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谣11.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448019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童谣1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童谣1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童谣1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童谣1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童谣1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童谣11.docx

《童谣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童谣11.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童谣11.docx

童谣11

童谣《打花巴掌》教案

一、导入

  1、你喜欢什么游戏?

  学生说一说

  2、你知道你的爷爷、奶奶小时候都喜欢做什么游戏?

  学生说一说

  3、老师知道有一种游戏是老爷爷老奶奶们小时候经常玩的,就是《打花巴掌》

  教师简单介绍游戏规则

  二、欣赏《打花巴掌》

  1、欣赏古老的《打花巴掌》,歌里都唱了什么?

  学生说一说:

歌里唱了老奶奶喜欢吃的、用的东西……

  教师:

以前的生活就像歌里唱的一样

  2、学唱《打花巴掌》

  

(1)歌曲和我们以前学习的歌曲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

歌曲一开始不唱只念,后面才唱,而且歌词都一样

  教师:

歌曲的前半部分叫数板,我们来数一数

  学生和老师一起一边拍手一边读数板部分

  两人一组练习

  

(2)跟录音学唱歌曲后半部分

  跟唱几遍,教师指导发音、节奏等

  (3)表演

  两人一组到前面表演唱,其余学生拍手

  3、欣赏新编《打花巴掌》

  这首童谣是老北京地区很流行的童谣,但是到了现代就没有人唱了,有人为它编了新歌词,给这首歌带来了活力,从此又有人唱了,请欣赏。

  新歌词唱了什么内容?

  学生讨论:

新歌词唱了我们小朋友喜欢的东西、事情等等

  作者改编歌词的歌词有什么规律?

  学生讨论:

只把歌曲前半部分的歌词改了,歌曲后半部分还是原来的词

  三、创编新歌词

  1、我们也来为歌曲创编新歌词,谁来试一试,大家说他编得好不好

  

(1)一学生创编:

(如:

“打花巴掌呔正月正,小朋友爱看霓虹灯”)

  众学生:

  

(2)另一学生创编:

(如:

“打花巴掌呔二月二,小朋友爱吃肯德基”)

  众学生:

不好

  教师:

为什么不好?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帮助学生发现:

每个月两句唱词最后一个字的韵母相同,很顺口、很好听,那个同学编的韵母不同,所以不好听。

  教师:

这种特点叫做“押韵”

  我们来改一下:

打花巴掌呔二月二,小朋友爱吃炸薯条儿

  2、我们把整首歌曲都改成唱我们新生活的歌词

  学生创编,共同修改

  教师把歌词输入电脑,用大屏幕展示出来

  学生表演自编的《打花巴掌》

 

童谣《九月九》教案

一、目标:

1、会欣赏儿歌,初步学习儿歌。

学习词:

2、通过儿歌,懂得要关心老人,要对老人有礼貌。

准备:

1、课前帮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重阳节的知识。

2、爷爷奶奶笑哈哈的图片。

过程:

一、导入:

(出示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师:

图上有谁呀?

(爷爷奶奶)他们怎么啦?

(他们笑了)

师:

他们为什么笑呢?

(请小朋友说一说)

师:

原来他们要过节了,所以笑得那么开心。

二、欣赏儿歌《九月九》

师:

你们喜欢爷爷奶奶吗?

(请小朋友说一说)

师:

老师也喜欢爷爷奶奶的,所以呀编了一首好听的儿歌,你们想听吗?

1、老师完整地朗诵儿歌一遍。

师:

小朋友,你听到儿歌里说了些什么呀?

(请小朋友说一说)

2、再次让学生欣赏一遍。

3、学生学习儿歌。

(帮助学生矫正个别音)

4、教育学生要做一个听话的乖宝宝,要有礼貌。

附儿歌:

《九月九》

九月九,重阳到,

爷爷奶奶哈哈笑,

我请他们吃甜糕,

妈妈夸我好宝宝。

 

《童谣说唱会》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竞赛的方法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活动的过程中总结和检查童谣单元教学内容,并加以扩展。

3.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创编和改编童谣,通过“说”“唱”“演”等多种形式表现童谣。

4.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使学生体验共同完成活动的过程和分享成功的喜悦。

教材分析:

“童谣”是流传于儿童中间的歌谣,以儿童的视角和语言来描述对事物的认识,大多表现儿童对社会生活现象的观点和感情,形式活泼,用词简练、韵律响亮,有儿童自编的也有成年人的拟作。

童谣充满孩子童趣的天真、纯朴、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

学生通过学习童谣巩固学过的各种音符和节奏,并且掌握简单创编童谣的方法。

《童谣说唱会》是“童谣”单元中最后一课内容,重点是对“童谣”单元进行总结和扩展,可以让学生通过竞赛的形式、通过说唱和表演的方式来完成对童谣的改编。

并且可以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运用自己所积累的生活经验进行创编童谣,使学生体会集体创编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注意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以“说唱会”的游戏竞赛的形式,说唱和表演相结合的方式启发学生学习和创编童谣,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习惯,通过创编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用不同形式表现童谣,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创编童谣,组织学生在活跃而有序的课堂气氛中开展表演童谣的活动。

教学方法:

在前几课时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到了一些童谣,而且在平时生活中也曾经认识过童谣,本节课首先从以往知道的童谣入手,通过竞赛、游戏以及电脑与学生互动的形式对以前分散认识的童谣做一次总结性的复习巩固。

教师再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发散思维,培养学生自主的创造能力,并且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创编童谣的活动中。

教学用具:

大量的童谣说唱材料、为学生提供的写有童谣的卡片、苹果卡片及实物、计算机、教学辅助课件、手绢、小鼓、绢花。

教学辅助课件:

主画面:

一棵挂满苹果的果树。

板书:

黑板上两个苹果筐。

每一个苹果分别连接一张幻灯片,有的是要学生说出的童谣词,有的是让学生观看学习的Flash动画,点击幻灯片可以自动播放动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阶段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介绍本节课内容。

导语:

同学们通过“童谣”这个单元认识了许多童谣,这些童谣都非常有趣,今天我们就来开一个“童谣说唱会”,我们用游戏的方法来比赛,比一比谁知道的童谣多,谁表演的童谣好,怎么样?

二、童谣说唱会

【阶段目标:

在互动游戏的过程中认识更多的童谣,以游戏的方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活跃课堂气氛。

(一)游戏一:

丢手绢

教师操作:

将学生分成两个组,围成一个大圈做丢手绢游戏。

教师语:

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是大家都玩过的──“丢手绢”,被追到的同学要说一个或者唱一个你准备的童谣,说得好的同学老师就奖励你一个苹果放进你们组的苹果筐里;如果你没有准备好就到电脑前面搞一个苹果,读好了就算过关,读不好就要被淘汰出局回到座位喽。

学生活动:

围成圈做游戏,一起唱“丢呀丢呀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抓住他,快点快点抓住他……”

被追到的学生:

我来给大家说一个童谣──《两只小猫》。

黑猫白猫去偷桃,看见小狗守着桃。

黑猫与狗打招呼,掩护白猫去偷桃。

小狗眼尖“汪汪”叫,捉住黑猫和白猫。

咬痛肉,咬去毛,黑猫白猫哭“瞄瞄”。

教师语:

你们觉得他说的怎么样?

能过关吗?

学生语:

可以过关。

教师操作:

把一个苹果卡片放进这个同学组的果筐里。

教师语:

好了,他说的不错,奖励他们组一个苹果,咱们继续做游戏。

学生活动:

围成因做游戏,一起唱“丢呀丢呀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抓住他,快点快点抓住他……”

被追到的学生:

老师我来唱一个童谣吧。

唱《小老鼠上灯台》……

教师语:

你们觉得他能过关吗?

学生语:

他唱的是咱们课上学过的?

不能过关!

教师语:

那你到电脑那里取一个童谣来学好吗?

被追到的学生操作:

到电脑前点击苹果出现下列童谣。

                             小鸟学我做早操

                             风吹杨柳飘飘,

                             小鸟学我做操,

                             我拍手,它张翅,

                             我伸脚,它跳跳,

                             我把腰儿弯弯,

                             它把尾巴翘翘。

                             做完了,再见了,

                             小鸟扑棱飞走了。

学生看屏幕把童谣读出来。

教师语:

你们觉得他读的好不好呀?

能不能过关呢?

学生语:

读的还可以,可以过关了。

教师语:

好吧,那我们继续我们的游戏吧。

学生活动:

围成因做游戏,一起唱“丢呀丢呀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抓住他,快点快点抓住他……”

被追到的学生:

我想去跟电脑要一个苹果可以吗?

教师语:

当然可以,你去摘一个苹果吧。

学生活动:

点击电脑屏幕,出现Flash动画《凑数歌》。

课件自动播放Flash动画,学生认真观看。

教师语:

这个童谣是一个歌曲,要马上唱会有些难度,咱们帮他一起学唱怎么样?

教师操作:

再次循环播放动画,请学生小声跟着唱,学会后可以大声唱。

教师语:

我觉得大家唱得都很好,学得都很认真,那么这回奖励你们每个组一个苹果好吗?

(二)游戏二:

击鼓传花

教师操作:

组织学生回到座位坐好,对刚才的游戏进行总结。

教师语:

刚才的游戏中我们学到了好几个童谣,那么现在让我们换一个游戏,我们来做击鼓传花吧,你们能不能想一个办法来做游戏竞赛呢?

学生活动:

讨论游戏竞赛的方法。

学生语:

可以让老师击鼓,鼓声停了以后“花”传到谁手里谁要为大家表演一个童谣,不能和刚才说过的童谣一样,表演得好老师就奖励这个组一个“苹果”,不会说可以到电脑屏幕中的苹果树上摘一个“苹果”来说出或者唱出这个童谣,如果说得好就可以过关,过关之后老师还可以奖励这个组一个苹果放进“苹果筐”里,没有过关的同学就要从自己组的“苹果筐”中取出一个苹果放回到树上。

教师语:

你们的主意真不错,那我们就开始吧。

教师操作:

蒙着眼睛击鼓。

学生活动:

听鼓声开始传绢花,鼓声停止则停止传花。

教师语:

好了,我们请拿到花的同学到前面来给我们表演吧。

拿到花的学生:

那么我给大家说一个童谣,名字叫《森林动物做早操》。

学生活动:

边表演边说童谣“天亮了,起床了,森林动物做早操。

猴子拽着大树枝,一上一下真伸腰。

松鼠挥动粗尾巴,顺着树枝练跑跳。

小獾子,练硬功,嘴巴打洞爪子挠。

只有狗熊懒得动,躺在树下睡大觉。

教师语:

你们说他表演得怎么样呀?

能不能得到奖励呢?

学生语:

表演得好,能得到苹果(鼓掌)。

教师操作:

从树上摘一个苹果放进这个同学组的苹果筐里。

教师语:

第一个同学开了一个好头,下面我们继续开始击鼓传花吧。

教师操作:

继续蒙着眼睛击鼓。

学生活动:

从刚才结束的人开始有序地传花,鼓声停止则停止传花。

教师语:

你是要给我们带来自己准备的童谣还是去摘苹果呢?

拿到花的学生:

我要到苹果树上摘一个苹果。

学生活动:

点击电脑屏幕,出现一首童谣

 

童谣说唱会

一.           教学对象:

二年级(上学期)学生

二.           活动目标:

1。

通过各种竞赛的方法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2.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习惯,通过创编体会成功的喜悦。

三.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创编童谣,组织学生在活跃有序的课堂气氛中开展表演童谣的活动。

四.           活动准备:

大量的童谣说唱材料,为学生提供的写有童谣的卡片.苹果卡片.表演童谣的道具.课件.小鼓花。

五.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二)小组交流反馈:

1. 小组交流。

2. 小组反馈。

请同学上台说或唱童谣,其他同学评一评或者说说你从童谣中懂得了什么?

3. 介绍童谣读本。

你们的童谣是从哪里来的?

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介绍你们的童谣读本?

(三)童谣游戏:

击鼓传花。

1. 介绍游戏规则。

2. 开始游戏。

3. 读读电脑存放的童谣,体会童谣的妙用。

(四)小组合作,演童谣。

1. 导入:

童谣不仅能说.能唱,还能演呢?

 想不想尝试一下呢?

2. 选四名评委,提出要求。

3. 出示题目,请每个小组的组长选题目。

4. 分小组自演童谣。

5. 反馈,评分。

(五)齐心协力,创编童谣。

1. 导入:

刚才同学们通过各种游戏学习到了不少的童谣,那么我们能不能自己开动脑筋创编出有趣的童谣呢?

2. 出示创编题目,每个小组自主选择。

3. 学生活动,分四组,创编童谣。

4. 每个小组逐一反馈,请同学们看完后谈谈感受。

(六)小结:

1. 请同学谈谈收获。

2. 师小结。

(谈谈课外书的用处,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

 

家乡的童谣

设计意图

滕州的乡土音乐源远流长,斑斓多采,它包括滕州民歌,滕州民间器乐曲,滕州曲艺和滕州地方戏曲,歌舞等.而现在的孩子对我们家乡却接触甚少,了解得也很不够,甚至淡忘了.设计这节课,是希望学生通过念家乡的童谣,唱家乡的歌这一活动,给我们的音乐课注入新的活力,同时灌输”滕州人精神”,使我们的学生了解家乡的民俗,了解家乡的音乐,了解滕州人所特有的精神,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更乐意做一名滕州人.

教学内容:

童谣<<十二月令>>,<<吃馄饨>>

民歌<<叮叮当>>

教学目标:

1.       通过念滕州的童谣<<十二月令>>,<<吃馄饨>>,帮助学生了解我们滕州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民间风俗,民间文化。

2.       通过用地方方言对滕州民歌<<叮叮当>>的唱,让学生感受地方乡土音乐的魅力,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喜爱,并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3.       学生能用打击乐器给歌曲<<叮叮当>>伴奏。

教学重点:

用方言演唱滕州民歌<<叮叮当>>

教学难点:

1.用方言唱准滕州民歌<<叮叮当>>

2.通过念滕州童谣唱滕州民歌让学生了解我们家乡的民间风俗,乡土音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1、  师:

同学们,你们平时念过童谣吗?

你都会念哪些童谣?

2、  学生反馈念童谣

二、新课部分

(一)     童谣欣赏

1、  师:

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感受和体验家乡童谣的魅力。

2、  师:

你知道我们家乡都有哪些风俗习惯吗?

例如:

十一月份刚刚过的一个节叫——?

我们这里都要吃什么?

3、  师:

谢老师这里有一首童谣把我们家乡的是;生活习俗全包括进去了,想听吗?

4、  听教师念<<十二月令>>。

听后说说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5、  学生跟着学一学

6、  师:

这首童谣有趣吧!

它只用短短的几句话就把我们家乡十二个月的生活习俗全包括进去了,而且这首童谣还在全国获过奖呢?

看来我们滕州地区不仅经济发达,而且在文化上也蒸蒸日上了。

作为滕州地区的人,你们觉得骄傲吗?

7、  欣赏童谣<<吃馄饨>>

师:

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首同学们非常熟悉的滕州童谣,想听吗?

8、  师生同念(提醒学生念时注意童谣的节奏和韵味)

(二)     学唱滕州民歌<<叮叮当>>

1、  师:

我们滕州童谣非常口语化,念起来既有节奏感又有音乐性,特别是朗朗上口,因此,我们滕州的音乐爱好者给一些优秀的童谣谱上曲改编为地方民歌,今天,我就给你们带来了一首,有兴趣听吗?

2、  学生出听音乐。

听后说说有什么感受?

3、  再听音乐。

师:

你们去过山脚门、松台山和妙果寺吗?

4、  观赏这几个地方的图片

5、  学唱歌曲

(1)        用方言念准歌词

(2)        听教师范唱

(3)        学生轻声唱

(4)        解决难点句

(5)        拍手唱

6、  让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三、课外拓展

1、  师:

看到你们能够把我们家乡的民歌唱得这么好,我真为你们感到高兴,其实我们滕州地区的民歌还有很多,你们都听过哪些家乡的民歌?

2、  学生欣赏<<对鸟>>

3、  师:

同学们,我们家乡的童谣、民歌虽然很多,但是会念会唱的人越来越少了,现在只有老一辈人会了。

今天老师就给你们一个任务,去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老前辈那里学一首童谣或是民歌,学会后教给自己的好朋友。

4、  最后,让我们在<<叮叮当>>的音乐声中结束这堂课。

 

《童谣童画》教案

一、.编写思路。

童谣是民间艺术家留给孩子的一份很珍贵的礼物,它既富有童趣,又体现出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同时又是绘画创作极好的素材。

童画则是孩子们在愉悦的情绪中,随意洒脱地创造另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

孩子们阅读童谣之后,将文学形象转化为绘画的语言形式,将文字之美、声音之美、色彩之美融为一体,体现出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

因此,让学生学童谣,画童画,将童画童谣和谐地综合在一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热情。

教材选取了我国众多优秀的民间童谣中的9首,并提供了与之对应的童画作品,为学生的创作提供了范本。

提问部分则是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童谣、童画的特点及相互关系。

本课教学极具开放性,在作画材料上不作任何要求,在评价标准上只要求学生在创作时能表现出童谣的意境即可。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民间童谣的历史及特点,童谣和童画相通之处。

2.选择合适的工具材料为自己喜欢的童谣创作童画作品。

3.体会童画、童谣的综合艺术特点,增强跨学科综合学习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

1.重点:

能用各种工具材料为自己喜欢的童谣配上合适的童画。

2.难点:

创作的童画既符合童谣的意境,又能体现出一定的绘画水平。

四、课前准备

(学生)不同的绘画工具材料,选好自己喜欢的童谣等。

(教师)配有童画的童谣课件,配有童谣的童画范作等。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1)学生齐唱《摇到外婆桥》的童谣。

(2)教师为此童谣示范作画。

(3)教师简单讲述创作作品的思路及艺术特点。

(4)小结:

童谣就是指传唱于儿童之口,没有乐谱的歌谣,据比较确切的文献资料记载童谣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了,童谣不但歌词写的优美动听俏皮可爱,而且都是描述我们生活中的场景和画面,所以我们可以将童谣中的歌词用儿童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5)揭题:

《童谣童画》。

2.欣赏作品(课件)。

(作品一、秧歌)

(1)学生朗读童谣作品

(2)看了此画后的感受,表现了那句歌词?

(3)采用了那种绘画材料?

(作品二、种莲子)

(1)请一学生朗读。

(2)那些内容你认为是作者自己加进去的?

(作品三、数蛤蟆)

(1)谁会唱这首童谣?

(2)画面反映了什么情景?

(作品四、荡秋千)

(1)这幅画看后你认为现实吗?

(2)这幅画用什么手法表现的?

3.体会童谣

学生根据教师提拱的童谣作品《猴拉车》、《数蛤蟆》、《种莲子》让学生观察讨论后分组表演。

 

4.教师根据学生在欣赏讨论和表演讨论后的结论小结(课件):

(1)可以是歌词中的某一句或几句歌词。

(2)创作内容可以是我们生活中的某个生活场景。

(3)根据自己对歌词的理解可以采用夸张的手法表现画面。

5.尝试创作。

(1)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童谣作品创作。

(2)学生尝试用不同的绘画材料为童谣创作童画。

(3)注意:

选择合适的工具材料;作品的创意、构图、画面的整体效果等;尽量表现出童谣的意境。

(4)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4.评价作业。

(1)交流创作思路。

(2)师生共同评价。

5.小结与拓展。

(1)小结本节课内容。

(2)收集自己喜欢的童谣,了解其历史背景、地域特点及艺术风格等情况,熟读成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