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人教版必修二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测试含答案.docx
《高中历史 人教版必修二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测试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人教版必修二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测试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测试含答案
人教版必修二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一、选择题
1.罗斯福和胡佛经济政策最大的区别是( )
A.保留自由企业制度
B.克服美国经济危机
C.政府全面干预经济
D.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生产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原因不包括()
A.生产关系局部调整,促进生产力发展
B.加强了对经济生活的干预
C.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得到消除
D.利于对经济的宏观指导
3.1937年5月24日,罗斯福在向国会提交的咨文中说:
“我们知道,当我们工人的一大部分还没有就业的时候,超时工作和低水平的工资是不能提高国民收入的。
”下列措施中最能体现罗斯福上述思想的是( )
A.加强社会保障措施,为老人、残疾人、失业者和儿童提供社会保障
B.推行“以工代赈”,建立专门政府机构,兴办公共工程
C.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D.调整农业政策,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4.为应对30年代经济大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推行“新政”,其举措不包括()
A.整顿财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
B.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调整劳资关系
C.实行自由主义,推行自由贸易
D.加强政府救济,实行“以工代赈”
5.“1930年,美国提高近九百种商品的关税,其他国家也采取报复措施,提高关税壁垒。
”这表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
A.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部矛盾
B.促使世界大国联合应对人类困难
C.使德国和日本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D.引发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战争
6.1945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大英银行国有化法案,建立了英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银行;1946年政府将800家公司收归国有;1947年政府在电力、航空、电讯、航运等企业部门推行国有化。
这表明( )
A.英国开始走上了计划经济的道路
B.英国经济出现了严重的滞胀
C.英国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D.社会主义在西方建立起来
7.“新经济”的出现是一场生产方式的革命,它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下列有关“新经济”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
A.以知识经济为基础
B.以信息技术为主导
C.“新经济”不受经济周期规律的影响
D.“新经济”包含了一系列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
8.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提到:
“计划经济是一门不仅为更早时期苏联的经验展现出来,而且为当代资本主义本身证明的艺术。
”对这句话最准确的理解是( )
A.计划经济体制并不是社会主义国家所独有
B.计划经济体制是各国经济改革的必然选择
C.计划经济体制曾在苏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D.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曾经并正在发挥作用
9.1933年5月,罗斯福政府颁布了《农业经济调整法》,该法令在农村被称为“犁棉苗法令”。
根据该法令,政府缩减了数千万英亩耕地。
美国政府采取减耕减产这一措施的目的是( )
A.优化农村环境
B.给农民提供补贴
C.提供就业机会
D.提高农产品价格
10.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写道:
“为了调节消费倾向和投资诱导,使之互相适应,政府机能必须扩大。
……因为它不仅是避免现行经济形态全部毁灭唯一可行的办法,而且也是个人积极性能得以充分发挥的必要条件。
”上述理论的提出( )
A.表明美国告别了“自由放任”的政策
B.促进了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C.指导西方国家走出了经济滞涨的局面
D.强调了政府要充当“守夜人”的角色
11.下面为美国1970、1979年就业人口结构表。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第三产业在战后蓬勃兴起
B.第三产业就业人数超过了第一、第二产业
C.是“新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D.改变了传统的社会产业结构
12.下图是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美国股市走势图。
对此图理解不正确的是( )
A.1927~1928年,股市上涨过快加剧金融市场风险
B.1929年,纽约股市崩溃直接导致股市下跌
C.1930~1932年,股市持续下跌主要是因胡佛坚持自由放任政策
D.1932年,股市上涨主要是因罗斯福开始推行新政
13.1929~1933年,首先发生在美国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各国工业生产迅速大幅度下降,如下表所示。
出现这一现象的关键因素是( )
1929~1933年美、德、英、法、日等国的工业生产下降情况
A.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
B.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激化
C.殖民地人民的抵制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最终形成
14.为保证《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实施,罗斯福政府以印第安人崇拜的神鸟蓝鹰为标记,发动了“人尽其职”的“蓝鹰运动”,凡遵守该法的企业悬挂蓝鹰标志。
几周后,有250万雇主与政府签署了法规,他们给自己的产品标上蓝鹰,以示守法。
下列有关“蓝鹰运动”的表述准确的是( )
A.构成了《全国工业复兴法》的核心
B.有利于企业的规范经营
C.用国有化的形式调整资本主义企业
D.强化了社会保障,有利于民生
15.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美国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对外贸易输出快速增长,基本呈现出顺差的态势,但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面对如下情况,美国政府的应对措施是( )
A.发起蓝鹰行动
B.举办公共工程
C.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D.实行美元贬值
16.罗斯福新政通过立法规定工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目的是( )
A.克服经济危机,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B.争取工人支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C.加重对工人的剥削,攫取更多利润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理
17.布林克利博士在《美国史》一书中说:
1932年6月,东北部几所名牌大学的2万名毕业生很难找到工作,连百货公司电梯工的工作也要学士学位。
阿肯色州一个人为找工作步行900英里。
华盛顿州有一个人放火烧林,为了要别人雇他当救火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罗斯福上台后采取的最主要措施是()
A.实行社会救济
B.兴办公共工程
C.调整工业政策
D.强化社会保障
18.1933年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说:
“叹交换手段难逃长河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败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这句话说明()
A.经济危机来势凶猛
B.经济危机范围广,破坏性强
C.危机蔓延到全世界
D.危机持续时间长
19.20世纪30年代是美国水利史上著名的“大坝时代”,1935年,科罗拉多河上高约223米的胡佛水坝宣告竣工,美国大规模兴修水利的直接目的在于()
A.促进就业以缓和社会矛盾
B.促进农业发展以摆脱经济危机
C.兴修水利以防止水土流失
D.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20.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盛行的“混合经济”是指( )
A.工业、农业和商业共同发展的经济
B.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共同发展的经济
C.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经济
D.重工业、轻工业按比例协调发展的经济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列是罗斯福在大萧条与新政实施期间的言论:
国家的义务之一就是照顾那些在逆境下如无别人帮助即难以为生的公民……政府必须给这些不幸的公民以援助——不是作为一桩慈善事业,而是作为一种社会义务。
低收入的工人是我们人数最多的消费集团,可是今天他们却无法维持像样的生活水准,不能购买食品、衣服和其他必需品以保持我们的工厂和农场充分运转。
材料二 国家支出的社会福利费……一般由工人和企业主共同负担。
由工人缴纳的部分,是从工人工资收入中直接扣除;由企业主缴纳的部分,实际上也不是从企业的利润中支付,而是同支付工人的工资一样计入商品成本价格的,也就是说那是工人再生产出来的劳动力价值的一部分,只是在形式上,这部分劳动力价值没有直接以工资形式支付给工人,而是作为社会福利费上交给了国家。
因此,无产阶级是用在业工人工资的一部分来保障失业者及其家庭的生存。
材料三 近来随着财政赤字激增,西方国家纷纷改革福利制度,但步履维艰,每一次福利制度改革都会引发民众的抗议怒潮,大规模的罢工和示威游行不断发生。
为了迎合选民,争取选票,任何政党都不愿采取真正的增税收、降福利、消赤字的改革办法。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中与材料一相关的措施及其作用。
(2)有人据材料二得出结论: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制度完全是一种骗局。
你是否同意该观点,请说明理由。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改革福利制度的认识。
22.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时代变迁,英国经济政策不断变化,同时也在深刻影响世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79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
“一个国家,如果它的经济和政治生活被国有化,被政府控制或统治的话,是不可能繁荣兴旺的。
”——黄安年《评撒切尔夫人治理“英国病”》
请回答: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撒切尔夫人的经济主张及其提出背景。
从撒切尔夫人的观点如何理解同一时期中国经济改革的必要性?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9~1932年美国进出口总额统计表(单位:
亿美元)
——据H·N·沙伊贝等《近百年美国经济史》
材料二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
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
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1)根据材料一,分析指出1929~1932年美国进出口贸易发展的趋势。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总统针对这一趋势在金融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2)依据材料二,归纳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经济发展中美国政府的作用发生的主要变化。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
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
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
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苗枫林《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
1935年提出《社会保险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
——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
(1)材料一中有关社会保障的内容有哪些?
《全国工业复兴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但为什么涉及社会保障问题?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新政”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立的?
(3)关于“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克服危机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也有人认为主要是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
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面是与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有关的两幅图片:
材料二 美国总统胡佛在大萧条期间的言论:
“政府的唯一职能是创造便于私营企业有力发展的条件。
……市场机制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能够自动调节经济活动;政府的干预只能造成低效率和浪费……政府扮演好经济‘守夜人’的角色就可以了。
”
材料三
请回答:
(1)请结合材料一中两幅图片说明,两幅图片反映了当时的什么社会现象?
(2)材料二反映了胡佛政府采取了什么经济政策对付经济危机?
结合材料三说明胡佛采取的政策的后果。
(3)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胡佛对政府职责的看法如何?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胡佛当政时推行的经济政策仍然是“自由放任”,而罗斯福推行的经济政策是政府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这是两者最大的区别。
故C项正确。
2.【答案】C
【解析】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加强了对经济生活的干预,提高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从而推动经济的相对稳定的发展。
但它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做出的政策调整,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因此也就不可能消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生产社会化的基本矛盾。
故C不正确。
3.【答案】C
【解析】由“当我们工人的一大部分还没有就业的时候”可知这是罗斯福关于工业方面的思想,由“超时工作和低水平的工资是不能提高国民收入的”可知罗斯福政府要对工人的工作时间和工资水平进行规定。
故C正确。
A、B、C均不符合题意。
4.【答案】C
【解析】“新政”的主要特点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改变了以往的自由放任政策,故C错误,符合题意。
5.【答案】D
【解析】“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部矛盾”与题干“其他国家”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促使世界大国联合应对人类困难,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题干无法体现经济危机使德国和日本走上了法西斯道路,故C项错误;依据题干“1930年,美国提高近九百种商品的关税,其他国家也采取报复措施,提高关税壁垒”信息可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引发了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战争,故D项正确。
6.【答案】C
【解析】从题干材料看,英国政府把一些大型重要企业收归国有,是政府干预经济的表现。
7.【答案】C
【解析】“新经济”虽然是建立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基础上的经济增长模式,但依然受经济周期规律的影响和制约,只是阶段性特征明显淡化而已。
8.【答案】D
【解析】题干强调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政府干预经济是对经济加强计划指导的重要体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从材料“而且为当代资本主义本身证明的艺术”可以看出计划的手段在现代西方世界依然发挥作用。
9.【答案】D
【解析】经济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是“生产过剩”,“生产过剩”造成价格降低。
罗斯福政府采取减耕减产,减少农产品,维护商品价格,故D项正确;A、B项不是解决经济危机措施,故排除;C项应该是以工代赈措施,故排除。
10.【答案】B
【解析】美国告别“自由放任”政策的标志为罗斯福新政的实施,A项错误。
凯恩斯主义“政府机能必须扩大”的主张使得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干预经济,促进了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B项正确。
国家干预的实行,使财政赤字严重,国家货币发行过度,造成经济滞胀的局面,C项错误。
凯恩斯主义强调了政府要采取有效手段管理经济,不能只当“守夜人”,D项错误。
11.【答案】C
【解析】“服务信息业”是第三产业,从表中不难看出第三产业的发展状况,A、B、D三项表述都正确;“新经济”是90年代兴起的,C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
12.【答案】D
【解析】罗斯福新政于1933年开始,从图片来看,1932年时股票应处于最低点,D项与图片信息不符。
13.【答案】D
【解析】 题干强调的是“美国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说明世界已成为密切联系的整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最终形成,故D项正确;A、C两项与“经济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无关,排除;B项是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
14.【答案】B
【解析】由题干材料信息可知,只有遵守《全国工业复兴法》的企业才能悬挂蓝鹰标志,可见“蓝鹰运动”的目的是推行公平竞争法规,这一行动有利于企业的规范经营。
故选B。
A说法不正确;政府干预经济并非国有化,也不是强化社会保障,故C、D不正确;
15.【答案】D
【解析】发起蓝鹰行动主要是解决企业盲目竞争导致的生产过剩,与对外贸易的变化无关,故A项错误;举办公共工程主要是解决就业问题,与题干无关,故B项错误;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是缓和社会矛盾的举措,与对外贸易的变化无关,故C项错误;题干反映了1929年经济危机下美国对外贸易顺差在下降,实行美元贬值主要是为了增强美国商品的竞争力,扩大贸易,故D项正确。
16.【答案】A
【解析】B项中“建立社会主义制度”、C项中“加重”“剥削”明显错误,B、C两项可排除。
D项是手段,不是目的,也可排除。
A项正确。
17.【答案】B
【解析】从题干材料可以看出,1932年的美国人很难找到工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罗斯福上台后兴办公共工程,提供劳动就业机会,故选B项。
18.【答案】B
【解析】这句话主要表明世界经济大危机期间美国的景象。
主要体现出了经济危机破坏性强、范围广的特点,故应选B项。
A、C、D三项的说法在题干中表现不是很明显。
19.【答案】A
【解析】罗斯福新政的一个重要措施是“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提高了就业机会,缓和社会矛盾。
A是其直接目的。
20.【答案】C
【解析】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国家出现了经济的“滞胀”现象,各国立即进行了经济政策的调整,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美英等国家逐渐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
21.【答案】
(1)措施:
实行社会救济、以工代赈;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标准。
作用:
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提高购买力,刺激消费,推动经济恢复发展;对后来福利制度的出现产生影响。
(2)不同意。
虽然福利制度是“用在业工人工资的一部分来保障失业者及其家庭的生存”,并不是资本家、国家对人民的恩赐,但是它仍然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低收入阶层的生活是一种保障,有积极意义。
同意。
福利制度是“用在业工人工资的一部分来保障失业者及其家庭的生存”,并不是资本家、资本主义国家对人民的恩赐。
(3)必须对福利制度进行改革;民众和政治团体既要照顾眼前的政治、经济利益,更要着眼于长远利益;必须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福利制度。
【解析】 第
(1)问,根据所学与材料一相关的措施有:
实行社会救济、以工代赈;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标准。
作用结合所学回答。
第
(2)问首先作出判断,然后进行分析。
第(3)问是开放性的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22.【答案】主张:
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背景:
(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危机;“福利国家”的弊端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理解: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或分配中的平均主义,或单一的公有制)压抑了生产积极性,不利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解析】第一小问主张,根据材料三可以归纳出撒切尔夫人主张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第二小问背景,根据70年代的时代背景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所引起的社会问题角度回答;第三小问理解,从中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的角度回答此问题。
23.【答案】
(1)趋势:
进出口贸易连续下降。
措施:
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管制证券业等。
(2)措施:
强制农民减少耕地、牲畜,国家补贴遵守减缩任务的农户;限定一定范围的农产品生产,重税惩罚超额产品。
变化:
由自由放任转变为国家干预经济。
【解析】第
(1)问的第一小问趋势,根据材料分析可知,进出口贸易连续下降。
第二小问措施,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回答即可:
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等。
第
(2)问的第一小问措施,根据材料,罗斯福政府在农业方面采取的政策主要为“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和“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第二小问变化,美国政府由原先的自由放任转变为国家干预经济。
24.【答案】
(1)内容:
“以工代赈”;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工人可自由参加工会;规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禁用童工。
原因:
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恢复。
(2)国家立法。
(3)同意第一种观点:
“以工代赈”、发放失业救助金、实行紧急救助等措施都是在危机发生后紧急状态下采取的临时性措施。
同意第二种观点:
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实行改革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等都是在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的前提下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
【解析】 第
(1)问,根据对社会保障的理解,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来回答。
第
(2)问,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将社会保障定为一种制度,有利于社会的长期稳定。
第(3)问,为开放性试题,不论选哪种观点,只要理由充分即可。
25.【答案】
(1)股市崩溃,许多人因破产而廉价出售汽车;失业人员太多,使失业工人降低了求职要求,就业工人的工资收入(要求)也大大减少;危机中受害最深的是广大人民群众。
(2)经济政策:
胡佛政府坚持“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干预经济,使危机越来越严重,许多人生活贫困,无家可归,住在用破烂搭成的“胡佛村”里。
后果:
经济危机给普通劳动者带来深重灾难。
(3)胡佛认为“政府的唯一职能是创造便于私营企业有力发展的条件”,采取的是“自由放任”的政策。
【解析】本题围绕经济大危机选择材料,旨在考查学生对当时社会现象的认识及对胡佛政府采取政策的后果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第
(1)
(2)问应注意将材料中的信息和所学知识结合组织答案;第(3)问则注意从“自由放任”政策的角度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