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方法+诗歌鉴赏专项练习.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445960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9.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方法+诗歌鉴赏专项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考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方法+诗歌鉴赏专项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考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方法+诗歌鉴赏专项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高考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方法+诗歌鉴赏专项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高考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方法+诗歌鉴赏专项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方法+诗歌鉴赏专项练习.docx

《高考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方法+诗歌鉴赏专项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方法+诗歌鉴赏专项练习.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方法+诗歌鉴赏专项练习.docx

高考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方法+诗歌鉴赏专项练习

高考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方法

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方法(重点)学生版

一、分析意境

提问方式: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

解答分析: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应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以上四步可概括为:

所写的意象+意象的特点是什么+艺术效果+包含的诗人的感情,或描图景(描绘诗词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点氛围(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析感情(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术语链接:

A.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

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B.思想感情术语:

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第一节写景抒情诗的鉴赏

一、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握诗歌意象。

如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枫叶”、“荻花”、“秋”三个意象不光点明了景物、时节,还通过这三个意象特有的属性渲染了送别时的环境氛围和诗人忧伤的情绪。

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

二、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

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

情景交融的手法有融情入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等。

三、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一般地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

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

这里牵涉到一个感情寄托的问题,分析诗歌,应认真判断感情寄托的深浅,切忌随意拔高作品的思想内涵。

四、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鉴赏时应主要注意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1.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

2.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

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从作者描写景物的顺序入手分析。

即把握写景的层次。

如所见、所闻、所感;感觉、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的变化;远景、近景;上下;色彩的搭配等。

3.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

语言运用方面,既要学会欣赏像盛唐诗人所描写的雄浑壮丽的景象,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又要善于体会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捕捉和描摹,如杜甫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五、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

  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六答题步骤

    ⒈用自己的话翻译诗歌,读清原诗。

    ⒉找出诗中写到的景物,明确景物的特征和寓意。

(抓意象)

    ⒊展开联想根据诗中的景物在自己的头脑中构建诗中所展示的画面,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明意境)

    ⒋把自己融入意境中,想象作者处于其中,会有怎样的感情。

(品感情)

⒌分析诗歌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要明确在诗中的位置,一般来说首句:

渲染气氛,烘托形象,为全诗打下感情基调;尾句:

含蓄,留下想象的空间。

七诗歌中常见感情。

    ⑴感情基调:

迷恋、忧愁、愁苦、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压抑、沉郁、欢快、风趣、平淡。

    ⑵常见主题:

忧国忧民、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思、离愁别恨。

    ⑶不同诗歌类别不同感情:

边塞征战诗对建功立业渴望,有报效祖国的激情,有抒写征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有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有反映对帝王开边的不满和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

    即事感怀诗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咏物寄托是古人赋诗的普遍现象:

或借诗歌以抒写怀才不遇、沉居下位之苦;或感发其报国无门、不为当道所重之愤;或逞其离愁别绪、物是人非之感;或叙其命运无常、孤苦无助之难。

 

答题示例:

倦      夜   

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此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此诗通过描写凉气、月光、重露、飞萤、宿鸟等意象展现出深秋月夜的景象。

(步骤一)

渲染了幽清冷寂的氛围。

(步骤二)

寄寓了诗人忧国忧时的感情,抒发了诗人无限的感慨和忧愤。

(步骤三)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

“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

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描图景)。

但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诗中“花自落”、“鸟空鸣”之景都显示了山中的宁静(点氛围),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析感情)。

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

把帘子挂起。

问: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

这首诗表达了什么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简析之。

(6分)

答:

连天的海浪伴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

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豪情。

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但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

实战演练:

江宁夹口(其三)   

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这首诗的首句用了“月黄昏”三个字,请问,诗人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

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

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绝  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字。

请从三、四两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果营造意境的。

  

望江南超然台①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

休时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

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

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②寒食:

清明前一或二日。

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长安秋望(唐)赵嘏水村闲望(宋)俞紫芝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画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翡翠闲居眠藕叶,鹭鸶别业在芦花。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溪云淡淡迷渔屋,野旆翩翩露酒家。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可惜一绷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

【注解】两首诗均为七言律诗,赵嘏的诗为宦游长安时所作,而俞紫芝的诗为仕宦失意后隐逸扬州时所作。

翡翠:

翠鸟。

(1)两诗均按“望”字组织题材,景中寓情。

赵嘏诗紧扣“秋”字,绘出了一幅深秋拂晓图:

云雾飘游,残星寥落,归雁横天,长笛悠怨,红莲凋谢,显出一派凄迷清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内心孤寂伤感的愁思。

而俞紫芝的诗

(2)两诗分别以议论和感叹的笔触抒写了诗人内心的情怀,点明诗歌主旨。

赵嘏诗中“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是说家乡鲈鱼的风味此时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却囚徒似的留在这是非之地的京城,所为何来?

借典故抒写了诗人思念故园、毅然归隐的心情。

俞紫芝诗中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①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①这首诗作于诗人贬谪永州之时。

(1)“石泉远逾响”句中“逾”字着似无理,实则精妙。

谈谈你是怎样理解的(3分)

(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

“作诗不过情、景两端。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简赏析这首诗。

(5分)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

字季鹰,华阴(今陕西华阴县)人。

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⑴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有什么寓意?

  ⑵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请简要分析。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

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

):

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一生不仕。

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⑴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

请简要叙述。

  答:

  

⑵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请简要说明。

  答:

 

  

题西溪无相院

  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⑴这首诗多处写到“影”,有的是明写,有的是暗写。

请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句,并加以说明。

(4分)

  

⑵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

请简要分析。

(4分)

 

 【补充注释】

  ①西溪:

浙江湖州有苕水,分东西二源:

西苕出天目山之阴,东北流经孝丰,又北经安吉县,又东经长兴县,至湖州而与天目山之阳流出的东苕合流。

西溪就是西苕。

无相院:

即无相寺,在湖州西南黄於山,始建于吴越。

  ②鉴:

镜子。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注。

  [注]蔡家亲:

表亲。

  

(1)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

  

(2)前人认为全诗动人之处在“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

(4分)

  答:

野步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8.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请做简要的分析。

(5分)

9.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结尾两句。

(6分)

西楼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

把帘子挂起。

8.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

诗的前两句从什么角度来渲染这种景象?

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村晚茅塘马上

雷震贺铸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壮图忽忽负当年,回羡农儿过我贤。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水落陂塘秋日薄,仰眠牛背看青天。

8.两首诗均有“落日”意象,你认为这一意象在哪首诗中呈现得更有意境?

结合相关诗句简要赏析。

(5分)

9.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请概括说明。

(6分)

日暮①

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②繁。

[注]①大历二年(767)秋,晚年杜甫流寓夔州(重庆奉节),写下了这首诗。

 ②花烬:

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

问题:

(1)诗中第一、第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2分)

(2)在全诗中,杜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复杂情感?

(4分)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问题:

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这种意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请简要分析。

   

秋日怀九华旧居

杜荀鹤

吾道在五字

,吾身宁陆沈

凉生中夜雨,病起故山心。

烛共寒酸影,蛩添苦楚呤。

何当遂归去,一径入松林。

五字,指儒家的“仁、义、礼、智、信”。

陆沈,比喻沉沦不被人知。

(1)请从“景”与“情”的角度,简要赏析本诗的颈联。

(3分)

(2)联系全诗,诗人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

(4分)

9.首联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战事频仍的厌恶之情。

(1分。

)边塞环境恶劣,烟尘四起,“又举戈”表现了军队出征太频,大家疲于应征的无奈何厌恶之情。

(2分。

尾联表达了作者对军队中无栋梁之才的忧虑、对战争前景的未知的担忧。

(1分。

)“无继者”表达了作者对军中没有像郭子仪一样的将才感到忧虑;“肯先和?

”表达了对战事的没把握,对战局的无法料知的担忧之意(2分。

 

二、高中诗词鉴赏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山中寡妇

杜荀鹤①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②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③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注释】①杜荀鹤:

字彦之,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县)人。

他出身寒微,中年始中进士,仍未授官,乃返乡闲居。

晚唐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

②柘:

树木名,叶子可以喂蚕。

③旋斫:

现砍。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抓住“衣衫”“鬓发”等最能揭示人物本质的细节特征,简洁而生动的刻画出寡妇贫困痛苦的形象。

B. 颔联“犹”“尚”二字与尾联“任是”“也应”前后呼应,不管百姓如何困苦,横征暴敛依旧无处不在。

C. 此诗虚实结合:

前三联虚处着笔,具体形象的写出寡妇的不幸遭遇和悲惨生活,尾联谊感慨升华主题。

D. 颈联“野菜和根煮”“生柴带叶烧”,采用加倍强调的艺术手法,极力渲染了寡妇难以想象的困苦状况。

(2)此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

请联系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

(1)C

(2)①同情——农妇的不幸遭遇及悲惨生活。

②揭露控诉——统治者的残酷剥削、横征暴敛无处不在。

【解析】【分析】

(1)C项,错在“前三联虚处着笔”,前三联是对山中寡妇的形象和困苦的生活做了描写和叙述,应该是实处着笔。

故选C。

(2)本题中,此诗的“夫因兵死守蓬茅”,写出了这位农家妇女的不幸遭遇;“麻苎衣衫鬓发焦”刻画出寡妇那贫困痛苦的形象。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强调了山中寡妇那难以想象的困苦状况,寄寓了诗人对山中寡妇的同情。

然而,对这样一个孤苦可怜的寡妇,统治阶级也并不放过对她的榨取,而且手段是那样残忍: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最后,诗人面对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发出深沉的感慨: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表达了对不顾人民死活、横征暴敛的统治者的控诉。

故答案为:

⑴C;

⑵①同情——农妇的不幸遭遇及悲惨生活。

②揭露控诉——统治者的残酷剥削、横征暴敛无处不在。

【点评】⑴此题考查古诗词的理解鉴赏能力。

主要集中对诗意理解、诗歌主旨、诗歌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诗歌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诗歌要读懂诗意,注意情感、形象、技巧等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

⑵此题考查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态度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不但要细读诗文本身,借助诗词的字、词、句和所用意象来分析诗歌的感情,还要明确注释中点明的时局背景,联系诗人境遇、所用典故、主观志向,做到知人论世,进行综合解读。

3.(2019•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

(唐)王建

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

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兼一架书。

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

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

(1)诗题中“过”字的意思是________。

首联中“________”一词点出了李将的地位。

(2)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

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案】

(1)造访;朱门

(2)①通过环境描写,如“高树蝉声”“冷静似闲居”和“重装墨画”“香兼一架书”,分别写出了将军住处的清幽安静和书斋的素净雅致,表现了将军的文人趣味。

②运用衬托,用“侍儿知礼数”衬托将军的文化修养。

③通过“吟哦”“任狂疏”“爱读英雄传”等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李将军的豪放和志趣。

【解析】【分析】⑴题目的意思是,早秋时节去到龙武李将军书斋去拜访他,“过”的意思为“拜访”。

首联的意思是,蝉声从树梢传来,深巷中的红漆大门前如此的冷清,好像主人在闲居之中。

“朱门”指贵族豪富之家,这一词点出了李将军的地位。

⑵“蝉声”“秋巷”“冷静”渲染了清幽宁谧的氛围,从而烘托出宅院主人的闲适高雅;颔联描写室内家居布置,“数茎竹”“一架书”表现了室主人的高雅意趣;而颈联第一句描写有礼节的侍从,是为了衬托李将军的知礼有涵养。

这些诗句都属于侧面描写。

最后三句则是对李将军的直接描写,“吟哦”“任狂疏”这些动作描写写出了李将军的洒脱豪放,“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写出了李将军的远大理想和追求。

总之,这首诗通过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两种手法,塑造了一位情趣高雅、知礼有涵养、洒脱豪放、心怀远大理想和追求的将军形象。

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故答案为:

⑴造访;朱门;

⑵①通过环境描写,如“高树蝉声”“冷静似闲居”和“重装墨画”“香兼一架书”,分别写出了将军住处的清幽安静和书斋的素净雅致,表现了将军的文人趣味。

②运用衬托,用“侍儿知礼数”衬托将军的文化修养。

③通过“吟哦”“任狂疏”“爱读英雄传”等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李将军的豪放和志趣。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借助诗歌的词、句理解诗句大意,然后才能准确作答。

题目的意思是,早秋时节去到龙武李将军书斋去拜访他。

 

⑵本题考查鉴赏作品文学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解答此题,应先明确人物描写手法——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然后结合相关诗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诗歌前两联属于环境描写,首联描写了李将军宅院的外部环境。

4.(2019•全国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投长沙裴侍郎

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①,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瑰。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思。

【注】①至公:

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 “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 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 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2)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

【答案】

(1)D

(2)①情感表达:

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

②结构安排:

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

【解析】【分析】⑴D项“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分析不正确。

尾联“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表明了自己一般不接受平常的恩惠,接受恩惠一定要符合自己原则立场,即符合“道义”。

故选D。

⑵本题颈联“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用典故“垂钓”来表达自己热爱田园生活的情趣,用大雁夜半乘风来归,表达渴望能收到好消息,即对取得功名的渴望。

这两句从情感表达角度来看,写出了作者虽有求仕之心,但高洁耿介情怀没有改变,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

从结构安排来看,首联、颔联,表达了求仕的心。

尾联表达接收恩惠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原则。

颈联起到过渡的作用,舒缓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

故答案为:

⑴D;

⑵①情感表达:

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

②结构安排:

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

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⑵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表达技巧及其作用的能力。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题的答题步骤:

①准确地指出用了何种手法;②结合诗句,阐述为什么用这种手法;③阐述此手法有效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短歌行赠王郎司直

杜甫

王郎酒酣拔剑斫地歌莫哀!

我能拔尔抑塞磊落之奇才。

豫章翻风白日动①,鲸鱼跋浪沧溟开。

且脱佩剑休徘徊。

西得诸侯棹锦水,欲向何门趿珠履②?

仲宣楼头春色深③,青眼高歌望吾子,眼中之人吾老矣!

【注释】①豫章:

两种乔木。

白日动:

树大则风大,白日为之动。

②珠履:

缀有明珠的鞋子。

《史记·春申君传》记载,春申君门客中的上客皆蹑珠履。

③仲宣:

东汉末年诗人王璨的字。

王璨到荆州投靠刘表,作《登楼赋》,后梁时为纪念他作《登楼赋》建了仲宣楼。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是诗人写来安慰劝勉友人王郎的,王郎趁着酒兴拔剑起舞来发泄心中怀才不遇的愤慨,诗人劝他不要悲伤。

B. “豫章”二句运用比拟,是说豫、章的枝叶在大风中摇动时,可以动摇太阳,极力形容树高;鲸鱼在海浪中纵游时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