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基本性质.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453857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数的基本性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分数的基本性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分数的基本性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分数的基本性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分数的基本性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分数的基本性质.docx

《分数的基本性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数的基本性质.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分数的基本性质.docx

分数的基本性质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案例与反思

教学内容: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知道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体会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直观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主题图,问:

看,小朋友玩得多开心呀,他们在干什么呢?

这些积木是什么形状的?

2、拿出一块你喜欢的积木,摸一摸它的面,有怎样的感觉?

3、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平平的面。

二、组织探究

1、想一想:

你能为把这些平平的面搬到白纸上吗?

用什么办法?

要注意些什么呢?

2、学生小组合作活动,教师巡视指导操作,并把得到的图形贴在黑板上,用水彩笔标好序号。

3、小朋友搬家的本领真强!

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上搬下了这么多的图形。

咦!

好象这些图形长得不太一样,你能把它们分一分吗?

4、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

5、全班交流:

你是怎么分的?

6、揭题: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

7、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正方形、长方形和圆?

8、出示“试一试”:

这些物品是什么形状的?

9、小结:

看来这些图形朋友就在我们身边,你可要认准哦!

三、巩固深化

1、“想想做做”第3题。

问:

这些图形很顽皮,没有排好队,你能数出它们各有几个吗?

生数一数,填一填。

全班核对后问:

怎样才能数得又对又快?

2、“想想做做”第2题。

问:

能在下面的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吗?

师投影示范,方格纸上画图形一般都要求画在线上。

学生活动。

展示画得好的。

你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圆形吗?

为什么?

3、想想做做”第1题。

问:

你能在钉子板上围出长方形、正方形、圆吗?

学生操作、展示和交流。

4、“想想做做”第4、5题.

(1)用正方体画正方形。

问:

图中的同学在做什么?

你能像这位同学一样,在一个正方体上选几个面,画出正方形吗?

试一试。

比一比画出的这些正方形,再看看正方体的每一个面,你有什么发现?

(2)用长方体画长方形。

出示一个长方体,问:

用这个长方体能画出不同的长方形吗?

试一试。

交流:

你画出几种不同的长方形?

为什么?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

对自己的表现怎样?

【教学反思】

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创设操作情境,让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创设实践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是本节课教学的主旨。

由于《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体、立方体、圆柱体和球的基础上教学的,它的编排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感知到“面在体上,面由体生”的思想。

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交流、比较等初步认识到长方形、正方形、圆这几个平面图形的最表面的特征,难点是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异同点。

新课标强调: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

因此,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我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立足于激发学生的兴趣问题,以学生喜爱的搭积木数学活动引入本节课,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他们在摸一摸,画一画,分一分,说一说,找一找,认一认等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通过亲身动手操作与经历体验,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感受形与体之间的联系,有效地发展空间观念。

练习中,主要让学生经历数一数,围一围,画一画等学习活动,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的认识。

这样,在让学生体验平面图形特点的同时,又让学生体会到了平面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到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但是本节课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如:

教学用具准备不充分,学生学具准备不规范,所以在画一画的环节中,导致长方形和正方形画的不规范。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精心备课,力争在有限的课堂教学40分钟时间内,更好地服务于教学,进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读《在情境中拓展学生思维》有感

“一种好的学习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求知思维。

教学中要积极挖掘教材的内在因素,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一些有思考价值的情境,与知识背景有关的情境,能不断引发问题的情境,能建构良好认知结构的情境,能让人人都参与其中的情境,能诱发错误想法的情境……”文章中的这些内在的精神粮食,又一次拓展了我的视野,让我的教育教学思想再一次受到洗礼:

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由消极接受为主动进取,由老师灌为学生想,从而诱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机,使教学变得有活力、引人人胜。

联系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纵观课程教材编排-----把数学活动作为学习主线,从概念的形成、方法的归纳、知识的应用等方面,全都体现学生活动与数学知识的融会贯通。

这些鲜明的航标都为数学教学指明了方向,但如何运用这些航标,去引领学生创造性地发挥主观学习能动性,进而驰向胜利的彼岸,还需要我的不断探索和实践。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我有必要教会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方式,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验证知识,并能联系实际进行拓展和灵活应用。

例如:

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后,我让学生回家后跟随父母到集市上去购买商品,看看在生活中人们是怎样使用人民币的,并将所获得的数学信息进行汇报,结果是:

有的同学发现,集市上卖桔子的商贩叫卖时说“3元钱1公斤,5元钱2公斤。

”结果很多人都愿意买2公斤桔子,而不愿意买1公斤桔子,这是为什么?

又有的同学发现,早晨去集市买白菜,要1元5角1公斤,而等到下午去买,只需要1元钱1公斤,这又是为什么?

等等这些问题,在生活中随时可以碰到,只要教师注意提起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必将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得到拓展,使其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技能,最终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教学中,我既体现新课标的新理念,又依照教材中的内容,结合学生实际设计模拟情境活动。

由于活动密切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发生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因此既能调动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又使他们感受到自己身边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意识,更重要的是还能激活学生思维,产生智慧的火花。

在如“加减混合运算”的教学,依照书中的主题图,我设置了学生模拟坐公交车的活动,在活动中介绍车上原有人数28人,到下一个站台后下车12人,同时又上来了13人。

让学生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接下来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然后汇报。

结果出现了以下几种不同解法:

(1)先算下车后剩下的人数,再加上上车的人数,即28-12+13。

(2)先算全部的人数,再减去下车的人数,即28+13-12。

(3)先看上车的比下车的多多少人?

13-12=1(人)28+1=29(人),多妙的一种方法啊,得到了同学们的惊羡。

也是我课前没有预想到的。

由此使我深切地体会到新课标的新理念是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的,只要我们在教学中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置身于模拟的情境之中,就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奇想”、“妙想”,正是这些“奇”、“妙”的想法,滋生了学生的创意,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读《课堂大问题》心得

如果说课堂是一张琴,那么教师就是那唯一的弹奏者。

节奏掌控得好,曲子才能完美动听,学生才能在倾听中获得知识与成长。

这个“节奏”,就是“度”的把握。

我们研究课堂存在的所有问题,归根结底,都是一个原因:

度没掌控好———不是用力过猛,就是火候未到。

比如:

有的课堂开放地过度;有的课堂评价滥用失真;有的课堂合作流于形式;有的课堂依然是“穿新鞋走老路”;有的课堂是“满堂问”……要想根本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让课堂教学回归原点,即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为了学生更好地学、有效地学。

读了吕勤、吴荣华主编的《课堂大问题》一书,感触颇深,本书作者以很多教师和自己的课堂实例为例,“进行现场侦查”,到理性操作,最后解读拓展,详细地、多角度地分析任课教师是怎样从课堂教学教什么、课堂教学怎么教、课堂教学谁做主、细节打造高效课堂四个方面,高效驾驭课堂,奏响一曲曲课堂协奏曲。

在徐斌老师《认识小数》一课中,徐老师充分尊重教材,追求一种本真朴实的课堂。

他从教材出发,合理安排自己的教学程序,导入部分从富有生活味地收听广播信息开始,联系了学生熟知的素材,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从整数、分数迁移到小数,水到渠成。

特别是徐老师讲解到一位小数的由来:

为什么4角是0.4元,而1元2角是1.2元?

教师颇费心机,精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为后继学习进行了巧妙的渗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我们面前。

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相互碰撞、接纳的过程,在这样的课堂中,思维的流动是多维的、开放的,课堂上随时可能发生一些事先没有预料的“意外事故”。

爱因斯坦说过: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这一点,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来说,尤为重要。

课堂“提问”教学成功与否,对于教学的成败,往往有着重要的影响。

种种无效提问的背后,往往存在着深层次的原因。

作为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舍得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

一些老师习惯地认为,让学生思考很浪费时间,会耽误教学进度,因此索性把应该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剥夺”过来,把应该学生思考的东西包揽下来,此种做法无疑极大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因此,课堂提问要讲究艺术,教师的提问要像一颗颗石子投向平静的湖面,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创造力。

为此,我们要在提问艺术的殿堂里潜心钻研,设计出新型的、具有可发展性的问题,千方百计去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激起学生求知的浪花。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只有不断地探索和创新,才会使我们的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我相信:

在先进的教学理念的引领下,在众多名师的榜样示范下,每一位教师,都可以成为解决课堂问题的专家;每一位教师,都可以成为教学能手。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心得

小湖小学徐照姝

研究表明,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以好的提问为前提,这就要求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善于把问题设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以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点燃学生思维之火花,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探究与发现知识,进而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布鲁纳曾经指出:

“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

由此看出,提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下面,我就从教师与学生的角度来浅谈一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提问是教师在课堂上经常运用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

在一堂课的新旧过渡,直观演示、分析归纳、课堂练习、总结谈话等活动中,都离不开教师的提问。

然而提问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也影响着学生思维的发展。

为了提高数学课堂中提问的有效性,我有计划的开展了多节数学教学听评课活动,主要从提问的数量要求少而精、提问的难易适度、提问要切中要害等几个方面入手对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进行研究。

同时,我还经常深入同事们的课堂,观察课堂中老师们的提问技巧,学生们的提问能力,从中吸取对自己有用的经验和教训,并经常和老师们一起探讨如何让自己的提问更深入,更有针对性的方法和策略。

如:

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联系生活实际,设置一些巧妙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的情境中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等。

为了缩短自己和名师之间的距离,我从网络或是杂志上搜寻了名特优教师的一些精彩片段和精彩视频,一点点的学习,以使自己的进步更快一些,更大一些。

在自己的课堂中,我首先转变自己的观点。

改变了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的现象,在课堂上展开充分的对话和沟通,让自己从一个传授者转化成引导者,由管理者转化成合作者,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

其次,我尝试让学生主动参与。

在课堂中发扬民主,让学生大胆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师生互相争辩,鼓励学生不唯书,不唯师,努力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我是这么做的:

(1)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

教师应相信学生的潜力,给予学生提问的机会,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及时反馈,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给予表扬。

长期坚持,必定会形成良好的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鼓励学生大胆置疑。

课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允许学生表达自己的疑惑和见解,即使学生的问题很幼稚,也应给予积极的肯定。

(3)让学生参与课堂提问的设计。

在预习、学习或复习阶段,均须安排学生参与到课堂提问的设计中来,因为学生提出的问提才是他们真正感兴趣的问题,才是他们关心的问题,才是他们的真正疑惑。

教师允许学生将自己的问题写出来,交给老师,然后教师以此为基础,将学生的问题设计到课堂教学环节中,这样会使课堂教学更能吸引学生。

使教学更科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