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鲁木齐市兵团二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474654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77.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乌鲁木齐市兵团二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新疆乌鲁木齐市兵团二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新疆乌鲁木齐市兵团二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新疆乌鲁木齐市兵团二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新疆乌鲁木齐市兵团二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疆乌鲁木齐市兵团二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新疆乌鲁木齐市兵团二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疆乌鲁木齐市兵团二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疆乌鲁木齐市兵团二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新疆乌鲁木齐市兵团二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

10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1.《至正集》记载:

“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

”《元史》记载:

“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之于内地。

”由这些资料可见

①元朝对边疆地区管辖、控制取得实质性进步②行省制度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

③行省制度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④元代仿西周,以皇帝为天下共主实施贵族分权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2.下列对西周政治制度的论述,正确的有

①在宗法系统里,天子和诸侯同时具有大宗与小宗的双重身份

②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西周实行了分封制

③分封制是将土地和人口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④宗法制主要是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3.以下关于李悝变法和商鞅变法的相同之处的说法,正确的是

以富国强兵为目的

重视加强法制

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建立什伍连坐制度

A.

B.

C.

D.

4.宋朝中枢机构中“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的两个机构是

A.中书门下和三司使    B.中书门下和枢密院

C.参知政事和枢密院      D.枢密院和三司使

5.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中认为:

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这是形成稳定的关键。

“中国没有……陷入政党争斗局面”是因为实行了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依法治国方略

6.《唐律疏议·资贼》规定:

“非家庭成员,但属五服之内,具有亲属伦常关系的成员之间窃盗财产,构成犯罪;应在普通盗窃罪法定刑罚基础上减等处罚。

”这反映出唐朝

A.提倡“重罪轻罚”的原则B.封建法律儒家化的发展趋势

C.宗族关系凌驾于法律之上D.经济发展推动了法律制度的改进

7.据文献记载:

“往者豪强大家,得管山海之利,采铁石鼓铸,煮盐。

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大抵尽收放流人民也。

远去乡里,弃坟墓,依倚大家,聚深山穷泽之中,成奸伪之业。

”因此,西汉统治者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设置官员,强化私营产业的管理,规范市场B.盐铁官营,政府直接控制关键手工业的生产

C.颁布法令,禁止人民离开土地,从事工商业D.征收重税,从私营工商业活动中掠夺利润

8.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说: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这体现他的思想主张是

A.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B.健全法制

C.用发展的观点来看问题D.倡导改革

9.汉武帝时对刺史的职权有明确规定,即“奉诏六条察州”,其中有“二千石不奉诏书、遵承典制,倍公向私,旁诏守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

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打击地方高级官员察举士人时偏向亲己B.打击地方高级官员执法不公

C.打击地方高级官员以权谋私的不法行为D.打击地方高级官员子弟不法

10.《吕氏春秋·上农》载:

“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

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

”小农经济的这种形态,主要取决于

A.个体分工  B.社会制度C.生产能力 D.劳动力短缺

11.“农功既毕,始牵牛车,载其所有,求易既无,远行买卖,用其所致珍异,孝养其父母。

”《易传》描述的中国古代经济的主要特征是

A.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B.邻近地区社会分工落后

C.古代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D.专业商人已经出现

12.“春初砍山,众木尽噘。

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前一夕灭之,借其灰以粪。

明日雨作,乘热下种,即苗盛倍收。

”上述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B.铁犁牛耕C.耜耕D.耦犁

14.“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

”这首《秘色越器》诗

A.反映了唐朝瓷器生产的较高水平B.歌颂了宋代五大名窑出产的青瓷

C.赞扬了宣德年间制造出的青花瓷D.突显了明清时景德镇的瓷都地位

15.《国语·齐语》载:

“美金(青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

恶金(铁)以铸鉏(锄)、夷、斤,试诸壤土”。

这段史料说明春秋时期

A.青铜农具广泛使用B.铁器在农业中使用C.畜牧业发达D.农业耕作技术提高

16.陈旭麓先生说:

“时代变了,道光帝浑然不觉,结果脚随之跟入新时代,而头脑却依旧留在旧时代。

在专制社会中,旨意决定一切。

道光帝由此断送了机会。

”对这段话最好的理解是

A.中国社会历史悠久、结构牢固B.封建自然经济是君主专制的基础

C.自给自足心态滋生封闭保守观念D.皇权专制延缓中国近代化历程

17.叶圣陶说:

坐过火车的人,才懂得航船行得慢的真意味。

坐航船的惯家总会这么说:

反正是个到,何必急?

坐了火车,一霎就赶到了又干什么呢?

或说:

一包花生米,三个铜子白酒,得这么一点儿醉意。

横下来呼呼一觉,待船家喊醒时,就跨上埠头。

这岂不爽快而有味?

下列关于材料中“真意味”的说法最准确的是

A.反对现代交通工具的使用B.享受火车出行的便捷

C.赞成排除西方近代文明D.怀念传统生活的闲适

18.陕北民歌《移民歌》唱道:

“山川秀,天地平,毛主席领导陕甘宁。

迎接移民开山林,咱们边区满地红。

”该民歌所反映的内容最早可能发生于

A.国共十年内战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C.解放战争时期D.三大改造时期

19.下图反映了某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消长和成分构成变化的基本情况,其中a年和b年分别指

党员数量消长党员成分构成变化

A.1921年和1922年B.1937年和1938年

C.1927年和1928年D.1949年和1950年

20.毛泽东在某著作中论述道:

“无论如何,中国无产阶级、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乃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基本势力。

……现在所要建立的中华民主共和国,只能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也就是真正革命的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共和国。

”该论断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A.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发展B.旧三民主义正在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C.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展D.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

21.1927年5月30日,共产国际执委会在关于中国革命的电报中指出:

“对手工业者、商人和小地主的土地作出让步是必要的。

只应没收大、中地主的土地,不要触及军官和士兵的土地。

如果形势需要,暂时可以不没收中地主的土地。

”共产国际发出这一指示的目的是希望中国共产党

A.积聚城市暴动的武装力量B.纠正土地革命中的过激行为

C.与蒋介石争夺革命领导权D.维持和武汉国民政府的合作

22.据史载,太平军定都南京后,“木匠居然做大人”,“良民不肯为旅帅、为司马、为百长,市井无赖及蛮横仆妇喜充之。

”材料表明太平天国

A.拜上帝教理沦遭到读书人抵制B.小生产者成为太平天国政权的支撑

C.绝对平均主义丧失社会吸引力D.统治依靠力量和社会秩序实现重建

23.据宋人《东京梦华录》记载:

汴京“即早辰桥、街、巷口,皆有木竹匠人,谓之杂货工匠,以至杂作人失,道士僧人,罗立会聚,候人请唤,谓之罗斋。

竹木作料,亦有铺席,砖瓦泥匠.随手即就。

”材料反映宋代的民营手工业

A.开始出现明显的行业分工B.产品与市场联系日益加强

C.以家庭手工业为主要形态D.出现以雇佣为特征的个体生产

24.康熙五十六年,清政府下令禁止人民前往南洋贸易。

一位学者曾经指出:

“沿海居民……深知水性,惯熟船务之舵工。

水手不能胜任担负重物,以谋得一朝之食。

或走险海中,为贼驾船,图目前糊口之计;其游手无赖,更无所事事。

”这位学者认为海禁造成

A.国家海防力量有所增强B.科技发展逐渐停滞

C.政府无法掌握国际变化D.人民就业机会缩减

25.1940年7月22日由朱德、彭德怀、左权签名发命令说:

“我军应积极的行动,在华北战场上开展较大胜利的战斗,破坏敌人进攻西北的计划,创立显著的战绩。

……为打破敌之囚笼政策,决定乘目前青纱帐和雨季时节,利于隐蔽及不利日军机械化作战,争取晋察冀、晋西北,及晋东南扫荡较为缓和,正太路较为空虚的有利时机,大举破袭正太路。

”按照上述命令要求发动的战役应是

A.太原会战B.平型关战役C.百团大战D.淮海战役

26.1949年8月董必武在政协筹备会议上说:

“‘新政协’这一名称已决定改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意思就是说它代表中国人民作政治协商的工作,实际是一个全国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同时也是一个全国革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由此推断,改名是为了有利于

①体现更广泛的代表性②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③筹建新中国④使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7.著名法学家西塞罗认为:

“在各民族制定的各种法律之上有一更高的适用于一切民族永恒的自然法。

自然法是与自然即事物的本质相适应的法,其本质为正确的理性。

”西塞罗意在表明:

A.法律必须体现正义和公正B.法律必须注重保护自然事物

C.法律必须维护广大罗马人民的利益D.法律必须与雅典的民主政治相适应

2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

“(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

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经梭伦改革朝愈益民主化的方向发展。

”这表明雅典民主制度

A.使执政官掌握立法权B.得益于其优越的地理环境

C.呈现和平渐进的趋势D.使贵族独享政治权利

29.《十二铜表法》第七表“土地和房屋”(即相邻关系)规定:

“凡在自己的土地和邻地之间筑篱笆的,不得越过自己土地的界限;筑围墙的应留空地一尺;挖沟的应留和沟涤相同的空地;掘井的应留空地六尺;栽种橄榄树和无花果树的,应留空地九尺;其他树木留五尺。

材料主要说明该法

A.重在协调邻里关系B.条文清晰内容全面

C.注意协调私人财产关系D.保留习惯法的内容

30.1730年艾格蒙特评论首相沃波尔:

“现在沃波尔爵士……成了一些渺小不足道的坏蛋们的避难所,这些坏蛋们干着肮脏的勾当,趋附着他,并且首先获得他的保护,然后得到他的宠信……而实际上国王除了从首相那儿,很少可能得知某些个别人的优点与品格……”。

这一评论表明

A.英国的民主共和制度正式形成B.英国首相形成了专制独裁统治

C.英国议会最终成为摆设,首相成为权力中心D.国王“统而不治”,责任内阁制初步形成

31.有人认为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的制定者们在热切希望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于一切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

下列哪一制度不能直接体现该观点?

A.联邦制B.三权分立C.内阁制D.司法独立

32.普里马科夫认为,1917年俄国政局的一次变动“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俄国第一次成为共和国”。

他论述的是

A.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的进步意义B.社会主义已由理想变为现实

C.社会主义革命爆发具有必然性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进步性

33.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写道:

“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

”对这一观点最恰当的解释是

A.资本发展与需求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B.凸显了企业家的作用

C.企业家为海外扩张提供了物质支持D.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

34.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英国普遍出现工资上扬的情势,不少重商主义者在寻求解决之道时认为,“节省劳力的技艺、铣具和器械是减少劳动和降低价格的方法,尽管受雇使用工具的人们的工资不应该减少”,更有人指出,“降低了穷人的工资,结果是减少了产品的价值。

这将永远是贸易的真理,因为你付出的工资越少,工作干得就越糟”。

这些观点最有可能直接影响

A.英国获得世界殖民霸权B.英国工人运动迅速发展

C.英国最终成为世界工厂D.英国工业革命蓬勃兴起

35.有学者认为:

“十月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名义、口号和理论体系进行的,与西方现代文明总危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直接的牵涉,但其渊源、性质、风格和命运却深深地植根于俄国历史土壤之中。

”该观点认为十月革命

A.仅以马克思主义为革命的旗帜B.是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冲击

C.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关系不大D.是俄国社会内外矛盾的必然产物

36.有学者认为:

“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

”该观点依据的史实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参加万隆亚非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C.“干扫干净屋子再清客”政策D.参加日内瓦会议

37.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外交政策调整,主张不依据一个超级大国的意图来考虑对另一个超级大国的政策,也不搞“等距离”。

这说明

A.平衡两大阵营成为中国首要的任务B.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而疏远美苏两国

C.中国奉行积极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D.国力增强是中国外交独立自主的前提

38.法国前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宣称:

“一个反对美国的欧洲是不可想象的,一个美国庇护下的欧洲是不能接受的。

我希望一个站起来的欧洲。

”其意图在于

A.建立一个强大的单边主义的欧洲B.建立平等的欧美伙伴关系

C.重新确立欧洲国际政治经济的中心地位D.努力构建一个统一的欧洲

39.1964年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纲领指出:

“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是国际紧张局势和冲突的一个基本根源。

”1973年第四次首脑会议号召不结盟国家要“通过有效行使反对霸权的国家主权来巩固它们的独/立”,“拒绝任何形式的奴役和依附、任何干涉和压力”。

材料强调不结盟运动国家

A.把斗争矛头主要指向了霸权主义的美国B.不满美、苏两国对第三世界的激烈争夺

C.从反帝、反殖发展到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D.认识到发展民族经济与争取国家独立的重要性

40.有学者认为:

“伴随着冷战的结束,最直接、最明显的损失是两个前超级大国建立的联盟体系的消失。

……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相应的,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

”对材料观点概括最准确的是

A.结束美苏“冷战”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B.美苏联盟体系曾经维护了世界和平

C.“冷战”结束后新的国际力量对比尚未定型D.动荡的国际局面需要建立单极霸权

41.《马关条约》规定:

“日本臣民在华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等,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自应享优例豁免。

”从中可以看出导致中国近代以来民族工业举步维艰的一个因素是 

A.外资工业在中国的兴起B.民族工业缺乏技术优势

C.民族工业没有资本优势D.外资工业享有税收优惠政策

40.清末某农民起义布告称:

“我大清臣民皆忠孝之人,谁敢信奉夷狄之教。

今洋人诈称通商传教……自道光以来……焚我皇宫,灭我属国,既占上海,又占台湾,强迫开埠胶州,竟欲瓜分中国。

”这次起义应该发生在

A.19世纪中期B.19世纪60年代C.19世纪末D.20世纪初

41.清末有舆论说:

“中兴名臣曾国藩仅赏侯爵,李鸿章不过伯爵,其余百战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可得者,今乃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之工商,……斯诚稀世之创举。

”此“创举”反映了

A.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B.重农抑商政策的改变

C.爵位制度的创立 D.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

42.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

“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

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

”由此可以看出

A.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B.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C.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D.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

43.建国初期中国民主同盟主席张澜在政协会议上说:

“我们的新制度,当然放弃了旧民主主义中所谓的总统制、内阁制那一套陈腐的旧东西,同时我们亦不同于苏联及东欧各国的政权治权合一的制度。

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

这是理论与实际一致的一种制度。

”这个“新制度”指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一国两制

44.口号反映时代特色,“老子反动儿混蛋”、“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砸烂公检法”。

这些出现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口号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A.“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B.国家政治体制建设倒退

C.阶级斗争已发展到党内D.民主与法制横遭践踏

45.1980年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在采访邓小平时说,“我看不出怎样才能避免获防止再次发生诸如‘文化大革命’这样可怕的事情。

”要解决该记者疑问的根本途径是

A.要防止右,但更要防止“左”倾错误B.根据本国国情制定方针、政策

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D.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民主与法治

46.1972年的《中美联合公报》声明“台湾海峡两岸的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这表明美国政府

A.坚持“一中一台”立场B.确认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C.认可“一个中国”的原则D.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47.一般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1949、1972、1992年分别形成了三次建交高潮。

下列史实与三次高潮成因相对应正确的是

A.中苏建交、尼克松访华、两极格局的崩溃

B.一边倒、“求同存异”《中美建交公报》

C.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D.不结盟运动、重返联合国、加入WTO

48.“我们希望民主战胜独裁,希望核武器不落入危险人物手中,但是我们不像1947年那样感到明显的安全威胁。

”引自美国某报。

其中“感到明显的安全威胁”指的是什么() 

A.十月革命的胜利,出现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B.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由合作转变为对抗

C.不结盟运动兴起,第三世界国家迅速发展

D.中国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日益增强

50.1970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对其助手基辛格说:

“我想请你让你的助理人员起草一份研究材料,对我们在联合国接纳中国问题上将采取什么方针提出建议……我认为,我们没有足够的票数去阻挡。

接纳的时间比我们预料的要来得快。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B.欧洲国家日益走向联合

C.美国霸权地位江河日下D.第三世界国家蓬勃兴起

二、非选择题(共50分,第51题13分,第52题12分,第53分15分,第54题10分)

51.(13分)奥兰坡·德戈兹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一位女政治活动家,在《人权宣言》发布后,她起草并发表了《妇女和女性公民宣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条妇女生而自由,在权利方面与男人平等。

第二条一切政治结社的目的是为了维护人类自然的与不因时效而消灭的妇女与

男人的权利,这些权力是自由、所有权、安全与尤其是对压迫的反抗。

第三条一切主权的根源基本上在于国民,即男女的联合。

任何团体、任何个人均不得行使未经国民明确授予的权利。

——《妇女和女性公民宣言》(转引自《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9分)

条文

条文所主张的妇女权利(不得抄录原文)

相应的理论根据

第一条

第二条

第三条

(2)从内容上看,《妇女和女性公民宣言》与《人权宣言》的关系如何?

指出《妇女和女性公民宣言》发表的特殊意义。

(4分)

52、(12分)阅读下列有关英国近代国家政体确立过程的材料:

材料一随着护国政体的确立,共和国已名存实亡。

共和制试验失败的原因在于,这种政权形式如同无国会国王专制一样,都违背了“国王在议会中”的历史传统,二者恰好相对,分别代表着两种极端,在素以尊重传统、崇尚中庸的英吉利民族中,极端道路往往是行不通的。

再者,从17世纪的时代条件看,资本主义发展还不充分,资产阶级正处于形成过程中,在政治上、思想上都极不成熟,共和制成功的条件并不具备。

材料二妥协换来暂时的政治稳定。

然而,建立在妥协基础上的复辟解决,是不可能根除冲突的,因为它回避了冲突的根源——国家主权所属问题。

复辟解决片面吸取了革命年代的教训,没有从制度上对二者的权力作任何实质性调整。

材料三光荣革命吸取了40年代革命和1660年“复辟解决”两方面的教训,既摒弃了无限制的斗争,又避免了无原则的调和……它遏止了1661年后出现的君主专制主义趋势。

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

原有的君主制形式继承下来,国王继续保持了许多重要权力……但他只能在议会广泛限制的范围内行使这些权力,一遇冲突,只要议会采取不妥协态度和动用财政手段,总能迫使国王屈服,国家主权的重心已无可挽回地从国王一边转到议会一边。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1)材料二中,复辟政府的政策有何特点?

原因何在?

(2分)

(2)从上述材料看出,英国近代国家政体的确立过程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

贯穿这一过程的根本性的问题是什么?

(4分)

(3)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君主立宪制在当时英国确立的必然性。

(4分)

(4)由上述英国近代国家政体确立的过程,你得到了哪些认识?

(2分)

 

53、(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第一条:

第一款本究法所制定的立法权,属合众国国会,国会由一个参议院和一个众议院组成。

第七款……经众议院和参议院通过的法案,在正式成为法律之前,须呈递合众国总统,由总统审批。

倘若……该议院的议员以三分之二仍然通过法案,该法案成为法案。

第二条:

第一款行政权力赋予总统,总统任期四年……第二款总统有权缔约和约,但须争取参议院的同意,并须出席的参议员中三分之二的人赞成,他有权提名,并于取得参议院的同意后,任命大使、最高法院的法官……

第三条:

第一款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一个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最高法院和低级法院,如果尽忠职守,应继续任职……

——美国《1787年宪法》

材料二美国1787年宪法是迄今为止,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人类智慧和意志所创造出的最美妙的杰作。

——英国威廉·格莱斯顿

材料三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

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材料一、三两部宪法所体现出的共同原则是什么?

(1分)请根据材料一中的相关知识来具体说明这种原则。

(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二的评价谈谈你的看法。

(4分)

(3)材料一、三两部宪法中所涉及的有关总统权力的规定有何不同?

(4分)请根据当时中国的形势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

(2分)

54.(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臣(指汤若望)自大西洋八万里航行东来,阐扬天主圣教为本,前朝(明朝)故帝,令修历法。

修历所用书籍,测量天象仪器,由西洋来者甚多。

——(1644年)摘编自天主教来华传教士汤若望上清廷奏疏

宁可使中夏(中国)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

—(1664年)反对西学的顽固派杨光先弹劾汤若望之言论

材料二:

辛亥鼎革后,民国纪元,改用泰西历法(阳历),一以趋世界之大同,一以新国人之耳目,意至善也。

——陈振先《送旧历文》(1929年12月31日《大公报》)

(1)阅读材料一并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