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465984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99.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docx

《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docx

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中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提出,标志着一种人性化的社会发展观已经确立。

当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理念。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企业管理中的具体运用主要体现在人才的引进、调动、激励等机制中。

21世纪是人才战略的时代,如何从社会整体的角度规范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需要在战略上提出合理性对策建议。

关键词:

以人为本;企业管理理念;人力资源

 

目录

摘要1

目录2

前言3

1、以人为本的管理的概述4

1.1“以人为本”的具体含义及现实意义4

1.2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理论基础 5

1.2.1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于人是生产力发展中的主导力量5

1.2.2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于人际关系是生产关系的中枢纽带5

1.2.3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于人是一切管理活动的主体5

1.2.4管理关系6

1.2.5管理环境6

1.2.6文化背景7

1.2.7价值观7

2以人为本的管理内容8

2.1人的管理第一8

2.2以激励为主要方式8

2.3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8

2.4积极开发人力资源9

2.5培育和发挥团队精神9

3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10

3.1把“以人为本”落实到企业文化的倡导10

3.2树立以人为本,完善用人机制,坚持员工重于产品,树立以员工为中心的理念10

3.3全面培训职工,使职工能端正工作态度,提高工作能力11

3.4坚持顾客重于利润,树立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12

3.5坚持信誉重于市场,树立以信誉为中心的理念13

4强化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人本理念的建议14

4.1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大众化14

4.2加大教育力度,推动人力资源培育体系化14

4.3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实现人力资源配置市场化15

结束语15

致谢16

参考文献17

 

前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人才匮乏的企业是不可能获得长足发展的,而每一个成功的企业都有一支强有力的人才队伍。

归根到底,企业的竞争即是人才的竞争。

而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有可能是一个潜在的人才,只要有合适的环境,他们都将成为现实的人才。

所以,在企业管理中如何使企业的员工成为现实的可用之才,便成为企业管理的要义。

并且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化、复杂化和人们消费结构、消费观念的转变,现代企业管理在社会文化层面上的观念创新,越来越成为一个紧迫的课题,人本主义即以人为本,是现代企业管理的精华和主题,“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对指导现代企业管理观念的创新,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以人为本的管理的概述

1.1“以人为本”的具体含义及现实意义

最早提出“以人为本”思想,并见于典籍的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管子,他在中国封建社会初期表现出对人的价值和作用重视的思想应该说有积极意义。

怎样理解人,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以人为本”其出发点是现实的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能动地表现自己的”人。

就企业来说,就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运动中,创造物质财富,推动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从事物质实践活动的员工。

西方人本管理思想产生于西方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真正将其有效运用于企业管理,是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

可以说人本管理思想是现代企业管理思想、管理理念的革命。

从人性出发来分析、考察人类社会中任何有组织的活动,就会发现人类社会中有一种较为普遍的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以人性为中心,按人性的基本状况进行管理,这就是所谓的“人本管理”。

人本管理思想是把员工作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以员工的能力、特长、兴趣、心理状况等综合性情况来科学地安排最合适的工作,并在工作中充分地考虑到员工的成长和价值,使用科学的管理方法,通过全面的人力资源开发计划和企业文化建设,使员工能够在工作中充分地调动和发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工作业绩,为达成企业发展目标做出最大的贡献。

既然如此,“以人为本”就是企业把人当作是企业发展的最根本条件,把人才真正视为企业的无形财富。

就是以人为基础,以人为前提,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

在现代社会,以人为本的思想越来越受到重视。

人们普遍把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尺度、一种原则、一种要求,作为维护人的利益的一种需要,一种追求和目的。

这种理念思想内涵深刻,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首先,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把增进每个人的利益作为评价和衡量企业界的制度、规范各项发展措施的标准。

对于企业来说,人的全面发展应该理解为一个整体,应该是企业对人的潜在才能的发展、对人的个性的发挥、对人的整体素质的优化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正如马克思说过的“个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到了外部世界对个人才能的实际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为个人本身所驾驭的时候,才不再是理想、职责等等,这也正是共产主义者所向往的”。

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把培养具有丰富创造性的人作为企业管理理念的核心,企业员工素质的全面发展将是企业最具竞争力的因素。

其次,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把“客户价值”的概念融入企业管理中,正是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内容。

把“客户价值”植入每一个员工心中,以此激励员工的创新行为,增强员工的责任心,把员工的切身利益与企业的利益、客户的利益紧密地结合起来,企业就会充满活力,就会越来越体现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的价值。

1.2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理论基础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以人为本,围绕人这个核心个体展开的各种发展思路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现代企业的发展,也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只有服务好和管理好人这个核心个体,才能使企业得到良性和长足的发展。

因此,企业在制定企业的经营和管理策略时,必须要明确“以人为本”是管理体系和经营策略的核心理念。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就是要以人为基础和核心来实施管理,其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

 

 1.2.1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于人是生产力发展中的主导力量 

  生产力三要素:

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手段中起决定作用、具有最大主动性的是劳动者。

劳动对象和劳动手段是生产力中物的要素,必须被人掌握并进入生产过程才能成为生产力。

生产工具的制造、操作和改进,以及劳动对象的利用和革新都是通过劳动者实现的,管理学权威彼得.杜拉克曾说过“企业或事业唯一的真正资源是人”。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任何社会财富都是由人创造的,不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就谈不到生产力的提高与发展。

因此,在管理中提出以人为本就是抓住了管理的根本。

 

  1.2.2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于人际关系是生产关系的中枢纽带 

  在生产中,人不仅与物打交道,更多的是与人发生关系,在生产中建立平等、互助、和谐、温暖的人际关系,使人有一个团结、和谐、友好相处的生产工作环境,这对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非常重要。

随着生产、职工思想的变化,生产中的人际关系经常发生变化,因而协调人际关系是管理中一项经常性的工作。

管理就是要充分开发人力资源以做好工作,所以,以人为本的管理,促使生产关系更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1.2.3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于人是一切管理活动的主体 

  管理涉及的内容多种多样,如财务、物资、生产、技术、产品、成本、营销、服务等。

这些管理活动都需要人的行使。

离开了人的行为和活动,企业的一切管理活动就停止,企业的生命自然会终止。

企业的生命力、管理的活力都来自于人这一主体的活动状态。

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竞争来自于人才的竞争,能够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就来自于人全面地提高与发展,所以,对于企业管理而言,一定要建设好人才的凝聚机制,把对人才的凝聚力问题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工程来对待。

 

1.2.4管理关系

由管理主体和客体的相关性,得出管理中的首要问题是对人的管理、对人的行为的管理。

这是确立人本管理基本架构的必要前提,也是对人本管理中管理主体应当在管理诸要素的认识方面最基本、最核心的要求。

从客观上分析,这种相关性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则形成一种生产关系,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反映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的管理关系,实质上是生产过程和管理过程中的人与人的关系。

从主观上分析,管理关系是人主观活动的结果,管理主体主导着管理关系,于是管理主体对人的价值和效用判定及其领导方式,将极大地影响到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在管理中的效用发挥。

1.2.5管理环境

管理活动是在企业的物质环境与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环境两者相复合的系统中进行,这些综合起来就叫作管理的环境。

环境的类型

根据划分原则的不同,人本管理的环境则可以划分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直接环境与间接环境、静态环境与动态环境等多种类型。

无论怎样划分管理环境,基本上可以分为物质环境与人文环境两类。

环境因素的作用

人对一定的工作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心理状态,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必然前提。

一个良好的管理环境则需要:

①合理的照明;②巧用颜色;③要消除噪音;④风景化办公室;⑤要注意温度的影响。

公共关系的影响和作用

人是企业的主体,企业内部有形形色色的人,将这些不同类型的人组织在一起,就是公共关系。

通常,公众关系有如下影响:

首先是对团结的影响,企业内部员工能否团结一致、精诚合作和健康的企业气氛是衡量一个企业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其次,对工作效率的影响很大,工作成绩跟人数并不成正比关系,每个人仅凭个人的才能是无法保证实业的成功,因此组织内部人际关系的协调跟工作成绩的关系极为密切。

  改善企业内部的公共关系环境。

  为了以最小的能耗获取最大的工作效果,企业应着重培养员工的集体主义思想,必须不断改善企业内部的公共关系环境,具体途径是:

努力提高员工的共同目标与利益的主导意识,创造条件增强集体的“向心力”,协调领导与员工的关系,帮助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同时还要借助健康的文体娱乐活动积极培养和弘扬先进的意识以增进全体员工的感情关系。

1.2.6文化背景

现代企业文化的构成

  现代企业文化主要由四个层次所构成,即:

①表层的物质文化,是现代企业文化的第一个层次,由企业员工创造的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等所构成的器物文化。

②浅层的行为文化,是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学习娱乐、人际交往活动文化,这种文化特征是企业精神、企业目标的动态反映。

③中层的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第三个层次,主要是指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等意识形态相适应的企业制度、规章、组织机构等。

这种文化被称为一种强制性文化。

④深层的精神文化,是现代企业文化的核心层,主要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形成的独具本企业特征的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它往往是企业多年经营中逐步形成的。

  企业文化的功能

  ①导向功能。

是指企业文化能够对企业整体和企业每个成员的价值取向及行为取向起引导作用,使之符合企业所确定的目标。

②约束功能。

指企业文化对每个企业员工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具有约束和规范的作用。

这不是硬约束而是一种软约束,它产生于企业中弥漫的企业文化氛围。

③凝聚功能。

当一种价值观被企业员工共同认可之后,它就会成为一种粘合剂,从各个方面把成员团结起来。

④激励功能。

企业文化具有使企业成员从内心产生一种高昂情绪和发奋进取精神的效应,使每个企业员工从内心深处自觉地产生为企业拼搏的献身精神。

⑤辐射功能。

企业文化一旦形成较为固定的模式,它不仅会在企业内部发挥作用,对本企业员工产生影响,而且还会通过各种渠道对社会产生影响。

1.2.7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产生的关于客观现实的主观意念,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

现代企业的价值观是企业在追求经营成功的过程中所推崇的基本信念及奉行的行为准则。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价值观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

第一阶段是最大利润价值观,;第二阶段是经营利润合理价值观,即在合理利润条件下企业的长远发展和企业员工自身价值的实现;第三阶段是企业与社会互利的价值观,即在确定的利润水平上把员工、企业、社会的利益统筹考虑,也就是把社会责任看作企业价值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企业价值观形成的要素。

①时代特征;②经济性,作为一个经济组织,企业的基本功能和生存基础就是有效地利用资源,尽量生产出社会需要的合格产品,这就要求企业价值观中必须有一定的成本效益观念;③社会责任感,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企业必须对社会发展承担责任,要使自己的产品,保证绝大数社会成员满意。

价值观对人的影响。

价值观对于企业人的影响有着多种多样的具体表现,例如个人主义行为、乐于助人的合作行为、试图超越他人的竞争行为等等。

价值观的作用。

价值观的一致性、相容性,是企业人在管理活动中相互理解和协作的思想基础,也是企业人实施管理、领受管理、实现企业目标的前提和保障条件,因此应着眼于企业人的价值观倾向变化和行为方式的状态和变化的相关性,努力营造适合于本企业发展目标的价值观体系,使其充分发挥内化、整合、感召、凝聚、规范、激励等作用。

 

2、以人为本的管理内容

2.1人的管理第一

企业管理,从管理对象上看,分为人、物及信息,于是企业管理就具有了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两种特质。

企业的赢利性目的是通过对人的管理,进而支配物质资源的配置来达到的。

基于这种考虑,企业管理就必然是也应该是人本管理,以及对人本管理的演绎和具体化。

2.2以激励为主要方式

  激励是指管理者针对下属东需要,采取外部诱因进行刺激,并使之内化为按照管理要求自觉行动的过程。

  激励是一个领导行为的过程,它主要是激发人的动机,使人产生一种内在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活动过程。

未满足的需要,才会引起动机,所以它是激励的起点。

激励必须是领导者利用某种外部诱因,刺激人的未满足的需要,诱发人的“潜在的需要”,一旦潜在的需要变成现实的需要,就会引起动机。

人的需要,有精神的和物质的,因此外部诱因也应有物质的和精神的,我们应该用不同的诱因刺激人们相应的需要。

激励的目的是激发起人们按照管理要求,按目标要求行事。

2.3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人们在一定的社会中生产、生活,就必然要同其他人结成一定的关系,不同的人际关系会引起不同的情感体验。

  人际关系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人际关系,会影响到组织的凝聚力、工作效率、人的身心健康和个体行为。

  企业管理和谐目标的三个层次的涵义。

实行人本管理,就是为了建立没有矛盾和冲突的人际和谐,达成企业成员之间的目标一致性,以实现企业成员之间的目标相容性,以形成目标期望的相容从而建立和维持和谐关系。

2.4积极开发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开发是组织和个人发展的过程,其重点是提高人的能力,核心是开发人的潜能,所以说,人力资源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它贯穿人力资源发展过程的始终。

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需要具备两个基本的条件:

一是占有资金;二是拥有掌握专业技能从事管理和操作的人员。

两者之间,人的因素更为重要。

人力资源的核心问题,是开发人的智力。

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所以说,制订和实施人才战略,是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的客观要求。

2.5培育和发挥团队精神

能否培育团队精神,把企业建成一个战斗力很强的集体,受许多因素的影响,需要有系统配套的措施。

明确合理的经营目标。

我们要有导向明确、科学合理的目标,把经营目标、战略、经营观念,融入每个员工头脑中,成为员工的共识。

为此,我们必须把目标进行分解,使每一部门、每一个人都知道自己承担的责任和应做出的贡献,把每一部门、每一个人的工作与企业总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

  增强领导者自身的影响力。

领导是组织的核心,一个富有魅力和威望的领导者,自然会把全体员工紧紧团结在自己的周围。

  建立系统科学的管理制度,以使管理工作和人的行为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是生产经营活动协调、有序、高效运行的重要保证。

  良好的沟通和协调。

沟通主要是通过信息和思想上的交流达到认识上的一致,协调是取得行动的一致。

  强化激励,形成利益共同体,即通过简历有效的物质激励体系,形成一种荣辱与共、休戚相关的企业命运共同体。

引导全体员工参与管理。

这样企业能够做到吸引每一个员工都能够直接参与各种管理活动,使全体员工不仅贡献劳动,而且还贡献智慧,直接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

  3、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

3.1把“以人为本”落实到企业文化的倡导

提倡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是因为这样的文化对企业的发展有重要的价值。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员工素质的全面发展和客户信誉的全面提高两个方面。

从根本上说这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增强企业搏击市场经济大潮能力的基础。

现代企业的员工应该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如果员工对劳动没有任何兴趣,那么这个企业就一定没有发展的后劲。

企业员工的全面发展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每个人可以无所不能。

就人的能力和技能而言,永远不可能是绝对全面的,科技越发展,人的分工就越细,人的特长就越明显,企业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是有个性化的人。

企业文化是作为一种“无形规则”存在于员工的意识中,企业文化离开员工根本无法独立存在,“以人为本”是形成良好企业文化的基础。

卓越的企业界总是把人的价值放在首位,物是第二位的。

应该尊重人的思想,在企业里,要能听到不同的声音,企业的领导者要能够接受新思想所带来的冲击,这样才能让这个企业保持活力,也才能不断地激发人的创造力。

惠普的企业文化明确提出:

“以真诚、公正的态度服务于公司的每一个权力人”的思想,这与IBM公司的“让公司的每一个成员的尊严和权力都得到尊重,为公司在世界各地的消费者提供最上乘的服务”有一曲同工之处。

一句话,要想使员工关心企业,能够与企业同心同德,尽职尽责就在于员工能否分享企业成长所带来的好处。

只有在这种企业文化下,员工才能树立积极的工作价值观,才能真正感受到成功的乐趣,才能体会出人格的被尊重,也才能表现出敬业敬职的精神,企业才真正被员工所热爱。

一个强大的企业不一定有很深厚的文化,文化是企业的伴生物,只有当企业文化渗透到员工内心,形成企业内部的伦理和一种企业内部大多数员工所共识的观念,员工真正明白企业追求的价值标准,才能自觉维护企业的利益,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真正做到自觉、自律、自学、自新。

自觉是前提,自律是保证,自学是创新的源泉,自新则是创新的集中表现。

每一位员工品格将直接关系企业文化这棵“大树”的成长,培育良好道德品格,树立企业全局观念是企业文化得以健康的重要保证 

  3.2树立以人为本,完善用人机制,坚持员工重于产品,树立以员工为中心的理念 

二十一世纪的社会,是一个以人才为先导的时代,任何企业忽视人才的培养与使用,都会给自身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把销售额、市场占有率、利润等指标作为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忽视人才引进工作。

在一些企业管理者看来,人力资源工作往往排在市场、销售、研发等要素之后,事实上,企业持续生产发展的关键不是单一的,而是企业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即以人为本管理理念为前提,企业只有彻底贯彻这一理念,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

以人为本的人才引进法认为,对人才而言,“比文凭更重要的是知识,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技能,比技能更重要的是素质”,因此,企业应当多渠道的引进人才,面向社会招聘人才,进入高校吸引人才,内部广泛培养人才,或者在重组的企业中发现人才。

坚持重视人才能力、素质、潜力为指导的选人方针,为企业发展筹备良好的人才队伍。

 

  在实际工作中,企业要调动起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潜能,采用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竞争上岗机制,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佳配置。

在具体的用人机制中,企业采取量化指标竞争上岗、对外聘人员实行试用上岗制,首先让外聘工作人员对企业有一段时间的适应期,然后再看是否能发挥潜能。

对于企业人力资源方面出现人岗不相适应的情况,要充分考虑到员工的感受,酌情进行处理。

目前,我国很多比较大的集团公司在用人上,成功地引用了以人为本的用人机制,比如,海尔集团公司实行优秀员工、合格员工、试用员工三工并存的人才机制,河南许继集团公司实行“末尾淘汰制”、“轮岗换岗制”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员工的潜能,调动了员工的生产经营积极性,推动了企业在管理方法上的创新。

  

  激励是调动员工积极性,激发员工创新意识的最有效方式之一。

企业建立有效的用人激励机制,可以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最大优势。

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有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需要,因此,根据人的需要层次不同对人的激励机制也要具有多样性,包括工资、奖金、津贴、职位晋升、改善环境、工作自由等,以满足不同层次人的不同需要,充分落实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激励机制。

具体的需要层次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对应于以下几种激励:

 

   

  以上激励机制的运用给予企业员工更多发展机会和挖掘自己能力的空间,拓展了企业的发展空间。

3.3全面培训职工,使职工能端正工作态度,提高工作能力

职工是企业最活跃的组成部分,是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落实者。

企业职工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形象和效益。

面对汹涌的知识经济大潮和日益开放的市场,现代企业管理人员必须不断充实知识、更新观念,不断接受教育。

在接受教育培训中,一要端正工作态度,工作态度决定工作质量,认真只能把工作做对,用心才能把工作做好。

企业中的每隔员工都在用心做工作,工作质量才能有保证,企业才能长兴不衰。

二要提高工作能力、创新能力,增强竞争意识。

使每个员工都能明白在竞争条件下不进则退的道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增强进取意识,使员工有干好工作的信心和干好工作的能力。

企业要主动提供和推动员工技能的培训,提供给员工提升自身工作技能的培训机会和激励机制,要从思想上和物质上来鼓励员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提升自身工作能力的学习和培训中去,提升了工作技能的员工不单只是自身的利益得到提升,由于他们技能的提升也给企业带来了好的产品品质保证。

3.4坚持顾客重于利润,树立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

对企业而言,能否实现利润最大化,最终取决于其产品能否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营销管理的全部活动,最根本的目的是满足顾客的需求,要围绕顾客这个中心来展开。

以顾客为中心,不仅要了解、满足和引导顾客的需求,而且要树立企业一切经营活动都是为了顾客的价值取向,形成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

美国营销学者巴巴拉•杰克逊提出的关系营销理论认为,企业要建立、维持和促进与顾客之间的关系,并形成一种兼顾各方利益的长期关系。

关系营销的重点对象是顾客,并把观念从注重每一次单独的销售转到与顾客发展长期伙伴关系上。

关系营销学的目的是尽可能使每一位顾客都成为未来的长期客户,成为与本企业有伙伴关系的忠实顾客。

西方营销学者非利普•科特勒提出的“顾客让渡价值”理论,对这一问题作了更为深入的阐述,顾客让渡价值是指顾客总价值与顾客总成本之间的差额,顾客总价值是指顾客购买某一产品与服务所期望获得的一组利益,它包括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和形象价值等。

顾客总成本是指顾客为购买某一产品所耗费的时间、精神、体力以及所支付的货币资金等。

顾客让渡价值理论认为,顾客在购买产品时,总希望把有关成本包括货币、时间、精神和体力的耗费降到最低限度,同时又希望从中获得更多的实际利益,以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需要。

按照这一理论,企业营销管理要以顾客为中心,吸引更多的顾客,要从两个方面努力,一是通过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在人性化服务上下功夫,塑造企业总体形象来提高顾客总价值;二是通过降低生产成本与营销成本,减少顾客购买产品的时间、精神和体力的耗费,从而降低货币和非货币成本。

西方营销管理学中关于吸引顾客、争取顾客、一切为顾客着想的观念,对我们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3.5坚持信誉重于市场,树立以信誉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