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州卓尼县循环经济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45193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2.4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南州卓尼县循环经济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甘南州卓尼县循环经济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甘南州卓尼县循环经济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甘南州卓尼县循环经济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甘南州卓尼县循环经济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南州卓尼县循环经济实施方案.docx

《甘南州卓尼县循环经济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南州卓尼县循环经济实施方案.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甘南州卓尼县循环经济实施方案.docx

甘南州卓尼县循环经济实施方案

甘南州卓尼县循环经济

 

 

 

前言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改革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只有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才能更好地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优质、自主创新、社会和谐的全面小康社会。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

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建设生态文明,要求我们通过创新发展模式,来破解发展难题。

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有利于促进我国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层次的提升,达到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共赢,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目标的统一。

循环经济既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也不是单纯的技术和环保问题,而是系统工程和有成本的经济。

循环经济是建立在资金流动基础上的,有着技术、投资、运行成本,同时强调物质、能量循环利用在时间─空间配置上的可能性和合理性。

随着我国循环经济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循环经济的概念、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完善和扩展。

卓尼县地处黄河支流洮河流经县,是一个资源型的山区县,又是一个资源能源缺乏的县。

在经济增长过程中,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如,生态环境负荷率迅速上升,人口与资源环境矛盾突出,环境严重超载。

卓尼县支柱产业是农牧业,工业、企业发展缓慢县能耗高、污染高,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对资源和环境造成压力比较大,如果不改变这种发展方式,卓尼县的资源能源将难以为继,生态环境将难以支撑,产业竞争力将难以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将难以提高。

在地区性能源、资源结构性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从发展循环经济入手,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弱化资源的约束,是卓尼县的必然选择。

只有发展循环经济才能解决卓尼县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才能弱化资源对工业、企业的约束,保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才能为发展持续产业赢得时间;才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延长产业链和做大、做强产业,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

在面临诸多严峻挑战的同时,卓尼县发展循环经济也具有一定的工作基础和条件。

总体来看,全州在第十一次党代会上将生态立州放为五大发展战略之一,全州的发展规划逐步落实,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建设已经完成可研本子,重点行业推广应用了一批循环经济关键性技术,为循环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和条件。

从大背景看,科学发展观为卓尼县循环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国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关政策和措施正在落实,国内外循环经济发展的经验也为卓尼县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为此,在卓尼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制定循环经济实施方案,围绕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任务、重点工作、关键技术和保障体系等内容做出部署,明确目标,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对于经济实现转型、跨越和崛起,构建和谐卓尼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针对卓尼县社会经济、资源环境、产业发展的特点和问题,围绕构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和社会体系”的长远目标,提出卓尼县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为: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党的十七大及《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为指导,以全甘南州循环经济试点为契机,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改变消费方式、提升发展质量、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

以政府为主导,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环境承载力为核心,统筹社会、区域、园区和企业各层面,以资源环境问题突出的区域和企业为重点,带动全县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和城乡社会体系建设,形成政府积极推进、市场有效驱动、公众自觉参与的运行机制,建立循环经济法规体系和科技支持体系,实现生产清洁化、生活环保化和生态良性化,构建循环经济型和谐卓尼县。

在坚持循环经济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突出区域特色,统筹产业发展,把突出重点、示范引路与全面推进相结合,政府、企业、公众责任相结合,评价指标体系和目标考核制度相结合,政策激励与法律保障相结合等也作为基本原则。

本方案提出了卓尼县循环经济发展的2012~2015年总体目标及相应行业领域的具体目标。

在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理论的指导下,提出的主要任务为:

以构建工业循环经济体系、构建农业循环经济体系、第三产业循环经济体系、循环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

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降低资源消耗,积极推进再利用与再循环。

提出卓尼县要健全与循环经济相适应的保障体系,包括管理制度、法律制度、组织保障、政策保障、宣传教育等方面,诸如成立循环经济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制度,完善许可证制度和排污权交易制度建设,改进考核机制,试点建立循环经济统计核算制度,建立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体系、咨询服务体系、标准体系等等。

本方案的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资源节约的若干意见》、《甘南州循环经济总体规划》,《甘南州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实施方案》、《甘南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卓尼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草案,按照国家、省、州有关文件的要求,结合卓尼县情,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节能减排,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建设,推动循环经济在全县形成较大规模,以解决卓尼县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瓶颈问题,全面完成卓尼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目标和任务,力求走出一条具有卓尼县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为建设资源节源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一、卓尼县基本情况

(一)自然地理状况

  卓尼县成立于1949年10月,位于甘肃省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东南部,东与定西市所属岷县、漳县为邻,南与迭部县相接,西与四川省若尔盖县睦邻,西南与碌曲、夏河两县毗连,北与临夏州和政、康乐两县及定西市的渭源县接壤,中部与临潭县环结。

全县辖3镇12个乡98个村委会46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0.19万人,有藏、汉、回、土、满、苗等十多个民族,其中藏族占总人口的62%。

境内海拔2000~4920米,年均气温4.6℃,平均降水量580.0毫米,无霜期119天,属高原性大陆气候,寒冷湿润,四季不明,山高林多湿度大。

卓尼县境内大部分为中低山地形。

整个地势西南高,东北低,由西南向东北倾斜。

海拔在2000~4920米之间,相对高差2920米。

县境南部由华儿干山、光盖山等山峰构成的迭山山脉呈东西走向,是卓尼和迭部的界山。

其主峰扎伊克嘎海拔高达4920米,是整个县境地势的屋脊。

迭山以北均为洮河水系切割的中岱地形,重峦叠嶂,沟谷纵横。

区内除海拔在3600米以上部分为裸露的岩石外,其余均为茂密的森林和沟谷山地草场,植被覆盖良好。

洮河沿岸的河谷地带,形成许多冲积滩地。

县境中部有斜藏大山、大石山等山峰呈东西走向耸立中央,是县境西北部诸水的发源地。

地貌以高原丘陵为主,地形呈平缓高山沼泽地,间以沟谷山地,河谷开阔,阶地发育,最高海拔4000米。

区内植被以牧草为主,间或有小片针阔叶混交林分布。

北部由威当山、花岩山、白石山、庙花山等山峰形成北部屏障。

羊沙河、冶木河下游一带切割较深,形成支离破碎的高山地貌,多悬崖峭壁,河谷两岸绝壁矗立,为峡谷地带,植被覆盖较好。

东部藏巴哇地区海拔最低处仅2000米,由白石山、侯旗大山等山峰与陇南山地相接,地形错综复杂,植被垂直分布明显,除白石山上部海拔3200米以上为裸露的岩石外,其余地区植被覆盖良好。

卓尼县南北长120公里,东西宽87公里,总面积5419.6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18.6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4.03%;林地面积1711.6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31.59%;草场面积3323平方公里,占全县积的61.32;其它166.48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3.06%。

卓尼县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草场、矿产、水能、旅游为我县的五大优势资源。

全县森林分布广,是甘肃省主要天然林区和黄河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区,林地面积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32%,林区生长着云杉、松柏、桦木等优势树种,有鸟类153种、哺乳类动物77种,是多种珍禽异兽的栖息地,还出产蕨菜、狼肚菌、黑木耳、蕨麻等山野珍菜和党参、当归、麝香、冬虫夏草、贝母、藏红花等名贵药材。

县境草场广袤,总面积498万亩,生长着以禾本科和豆科为主的优质牧草408种,发展畜牧业得天独厚。

全县水能资源丰富,黄河一级支流洮河流经县境7乡镇、长达174公里,大小27条支流呈网状分布,水域面积30平方公里,水能资源蕴藏量为79.76万千瓦,开发潜力巨大。

(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卓尼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发展循环经济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基础。

1、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2011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现价)88400万元,增长(按可比价,下同)9.8%,与上年持平。

人均生产总值8837元(按常住人口计算),增长15.8%,按平均汇率计算约1293.05美元。

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6267万元,增长6.7%;第二产业增加值25019万元,增长15.2%,其中工业增加值达到24609万元,增长15.3%;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7526万元,增长8.8%。

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30.7:

25.1:

44.2调整为29.6:

28.2:

42.2。

图1-1卓尼县生产总值增长情况统计图

图1-2卓尼县生产总值增长率与国家、省、州比较图

由图1-1、图1-2可以看出:

卓尼县2005~2011年间,国民生产总值由37015万元增长到88400万元,年均增速基本维持在11.1%以上,增长速度与省、州基本持平,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

但是,由于卓尼县发展基础薄弱,2011年卓尼县生产总值仅占全州(813524万元)的10.8%,卓尼县由于处于偏远山区,区位优势不明显,资源优势对外资吸引力较弱、经济发展资金短缺、投融资渠道单一等问题仍比较严重。

2、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

2011年,卓尼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5年的5189元增长为11650元,年均增长13.82%;2005~2011年间,卓尼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略高于全州平均水平,如:

2011年卓尼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全州平均水平(10238元)的113.78%,为全省平均水平(13188.55元)的89%,为全国平均水平(19109元)的60.9%;低于全州、全省、全国的平均水平。

2011年,卓尼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805元,比上年增长15.8%;尽管近年来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得到了较快的增长,然而,2011年卓尼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仅为全州平均水平(3106元)的90.3%,全省平均水平(3308元)的84.8%,为全国平均水平(5119元)的54.8%;低于全州、全省、全国的平均水平。

3、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近年来,卓尼县社会发展步伐加快,发展水平稳步提升。

首先,就业形势趋好。

2011年全县新增城镇就业430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225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

第二,社会保障体系日臻完善。

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征缴额达到799万元,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征缴额1221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79611人、参合率96.83%。

启动了农民养老保险,对符合条件的满60周岁以上的农民每人每月发放60元养老生活补贴。

积极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全县城乡最低保障线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184元、100元。

第三,科技投入逐年增加。

2011年卓尼县科技投入达4万元。

第四,卫生事业持续发展。

2011年末医院、卫生院实有床位204张,卫生技术人员518人。

完成了乡镇卫生院及村级卫生室改造,完善了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积极稳妥处置和预防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疫情。

积极实施“光明.微笑”工程,免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