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技术交底记录T梁.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440594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5.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T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T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T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T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T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T梁.docx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T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技术交底记录T梁.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T梁.docx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T梁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年月日施管表5

工程名称

城北片区一号路、二号路、三号路、卧龙四桥固定资产BT投融资建设项目

分部工程

桥跨承重结构

分项工程名称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T梁

交底内容:

1、梁体预制

(1)预应力混凝土施工的内容包括:

预应力混凝土的浇筑、养生和预应力钢材的加工、制作、安装、张拉和孔道压浆、封端等的有关作业。

①选好制梁的场地,进行平整,并做好预制的各项施工准备。

②对预制场进行地基处理后,作砼底模,底模制作时,要严格按设计要求的尺寸充置预拱度,并以二次抛物线进行分配。

③在底模上用油漆标注竖向钢筋的位置及跨中至两端每一米的位置,以便于钢筋的绑扎、波纹管坐标的调整、检查,然后绑扎肋板、隔板钢筋,钢筋上绑扎同标号混凝土垫块,以保证保护层的厚度,同时在设计位置用钢筋箍固定好波纹管位置。

④肋板、隔板钢筋及波纹管经检查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后,方可安装模板,进行支撑、加固,设置好横向的拉杆及纵向联结,以保证模板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不发生位移变形,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最后绑扎顶板钢筋,进行混凝土浇筑前的全面检查。

⑤混凝土在送入模,插入式及附着工振动器振捣密实,特别注意梁端头钢筋密集处的混凝土振捣密实。

采用水平分层的方法连续浇注,每片梁一次浇筑成,先浇筑肋板、隔板混凝土,然后浇筑顶板混凝土。

⑥混凝土在初凝后,及时进行彩条布遮盖洒水养生,养生至施加预应力为止。

并注意制作同条件试件,作为梁体张拉、吊装运输的强度参照。

模型拆除后,立即对梁端接茬处进行凿毛,以利于封端施工。

对梁体顶面混凝土进行拉毛处理。

(2)穿预应力钢绞线:

钢绞线在下好料后,进行编束,每隔1-1.5m绑扎一道铁丝,铁丝扣向里,绑好的钢绞线编号挂牌堆放。

进行张拉前,人工将钢绞线到梁的一端,从梁的另一端穿入一根铁丝,铁丝穿过孔道后,绑在钢绞线上。

穿钢弱时,前面用铁丝拉,后面用人工往里送钢绞线,直至钢绞线从另一端出来。

然后取下铁丝。

钢绞线穿入孔道后,及时进行张拉。

(3)张拉

梁板砼强度达到90%设计强度和砼龄期14天以上方可施加预应力。

首先重新标定,根据标定值及张拉力确定油表读数,计算伸长值(详见计算书)。

千斤顶、油表、油泵配套使用,使用200次以后重新标定。

锚具、钢绞线在使用前进行检验。

穿束完成后,安装千斤顶、锚具,进行张拉,为使钢绞线在孔道内充分舒展而施加预应力,其伸长值为邻级伸长值,然后分段张拉到控制应力再超张拉一定量值,测得伸长值。

张拉采用两端张拉、双控,应力控制为主,钢绞线伸长值作为校核,伸长值偏差控制在±6%,超过±6%查明原因,再进行张拉。

(4)孔道压浆

水泥浆的抗压强度不小于图纸规定的标号,水灰比采用0.4~0.45,并按设计掺加膨胀剂,水和膨胀剂须对预应力钢材无腐蚀作用。

压浆前先进行压浆试验,压浆过程中及压浆后48小时内,结构混凝土温度不得低于+5℃。

气温高于35℃时,宜在夜间进行,水泥浆在使用前和压注过程中,应经常搅动,自调制至灌入孔道的延续时间,一般不超过30~45分钟。

同一束孔道锚垫板上压浆嘴一个上,一个下,压浆时从下边嘴开始压,上边嘴出浆。

压浆采用活塞式压浆泵,压浆的最大压力为0.5~0.7Mpa,压至最后压力后,应有一定的稳压时间,压浆达到孔道另一端排出与规定稠度相同的灰浆为止。

对每一片浆,应在合适的位置,标明混凝土的浇注日期及张拉日期等,这些标记在梁体安装到位后,不得影响梁体的外表美观。

2、架设方法

1、采用跨线龙门吊提升至运梁平车上,双导梁架桥机架设。

2、梁板安装工艺

(1)架桥机组装调度

架梁机在现场拼装,组装完成后,进行压载试验,并检查各机械、机构及电气部分,无异常方可投入使用。

(2)架桥机悬臂前移过孔

跨线龙门吊将梁吊到运梁平车后运至架桥机尾部,并与主梁连接,作为架桥机悬臂配重。

架桥机悬壁前移过孔。

(3)安放横向走行轨及垫梁

架桥机过孔就位后,解除配重梁将横向走行轨及垫梁安放在桥墩盖梁上,并将架桥机行走轮转为横向。

(4)喂梁

运梁平车将梁送到架桥机起吊位置,利用吊梁平车起吊,将梁吊移到本跨架梁纵向范围内。

(5)整机携带梁横移架桥机走行梁通过驱动轮组及从动轮组不仅可以沿轨道纵向移动,也可通过走行梁转盘机构转动90度,沿着横向轨道连同0号柱一起作整机横向移动,完成一孔桥多片梁的架设。

(6)梁安装就位

梁安装的顺序先中间后两边。

单幅桥每跨9片梁,先安装中间4#-6#位3片中梁。

因架桥机横向运行受盖梁影响,两侧边梁的安装要二次完成。

1#位边梁先临时落到2#位改用架桥机梁挂架起吊1#边梁,整机横移梁至安装位置,下落完成1#边梁的安装。

然后安装2#中梁,9#梁同此办理,完成一孔桥9片梁的安装。

3、后张法预制T梁钢绞线张拉伸长量计算

预应力钢绞线采用符合ASTMA416-06标准、270级高强低松弛

15.2mm预应力钢绞线。

钢绞线标准强度

=1860Mpa。

所有预应力钢绞线采用张拉和伸长值双控张拉施工,张拉控制应力按设计施工图正弯矩采用

=0.75×

=0.75×1860Mpa=1395Mpa。

我部进场的钢绞线弹性模量为

=1.95×105Mpa,单根公称截面积为Ay=1395×103×140×10-6=195.3KN。

所有T梁均采用C50砼浇筑。

T梁的张拉施工工艺及计算数据如下。

一、张拉施工工艺及程序:

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和设计图纸规定要求进行张拉。

张拉施工程序如下:

依据设计图纸要求严格控制张拉施工程序。

初应力为

的10%,此时的伸长值为

,其值采用相邻级的伸长值。

控制张拉应为

=0.75×

=0.75×1860Mpa=1395Mpa即为末张的应力值。

其中伸长值

=

为开始至初张的伸长量,

为初张至末张间的伸长量。

张拉完毕后,

与计算伸长值比较,其伸长值误差不应超过6%,否则应停止张拉,查明原因。

二、计算参数:

1、

15.2钢绞线的弹性模量:

=1.95×105Mpa

2、

15.2钢绞线的张拉控制应力:

正弯矩:

=0.75×

=0.75×1860Mpa=1395Mpa

3、孔道摩阻系数:

=0.16

4、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

k=0.0015

三、张拉伸长量计算:

1、计算公式:

式中:

P·········钢绞线张拉力

·········预应力钢绞线的计算伸长量

L·········预应力钢绞线的长度

·········预应力钢绞线的弹性模量

·········钢绞线的截面积

简化计算式:

·········钢绞线平均张拉力,

·········预应力钢绞线的计算伸长量

L·········预应力钢绞线的长度

·········预应力钢绞线的弹性模量

·········钢绞线的截面积

2、张拉伸长量计算表:

25米T梁A型中梁

钢束编号

孔道长

度(米)

工作长度(米)

钢绞线根数(根)

夹角

(rad)

(m)

N1

24.51

2

5

0.1280094

0.9719152

0.1732

N2

24.49

2

6

0.1259953

0.97208478

0.1722

N3

24.45

2

6

0.1013460

0.97401495

0.1720

25米T梁A型边梁

钢束编号

孔道长

度(米)

工作长度(米)

钢绞线根数(根)

夹角

(rad)

(m)

N1

24.51

2

6

0.1280094

0.9719152

0.1732

N2

24.49

2

6

0.1259953

0.97208478

0.1722

N3

24.45

2

6

0.1013460

0.97401495

0.1720

25米T梁B型中梁

钢束编号

孔道长

度(米)

工作长度(米)

钢绞线根数(根)

夹角

(rad)

(m)

N1

24.30

2

5

0.1280094

0.97206684

0.1718

N2

24.28

2

5

0.1259953

0.97223645

0.1710

N3

24.24

2

6

0.10134603

0.97416702

0.1704

25米T梁B型边梁

钢束编号

孔道长

度(米)

工作长度(米)

钢绞线根数(根)

夹角

(rad)

(m)

N1

24.30

2

5

0.12800943

0.97206684

0.1718

N2

24.28

2

6

0.12599532

0.97223645

0.1710

N3

24.24

2

6

0.10134603

0.97416702

0.1704

四、预应力T梁控制张拉力计算:

1、A型边梁N1、N2、N3,A型中梁N2、N3,B型边梁N2、N3,B型中梁N3:

FK=

×n×

=0.75×1860×103×6×0.139×10-3=1163.43KN

2、A型中梁N1,B型边梁N1,B型中梁N1、N2:

FK=

×n×

=0.75×1860×103×5×0.139×10-3=969.5KN

3、依据标定YCT250B千斤顶回归方程计算油表读数。

千斤顶编号222:

y=0.021748x+0.313934

千斤顶编号223:

y=0.021771x-0.2303

X——平均张拉应力(KN)或者控制张拉应力(KN)

Y——油表读数(MP)

五、张拉数据表:

1、A型中梁N1正弯矩钢绞线:

分级张拉

顺序

平均张拉力(KN)

控制张拉力(KN)

张拉控制应力(Mpa)

油表读数

伸长量

(mm)

备注

222

223

10%张拉力

94.23

96.95

139.5

2.36

1.82

17.32

20%张拉力

188.45

193.9

279.0

4.41

3.87

34.64

60%张拉力

565.36

581.7

837.0

12.61

12.08

103.92

100%张拉力

942.27

969.5

1395.0

20.81

20.28

173.2

2、A型中梁、边梁N2正弯矩钢绞线:

分级张拉

顺序

平均张拉力(KN)

控制张拉力(KN)

张拉控制应力(Mpa)

油表读数

伸长量

(mm)

备注

222

223

10%张拉力

113.09

116.34

139.5

2.77

2.23

17.22

20%张拉力

226.18

232.68

279.0

5.23

4.69

34.44

60%张拉力

678.54

698.04

837.0

15.07

14.54

103.32

100%张拉力

1130.92

1163.43

1395.0

24.91

24.39

172.2

3、A型中梁、边梁N3正弯矩钢绞线:

分级张拉

顺序

平均张拉力(KN)

控制张拉力(KN)

张拉控制应力(Mpa)

油表读数

伸长量

(mm)

备注

222

223

10%张拉力

113.32

116.34

139.5

2.78

2.24

17.2

20%张拉力

226.64

232.68

279.0

5.24

4.70

34.4

60%张拉力

679.92

698.04

837.0

15.10

14.57

103.2

100%张拉力

1133.2

1163.43

1395.0

24.96

24.44

172.0

4、A型边梁N1正弯矩钢绞线:

分级张拉

顺序

平均张拉力(KN)

控制张拉力(KN)

张拉控制应力(Mpa)

油表读数

伸长量

(mm)

备注

222

223

10%张拉力

113.07

116.34

139.5

2.77

2.23

17.32

20%张拉力

226.15

232.68

279.0

5.23

4.69

34.64

60%张拉力

678.42

698.04

837.0

15.07

14.54

103.92

100%张拉力

1130.73

1163.43

1395.0

24.91

24.38

173.2

5、B型中梁、边梁N1正弯矩钢绞线:

分级张拉

顺序

平均张拉力(KN)

控制张拉力(KN)

张拉控制应力(Mpa)

油表读数

伸长量

(mm)

备注

222

223

10%张拉力

94.24

96.95

139.5

2.36

1.82

17.18

20%张拉力

188.48

193.9

279.0

4.41

3.87

34.36

60%张拉力

565.44

581.7

837.0

12.61

12.08

103.08

100%张拉力

942.42

969.5

1395.0

20.81

20.29

171.8

6、B型中梁、边梁N3正弯矩钢绞线:

分级张拉

顺序

平均张拉力(KN)

控制张拉力(KN)

张拉控制应力(Mpa)

油表读数

伸长量

(mm)

备注

222

223

10%张拉力

113.33

116.34

139.5

2.78

2.24

17.04

20%张拉力

226.66

232.68

279.0

5.24

4.70

34.08

60%张拉力

679.98

698.04

837.0

15.10

14.57

102.24

100%张拉力

1133.35

1163.43

1395.0

24.96

24.44

170.4

 

7、B型中梁N2正弯矩钢绞线:

分级张拉

顺序

平均张拉力(KN)

控制张拉力(KN)

张拉控制应力(Mpa)

油表读数

伸长量

(mm)

备注

222

223

10%张拉力

94.26

96.95

139.5

2.36

1.82

17.1

20%张拉力

188.52

193.9

279.0

4.41

3.87

34.2

60%张拉力

565.56

581.7

837.0

12.61

12.08

102.6

100%张拉力

942.58

969.5

1395.0

20.81

20.29

171.0

8、B型边梁N2正弯矩钢绞线:

分级张拉

顺序

平均张拉力(KN)

控制张拉力(KN)

张拉控制应力(Mpa)

油表读数

伸长量

(mm)

备注

222

223

10%张拉力

113.11

116.34

139.5

2.77

2.23

17.1

20%张拉力

226.22

232.68

279.0

5.23

4.69

34.2

60%张拉力

678.66

698.04

837.0

15.07

14.54

102.6

100%张拉力

1131.10

1163.43

1395.0

24.91

24.39

171.0

4、应注意事项:

⑴、张拉工必须熟悉张拉程序,具备预应力施工知识和正确的操作能力。

⑵、张拉现场应有明显标志,与该工作无关的人员严禁入内。

⑶、油泵运转有不正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检查。

在有压情况下,不得随意拧动油泵或千斤顶各部位的螺丝。

⑷、作业应由专人负责指挥,操作时严禁摸踩及碰撞预应力筋,在测量伸长量及拧螺母时,应停止开动千斤顶。

⑸、张拉时,千斤顶后面不得站人,以防预应力筋拉断或锚具弹出伤人。

⑹、张拉时,应使千斤顶的张拉应力作用线与预应力筋的轴线重合一致。

⑺、在高压油管的接头应处应防护套,以防喷油伤人。

⑻、已张拉完毕尚未压浆的梁,严禁剧烈震动,已防预应力钢筋裂断而酿成重大事故。

⑼、预应力筋采用应力控制方法张拉,应以伸长值进行校核,切实际伸长量与理论伸长量差值控制在6%范围内,否则应暂停张拉,待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予以调整后,方可继续张拉。

⑽、预应力筋在张拉控制应力达到稳定后方可锚固。

⑾、张拉完毕后抽1~2根检查其张拉力是否达到规定的张拉力。

其偏差的绝对值不得超过按一个构件全部力筋预应力总值的5%。

⑿、预应力筋张拉完毕后,与设计位置的偏差不得大于5mm,同时不得大于构件最短边长的4%。

⒀、预应力筋张拉完毕后,稍等几分钟再拆卸张拉设备。

⒁、注意测定孔道的预应力摩阻系数。

5.焊接接头的检查和允许偏差

(1)取样

闪光对焊:

以300个同类型焊接钢筋在同一焊接条件下(同一焊工在同一班内用同一焊接参数)焊接作为一批;一周内焊接不足300个,亦按一批计。

电弧焊接:

以300个同类型焊接钢筋在同一焊接条件下作为一批,不足300个仍作为一批。

(2)电弧焊接接头应符合以下要求:

b.外观

(a)在接头清渣后逐个进行目测及量测。

(b)焊缝表面平整,不得有较大的凹陷、焊瘤。

(c)焊接接头处不得有裂纹。

(d)焊接接头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规定。

检查不合格的焊接接头,经修整补强,可再次提交验收。

  钢筋电弧焊接接头的允许偏差表5

编号

项目

接头型式

帮条焊

搭接焊

1

帮条对焊接中心的纵向偏差(mm)

0.5d

2

焊接处钢筋轴线交角(°)

4

4

3

焊接处钢筋轴线偏心(mm)

0.1d

0.1d

3

3

4

焊缝厚度(mm)

+0.05d

+0.05d

5

焊缝宽度(mm)

+0.1d

+0.1d

6

焊缝长度(mm)

-0.5d

-0.5d

7

横向咬边深度(mm)

0.5

0.5

8

在长2d焊缝表面上的气孔及夹渣

数量(个)

2

2

面积(mm2)

6

6

注:

“d”为被焊接的钢筋的直径。

4.钢筋网及钢筋骨架的检查和允许偏差

(1)钢筋网及钢筋骨架的检验项目应符合表6的规定。

  钢筋网和钢筋骨架的检查项目表6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

1

网的长、宽(mm)

±10

用尺量

2

网眼尺寸(mm)

±10

用尺量抽查3个网眼

3

对角线差(mm)

10

用尺量抽查3个网眼对角线

4

骨架的宽、高(mm)

±5

按骨架总数30%抽查

5

骨架的长(mm)

±10

按骨架总数30%抽查

6

箍筋间距(mm)

±20

用尺量,每方向抽查3~5个

7

受力钢筋

间距(mm)

±10

用尺量,每构件二个断面,每断面每间距

排距(mm)

±5

(2)外观

a.钢筋表面无铁锈及焊渣;

b.多层钢筋网要有足够的钢筋支撑,使钢筋网具有施工刚度。

6、混凝土浇注

一、混凝土搅拌

①、使用商品混凝土。

②、要求砼的搅拌时间:

自全部材料装入搅拌机开始搅拌起,至开始卸料时止。

延续搅拌的时间确保在2分钟以上。

二、运输

在浇注混凝土前对施工便道进行整修,用3辆10m3罐车水平运输砼,根据需要用20T或8T吊车垂直吊送混凝土;料斗底部的卸料活门要开启方便,并不得漏浆。

用砼搅拌运输车运送砼时,要以每分钟2-4转的速度转动,卸料前应以常速再次搅拌后,方可缷入料斗。

砼在运输过程中严禁发生离析、漏浆严重、泌水及坍落度损失过多等现象。

当运至浇筑地点发生离析现象时,应在浇筑前进行二次搅拌,但不得再加水。

三、混凝土浇筑

浇筑前,保证将模板内的锈迹上的油污等清除干净;木模板用水湿润,但不留存积水;当模板有缝隙和孔洞时,及时予以堵塞修整,防止漏浆。

浇注砼前用水准仪准确测量浇注砼顶面高程,并作好标记,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浇注。

⑴、浇筑砼时应分层浇筑,分层厚度取30cm,上层浇注与下层浇注距离不超过10m。

振动棒的移动间距不得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35cm),与侧模应保持50~100mm的距离,且插入下层砼内的深度为5~10cm,以砼不再下降,不出现气泡,表面平坦且呈现浮浆,视为振捣充分。

振捣时,振动棒应快速插入,缓慢提起;振动棒要避免碰撞模板。

⑵、砼的浇筑应当一次连续浇筑完毕,因故间歇时,时间尽量缩短到45分钟以内;当超过允许间歇时间时,按浇筑中断处理,同时应留施工缝,作好原始记录。

施工缝的平面与结构的轴线相垂直,施工缝处要埋入适当数量的连接钢筋,并使其体积露在前层砼外一半左右。

在砼施工缝处续浇新砼时,前层砼的强度不得低于1.2Mpa;浇注新砼前,施工缝处的水泥砂浆薄膜、松动石子或松弱砼应凿除,并用清水冲净,但不得存有积水。

再次浇筑新砼前,在横向施工缝处铺一层厚约15mm砂浆,再铺一层厚度30cm的砼,但其粗骨料宜比新浇砼减少10%,然后再接续浇筑新层砼。

⑶、砼浇筑过程中,当砼表面出现泌水时,应采取措施予以消除,但不得扰动已浇筑的砼,并作好施工记录。

⑷、在浇注砼的全过程,必须安排专人对模板的稳固、漏浆、位移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并经常用木锤敲打模板的外侧,尤其是模板的边角处,以便水泥浆能充分流动到模板内的各个部位。

7、砼养生

⑴、砼浇筑后,根据气候条件,最迟不超过12小时,即覆盖和洒水,直到规定的养护时间。

操作时,不得使砼受到污染和损伤。

⑵、砼的养护时间一般为7天,洒水次数以砼表面保持湿润状态为度,养护用水使用饮用水。

⑶、当新浇筑砼的强度未达到1.2Mpa以前,不得在其表面来往行人、堆放机具或架设上层结构用的支撑和模板等设施。

8、梁、板运输

(1)梁、板运输前对车辆型号、车辆状况进行检查,有安全隐患的车辆不得进行运输。

(2)预制场应有专人根据吊装方案安排梁、板的发车顺序。

(3)梁、板装车后应进行固定,并对固定情况进行检查,符合安全运输要求后方可发车。

(4)事先与交通部门取得联系,重要路口派专人临时维持交通秩序。

(5)车辆进入吊装现场要有专人指挥,安排车辆的进出线路、临时停车地点和卸车顺序。

9、梁、板吊装

(1)按照吊装方案进行吊装,吊装过程中要有专人负责指挥。

(2)吊装中,梁、板靠近桥梁时要慢起慢放,梁、板每端应有2~4人对梁、板吊装中的方向进行调整。

墩台、盖梁上应有专人根据测量所弹的端、边线检查梁、板就位情况。

就位不准时要吊起重放,不允许在就位后用撬棍移动梁、板。

(3)每片梁、板就位后,应立即检查支座情况,如果出现个别支座悬空的现象,应将梁、板吊起,采用直径大于橡胶支座的不锈钢板,选用适当的厚度垫在支座顶部,再重新将梁、板就位。

(4)吊装T梁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