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P方法与EP方法对比实验.docx
《USP方法与EP方法对比实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USP方法与EP方法对比实验.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USP方法与EP方法对比实验
USP与EP检测方法的对比实验
一实验目的:
比较USP与EP检测方法结果的区别
二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重要参数:
仪器:
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分光光度计,TLC,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仪,
*同种仪器使用同一台
试剂:
同种规格的试剂应尽量使用同一生产批号或同一批配制的。
人员:
同一指标必须由同一人完成。
三执行方法及标准:
1定性鉴别:
1.1EP方法:
A红外吸收光谱
在105oC下干燥样品6小时,用4mg样品录制谱图。
将所得谱图与化学参比物谱图。
B:
在0.4ml溶液S1中加入10ml水,5ml稀盐酸,2ml重铬酸钾溶液。
产生橘黄色沉淀。
C:
在1ml的S1溶液中加入0.2ml的二甲氨基苯甲醛和0.1ml的硫酸,生成粉红色溶液。
D:
在0.1ml的S1溶液中加入5ml的水和0.2ml0.05mol/l的碘溶液,生成红色溶液。
E:
取0.5g样品溶解于10ml水中,摇动,全部样品溶解。
溶液外观:
溶液S澄清,颜色浅于B6,BY6。
1.2USP方法:
A.取10ml20mg/ml的样品溶液加入20ml1当量的盐酸和5ml的重铬酸钾溶液,生成黄色沉淀。
B.用2ml纯水溶解75mg的硝酸钴和300mg的硫氰酸铵,加入5ml的20mg/ml的样品溶液,再加入3当量的盐酸,生成蓝色沉淀。
C.取5ml5mg/ml的样品溶液加入数滴碘液,溶液变成深红色。
注:
溶液S:
取1.0g样品,溶解于无二氧化碳水中并稀释至20ml。
取少量待测样品到水中,用磁力搅拌器搅拌。
溶液S1:
取2.5g样品,溶解于无二氧化碳水,并稀释至25ml。
取少量待测样品到水中,用磁力搅拌器搅拌。
参比液B6溶液的配:
黄色溶液:
用盐酸溶液(HCl/H2O=25ml/975ml)溶解46gFeCl3并定容至1000ml,滴加相同的盐酸溶液调整FeCl3·6H2O的浓度为45.0mg/ml,避光存放。
滴定:
加10.0ml上述溶液,15ml水,5mlHCl,4gKI于250ml带塞磨口锥形烧瓶中,塞上瓶塞,加100ml水,避光存放15min。
用0.1MNa2S2O3滴定游离的碘,当滴定达终点时,加0.5ml+淀粉溶液做指示剂。
1ml0.1MNa2S2O3等量于27.03mgFeCl3·6H2O。
红色溶液:
用盐酸溶液(HCl/H2O=25ml/975ml)溶解60gCoCl2(cobaltchlorideR)并定容至1000ml,滴加相同的盐酸溶液调整CoCl2·6H2O的浓度为59.5mg/ml。
滴定:
加5.0ml上述溶液,5mlH2O2的稀溶液,10ml300g/l的NaOH溶液,于250ml带塞磨口锥形烧瓶中,慢慢煮沸10min,冷却,加60ml稀H2SO4,2gKI,塞上瓶塞,轻轻摇动使沉淀物溶解。
用0.1MNa2S2O3滴定游离的碘,当滴定达终点时,加0.5ml淀粉溶液做指示剂,粉红色显示为终点。
1ml0.1MNa2S2O3等量于23.79mgCoCl2·6H2O。
蓝色溶液:
用盐酸溶液(HCl/H2O=25ml/975ml)溶解63gCuSO4)并定容至1000ml,滴加相同的盐酸溶液调整CuSO4·5H2O的浓度为62.4mg/ml。
滴定:
加10.0ml上述溶液,50ml水,12ml稀醋酸,3gKI于250ml带塞磨口锥形烧瓶中,塞上瓶塞,加100ml水,避光存放15min。
用0.1MNa2S2O3滴定游离的碘,当滴定达终点时,加0.5ml淀粉溶液做指示剂。
浅棕色显示为终点。
1ml0.1MNa2S2O3等量于24.97mgCuSO4·5H2O。
标准溶液B的配制见表1:
表1标准溶液B的配制
标准溶液
体积/ml
黄色溶液
红色溶液
蓝色溶液
盐酸(10g/l)
B(褐色)
3.0
3.0
2.4
1.6
参比液B6的配制见表2:
表2参比溶液B6的配制
参比液
体积/ml
标准液B
盐酸(10g/l)
B6
5.0
95.0
2K值:
2.1EP方法:
2.1.1标准:
理论K值≤15的聚维酮,其实际K值为理论值的85%-115%;
理论K值或平均理论K值>15的聚维酮,其实际K值为理论值或平均理论K值的90.0%-108.0%
2.1.2试验方法:
取本品1.00(g)按无水物计算精密称定,置50ml烧杯中,加水适量使之溶解,置100ml容量瓶中并加水稀释至刻度,在25℃恒温水浴中放置1h,用最小流动时间为100S的粘度计检测。
测得相对粘度ηr,按下式计算K值。
K={〔300C㏒z+(C+1.5C㏒z)2〕1/2+1.5C㏒z-C}/(0.15C+0.003C2)
式中C为供试品的浓度(g/100ml)
2.2USP方法:
2.2.1标准:
理论K值≤15的聚维酮,其实际K值为理论值的85%-115%;
理论K值或平均理论K值>15的聚维酮,其实际K值为理论值或平均理论K值的90.0%-108.0%
2.2.2检测方法:
称取1g(按无水物计算)样品,用50ml水溶解至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线。
在25+0.2oC下用毛细管粘度计测量其粘度。
在同样环境下测量水的年度。
用下面公式基数按K值:
K={〔300C㏒ηr+(C+1.5C㏒ηr)2〕1/2+1.5C㏒ηr-C}/(0.15C+0.003C2)
式中:
C:
100ml溶液中样品无水物质量
Z:
样品溶液相对于水的相对粘度。
3醛:
3.1EP方法:
3.1.1标准:
表证为乙醛,不超过500ppm
3.1.2试验方法:
3.1.2.1测试液:
精密称取1.0g待测样品,用PH=9.0的磷酸盐缓冲液溶解并稀释至100.0ml。
塞紧容量瓶,使其处于密封状态,并在60℃水浴中恒温1h,再冷却至室温,备用。
3.1.2.2参比液:
精密称取0.140g三水合三聚乙醛胺,用纯水溶解并稀释至200.0ml。
取1.0ml上述溶液置100ml容量瓶中,再用PH=9.0的磷酸盐缓冲液溶解至100.0ml。
3.1.2.3操作步骤:
取三个相同的石英比色皿(L=1cm)分别加入0.5ml的测试液,参比液,水(作空白)。
然后在每个比色器中加入2.5ml的PH=9.0的磷酸盐缓冲液和0.2ml的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摇匀,塞紧。
将它们放在22
2℃下,保持2~3mim后,以纯水为空白,在波长为340nm的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测定每个溶液的吸收度,并记录。
然后再在每个比色皿中,加入0.05ml乙醛脱氢酶,摇匀,塞紧,放在22±2℃下保持5mim,以纯水为空白,在340nm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测定每个溶液的吸收度,记录每个数据。
计算公式
醛的含量(ppm):
式中:
At1:
加入乙醛脱氢酶前待测液的吸光度
At2:
加入乙醛脱氢酶后待测液的吸光度
As1:
加入乙醛脱氢酶前参比液的吸光度
As2:
加入乙醛脱氢酶后参比液的吸光度
Ab1:
加入乙醛脱氢酶前空白液的吸光度
Ab2:
加入乙醛脱氢酶后空白液的吸光度
m:
不含水的聚维酮的质量(g)
C:
参比液中乙醛的浓度,按三聚乙醛胺的重量计算(转换系数:
0.72mg/ml)
3.2USP方法:
3.2.1标准:
小于0.05%
3.2.2检测方法:
3.2.2.1溶液A:
用500ml容量瓶中加入8.3g焦磷酸钾,加入400ml水石其溶解,如必要,以1当量的盐酸调节PH为9.0,用水稀释至刻度线。
3..2.2.2溶液B:
在一小玻璃瓶中加入等同于70单位的冻干乙醛脱氢酶,加入10ml水时期溶解。
3.2.2.3溶液C:
向一小玻璃瓶中加入40mg烟酰胺腺嘌呤核苷酸,再加入10ml溶液A使其溶解。
3.2.2.4标准液:
在玻璃称量瓶中加入2ml水,再加入100mg新蒸的乙醛,将此溶转移至100ml容量瓶,用几分水清洗称量瓶,转移每次的洗液至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线。
在4oC下放置20小时。
取此溶液1ml至100ml容量瓶用水稀释至刻度线。
3.2.2.5样品溶液:
在100ml容量瓶用溶液A配制成20mg/ml的聚维酮溶液,在60oC水浴加热1小时,冷却至室温。
3.2.2.6空白液:
水
3.2.2.7在三个比色皿中分别加入0.5ml标准液,样品溶液。
空白液,在每个比色皿中分别加入2.5ml溶液A和0.1ml溶液C。
盖上比色皿的盖子,在20+2oC放置2到3分钟。
用水做残壁测量吸光度。
在每个比色皿中加入0.05ml溶液B,盖上盖子,在20+2oC放置5分钟。
以水做参比测量吸光度。
用下面公式计算醛的百分含量
Result=10×(C/W)×[{(AU2-AU1)-(AB2-AB1)}/{(AS2-AS1)-(AB2-AB1)}]
C:
标准液中乙醛的浓度(mg/ml)
W:
聚维酮的质量(g)
AU2:
加入溶液B后样品溶液的吸光度
AU1:
加入溶液B前样品溶液的吸光度
AB2:
加入溶液B后空白液的吸光度
AB1:
加入溶液B前空白的吸光度
AS2:
加入溶液B后标准溶液的吸光度
AS1:
加入溶液B前标准溶液的吸光度
4过氧化物:
4.1EP方法:
4.1.2标准:
4.1.3实验步骤:
4.1.3.1标准曲线的绘制
4.1.3.1.1仪器校正
将样品池与参比池中加入25mL被测物溶液与2mL13%硫酸的混合液,交换样品与参比两池在分光光度计中的位置,在405nm处参比池的透光度为100%,保持样品池的透光度≤100%,并记为:
C%。
4.1.3.1.2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准曲线的绘制
配制H2O2含量分别为6ppm,8ppm,9ppm,10ppm,11ppm,12ppm,14ppm和15ppm的一系列标准溶液,每一浓度取25mL,滴加2mL硫酸化钛试液,静置30分钟。
以25mL被测溶液加2mL13%硫酸作为参比液,分别测定并记录该系列标准样品在405nm处的透光率,T1,T2,T3,T…T8%。
Y以H2O2的浓度为横坐标,LogA为纵坐标作图,即得到一条标准曲线(应为一条直线)。
4.1.3.1.3待测样品的配制和测定
4.1.3.1.3.1待测样品溶液
称取样品4.0克,用100毫升纯化水溶解并搅拌30分钟;
取25ml样品溶液,加入2ml硫酸氯化钛溶液,静置30分钟后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该样品在405nm处的吸光度,记为:
A%;
计算logA,然后在标准曲线方程中计算处样品溶液中的过氧化物的浓度,再除以样品重量,从而计算处样品的真实过氧化物的浓度。
参比液
吸取25mL待测样品溶液,加2mL13%(V/V)稀硫酸溶液,静置30分。
4.1.4结果处理
计算出LogA,然后在标准曲线的方程中计算出样品溶液中的过氧化物的浓度,再除以样品重量,从而计算出样品的真实过氧化物的浓度。
计算公式
C=(C1/M)*100
式中:
C:
样品的真实过氧化物的浓度
C1:
待测样品溶液过氧化物的浓度
M:
称取样品质量
5甲酸:
5.1EP方法:
标准
5.1.1标准:
小于0.5%
5.1.2实验验方法:
5.1.2.1测试条件
预柱:
柱长为0.025m,内径为4mm,固定相为色谱级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5-10μm);
柱子:
长度为0.25-0.30m,内径为4-8mm;
固定相:
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5-10μm);
流动相:
用水稀释0.25ml的高氯酸至1000ml;
流速:
调节流速,使得甲酸的出峰保留时间大约为11分钟;
进样量:
50μl;
检测波长:
210nm;
柱温:
30℃;
重现性:
连续6次重复测参比液,最大相对标准差为2.0%。
5.1.2.2样品液准备:
精密称取样品2.0g,用纯化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ml容量瓶中,并充分摇匀,备用。
将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R的悬浮水溶液转移到内径0.8cm、长20mm的玻璃管中,其间保持酸性离子交换树脂一直浸没在水中。
倾倒5ml水,且调节流速至约20d/min,当水平线接近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的顶层时,将测试储备液倒入柱子上,当倒了2ml时,收集1.5ml,并将其作为测试液。
5.1.2.3参比液制备:
精密称取甲酸100mg,用纯化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ml,取上述溶液1ml,并用纯化水稀释至100.0ml。
5.1.2.4计算:
5.1.2.4.1校正因子(F)=A1/C1
式中:
A1:
外标物峰面积
C1:
外标物的重量,mg
5.1.2.4.2样品中甲酸的含量(外标)
甲酸=A2/(F*C2)*100%
式中:
A2:
样品出峰峰面积,mv.s
C2:
样品的重量,mg
6肼
6.1EP方法:
6.1.1标准:
小于1ppm
6.1.2试验方法:
6.1.2.1溶液的的配制
待测液:
精密称取2.5g无水样品,用25ml纯水溶解至50ml容量瓶中,加0.5mL50g/L水杨醛的甲醇液,混匀,60℃水浴加热15mim,冷却,加2.0mL甲苯,摇匀2mim,离心,取上层混合液作为待测液。
参比液:
精密称取90mg水杨醛吖嗪用甲苯溶解至100mL,取1mL上述溶液用甲苯稀释至100mL。
展开剂:
甲醇/水(2:
1)。
6.1.2.2操作步骤
薄板活化:
将硅烷化硅胶板F254薄层板在105℃-110℃活化30分钟,活化后放置干燥器中备用。
点样:
距底边1.0~1.5cm划基线,用微量进样器吸取10μL待测液进行点样,点样斑点直径控制在2~3mm,自然风干(除去原点残留的溶剂,以免残留溶剂的展开,造成不良影响)。
展开:
用展开剂将密封的层析罐饱和15分钟,将点样后的薄层板置层析缸内,(勿与展开剂接触)预饱和10分钟,然后将点样后的薄层板浸入展开剂中约0.5cm(注意勿使展开剂浸到点样斑点),展开,待上行迁移到规定高度(距基线6~15cm)时取出,置通风处自然风干。
检视:
在365nm紫外灯下观察、标记。
测比移值(Rf):
Rf=原点至色谱斑点中心的距离/原点至溶剂前沿的距离(水杨醛吖嗪Rf为0.3)。
判断:
测试液中水杨醛吖嗪在薄板上显示的任何斑点,不强于参比液(1ppm)的斑点。
6.2USP方法:
6.2.1标准:
小于1ppm
6.2.2溶液的配制:
标准液:
9.38μg/ml的水杨醛吖嗪甲苯溶液。
样品溶液:
转移2.5g样品至50ml离心管,混合溶解,加入500μL1:
20的水杨醛吖嗪甲醇溶液。
摇动,在60℃水浴下加热15分钟。
冷却,加入2.0ml甲苯,插上一个胶管摇动两分钟,离心。
去甲苯溶液的上清液为样品溶液。
6.2.3色谱系统:
吸附剂:
0.25mm二甲基硅烷化层析硅胶
敷用量:
10μL
展开剂:
甲醇:
水2:
1
波长:
365nm
6.2.4操作步骤:
在固定相上点上规定体积的溶液,以获得直径为2-5mm的斑点。
将半放入试验箱,保证斑点在展开剂的上方。
关闭试验箱,令展开剂沿着板上爬,直到展开剂爬到板高度的3/4,取出板用铅笔标记展开剂的边缘位置,放置干燥。
用365nm的紫外光观察斑点,水杨醛吖嗪斑点的层析迟缓因子为0.3,样品溶液的任何斑点都千与标准液。
7.残单:
7.1EP方法:
7.1.1标准:
小于10ppm
7.1.2实验方法:
7.1.2.1测试条件
预柱:
柱长为0.025m,内径为4mm,固定相为色谱级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5μm);
色谱柱:
柱长为0.25m,内径为4mm,固定相为色谱级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5μm);
流速:
调节流速,使得NVP的出峰保留时间大约为10分钟;
流动相:
乙腈:
水=10:
90(V:
V);柱温:
40℃;
进样量:
50μL;检测波长:
235nm;
重现性:
参比液(a)连续重复进样测定六次之后,其最大相对标准偏差为2.0%;
分辨率:
参比液(b)中残单出峰时间与醋酸乙烯酯的出峰时间的间隔色谱峰最小值2.0。
7.1.2.2溶液的制备:
样品液准备:
精密称取0.25g无水样品,用流动相溶解并稀释至10.0mL,充分摇匀备用。
参比液制备:
(a):
精密称取50mg的乙烯基吡咯烷酮,用甲醇溶解并稀释至100mL,用移液管吸取此溶液1.0mL用甲醇稀释至100.0mL,再用移液管吸取上述稀释液5.0mL,用流动相稀释至100.0mL。
(b):
精密称取10mg乙烯基吡咯烷酮和0.5g醋酸乙烯用甲醇溶解,并稀释至100.0mL,用移液管吸取上述溶液1.0mL,用流动相稀释成100.0mL。
7.1.2.3标准曲线的绘制:
精密称取0.01gN-乙烯基吡咯烷酮至100ml容量瓶,用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线,取0.1ml,0.2ml,0.5ml,1ml,5ml,10ml分别稀释至100ml,制成0.1ppm,0.2ppm,0.5ppm,1ppm,5ppm,10ppm的溶液。
分别进样50μL,以所得峰面积对浓度做图,的到一条直线y=mx其中:
y代表峰面积x代表浓度,m为比例系数。
7.1.2.4计算方法:
根据样品的峰面积由标准曲线得出样品溶液的残留单体外标浓度。
按以下公式计算:
样品的残留单体浓度(ppm)=C2/C1
式中:
C1:
样品浓度
C2:
外标物的浓度
7.2USP方法:
7.2.1标准:
小于0.001%
7.2.2实验方法:
7.2.2.1测试条件:
流动相:
甲醇:
水=1:
4
色谱系统:
检测器:
UV235nm
柱:
保护柱:
4.0mm*25mm封尾L7柱
分离柱:
4.0mm*25mm;5μm封尾L7柱
柱温:
40oC
进样量:
50μL
7.2.2.2溶液的配制:
系统适应性溶液:
取10mgN-乙烯基吡咯烷酮和500mg醋酸乙烯酯至100ml容量瓶,拥挤春溶解并稀释至刻度线,取此溶液1ml至100ml容量瓶中,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线。
标准储存液:
5μg/ml的N-乙烯基吡咯烷酮甲醇溶液。
标准液:
用流动相稀释标准储存液至0.255μg/ml。
样品溶液:
25mg/ml的聚维酮流动相溶液。
7.2.2.3录制谱图,并计算相应的N-乙烯基吡咯烷酮的峰面积。
7.2.2.4结果的计算:
用下面公式计算N-乙烯基吡咯烷酮的百分含量:
N-乙烯基吡咯烷酮的百分含量=(rU/rS)*(CS/CU)*100
rU样品溶液中的N-乙烯基吡咯烷酮的峰面积。
rS标准液中N-乙烯基吡咯烷酮的峰面积。
CS标准液中N-乙烯基吡咯烷酮的浓
CU样品溶液中N-乙烯基吡咯烷酮的浓度。
82-P:
8.1EP方法
8.1.1标准:
小于3%
8.1.2实验方法:
8.1.2.1测试条件:
预柱:
长0.025m,内径为3mm的封端十八烷基甲硅烷硅胶(5μm);
色谱柱:
长0.25m,内径为3mm的封端十八烷基甲硅烷硅胶(5μm);
流速:
调节流速,使得α-P的出峰保留时间大约为11分钟;
流动相:
纯化水,用磷酸调节PH至2.4;
进样量:
50μL;
检测波长:
205nm
柱温:
30℃
重现性:
重复六次测定参比液之后,其最大相对标准偏差为2.0%
8.1.2.2溶液的配制:
待测液准备:
精密称取待测样品100mg,用纯水溶解并稀释至50.0mL。
参比液制备:
精密称取α-P100mg,用纯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mL。
取上述溶液3.0mL至50.0mL容量瓶,用纯水定容至刻度,摇匀备用。
8.1.3计算:
8.1.3.1校正因子F=A1/C1
式中:
A1:
外标物峰面积
C1:
外标物的重量,mg
8.1.3.2样品中α-P的含量(外标)
A2/(F*C2)*100%
式中:
A2:
样品出峰峰面积,mv.s
C2:
样品的重量,mg
8.1.3.3判断:
样品峰面积要小于等于参比液色谱图的主要峰面积的3.0%。
9重金属:
9.1EP方法:
9.1.1标准:
小于10ppm
9.1.2实验方法:
9.1.2.1待测液的配制:
(1)将2.0g样品与0.5gMgO混合均匀,并灼烧至均匀的白色或灰白色。
如果灼烧30分钟后仍然有色,可以待降温后用玻璃棒搅拌后再次灼烧。
(2)将灼烧残渣于800℃下烘1小时。
(3)收集残余物溶解于5ml盐酸和5ml水的混和溶液中,并将溶液分成两份。
(4)取一份,在其中加入0.1ml酚酞试液,再加入浓氨水,直至显示粉红色,冷却后再加入冰醋酸至无色,再加入0.5ml冰醋酸。
如需要过滤得到的液体,并洗涤滤纸。
(5)将步骤(4)得到的试液稀释至20ml。
(6)取此溶液12ml备用。
9.1.2.2空白液的配制:
10ml纯化水加入2ml待测液配制步骤(5)的试液。
9.1.2.3参比液的配制:
(1)将2.0g样品与0.5gMgO混合均匀,加入2ml10ppm的铅标准溶液,在100~105℃下烘干,并灼烧至均匀的灰白色。
(2)将灼烧残渣于800℃下烘1小时。
(3)收集残余物溶解于5ml盐酸与5ml水的混和溶液中,并将溶液分成两份。
(4)取一份,在其中加入0.1ml酚酞试液,再加入浓氨水,直至显示粉红色,冷却后再加入冰醋酸至无色,再加入0.5ml冰醋酸。
如需要过滤得到的液体,并洗涤滤纸。
(5)将步骤(4)得到的试液稀释至20ml。
(6)取10ml所得溶液,并加入2ml的待测液。
6.4分析:
在上述各溶液中分别同时加入2mlPH为3.5的缓冲溶液并摇匀,然后加入1.2ml硫代乙酰胺混合液,并摇匀。
2分钟后观察各个比色管中的溶液。
9.1.2.4结果判断:
6.6.1前提条件:
若参比液与空白液相比,不显浅棕色;或者监测液与参比液不匹配,那么实验无效。
6.6.2判断:
若所有测试溶液的褐色都比参比液的浅,则说明被测物符合要求。
与空白液比较,铅标准液应为浅棕色。
备注:
1硫代乙酰胺试液的配制:
取硫代乙酰胺4g,加水使溶解至100ml,置冰箱中保存,临用前取混合液(由1mol/LNaoH溶液15ml,纯化水5ml及甘油20ml组成)5.0ml加上述硫代乙酰胺溶液1.0ml,置水浴上加热20秒,冷却,立即使用。
2标准铅溶液的配制:
精密称取在105℃干燥至恒重的硝酸铅0.1598g,置1000ml容量瓶中,加硝酸5ml与水50ml溶解后,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临用前,精密量取贮备液10ml,置100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0ug的pb)。
3PH为3.5的醋酸盐缓冲溶液的配制见其SOP。
9.2USP方法:
9.2.1标准:
小于10ppm
9.2.2实验方法:
由于此方需使用剧毒的氰化物股本实验不做此方法的比较。
10水分:
10.1EP方法:
10.1.1标准:
小于5.0%
10.1.2实验方法:
10.1.2.1滴定甲醇中的水分(确定终点)
加无水甲醇(分析纯)于反应瓶中,至淹没电极裸露端即可。
开动电磁搅拌器,用卡尔·费休试剂滴定甲醇中的含水份,滴定主电流表指针偏转40uA处,保持1分钟不变,视为终点。
(不记录卡尔·费休试剂消耗的体积。
)
10.1.2.2卡尔·费休试剂的标定(测定水当量)
用双链球加压使卡尔·费休试剂到达滴定管的满刻度,再用微型注射器(100微升)取30uL蒸馏水(标准水),从加料口橡皮塞中注射于反应瓶中,原有的棕色即可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