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全面解读之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440804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8.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个全面解读之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四个全面解读之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四个全面解读之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四个全面解读之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四个全面解读之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个全面解读之教案.docx

《四个全面解读之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个全面解读之教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个全面解读之教案.docx

四个全面解读之教案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解读

一、“四个全面”提出的历史背景

“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是基于怎样的历史背景提出的,最重要的背景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已经近在咫尺,党中央考虑怎么样才能够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完成得更好。

通过深入总结了2002年以来到现在十多年的时间,经历了几届中央领导集体持续的努力,在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这个问题上所积累的经验,同时结合本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十八大以后两年多的实践当中对这个问题的继续探索和思考,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十八届四中全会相继提出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历史性决定,又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全面总结了反“四风”、反腐败的最新经验而得出的需要全面从严治党,在这一系列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把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后来的十七大、十八大把它改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把这一系列重要思想和几代领导集体共同积累的经验和规律加以整合,形成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2014年11月,习近平到福建考察调研时提出了“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三个全面”,2014年12月在江苏调研时则将“三个全面”上升到了“四个全面”,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新增了“全面从严治党”。

尽管此前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就这“四个全面”作出过一系列的重要论述,但在公开报道中,将“四个全面”并提,还是第一次,意义深邃。

此外,习近平在江苏将“全面从严治党”加入到“四个全面”中时,特别采用了“大气候和小气候”的比喻,“从严治党是全党的共同任务,需要大气候,也需要小气候。

各级党组织要主动思考、主动作为,通过营造良好小气候促进大气候进一步形成。

从时间轴来看,“四个全面”是在不同高层会议场合逐步提出的。

2012年11月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2014年10月,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全面推进从严治党是2014年10月8日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提出来的。

注释1: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过程

我们党“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是在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基础上,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伟大实践中,逐步提出并形成的,其间经历了三个阶段。

从“一个全面”到“两个全面”。

在党的十八大之前,2002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大在报告中提出了“一个全面”,即“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2007年召开的党的十七大在报告中重申了这“一个全面”的奋斗目标,并且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在距离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8年之际召开的党的十八大,统一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从而把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个全面”扩展为“两个全面”。

此后,2013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简化为“全面深化改革”。

从“两个全面”到“三个全面”。

2014年,也就是在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决定》提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样,就把“两个全面”进一步扩展为“三个全面”。

从“三个全面”到“四个全面”。

在十八届四中全会闭幕后不久,2014年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调研时提出:

“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至此,把“三个全面”首次扩展为“四个全面”。

需要指出的是,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报告中,虽然都提出过“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但“全面从严治党”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江苏考察调研中首次提出来的,并且是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组合在一起,作为“四个全面”首次提出来的。

对“四个全面”的定位也有个发展过程。

最初,这“四个全面”是作为全面完成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任务、要求以及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主要矛盾提出来的。

2015年2月初,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首次把这“四个全面”定位于党中央的战略布局。

党的工作战略布局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党的工作布局正确,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就比较顺利。

反之,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和挫折。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这个问题有过三次权威表述。

第一次是1986年9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是: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并且使这几个方面互相配合,互相促进。

第二次是2012年11月,习近平同志就任党的总书记不久,就在党的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提出:

要“深刻领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

党的十八大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他指出:

“强调总布局,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

我们要牢牢抓好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协调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

”他还说:

“我们要按照这个总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第三次是在2015年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指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

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

他还强调:

“要把全面依法治国放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来把握,深刻认识全面依法治国同其它3个‘全面’的关系,努力做到‘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注释2:

大气候与小气候的关系。

各级党组织要主动思考、主动作为,通过营造良好小气候促进大气候进一步形成。

这里说的气候,指的便是从政环境。

大气候是由小气候组成的,浑浊不堪的小气候多了,改善大气候便无从谈起;各地营造出风清气正的小气候,当然有利于在全国营造出良好的大气候。

气候影响人,人也影响气候。

良好从政生态的营造,离不开良好的大气候,也离不开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甚至一个干部的小气候。

坚持从严治党,不仅要看中央怎么部署、全国怎么贯彻,还要看基层怎么落实、干部怎么行动。

只有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政治生态搞好了,才能影响到整个社会风气的好转;反之,如果小气候恶劣,就会产生“破窗效应”,形成连锁反应,导致整个政治生态的恶化。

当前,改作风、守规矩、反腐败已经成为一种新常态,从严治党的大气候已经形成。

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山西吕梁等地出现的“塌方式”腐败和“窝案式”腐败,折射出个别地方、部门的小气候问题仍旧严重、亟待整治。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

一个地方或部门有良好的小气候,党员、干部才能把心思放到谋事业、促发展上。

这样的小气候多了,才能推动大气候持续好转,党和政府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注释3:

反对“四风”

一、形式主义

问卷调查显示,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中,“形式主义”排在第一位,达43.7%。

1、学风不正,学用脱节。

有的领导干部忽视理论武装,不认真学习党的理论和做好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学了也是为应付场面,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不求甚解,学而不思、学而不信,学而不用、学而不行。

有的学用严重脱节,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还是老一套,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无心也无力在实践中认真运用,碰到具体问题无所适从,遇到突发事件束手无策。

2、文山会海,空话套话。

有的地方和单位文件、简报“满天飞”,没有实质内容,只注重形式和数量,成了华而不实的“党八股”。

3、弄虚作假,欺上瞒下。

有的虚报浮夸,不说实情、不讲真话,报喜不报忧,掩盖矛盾和问题。

有的明知报上来的是假情况、假数字、假典型,也听之任之,甚至通过挖空心思造假来粉饰太平。

4、蜻蜓点水,走马观花。

有的下基、层习惯于“被调研”,走的路线、看的点、见的人、听的话都是事先安排的。

有的调研走马观花,下去就是为了出镜头、露露脸,身下心不下、隔靴搔痒,坐在车上转、隔着玻璃看,只看“门面”“窗口”,不看“后院”和“角落”,群众说是“调查研隔层纸,政策执行隔座山”。

5、不切实际,不求实效。

二、官僚主义

官僚主义的要害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高高在上、漠视现实,唯我独尊、自我膨胀。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在线调查干部作风问题,选择“官僚主义盛行”的排在第二位。

三、享乐主义

享乐主义的要害是,精神懈怠、不思进取,追名逐利、贪图享受,讲究排场、玩风盛行。

问卷调查反映的突出问题中,“精神懈怠”、“信仰缺失”排在第三、四位,达34.2%和32.5%。

1、思想空虚,精神颓废。

2、庸懒松散,不思进取。

3、迷恋特权,弄权贪腐。

4、计较待遇,追名逐利。

5、玩心太重,生活腐化。

四、奢靡之风

奢靡之风的要害是,铺张浪费、挥霍无度,大兴土木、节庆泛滥,生活奢华、骄奢淫逸,甚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在线调查干部作风问题,选择“贪图奢侈享受,经费居高不下”的居第一位。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主要内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小康的涵义

早在西周时候,小康一词即已出现。

《诗经·大雅·民劳》中有“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句子。

意思就是轻徭薄赋,予民休息,让老百姓过上小安康乐的日子。

1979年,邓小平首次用“小康之家”表达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阶段性目标。

三十多年来,不断顺应经济社会的新发展,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虽然经过不懈的努力,小康社会已如“那轮朝日”喷薄欲出,但是却到了步履维艰,攻坚克难的阶段。

几十年来,我们整个发展还真的是按照这样的“三步走”一步一步地向前发展的。

邓小平同志原来设想的三步中,第一步是到1990年,总产值翻一番,解决温饱。

这个目标我们实现了。

第二步是到上世纪末,总产值也是翻一番,进入小康。

这个目标又提前实现了。

到1997年,就要进入新世纪了,前两步已经实现,后面就要走第三步了,为了把第三步即21世纪前50年再细化,十五大实际上又提出了一个新的小“三步走”战略。

到2002年,十六大明确规定,21世纪前20年的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这个目标,很鼓舞人心,也很科学。

到2010年,前10年的目标顺利实现了。

新世纪的第一步是前10年,第二步是第二个10年,第三步是后30年。

前两步很明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30年算什么?

恐怕还不能说已经进入了现代化社会,应该还算小康社会,但它已经是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这个小康社会还要一步一步地向现代化的目标逼近。

现代化不是某一天突然就实现了。

它是一个过程。

作为小康社会,原来的标准比较低,后来的标准就越来越高,越来越全面,越来越殷实,于是,它也就越来越朝着现代化的目标逼近。

到2050年左右,就基本实现现代化了。

到2012年,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为人民描绘了一幅清晰的图景。

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梦”的理想。

“中国梦”,至少从现在来说,包含着三个依次递进的目标:

第一个,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个,到建党100周年,即2050年左右,实现现代化;在这个基础上再进一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从具体的数字上来说,十八大前后,对一些重要的数据做过测算。

在2010年开始的10年间,只要保持平均7%的速度就能够实现2020年翻一番的目标。

但因为十八大离2012年已经过去两年,前两年的发展速度还算比较高,所以,如果随后的发展速度保持在6.8%左右,就可以实现了。

当时对2020年的发展目标也做了一个大体的界定,主要包含两个目标,一个是国内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一个是人均收入再翻一番。

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两个关键的指标。

为了实现这两个指标,还规定了改革开放的目标。

这些目标都是有信心、有条件实现的。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覆盖人群之全面,即“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二是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覆盖领域之全面,也就是“六个更加”,即“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三是指实现国民经济发展之全面,即推动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全面发展,以利于缓解一系列重大矛盾;四是指我们党在新世纪之初要推动建设的三大文明协调发展之全面,即要推动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协调发展;五是指人的发展之全面,就是要在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基础上,逐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即更加关注并努力满足中国十几亿人口特别是普通人的多方面发展需要。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意义在于“四个体现”:

一是体现了我们党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大局观,二是体现了以人为本、为民造福、让全体中国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执政观,三是体现了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发展观,四是体现了我们为国家谋富强、为人民谋幸福的共产党人价值观。

应该指出,由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到了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先后经历了两次重要的充实和完善。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了5条至关重要的新要求:

一是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二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三是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四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五是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进一步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三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五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以及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

经过党的十七大、十八大修改完善后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全面,不仅由新世纪新阶段之初的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之全面,扩展为包括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和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在内的五位一体协调发展之全面;而且,还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拓展为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之全面。

全面深化改革

加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改革力度

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建立规范行政审批的管理制度。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简化注册资本登记,逐步实现“三证合一”,清理规范中介服务。

制定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公布省级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切实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

深化国企国资改革

加快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试点,打造市场化运作平台,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

有序实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和规范投资项目引入非国有资本参股。

加快电力、油气等体制改革。

多渠道解决企业办社会负担和历史遗留问题,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和健全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

要加强国有资产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切实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益。

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统筹多双边和区域开放合作

统筹实施“四大板块”和“三个支撑带”战略组合。

在西部地区开工建设一批综合交通、能源、水利、生态、民生等重大项目,落实好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政策措施,加快中部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和网络等建设,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加大对老少边穷地区支持力度,完善差别化的区域发展政策。

把“一带一路”建设与区域开发开放结合起来,加强新亚欧大陆桥、陆海口岸支点建设。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保、产业升级转移等方面率先取得实质性突破。

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有序开工黄金水道治理、沿江码头口岸等重大项目,构筑综合立体大通道,建设产业转移示范区,引导产业由东向西梯度转移。

加强中西部重点开发区建设,深化泛珠等区域合作。

推进农业现代化

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

坚守耕地红线,全面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推进土地整治,增加深松土地2亿亩。

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加快新技术、新品种、新农机研发推广应用。

引导农民瞄准市场调整种养结构,支持农产品加工特别是主产区粮食就地转化,开展粮食作物改为饲料作物试点。

综合治理农药兽药残留问题,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

新农村建设要惠及广大农民。

突出加强水和路的建设,今年再解决60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全面完成西部边远山区溜索改桥任务。

力争让最后20多万无电人口都能用上电。

以垃圾、污水为重点加强环境治理,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势头。

持续打好扶贫攻坚战,深入推进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今年要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

5.推进新型城镇化取得新突破

加大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力度。

实施户籍制度改革,落实放宽户口迁移政策。

制定实施城市群规划,有序推进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同城化。

发展智慧城市,保护和传承历史、地域文化。

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

制造业是我们的优势产业。

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采取财政贴息、加速折旧等措施,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

坚持有保有压,化解过剩产能,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

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开发利用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着力在一些关键领域抢占先机、取得突破。

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是竞争高地。

要实施高端装备、信息网络、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重大项目,把一批新兴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

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国家已设立400亿元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要整合筹措更多资金,为产业创新加油助力。

加强社会保障和增加居民收入

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提高10%。

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统一由55元提高到70元。

推进城镇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

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缴费率。

完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

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措施,同步完善工资制度,对基层工作人员给予政策倾斜。

在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和职级并行制度。

加强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全面实施临时救助制度,让遇到急难特困的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

对困境儿童、高龄和失能老人、重度和贫困残疾人等特困群体,健全福利保障制度和服务体系。

继续提高城乡低保水平,提升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

提高工资和保障标准等政策受益面广,各级政府一定要落实到位。

民之疾苦,国之要事,我们要竭尽全力,坚决把民生底线兜住兜牢。

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

深化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改革、高等院校综合改革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改善薄弱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基本办学条件。

落实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政策,完善后续升学政策。

全面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通过对口支援等方式支持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继续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加强特殊教育、学前教育、继续教育和民族地区各类教育。

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为切实把教育事业办好,我们要保证投入,花好每一分钱,畅通农村和贫困地区学子纵向流动的渠道,让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

加快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320元提高到380元,基本实现居民医疗费用省内直接结算,稳步推行退休人员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

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

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加强全科医生制度建设,完善分级诊疗体系。

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在100个地级以上城市进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破除以药补医,降低虚高药价,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通过医保支付等方式平衡费用,努力减轻群众负担。

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文化发展成果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和创造源泉。

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文学艺术、重视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提供更多优秀文艺作品,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

逐步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扩大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范围,发挥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作用。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

拓展中外人文交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发展全民健身、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

11.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支持群团组织依法参与社会治理,发展专业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和慈善事业。

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设施,发展社区和居家养老。

为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提供关爱服务,建立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制度。

提高公共突发事件防范处置和防灾救灾减灾能力。

做好地震、气象、测绘、地质等工作。

12.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攻坚战

今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要降低3.1%以上,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都要减少2%左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要分别减少3%左右和5%左右。

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行区域联防联控,推动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促进重点区域煤炭消费零增长。

推广新能源汽车,治理机动车尾气,提高油品标准和质量,在重点区域内重点城市全面供应国五标准车用汽柴油。

2005年底前注册营运的黄标车要全部淘汰。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扩大碳排放权交易试点。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为什么要确定这个主题?

我们为什么要全面依法治国?

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

“我们要实现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必须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上作出总体部署、采取切实措施、迈出坚实步伐。

”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无论从重大现实意义看还是从深远历史意义看,它都是实现中国梦的支撑。

从重大现实意义看,全面依法治国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法治保障。

三中全会、四中全会是姊妹篇,二者的主题可以说是一个“破”和“立”的关系。

因为,三中全会如果用一个关键词来表述的话就是“改革”,改革就是变更、革新,相对来说更多体现为“破”。

四中全会如果用一个关键词来表述的话就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