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知识总结.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453260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239.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物知识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初中生物知识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初中生物知识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初中生物知识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初中生物知识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生物知识总结.docx

《初中生物知识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物知识总结.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生物知识总结.docx

初中生物知识总结

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P2-5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自身需要的营养物质;动物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需要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

2.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需要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人出汗、呼吸、排尿)。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除外)。

二、生物圈P11-13

1.生物圈概念:

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2.生物圈范围:

生物圈是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表面的一薄层。

以海平面为标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处。

包括:

大气圈底部;水圈大部;岩石圈表面。

3.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三、环境对生物的影响P14-18

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

 

四、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P19-21

1.生物在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方面都具有许多与环境相适应的特征。

如仙人掌的叶刺,鱼类的流线型体型等。

典型事例:

冬眠、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

2.生物的生命活动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如蚯蚓能疏松土壤,还能增加土壤肥力,一些植物还能净化空气,沙地上栽种植物可防风固沙,植物蒸腾作用可增加空气湿度等。

3.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它们是不可分割的统一的整体。

五、生态系统P22-27

1.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食物网。

食物链: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就形成了食物链(初中阶段分解者不能作为食物链的组成部分)。

食物网:

一个生态系统中,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注意:

在画食物链或食物网时,箭头方向指向取食者或捕食者(表示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捕食食物链的起点是植物。

数食物链时要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级消费者。

3.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一些有毒的物质在生物体内比较稳定,不易分解,而且是生物体无法排出的,这些有毒物质在食物链内不断积累,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越多。

在生态系统中,为了保证充足的食物,生产者数量>初级消费者数量>高级消费者数量。

4.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种现象叫生态平衡(动态平衡)。

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越稳定。

六、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P28-32

1.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2.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类生态系统是相互联系的。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也是生物生存的唯一家园,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一、观察细胞的结构

(一)练习使用显微镜P36-39

1.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2.显微镜的使用

(1)取镜和安放:

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的地方(距边缘7厘米处),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转动遮光器,将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

一只眼(左眼)注视目镜内,另一只眼(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直到通过目镜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平面反光镜和凹面反光镜以及遮光器上大小不同的光圈可调节视野的亮度。

(3)观察:

①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②从侧面注视物镜,双手缓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直到物镜距离波片标本2-3mm为止。

③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双手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视野中出现物象。

④微调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尝试通过移动玻片的位置,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

注意事项:

实验完毕,需要整理和存放显微镜。

3.显微镜的原理及相关问题

显微镜成倒像,例如:

破片向左移,物像向右移;右下方的物像要移到视野的中央,破片标本就要向右下方移动,即偏哪儿向哪儿移。

显微镜下观察的是透明的物体,镜头如果不干净,要用擦净纸擦拭。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放大倍数大,细胞个体大,但细胞数目少,视野暗;放大倍数小,细胞个体小,但细胞数目多,视野亮。

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

对光时,目镜、物镜、通光孔、反光镜要对齐,在一条直线上。

如果视野中亮白,但仍观察不到物像,可能的原因是:

玻片没放好,标本没有正对通光孔的中心,应进行移动;观察时上升镜筒太快,应缓慢转动粗准焦螺旋。

(二)观察植物细胞P42-45

1.玻片标本的种类:

切片、涂片、装片

2.观察植物细胞的实验:

(1)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

擦:

用洁净纱布擦载玻片和盖玻片

滴:

清水

撕: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

展:

在水滴中展平,防止细胞重叠

盖:

盖玻片一端先接触水滴,然后缓缓放下

染:

稀碘液

吸:

促进标本完全着色

(2)观察:

在低倍物镜下仔细观察

(3)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细胞壁:

保护、支持

细胞膜:

紧贴细胞壁内侧

细胞质:

膜内核外的结构

细胞核:

近似球形

液泡:

含有细胞液

叶绿体:

能量转换器

(三)观察动物细胞P46-48

1.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

擦:

用洁净纱布擦载玻片和盖玻片

滴:

0.9%的生理盐水

刮:

口腔内侧壁

涂:

分散细胞

染:

稀碘液

吸:

促进标本完全着色

2.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3.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

结构

动物细胞

植物细胞

细胞壁

没有

细胞膜

细胞质

没有液泡和叶绿体

有液泡,绿色部分有叶绿体

细胞核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

二、细胞的生活

(一)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P51-54

1.细胞中的物质无机物水

无机盐不含碳,分子较小,不可以燃烧

氧等

有机物糖类

脂类含碳,分子较大,可以燃烧

蛋白质

核酸

2.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膜能够有选择地从外界环境吸收细胞生活必需的物质,又能够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外界环境中。

3.细胞质中有能量转换器

(1)植物细胞的能量转换器为叶绿体和线粒体;动物细胞的能量转换器为线粒体。

(2)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藏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二)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P54-57

1.遗传信息:

受精卵内具有指导身体发育的全部信息,这些信息是由父母传下来的,因而叫遗传信息。

2.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

细胞核在生物的遗传中具有重要作用。

克隆羊多莉的问世,向世人证明了遗传信息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多莉羊因患有进行性肺炎,2003年辞世,说明利用

生物技术克隆高等动物还存在一系列问题。

3.DNA:

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DNA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基因是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4.染色体:

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染色体的数量恒定对

生物正常的生活和传种接代非常重要。

人的体细胞内有23对染色体,染色体多了和少了都会得遗传病。

5.染色体、DNA与遗传信息的关系:

DNA既是染色体的组成部分,又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基因在DNA上,DNA在

染色体上,一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有很多基因。

6.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三)细胞通过分了产生新细胞P58-59

1.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分不开的。

2.细胞分裂的过程:

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中各含有一个细胞核→在原细胞中央形成新的

细胞膜(细胞壁)。

3.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量已经加倍。

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因此新细胞与

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三、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一)动物体的结构层次P62-64

1.细胞分化:

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在发育过程中,这些细胞各自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它们在形态、结构

上也逐渐发生了变化,这个过程叫细胞分化。

2.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3.人体基本组织比较

组织名称

结构特点

分布

主要功能

上皮组织

由上皮细胞构成

体表、腺体

保护、分泌

肌肉组织

由肌细胞构成

骨骼肌、心脏壁、消化道壁

收缩、舒张

神经组织

由神经细胞构成

神经系统

产生兴奋和传导兴奋

结缔组织

种类多,包括骨组织和血液

分布广泛

支持、连接、保护、营养

4.系统:

人体八大系统:

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二)植物体的结构层次P65-67

1.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宏大到微细):

植物体→器官→组织→细胞

2.构成植物体的主要组织及其功能和分布

保护组织

保护(根、茎、叶的表皮等)

营养组织

储藏和制造营养物质(果肉、叶肉、幼嫩茎、贮藏根、木本植物茎的髓、草本植物茎的内部等)

输导组织

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根、茎、叶、花、果实内的导管、筛管等)

分生组织

分裂(根尖的分生区、茎内的形成层)

3.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三)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P68-70

1.单细胞生物:

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

常见种类:

酵母菌、草履虫

2.草履虫形态:

倒置的草鞋

结构和功能纤毛:

运动

表膜:

摄入氧,排出二氧化碳

口沟:

食物由此进入

食物泡:

消化食物的场所

胞肛:

排出食物残渣

细胞质:

流动

细胞核:

大核,小核

收集管收集多余的水分和废物,并排出体外。

伸缩泡

能够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的草履虫

3.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

鱼的饵料,净化污水

有害:

寄生在人体内危害人类健康,赤潮

四、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P72-74

1.病毒的种类动物病毒:

如流感病毒

植物病毒:

如烟草花叶病毒

细菌病毒:

也叫噬菌体,如大肠杆菌噬菌体

2.病毒的结构:

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3.病毒的生活:

寄生在活细胞里,离开活细胞,会变成结晶体。

4.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有害:

致病

有利:

利用病毒,研制疫苗

利用病毒,防治有害生物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一、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一)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P78-82

1.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比较:

植物类群

生活环境

形态特征

与人类关系

代表植物

藻类植物

大都在水中,少数在陆地上的阴湿处。

单细胞(衣藻)或多细胞,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和叶的分化,无输导组织。

释放氧气,为中生物提供食物,可供食用和药用等。

淡水藻类:

衣藻、水绵

海洋藻类:

海带、紫菜、

裙带菜等。

苔藓植物

阴湿的地面和背阴的墙壁上。

植株低矮弱小。

一般具有茎和叶,根为假根。

无输导组织。

能够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墙藓、葫芦藓等。

蕨类植物

森林和山野的潮湿环境中。

植株比苔藓植物高大得多。

具有根、茎、叶,有专门的输导组织。

变成了煤,食用(蕨)、药用(卷柏、贯众),绿肥和饲料(满江红)。

肾蕨、江南星蕨、胎生狗脊、满江红等。

2.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是不结种子的植物。

(二)种子植物P83-88

1.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比较

种子名称

种子结构

不同点

菜豆种子

种皮和胚(胚包括胚根、胚轴、胚芽和两片子叶)

子叶两片,无胚乳

玉米种子

种皮、胚(胚包括胚根、胚轴、胚芽和一片子叶)和胚乳

子叶一片,有胚乳

玉米种子的种皮和果皮愈合在一起,不易分开,所以玉米粒实际上是果实。

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2.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比较

植物类型

主要特征

常见种类

裸子植物

种子裸露,外面无果皮包被

松树、柏树、杉树、苏铁、银杏等

被子植物

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

杨树、柳树、苹果、花生、小麦等

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加适应陆地生活,是植物界中最高等、种类最多、分布最广、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植物类群。

二、被子植物的一生

(一)种子的萌发P90-94

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不同植物的种子萌发时对水分、温度和空气的需要是不同的。

2.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种子的胚是完整饱满的、有生命力的;种子已度过休眠期。

3.种子萌发的过程:

种子吸收水分→子叶或胚乳里的营养物质转运至胚根、胚轴、胚芽→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胚轴伸长,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胚芽逐渐破土而出,发育成茎和叶;子叶逐渐消失。

种子中的胚将发育成一株新植物体。

(二)植株的生长P96-99

1.根的生长

幼根(根尖)的结构及功能——从尖端向上依次是:

根冠——细胞较大,排列不整齐,像一顶帽子套在外面,具有保护作用

分生区——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不断产生新细胞补充伸长区的细胞数量

伸长区——细胞能迅速伸长,使根的长度不断增加

成熟区——生有大量根毛,是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根的生长

一方面要靠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另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植物的根还具有向地生长、向肥生长、向水生长的特性,这对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是十分有利的。

发育成

2.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

发育成

幼叶叶

发育成

芽的结构芽轴茎枝条

芽原基芽

芽是未展开的枝或花。

将来发育成枝和叶的芽被称为叶芽;将来发育成花的芽被称为花芽。

3.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

植株生长需要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水和无机盐是由根尖成熟区从土壤中吸收;有机物是由叶的光合作用制造。

植物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其中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俗称氮肥、磷肥、钾肥。

其主要作用分别是:

氮肥——促进细胞分裂和生长,使枝叶长得繁茂

磷肥——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花的开放、果实和种子成熟

钾肥——促进糖类的形成和运输,使茎秆健壮

(三)开花和结果P101-105

1.花的结构

花托

花萼(由多个萼片组成)

桃花的结构花冠(由多个花瓣组成)

花药(内含花粉)

雄蕊花丝

花蕊柱头

雌蕊花柱子房壁

子房珠被

胚珠卵细胞

极核

花是由花芽发育成的。

雌蕊和雄蕊统称为花蕊,它是植物繁衍后代最重要的结构。

2.传粉和受精

传粉概念:

花粉从花药里散放出来,落到雌蕊的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

传粉方式:

昆虫传播、风传播、人工辅助授粉(弥补自然传粉的不足)。

受精概念:

精子与卵细胞融合的现象,叫做受精。

受精过程:

(1)花粉落在柱头上,在柱头黏液刺激下萌发形成花粉管,花粉管内生有两枚精子;

(2)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最终到达胚珠;

(3)进入胚珠后的花粉管顶端破裂,释放精子,一个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一个与极核结合形成受精极核。

3.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受精完成后,花瓣、雄蕊、柱头、花柱都将凋落,子房继续发育。

子房壁————————————————————果皮

子房珠被————————————种皮果实

胚珠卵细胞+精子——受精卵——胚种子

极核+精子——受精极核——胚乳

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衰老和死亡。

三、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一)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P107-109

1.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2.水可以保持植物体的固有姿态,使枝、叶挺立,叶面舒展,花朵绽放,色泽鲜艳等

3.水是植物体内吸收和运输无机盐及有机物等物质的溶剂

4.水参与了植物体内的代谢活动

满足植物对水的需要,是保证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

不同植物含水量不同;同一植物不同器官含水量也不同。

不同植物需水量不同;同一植物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需水量也有很大差异。

因此应根据植物的需求,给与适量的水,进

行合理灌溉。

(二)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P110-112

1.根适于吸水的特点

根尖成熟区是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

成熟区细胞生有大量根毛,可以大大增加根吸水的表面积,提高根吸水的效率。

根在吸收水分的同时,也吸收了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

2.水分的运输途径

木本植物茎的结构:

由外向内依次是

树皮(内侧部分叫韧皮部,里面有筛管)、形成层、木质部(里面有导管)、髓。

运输途径:

导管:

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根内的导管向上输送到茎的导管,再通过茎运输到叶、花、果实等器官。

筛管:

叶制造的有机物通过叶中的筛管向下输送到茎的筛管,再由茎输送根、花、果实等器官中。

植物体的各个器官中都有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导管以及运输有机物的筛管,通过这些“管道”,使植物体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三)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P112-116

1.蒸腾作用使水分大量散失

蒸腾作用的主要场所——叶片

叶片的结构

上、下表皮表皮细胞排列紧密,无色透明,外壁有角质层,起保护作用。

表皮上有气孔,一般植物下表皮上的气孔数较多。

叶肉——细胞内含有叶绿体,是制造有机物的场所。

叶脉——内有导管和筛管,具有输导作用和支持作用。

气孔的结构——由成对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

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时,气孔闭合。

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

一般情况下,白天气孔张开,夜晚气孔缩小或

闭合。

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水分以气体的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被称为蒸腾作用。

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的意义:

蒸腾作用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

在体内的运输;可降低植物的温度,避免植物被灼伤。

2.绿色植物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蒸腾作用可提高大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增加降水量。

大量的绿色植物有利于将更多的降水转入地下,补充地下水。

四、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一)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P119-121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及原理

将盆栽天竺葵暗处理一昼夜,目的:

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可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的。

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后,再移到光下照射几小时,目的:

设置对照实验,看看见光部位和遮光部位是不是都能制造淀粉。

摘掉黑纸片后把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目的:

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使之脱色后便于观察。

清水漂洗叶片后再滴加碘液,稍候清洗碘液,目的:

通过染色,观察叶片颜色变化。

结论:

叶片见光部分遇碘变蓝,实际是淀粉遇碘变蓝,说明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有机物——淀粉;叶片被黑纸遮盖

的部分不变蓝,没有淀粉产生,说明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2.光合作用的过程、条件及意义

光合作用的过程:

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

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是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的条件:

光和叶绿体是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条件。

光合作用的意义: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

(二)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P123-125

1.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构建植物体;为植物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呼吸作用概念、公式、意义

概念:

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

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公式:

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意义:

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

细胞分裂生长、种子萌发、吸收水分和无机

盐、运输有机物等)不可缺少的动力;另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出去。

呼吸作用是所有生物的共同特征。

五、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P127-130

1.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

有机物、氧气。

2.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二氧化碳、水。

3.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生物圈中的各种生物通过呼吸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人类生产、生活等也要消耗氧气并产生二氧化碳。

而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氧,超过了自身呼吸作用对氧的需要,其余的氧全部释放到大气中;同时,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4.植物光合作用概念: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

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5.植物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种植农作物时要合理密植。

6.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部位

含有叶绿体的细胞

所有的活细胞

条件

光照

有光无光均可

原料

二氧化碳、水

氧、有机物

产物

有机物(主要是淀粉)、氧

二氧化碳、水

物质变化

将无机物(二氧化碳和水等)合成有机物(主要以淀粉形式存在)并放出氧

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二氧化碳和水)

能量变化

吸收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

将有机物中贮存的化学能,释放并转化成各种形式的能(热能以及生命活动所需的各种能量)

公式

叶绿体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藏着能量)+氧

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意义

自然界中有机物的最终来源和能量的直接或间接来源

为生命活动提供直接能量

7.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联系:

如果没有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呼吸作用就无法进行。

这是因为呼吸作用所分解的有机物正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呼吸作用所释放的能量正是光合作用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

如果没有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也无法进行。

这是因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候,原料的吸收和产物的运输所需要的能量,正是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

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六、爱护植被,绿化祖国P132-136

1.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

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2.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森林覆盖率低,仅为16.55%;森林资源、草原资源破坏严重

3.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措施:

依法治理,科学管理,全民参与。

4.调查当地或我国某地植被状况,设计绿化校园活动方案

分组、确定调查具体问题、确定调查方法、制定调查方案、准备调查用具、预测调查过程

中应注意的问题、实施调查并进行设计、撰写报告或设计方案、交流反馈,这些都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