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系统名称解释.docx
《地理信息系统名称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信息系统名称解释.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信息系统名称解释
名词解释
1、信息:
用文字、数字、符号、语言、图像等,介质来表示事件现象等的内容、数量或特征,作为生产、建设经营、管理、分析和决策的依据。
2、数据:
是未知加工的原始资料,是对客观内容事物的直接符号表示,如图形符号,数字,字母等。
3、地理信息系统:
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的支持下,以地理空间为基础,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运算,分析,建模,显示和制图,以提供对规划,管理,决策和研究所需的地理信息的计算机技术信息。
4、矢量数据结构:
地理空间中各离散点平面对象的数据结构。
5、空间数据:
关于某一区域内一定地理要素特征的数字集合。
6、元数据:
关于数据的描述性数据信息。
7、宗地:
是指土地使用权人的权属界址范围内的地块;是土地登记的基本单元,也是地籍调查的基本单元。
8、元数据:
是描述数据的数据,信息资源的编目信息,它通过描述资源的属性,使得使用者不需要直接浏览资源就获得资源的主要特征信息。
9、C/S和B/S:
C/S是客户端/服务器结构;B/S是浏览器/服务器结构。
10、缓冲区:
地理空间目标的一种影响范围或服务范围,具体指在点、线、面实体的周围,自动建立的一定宽度的多边形。
11、拓扑结构:
空间拓扑结构是指两个空间目标在拓扑变换下保持不变的空间关系,比如相邻、相交、相接等关系。
12、SQL:
是结构化查询语言的简称,是一种数据库查询和程序设计语言,用于存储数据以及查询、更新和管理关系数据库系统。
包括数据操作、数据定义和数据控制。
13、实用型GIS:
实用性地理信息系统又称面向项目的信息系统,是一类具有应用目标,为特定区域或者专题的管理做决策服务的地理信息系统。
14、电子地图:
电子地图是以地图数据库为基础,以数字形式存贮于计算机外存贮器上,并能在电子屏幕上实时显示的可视地图,又称“屏幕地图”或“瞬时地图”。
15、投影变换:
是研究从一种地图投影点的坐标系转换为另一种地图投影点的坐标系的理论和方法。
16、数字高程模型:
简称DEM,是由一组有序数值阵列形式表示地面高程的一种实体地面模型,是数字地形模型的一个分支。
一般认为,DTM是描述包括高程在内的各种地貌因子,如坡度、坡向、坡度变化率等因子在内的线性和非线性组合的空间分布。
17、坡度和坡向:
坡度是地表单元陡缓的程度,通常把坡面的垂直高度H和水平宽度I的比叫做坡度;通常地形坡面的朝向即是坡向。
18、叠置分析:
是地理信息系统中用来提取空间隐含信息的方法之一。
是将同一区域里的不同要素主题的数据进行叠置,运用数学方法进行运算,并且得到与原来两个或多个要素所具有的属性的新的要素数据。
叠置分析不仅生成了新的空间关系,而且还将原有的多个要素数据层的属性联系起来产生了新的属性关系。
19、元数据:
是指用于描述要素、数据集或数据集系列的内容、坐标范围、质量、时间、数据所有者、数据的提供方式等有关的信息。
简单的说就是描述数据的数据。
20、嵌入式GIS:
也称移动GIS,是运行在嵌入式设备(如掌上电脑、PDA、智能手机、汽车等)上的软件系统,是地理信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
21、通视分析:
是指以某一点为观察点,研究一定区域范围内的通视情况的地形分析。
22、地理信息系统:
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的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23、空间参考系:
平面坐标系和高程坐标系的统称。
24、地图投影:
是利用一定数学方法则把地球表面的经、纬线转换到平面上的理论和方法。
25、高斯克吕格投影:
是一种横轴等角切圆柱投影。
假想有一个椭圆柱面横套在地球椭球体外面,并与某一条子午线(此子午线称为中央子午线或轴子午线)相切,椭圆柱的中心轴通过椭球体中心,然后用一定投影方法,将中央子午线两侧各一定经差范围内的地区投影到椭圆柱面上,再将此柱面展开即成为投影面,此投影称为高斯克吕格投影。
26、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
根据国家颁布的测量规范、图式和比例尺系统测绘或编绘的全要素地图,也可简称“国家基本地形图”“基础地形图”“普通地图”等。
27、空间数据库引擎:
是使空间数据可在行业标准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中存储、管理和快速查询检索的客户端/服务器软件。
它将空间数据加入到扩展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中,并提供对空间、非空间数据进行有效地管理、高效率操作与查询的数据库接口。
28、等高线:
的是地面上高程相等的相邻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
29、地理数据库:
是应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对地理数据进行科学的组织和管理的硬件与软件系统;是面向实体空间数据模型的全局视图。
用于存储和管理地理空间数据。
30、TIN模型:
是在空间数据库中描述面对像的模型。
TIN方式将表面表示为连续的不重叠的三角形面。
通过在一个三角形内进行海拔插值多项式计算,估计出一个面中任何位置对应的值。
31、地图综合:
地图综合是对制图地物的形状、数量、质量等特征进行化简的过程。
32、数字地面模型:
就是以数字的形式来表示实际地形特征的空间分布。
有时所指的地形特征点仅指地面点的高程,就将这种数字地形描述称为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elevationmodel,DEM)。
33、监督分类:
又称训练场地法,是以建立统计识别函数为理论基础,依据典型样本训练方法进行分类的技术。
34、OpenGIS:
即开放式GIS,是指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根据行业标准和接口建立起来的GIS,开放式GIS的目的是提供一套具有开放界面规范的通用组件,开发者根据这些规范开放出交互式组件,这些组件可以实现不同种类地理数据和地理处理方法间的透明访问。
35、数字字典:
数字字典是描述数据的信息集合,是对系统中所有使用数据元素定义的集合。
数据字典的内容一般包括:
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和加工过程。
其作用是对系统中数据做出详尽的描述,提供数据库中数据的集中管理。
36、工具性GIS:
这类系统没有具体的应用目标,基本上是一种系统支撑软件供建立GIS之用。
它具有对计算机硬件适应性强,数据管理和操作分析效率高、功能较完善,且易于扩展和商品化等优点。
37、图层:
基于矢量拓扑关系的数据集合。
通常把同一类地理要素单独存放在一个图层中。
38空间分析:
基于空间数据的分析技术,以地理学为依托,通过分析算法,从空间数据中获取有关地理对象的空间位置、空间分布、空间形态、空间形成、空间演变等信息,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对空间数据的深加工获取新的信息。
39、LBS:
LocationBasedService,意为基于位置的服务,是指通过电信移动运营商的无线电通讯网络(如GSM网、CDMA网)或外部定位方式(如GPS)获取移动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地理坐标,或大地坐标),在GIS平台的支持下,为用户提供相应服务的一种增值业务。
业务涵盖导游、导航、车辆监控、户外巡检、亲子监控等。
40、属性结构:
为说明某要素的面积、权属、分类等信息而建立的属性字段。
41、GNSS:
Global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意为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是一个涵盖包括GPS、GLONASS、Galileo、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在内的综合星座系统。
42、消费级GIS:
是指与大众应用联系比较紧密的GIS软件,它在大众消费与专业应用领域得到普遍应用,是根据大众需求和应用目的而设计的一种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软件,它能够随时提供位置信息及与位置信息相关的各项服务。
43、开放式地理数据互操作平台:
开放式地理数据互操作平台是指在计算机和通信环境下,根据行业标准和接口(Interface)所建立起来的地理信息共享的平台。
不同用户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以及异构分布数据库能相互通过接口交换数据,并将它们结合在一个集成式的操作环境中。
在异构数据库和分布式计算的情况下,GIS用户在互相理解的情况下,能透明获取所需的信息。
可以实现不同地理空间数据之间、数据处理功能之间的相互操作以及不同系统或不同部门之间资源的共享。
44、嵌入式GIS:
是新一代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的代表方向之一,它是运行在嵌入式计算机系统上高度精简的GIS软件系统,嵌入式系统是隐藏在各种装置、产品和系统(如掌上电脑、机顶盒、车载盒、手机等信息电器)之中的一种软硬件高度专业化的系统。
基础内核小,功能适用,文件存储量小,实现了空间数据和GIS功能的分布式存储、维护、分发、聚合和共享,结合3G、开放、标准的特点,实现与移动MIS、移动OA等系统无缝集成,丰富了3G、GIS、GPS等新技术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
大地水准面:
平均海平面延伸至大陆平面围城的封闭的曲面。
地图集:
是指为了统一的用途和服务对象,按照统一的编码原则而汇集的一组地图,并编辑成册。
空间数据结构:
数据仓库:
地理信息服务:
是指为了吸引潜在用户,提高地理信息系统的使用率,而建立的一种商业化服务模式。
坐标转换:
是指平面上的两个点之间建立的一一对应关系。
坐标转换一般有几何矫正和投影转换。
电子政务:
是指在通讯、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下,对目前政府部门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进行优化更新,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限制,建立一个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服务平台,为全社会提供优化、规范和符合国际化水平的服务和管理。
虚拟地理环境:
是指用数字化的现实地理环境恢复过去的地理环境或预测未来的地理环境。
空间数据挖掘:
是指提取空间数据中潜在的、用户需要的数据。
栅格数据模型:
把数据划分成规则的网格,在每个网格中添加属性的数据结构
开放式地理数据互操作平台:
在通讯和网络环境下,在行业标准和接口下建立的共享的软件平台。
简答题
1、有人说,GIS数据的保密性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别有用心的人和组织很容易得到高分辨率的遥感图,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答:
GIS数据保密性的必要性:
(1)GIS数据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遥感可以获得高分辨率的影像数据,但是不能够获得准确的属性数据,并不能完全回答在什么地方有什么问题。
没有属性的空间数据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空间数据的使用。
另外一旦涉及军事、国防、航空等领域GIS数据落入别有用心的人手里,将会对国家安全、国家机密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
(2)遥感图只是栅格数据,GIS数据则包涵矢量数据,遥感图不能代替矢量图。
(3)GIS数据的保密,实际上也是对GIS数据知识产权的保护,任何团体、组织、行业之间的GIS数据共享必须以一定条件、协议做约束。
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可以利用非法途径获得完整的GIS数据,进行非法出版生产或者将数据提供给有需求的单位等,这都是侵权行为。
50、简述加强地理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与相关措施。
答:
重要性:
涉密地理信息数据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信息资源,关系到国家安全。
近年来,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迅猛,地理信息数据应用广泛,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措施:
1、经依法审批获得涉密地理信息数据的企事业单位(以下简称用户),必须遵守国家保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建立健全保密管理制度,不得擅自向其他单位和个人复制、提供、转让或转借涉密地理信息数据。
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擅自对外提供涉密地理信息数据。
2、涉密地理信息数据只能用于被许可的范围。
使用目的实现后不再需要使用涉密地理信息数据的用户要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及时销毁涉密地理信息数据,并报涉密地理信息数据提供单位备案;也可请提供数据的单位核对、回收,统一销毁。
如需超许可范围使用的,应另行办理审批手续。
3、用户在涉及加工、处理、集成等使用涉密地理信息数据的建设项目(以下简称涉密项目)招投标中,必须委托给国内具有相应测绘资质的单位(以下简称第三方)承担。
严禁委托给外国企业或者外商独资、中外合资、合作企业以及具有外资背景的企业承担涉密项目建设。
4、各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依规对持有涉密地理信息数据的用户运行的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
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督促整改;情节严重的,要依法严肃处理。
5、各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强化对各有关企事业单位相关涉密人员的保密教育和岗位培训,增强保密意识,筑牢严守国家秘密的思想防线。
2、简述应用了GIS技术的118114号码百事通与以前的114查号台提供的服务有何不同?
答:
应用了GIS技术的118114号码百事通与以前的114查号台的服务的不同:
114查号台是简单的基于2维数据表格的查询,只能够提供电话,查机主、通过机主查电话的功能。
118114号码百事通,使用了GIS技术,不仅可以提供114查号台的服务,还可以通过指路服务、位置服务、地址匹配等地理信息服务,可以为人们的衣食住行提供必要的地理参考信息。
25、GIS空间分析的主要方法及应用?
22、简述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并试以实例说明其在地理学中的应用。
31、列举GIS空间分析方面的应用(至少列举3个方面的应用)。
14、简述空间分析的大致步骤。
答:
1、叠置分析,多边形叠加、点与多边形叠加、线与多边形叠加。
比如城市道路的扩建等应用,可以应用与矿山矿物的分布点预测。
2、网络分析,主要目的是对地理网络(如交通网)、城市基础设施网络(如各种网线、电力线、电话线、供排水管线等)进行地理分析和模型化。
3、缓冲区分析,指针对点、线、面实体自动建立其周围一定宽度以内的缓冲区多边形。
缓冲区的产生有三种情况,一是基于点要素的缓冲区,二是基于线要素的缓冲区,三是基于面要素多边形边界的缓冲区,可以应用与污染源可能污染的范围,可以应用与城市道路拓宽建设时,需要拆迁的范围显示。
4、空间统计分析:
常规统计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回归分析、趋势分析。
空间分析的应用:
城市道路的扩建、环境保护、灾害预警、气象林业、人口分布趋势等。
4、GIS网络分析的主要功能及用途是什么?
答:
GIS网络分析的主要功能和作用:
主要功能:
路径分析、地址匹配、资源分配、流量分析、连通分析和选址等;
主要用途:
选择最佳路径、选择最佳布局中心和资源分配等。
36、比较缓冲区分析和叠置分析的概念,并举例说明这两种空间分析方法的用途。
答:
空间缓冲区分析是指根据分析对象的点线面实体,自动建立他们周围一定距离的带状区,用以识别这些实体或主体对邻近对象的辐射范围或影响度,以便为某项分析或决策提供依据。
比如:
在林业规划中,需要按照距河流一定纵深的范围来规划森林的砍伐区,以防止水土流失。
空间叠合分析是指在统一空间参照系统条件下,每次将同一地区两个地理对象的图层进行叠合,以产生空间区域的多重属性特征,或建立地理对象之间的空间对应关系。
比如,某矿区内,含有大量铁矿,同时,该矿区也含有大量铜矿。
将铁矿数据与铜矿数据进行叠加分析,可以得到同时含有铁矿和铜矿的共同区域。
17、简述某一工具型GIS软件的功能及各主要模块的作用?
答:
以MAPGIS为例MapGIS是中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具有自主版权的大型基础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平台。
它是一个集当代最先进的图形、图像、地质、地理、遥感、测绘、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于一体的大型智能软件系统,各主要模块的作用图形处理:
包括数字测图、输入编辑、输出、文件转换、升级等模块。
主要功能是导入AutoCAD数据、shape数据、矢量化和输出等;库管理:
包括数据库管理、属性库管理、地图库管理和影像库管理4个模块。
主要功能是分层分幅的管理地形图数据,管理影像数据、属性数据,图形挂接外部属性、外部表格转换wb等。
空间分析:
包括DTM分析、网络分析。
提供对矢量数据的叠加分析、缓冲区分析等功能。
图像处理:
包括图像处理、电子沙盘。
提供栅格数据的导入及校正,电子沙盘的制作等功能。
实用服务:
包括投影变换、误差校正等模块。
四种图框生成,单个投影转换/批量转换,用户投影转换,矢量数据的误差校正等功能。
5、地图比例尺的作用?
地图比例尺的作用:
(1)比例尺决定地图图形的大小,同一地区,比例尺越大地图图形越大,反之越小;
(2)比例尺反映地图的量测精度,正常人的视力只能够分辨出地图上不小于0.1mm的两点间的距离,因此,地面上水平长度按比例尺描绘到地图上是不可避免的存在0.1mm的误差。
这相当于图上0.1mm的地面水平长度,叫做比例尺精度。
由于0.1mm是将地物按比例尺描绘成图形时可以达到的精度极限,故又称比例尺精度为极限精度。
根据比例尺精度,可以确定在实地测量时所达到的准确程度。
同样,在使用地图时,根据精度的要求可以确定选用何种比例尺地图。
由此可见,比例尺越大,地图的测量精度越高。
(3)比例尺觉得着地图内容的详细程度,在同一区域或同类的地图上,内容要素表示的详略程度和图形的符号大小,主要取决于地图比例尺。
比例尺越大,地图内容月详细,符号尺寸亦可以稍大些,反之,地图内容则月简略,符号尺寸相应减小。
一幅地图上若未注明比例尺,用途者亦无法从图书获取信息的数量特征。
8、空间数据库与一般数据库相比有哪些特点?
答:
空间数据库是指某一区域关于一定地理要素特征的数据集合,空间数据库的特点有:
(1)数据量特别大,地理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要用数据来描述各种地理要素,尤其是要素的空间位置,其数据量往往很大。
(2)不仅有地理要素的属性数据(与一般数据库中的数据性质相似),还有大量的空间数据,即描述地理要素空间分布位置的数据,并且这两种数据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3)数据应用广泛,例如地理研究、环境保护、土地利用与规划、资源开发、生态环境、市政管理、道路建设等。
上述特点,尤其是第二点,决定了在建立空间数据库是,一方面应该遵循和应用通用数据库的原理和方法,另一方面又必须采取一些特殊的技术和方法来解决其他数据库所没有的管理空间数据的问题。
33、空间数据库的概念及其组成部分有那些?
答:
空间数据库指的是地理信息系统在计算机物理存储介质上存储的与应用相关的地理空间数据的总和。
包括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应用系统三个组成部分。
10、栅格结构和矢量结构各有什么特点?
26、在地理信息系统中,为什么要进行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的转换,其转换的方法有哪些?
答:
矢量数据结构定位明显,属性隐含。
有便于面向现象的数据表示,数据结构紧凑、冗余度低,有利于网络分析,图形显示质量好、精度高。
缺点是数据结构复杂,软件与硬件的技术要求比较高,多边形叠和分析比较困难,显示与绘图成本比较高。
栅格数据结构明显,定位隐含。
其数据结构简单,空间分析和地理现象的模拟均比较容易,有利于与遥感数据的匹配应用和分析,输出方法快速,成本叫低廉。
缺点是图像数据量大,投影转换比较困难,栅格地图的图形质量比较低,现象识别效果不如矢量数据。
一般情况下,同一个GIS系统能够处理、存储栅格和矢量数据。
对同一个研究区域而言,有时为了处理问题的方便,需要实现栅格和矢量数据间的转换。
矢量和栅格数据转换的方法:
1、矢量向栅格的转换方法,内部点扩散算法、复数积分算法、射线算法、扫描算法、边界代数算法。
2、栅格向矢量转换的方法,通常包括四个基本步骤,多边形边界提取、边界线追踪、拓扑关系生成、除去多余点及曲线圆滑。
栅格数据结构与矢量数据结构比较:
栅格数据类型具有属性明显,位置隐含的特点,优点:
1数据结构简单易于算法实现2输出方法快速,简易成本低廉。
缺点1难以建立空间网络连接关系2投影变化实现困难。
矢量数据结构类型具有位置明显,属性隐含的特点。
优点:
1数据结构严密余度小,数据量小2空间拓扑关系清晰,易于网络分析;缺点1数据结构处理算法复杂2数学模拟比较困难。
12、GIS有哪些数据来源?
数据标准化主要指哪些方面?
答:
数据来源:
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来源非常广泛,大致可以分为野外实测数据、航天航空遥感、航测、全球定位系统、原介质地图数据等。
1、遥感数据的获取是通过电磁辐射及物体波谱特征、电磁辐射与物体相互作用、电磁辐射的大气传输、遥感卫星及其运行轨道、遥感传感器及其成像原理而得到的。
2、航空摄影测量数据是以航空摄影获取的航空影片作为数据源。
3、利用全站仪等设备实施实地测量的数据作为数据源。
4、采集在已进行过测绘工作的测区,有存档的纸介质地形图,即原图作为数据源。
5、随着各种专题图件的制作和各种GIS系统的建立,直接获取数字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数字数据也是GIS数据源的一个方面。
数据标准:
1、GIS数据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直接影响地理信息的共享。
2、统一的地理基准,使地理数据具有一个统一的空间定位,这是地理信息系统建立的基础;3、统一的分类编码原则使GIS更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和完整性;4、数据交换格式标准能独立于数据提供者和用户的数据格式、数据结构及硬件环境,数据格式应便于修改、扩充和维护,便于同国内外重要的GIS软件数据格式进行交换。
5、GIS规范化和标准化使GIS在很多领域中应用时避免了重复测量的浪费,提高了数据使用的效率和有效共享。
39、简述空间数据误差的主要来源,以及基本的控制方法。
答:
1、源误差,来源:
数据年代;数据的空间覆盖范围;地图比例尺;观测密度数据的可访性,数据格式;数据与用途的一致性;数据的采集处理方式等。
2、由自然变化或原始测量引起的误差,来源:
位置误差;属性误差,质量和数量方面的误差;数据偏差;输入输出误差,观测者偏差,自然变化等。
3、GIS处理过程中引起的误差,来源:
计算机字长引起的误差;拓扑分析引起的误差,逻辑错误、地图叠置操作;分类与综合引起的误差,分类方法,分类间隔,内插方法等。
3、简述地理信息系统中数据的误差来源,提高GIS空间数据质量的途径有哪些?
答:
误差来源:
数据收集—野外测量的误差或数据矢量化过程中产生的误差;数据输入—仪器误差、操作误差;数据存储—数值精度不够、空间精度不够;数据处理—分类间隔不合理、插值误差;数据输出—输出设备不精确、输出的媒介不稳定;数据使用—对数据包含的信息理解错误。
减少误差的方法:
1、尽可能使用可靠的数据源;2、做好数据的预处理,如多原图的清绘、表格数据的整理;3、提高数字化操作人员的素质;4、选用精度高的数字化设备;5、数据精度检查,检查输出图与原图地点误差;6、做好人工逐一检查。
43、GIS基础平台软件选型时需要考虑哪些主要因素?
答:
应该考虑以下因素:
①适用性:
适用于项目总体设计的要求,特别要符合整体技术要求,费用要符合预算;②稳定性和安全性:
结构严谨,适应不稳定的运行环境,具备自身安全机制和数据保护机制;③维护性:
商业信誉好,技术实力强,能提供完善的技术服务;④先进性:
科学、先进,与国际领域技术同步发展和领先水平一致;⑤扩展性:
保持同领域领先水平,具备深度用户基地和技术接口。
15、GIS软件工程生存周期包含那几个阶段?
每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
GIS定义阶段:
软件的开发计划、需求分析;
GIS开发阶段:
系统设计、程序编码;
GIS维护阶段:
测试和维护。
16、信息与数据的区别与联系?
答:
信息是用数字、文字、符号、语言、图形、图像、声音等介质来向人们或机器提供关于现实世界各种知识。
信息具有客观性、适用性、可传输性和共享性等特征。
信息来源于数据。
数据是指能被计算机进行处理的一切对象,包括数字、文字、符号、图形、图像等。
数据是客观对象的表示,而信息则是数据内涵的意义,是数据的内容和解释。
数据是信息的载体,只有理解了数据的含义,才能得到数据中所包含的信息。
数据是原始事实,而信息是数据处理的结果。
19、简述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关系?
答:
在计算机科学中,数据是指所有能输入到计算机并被计算机程序处理的符号的介质的总称。
数据库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种操纵和管理数据库的大型软件,是用于建立、使用和维护数据库,它对数据库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以保证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6、GIS元数据的基本概念与作用?
答:
元数据是描述数据的数据,信息资源的编目信息,它通过描述资源的属性,使得使用者不需要直接浏览资源就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