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卫一体化组织实施方案.docx
《环卫一体化组织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卫一体化组织实施方案.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卫一体化组织实施方案
环卫一体化组织实施方案
一、城乡道路清扫保洁方案
(一)、道路综合保洁作业标准和质量要求
1、道路清扫保洁标准:
所有道路要路面干净整洁见本色,达到“八无”、“六净”标准。
“八无”即:
无小广告、无堆积物、无砖头瓦块、无果皮纸屑、无塑料袋、无烟头积水、无积泥积尘、无人畜粪便呕吐物;“六净”即:
下水篦净、树池净、绿带及周边净、路沿石净、人行道净、车行道净。
落地垃圾滞留路面时间不得超过10分钟,道路交接处要各扫进5米,做到不漏扫。
落叶季节加强道路清扫,路面无明显落叶。
将所清扫的垃圾、砂尘等杂物及时倒入垃圾箱,不得随意堆放,不得倒入绿化带或窨井内,严禁将道路垃圾扫入边沟、雨水井口或下水道内,严禁将垃圾倒入果皮箱。
一至三级道路路面废弃物控制指标:
应符合表1-1规定。
但在同一单位长度内,不得超过各单项废弃物总数的30%。
表1-1路面废弃物考核指标
保洁等级
果皮(片/1000m2)
纸屑、塑膜(片/1000m2)
烟蒂(个/1000m2)
痰迹(处/1000m2)
污水(m2/1000m2)
其它(处/1000m2)
以克论净(g/m2)
一级
≤4
≤4
≤4
≤4
无
无
5
二级
≤6
≤6
≤8
≤8
≤0.5
≤2
10
三级
≤8
≤10
≤10
≤10
≤1.5
≤6
15
2、道路两侧垃圾收集容器清理保洁标准:
A、果皮箱等垃圾收集设施应早6:
30前全面完成一次清空,正常保洁作业时,随时清理。
发现破损及时更换,完好率应不低于98%。
果皮箱、垃圾桶要实行垃圾袋装密闭收集,便于清掏保洁。
B、箱周围地面2~3m内需整洁,无散落、存留垃圾和污水。
C、一、二级保洁道路设置的果皮箱每天清理1次以上,每天清洗一次;三级保洁道路设置的果皮箱每天清理一次以上,每两天清洗一次。
D、箱体要定时喷洒消毒、灭蚊蝇药物。
3、道路两侧绿化带清理和其他设施保洁标准:
A、绿化带保洁作业频次、作业时间与所在道路清扫保洁保持一致。
B、绿化带内(绿地内通道、绿地隔离带、行道树、树穴、花坛内)要达到“七无”。
“七无”即:
无暴露垃圾、污物;无人畜粪便;无塑料袋、包装壳;无砖瓦、碎石、石块;无纸屑、瓜果皮渣、烟头;无杂物;无悬挂飘浮垃圾。
路旁绿地、绿化隔离带、行道树池内应无积存垃圾、砖块和人畜粪便等。
4、小广告清理作业标准:
(1)道路清扫保洁服务范围内路名牌、指路牌、交通护栏、交通站牌等以及路灯杆、交通指示牌(杆)等墙体和设施1.8米以下部分的污迹、乱张贴、乱涂写和过时破损广告标语清理(保洁);
(2)小区清扫保洁服务范围内建筑物墙体和小区设施等1.8米以下部分的污迹、乱张贴、乱涂写和过时破损广告标语清理(保洁)。
5、城市家具(部件)保洁作业标准:
(1)保持公交站台、路名牌等城市家具干净整洁,无乱涂乱画。
道路两侧的建筑物外立面1.8米以下应无明显污迹,无乱贴乱画、乱挂破损标语及其它有碍市容观瞻的现象。
(2)保持人行道隔离桩、自行车栅栏等部件干净整洁,做到每周擦洗不少于2次。
6、非机动车规范停放管理标准:
(1)非机动车规范停放区域实行免费停车管理,不得收取停车费用。
(2)车辆停放在指定区域内,不得占用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及盲道。
(3)车辆停放整齐,首尾方向一致。
7、居民小区清扫保洁作业标准:
居民小区清扫保洁要达到“八无”、“四净”。
“八无”即:
无小广告、无堆积物、无砖头瓦块、无果皮纸屑、无塑料袋、无烟头积水、无积泥积尘、无人畜粪便呕吐物;“四净”即:
下水篦净、树池净、绿带及周边净、路沿石净。
要配合做好垃圾分类收集工作,小区内垃圾桶定期进行清掏和清洗,发现破损及时更换,每天清理两次以上,每天清洗一次。
小区楼道卫生每月清扫、拖洗不少于2次,楼梯扶手擦洗每月不少于1次。
8、环卫应急保障工作要求:
(1)要设置应急指挥组,作为整个应急处突工作的指挥中心,负责向上级部门报告和请示,负责与应急部门联络,负责协调应急期间各部门运作,统筹安排各项应急行动,保证应急工作快速、有序、有效进行。
(2)根据不同事件分别制定应急预案。
应急措施要快速反应、准确判断、合理调度、有效处置。
(3)对安全生产和作业质量突发事件、临时性应急任务,能够做到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尽可能降低不良的社会影响,最好效果地完成应急任务。
(4)遇有重大活动响应及时,能够有力保证作业人员、设备按需到位。
(5)环卫作业质量达到活动发生地所对应的各服务项目的相应质量标准。
(6)遇有特殊情况需要适当提高环卫服务质量标准的,能够按需完成。
9、安全、文明规范作业要求:
(1)保洁员统一着工作服。
清扫保洁员作业时必须穿标志服(环卫反光服)、戴工作帽、配戴上岗证(上下班途中同样必须穿环卫专业制服)。
必须具有所属单位的明显标志。
(2)工作中不与他人吵架,不恶语伤人,不故意扬尘污染别人,不挑起事端;清扫人员作业时要低扫压尘,避免把泥土等溅到行人,以防发生纠纷;文明作业,规范操作,做到无群众投诉。
(3)严禁保洁员作业时做与工作无关的事。
(4)在机动车道清扫保洁时,做到一停,二看,三保洁,加强自身安全意识,做到安全第一。
(5)作业公司应定期、经常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新保洁员上岗之前,必须进行安全教育技能培训,做到不教育不培训不能上岗。
10、其它清扫保洁质量要求:
清扫作业时严格按规定使用清扫保洁工具和设备,清扫工具、设备存放在隐蔽位置,不得影响市容。
路段若遇突发情况,服务单位应设置路障安全警示标志,必须在半小时内组织人员进行清扫、清理、清运,并在15分钟内向市、区环卫主管部门报告。
(二)、道路清扫保洁作业模式
大中型冲洗车冲洗、多功能洗扫车洗扫、小型电瓶车巡回清扫保洁、洒水车降温除尘,结合人工捡拾保洁。
1、机械化作业
(1)冲洗。
A、区域:
城市一、二、三级道路机动车道、辅道、非机动车道等。
B、频次:
所有道路机动车道每天冲洗2次,辅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一级道路每天冲洗1次:
二级道路每三天冲洗1次;三级道路每五天冲洗1次。
C、要求:
机械化冲洗限速10一15公里/小时,保证冲洗水柱冲到路沿石。
车辆作业时禁止鸣气喇叭和警示音乐、需开启工作警示灯,主动避让行人。
如路面较宽,需二次冲洗时,先中央后两边。
作业完毕后,确保道路无积尘、积水,无漏洗痕迹,路沿净、雨水口净。
(2)洗扫。
A、区域:
城市一、二、三级道路机动车道、辅道、非机动车道。
B、频次:
所有道路机动车道每天洗扫2次,辅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一级道路每天洗扫1次。
C、要求:
机械化洗扫限速5—10公里/小时,沿道路边沿作业。
路面清扫后,达到路面净、侧石净,无烟头、纸屑、瓜果皮核、塑料袋、灰土砖石等废弃物,做到路见本色。
(3)喷雾降尘。
A、区域:
城市一、二、三级道路机动车道、辅道、非机动车道等。
B、频次:
喷雾降尘一级道路平均每天不少于4次;二级道路不少于3次;三级道路不少于2次。
C、要求:
城市道路喷雾降尘作业限速20公里/小时。
使用配备高压水车进行喷雾增湿降尘,地面见潮湿不见流水,湿润地面覆盖全路面车道。
(4)机械化冲洗、洗扫水洗作业时间:
冲洗和洗扫作业在凌晨00:
00至06:
00,中午12:
00至14:
00之间完成,人行道水洗作业时间在凌晨00:
00至07:
00之间完成。
特殊天气根据主管部门要求调整作业时间和作业模式。
2、人工清扫保洁作业
(1)范围。
城市道路机械清扫之外的区域、人行道清扫保洁,人行道两侧绿化带捡拾、道路附属物保洁等。
(2)要求。
A、尽量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不断探索改进人工保洁方式。
B、按照定路段、定责任、定时间要求,确定每条道路保洁人员。
清扫时,应按车行道路面、人行道路面、雨水箅子、树穴及周边的顺序进行全面清扫。
应注意行人和来往车辆,不得漏扫、扬扫,控制扬尘。
C、严禁将垃圾扫入雨水口、绿地、绿化带内,应装入密闭的垃圾收集容器,按指定地点倾倒,严禁焚烧垃圾。
D、保洁人员在巡回保洁时若发现渣土及散装货物运输车辆和砼车发生撒抛滴漏现象,应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并通知责任领导,进行现场清理等应急处置,路面清理完毕后,如无法恢复原貌,调用清扫车或冲洗车对污染路面进行清扫、冲洗,直至路见本色,确保道路常净久洁。
(5)人工清扫保洁作业时间:
作业时间:
做到每天清扫1次,全天保洁。
每天上午7:
00开始清扫,8:
30前清扫完毕。
保洁:
上午8:
30—11:
30;下午2:
00--5:
30。
检查及迎检期间需根据业主要求无条件合理调整作业时间;夏季气温在35℃以上,依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合理调整作业时间。
二、生活垃圾转运方案
(一)、设备(车辆)安排
(1)、一般要求
1.选用新设备、新工艺和新设施,不断更新设备、工艺和设施,淘汰落后的设备、工艺和设施,以适应环境卫生不断发展的需要。
2.对正在使用的垃圾收集运输车辆和设备应建立必要的检测和淘汰制度,对影响市容、市貌、无法保证不遗洒垃圾和污水的垃圾收集运输车辆和设备应逐渐淘汰。
3.新的垃圾收集运输车辆和设备首次投入使用,应经过环境卫生主管部门的批准。
4.新投入运营的垃圾收集运输车应符合CJ/T 84的规定。
5.新投入运营的压缩式垃圾收集运输车应符合CJ/T 127的规定。
6.新投入运营的垃圾收集运输车应设有防垃圾和污水遗酒的机构或装置,保证垃圾和污水在收运过程中不遗酒。
7、严格按要求记录垃圾量台账记录。
(2)、管理要求
1.建立设备、车辆台帐制度,主要内容包括:
车辆型号、购置时间、主要部件、易损件、备件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工作情况,保养和维修情况等。
2.建立设备、车辆运行记录制度,主要内容包括:
能耗、开始和停止工作时间、故障情况等。
3.建立设备、车辆维修、保养、年检和故障排除制度,确保按时、按质完成垃圾的收集运输任务。
(3)、信息要求
1.垃圾收集运输企业应按有关规定做好记录、备份、报送等项工作。
2.信息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报送应及时、准确、完整,不得虚报、瞒报和迟报或伪造篡改。
3.建立“运行工作日志”制度,日志内容主要包括:
垃圾收运量、设备维修保养、设备运行状况。
4.按时向行政主管部门提交垃圾收集运输情况年度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作业量、工艺、设备、人员和成本等。
(二)、垃圾投放
1.逐步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分类标志应符合GB/T19095的规定,垃圾分类应符合CJJ/T102的规定。
2.生活垃圾产生者应按当地规定的时间。
地点等要求,将生活垃吸倒入垃圾收集容器中或者指定的生活垃圾收集场所。
实行分类收集的区域,应按規定分类的要求,将生活垃圾投入相应的收集容器中。
3.单位和个人应遵守生活垃圾投放规定不得乱倒、乱丢生活垃圾,不得将有害垃圾混入生活垃圾中。
4.单位和组织应自行设置密闭式垃圾收集容器用于投放产生的生活垃圾,垃圾不得裸露堆放。
5.公共交通工具上的垃圾,应由运营单位自行收集,按规定存放。
(三)、工具配置
(1)、基本要求
1.生活垃圾应密闭收集运输,防止造成环境污染。
2.居民区管理部门、单位和组织应设有专人负责垃圾收集运输工作,制定规章制度和保证措施,监督检查辖区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工作。
3.居民区管理部门、单位和组织应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工作。
4.垃圾收集人员应做好垃圾收集记录。
(2)、固定收集
固定收集包括收集容器和收集站二种收集方式。
1)、垃圾收集容器
1.垃圾收集容器内的垃圾应及时清除,不得满溢和散落,外体干净。
2.垃圾收集容器周围3米内应整洁,无存留垃圾和污水,周围无明显异味。
3.垃圾收集容器应定位设置,摆放整齐。
4.垃圾收集容器应按时清洗、保洁,保持外观整洁,无脏乱、污迹现象。
5.垃圾收集容器应定期维护、维修,无破损、锈蚀现象,发现丢失、破损及时更新。
2)、垃圾桶收集应符合下列要求。
1.垃圾桶配置数量符合CJJ/T102的规定。
2.垃圾桶应密闭,完好率应符合CJJ/T102的规定。
3)、垃圾箱收集应符合下列要求。
1.垃圾箱应整洁、部件齐全、无破损。
2.垃圾箱不得有遗洒垃圾、渗漏污水现象。
3.采用压缩方式的垃圾箱应有垃圾渗沥液收集装置。
垃圾渗沥液应排入下水道或集中处理。
4.固定式垃圾箱卸料时垃圾不得落地,收集后地面不得有垃圾和污水。
5.垃圾箱的放置应便于使用和装运,不影响市容。
4)、垃圾收集站
1.垃圾房
1.1垃圾房的服务半径不宜超过70米,不得影响市容市貌和景观环境。
1.2垃圾房应整洁、密闭、无积水和恶臭,外墙不得有明显积灰。
1.3垃圾房应有防尘、防臭措施,并能控制垃圾渗沥液和污水不外流。
1.4垃圾房在进行装载作业时,应控制扬尘和垃圾飘散,装载完毕及时清理。
2.垃圾密闭式清洁站和小型垃圾中转站
2.1在明显位置应设有站牌、《操作规程》牌和《倾倒垃圾人员须知》牌。
应明确接收垃圾时间,并贴出公告,在接收垃圾时间内不得拒收垃圾。
2.2清洁和中转站应建立人员岗位责任制,明确职责范围。
2.3站内上、下水应保持畅通,电线不得乱拉。
2.4站周围3米内为垃圾收集站保洁区域,保洁区域不得有垃圾和杂物,如有大件垃圾应码放整齐,且应当日运走。
2.5站外立面、门窗和内墙应保持完好、整洁,如遇污迹,应及时清理。
墙壁不得乱画、乱刻和乱贴。
(四)、车辆安排
1.非机动垃圾收集运输车
1.1外观应整洁,车体外部无污物、灰垢。
1.2在运输垃圾过程中应密闭,无垃圾扬、撒、拖挂和污水滴漏。
1.3应按指定时间将垃圾运送到指定的清洁站,不得随意倾倒。
2.机动垃圾收集运输车
2.1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等。
2.2垃圾收集运输车在明显位置应标有本公司名称或图标。
2.3垃圾收集运输车的配置应符合CJJ/T102的规定。
2.4日常运行的垃圾收集运输车完好率应在85%以上。
2.5垃圾收集运输作业单位应建立和完善垃圾收集运输车使用、保养、维修及监督检查等各项内部制度。
编写并组织实施车辆运营计划,负责统计、考核和评比检查工作。
2.6垃圾收集运输车应与清洁站和中转站设施、设备相配套,垃圾装卸方便。
2.7垃圾收集运输车应装备行驶和装载情况记录仪,并按有关规定提供作业记录信息。
2.8垃圾收集运输车应保持车容整洁,如遇污迹,应及时清理,每日工作完毕,应对垃圾收集运输车进行清洗。
2.9垃圾收集运输车应设有防遗洒、渗漏装置,在作业过程中不得遗洒垃圾和污水。
2.10垃圾收集运输车外部和垃圾箱体应完好无损,如遇磕、碰、漆皮脱落等,应及时修补。
2.11垃圾收集运输车在收集、运输和转运垃圾时,垃圾不得暴露,车辆不得超载。
2.12经营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的企业应配有应急车辆和联系方式,垃圾收集运输车出现故障时,要及时调用备用车辆,尽快到达指定地点完成垃圾运输工作。
2.13垃圾收集运输车应按规定路线和指定收集点进行收集,不得甩站。
2.14垃圾应运送到指定地点处理或处置,不得自行乱倒。
2.15垃圾收集运输车到达垃圾处理设施后应遵守其管理规定。
(五)、垃圾运输时间安排
(1)、可燃垃圾每天5:
00-12:
00集中运送到指定的垃圾中转站。
(2)、大型居民小区的餐厨垃圾用餐厨垃圾清运车将小区产生的餐厨垃圾,于每天早上8:
00前或晚上7:
00后统一收集运输。
(3)、其它垃圾每天15:
00一17:
00集中运送到指定的垃圾中转站。
(4)、可回收垃圾由清运人员存放出售或运到垃圾中转站。
(六)、生活垃圾收集清运
(1)收集作业
A、生活垃圾的收集工作,应做到定时定点、日产日清,不得堆积、滞留污染城市环境。
B、垃圾收集点的服务半径不宜超过70m,在未设垃圾收集站的多层住宅每4幢应设置一个垃圾收集点。
C、垃圾收集容器应定位设置,摆放整齐,方便居民投放。
收集点及周围5m内应整洁,无散落、存留垃圾和污水。
D、垃圾收集采取密闭方式,逐步推行分类收集。
垃圾收集容器应无残缺、破损,封闭性好,外体干净。
构筑物内外墙面不得有明显积尘、污迹。
E、垃圾收集站(点)应定期喷洒消毒、灭蚊蝇药物等。
在可视范围内,苍蝇应少于3只/次,并无活鼠等。
F、居民应按规定将生活垃圾袋装后投入垃圾收集容器内。
实行分类收集的小区,居民应将垃圾分类、袋装封闭后,定时投入收集容器内或放置于指定的收集点。
G、居民的生活垃圾应每日清除,无堆积;城市生活垃圾日清运率应达到100%。
H、收集搬运过程应无遗漏、无撒漏、无渗滤液滴漏。
垃圾收集车向垃圾转运站运送垃圾的过程应覆盖密闭,实行“垃圾不落地”作业,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I、地面清扫的垃圾应及时收集和运输,不遗漏,不得堆放在路边。
J、辖区内无主生活垃圾应及时收集和运输。
(2)垃圾桶的设置要求
A、垃圾桶应密闭,放置垃圾袋,实行垃圾袋装收集。
箱周围地面无抛撒、存留垃圾。
B、繁华重点地区垃圾桶间隔按50-80m设置,一级保洁道路按间隔50--100m设置,二、三保洁级道路按间隔100--200m设置。
C、垃圾桶应定位分类设置,摆放整齐,无残缺、破损,封闭性良好,外体干净,箱内垃圾无满溢。
D、垃圾桶保洁应达到外观整洁,无满冒外溢、无痰迹、无污迹、无蝇蛆,周边环境干净整洁。
E、对陈旧、破损的垃圾桶要及时维修,对确实无法使用的,要及时更换,完好率应不低于98%。
(3)运输作业
A、城市生活垃圾应采取密闭方式进行转运,禁止敞开式运送垃圾。
B、在垃圾运输过程中无垃圾扬、撒、拖挂和污水滴漏。
a、吊桶垃圾车应加盖,不得超高超载、挂包运输垃圾。
b、垃圾转运车应加装污水收集装置,在垃圾转运站装运垃圾时,应将污水箱的排污口打开,将污水排放干净,出站前再将排污水口关上,防止沿途洒漏。
c、在垃圾处理场卸完垃圾后,应将污水箱的污水排放干净,并对车辆进行清洗。
d、经常检查车辆密封构件,集装箱式垃圾车应定期更换密封条,确保完好,不洒漏污水。
C、运输垃圾应尽量避开上下班高峰期。
装卸垃圾符合作业要求,不得乱倒、乱卸、乱抛垃圾,在居民住宅附近的垃圾站装运垃圾时,应尽量避免扰民。
D、垃圾运输车辆应车容整洁,车况良好,车牌号码完整,车门喷印清晰的单位名称,车顶无乱焊铁架等现象。
E、垃圾装运量应以车辆的额定荷载和有效容积为限,不得超重、超高运输。
F、车辆安全管理达到“四有一无”,即:
有安全管理组织,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有完善的安全检查制度;有定期的安全培训制度;无安全事故发生。
2、大件废弃物清运
(1)及时将清扫保洁作业范围内的大件废弃物清理运送至市、区城管局指定的收纳处理场所,废弃物停留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2)大件废弃物清运后对地面进行清扫,确保清运地点达到相应的清扫保洁质量要求。
3、垃圾转运站运行维护
(1)垃圾转运作业
A、有异常垃圾进入转运站时应作好记录。
确保全年全天候接纳的垃圾来源、种类、数量符合转运站要求。
B、垃圾转运站清运实行“垃圾不落地”作业,垃圾到站后随即倒入运输车辆箱体或压缩设备内,不得在站内堆积,避免造成二次污染,全面实施垃圾压缩箱转运方式。
C、进入站内的垃圾应当日转运,按工艺要求运送到相应后端处理厂,确保垃圾日产日清,同时做好台账记录。
D、每次转运作业完成以后,将垃圾桶、地面、墙壁清洗干净,做到站内外场地整洁,无撒落垃圾和堆积杂物,无积留污水、无明显异味。
E、垃圾转运车及集装箱应密闭运输、无垃圾飞扬、无渗沥液遗洒、无垃圾粘挂现象。
F、设有渗滤液的收集设施设备,当日产生的渗滤液要当日处理。
(2)垃圾转运设施设备的维护、卫生及安全生产
A、垃圾中转站站点做到硬底化,有给排水设施,并有专业人员管理。
B、转运站应设有隔音、防尘、除臭及污水处置等防污染扩散设施,转运站方圆50米内无垃圾散发的臭味。
C、站内要设有电力保障措施、配套消防器材、应急机制以及协商处理措施,以防突发事件发生时可以有效解决,保证工作的正常运行。
D、垃圾转运车等作业设备完好,定期维修保养,做到外观干净整洁无破损、脱漆、锈蚀等现象,电力保障措施完好,运转正常。
E、站点有规范标志牌,并公布站点名称、作业时间、投诉电话。
转运过程不占道,不妨碍交通。
F、室内通风良好,无明显臭味,墙壁、窗户应无积尘、蛛网。
G、应定期对转运车辆及站内进行喷洒消毒,在可视范围内,站内基本无苍蝇,并无活鼠等。
H、卸料点设有吸风除尘、喷雾降尘、密闭系统。
I、保证垃圾转运站安全生产,安全生产制度健全,确保车辆站内设施设备的完好及随车人员、站内工作人员人身安全。
(七)、垃圾分类收运实施方案
一)、垃圾分类收运系统设计
垃圾分类收运系统包括前端收集、运输(下称前端收集系统)和后端中转、运输(下称后端清运系统)两部分组成。
垃圾收运的前端收集系统,由于各区域情况差异性较大,收运的间接责任主体为街道办、居民小区、区环卫部门等;在垃圾收运环节的后端,由于业务的差异性较小,为全市(区)层面上进行一定程度的统筹,即由本项目业主单位进行集约化利用和调配垃圾收运的资源。
本方案结合XX乡生活垃圾的分类现状、末端处理设施情况以及收运现状,从收运模式、前端分类收集系统、后端分类清运系统以及智能化收运平台四方面进行个性化设计,解决垃圾收运体系由于收运主体不一导致的市场化分散性问题。
对已有的设备设施,如垃圾房、垃圾集中堆放点、转运站等进行改造,以适应和满足垃圾分类收运要求;更新老旧垃圾运输车辆、配备满足垃圾分类清运需求、密封性好、标识明显、节能环保的专用收运车辆。
建立符合环保要求、与分类需求相匹配的前端收集与运输、中间转运、后端运输、垃圾收运设施设备运营维护等全过程的收运系统。
二)、垃圾分类服务设计
(1)完善垃圾分类方法和标准
结合国内成熟经验和垃圾分类的社会可操作性和程序可操作性,XX乡生活垃圾分类遵循“先易后难,先粗后细”的原则,大件垃圾、施工及装修垃圾、有害垃圾和废旧织物垃圾这三类垃圾实施专项分流处理,日常生活垃圾则根据其理化性质粗分为干垃圾、湿垃圾。
大件收集:
主要包括对家具、固定装置、家用电器等具有一定回收价值的较大家用设备的收集;
施工及装修垃圾收集:
主要包括施工及小区家庭装修所产生的垃圾等;
织物收集:
日常生活中居民丢弃的衣服、鞋袜等物件;
有害垃圾收集:
需要特殊安全处理的垃圾,包括对人体健康或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潜在危害的电池、灯管和日用化学品等的收集;
干、湿垃圾收集:
日常生活中产生量最大的一类垃圾,一般以干、湿垃圾分类收运。
三)、改进分类收集设备
分类设施设备配置直接影响市民对垃圾分类的参与度、垃圾投放的准确度、垃圾收运处理的经济性和便利性等问题,引入垃圾分类收集设备和配套的互联网管理系统已经成为国内促进垃圾分类的重要手段之一。
图:
垃圾收集设备改进
四)、收运模式
收运模式的选择依赖于配套的末端处理实施及这些末端处理设施的布局位置、服务人口的数量和垃圾收运量。
垃圾收运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源头直运模式:
垃圾在收集点收集之后,不经过转运环节,直接运往末端垃圾处理厂。
该模式多与压缩式垃圾收运车辆配合使用,且多用于距离末端垃圾处理设施较近的区域。
一般运输距离小于10km,服务人口小于3万人,垃圾量小于30t会选择此种模式。
2、单次转运模式:
垃圾收集点收集后,经过小型垃圾转运站集中转运后,运往末端垃圾处理厂。
利用广泛布局的小型垃圾转运站点,对前端收集的垃圾进行预压缩处理,再运往末端垃圾处理设施。
若小型转运站与垃圾末端处理设施的运输距离小于30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