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专题辅导 植物的激素调节.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471804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73.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专题辅导 植物的激素调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高考生物专题辅导 植物的激素调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高考生物专题辅导 植物的激素调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高考生物专题辅导 植物的激素调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高考生物专题辅导 植物的激素调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专题辅导 植物的激素调节.docx

《高考生物专题辅导 植物的激素调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专题辅导 植物的激素调节.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专题辅导 植物的激素调节.docx

高考生物专题辅导植物的激素调节

高考生物专题辅导:

植物的激素调节

确认最新考纲五年考情

(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与作用(Ⅱ)[五年2考]

(2)其他植物激素的作用与应用(Ⅱ)[五年5考]

1.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  )

2.胚芽鞘合成生长素的部位是尖端,感受单侧光照的部位是尖端,弯曲生长的部位也是尖端。

(  )

3.生长素分布不均匀是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根本原因,单侧光照仅仅是影响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的原因。

(  )

4.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根尖产生的细胞分裂素向上运输。

(  )

5.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是单方向的,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  )

6.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浓度越低促进作用越明显,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

(  )

7.产生顶端优势的原因是顶芽接受光照充足产生的生长素多,促进生长。

(  )

8.植物生长的向地性和背地性是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体现。

(  )

9.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处理番茄花蕾得到无子番茄,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多倍体育种得到三倍体无子西瓜,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  )

10.植物不同生长发育时期植物激素含量不同,在根本上是基因在一定时间和空间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  )

11.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被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

(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考点一 生长素的发现及生理作用

1.(2015·全国Ⅰ,T2)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

B.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

C.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

D.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

【解析】 生长素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转化生成的;A叙述正确。

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B叙述正确。

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敏感,成熟细胞则比较迟钝;C叙述错误。

生长素浓度增加到一定高度时,就会促进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含量的升高,反过来又抑制了生长素促进切段细胞伸长的作用,由此可见切段中乙烯的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D叙述正确。

【答案】 C

2.(2016·全国Ⅲ,T4)

为了探究生长素的作用,将去尖端的玉米胚芽鞘切段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胚芽鞘上端一侧放置含有适宜浓度IAA的琼脂块,对照组胚芽鞘上端同侧放置不含IAA的琼脂块,两组胚芽鞘下端的琼脂块均不含IAA。

两组胚芽鞘在同样条件下,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对照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实验组胚芽鞘发生弯曲生长,如图所示。

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胚芽鞘b侧的IAA含量与b′侧的相等

B.胚芽鞘b侧与胚芽鞘c侧的IAA含量不同

C.胚芽鞘b′侧细胞能运输IAA而c′侧细胞不能

D.琼脂块d′从a′中获得的IAA量小于a′的输出量

【解析】 结合文字信息和图示信息可知,题中左图为对照组,右图为实验组。

对照组中a琼脂块不含IAA,所以胚芽鞘b侧不含IAA,b′侧含有从a′琼脂块运输来的IAA,故A项错误。

胚芽鞘b侧与胚芽鞘c侧都不含IAA,故B项错误。

胚芽鞘b′侧细胞和c′侧细胞都能运输IAA,故C项错误。

a′琼脂块输出的IAA在向下运输过程中有所消耗,所以琼脂块d′从a′中获得的IAA量小于a′的输出量,故D项正确。

【答案】 D

1.生长素分布不均的两大原因

(1)单方向刺激的影响:

常见的有单侧光、重力、离心力等因素。

(2)其他人为因素:

如云母片阻挡及含生长素琼脂块的偏放等。

(注:

琼脂片可透过生长素)

2.理解生长素的三类“运输”

(1)极性运输

(2)非极性运输:

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通过韧皮部的筛管进行非极性运输。

(3)横向运输:

在某些刺激(如单侧光、地心引力等)影响下,生长素在能感受刺激的部位(如胚芽鞘的尖端)发生横向运输(不接受刺激的部位不能发生横向运输)。

3.“二看”法确认生长素作用是否体现“两重性”

【易错警示】

(1)有关生长素运输的4个错混点

①失重状态下水平放置的植物的根、茎中生长素分布是均匀的,植物会水平生长。

②琼脂等不能感光,不会影响生长素的运输和传递,而云母片、玻璃片等则会阻碍生长素的运输。

③不可误认为生长素只能进行极性运输,其实生长素的运输还存在其他方式,如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尖端,在胚芽鞘尖端生长素横向运输,即生长素从向光侧移向背光侧的横向运输。

④不可混淆生长素的运输方向和运输方式。

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有极性运输和非极性运输等,极性运输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2)有关生长素及其作用的两重性的4个错混点

①生长素的“低浓度”与“高浓度”是相对的,具体数值随植物种类及同一植物体内器官的不同而不同,如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度高于单子叶植物的。

而同一植物体中,根、芽、茎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依次减弱,即茎的敏感度最低。

②生长素“分布多”不一定就是“高浓度”,如幼苗横放时,近地侧生长素分布多,对根来说是高浓度,对茎来说却还在低浓度范围内。

③茎的背地性和向光性不能说明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

茎的背地性和向光性都只体现了生长素的促进作用,不能说明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

根向重力性和顶端优势现象是体现生长素具有两重性的典型实例。

④要对顶端优势有一个正确的理解,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会源源不断地往下运输,离顶芽越近的侧芽积累的生长素越多,抑制作用越强;离顶芽越远的侧芽积累的生长素越少,抑制作用越弱。

靶向一 借助生长素的发现与作用考查理解能力

1.如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某植物芽生长的影响,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该植物茎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大于P

B.当生长素浓度高于P时,芽生长受到抑制,表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C.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处理相同的扦插枝条,促进生根效果可能相同

D.产生顶端优势的植物侧芽生长素浓度大于M点浓度

【解析】 因为敏感程度芽大于茎,所以茎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大于P,A正确;当生长素浓度高于M时,芽生长才受到抑制,B错误;从图中a和b两点可以看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促进芽生长情况可能相同,那么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处理相同的扦插枝条,促进生根效果也可能相同,C正确;产生顶端优势的植物侧芽生长被抑制,所以生长素浓度大于M点浓度,D正确。

【答案】 B

2.

用幼苗①②进行如右图所示实验,幼苗①随花盆匀速旋转,幼苗②随开口的暗箱匀速旋转,一段时间后,关于幼苗生长状况的分析,正确的是(  )

A.①②都直立生长

B.①②都因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弯向小孔方向生长

C.①左侧生长素浓度高导致生长速度快于右侧

D.②因生长素分布不均而向小孔方向弯曲生长

【解析】 ①只有暗箱内的幼苗旋转,幼苗受光均匀,单侧光不影响生长素的分布,幼苗直立生长;②转动装置,幼苗受单侧光照射,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幼苗弯向小孔方向生长。

【答案】 D

靶向二 与生长素有关的实验分析

3.图1是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定胚芽鞘弯曲的情况(弯曲角度用α表示);图2是生长素浓度对胚芽鞘生长的作用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只用图1实验即可证明生长素有促进生长的作用

B.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不同,但可能形成相同的α

C.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d时,胚芽鞘向左侧弯曲

D.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b点时,α具有最大值

【解析】 图1实验缺少空白对照,不能说明生长素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A错误;根据图2可知生长素浓度不同时,促进程度可能相同,形成相同的α,B正确;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d时,抑制胚芽鞘生长,而右侧又不含生长素,所以胚芽鞘不弯曲,C错误;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b点时,促进作用最强,α具有最小值,D错误。

【答案】 B

4.取生长状态一致的燕麦胚芽鞘,分为a、b、c、d四组。

将a、b两组胚芽鞘尖端下方的一段切除,再从c、d两组胚芽鞘中的相应位置分别切取等长的一段,并按图中所示分别接入a、b两组胚芽鞘被切除的位置,得到a′、b′两组胚芽鞘。

然后用单侧光照射,发现a′组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其原因是(  )

A.c组尖端能合成生长素,d组尖端不能

B.a′组尖端能合成生长素,b′组尖端不能

C.c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d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

D.a′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b′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

【解析】 胚芽鞘尖端可产生生长素。

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而不能反向运输,故a′组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可以向胚芽鞘基部运输,而b′组尖端产生的生长素不能,D正确。

【答案】 D

5.在植物体内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吲哚乙酸)。

我国学者崔徵研究了Zn对番茄幼苗中吲哚乙酸、色氨酸含量的影响,得到了如图1、图2所示的实验结果。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色氨酸转变成生长素的过程不发生在核糖体中

B.对照组是将番茄幼苗培养在含有Zn的蒸馏水中

C.实验组在加Zn的前后形成了自身的相互对照

D.据该实验可推测,Zn能促进色氨酸合成吲哚乙酸

【解析】 吲哚乙酸的化学本质不属于蛋白质,不在核糖体中合成,A项正确;对照组是将番茄幼苗培养在完全培养液中,B项错误;据图可知,实验组先将番茄幼苗置于缺Zn的培养液中,再补充Zn,这样实验在加Zn的前后形成了自身的相互对照,C项正确;据图1分析,缺Zn时色氨酸含量减少,加Zn后色氨酸含量增加,可推测Zn能促进色氨酸的合成,从而影响吲哚乙酸的含量,据图2分析,缺Zn时吲哚乙酸含量减少,加Zn后吲哚乙酸含量增加,说明Zn能促进吲哚乙酸合成,由题干“在植物体内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吲哚乙酸)”可推测,Zn能促进色氨酸合成吲哚乙酸,D项正确。

【答案】 B

考点二 其他植物激素的作用及应用

1.(2017·全国Ⅰ,T3)通常,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可作为其衰老的检测指标。

为研究激素对叶片衰老的影响,将某植物离体叶片分组,并分别置于蒸馏水、细胞分裂素(CTK)、脱落酸(ABA)、CTK+ABA溶液中,再将各组置于光下。

一段时间内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分裂素能延缓该植物离体叶片的衰老

B.本实验中CTK对该植物离体叶片的作用可被ABA削弱

C.可推测ABA组叶绿体中NADPH合成速率大于CTK组

D.可推测施用ABA能加速秋天银杏树的叶由绿变黄的过程

【解析】 蒸馏水组为对照组,其他三组为实验组。

A对:

与蒸馏水组相比,CTK组叶绿素含量相对较高,说明细胞分裂素能延缓该植物离体叶片的衰老。

B对:

本实验中CTK+ABA组曲线介于CTK组和ABA组之间,说明CTK对该植物离体叶片的作用可被ABA削弱,CTK和ABA对该植物离体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的变化起拮抗作用。

C错:

由图可知,ABA组中叶绿素相对含量远低于CTK组,光反应受阻,因此叶绿体中NADPH合成速率小于CTK组。

D对:

对比ABA组和蒸馏水组可知,ABA能使叶绿素相对含量降低,因此施用ABA能加速秋天银杏树的叶由绿变黄的过程。

【答案】 C

2.【2017·全国Ⅲ,T30

(1)、

(2)、(3)】干旱可促进植物体内脱落酸(ABA)的合成,取正常水分条件下生长的某种植物的野生型和ABA缺失突变体幼苗,进行适度干旱处理,测定一定时间内茎叶和根的生长量,结果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综合分析上图可知,干旱条件下,ABA对野生型幼苗的作用是__________。

(2)若给干旱处理的突变体幼苗施加适量的ABA,推测植物叶片的蒸腾速率会__________,以对环境的变化作出反应。

(3)ABA有“逆境激素”之称,其在植物体中的主要合成部位有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1)通过题图可知,干旱条件下,野生型比突变体茎叶长度的增加值小、根长度增加值大,野生型能产生ABA,突变体不能产生ABA,说明ABA能抑制野生型幼苗茎叶的生长,促进根的生长。

(2)由于ABA能抑制茎叶的生长,所以可推测ABA会使植物叶片的蒸腾速率降低。

(3)ABA的合成部位主要有根冠、萎蔫的叶片等。

【答案】 

(1)促进根的生长,抑制茎叶的生长 

(2)降低 (3)根冠、萎蔫的叶片

1.牢记其他四种植物激素的产生部位和作用

2.有关植物激素相互作用

(1)促进植物生长:

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

(2)延缓叶片衰老:

生长素、细胞分裂素。

(3)诱导愈伤组织分化成根或芽:

生长素、细胞分裂素。

(4)促进果实成熟:

乙烯。

(5)促进果实坐果和生长发育:

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

(6)器官脱落:

低浓度生长素抑制花朵脱落,脱落酸、乙烯促进叶、花、果实的脱落。

(7)种子发芽:

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促进,脱落酸抑制。

(8)叶子衰老:

低浓度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抑制,脱落酸促进。

3.

【易错警示】

(1)植物激素是在植物体的一定部位合成的微量有机物,激素种类不同,化学本质不同。

(2)生长素有极性运输的特点,其他植物激素没有。

(3)植物激素具有远距离运输的特点,激素种类不同,运输的方式和方向不一定相同。

(4)植物激素具有调节功能,不参与植物体结构的形成,也不是植物的营养物质。

(5)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植物比用天然的植物激素更有效,其原因是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植物激素的作用,但植物体内没有分解它的酶,因而能长时间发挥作用。

靶向一 借助植物激素的作用考查理解能力

1.有关植物激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苯乙酸和α萘乙酸不都是植物生长调节剂

B.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

C.每种植物激素都由专门的器官分泌

D.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在对细胞分裂的调节中起拮抗作用

【解析】 苯乙酸是植物激素,α萘乙酸是植物生长调节剂,A正确;激素调节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植物激素调节不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全部,B正确;植物激素一般没有特定的专门的分泌器官,C错误;细胞分裂素主要是促进细胞分裂,而脱落酸有抑制细胞分裂的作用,所以二者在细胞分裂的调节中起拮抗作用,D正确。

【答案】 C

2.下列与植物激素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赤霉素处理植物可以使细胞的体积增大,因而细胞物质运输效率也增大

B.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内分泌腺合成、分泌的微量有机物

C.乙烯只在果实中合成,并能促进果实成熟

D.缺乏氧气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解析】 赤霉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使得细胞的体积增大,导致细胞物质运输效率下降,A错误;植物没有内分泌腺,植物激素是由特定的部位产生的,B错误;植物各个部位都能合成乙烯,C错误;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有氧呼吸提供能量,D正确。

【答案】 D

靶向二 借助植物激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

3.植物激素甲、乙、丙和生长素类似物NAA的作用模式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激素甲最可能代表乙烯

B.激素丙最可能代表生长素

C.激素乙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

D.激素丙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

【解析】 由图中信息可知,甲能够促进种子休眠,抑制植物生长,可能是脱落酸,A项错误;丙很可能是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促进果实发育,其运输过程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B、D项正确;植物激素的特点之一就是微量、高效,C项正确。

【答案】 A

4.将某种植物的胚轴切段若干浸入蒸馏水中1h后,再分别转入5种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NAA的溶液中和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对照组)中。

在23℃的条件下,避光振荡培养24h后,逐一测量切段长度(取每组平均值),实验进行两次,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数据表明NAA对切段生长的促进作用具有两重性

B.浓度为0.1mg/L时的两次实验数据偏差较大,应重做浓度为0.1m/L的促生长实验

C.切段在蒸馏水中浸泡1h的目的是排除内源激素的影响

D.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可合成NAA

【解析】 由图可知,经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NAA处理后,切段长度都大于对照组(NAA浓度为0)的,体现的是生长素类似物NAA对切段生长的促进作用,A错误;实验数据有问题时,应做重复实验,重复实验是重复做整个实验,而不是只做出现异常实验结果的实验组别,B错误;切段在蒸馏水中浸泡1h的目的是使切段中所含内源激素溶解在蒸馏水中,排除其对实验的影响,C正确;生长素类似物NAA是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D错误。

【答案】 C

题型 与植物激素有关的实验探究与分析

【方法突破】

1.探究“植物激素的作用”实验中“对照实验”的设置

明确实验目的方可轻松设计对照实验:

(1)要证明两种激素“各自”的作用,就应该将“分别加有两种激素”的实验组与“无激素”的空白对照组比较;

(2)要证明两种激素的“协同作用”,就应该将“同时加两种激素”的实验组与“加单一激素”的实验组进行对照(此时仍需设置“蒸馏水”处理的空白对照组)。

2.实验中变量梯度的设置

(1)在适宜的范围内取值:

生物体或细胞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研究某因素对生物或细胞的影响时,自变量应在该因素能发挥作用的范围内取值。

例如,确定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适宜浓度,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应在10-12~10-6mol/L范围内,变量梯度应相差一个数量级。

(2)梯度大小设置要适宜:

梯度过小,变化不明显,实验组增多,增加了实验操作的难度;梯度过大,实验结果不准确。

例如,研究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预测其数值应在7.0左右,pH梯度可设为0.4,共做5组实验,其缓冲溶液的pH分别为6.2、6.6、7.0、7.4、7.8。

1.为了探究生长素(IAA)和乙烯(ACC是乙烯的供体)对植物生根的影响,科学家用拟南芥下胚轴插条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促进拟南芥下胚轴插条生根的最适宜生长素浓度为50μmol/L

B.两种激素浓度为0时,拟南芥下胚轴插条仍能生根,这与其自身的激素有关

C.拟南芥下胚轴插条细胞中,生长素和乙烯是同时合成并发挥作用的

D.ACC对拟南芥下胚轴插条生根作用的影响是促进其生根

【解析】 分析图示可知,促进拟南芥下胚轴插条生根的最适宜生长素浓度在10μmol/L和100μmol/L之间,若进一步探究最适浓度,可以在10μmol/L和100μmol/L范围内缩小浓度梯度,但不能判断50μmol/L是最适宜浓度,A错误;两种激素浓度为0时,拟南芥下胚轴插条均有一定的生根量,说明枝条本身就含有自身产生的生长素,B正确;该实验没有涉及拟南芥胚轴插条细胞中生长素和乙烯合成时间,C错误;由图中信息可知,与ACC激素浓度为0比较,低浓度的ACC对插条生根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的ACC对插条生根有抑制作用,D错误。

【答案】 B

2.某科研小组研究细胞分裂素(6BA)对拟南芥根生长发育的作用,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将两株生理状态相同的拟南芥种植在含不同浓度6BA的培养基中进行实验

B.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6BA,因变量是主根和侧根的长度及数量

C.实验结果表明6BA对主根和侧根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

D.6BA通过促进主根和侧根分生区细胞的分裂来促进生长

【解析】 该实验应将多株生理状态相同的拟南芥用一系列梯度浓度的6BA溶液处理,A错误;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6BA,因变量是主根和侧根的长度,没有统计数量,B错误;根据图示,当6BA浓度为0μM时,主根和侧根长度均最大,但随着6BA浓度增加,主根和侧根的长度越来越短,说明这一浓度范围的6BA对根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C正确,D错误。

【答案】 C

3.食用的“香椿”一般是香椿树的芽和幼叶。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香椿”在春季集中采摘顶芽后,侧芽数量增加的原因是解除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小组为探究不同浓度的2,4D对香椿树插条生根的影响,完成了一组预实验:

将处理过的香椿树插条用浸泡法分别放在4种浓度的2,4D溶液(实验组)和清水(对照组)中,实验结果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用浸泡法处理香椿树插条,与沾蘸法相比,所用的浓度________,所需处理时间________。

②从预实验的结果可知,与浓度为8ppm的结果相比,浓度为15ppm的2,4D溶液对插条的影响是________。

③若要探究2,4D促进香椿树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还应增设实验组,从图中数据判断,2,4D浓度的取值应设在________________ppm范围内。

【解析】 

(1)采香椿的过程是摘除顶芽的过程,摘除顶芽后,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降低,顶端优势解除,侧芽发育,新梢数量增加。

(2)①用浸泡法处理香椿树插条,与沾蘸法相比,所用的浓度较低,所需处理时间较长。

②从预实验的结果可知,与空白对照相比,浓度为15ppm的2,4D溶液使插条生根的数量多于空白对照组,因此,浓度为15ppm的2,4D溶液对插条生根具有促进作用,只是与浓度为8ppm的结果相比,浓度为15ppm的2,4D溶液对插条促进生根的作用减弱。

③分析题图可知,2,4D溶液浓度为8ppm时生根数量是45.5,12ppm时是52.0,15ppm时是23.0,因此2,4D溶液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宜浓度在8~15ppm之间,因此要探究2,4D溶液促进香椿树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还应增设2,4D浓度在8~15ppm范围内的实验组。

【答案】 

(1)顶端优势 

(2)较低 较长 促进生根的作用减弱 8~15

课时作业(九)

1.(2019·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三中学高三年级下学期一模)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单侧光和重力会改变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方向

B.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

C.同一植株的幼芽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高于幼根

D.植物向光性和顶端优势的现象都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

【解析】 极性运输指由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与单侧光和重力无关,单侧光和重力会改变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方向,A错误;在成熟的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B正确;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是幼根大于幼芽,C错误;植物的向光性中,向光侧和背光侧均为促进作用,没有抑制作用,未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D错误。

【答案】 B

2.(2019·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研究发现,植物“扫帚病”的形成是由于感染了能分泌细胞分裂素类物质的细菌,导致侧芽生长失控,形成大量分枝。

下列有关分析及推测错误的是(  )

A.该事例说明植物激素不一定由植物产生,也可由细菌产生

B.外界因素会影响植物激素的合成,进而调节基因组的表达

C.该现象说明细胞分裂素类物质能够解除植物的顶端优势

D.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在对细胞分裂的调节中起拮抗作用

【解析】 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自身产生的,题干中的细菌分泌的是植物激素类物质,A错误;环境条件可以影响植物激素的合成,进而调节基因组的表达,例如光照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激素合成等的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B正确;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细菌分泌的细胞分裂素类物质能够促进侧芽生长形成大量的侧枝,因此该现象说明细胞分裂素类物质能够解除植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