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烙饼问题》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449899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58.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烙饼问题》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烙饼问题》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烙饼问题》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烙饼问题》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烙饼问题》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烙饼问题》教学设计.docx

《《烙饼问题》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烙饼问题》教学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烙饼问题》教学设计.docx

《烙饼问题》教学设计

《烙饼问题》教学设计

∙作者:

 

∙单位: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概括出烙三张饼最省时安排策略,归纳出烙多张饼的最少时的计算方法。

2、通过烙饼问题的研究,初步体会运筹方法的应用,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求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合理安排的重要性。

养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发展用数学的思维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体会优化思想

【教学难点】

寻找合理、快捷的烙三张饼、多张饼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纸片若干、小组探究单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

妙传情报(屏幕显示游戏规则)

师:

比比哪个小组能将情报快速传递到每个人?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游戏)

师:

我们请战败组和冠军组分别来介绍一下他们的传递方法。

学生一般会出现如下传递的方法:

一个接一个的传;两个两个同时传;一传二、二传四、四传八。

师:

根据各组的交流同学们觉得哪种方法妙?

妙在哪里?

小结:

让每个得到消息的人都来传递情报的方法好,节省了时间,提高了速度。

看来玩游戏只有满腔热情是不行的,需要以“智”取胜!

这是一种对事情进行合理安排的智慧和策略。

其实不仅仅是玩游戏,生活中很多事情都需要这种智慧和策略。

【设计意图:

设计极富有挑战性且思维含量较高的“妙传情报”游戏,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比赛,以赛促思,让学生身临其境充分体验“怎样才能传得最快”,在玩中学、在玩中思,在自己的方法与他人方法的对比碰撞中感悟“同时”在传递情报中的妙用,获得高效解决问题的策略,为后续解决问题作了思维方法上的孕伏】

一、出示情境、提出问题

师:

同学们,课前游戏中我们知道了做事需要智慧。

本节课我们的智慧之旅就从烙饼开始。

看似平常的烙饼中藏着什么数学问题呢?

一起来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

师:

从题中你发现了哪些重要的数学信息?

你是怎样理解的?

(学生理解题意,抓住关键词的理解:

(1)锅里每次最多烙2张饼,说明可以烙一张,也可以烙2张;

(2)烙一面需要2分钟、按一次算意思是每张饼要烙正反两面;(3)最少需要多长时间,烙的时候就要尽量让锅每次多烙。

师:

能将条件和问题联系起来思路,理解的很有深度。

那么烙11张饼最少需要几分钟呢?

(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观点)

师:

大家的意见不一致,还有的同学仍然在思索,看来这个问题有点儿复杂。

对于较复杂的问题,我们可以从简单的小数据开始研究。

如果只烙一张饼,最少需要几分钟?

怎么烙?

两张呢?

(烙两张饼可能会出现不同方法,让学生展示烙法,并借助电脑课件对比两种烙法的不同)

师:

我们借助电脑将这两位同学的方法展示一遍。

第一位同学是一张一张的烙;第二位同学是两张同时烙,如果让你选择,你们会选择哪种烙法?

为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师小结:

充分利用锅的达到了节省时间的效果。

你还能找到比第二种方法更省时的烙法吗?

为什么?

小结:

把两张同时烙的方法就是烙两张饼的最优方法。

【设计意图:

以常见的生活情境作为解决问题的载体,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有利于学生应用意识的发展。

而对数学信息的透彻分析则为进一步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扫除障碍。

在面对“烙11个饼最少需要多长时间”这个问题时,老师特意将原来的“3张饼”改为“11张”,增加了问题的复杂性,一句小小的提示“对于较复杂的问题,我们以前是怎样研究的呢?

”勾起学生对已有解决问题经验的链接,将已有经验迁移到本节课的问题解决中。

二、实践探究、优化方法

师:

烙三张饼最少需要几分钟?

同学们先静静的独立思考。

小组同学一起借助圆纸片摆一摆。

(2分钟后)

师:

看来同学们都有了结果,哪个小组愿意到展台前来演示一下你的烙法。

其他小组认真看,有不同意见可以补充,有问题可以提问。

(学生一般会出现如下方法:

(1)先烙两张正面、反面,再烙第3张的正面、反面,烙了4次共用8分钟。

(2)先烙第一张和第二张的正面,再将第二张并取出来,烙第一张的反面和第三张的正面,这时第一张饼熟了,取出,再烙第二张和第三张的反面,共烙了3次,共用6分钟。

如下图。

师:

谁看明白第二种方法了?

请你来再介绍一下。

师:

多么有创意的烙法呀!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问题要问?

(学生可能会有疑问:

为什么要中间把第二张饼取出来?

师:

中间取出第二张是省时的关键。

能解释一下为什么这么操作吗?

(学生可能会解释:

如果中间不取出来烙,最后只剩1张饼就要单独烙,锅没满就浪费空间,也就浪费了时间。

要想节省时间就要保证每次锅里都要放2张饼,所以交替着轮流烙才能保证每次锅里都有两张饼。

师:

同学们,如果让你选择,你喜欢哪种烙法?

为什么?

师:

看来三张饼交替烙就是烙三张饼的最优方法。

来,我们借助课件来回顾这种非常有创意的烙法。

(课件演示)

师: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把三张饼交替烙的方法在头脑中回放一遍。

【设计意图:

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教师设计了小组探究活动,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小饼”供学生进行模拟实验,有利于学生在直观操作中发现省时的关键。

同时“如果让你选择,你喜欢哪种烙法?

为什么?

”“看来三张饼交替烙就是烙三张饼的最优方法。

来,我们借助课件来回顾这种非常有创意的烙法。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把三张饼交替烙的方法在头脑中回放一遍。

”等这些关键问题和关键教学环节的设计,有助于学生的深度思考,有助于学生将获得的直接经验内化、沉淀。

三、拓展延伸、寻找规律

师:

思考一下烙4张、5张饼怎么烙最省时?

至少需要多长时间?

下面小组合作探究。

屏幕出示小组合作要求:

1、小组同学共同研究烙4张饼、5张饼、6张饼、7张饼……最省时的烙法,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将烙的次数、所用的最少时间填在表中,观察饼数、烙的次数、最少用时,它们中存在什么关系?

3、你有什么疑问?

(小组长带来组员研究)

师:

下面咱们召开研究成果发布会,先来介绍你们烙饼的方法。

4张饼怎么烙最省时?

谁来总结一下他的烙法?

你还联想到几张饼也可以这样2张2张的同时烙?

根据学生回答小结:

像6张、8张、10张……凡是偶数张都可以两张同时烙。

师:

5张饼怎么烙?

7张呢?

你又有什么发现?

根据学生回答小结:

饼数是奇数,两张两张烙完后最后剩下1张饼单独烙浪费时间,应该把最后三张放一组交替烙。

师:

同学们很善于总结经验,那么N张饼怎么烙呢?

引领学生归纳出:

N有可能是奇数,有可能是偶数。

偶数就两张两张的烙,奇数就先两张两张的烙,最后剩下三张交替烙。

师:

同学们都成烙饼大师了,用你们的智慧总结出了最省时的烙法。

请你们观察黑板上的数据,你有没有发现其中隐藏的关系呢?

小组合作探究单

饼数(张)

最优烙法

(每面2分钟)

烙的

次数

最少用时

(分钟)

1

一面一面烙

2

4

2

两张同时烙

2

4

3

三张交替烙

3

6

4

 

小组共同研究

最优烙法,

推选代表交流

4

8

5

5

10

6

6

12

7

7

14

……

 

 

 

学生可能会发现:

(1)除1张饼之外,饼数和烙饼的次数是一样的,而且饼数和次数增加“1”,所用时间就增加2分钟。

(2)最少用时=每面用的时间×饼数。

师:

同学们有横向观察,有纵向观察,分析得非常细致。

有没有什么疑问?

(学生可能会提出疑问:

为什么“1张饼要除外”?

为什么“饼数”和“烙的次数”一样?

学生自由发表观点,理清:

(1)烙1张饼锅没满,与下面的情况不一样。

(2)用举例的方法解释“饼数”与“烙的次数”一样的内在联系。

例如以3张饼为例字,三张饼共有2×3=6(个)面,锅里每次能烙2个面,而一张饼正好两个面,就可以想象成一次正好烙了一张饼,所以几张饼就需要烙几次。

师:

同学们发现了规律,我们解决问题会更快捷。

现在你知道妈妈烙11张饼怎样安排最省时?

最少需要多少分钟?

(学生自主解决课前的问题)

【设计意图:

当学生经历一定的数学学习过程之后,头脑中或多或少会形成一些数学活动经验,而这些经验是零散的、肤浅的。

如果学生的思维仅停留于感性经验的层面上,不能在感性认识中揭示、获取理性的经验,那么他们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就无法摆脱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的束缚,数学抽象思维能力就不能得到训练与发展。

本环节的设计意在将“过程”内化到“经验”,引导学生梳理、总结、提炼,逐步形成完整、准确的共识,从而获得感性经验背后的理性、抽象的数学经验。

“你还联想到几张饼也可以这样2张2张的烙?

N张饼怎么烙呢”这样的问题问在关键处,用问题引起学生的深度思考、让学生静思内化,从而使学生得到的不是浅层次的、浮于表面地学习知识结论,而是将活动经验进行内化,理解了数学结论的本质特征,数学思想方法得到积淀、凝聚,更具有数学的智慧。

四、构建模型实践应用

师:

其实在生活中烙三张饼并不像我们课堂上说的这样交替烙。

烙饼问题是一种数学模型,我们借助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来进行数学思考,探索合理安排时间的策略,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

下面这些问题你能借助我们今天研究的“烙饼问题”来解决么?

请看大屏幕。

(1)老师办公室有两台电脑可以上网,甲乙丙三位老师每人都要上网2次查资料,每次1小时,怎样安排可以让三个人最快完成查资料的任务?

时间是多少?

(2)复印3张资料,每次最多放2张,两面都要复印,如果每一面需要3秒,你认为怎么样安排复印最合理?

需要几秒?

思考:

此题与“烙饼问题”有什么关联?

题中的什么相当于烙饼问题中的什么?

【设计意图: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典型的例题让学生的学习效果进一步深化、内化。

“此题与“烙饼问题”有什么关联?

题中的什么相当于烙饼问题中的什么?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类比分析,寻求问题的本质,从而进一步构建出“烙饼问题”的模型。

并利用这个模型来解决生活问题,将本节课又推向一个新的层次。

五、梳理思路总结提升

师:

回顾本节课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是怎样一步一步的进行研究的?

(学生可能会总结出:

遇到复杂的问题就从简单的开始研究;研究问题时可以通过实验操作,总结规律、积累经验;烙饼时要想用时最少就要充分利用锅的空间,当最后省1张饼时要3张交替烙。

不管做什么事都要统筹安排好等。

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小结:

不管是生活中还是学习中,当同一件事有不同的安排方法时,我们需要对比分析,寻找最合理的安排。

这是一门学问叫“统筹学”,是由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爷爷提出来的。

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与同学们共勉:

生活中处处都需要统筹,不会统筹,要乱方寸,什么也干不好。

——华罗庚

【设计意图:

从“过程”到“经验方法”,学生需要回味、比较、梳理、总结、提炼,逐步形成完整、准确的共识,从而获得感性经验背后的理性、抽象的数学经验。

本环节设计的“回头看”活动就是引领学生回顾研究问题的过程,总结提炼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经验。

“统筹学”这一数学文化的延伸则是向学生渗透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问题,用数学的思维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1、课的开始设计极富有挑战性且思维含量较高的“妙传情报”游戏,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比赛,以赛促思,让学生身临其境充分体验方法的优化,在玩中学、在玩中思。

2、探究过程中教师设计了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小饼”供学生进行模拟实验,有利于学生在直观操作中发现省时的关键。

又有序组织学生交流、质疑、方法回放等活动,有助于学生将获得的直接经验内化、沉淀。

3、拓展延伸之后关注将“过程”内化到“经验”,引导学生梳理、总结、提炼,逐步形成完整、准确的共识,从而获得感性经验背后的理性、抽象的数学经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金融投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