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舞蹈教育课.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462995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素质舞蹈教育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素质舞蹈教育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素质舞蹈教育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素质舞蹈教育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素质舞蹈教育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素质舞蹈教育课.docx

《素质舞蹈教育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素质舞蹈教育课.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素质舞蹈教育课.docx

素质舞蹈教育课

第一课

记住我是谁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开始引入交流合作状态,加强学生之间的了解。

2.用自我介绍的方法,开发动作的即兴表现。

通过学生之间的接触,减少肢体陌生感。

二、教学准备

1.选择一首轻松的音乐,再选择一首爵士风格的音乐。

2.可敲出节奏的鼓。

三、教学步骤

1.肢体交流

全班围成一个圆圈,由教师或一个学生开始顺时针方向帮左面一位学生放松,如做揉肩;再逆时针方向帮右面一位学生敲背。

以此增加学生之间的亲近感。

2.自我介绍

保持圆圈,由教师示范,上前一步,说出自己的名字,然后做出一个能够代表自己性格、爱好等信息的动作——用动作介绍自己。

学生按此方式依次自我介绍。

过程中,教师可就某某些有特点的信息进行进一步了解,也邀请其他同学就感兴趣的信息进行详细提问。

1.我记住你

第一轮:

请学生依次大声自报姓名,全班大声呼叫回应。

接下来请学生将自己的标志动作节奏化,一个八拍或两个八拍,全班跟做。

教师参与其中。

第二轮:

教师可以站在圈中间,敲鼓给出节奏,让学生重复已经做出的动作,通过敲鼓逐渐加速,调动气氛。

2.小组展示

以上活动实际上已经形成了节奏化的小组合,教师要提示大家这个活动已经出现了初步的成果。

教师给小组合配上适当音乐,4拍,请各组合着节奏跳出来。

教师根据学生的动作,结合音乐风格帮助学生将合作规范化,使动作流畅易学。

此时最好已经能形成4个八拍的动作。

如果音乐是爵士风格,教师要帮助他们尽可能使用此风格的动作。

3.记录感受

教师发放表格,请学生将自己印象最为深刻的5位同学名字、信息、感受、关系指数填入表中。

姓名

信息

感受

关系指数(1-10)

自己的感受

第二课

镜面

一、教学目标

1.从反义词游戏到镜面动作,开发身体动作。

2.掌握并熟练运用镜面动作,提高舞蹈编创的能力;启发、挖掘学生自创动作,提高肢体语言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和积极创新的能力;训练对生活的观察与模仿力。

4.通过学习芭蕾舞,识别和熟练芭蕾舞手脚位置,同时进一步规范身体并体会并认识芭蕾舞的美。

一、教学准备

1.寻找镜面舞蹈视频资料。

2.适于芭蕾舞的音乐,慢板,8个八拍;4个八拍;则为4个八小节。

二、教学步骤

1.反义词导入

从反义词游戏开始。

反义词游戏举例:

第一人说“遥远”,第二人接“咫尺”;第一人说“黯然失色”,第二人说“光彩夺目”;第一人说“垂头丧气”,第二人说“兴高采烈”;第一人说“门可罗雀”,第二人说“门庭若市”;……

2.镜面动作

两人一组面对面:

A做正面动作,B做反面动作。

如第一人做的是高姿态动作;第一人做前动作,第二就要做后的动作;……

3.扮演角色

A是角色扮演者,可任选身份如交警、老奶奶、街道环卫工作者、教师……

B是镜子。

角色扮演者(A)照镜子,镜子必须敏捷地做出反向动作。

两人经初步练习后,一对一对正式表演。

镜子(B)如果反应快,能及时辨认出对方是什么人物,且能及时准确做出反向动作五个动作就为胜者。

两人的角色就轮换一次。

4.学习

经过反向动作练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反向动作的方法后,教师就是照镜子的人,学生全体面向教师成为镜子。

教师以此方法反向教授学生学习芭蕾舞的初级地面。

如果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初级地面,那么此时便可学习略复杂些的或25度高度的了。

5.总结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讨论学习后对芭蕾舞的印象,如怎样认识芭蕾舞的风格特点;这一个组合中的什么都包含了手、脚的什么位置等。

三、专业术语

镜面动作,反向动作,扮演,角色,风格,手脚的位置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镜面动作,运用镜面动作扮演角色并迅速做出。

2.教师难点:

学习芭蕾舞。

第三课

穿越

一、教学目的

1.让学生利用身体“艺术地表现时、空转化”以此拓展学生对时、空的特殊认识,发展现象力。

2.激发学生对“队形变化”的创意设计。

二、教学准备

1.有关“穿越”的视频资料(如《西游记》《盗梦空间》、迈克尔•杰克逊经典MV等)。

2.备用伴奏音乐。

3.摄像机、音响视频播放设备。

三、教学过程

1.视频导入

播放视频,和学生聊“穿越”,可从春晚小品《穿越》聊起,引申出对“穿越”的多种认识。

2.分组

每组6人,给出限定;3—5个动作表现存在于某个时间或空间;运用某种队形变化的形式表现“穿越”;再用3—5个动作表现另外一个时间或空间。

3.展示

选两到三组展示,教师给背景音乐,烘托气氛,赋予其更多艺术表现意味。

4.展示与评价

其他学生评价,帮助展示组突出主题,比如帮助起名字,或提出改善的建议,同时提示未表演的各组及时进行思考和改进。

第四课

跳格

一、教学目标

1.从学生都会的跳格中,分析判断人所共有的四中跳:

双起双落,双起单落,单起单落,单起双落。

进而认识舞蹈中既然各种跳都来源于人的两条腿,因此它应是很容易辨别的动作。

2.分析人在跳时腿弯与腿直两种状态,能够产生的各种跳跃动作,并通过相形跳跃的联想给动作命名,培育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

3.从创作出属于自己的跳跃性舞蹈,形成创造性思维。

二、教学准备

1.两首音乐

(1)轻快的音乐一首,2—4个八拍,中速波尔卡节奏,要适于跳跃。

(2)《阿细跳月》音乐一首。

2.白色或其他颜色的胶条,以便能在教室里贴出雪要的跳格图形。

3.芭蕾舞和中国古典舞中几种典型跳的影像资料。

三、教学步骤

1.贴格

教师提前用胶条在教室中跳格的图形。

 

2.跳格游戏

游戏方法及游戏规则:

(1)从两个单格开始,每次都要跳,不能迈步。

(2)单格单腿跳,双格双腿跳,再起跳换单腿。

(3)每次跳单格时都要换一种方法,不能重复(第二个双单格,不能与第一次的双单格相同)。

(4)最后双格要重跳起空中转身落地。

(5)按来时跳法返回。

违规者淘汰,看谁能按规定做到底。

3.分析出四中跳

选一位做得对的同学,一格一格地跳,请大家分析:

每次跳他都是用了几只脚跳起,几只脚落下?

最后要得出:

双起双落、双起单落、单起单落、单起双落四种跳的结论。

讨论:

人为什么只有这四种跳的可能?

结论:

人只有两只脚。

4.分组创编小跳组合

教师播放预先选好的波尔卡音乐,要求大家按这首音乐节奏编出两个八拍到4个八拍的跳跃组合。

元素:

四种跳,四种可任意衔接。

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创编。

5.展示并拍摄

几个小组进行展示。

同时请用预先准备好的摄像机将每个组的组合录下来。

第五课

鸟语

一、教学目的

1.运用语言和动作共同“说”的手段,扩大学生的表达能力。

2.从有逻辑的语言表达到非逻辑、非正常语言的表达,培育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现象能力。

3.通过掌握当代形体即兴的练习手法,并参考西班牙默剧,让学生能够自创小型形体剧。

二、教学准备

1.准备列有各式问题的PPT,如:

你最喜欢吃什么?

你最讨厌的事情是什么?

等等。

2.西班牙默剧《安德鲁和多莉尼》视频资料。

3.节奏轻柔的背景音乐;节奏激励的背景音乐。

三、教学步奏

1.镜面默契

两人一组,即兴决定跟随和主导的角色,用镜面动作考验两人的默契。

2.对话

默契游戏——教师用PPT展现预先准备的各种问题。

两人一组同时用语言回答统一的答案,并同时能用相同的动作表现出来,每组限时30秒,看哪组学生能够共同回答出最多的问题。

3.语句与舞句

两人一组,A说一句(可以是诗、散文或者普通的一句话),并同时用动作表现,B同步完成此人的语言和动作。

接着B根据A的语言,接下一句话并用动作表现,A快速模仿B的语言和动作。

双人形成语言与动作的小片段。

第六课

乡愁

一、教学目标

1.探索将情感外化到肢体的方法,并进行抽象化表现。

2.以诗歌作为对接的对象,将诗境与舞蹈相结合。

二、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的抽象能力,即将诗歌内容情感化。

三、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抽象能力,并通过肢体外化。

四、学生情况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没有接触过这样的课程,这也是第一次尝试这样的课程,《乡愁》这篇文章,对于高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非常的熟悉,而这一节的内容就是要把语言内的文字,变成饱含情感,肢体动作的课程。

五、教学活动

1.展示资料

请学生展示课前准备的有关《乡愁》和诗人余光中的资料。

2.读诗

请学生选出代表朗诵余光中的《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3.分析结构

请学生分析,诗被切割为4个时空:

小时候——长达后——后来——现在。

4.小组设计

每组对其时空所蕴含的情感、表现方式、音乐要求、道具进行分析与设计,并将结果填写在表格上。

“乡愁”设计与评价表

组名

小组成员签名

小组时空蕴含情感分析

表现方式设计(要求避免情节化,要给予抽象表现。

群舞、独舞不限。

主题动作

音乐要求

道具设计

评价

1.编创

分组进行编创:

强调抽象表现,不走向戏剧情节化。

2.展示

分组进行表演展示。

3.现场口头评价

4.评价填表

评价填表由另外一个组负责填写,可参考全体口头评价的内容,填表给予高度集中概括。

内容包括:

1.从情感表现、表现方式、动作设计等方面进行总体评价。

2.按三个标准定位:

A、优;B、良;C、尚需改进。

六、专业术语

情感外化,抽象表现,分析结构,表现形式,群舞,独舞,戏剧情节化,口头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