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轶事.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467562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9.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人轶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名人轶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名人轶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名人轶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名人轶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人轶事.docx

《名人轶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人轶事.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名人轶事.docx

名人轶事

 

王羲之故事-东床快婿

郗鉴选婿

  郗山与微山岛隔水相望,山上有一座好大的坟墓,墓前有一统石碑,上书:

“东晋太尉郗鉴之墓”,系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手笔。

  郗鉴是金乡县人,少年时家中贫寒,连饭也吃不上,可为人聪慧好学,加上他贤达的人品德性,以儒雅著名乡里。

大家伙都想让他成才成名,就自愿献粮献钱资助他,于是他便刻苦地习文练武,奋进不息,不久就文武全才了。

到了东晋元帝司马睿当皇上时,郗鉴被诏为龙骧将军兼兖州刺史。

后来司马绍登基又升他为东骑大将军,督都徐、兖、青三州军事。

咸和年间,郗鉴奉旨平叛叛党,立了大功,又加封他为太尉。

在朝廷里除了文官丞相王导,就数他这武官太尉了。

  郗鉴有个女儿,年长二八,生得人有人才,貌有貌相,郗鉴爱如掌上明珠。

女儿尚未婚配,要为女择婿,这么一个宝贝疙瘩,可得要找个门当户对的人家。

郗鉴觉得丞相王导与自己情谊深厚,又同朝为官,听说他家子弟甚多,个个都才貌俱佳。

一天早朝后,郗鉴就把自己择婿的想法告诉了王丞相。

王丞相说:

“那好啊,我家里子弟很多,就由您到家里任意挑选吧,凡你相中的,不管是谁,我都同意。

”郗鉴就命心腹管家,带上重礼到了王丞相家。

王府子弟听说郗太尉派人觅婿,都仔细打扮一番出来相见。

寻来觅去,一数少了一人。

王府管家便领着郗府管家来到东跨院的书房里,就见靠东墙的床上一个袒腹仰卧的青年人,对太尉觅婿一事,无动于衷。

郗府管家回到府中,对郗太尉说:

“王府的年轻公子二十余人,听说郗府觅婿,都争先恐后,唯有东床上有位公子,袒腹躺着若无其事。

”郗鉴说:

“我要选的就是这样的人,走,快领我去看!

”郗鉴来到王府,见此人既豁达又文雅,才貌双全,当场下了聘礼,择为快婿。

“东床快婿”一说就是这样来的。

  这“东床快婿”王羲之后来成了大名鼎鼎的书法家,被后人称之为“书圣”。

  再说郗鉴晚年病重时嘱咐家人道:

“吾一向崇敬仁者的微子,智者的张良和军家之杰的目夷,离他们的墓地不远有一风景秀丽的小山丘,地处徐(州)兖(州)之间,历为吾供职辖区,吾死后就葬于此。

”王羲之还为其岳父撰写了流传千古的碑文。

后来,这座无名的小山丘就叫做“郗山”了。

 

 

 

不入虎穴焉能画虎

——五代走兽禽鸟画家厉归真

五代后梁有一位擅长画走兽和禽鸟的画家厉归真,他在描绘老虎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一直受到人们的称赞。

厉归真非常喜欢画虎。

见到画虎的作品,他就专心致志地临摹;遇到画虎的高手,他就恭谦地去求教。

他还常常在夜间悄悄地观察猫捉老鼠时伺机而动、见鼠而扑的各种姿态,以便从中受到启发。

由于他刻苦学习,在画虎上有了点名气。

但因没见过真虎,画的老虎总有点“虎味”不足。

有一天,厉归真听说邻村捉到一只老虎,立刻跑去,整整仔细观察了一天。

老虎踱来踱去的姿态,健美雄壮的体型,使他感到惊奇。

他高兴得痛饮起来,乘着酒兴,画起虎来。

他认为这是他最满意的作品了,可是,一位猎户看了,却不以为然地说:

“这画虎气不多,倒是猫气更多一些!

”厉归真听了,觉得猎人说的确实有道理,因为自己的确没见过山中的虎。

于是,他带上干粮,跑到深山老林,问明老虎经常出没的地方,在树杈上搭起一个高高的棚子。

他藏在棚子里,等着老虎出来。

他看到老虎有时在树下经过,有时在草丛里伏卧,有时在岩石上站立着。

一天天过去了,他觉得山中的老虎也不过如此,便打算回去。

这天夜里,山风呼啸,林涛嘶鸣。

突然,一只野山羊跳到树下。

厉归真看到送到眼前的猎物,十分高兴,举起棍棒,正要下去打,忽然,听见地动山摇般的一声大吼,吓得他差点儿从树上摔下去。

只见一只斑斓猛虎,不知从哪里突然钻出,直扑树下。

那羊闻声而逃。

老虎闪电一般穷追。

伴着又一声巨吼,那虎腾跃而起,死死咬住了山羊的咽喉。

那搏斗挣扎的虎爪羊蹄,竟把地蹬出了一个大坑!

厉归真转惊为喜,不觉失声叫道:

“妙啊!

这才是真正的虎气!

”不料那虎听到人声便抛掉山羊,回到树下。

它满口血污,铃铛似的大眼闪着凶光直逼厉归真。

突然,一声雷鸣似的怒吼,那虎张着血盆大口直冲上来,正撞着棚子下面的支架。

厉归真吓得毛骨悚然,赶忙攀上树权。

老虎又一次窜起,竟把棚子撞散了架。

厉归真越攀越高。

那老虎无可奈何,只好叼起山羊走了。

厉归真惊魂稍定,十分感慨,叹道:

“山中虎不同于笼中虎;发怒的虎也不同于安静的虎呀!

”以后,他又把棚子加固架高,认真地观察了老虎的各种形态和习性,画了大量的速写草图,才离开深山密林。

厉归真从深山回来后,每次作画,都好象看见各种情状的老虎在面前跃动。

提起笔来,得心应手。

为了更深入地体会老虎的神情,厉归真还向猎人买了一张虎皮,经常披上虎皮,在院子里蹦蹦跳跳,细心地揣摩老虎的各种动作。

厉归真通过深入细致的观察体会和刻苦练习,画的老虎真的有了“虎气”。

不仅样子像,神态也象,受到了人们的一致称赞。

厉归真画禽鸟也能为之传神。

有一次,他外出游览,来到南昌信果观,便信步而入,当走进一座大殿时,有三尊神像,塑得非常精妙,仔细看看,原来是唐代开元年间塑的,分别是天神、地神和水神,只可惜这些神像被鸟儿弄得很脏。

庙里的和尚们,对这些鸟儿厌烦透了,但也没有什么办法,只好派了几个小和尚,天天守在大殿门口,举着竹竿赶鸟。

厉归真看到神龛和神像身上到处都是鸟粪也很生气。

正在他赞叹和惋惜时,忽见几只鸽子和野雀飞了进来,落在神像上拉屎撒尿。

厉归真心中十分恼怒,就叫小和尚扛了一架梯子,放到三尊神像旁的一块空白墙根底下,他爬上梯子,挥笔在墙上画了一只圆瞪着眼,准备捕捉小鸟的鹞子。

果然,那些鸟儿看到形象非常凶狠的鹞子都吓得不敢再飞过来糟蹋神像了。

和尚们看到这个情景,高兴地拍着手说:

“真灵!

真灵!

 

米芾爱砚癫狂斗胆向宋徽宗索砚

  历代文人嗜砚成癖者不少,其中北宋米芾尤甚,他爱砚几达癫狂地步。

  米芾(1051—1107),北宋书画家,鉴赏家。

其书法与苏东坡、黄庭坚、蔡襄等齐名,合称宋代四家。

米芾爱收藏佳砚,甚至连皇上的御砚,也敢大胆索取。

  在《钱氏私志》里讲了这样一件趣事,宋徽宗赵佶听说米芾韦法不错,便将他召进宫内,摆好玛瑙砚、李廷墨及玉镇纸笔等文房用具,让他书写。

只见米芾卷起袍袖,落笔如云,转眼之间,“奇绝陛下”四个字已跃然纸上。

皇上非常高兴,就将文房四宝一并赐给了他。

又一日宋徽宗与蔡京论书法,宋徽宗召米芾来,令他“书一大屏”,并指定要用御案上的端砚。

米芾接过文房四宝,一挥而就,字字珠玑,获得满堂喝彩。

米芾趁机捧着端砚,跪着向宋徽宗请求道:

皇上,这砚您已赐给臣用过了,现在不能够忍受再进御还给皇上了吧……”宋徽宗听后,哈哈大笑,随后便将这方珍贵的端现作为奖赏赐给了米芾。

米芾捧着端砚,高兴万分,手舞足蹈,“余墨沾渍袍袖”也在所不惜。

宋徽宗见状,对蔡京说:

“癫名不虚传也。

”米芾的“癫态”显示出他对端砚的无比钟爱之情。

  宋代有一个叫孜周的和尚,有一块端砚,十分罕见。

米芾得此砚后,伴着它睡了3天;还让苏东坡为其作铭词。

米芾藏有砚山数座,其中有一座为南唐李后主故物。

  此砚为教砚,大小山峰三十六座,层峦叠峰,明暗相间,砚池中有天然水波纹,池中碧水荡漾,别有一番情趣。

砚堂中金光闪闪,似白云飘逸,又似山川,巍峨壮丽,真是千姿百态,惟妙惟肖,是大自然的精妙杰作。

米芾称它为“宝砚”,并亲自刻了砚铭,即《研山铭》。

  米芾对砚很有研究,写了一本《砚史》,世称“米史”,记载了砚材26种,对其石质、颜色、发墨等功能阐述精细、翔实,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提要》中对它评价很高。

 

 

 

“巧取豪夺”的由来--米芾逸事

  “巧偷豪夺”,一般都说作“巧取豪夺”。

“巧取”,玩弄各种花招骗取;“豪夺”,使用蛮横手段来强抢。

这个成语比喻用卑鄙的手段占有别人的财物或权利。

其实这原来是书画史上一段风雅趣事。

  宋朝著名的书画家米芾,其书法潇散奔放,又严于法度,苏东坡盛赞其“真、草、隶、篆,如风樯阵马,沉着痛快”。

米芾精于书画鉴定收藏。

但是,他最不足为外人道的地方,就是常常用“调包”这种欺骗手段,“偷”取名贵字画。

平日,只要听说谁家有名贵字画,他就千方百计把它借来,说是观赏,其实是临摹。

他可以临摹得到和原作一模一佯,以假乱真,然后把临摹品还给人家,自己留下真迹。

有时他甚至把原作和临摹品同时给原主挑选,原主往往辨别不了,大呼上当。

米芾非常喜爱唐朝沈传师的书法。

他在长沙做一个小官时,听说某寺有沈传师的真迹,便求寺院借观。

不曾想,米芾借到手,居然乘寺院不备,竟携此帖扬帆而去。

寺院将他告到官府,米芾仍然抵赖不还。

一日,米芾和蔡京一起乘船游玩,蔡京取出一幅谢安的《八月五日帖》让米芾看。

米芾见了极为兴奋,因为十四年前他也曾见过此帖,只是当时囊中羞涩,一直懊悔不已,不承想今日再次见到,喜不自胜,爱不释手,当即要求蔡京将此藏品送给他,或与他交换。

他苦苦哀求,蔡京面有难色。

没料到,米芾突然跃上船舷,大声说:

“你若不给我,我不如跳江死了算了。

”蔡京见状,只得把此帖送给他。

米芾就用这样的方式“夺”得自己喜爱的书法。

  周煇(宋朝人)编撰的《清波杂志》把米芾这种伎俩叫做“巧偷豪夺”。

就连大文豪苏轼在《次韵米芾二王书跋尾》中也讥讽他“巧偷豪夺古来有,一笑谁似痴虎头。

”。

”(晋朝画家顾恺之,小名虎头。

)米芾个性怪异,喜着奇装异服,嗜洁成癖,喜欢石头,称石为兄,抱石而眠,被人称为“米颠”。

类似这样的事情很多,大家已经见怪不怪了

 

 

 

 

拜石为兄--米芾逸事

  米芾六岁熟读诗百首,七岁学书,十岁写碑,二十一岁步入官场,但他行为乖张,

  米芾笑话很多,他出门不穿宋朝衣服,却弄一身唐代衣帽。

走在大街上,常常引来大量群众围观。

米芾洋洋自若,反而更神气活现,别人一看那个架势,不认识的人也知道,整个大宋除了“米颠”没第二个这么怪的。

古人写信,结尾总会客套一句“再拜”,而米芾写到这,他就把笔放下,站起来整理好衣服,然后真的就拜了两拜。

  米芾嗜石,《宋史》本传记有其事。

元倪镇有《题米南宫拜石图》诗:

“元章爱砚复爱石,探瑰抉奇久为癖。

石兄足拜自写图,乃知颠名传不虚。

”据说,有一天,米芾外出遇到一块希奇古怪的大石头,形状奇丑,仿佛人形,米芾非常喜欢,围着这块石头转了几圈,不愿离去,他特意将自己的官服脱下给石头披上,并作了一个揖,嘴里念叨:

“石兄,石兄,你能不能随我一道回府?

”。

当然石头不会自己作答,米芾也不需要石头回答,他命轿夫将石头搬进轿子里,就打道回府了。

轿夫好不容易将石头抬回米府。

家人连忙出来迎轿,一掀开轿帘,大吃一惊:

“怎么老爷变成了石头?

”再往轿后一看,一个短衣短衫的老头气喘吁吁的走过来了,家人忍俊不禁,原来老爷一直小跑跟在后面,满头大汗。

  米芾对此癖好自鸣得意,自写《拜石图》。

后世画家亦好写此图,于是米芾拜石一事便喧腾人口,传为佳话。

米氏宝晋斋前也有异石,以供清玩,《书异石帖》记有此石。

相传米芾有“瘦、秀、皱、透”四字相石法。

  米芾玩石甚至达到一种不理衙务的地步。

米芾在江苏涟水做官时,这地方靠近安徽灵壁,灵璧出产的灵璧石是有名的玩石。

米芾收藏了不少灵壁石。

每块都题其名目,经常把玩终日不出。

杨次公按察使,管一路司法和官吏考核,视察到涟水时,对米芾严肃地说:

“朝廷将千里郡的地方交给你,你怎么能终日玩弄石头?

”米芾从左袖中取出一灵壁石,嵌空玲珑,峰峦洞穴俱全,色极清润,在手中翻转抛接给杨看:

“这石头怎么样?

”杨不看。

米芾将石纳入袖中,又取出一块石头,叠峰层峦,奇巧得很,不看又纳入袖中。

最后取出一石,极尽天划神镂之巧,看着杨说:

“这种奇石,怎么能不爱?

”杨忽然开口道:

“并非只有你爱,我也很喜欢它。

”他就从米芾手中抢过此奇石,径直登车离去,米芾逃过考核一劫。

 

 

 

 

 

早熟怪才——米芾

     (1051-1107)祖籍山西,迁居襄阳,有“米襄阳”之称。

史传说他个性怪异,喜穿唐服,嗜洁成癖,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

他六岁熟读诗百首,七岁学书,十岁写碑,二十一岁步入官场,确实是个早熟的怪才。

    米芾爱砚复爱石,探瑰抉奇久为癖。

米芾对此癖好自鸣得意,自写《拜石图》。

米芾索图戏卧佛

  江苏涟水城中有个荷花池,米芾爱花爱画,经常坐在假山上,苦思冥想,绘描荷花图。

荷花池边就是能仁寺,寺中卧佛大师名望也很高。

但是,尽管卧佛与米芾交情不错,想讨幅画却很难。

  卧佛见米芾画好了画,心生一计,就备了几样菜,提了一壶酒,到船上和米芾对饮。

米芾是个见酒就疯的人,不多时就赤着脚,披头散发,疯疯颠颠,狂奔跌跌。

  酒醒后,不见了荷花图,米芾料定是卧佛拿走。

但碍于情面,不好明言,他终于想出一个办法,上门找卧佛对对子,旁敲侧击。

卧佛当然明了,但他不露声色,佯作不知。

一个指桑问槐,一个装聋作哑,故意打岔。

  米芾指着荷花池说道:

“我有一对,对上即算,对不上罚作一荷花图。

”卧佛说:

“请兄弟先出吧!

不过,有言在先,小弟不会作画,就是输了,也请你代为作画。

”米芾不问三七二十一,先把上联出了:

“河里荷花和尚摘去何人戴?

”明是对对,实是问案。

卧佛说:

“道旁稻草盗贼窃来到处铺!

”对得工整,无茬可找。

  米芾见他对了,又来一联:

“三年一闰五年再闰阴阳无差无错。

”卧佛也不示弱,回对道:

“二月春分八月秋分冷热不短不长。

”米芾无法,心中叫苦,口上连说:

“好好好。

”卧佛心中高兴,随口应声:

“妙妙妙!

”二人对天大笑,各不表明。

 

 

米芾索图戏卧佛

  江苏涟水城中有个荷花池,米芾爱花爱画,经常坐在假山上,苦思冥想,绘描荷花图。

荷花池边就是能仁寺,寺中卧佛大师名望也很高。

但是,尽管卧佛与米芾交情不错,想讨幅画却很难。

  卧佛见米芾画好了画,心生一计,就备了几样菜,提了一壶酒,到船上和米芾对饮。

米芾是个见酒就疯的人,不多时就赤着脚,披头散发,疯疯颠颠,狂奔跌跌。

  酒醒后,不见了荷花图,米芾料定是卧佛拿走。

但碍于情面,不好明言,他终于想出一个办法,上门找卧佛对对子,旁敲侧击。

卧佛当然明了,但他不露声色,佯作不知。

一个指桑问槐,一个装聋作哑,故意打岔。

  米芾指着荷花池说道:

“我有一对,对上即算,对不上罚作一荷花图。

”卧佛说:

“请兄弟先出吧!

不过,有言在先,小弟不会作画,就是输了,也请你代为作画。

”米芾不问三七二十一,先把上联出了:

“河里荷花和尚摘去何人戴?

”明是对对,实是问案。

卧佛说:

“道旁稻草盗贼窃来到处铺!

”对得工整,无茬可找。

  米芾见他对了,又来一联:

“三年一闰五年再闰阴阳无差无错。

”卧佛也不示弱,回对道:

“二月春分八月秋分冷热不短不长。

”米芾无法,心中叫苦,口上连说:

“好好好。

”卧佛心中高兴,随口应声:

“妙妙妙!

  二人对天大笑,各不表明。

 

 

一花五叶传天下——张大千逸事

  “二戒”

  张大千先生是我国现代书坛一代宗师。

他和他二哥张善孖喜爱并擅长画虎,素有“虎痴”之称。

而画艺和名气都在二哥之上的张大千,不愿压倒二哥,故很少画虎,即使偶尔画之,也是为了消遣自娱,从不送人,更不出卖。

  公元1935年春。

有一天,兄弟二人在一起喝酒,喝得酒酣耳热之际,张大千对二哥说:

“我今日作一幅画,你来补景题诗,以表我们兄弟之谊。

”接着,他画了一幅六尺中堂《虎啸图》,画毕,酒力也涌上来了,笔一扔,就被人扶着休息去了。

张善孖当即在画上补景作诗,还写了褒赞大千弟的跋语。

这时,恰好有一日本人来访,见了这幅由极少画虎的张大千画虎,“虎痴”补景题诗的画,知道它珠联璧合,价值不同一般,便再三请求善孖先生割爱,价钱再高他也要买。

见善孖犹豫不决,他继而用激将法说:

“虎公,你应该让人知道你八弟还擅长画虎!

这样你就让他更扬名了!

”善孖心想有理,为扬弟名,就将画卖了。

  此事不胫而走,第二天就有一个字画商找上门来,一见张大千,就连声赞扬他画虎技艺超过了其兄,愿以高出其兄十倍之价收买其虎作。

昨日之事,张大千本来早已忘掉了,经字画商一提,马上明白了,扬起手狠狠地往额头上一击:

“酒呀,酒呀,你真误事!

”便顺手提起毛笔,在宣纸上刷刷写了两行字回答字画商:

“大千愿受贫和苦,黄金千两不画虎。

”自此,张大千立下“二戒”:

一戒画虎,二戒酗酒。

  诗赠名医

  公元1944年,张大千在敦煌临摹壁画后不久,举家迁往四川郫县太和场场口钟两秋家居住,并把两个儿子送往太和场小学读书。

当时,薛堂顺担任他们的老师,除教书之外,还兼行医。

  有一次,张大千的夫人产后流血不止,去成都多次医治无效。

张大千打听到薛堂顺会医,便将他请来。

薛只用了几服药就止住了血。

此后,张大千一家大小有病,总去请薛堂顺诊治,常常是药到病除。

张、薛二人多次接触,终成深交。

  公元1945年春,张大千为了表达自己的谢意,托人送给薛堂顺一幅中国佛教禅宗的创始者菩提达摩的画像,并在画像上边用行书题了一首七绝:

  眉粗齿缺发蓬松,

  圣道西来鼻祖翁。

  一花五叶传天下,

  直指人心在镜中。

  公元1946年7月,张大千又为薛堂顺书赠对联一幅:

  良医自是肱三折:

  盛事终当继八萧。

  上联赞扬他医道高明,技艺精湛;下联用典精当,将初唐萧禹八兄弟为建立盛唐所作的巨大贡献,与薛堂顺的曾祖薛庚堂八兄弟在医学等方面取得的成就联系起来,对薛堂顺寄予了厚望。

  妙语敬酒

  公元1946年的一天,张大千在上海小住后要返回家乡四川,弟子们特地在酒店设宴为他饯行,并邀请了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等名人作陪。

  张大千爱好京剧,见到梅兰芳非常高兴。

席间,他首先向梅兰芳敬酒说:

“梅先生,你是君子,我是小人,我先敬您一杯!

”此话一出,听者愕然,众人不解甚意,还以为梅兰芳什么地方得罪过张大千。

梅兰芳也感到突然,他笑着问道:

“张先生有何解释?

”张大千笑着答道:

“不是嘛,您是动口(唱)的君子,我是动手(画)的小人!

  众人恍然大悟,原来张大千妙用了“君子动口不动手”的俗语,真是一语双关,妙趣横生,为宴会增添了热闹而幽默的气氛。

  戏说胡须

  有次吃饭时,一位朋友总以张大千的长胡子为话题,接连不断地开玩笑,甚至消遣他。

可是,张大千却不烦恼,不慌不忙地说:

“我也奉献诸位一个有关胡子的故事:

刘备在关羽、张飞二弟亡故后,特兴师伐吴为报仇。

关羽之子关兴与张飞之子张苞复仇心切,都争做先锋。

为公平起见,刘备说:

‘你们分别讲述父亲的战功,谁讲得多,谁就当先锋!

’张苞抢先发话:

‘先父喝断长坂桥,夜战马超,智取瓦口,义释严颜。

’关兴口吃,但也不甘落后,说:

‘先父须长数尺,献帝当面称为美鬐公,所以先锋一职理当归我。

’这时,关公立于云端,听完禁不住大骂道:

‘不肖子,为父当年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这些光荣的战绩都不讲,光讲你老子的一口胡子又有何用?

’”

  众人听完张大千讲的这个故事,都哑然无声,从此,再也不敢扯胡子的事了。

  画缘

  公元1930年,张学良在北京以重金购得几幅清初画家石涛(朱若极,法名原济)的山水画。

当他兴致勃勃请名家鉴赏之后,却得知是出自画坛新秀张大千之手的赝品。

为此,张学良特邀请张大千参加大型宴会。

会上,张学良对他十分客气,还向赴会的北平名流热情介绍张大千,说张大千的画技高超。

张学良回买张大千的赝品画而相互结缘,张大千对张学良宽大的胸襟更深为叹服。

从此,二人联谊交往,情愈深厚。

  事隔不久,张大千在古玩店偶然发现了清初著名画家新罗山人的《红梅图》真迹,与店主讨价还价,以300大洋成交,商定第二天交足钱取画。

事也凑巧,张大千前脚刚走,张学良后脚也来到了这古玩店,以500大洋的高价买走了《红梅图》。

第二天张大千得知情况,真是叫苦不迭,可又毫无办法。

  斗转星移,到了公元1961年3月,侨居海外的张大千回台省亲,并专程看望了张学良。

离台时,张学良偕赵四小姐赶到机场送行,并送上一件用红绸子包卷得很精美的礼物,嘱咐张大千回府后再打开。

飞机升空后,无法忍耐的张大千怀着急切的心情打开红绸子一看,原来是1930年两人争购的那幅《红梅图》。

在便笺中,张学良告之30年前强行购画,“非是有夺兄之好,而是爱不释手,不能自禁耳”。

张大千回到家中后,心情仍无法平静。

为了回敬张学良的情意,他闭门谢客,专心致志地伏案画了一幅《腊梅图》,请人捎给了张学良。

  (来源:

《中华文摘》2003年5月号,原摘编自《参考消息》,作者:

徐恕维)

 荒唐洁癖 惜砚如身(米芾逸事)

 

 

 

  米芾平生从来不用别人用过的东西,曾经当过太常博士,负责皇家宗庙的祭祀事务,祭祀时穿的官服他嫌脏,就玩命地洗,连官服上的花纹都被洗掉了。

就为了这,米芾受到降职处分。

  宋徽宗十分器重米芾,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天气,徽宗在宫廷内院摆上一张长长的桌子、桌上铺有长二丈的绢帛,旁边放着玛瑙砚、李廷墨、牙管笔、金砚匣和玉镇纸、水滴等御用的书写工具,然后派人把米芾请来,叫他当场挥笔,徽宗自己藏在帘后静静的观赏,米芾不急不忙的提起笔来,笔走龙蛇挥洒自如,徽宗看了非常喜欢,连声赞叹!

米芾写完后,轻声向帘后徽宗请求“陛下,这砚台已被臣濡染,陛下不宜再用,就赏赐给臣吧!

”徽宗爱才惜才,立即就点头允许!

  米芾得到赏赐,就向忘年之交曾祖展示:

“我得到一方稀世之砚”,曾祖说:

“如今膺品充斥,你的宝砚是否让我鉴赏一番?

”米芾连忙起身取砚,曾祖知道米芾有洁癖,他把手清洗干净,才小小心心的把宝砚拿在手中,左看右看,赞赏不已说:

“这砚台看外形,确实是上品,但不知发墨情形如何?

”米芾忙叫家僮取水,心急的曾祖等不及水到,就吐了一口口水在砚台上开始磨墨,米芾愣住了,而且很不高兴说:

“这砚台已被污损,失去了它的珍贵。

”说完就把这砚台给了曾祖,无论曾祖如何道歉,米芾就是不肯要这砚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态背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