉和艺术修养;精通一切电影制作环节,控制电影制作的每一部门的工作。
制片人的工作性质要求其必须是一个既懂影视创作规律又精通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2]
三、中国电影产业实施制片人制的必然性
中国电影产业取得良性健康发展的前提是保证产业链上游影片质量的过硬,成熟电影产业中影片“纺锤体”的模式说明,大片和艺术上探索的小众电影处于“纺锤”的两端,而中间部分应为中型投资的商业类型片,这些类型电影是一个电影产业向前发展的关键。
在商业类型电影的制作中,组建团队、控制成本、把握营销是此类电影成功的关键所在,而这些任务则是专业制片人的职责。
“我现在碰到最大的困惑,或者我觉得中国最有发展的前景,就是应该出现这样一批懂商业、懂市场、学过电影、懂观众的制片人。
”“很多人都说中国人不缺艺术人才,缺管理人才。
好的电影制片人、发行人非常重要。
需要有非常多的懂专业的发行人,把13亿人口的票房开掘出来,养活我们这些电影人绝对是没问题的。
”[3]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已经摆脱了观念困扰的时代,目前最大的瓶颈是人才的缺失,特别是链接导演艺术创作和投资人的专业制片人的缺失,建立和逐渐完善制片人制,才是“迈向成熟产业的必经之路”[4]。
参考文献
[1]辛晓玲.中国电影产业化进程中的制片人定位.[J].科学经济社会,2009,(02)
[2]李阳.我国电影生产“制片人制”实施现状分析.[J].金融经济,2008,(22)
[3]闻过.制片人,中国新电影的发动机第二届华语青年影像论坛高峰研讨会摘要[J].电影艺术,2008,(01)
[4]刘飞,刘跃.制片人决策,迈向成熟产业的必由之路[J].电影艺术,2007,(06)
作者简介
侯丹丹(1987―),男,河南洛阳人,西北大学文学院电影学2010级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