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人力资源服务理论与实务内容重点.docx
《深圳人力资源服务理论与实务内容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圳人力资源服务理论与实务内容重点.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深圳人力资源服务理论与实务内容重点
一、资源
1、资源的概念:
是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一般是指一国或一地区所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要素的总称。
2、人类社会三大类资料:
自然资源、社会经济资源(又称社会人文资源)、技术资源
3、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条件上:
人口,劳动力
4、技术资源广义上也属于社会人文资源,其在经济发展中愈益起着重大作用。
5、资源的稀缺性:
A绝对稀缺性(不可再生的)B相对稀缺性(随人类的需求而变化)C支付能力受限(本质),本质上讲,资源的稀缺性体现在支付能力和支付手段的稀缺上。
二、人力资源
1、人力资源概念:
是指某一地区或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拥有的能够对价值创造起积极作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称。
2、对人力资源概念的分析要点:
A本质是脑力和体力的总和,统称劳动能力B能够对财富的创造起贡献作用C能够被组织利用D数量为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数量,质量指经济活动人口具有的体质、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水平。
3、人力资源既有数量上的要求,也有质量上的界定,是“质”和“量”的有机统一
4、人力资源的特点:
A生物性:
最根本的特性。
了解人力资源这种“活”资源,首先要了解人的自然属性,根据人的自然属性与生理特征进行人性化的管理。
人力资源属于人类自身所特有,因此具有不可剥夺性,是人力资源最根本的特性:
。
B时间性:
人的生命周期,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必须尊重的前提。
每个人都要经历幼年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这一过程。
具有劳动能力的时间只是是生命周期中的一部分,其各个时期资源的可利用程度也不相同。
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必须考虑人力资源的时间性特点。
C再生性:
基于人口的再生产和劳动力的再生产。
人力资源要实现自我补偿、自我更新、持续开发,这就要求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注重终身教育,加强后期的培训与开发。
D社会性:
核心,在于提高个体的素质。
E能动性:
是人力资源区别于其他资源的本质所在;人力资源具有创造性思维的潜能
F增值性:
人力资源不仅具有再性的特点,而且其再生过程也是一种增值的过程,创造财富,积累,更新
三、人力资源管理
1、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制定并使人遵从规范的活动和过程。
有计划地对组织人员的招聘、培训、使用、考核、调整等一系列环节
2、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包括:
人力资源战略的制定、人员的招募与选拔、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劳动关系管理
3、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包括:
选才、用才、育才、留才
4、现代人力资源与传统人力资源的区别:
传统现代
A以事为中心——————————以人为核心
B把人设为成本—————————把人作为一种“资源”,注重产出和开发
C某一职能部门单独使用的工具————与其截然不同
四、人力资源服务
1、服务又称劳务,是种经济范畴的概念,是经济物品的下位概念,与商品居于同一层次。
人们把能满足人类需求和欲望的任何东西分为“自由物品”和“经济物品”(经济物品有两种基本形态:
实物形态的商品、非实物形态的服务)
2、服务的特征:
A以无形的活动形式出现的向人们提供使用价值或效益的劳动C无形性
B不涉及所有权的让渡D不可分割性:
服务,提供(生产)和消费则不可分。
E无存储性:
当消费者购买或者使用服务的时候,服务即产生。
F无一致性:
质量具有弹性,取决于提供服务的具体人员以及何时,何地,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提供服务
3、服务的含义:
由一方向另一方提供的旨在满足其需求或效益的活动,不涉及所有权的转移,它具有无形性、无一致性、无分割性、无存储性等特征。
4、人力资源服务的含义:
是指为人才和用人单位提供相关服务,促进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与优化配置的活动和行为。
是指人力资源服务商围绕人力资源管理提供的,满足用人单位或员工需要的一种或一系列活动。
5、人力资源服务的内涵解析:
A人力资源服务的服务主体,即人才服务的供应者,又称人力资源服务的提供者,主体是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它是由具有市场主体地位,并提供私人性的、竞争性的服务项目或者产品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构成的。
B服务对象:
即人才服务的需求者,用人单位,人才个体
C服务目的:
满足生产者、消费者各类人力资源服务需求为目的,这种目的具有经济性质的,即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
E服务内容:
因人才的配置、培养、使用等和个环节产生相应的各种服务需求及总和。
总的说,组织或人才个体的需求是因时因地因人变化的,具有多样性、多层次性,因而,人力资源服务的内容也具有广谱性。
主要包括战略层面服务(招聘,培训,发展,薪酬福利,绩效考核,岗位设置)和操作层面服务(薪资福利管理,薪资福利数据获得,能力评估)
6、人力资源服务的基本内容:
A人力资源外包服务:
指人力资源服务商为用人单位提供一项或几项乃至全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或职能服务,这些工作或职能是用人单位根据自身发展需要,以外包形式交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承担
B劳务派遣服务
C人力资源培训服务:
目的是帮助用人单位改良员工的价值观,工作态度,工作行为,使其符合现在或将来的工作岗位要求
D人力资源招聘服务:
现场招聘、网络招聘、高级人才寻访
E人力资源测评服务:
综合运用定量或定性分析多种方法
F高级人才寻访服务:
提供咨询,寻访,推荐,甄选,协助
G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服务
7、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历史演进
A新中国成立前的职业介绍:
中国的人力资源服务业,以职业介绍服务为开端。
分为私立和公立
B改革开放以前的职业介绍:
实行“统包统配”,职业介绍、就业服务基本处于停顿状态
C改革开放以后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
C1起步阶段(1983-1993)主要是围绕为国有企事业单位的流动人员托管人事关系,开展人事档案管理、为存档人才办理和种人事手续等服务。
1983年1月,沈阳市率先成立属于事业单位性质的沈阳市人才服务公司。
C2发展阶段(1993-2001)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民间的和以企业管理模式动作的人才交流机构的出现,开拓了人才中介服务机构产业化的发展方向。
C3改革阶段(2001-2007)允许开展人才中介或相关业务的外国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以外合资经营的方式在中国境内从事人才中介服务活动。
按照“管办分离、政事分开”,“市场经营和公共服务分开”,“切实加强公共服务”的改革方向。
C4创新阶段(2007年至今)
8、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现状:
A服务规模不断扩大B人群不断增长C内容不断拓展D手段不断完善E合作不断深入F监管不断强化
9、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A人力资源服务业综合竞争力有待加强B人力资源服务业市场环境仍需进一步提高
C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治理结构不完善D人力资源服务从业人员素质能力有待提高
第二章人力资源招聘服务
一、人力资源服务概述
1、招聘的构成(三者缺一不可):
主体(用人者),载体(信息的传播体),对象(符合标准的候选人)
2、招聘的含义:
是获取人力资源的具体表现,是为组织中出现的职位空缺挑选符合任职条件人员的过程,是现代企事业人力资源管理经常性和基础性工作。
我国最早的招聘:
殷商时期
3、在现代人力资源招聘服务中,招聘主要是指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根据本单位的发展战略要求,确定人力资源招聘规划,运用现场招聘、互联网络、平面媒体等各种招募所需人才。
4、人力资源招聘服务:
指人力资源服务商为满足用人单位发展和人力资源配置规划,为用人单位和人才提供的诸如现场招聘、网络招聘、平面媒体招聘、招聘外包及高级人才寻聘等服务方式。
5、招聘的作用:
A补给人员不足,满足组织的正常运转或业务扩大
B储备相关人员,做好淘汰和离职的人才补给
C出于公司外在形象的宣传考虑。
D招聘服务要实现的作用:
达到成本效率,吸引高度合同候选人,帮助确保那些已被雇佣的个人留在公司
6、人力资源招聘服务的产生最初动因在于其具有信息的传导性。
我国人力资源招聘服务是伴随人事制度的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而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由最初的官办占主要地位发展成当前多种形式、多个层次的人力资源招聘服务体系。
7、人力资源招聘服务的现状:
A服务手段单一B服务市场存在不规范C从业人员素质偏低
8、我国人力资源招聘服务必将朝向法制化,专业化,综合化以及网络化方向深入发展。
人力资源招聘服务的趋势:
A依靠法律法规进行行业监督与规范B服务项目综合化C服务方式多样化D提升服务专业化程度
9、禁止招收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并禁止为其介绍就业内容
二、人力资源招聘服务方式分类
1、招聘方式:
A内部招聘:
人才自荐,他人推荐B外部招聘:
现场招聘,互联网络,平面媒体,代理招聘
2、外部招聘分类:
B1现场招聘:
专场招聘会(较为正规),人才市场常规招聘会(长期分散式,地点相对固定)
优势——时间成本节约;直接接触,效果突出。
劣势——地域限制;求职者质量较低
B2网络招聘:
起源于美国。
优势——无地域限制;方便、快捷、时效性强;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
劣势——信息真实度低(不真实信息来源于用人单位、招聘网站和个人);技术和服务体系不完善
B3平面媒体:
报纸,杂志,直邮,印刷品(前四个是最传统的),电视,广播,网站,人才招聘会现场宣传题版。
优势——覆盖面广,目标对象集中(零售,主动取阅,定向派发),约束条件少,阐述性强。
劣势——价格相对较高,发行不平衡,版面多、内容杂、篇幅小、易被忽视
B4代理招聘:
招聘外包,高级人才寻聘:
即用人企业将全部或部分招聘,甄选工作委托给第三方的专业人力资源公司,专业人力资源公司利用自己在人力资源、评价工具和流程管理方面的优势来完成招聘工作的一种方式。
世界500强中的大多企业都在使用它。
3、代理招聘的步骤:
三大阶段
一、准备阶段:
接触,交流,预调查,签约
二、寻访阶段:
选定寻访范围,初步筛选,面谈和测试,初步背景调查
三、推荐阶段:
初步面试,深入背景调查,深入面试,入职协商,签约(试用保证期1-6个月),跟踪服务
4、代理招聘的优势:
招聘高级人才的需要;紧急、批量招聘人才的需要;提升招聘工作效率,提高招聘质量;有利于提升企业的核心能力
第三章人力资源外包服务
一、人力资源外包服务概述:
1、业务外包(Outsourcing):
又称资源外包、资源外置,是指企业利用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资源,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充分发挥自身核心竞争力和增强企业对环境的迅速应变能力的一种管理模式。
2、发现全球最快速扩张的企业外包领域:
人力资源外包,媒体公关管理,电脑信息,客户服务,市场营销。
外包业务最早始于欧美国家。
3、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含义:
指人力资源服务商为用人单位提供一项或几项乃至全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或职能服务。
这些工作或职能是用人单位根据自身发展需要,以外包形式交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承担。
人力资源外包是一种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更多的意义在于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从他们所必须完成的法定性,事务性,非保密性,日益繁琐的工作中解脱出来。
4、人力资源外包的内容:
A人事代理:
包括(人事关系管理,人事档案管理,简单的薪资福利管理)
B劳务派遣:
有三方关系(B1企业与服务供应商之间的劳动派遣协议关系B2服务供应商与劳动者个人之间的劳动合同关系和员工服务关系B3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工作安排与管理关系
C员工招聘外包:
D员工培训外包:
(D1是指人力资源服务商帮助用人单位改良其员工的价值观、工作态度、工作行为,使其员工符合现在或将来的工作岗位要求,而实施的教育和训练活动。
D2其包括:
职业技能培训,毕业生入职培训,学历培训,专项业务培训,择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
E薪酬管理外包:
是指企业与其外部服务承办机构之间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由外部专家负责改企业薪酬部门的日常管理工作。
内容包括(高级管理人员薪酬,员工工资发放,薪资方案设计)
F绩效管理外包:
是指服务商帮助企业建立绩效管理体系,并协助执行绩效评估流程,计算绩效数据,提供绩效评估报告和组织绩效沟通等服务。
G福利和津贴管理外包:
包括【分红,员工退休,员工健康,津贴业务外包,福利外包(如社保管理)】
H人才背景调查:
包括(以前受教育的背景,工作经历,担任职务、如学历验证,学位验证,身份证验证
I人力资源管理咨询:
包括(人力资源战略咨询,组织架构设计,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设计咨询)
6、人力资源外包分类:
A全面人力资源职能/管理外包(适用于小型企业):
招聘,培训,薪酬,绩效考核
B部分人力资源职能/管理外包(适用于大型企业):
招聘,人事行政事务管理,薪酬管理,福利管理
根据合作时间长短:
长期外包,分时外包
7、根据人力资源管理功能分为:
A与企业战略实施相关的外包:
带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人力资源外包
B与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相关的外包:
如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设计,电子网络化系统引进,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维护
C与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相关的外包:
人力资源代理,人力资源派遣,人员招募,管理咨询,员工培训,薪酬福利,安全健康项目
D与员工关系管理相关的外包:
雇佣契约管理,职业生涯开发,劳资争议,工作生活质量项目
8、人力资源外包的作用
A降低成本,节约时间B精简机构,提高企业效率C集中有限资源,专注于主要工作
D获得专业服务,提高企业各部门的能力E规避管理风险,分散企业风险
二、人事代理
1、人事代理是我国市场经济建立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人事管理与人员使用分离的新型人事管理制度,是与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相适应,相配套的人事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2、人事代理含义:
指拥有合法执业资格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受单位或个人的委托,依据国家法律法规,代理完成相关人事事务的一种契约服务关系。
3、人事代理的实质是人才中介服务机构与其服务对象之间建立的委托—代理关系,是一种契约关系。
这种关系是通过人才中介服务机构与委托单位或个人签订人事代理合同书来确立,合同书中应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从事人事代理业务的必须是持有政府人事行政部门颁发许可证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人事代理机构和委托代理对象不具有行政隶属关系。
人事代理对象包括用人单位和人个两方面,服务方式是委托代办,服务内容包括全方位,综合性的人事业务。
4、人事代理制度与传统的人事管理方式上的区别。
A传统人事管理方式:
由国家和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制定有关人事法律,法规,政策,用人单位根据这些法律,法规,政策来进行内部管理。
除上级主管部门外,没第三者参与人事管理工作。
B人事代理制度:
允许人才中介服务机构接受用人单位的委托,从事有关人事业务,提供人事代理社会化服务。
人事代理制是由民法中“代理”的概念延伸出来的
5、人事代理的服务内容:
档案管理,代办社会保障业务,人才招聘,接收常(团)组织关系,专业技术资格的认定和考评申报,人才诊断,人才测评,人才租赁
6、人事代理制度特点:
社会化,规范化,法制化,专业化
7、人事代理分类:
A依据委托代理对象:
A1单位委托代理:
分为全员代理、部分人员代理;A2个人委托代理
B依据委托代理的项目内容:
B1全面委托代理B2多项委托代理B3单项委托代理
C依据委托代理业务:
一般委托代理(只要取得政府人事行政部门颁发的人才中介服务许可证的机构就可开展),授权委托代理
8、实行人事代理制度的作用:
A有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B减轻用人单位负担,提高人事管理效率C促进人才使用权与所有权的分离D有利于抢劫政府职能转变
9、转递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必须完整齐全,不得扣留材料或分批转出。
流动人员档案转递,应通过机要交通或派专人关取,不得邮寄或交流动人员本人自带。
对流动人员本人自带的人事档案,代理机构不得接收
10、管理人事档案的机构
A受理人事档案委托管理的机构必须是经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授权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严禁个人保管本人或他人的人事档案。
、
B跨地区流动的流动人口人事档案,可由其户籍所在地经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授权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管理,也可由其现工作单位所在地的经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授权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管理
C尚未建立经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授权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的地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仍由原人事档案管理单位管理
D外商投资企业,境外驻粤代表机构聘用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应届大中专毕业生,毕业研究生的人事档案,应委托经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授权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代为管理。
11、职称制度是我国人事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1986年施行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
职称已形成初,中,高三个等级;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助理级,员级五个档次。
12、专业技术人员可通过认定,评审和考试三种途径取得专业技术资格。
一个学历文凭只能认定一次专业技术资格;获得后续学历文凭的人员,符合认定条件,可再认定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
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范围只限于各种所有制经济形式的企事业单位在专业技术岗位上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在职在岗专业技术人员。
政府机关不得开展职称评审。
学历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年限获得该学历前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累计年限
硕士学们2年以上3年以上
研究生班毕业或学士学位取得助理级资格后2年以上未取得助理级资格4年以上
本科取得助理级资格后3年以上未取得助理级资格5年以上
大专取得助理级资格后4年以上未取得助理级资格8年以上
中专取得助理级资格后15年以上或
取得助理级资格后8年以上可申报评审中级资格
博士学们1、取得中级资格后3年以上,达到副高级或不分正副高级资格条件的,申报评审高级或不分正副高级资格2、取得副高级或不分正副高级资格后3年以上,达到正高级资格条件的,申报评审正高级资格
凡申报评审高级资格的,取消破格和评审前是否受聘的限制。
13、转正定级:
是与见习制度和试用规定相配备的代理业务:
A应届大中专毕业生转正定级B新录用人员转正定级
14、见习期制度是我国针对应届毕业生进行业务适应及考核,适用于用人单位招收应届毕业生,包括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及中专毕业生,不包括毕业研究生。
15、试用期适用于初次就业或再次就业时改变劳动岗位或工种的劳动者
劳动合同期试用期
6个月以下15天
6个月以上,1年以下30日
1年以上,2年以下60日
2年以上不超过6个月
录用为国家公务员的应届毕业生,试用期1年
录用为事业单位的应届毕业生,只有见习期,不存在试用期
录用为企业单位的应届毕业生,不仅有见习期,还可以有试用期;或仅有试用期,没有见习期
工龄含义:
职工以工资收入为生活资料的全部或主要来源的工作年限。
分为一般和连续工龄
1995-1-1《劳动法》
16、工龄计算的依据:
1、累计投保年限(与养老保险待遇等有直接关系)2、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年限(与劳动合同期限的确定,经济补偿金的计发,本单位的福利待遇等有直接关系)。
职工如果路途离职或开除,其离职或开除以前的工作时间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一般不能与重新参加工作的工作时间合并计算为连续工龄;经过组织批准在企业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之间调动工作,其前后工龄可以合并按连续工龄计算。
1)辞职人员在代理机构办理挂靠,复职后保留其全民所有制干部身份,工龄连续计算
2)国家公务员辞职或被辞退后被全民所有制单位重新接收的,除去待业时间,其工龄合并计算
3)国家公派或自费出国学习并获得学士以上学位者,原为国家干部的,经省人事厅批准,恢复其干部身份,
国外学习时间与出国前参加工作时间合并计算工龄。
代理机构输人一以所管理的人事档案记载的内容为基础。
17、人事证明包括:
存档证明,工作证明,工龄证明,考试介绍信(包括各类职称,资格考试,入学考试)
第四章劳务派遣服务(细看64-67页)
1、劳务派遣源自20世纪20年代未芝加哥SamuelWorkman“人力租赁”(RentedHumanResources)。
逐步演变成为美国的租赁劳动(LeasedWork)。
美国临时服务员工协会,美国员工协会,劳务派遣业已成为美国劳动力市场举足轻重的组成部分。
2、劳务派遣在国内的发展概况:
中国的劳务派遣是从改革开放,外资公司进入中国开始的,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国务院关于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聘用中国雇员的规定中。
该规定要求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聘用中国雇员必须经过外企服务单位办理,外企服务单位应当与中国雇员签订劳动合同。
这是基于国家行政法规的规定在特殊就业领域而产生的劳务派遣,也是中国劳务派遣业的起步。
3、我国劳务派遣的动作特征:
A在与所属单位劳动人事关系存续期间,由承担对境外代表机构用工委派任务的专门机构或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机构以及政府人事部门批准成立的人才中介机构,通过长期雇佣型运作方式或临时登记型运作方式,派遣机构将“人才”派至用工单位工作
B由劳动部门举办的劳务中介机构或下设的劳务派遣公司以及一些富余人员多的企业所办的派遣
C通过劳务派遣渠道实现的境外劳务输出。
与之相适应,劳务派遣运作正不断地从季节性,临时性,突击性,辅助性,低层次的劳动派遣转向长期性,专业性,高层次的劳务派遣,由临时登记型和长期雇佣型的协议派遣转向“HR外包”和“预定派遣”。
4、劳务派遣定义(又称为人才租赁、人才派遣、劳动力派遣、租赁劳动):
指人力资源机构(称派遣机构)根据客户(称用工单位)委托,由派遣机构与被派遣劳动者(称派遣员工)建立劳动关系,并依据派遣协议将派遣员工派出至用工单位指定的工作场所劳动,按用工单位的要求提供劳务服务的一种用工形式。
5、派遣机构:
取得劳务派遣经营许可,从事劳务派遣服务的人力资源机构,又称为用人单位。
6、用工单位:
与派遣机构签订《劳务派遣服务协议》,接受以劳务派遣形式用工的单位。
包括: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合伙组织,基金会
7、派遣员工:
与派遣机构建立劳动关系,由其派出到用工单位提供劳务服务的人员。
8、劳务派遣服务:
与用工单位签订,内容包括:
招聘,岗前培训或职业引导,劳动合同签订和管理,入职和就业登记手续办理,档案保管,薪酬管理,社会保险缴纳,政策法规咨询,劳动争议和纠纷处理、工伤处理,后勤服务。
派遣服务协议:
与用工单位签订,内容包括:
协议期限,派遣岗位,派遣员工数量,派遣期限,派遣员工劳动报酬与支付方式,社会保险标准,派遣员工工作地点,服务内容和标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服务费标准及费用支付方式及时间,协议的变更,解除和终止条件,违约责任
9、劳务派遣法律关系主体:
派遣机构,派遣员工,用工单位
1)劳务派遣三方主体的法律结构关系
A派遣机构与派遣员工间的法律关系:
派遣劳动合同尽管与传统的劳动合同有些差别,但仍然属于劳动合同的范畴,是劳动合同的一种特殊形态。
B派遣机构与用工单位间的法律关系:
两者签订的派遣服务协议是民事有偿合同
C用工单位与派遣员工间的法律关系:
劳务派遣服务的动作过程,实际上是围绕人才产权的一系列权利分离及流转的过程。
人才产权是劳务派遣服务的基础,法定所有权与经济所有权的分离是劳务派遣最本质的特征。
劳务派遣基本结构:
两种契约,三方当事人的交易状态。
劳务派遣是以契约为基础,只转移标的物,即人才的知识占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而不转让其处分权的服务交易活动。
2)劳务派遣三方主体的权利义务
A派遣机构与派遣员工间的权利义务
A1派遣员工的义务:
分为主给义务和附随义务(派遣员工对派遣机构承担忠实义务)
A2派遣机构的义务:
被派遣劳动者在无工作期间,劳务派遣单位应当按照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向其按月支付报酬。
派遣机构对派遣员工承担的附随义务主要有照顾义务和保护义务。
保护义务有:
保护员工生命和健康、保护员工人格的义务。
B派遣机构与用工单位之间的权利义务:
派遣服务协议约定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