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docx
《散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散文阅读.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散文阅读
2014年中考语文复习之散文阅读
一、考点解读
散文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三类。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
中考散文阅读属于深层阅读理解层次。
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二、复习策略
(一)掌握散文阅读的方法
1、找“要素”
阅读叙事性散文,必须掌握记叙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事件的演变性质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可以说,对人物、事件理解得越深,对文章中心思想就挖掘得越透,概括得越准。
2、理顺序
叙事散文以叙述和描写为基本表达方式,阅读时,应注意研究记叙的顺序(顺叙、插叙、倒叙),研究文章怎样过渡和照应,如何开头和结尾,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3、抓线索
散文构思的线索常见的有:
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为线索,以行为为线索,以文眼为线索。
有的文章不但有明线,还有暗线。
线索的特征是:
在结构上贯穿全文,时隐时现,有明显的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
线索是情节发展的脉络,线索的作用在于联系事件和场面,贯串情节。
把握文章的线索,有利于把握文章的内容、结构以及所表现的中心思想,读起来整体感更强。
4、品情感
抒情散文着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都包含在字里行间。
抒情散文常常抒写作者的感情历程,表达心灵之声,因此,阅读时,首先要把握住作者的感情脉搏。
即使是叙事散文,由于文中所写的人物大多是作者所接触的,有交往的,有的甚至是休戚相关、患难与共的莫逆之交,因而也常常在人物的描写、事件的记叙中融注作者深切而独特的情感。
5、析哲理
就是挖掘作品中所蕴含的哲理。
散文的抒情,总是在叙事、咏物的基础上进行,常说的见物思情就是这个道理。
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情感,往往是作者对生活的高度认识,即思想的升华。
它传达着作者的心声,给人以启迪,仔细品味,都富有一定的生活哲理,尤其是借物抒情之作,在阅读时,一定要把握作品的立意,透过关键词句(段)去体味作者所寄寓的道理。
抒情散文中的“哲理”常常隐含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文中的警句;
②篇末的结束语;
③神话、传说、典故的类比。
(三)掌握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1、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
方法:
(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
(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考题形式:
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
(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
(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2、理清文章脉络
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
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
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
例如:
《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
考题形式:
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
答题要点:
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
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3、品味语言
字词含义
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
答题思路:
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②根据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
注意:
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词语妙用
考题形式:
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
答题思路:
①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②表达作用。
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
③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
这样的题,往往结合发展性考题来考,有时,也会单纯考哲理性语句的含义,这种题型可以说“逢散文阅读题必有之”。
这样的考题,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
4、表达方式的作用
描写的作用
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
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人物描写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描写以及有关细节描写,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议论的作用
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抒情的作用
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一般不单独出题,往往和词语表达考点结合起来考。
5、表现手法
主要考查常见的表现手法。
象征就是托物寓义,即通过一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一种深远的意义。
这里的“具体形象”——“物”就是本体,与之相对应的事物就是象征体,“深远的意义”就是象征意义。
托物言志是散文中写景状物的重要方法,也就是把所写的景物或景象拟人化,赋予它人的思想情感和志向。
对比烘托
在散文中,为了突出作者所写的对象,作者往往运用对比烘托的写法。
欲扬先抑
文似看山不喜平,散文更讲究波澜,要赞美某种事物,先表达对它没有好感;想歌颂某个人物,先说他的不足等等,然后根据情节的发展,达到歌颂与赞美的目的,而且使这种歌颂与赞美得到强调。
一般规律:
①写景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
②咏物类——托物言志
③怀古类——借景抒情、即事抒情
④咏史类——借古讽今、借题发挥
⑤送别类——即事抒情、即景抒情
⑥边塞类——直抒胸臆、借景抒情
表现手法还有:
侧面描写,卒章显志,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实写虚,寓虚于实,虚实相生)等。
6、发展性考题
仿写
此考点一般是给一个句子,让考生仿写一个或几个。
答题要点:
①要读懂题旨要求,出题人让考生做什么,怎么做;②例句的关键词语是什么,要抓住关键词语思考、答题;③在没有答题思路的情况下,要考虑和例句关键词语相对、相同的词语,例如:
关键词语是天空,你可以考虑大地、高山、海洋等,联想要丰富,思维开阔。
谈感受
这也是散文阅读的热门考题,可分为:
(1)对描写对象;
(2)对人物情感;(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4)对文章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等。
此考点灵活多变,把握的关键是:
①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情感。
②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梭两可。
③答题时,语言要流畅。
不能出病句,语言要有层次性,可以引用诗文或名言回答此题。
三、典例透析
阅读《优等生的自卑》,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我曾经在学校里体验过作为—名优等生的骄傲感。
当时还流行在全班甚至全校根据成绩排座次,两三年时间里,我几乎毫无争议地牢牢占据着榜首。
那时候我真是风光无限,有一次在全市大赛上获奖以后,进教室时同学们如众星拱月一般将我围在中间。
平时,常常有同学送给我看自己订阅的杂志,耐心地等着我一块儿去食堂,只要我招呼一声,也总是有人乐意跟我去打乒乓球或者到河边散步。
②但是,除了我自己,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相信,我的心里埋着深深的自卑。
我一直觉得,自己除了会读书、考试成绩好之外一无所长。
我羡慕志辉能下一手出色的围棋和象棋,连拥有业余段位的数学老师也会在周末提着棋子上宿舍来找他厮杀一番。
我羡慕国宏在全校运动会上百米跑的那种风采,最后冲刺时在现场掀起的那种欢呼对我来说太陌生也太有诱惑力了。
还有能轻松做二三十个腹部绕杠的许为、能写一手漂亮粉笔字的东益、能弹吉他的峰子……我时时厌恨自己其实是一个多么平庸而且乏味的人。
③有一个高个子同学乐平,此人颇有领袖才能,身上有一股不羁的潇洒劲儿,每次班级活动都是最活跃的,在篮球场上更能吸引女生的目光。
他虽然还无法完成扣篮动作,但会做不少很帅的运球动作。
更难得的是,这么一个略带痞气的人,学习成绩也很不赖。
当然跟我相比还是逊了那么一筹。
大概也正因为此,我一直觉得他看我的眼光里有点敌意。
④转眼高中毕业20多年,我跟乐平早已成为很好的朋友。
说起往事,他怎么也不相信我当时会羡慕他。
他说他才自卑呢,表面上嘻嘻哈哈,但也曾暗中发力试图冲击我学习上的霸主地位,但每一次都失败,眼看我似乎在不经意之中斩获一个个奖项,他也逐渐从嫉妒变成了佩服。
他说之所以不太跟我说话,就是因为我不太跟他说话。
⑤他还说,如果那些成绩不佳的人知道我那么羡慕他们,恐怕也不至于自动把自己归入“差生”的阵营,觉得中学几年了无意趣了,因为他们能从优等生的自卑感里收获一点自信,在“分数至尊”的畸形校园环境里也多少能体验到一丝成就感。
⑥如果你羡慕优等生,那么请相信你自己一定也有值得他羡慕的东西,这个世界上的尺度永远不会是单一的,________________,你根本无须自卑。
如果你是优等生,当然也没有必要太苛求自己的完美,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软肋。
倘若心里会冒出一点点的自卑感,那也未尝不可,这点骄傲感背后的自卑感可以提醒你,你没什么好膨胀的,真正的挑战永远在考场之外。
1、写出加线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更难得的是,这么一个略带痞气的人,学习成绩也很不赖。
(2)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软肋。
2、在普通学生的眼中,优等生充满了自豪感和优越感,为何文中的“我”还会自卑?
这自卑表现在哪些方面?
3、联系上下文,从下面选项中选取符合文意的一句放回⑥自然段的横线处。
(只写序号)
A.是牡丹就要盛放B.野百合也有春天
C.没有雄鹰不想搏击长空D.鸿鹄亦当高翔
4、第⑥自然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5、读完此文,你觉得文中的“我”是个什么样的人?
从中你悟出了什么?
请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
答案:
1、
(1)傲慢不羁,率性而为
(2)弱处,不足,缺点,毛病
2、原因:
因为太过渴求完美(追求完美),对自己不满足,(或者,觉得自己除了会读书,考试成绩好之外一无所长。
表现方面:
(1)羡慕同学的长处(厌恨自己的平庸);
(2)对能冲击自己的人感到胆怯。
3、B
4、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
作用示例一:
叙议结合,在前文叙述“我”作为优等生而自卑,时时羡慕别人长处的基础上,结尾水到渠成地引出作者的观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软肋,点明所述之事的深意。
示例二:
卒章显其志,点明主旨,人无完人,不管优等生还是“差生”都不必太过自卑,人生处处有考场,深化了文章中心。
(作用必须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5、(第一问)“我”是一个成绩优秀而又能认识到自身不足、渴求完美、积极向上的人。
(答对两点即可)(第二问)示例一: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不论成绩优秀与否,我们都无须自卑,优等生自有不足,“差生”亦有闪亮之处。
这个世界不以学习成绩论英雄,只要我们努力,就能成为别人心中的“优等生”。
示例二:
我是个成绩不大理想的学生,但我不会自卑,我有我的优点长处,我会努力进取,自信生活,因为野百合也有春天。
示例三:
我是个成绩优秀的学生,但我不会骄傲自满,我要善于发现自身不足,同学间相互学习,因为真正的挑战永远在考场之外。
散文阅读备考模拟
丰富的安静(12分)
①我发现,世界越来越喧闹,而我的日子越来越安静了。
我喜欢过安静的日子。
②当然,安静不是静止,不是封闭,如井中的死水。
我刚离开学校时,被分配到一个边远山区,生活平静而又单调。
③后来,时代突然改变,人们的日子如同解冻的江河,又在阳光下的大地上纵横交错了。
我也像是一条积压了太多能量的河,生命的浪潮在我的河床里奔腾起伏,把我的成年岁月变成了一道动荡不宁的急流。
而现在,我又重归于平静了。
不过,这是跌荡之后的平静。
在经历了许多冲撞和曲折之后,我的生命之河仿佛终于来到一处开阔的谷地,汇蓄成一片浩渺的湖泊。
我曾经流连于阿尔斯山麓的湖畔,看雪山、白云和森林的倒影伸展在蔚蓝的神秘之中。
我知道,湖中的水仍在流转,是湖的深邃才使得湖面寂静如镜。
我的日子真是很安静。
每天,我在家里读书和写作,外面各种热闹的圈子和聚会都和我无关。
我和妻子女儿一起品尝着普通的人间亲情,外面各种寻欢作乐的场所和玩意也都和我无关。
我对这样的日子很满意,因为我的心境也是安静的。
也许,每一个人在生命中的某个阶段是需要某种热闹的。
那时候,饱涨的生命力需要向外奔突,去为自己寻找一条河道,确定一个流向。
但是,一个人不能永远停留在这个阶段。
托尔斯泰如此自述:
“随着岁月增长,我的生命越来越精神化了。
”人们或许会把这解释为衰老的征兆,但是,我清楚地知道,即使在老年时,托尔斯泰也比所有的同龄人,甚至比许多年轻人更充满生命力。
毋宁说,惟有强大的生命力才能逐步朝精神化的方向发展。
现在我觉得,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
泰戈尔曾说:
“外在世界的运动无穷无尽,证明了其中没有我们可以达到的目标,目标只能在别处,即在精神内在世界里。
在那里,我们最为深切地渴望的乃在成就之上的安宁。
在那里,我们遇见我们的上帝。
”他接着说明:
“上帝就是灵魂里永远在休息的情爱。
”他所说的情爱应是广义的,指创造的成就,精神的富有,博大的爱心,而这一切都超越于俗世的争斗,处在永久和平之中。
这种境界,正是丰富的安静之极致。
我并不完全排斥热闹,热闹也可以是有内容的。
但是,热闹总归是外部活动的特征。
而任何外部活动倘若没有一种精神追求主其动力,没有一种精神价值为其目标,那么,不管表面上多么轰轰烈烈,有声有色,本质上必定是贫乏和空虚的。
我对一切太喧嚣的事业和一切太张扬的感情都心存怀疑,它们总是使我想起莎士比亚对生命的嘲讽:
“充满了声音和狂热,里面空无一物。
”
6.阅读本文后,请你概括一下什么是“丰富的安静”?
(3分)
7.下面句子里加点的词可以删去吗?
说说理由。
(2分)
我并不完全排斥热闹
8.试分析第
段画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4分)
9.当一个人没有自己的中心思想时,很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和干扰,容易被表面的热闹和繁华遮蔽双眼。
阅读本文后,你有什么启示?
(3分)
逃离
门口有一棵树,矮矮的,向着横斜里舒展着几根粗粗细细、长长短短的树枝,枝上随意点缀着些浓淡不一的绿。
每每傍晚时分,我从那里走过,看它在夕阳里静静站立,就像站在油画里一般,说不出的拙朴和奇异。
天边的云霞,有时绚丽,有时深沉,仿佛是多变的背景音乐,让它不变的姿态有了韵律,日日为我诠释着风格迥异的美。
有一天,我终于为它而驻足,在暮色里出神。
学生时代的我们,没有丰富的生活,书本就是我们的天,不能沉醉,却别无选择,按照程式完成了一次次幼、小、中学生的角色转换,终于可以逃离书卷校园。
狂喜远不足以形容心情,纵然有着同吃同住的上铺姐妹,但各奔东西的伤感,怎么也挡不住我们匆匆离去的脚步。
踏入绮丽的大千世界,看到生活正热情地招手,逃离的快感如山高如水长。
快乐只是一层薄薄的面纱,没有来得及细细品味,就被一阵流浪的风吹远了。
琐碎的日子流水无痕,夹杂着落叶缤纷。
遥想生活的时候,它是美的形态,投身其中,才感觉锋芒般锐利。
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在他的小说《玩笑》中说:
“受到乌托邦声音的诱惑,他们拼命挤进天堂的大门,但当大门在身后砰然关上时,他们发现自己是在地狱里。
生活有时就是这样的黑色幽默,让渺小的人们难堪无助。
”
只有逃离。
逃离成了我们的本能选择,某个地方,某个人,某项工作,某种羁绊,只要感觉不再需要不再快乐,我们就变得脚步匆匆,张望起别处的生活,仿佛那里到处闪耀着快乐、自由、幸福、梦想的诱惑之花。
可是当我们怀着某种虚幻的愿望,极力想在生活的秋千上,荡到生活的最高处,最终回到的,却还是它原来的位置。
生活在我们逃亡的背影里开怀大笑。
我们早已成了生活的一分子,无处可逃。
开始喜欢旅行,希望别处的风景时时宜人,以为陌生和距离会滤去尘沙,呈现哪怕不真实的美丽。
在千山万水中惊鸿一瞥,在浮光掠影中雁过无痕,却只是偶尔惊艳,少有惊心动魄,兴味盎然而去,带着些许失落归来,风景地从来热热闹闹,只是没有我们逗留的理由。
心寂寞,世界所以寂寞。
花开遍地,有人看到的依旧是满眼寂寥落寞。
想起最心爱的诗歌之一——王维的《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羡煞了诗人有那样的勇气,逃出芜杂的尘世,和明月为伴,和清风为友,自由地引吭高歌,仿若遗世人独立,静美之极。
可在那幅想象的图画里,我常常咀嚼出百般的孤独,在空旷的世外山谷里无处遁形,竟让我有些不寒而栗。
纵有推窗邀月的情怀,没有把酒临风的洒脱,纵然逃到天涯海角,都是牢笼藩篱。
可以逃离现实的喧嚣,终逃不过现代人那漫无边际的寂寞命运。
生活的网无处不在。
看着眼前这棵奇异的树。
我明白,无需逃离。
被刺痛着,也要承受。
琐碎和锐利只是生活的假象。
犹如玫瑰的刺,扎手之后是芬芳娇艳。
与其逃离,不如归来。
逃离是一种懦弱,沉醉却是我们最好的归宿。
就像这棵树,独自站立,也可演绎风情万种。
醉了路人。
生活不在别处,他躲藏在我们的心里,微笑着等待我们转过身来。
10.仔细阅读并分析理解文章,完成填空。
(2分)
“遥想生活的时候,它是美的形态,投身其中,才感觉锋芒般锐利。
”中“锋芒般锐利”指在逃离生活过程中、的感受。
11.根据文意,回答问题。
(4分)
(1)“生活在我们逃亡的背影里开怀大笑。
”句子含义:
(2)文中写到的树,我为什么会为它驻足,在暮色里出神?
它使我明白了:
12.判断下面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4分)
A.文章引用王维的诗《竹里馆》,意在说明只有勇敢、洒脱、耐得住寂寞的人,才能真正逃离生活,求得内心静美。
B.“犹如玫瑰的刺,扎手之后是芬芳娇艳”这一比喻形象地说明:
正视生活,承受生活的艰难困苦,沉醉于生活,才能使生活变得丰美。
C.作者规劝道:
“与其逃离,不如归来。
”这“归来”是指经过生活的磨砺,最终回到生活的原来位置。
D.作者认为,生活的寂寞源于内心的寂寞,只有沉醉生活,才不会感到生活的寂寞。
13.文章写对生活的态度,而头尾都写到一棵树的风姿,这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具有怎样的作用?
(3分)
答:
14.仿照下列句子的形式,另写一个句子。
(3分)
例句:
天边的云霞,有时绚丽,有时深沉,仿佛是多变的背景音乐,让它不变的姿态有了韵律,日日为我诠释着风格迥异的美。
仿句:
15.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
A.相对于无可选择的校园生活,绮丽的大千世界是美丽无比的,因而逃离的快感使同吃同住的姐妹分离也不感到伤感。
B.总感觉别人的生活自由、快乐、充满着诱惑,因而自己总是脚步匆匆,一次次地逃离。
C.总希望别的地方有宜人的风景,可是因为自己不能投身其中,因而处处失望。
D.快乐和寂寞是缘自内心的,同样的境界,有的人可以高歌其中,有的却感到不寒而栗。
E.生活中充满了假象,就象琐碎和锐利,只有深入生活,面对现实才能享受到生活的娇艳和芬芳。
在昆明乡下,一年四季,早晚都可以听到各种美妙有情的歌声。
由呈贡赶火车进城,向例得骑一匹老马,慢吞吞地走十里路。
有时赶车不及,还得原路退回。
这条路得通过些果树林、柞木林、竹子林和几个大半年开满杂花的小山坡。
马上一面欣赏土坎边的粉蓝色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总令人疑心那个蓝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一面就听各种山鸟呼朋唤侣,和身边前后三三五五赶马女孩子唱着各种本地悦耳好听的山歌。
有时面前三五步路旁边,忽然出现个花茸茸的戴胜鸟,矗起头顶花冠,瞪着个油亮亮的眼睛,好像对于唱歌也发生了兴趣,经赶马女孩子一喝,才扑着翅膀掠地飞去。
这种鸟大白天照例十分沉默,可是每在晨光熹微中,却欢喜坐在人家屋脊上,“郭公郭公”反复叫个不停。
最有意思的是云雀,时常从面前不远草丛中起飞,一面扶摇盘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向碧蓝天空中钻去,仿佛要一直钻透蓝空。
伏在草丛中的云雀群,却带点鼓励的意思相互应和。
直到穷目力看不见后,忽然又像个小流星一样,用极快速度下坠到草丛中,和其他同伴会合,于是另外几只云雀又接着起飞。
赶马女孩子年纪多不过十四五岁,嗓子通常并没经过训练,有的还发哑带沙,可是在这种环境气氛里,出口自然,不论唱什么,都充满一种淳朴本色美。
16.对上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一部分“山野对歌”着力描写了唱歌人所处的优美环境,以优美环境烘托优美的人、优美的歌。
B.文中写戴胜鸟有一连串动词“矗”“瞪”“掠”“飞”,生动写出了戴胜鸟的可爱形象,而且戴胜鸟好像也对歌声产生了兴趣,一个“才”字,写出戴胜鸟对唱歌的喜爱。
C.在这种优美的环境气氛中,赶马女孩出口自然,不矫揉造作,不论唱什么,都带有原汁原味,所以作者说“充满一种淳朴的本色美”。
D.“赶马女孩的歌唱”是这一部分的主脑,但是作者并没有直奔主题来写这些内容。
他先为读者画出了一幅充满自然情趣的山野风光,然后再自然而然地写到“赶马女孩的歌唱”。
17.简要分析文中画线语句的表达效果。
(3分)
答:
今世的五百次回眸
毕淑敏
①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
顿生气馁,这辈子是没指望了,和谁路遇和谁接触,和谁相亲和谁反目,都是命定,挣扎不出。
特别是想到我今世从医,和无数病患者咫尺对视,若干垂危之人,我手经治,每日查房问询,执腕把脉,相互间凝望的频率更是不可胜数,如有来世,将必定与他们相逢,赖不脱躲不掉的。
于是这一部分只有作罢,认了就是。
但尚余一部分,却留了可以掌握的机缘。
一些愿望,如果今生屡屡瞩目,就埋了一个下辈子擦肩而过的伏笔,待到日后便可再接再厉地追索和厮守。
②今世,我将用余生五百次眺望高山。
我始终认为高山是地球上最无遮掩的奇迹。
一个浑圆的球,有不屈的坚硬的骨骼隆起,离太阳更近,它是这颗星球最勇敢最孤独的犄角。
它经历了最残酷的折叠,也赢得了最高耸的荣誉。
它有诞生也有消亡,它将被飓风抚平,它将被酸雨冲刷,它将把溃败的肌体化作肥沃的土地,它将在柔和的平坦中温习伟大。
我不喜欢任何关于征服高山的言论,以为那是人的菲薄和短视。
真正的高山不可能被征服的,它只是在某一个瞬间,宽容地接纳了登山者,让你在它的头顶歇息片刻,给你一窥真颜的恩赐。
如同一只鸟在树梢啼叫,它敢说自己把大树征服了吗?
山的存在,让我们永葆谦虚和恭敬的姿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事物必须仰视。
③今世,我将用余生一千次不倦地凝望绿色。
我少年戍边,有十年的时间面对的是皑皑冰雪,看到绿色的时间已经比他人少了许多。
若是因为这份不属于我选择的怠慢,罚我下辈子少见绿色,岂不冤枉死了?
记得在千百个与绿色隔绝的日子之后,我下了喀喇昆仑山,在新疆叶城突然看到辽阔的幽深绿色之后,第一反应竟是悚然,震惊中紧闭了双眼,如同看到密集的闪电,眼神荒疏了忘却了这人间最滋润的色彩,以为是虚妄的梦境。
就在那一瞬,我皈依了绿色。
这是最美丽的归宿,有了它,生命才得以繁衍和兴旺。
常常听到说地球上的绿地到了XX年就全部沙化了,那是多么恐怖的期限。
为了人类的长盛不衰,我以目光持久地祷告。
④今世,我将一万次目不转睛地注视人群。
如果有来生,我期望还成为他们之中的一员,而不是其他的什么动物或是植物。
尽管我知道人类有那么多可怕的弱点和缺陷,我还是为这个物种的智慧和勇敢而赞叹。
我做过一次人了,我知道了怎样才能更好地做人,做人是一门长久的功课,当我们刚刚学会了最初的运算,教科书就被合上。
卷子才答了一半,交卷的铃声就响了,岂不遗憾?
⑤把自己喜欢的事一一想来,我还要看海看花,看健美的运动员,看睿智的科学家,看慈祥的老人和欢快的少女,当然还有无邪的小童,突然就笑了。
想我这余生,也不用干其他的事了,每天就在窗前屋后呆呆地看山看树看人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