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440251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调研报告.docx

《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调研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调研报告.docx

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调研报告

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

重点建设专业调研报告

一、调研说明

根据上海市教委“关于推进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布局和结构调整优化工作的实施意见”的文件,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根据国家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围绕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四个中心”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全面调整和优化本市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培育和发挥学校在专业建设中的创新意识和主体作用,并以此为抓手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专业课程建设,全面提高职业学校教学质量。

同时,根据上海城市功能定位、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科技进步的特点,紧密结合重点产业、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发展需要,建立本市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品牌纷呈的专业体系,逐步形成学校之间定位准确、错位竞争、优势互补、各有所长、有序发展的专业建设新格局。

我们从包括优化布局、调整结构、促进改革、打造品牌、完善机制等五个方面考虑,对闵行区特别是莘庄工业园区等相关企业进行了数控专业发展及规划的调研。

调研走访的企业多达二十几家,如如NEC上海广电、上海电力、固安捷、恩格尔机械公司、上海明芳、兄弟物业等。

二、专业建设背景

目前,上海的企业紧缺或需求量较大的机电类技术工人主要是:

数控机床维修工、模具工、机电复合检修工、电焊工、车工、钳工、铣工、冷作工等。

又据企业界人士预测,随着世界制造业中心向上海转移趋势的进展,机电行业在未来3~5年内将持续快速发展,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新老员工的自然交替,都会使市场对机电专业人才的需求保持稳步上升。

在某种程度上,机电行业企业已出现了“一才难求”的局面。

本区电机学院毕业生未至毕业就被“订购”一空等事实都说明了这一点。

三、调研的目标和任务

1、了解社会对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人才(尤其是初中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情况,包括需求量,需要怎样的学生及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能从事的岗位群。

2、了解用人单位对本专业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如何,分析课程设置的内容是否合理。

在此专业基础上,开设部分专门化的可能性,包括招生和市场需求的可能性。

四、行业需求

纵观改革开放30年,我国机床消费额大致和国民经济GDP增长值同步,十年翻了一番。

80年代初,我国机床消费额为10亿美元,90年代初达20亿美元,2000年为37.88亿美元。

当年世界机床最大消费国美国,消费额为68亿美元,原预计201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机床消费市场,令人意想不到的是,2005年我国机床消费已达到70亿美元,我国成为世界机床第一消费大国。

我国机床消费的强劲势头引起全球包括美、德、日、瑞士、意大利、韩国、中国内地和中国台湾的全球产业界高度关注。

在发达国家中,数控机床已经大量普遍使用。

我国制造业与国际先进工业国家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机床数控化率还不到10%,国家计划在2010年前机床数控化率达到10%以上,需要新增数控机床40~60万台,需求数控技术人员60~80万人。

对于目前我国现有的有限数量的数控机床(大部分为进口产品)也未能充分利用。

原因是多方面的,数控人才的匾乏无疑是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数控技术是最典型的、应用最广泛的机电光一体化综合技术,我国迫切需要大量的从研究开发到使用维修的各个层次的技术人才。

数控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的企业和地区:

1.军工企业需要大量数控技术人才。

20世纪90年代前,由于我国军工企业整体形势不太景气,军工企业的数控人才向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流失严重。

由于数控人才匮乏,军工企业数量有限的数控机床也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军工的投入,军工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数控机床的数量和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特别是国防科工委"十五"规划万台设备数控化改造专项实施后,许多机床设备也将进行数控化改造,迫切需要大量的掌握数控技术的各层次人才,数控机床的操作、编程、维护维修人才已成为制约军工制造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制造业是数控机床应用大户,也需要大量数控技术人才。

这些企业近年来效益较好,任务饱满,但企业技术与设备的更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无论是数控机床操作人员、数控加工工艺编程人员,还是数控机床的维修人员都很缺乏。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大多数国有企业职工的收入偏低,对数控人才吸引力不强,这是造成数控人才普遍缺乏的主要原因。

甚至出现个别数控人才的流失,造成企业数控设备停工,给企业造成很大损失。

3.随着非国有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如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数控人才更是供不应求,主要集中在模具制造企业和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

大量民营、合资企业和外资企业人员比较精干,更加需要既精通数控加工工艺、编程,又能熟练操作数控机床,同时对数控机床的维护维修有一定基础的复合型的技术人才。

4.我国加入WTO后,汽车工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汽车零部件制造业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必须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

很多民营造企一次性大量采购数控机床,而数控人才严重不足。

经过调研主要集中在模具制造企业和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对数控人员的需求,反应在对掌握数控加工工艺知识和数控机床的操作,掌握复杂模具的设计和制造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三维CAD/CAM软件,如UG、Pro/E等;熟练掌握数控手工和自动编程技术;适合作为工厂设计处和工艺处的数控编程员,需求量很大,尤其在模具行业非常受欢迎。

更高层次的具备并精通数控操作技工、数控编程员和数控维护、维修人员所需掌握的综合知识,并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大量实际经验,知识面很广。

精通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设计和数控系统的电气设计,掌握数控机床的机电联调。

能自行完成数控系统的选型、数控机床电气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和维修。

能独立完成机床的数控化改造.是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抢手人才。

本专业依托莘庄工业区、闵行工业区地理位置,将寻求更多的合作伙伴。

目前,莘庄工业区已有近400家中外企业落户,其中外资企业达八成,总投资在50亿美元。

外资企业以欧美和日本企业为主,占76%。

世界500强企业也有近40家。

工业区已形成微电子通讯行业、机械及汽车零部件行业、新材料新能源及精细化工行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

因此我校的这一发展规划也可以理解为作为园区今后的战略发展的一部分。

通过建立、规划和发展数控专业的企业群,企业、行业通过帮助我校充实实训基地,接待学生学习等方式参与学校的实践教学工作,培养出掌握先进制造技术的后备人员。

由于人才紧缺,高校、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都在加快“数字灰领”的培养。

但“数字灰领”的培养需要通过大量实践操作来锻炼动手能力,而先进制造业的相关设备往往价格昂贵,单个企业或培训机构常无力购置。

由于设备的缺乏,相关人才培养尽管呼声甚高,但一直受到制约。

据了解,此次郑州蓝天科技学校建成的“数字制造技术中心”就是为解决这一难题,为相关企业和培训机构提供实训的设备场地,并通过引入用国际一流的先进技术设备和培训方法搭建与世界接轨的数字制造实训平台。

目前,中心共建有五个实训室: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数控机床应用技术、快速成型与快速模具制造、综合加工、现在模具制造,重点培养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一线操作人员、数字化设计、模具设计等设计人员,以及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管理人员。

上海市莘庄工业区是上海市人民政府于1995年8月批准成立的市级工业区[沪府(1995)28号],位于整个上海地理位置的中心,辖区面积17.88平方公里。

闵行区人民政府授权上海市莘庄工业区管理委员会负责该地区的开发建设、社会事务、行政管理工作。

上海市莘庄工业区经济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具体负责投资开发建设工作。

十多年来,在建设者和投资者共同努力下,莘庄工业区已步入成熟发展期,走上健康发展之路,成为外国投资者进驻上海及中国市场的首选地之一。

截止到2009年12月份,莘庄工业区已有近400家中外企业落户,其中外资企业265家,总投资74.5亿美元。

外资企业以欧美和日本企业为主,占76%。

世界500强企业43家,投资超1000万美元的82家。

工业区已形成微电子通讯行业、机械及汽车零部件行业、新材料新能源及精细化工行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并形成了平板显示产业基地和航天研发新区两大产业高地。

园区各项基础配套完备,同时物流保税、外来员工宿舍等功能性配套齐全,交通便捷,周围云集了上海市近50%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及职业教育基地。

园区经济以现代制造业为主,同时推动结构调整,积极向两头延伸。

向上,积极发展总部经济,吸引地区总部、运营中心和研发中心,向下,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吸引商贸销售、中介和咨询类企业。

一个集聚跨国公司投资中心、研发中心、销售中心的都市型工业园正在形成。

五、同类中职校同专业分析

2005年,应市场需求和闵行区发展规划,我校开设了《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该专业目前是学校的重点专业。

本专业为航天航空、汽车、机械、电子、电器、日用品、模具制造等产业的企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职校毕业证书和初、中级技术等级证书的技术人才;能胜任制造企业技术管理中:

普通机床操作、数控车床操作、数控铣床操作、机械零件检测、机械工程图绘制、数控加工程序编制等工作。

毕业生首次就业率达96%,专业对口就业率达85%以上,双证获取率达100%,其中,高级职业资格证获取率为5%。

目前学校数控专业的在校生,有11个班,近400名学生,专业对口率达到90%。

本专业师资力量强大:

我校数控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31人,兼职教师10人,其中博士1人,硕士4人,高级职称教师9人,中级职称13人,双师型教师8人,外聘教师、专家十多名;他们都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发展和建设,数控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数控技术教学团队逐年成长和提高。

学校具有一流的现代化教学实习基地:

近4000平方米的教学实训大楼;配有先进的加工设备;有22个工位的数控实训室;钳工实训室2个;车工实训室1个(40工位);有CAD/CAM模拟仿真实训室(45工位)1个;电子电工实训室1个;PLC实训室1个;其它冷加工实训室(刨、铣、磨等)1个;还将建立“教产一体化”实训基地。

有生产型普通机床35台(其中车床26台、铣床2台、平面磨床4台、牛头刨床2台、带锯床1台)、数控机床26台(其中数控车床8台、数控铣床8台,5轴加工中心一台、双主轴车削中心一台、线切割2台、电火花2台、数控穿孔机一台)、钳工80工位;计算机50台,配有数控加工仿真软件等软件45余节点,有较完善的基础实验实训实验室和设备。

在校外,我们与德国中小企业联合总会、上海凯德姆阀门制造有限公司、富顺工业集团、日本岗城模具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其中在一些企业中建立了稳定的顶岗实习基地。

使学生在校期间至少有一个学期以上的顶岗实习经历。

与同类中职校同专业比较而言,对一些建立的早,软硬件设施较完善的学校,我们确实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我们有着非常的地域优势,特别是在闵行区中等职业学校中只有我校开设了数控应用技术专业。

闵行职教联盟的成立更为我校在数控专业的建设上奠定了着实的基础。

建立联盟关系后,闵行区的职业教育院校进一步以就业为导向,实行工学结合,紧贴区域产业发展水平和职业岗位要求,制定技能型人才培养标准;并为企业提供培训课程和服务。

闵行区的企业则为职教院校提供实训条件,方便学生“工学交替”、提高就业率。

闵行职教联盟是一个开放性的组织,不仅面向闵行区,也面向全市乃至全国的企业、行业、职业教育院校及就业服务组织等。

目前,有明确意向参加职业教育联盟的有50多家单位,其中职业院校5家,研究机构1家,职业技能培训机构17家,企业20多家,政府部门及行业协会等10多家。

借助职教联盟这一平台,群益职校不断加强与联盟成员单位的联系与合作,形成良好的、互动的发展态势,为学校的品牌建设与内涵建设进一步奠定基础。

特别在毕业生推荐实习就业、校企合作、教师暑期赴企业实践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绩。

近两年,我校开展的校企合作工作成绩斐然,一个多维的校企合作网逐渐形成。

我校充分发挥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及教育教学的指导作用,与企业联合办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校企无缝衔接。

我校主要做法是:

1、培养模式“订单化”

学校积极开展订单培养,以企业名称为班级冠名,学校为企业“量身定做”培养人才,即根据企业用工要求安排教学计划,校企双方共同培养,双方以签约形式确定各自的权利义务,学生毕业被企业录用。

目前,我校已有七个专业相继与企业合作并组建班级,它们是:

幼狮班、冈城班、远驰班、复盛班、恩格尔班、鼎电班等。

2、培养方案“实用化”

在积极推进“订单”培养的同时,学校按照教育教学的有关规定和专业工种的实际需要,根据行业企业提出的岗位培养目标,与用人单位的领导、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研究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和选择教学内容,注重岗位要求和实用技术。

如上海远驰物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派遣技术顾问和专家团队进驻校园,全方位参与学校物流专业的教学管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引入远驰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和就业实训网络,学校与上海300家物流公司建立了人才供需链。

3、实训基地“企业化”

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和专业技术水平,单靠学校的实训条件是远远不够的,有些专业需要依托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可使企业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全过程,向学校提供必要的设备、实习场地并选派部分专业教师,承担部分实训教学活动。

其先进的生产设备,完备的工艺流程,在职业教育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例如我校与上海幼狮高级轿车修理有限公司的合作,能够与上海及闵行区的汽修产业配套。

通过开发高端与汽车运用技术相关的高层次人才培训,比如高级汽车修理检测、汽车质量纠纷调查、汽车销售与核保理赔等专业人才的培训,并通过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以及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服务等方式,建立闵行区汽车维修高层专业人才培训和人力资源服务平合,达成多方共赢的局面。

4、实习实训“车间化”

学生毕业前一年,我们与合作企业一起将学生安排到生产企业车间顶岗实习,由于实习实训岗位是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岗位,所以这一阶段可以看作是学生的生产见习期,是与企业融合的过程,在合作企业生产单位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的参与指导下,按照企业员工的素质要求,以及教学计划的具体安排进行实战环境的技能训练化,使学生充分体验企业文化和了解岗位要求,这对于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和职业素质的养成有着重要意义。

我们的目标是紧紧依靠周边工业区的模具制造行业、汽车零件制造行业,机床制造行业,材料加工行业及老闵行电站设备制造行业,努力探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培养吃苦耐劳、技能过硬,创新意识强的综合性技能人才。

按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规律,开发建设一批突出实践教学特点的专业课程。

编写一批适应实践教学特点的配套教材。

按照“产学结合”建设思路,建设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生产和技术应用服务于一体的多方参与建设的共享型生产性实训基地,重点建设“数控技术基础实训中心”、“数控设备维修实训室”与“数控加工实训中心”,按照“校企共建、资源共享”的建设思路,与莘庄工业区、闵行工业区知名企业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采用专兼结合的方式建设一支“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重点引进或培养3名专业带头人和6名骨干教师,使他们成为既具有较高理论和实践教学水平的名师,又能解决企业一线技术问题的专家。

同时工业园区行业企业人才资源优势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兼职教师队伍。

打破原有传统课程体系,与行业企业专家一起探索数控技术高技能人才培训的岗位能力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建设多门工学结合的核心课程。

通过规划建设,力争在三年内以数控技术专业建设为核心,带动数控加工工艺与维护、数控维修专业等发展。

力求把数控技术专业建设成为职业能力突出、师资力量雄厚、在同类中职校起示范作用的品牌专业。

五、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评价

2009年上半年,在金融风暴国际环境影响和国内产业发展滞后的影响之下,我校06级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这与职教联盟提供强势资源平台式密切相关的。

2009年下半年,07级学生推荐实习情况也取得令人可喜的成绩。

在外办老师们辛勤工作和不懈的努力下,目前在岗实习的学生达到85%,部分学生还在不断通过面试,实习企业单位数量也逐渐增多,实习岗位信息纷至沓来。

每轮顶岗实习结束后,学校质量监督与控制部都会对合作企业进行走访调查,以了解社会、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98%的单位对学生的总体评价为“较好”或“好”;普遍认为我校学生执行工作规范、遵章守纪情况好;能服从分配、具有敬业精神、对专业知识掌握比较牢固、职业岗位能力强;并且愿意为学生提供就业岗位、希望继续与学校进行多方面的、深层次的合作。

 

六、结论

我们的目标是紧紧依靠周边工业区的模具制造行业、汽车零件制造行业,机床制造行业,材料加工行业及老闵行电站设备制造行业,努力探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培养吃苦耐劳、技能过硬,创新意识强的综合性技能人才。

按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规律,开发建设一批突出实践教学特点的专业课程。

编写一批适应实践教学特点的配套教材。

按照“产学结合”建设思路,建设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生产和技术应用服务于一体的多方参与建设的共享型生产性实训基地,重点建设“数控技术基础实训中心”、“数控设备维修实训室”与“数控加工实训中心”,按照“校企共建、资源共享”的建设思路,与莘庄工业区、闵行工业区知名企业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采用专兼结合的方式建设一支“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重点引进或培养3名专业带头人和6名骨干教师,使他们成为既具有较高理论和实践教学水平的名师,又能解决企业一线技术问题的专家。

同时工业园区行业企业人才资源优势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兼职教师队伍。

打破原有传统课程体系,与行业企业专家一起探索数控技术高技能人才培训的岗位能力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建设多门工学结合的核心课程。

通过规划建设,力争在三年内以数控技术专业建设为核心,带动数控加工工艺与维护、数控维修专业等发展。

力求把数控技术专业建设成为职业能力突出、师资力量雄厚、在同类中职校起示范作用的品牌专业。

当然有些问题还有待于改进如:

课程体系尚未与我市课程标准中的任务引领型紧密结合,课程的设置还不能体现以企业生产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等特征。

专业师资队伍的力量较为薄弱,特别是双师型培养、引进的速度和力度不够大。

实训中心的建设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高端先进的数控设备还有待于加强。

另外生源的数量和质量不够稳定。

针对上述主要问题下一步应该:

加大推进课程教学改革。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以就业为导向,建立以任务为引领,以模块化项目教学为主的新型课程体系,将企业的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工作环境与运作方式融入学校的专业教学中,让学生能更多地接触生产实践,感受企业工作的氛围,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提高专业教学的实效。

尝试产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积极引入先进制造业企业参与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现场运作,促进“前校后厂”的实训教学方式,为学生在校参与现代制造类企业的实践营造良好的环境,力争引入先进制造类企业进校,为学校尝试产学一体化奠定基础。

落实企业人员参与日常教学,加强顶岗实习,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满足就业岗位的需求。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培训、进修、引进和聘请等方式,进一步优化教学团队的结构,建立一支稳定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双师结构合理的优秀教学团队,构成由企业行业专家、高校教授、社会知名人士组成的专业科研咨询队伍。

充实设备,深度推进校企合作。

进一步完善数控实训中心的企业化管理。

上海市群益职业技术学校

二〇一〇年三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