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沧高速沧州市西绕城连接线工程.docx
《廊沧高速沧州市西绕城连接线工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廊沧高速沧州市西绕城连接线工程.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廊沧高速沧州市西绕城连接线工程
廊沧高速沧州市西绕城连接线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河北省众联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二O一O年七月
1项目建设背景
1.1项目名称
廊沧高速沧州市西绕城连接线工程
1.2项目地理位置
本项目起点位置拟定于京台高速公路与拟建京沪高速铁路之间,石黄高速北侧与原有G307相接,经西纪家洼西,老沧河路、戴起营东、上跨保沧公路,经郭庄子南向东延伸,经韩正庄、程庄子,在建廊沧高速公路沧州市西花园互通连接线(浮阳大道)与渤海路交汇处。
建设总里程15.97km,其中改建路段长1.90km,新建路段长14.07km。
1.3建设单位
沧州市交通运输局
1.4项目建设意义
该项目的实施,有利于沧州市区公路网的合理构成,有利于过境交通车辆快速通过、干线交通流快速转换,有利于城镇及区域交通快速集散,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2工程概况
拟建工程全线位于沧州市境内,全长15.970km,改建路段1.9km,新建路段14.07km。
沿线不设置收费站、服务区、停车区、养护工区以及监控中心等交通设施。
公路等级为一级,全程为双向四车道,设计速度为80km/h,其中现有渤海路段K14.07~K15+970采用旧路双侧加宽的建设方案(两侧分别加宽4.25m),新建路段起点至渤海路交叉口段K0+000~K14+070全线采用路基宽度为24.5m的建设方案。
全线设分离式立交桥1座,小桥5座,涵洞23道,与县乡等级公路平面交叉9处。
全线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
表1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1
公路等级
--
一级公路
12
路基宽度
m
24.5
2
路线总长
km
15.97
13
路面宽度
m
2×7.5
3
设计时速
km/h
80
14
中间带宽度
m
3.0
4
估算总金额
万元
43300
15
中央分隔带宽度
m
2.0
5
平均每公里造价
万元
2711.90
16
土路肩宽度
m
0.25
6
路线增长系数
--
1.278
17
硬路肩宽度
m
3.0
7
设计洪水频率
--
1/100
18
桥面宽度
m
24.5
8
平曲线一般最小半径
m
512.966
19
平均每公里土方
m3
22504.6963
9
直线最大长度
m
1600
20
汽车载荷等级
--
公路—Ⅰ级
10
停车最大视距
m
>110
21
交通量(2025年)
Pcu/d
20558
11
道路红线宽度
m
41
3环境影响评价概况
表2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内容一览表
序号
环境要素
评价内容
1
区域环境概况
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环境质量现状、城镇及道路交通规划及环境功能区划
2
工程分析
工程概况、工程内容、征地拆迁、筑路材料及运输条件、交通量预测、施工方案及投资估算、工程环境影响分析等
3
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施工期施工作业、物料运输对声环境影响分析;营运期交通噪声对沿线声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4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施工期、营运期对农业生态系统、植被破坏影响分析、野生动物的影响分析及对水土流失的预测与防治
5
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施工期总悬浮颗粒物、沥青烟以及运输车辆产生的二次扬尘对环境空气的影响;营运期汽车尾气、二次扬尘等对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6
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桥梁施工和道路路基施工生产废水、施工营地生活污水对沿线地表水水质的影响分析;营运期路面径流对附近水域的影响分析
7
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施工期、营运期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8
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对区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经济、沿线交通和居民出行、生活质量、资源开发、征地拆迁、区域防洪、基础设施等影响分析
9
环境风险分析
环境风险因素识别、化学危险品运输风险分析及事故概率估算、事故防范措施及应急救援预案
10
环境保护措施及对策建议
施工期、营运期环保措施及可行性论证
11
公众参与
采用公示、发放公众参与调查表的方式征集公众对拟建工程的意见,并进行统计分析
12
道路选线可行性分析
通过区域规划符合性分析、公众参与调查结果及对沿线环境影响结果分析等方面分析选线的可行性
13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三方面对本项目总体效益进行分析
14
环境保护管理与监测计划
提出工程环境管理、环境监测、环境监理建议,并给出工程环保设施“三同时”验收一览表
4环境质量现状
声环境:
本工程西纪家洼监测点昼间监测值为45.8~47.0dB(A),夜间监测值为38.2~39.2dB(A),昼间及夜间监测值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4a类区标准;戴起营和程庄子监测点昼间监测值为46.7~49.7dB(A),夜间监测值为38.0~41.4dB(A),昼间及夜间监测值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区标准。
声环境质量现状较好。
环境空气:
本工程监测期间二氧化氮1小时平均浓为0.007~0.051mg/m3、日平均浓度为0.018~0.037mg/m3、总悬浮颗粒物日平均浓度为0.079~0.126mg/m3,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要求。
地表水环境:
小流津监测断面各监测因子中标准指数为0.15~0.98,均小于1,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Ⅴ类标准的要求。
5施工期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
一、声环境
为避免施工机械对周围声环境的影响,本评价要求项目施工期间采取以下措施:
①合理布局,固定噪声源相对集中放置;②选用低噪声、低振动的施工机械设备和带有消声、隔音的附属设备;③桥梁施工时用液压工具代替气压工具;④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在西纪家洼、戴起营、韩正庄、程庄子等敏感点除工程需要外,严禁在12:
00~14:
00期间施工;⑤运输车辆在穿过村庄时控制车速、禁鸣,加强车辆维护等措施。
二、生态环境
(1)施工开始前,先与沧州市相关管理部门取得联系,协调有关施工场地、施工临时便道等问题,减少对作业区周围的土壤和植被的破坏。
(2)施工时注意保护各路段的自然植被,施工后在通道附近补种一定数量的本地乔木并减少人为活动的痕迹,使杂草、灌木尽早恢复其自然景观。
(3)路基路堑边坡以种植固着性好的灌木为主,公路绿化树种选择国槐、松柏,使得林草覆盖率达到18.23%以上。
(4)施工便道占地为园地,施工完毕后进行土地整治,恢复为原地貌。
(5)保沧路分离式立交桥施工,需设置泥浆收集池、临时堆土防护、排水等防护措施。
(6)用优化工程设计、先进的施工工艺、完善的施工管理及后期的绿化措施等,可以减缓其对沿线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水环境
公路施工期对水环境的污染主要来源于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桥梁建设时施工泥浆水和施工机械产生的油污染。
此外,堆放在水体附近的施工材料由于管理不慎被径流冲刷进入水体,也将对水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影响。
为最大限度减轻项目施工过程对地表水造成影响,本评价要求项目施工期间采取以下措施:
(1)在桥梁施工过程中,为防止对水体的污染影响,合理组织施工程序,采用钻孔灌注桩工艺施工。
桥梁基础施工时产生的弃渣和建筑垃圾按要求运到岸上规定的地方合理堆放,并设置围挡防止流失,禁止将弃渣和施工垃圾直接弃入河道中。
桥梁基础施工产生的泥浆,设置沉淀池收集,不得将泥浆直接排入水体。
(2)桥梁基础施工期要避开雨季,选择在春、秋、初冬季节施工。
(3)在跨河流的施工路段,含有害物质的建材如沥青、水泥以及施工中的废油、废沥青和其它固体废物不得倾倒或抛入水体,也不得堆放在水体旁,施工建材需设篷盖,必要时设围栏,防止被雨水冲刷进入水体,各种固体废物及时清运至当地允许设置的地点或依有关规定处理。
(4)施工期在施工生产生活区设置防渗旱厕,定期清理用作附近农田用肥。
生活杂用水排入防渗水池集中收集,用于场地洒水抑尘。
收集池沉淀的污泥集中堆置,进行厌氧堆肥处理后用作农肥,不外排,施工结束后将旱厕及废水收集池覆土掩埋。
(5)施工生产污水主要包括含悬浮物较高的运输车辆冲洗泥浆水、混凝土养护用水,以上废水经防渗沉淀池处理后循环使用。
(6)当项目结束时,清理施工现场、取土场等临时工程用地,以防止清理的表覆盖物、施工废料、垃圾等雨水冲刷入水体(重点是桥梁施工现场)。
四、环境空气
本工程施工过程采用站拌工艺进行灰土拌合;本工程施工过程,使用当地购入的成品沥青,排放废气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限值要求。
本工程灰土拌合站距离最近敏感点均大于200m,拌合作业不会对居民区大气环境产生明显影响。
施工作业过程控制物料运输的方式,运输车辆采用封闭运输,配备抑尘措施、定期洒水,不利气象条件下,限制装卸作业。
类比道路施工采取以上措施实际效果,本工程施工期不会对沿线周围环境空气质量产生明显的影响。
五、固体废物
(1)路基填筑前先剥离表层有机土,路基填筑后该部分表层土作为沿线绿化填筑用土。
(2)工程废弃建筑材料及拆迁建筑废料送沧州市指定位置处置,对于路面刨除沥青废料,经破碎后全部用作路基填方综合利用。
(3)对于桥梁桥墩基础的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产生的钻渣,运至堆放场干化后,作为地基填充材料使用。
(4)路基、路面、桥梁及其余交叉工程施工,利用沿线村庄居民房屋,不专门设置施工营地。
六、社会环境
(1)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和国土资源部有关保护耕地的制度要求,认真落实《河北省土地管理条例》和河北省有关征地补偿政策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对涉及征地的村民进行合理的补偿。
(2)在居民区附近施工,过村段应设置围挡并预留便道供居民行走。
(3)施工照明灯的悬挂高度和方向要考虑不影响居民夜间休息。
(4)与其他道路交叉施工段,合理安排工期,保证道路畅通。
6施工期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
一、声环境
本工程是开放式公路,在过村路段等考虑到影响居民出行及与周围景观的协调性等因素,不宜设置声屏障;设置绿化带需增加用地,在过村路段公路两侧的绿化带由于宽度限制一般起不到较好的隔声作用。
本评价根据沿线敏感点具体分布情况,在考虑现有围墙等隔声效果的前提下,根据噪声预测结果显示:
拟建工程运营后在考虑敏感点与路之间现有围墙、建筑物及方位隔声措施情况下,近期(2011年)距道路红线30m内的敏感点昼间噪声预测值为53.8~59.6dB(A),均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4a类区标准;夜间噪声预测值48.1~54.2dB(A),均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4a类标准;距道路红线30m外的敏感点昼间噪声预测值为49.6~55.6dB((A),均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夜间预测值为43.2~50.0dB(A),均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要求。
中期(2017年)距道路红线30m内敏感点昼间噪声预测值为55.1~61.3dB(A),均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4a类区标准;夜间噪声预测值48.1~55.9dB(A),其中韩正庄和养殖场满足4a类标准,西纪家洼夜间出现超标,超标值为0.9dB(A);距道路红线30m外敏感点昼间噪声预测值为50.1~57.1dB(A),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夜间预测值为43.9~51.6dB(A),其中郭庄子出现超标,超标值为1.6dB(A),其他均满足2类标准。
远期(2025年)距道路红线30m内的敏感点昼间噪声预测值为56.6~63.0dB(A),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4a类区标准;夜间噪声预测值51.3~57.9dB(A),其中西纪家洼和养殖场出现超标,超标值为0.8~2.9dB(A),其他敏感点均满足4a类标准;距道路红线30m外敏感点昼间噪声预测值为50.8~59.3dB(A),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夜间预测值为44.8~53.4dB(A),其中郭庄子出现超标,超标值为3.4dB(A),其他敏感点满足2类标准。
为防止公路通车后对沿线敏感点声环境产生影响,根据各敏感点临街分布情况,综合考虑各种降噪措施的降噪效果,在不影响沿线村庄居民出行的情况下,本评价要求对沿街临路第一排房屋加装通风隔声窗,其降噪效果可达到25dB(A)以上,各敏感点临街住户在采取该隔声措施后,可使住户室内声环境达到《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88)中住宅等室内允许噪声级的要求(住宅卧室、书房、起居室50dB(A)。
由于临街住户房屋院墙的隔声降噪作用,并考虑距离衰减,降噪值可达到10dB(A),临街第二排住户噪声预测值均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要求,故本评价不对第二排房屋增加声环境保护措施。
另外,本次评价在预测交通噪声对沿线敏感点影响程度时均在预测车流量及车速下进行的,预测结果较实际可能偏大,因此本评价建议中、远期在安装通风隔声窗时应进行实际监测,对于监测超标的住户安装通风隔声窗,对于监测不超标的住户,根据实际情况可将实施降噪措施的时间滞后。
同时声环境的影响道路建成后必将促进沿线商业的发展,临街第一排居民在自愿的前提下很可能将房屋功能进行置换,作为商铺使用,沿街商铺对交通噪声降噪效果可达到10dB(A)以上,商铺后方居民住户声环境可以达到功能区要求,届时,不需要对商铺后方居民住户房屋另加降噪措施。
二、地表水环境
(1)本工程为防止杂物弃入河流,在桥梁两侧设置防护网。
(2)通过设置路侧排水沟以及涵洞等连通排水沟,避免路面雨水排入农田,以免对农田土壤造成污染及暴雨径流造成对农田的冲刷破坏。
(3)路面径流雨水通过道路的排水系统排放到路基两侧的排水沟、截水沟或天然沟渠内,或由土路肩下铺的砂砾透水层以渗流方式排泄至路堤边坡坡面。
三、环境空气
(1)加强对道路的养护,使道路保持良好的运营状态,减少塞车现象发生,同时避免破损路面扬尘产生。
(2)加强道路两侧的绿化,种植一些能吸收(或吸附)CO、NO2等有害气体的树种,以减少道路交通大气污染的范围。
四、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1)承运单位需具有危险品运输资质,承运司机、押运人也应具有资质并切实履行职责,提高驾驶员的技术素质,加强安全行车和文明行车的教育,承运车辆及容器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2)在道路过村路段设置安全警示标牌,减速路障等措施,使司机在过村路段更加谨慎慢行,并在过村段设置防撞水泥墩,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
本工程施工期、营运期污染治理和生态恢复措施均为成熟技术,并被普遍采用,经类比分析,污染治理效果良好,治理后均不会对环境质量产生明显影响,环保措施可行。
7环境影响评价初步结论及建议
廊沧高速沧州市西绕城连接线选线可行,项目施工过程及营运期通过采取有效的抑尘、降噪措施和生态恢复等措施,均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明显不利影响;道路通车后,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沿线调查公众普遍支持该工程的建设。
因此,本评价从环保的角度认为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为最大限度减轻项目施工期及营运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本评价结合项目实际情况,提出如下建议:
(1)做好施工期的管理工作,严格落实施工期制定的各项环保措施,做到文明施工,避免施工扬尘、噪声、废水、固废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
(2)做好临时占地的生态恢复,严格落实生态恢复措施。
(3)建议本项目实施环境管理制度,按照本项目提出的环境监理措施,在分承包合同中对施工段各敏感区段提出明确的环保要求,并作施工验收的标准之一。
对分承包负责人及施工人员均要进行施工的环保培训,对每一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应做到有效监督,确保环保措施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