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体制改革.docx
《第16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体制改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6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体制改革.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6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体制改革
第16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体制改革
16.1复习笔记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定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即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它强调的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而不是说市场经济本身具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性质的区别。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
(1)一般性
①资源配置市场化;
②企业行为自主化;
③宏观调控间接化;
④市场管理法制化。
(2)特殊性
①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
②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结合在一起,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目标。
a.一方面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在直接生产过程和初次分配中坚持效率优先,鼓励先进,合理拉开收入差距;
b.另一方面,又在再分配中排除由于生产资料占有的多寡悬殊而导致的个人消费品分配的过分悬殊,兼顾公平。
③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方向服从社会主义发展的大目标。
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3)市场经济与公有制可以并行不悖
就市场经济的一些本质要求而言,在生产资料公有制条件下,都是可以实现的;而公有制经济的本质要求,也可以通过发展市场经济得到满足。
①在公有制基础上可以造就市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济主体。
②在公有制基础上可以建立和健全发达的市场和完善的市场体系,也可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3.社会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决定因素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社会分工。
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有了一定发展,社会分工比较细化,这是市场经济存在的前提。
(2)经济利益的差异。
由于劳动还是谋生的基本手段,所有制也还存在多种形式,物质利益的差别依然长期存在,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各个环节都必须采取市场经济的形式。
(3)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发展市场经济可以极大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极大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市场机制、市场体系和市场秩序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市场机制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功能,使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市场机制功能的发挥,呈现如下两个特点:
(1)资源配置中市场机制的作用与政府导向结合在一起。
a.政府运用计划手段配置某些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重要资源;
b.政府运用宏观调节手段对资源配置中市场机制作用过程进行引导和调节。
(2)在经济利益调节中市场机制的作用与社会协调结合在一起。
客观上需要国家代表全社会在市场机制调节经济利益的基础上,进行经济利益的再协调,这种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表现得十分明显。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市场体系
市场机制功能的充分发挥,要以完善的市场体系为基础。
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必须健全现代市场体系。
(1)发展和完善商品市场。
商品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基础,是国民经济中物质商品与服务交易的基本场所和主要形式。
(2)发展和完善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在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中处于核心的地位。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发达的金融市场,就没有发达的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建立和完善金融市场。
(3)发展和完善技术和信息市场。
随着世界科技革命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出现,科学技术和信息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其作用日益突出。
(4)发展和完善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市场能够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和布局,把市场经济资源配置的功能和分配机制的作用落实在劳动力流动过程。
(5)发展和完善房地产市场。
房地产市场是我国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和完善房地产市场,对于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居民消费结构调整等方面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6)发展和完善产权市场。
其发展能够活跃企业产权交易,丰富企业配置要素的方式,降低产权重组成本,有利于建立优胜劣汰机制,优化存量资源的配置,促进企业改革、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和行业的整合。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市场规则和市场秩序
(1)市场规则
市场规则就是以法律、法规和信用等形式规定或表现出来的市场行为规范和准则,主要包括市场进入与退出的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市场交易规则、市场仲裁规则等。
(2)市场秩序
市场秩序就是由市场经济的制度安排、法律体系和社会观念等所规范、形成和保持的经济运行的有序状态,主要包括市场主体秩序和市场交易秩序。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市场规则和市场秩序
关键是要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和法制建设,搞好市场的监督和管理,使其朝着健康方向发展。
①要搞好市场建设的规划;
②要加强市场的法规建设;
③要建立正常的市场进人、市场竞争和市场交易秩序,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④要提高市场交易的公开化程度,加强对市场的管理,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含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内容
(1)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
(2)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3)健全的宏观调控体系;
(4)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5)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6)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科技、教育体制和完备的法律体系,从而形成一整套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
(1)改革性质和方向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这种改革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生产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和国家财力增强。
(2)改革的目标
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改革的道路和方式
①改革的道路是渐进式改革。
在这个过程中,妥善处理了几个关系:
a.整体推进和局部突破的关系。
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所以必需统一规划,配套进行。
我国只能在整体规划的前提下,分领域、分部门、分地区、分行业等有重点、有步骤地不平衡推进。
b.体制内改革和体制外推进的关系。
我国选择受计划体制束缚较小的非公有经济进行突破,在允许、鼓励、支持、引导的政策下,使之加快发展,在这种态势下,再加快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体制的改革,充分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优势,形成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所有制格局。
②改革方式是整体推进和局部突破,体制内改革和体制外推进。
(4)改革的方法论
①坚持正确的改革目标,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渐进式改革的核心;
②改革就是解放生产力,必须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③改革启动必须敢于打破旧的平衡,必须允许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
④改革要从发展的需要出发,要促进发展,不要搞“一刀切”、“一哄而起”;
⑤改革是群众的事情,必须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着眼于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⑥改革是破立结合,不立不破,改革必须着眼于机制创新和制度创新;
⑦改革是做前人未做的事业,要勇于实践,大胆探索,对了的就坚持,错了的就改正;
⑧观念转换是改革的先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一个不停顿的过程;
⑨要始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观点,不做抽象的无谓的争论。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和完善
(1)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农村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
(3)国有企业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经过各方面的艰苦努力,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和企业内部经营机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国有企业适应市场的能力和参与市场竞争的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4)国民经济市场化程度有了迅速提高。
商品市场体系已基本建立,各种要素市场不断完善,并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融通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建立规范的市场秩序。
(5)经济调控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
初步形成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宏观调控体系,实现了从以政府直接控制为主向以间接调控为主的调控方式的基本转变。
(6)法制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我国加快法制建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框架初具规模,为宏观调控的科学化和有效性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7)对外开放逐步扩大,对外贸易快速发展。
1993年以来,我国已连续多年成为世界上吸收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全方位开放格局已基本形成。
16.2课后习题详解
一、概念题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要素市场
二、问答题
1.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是什么?
2.如何建立和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3.谈谈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性质、道路的认识。
参考答案
一、概念题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对称,是指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由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运行体制。
其在中共十四大上被确定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构成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主要环节是:
(1)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2)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形成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3)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4)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5)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同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种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
这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在总结国内外探索、创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历史经验,在对所处社会发展阶段经济基本属性的科学认识基础上,对现阶段应有的经济体制的整体把握,亦即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最终设定。
2.要素市场
答:
要素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的简称,是指从事商品生产所必需的各种生产条件的交易市场。
主要由生产资料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两大类构成。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的商品市场日益完善,市场功能日趋扩大。
资金、技术、劳动力、信息、房地产等渐渐地在市场上交易,并由此发展成了金融市场、技术市场、劳动力市场、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等生产要素市场。
这些要素市场构成的统一体,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生产要素市场由以下市场构成:
(1)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是货币、外汇、贵金属及有价证券的交易场所和一定空间内货币资金融通关系的总和。
社会主义的金融市场是以融通社会资金,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为目的,通常也称为“资金市场”,但严格说来,资金市场只是金融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
(2)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市场是我国劳动制度改革中出现的新生事物,人们对它的概念内涵、外延、形式等的看法仍不尽统一,但劳动力市场是客观存在并取得迅速发展。
它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
劳动力的供给、劳动力的需求和劳动力的价格。
主要形式有人才交流中心、各种类型的劳务服务公司、家庭服务公司和职业介绍所等。
(3)房地产市场。
凡从事土地开发、房屋建设,或对开发建设后的房地产进行经营管理,以及提供咨询服务、信贷保障、劳务支持等社会经济活动的单位和部门,均属于房地产业。
它有三个组成要素:
交易的主体、交易的客体和交易的行为。
(4)信息市场。
信息产业部门(或个人)与信息需求者双方进行有偿转让交易的活动场所和信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称之为信息市场。
信息市场上,有企业诊断型信息交换关系;有咨询型信息交换关系(如商业信息、金融信息等),有科技成果型交换关系(如专利机构经营的科技信息商品),有媒介型信息交换关系(如广告机构等)。
(5)技术市场。
技术市场就是买卖技术商品的场所,是以技术商品交换为核心的各种经济关系总和。
技术的商品化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技术商品的交易形式主要有:
技术买卖、许可证贸易、技术服务、技术的开发与贸易相结合、技术承包。
二、问答题
1.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是什么?
答: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指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市场经济。
它是以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的一般市场经济的共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经济关系市场化;二是企业行为自主化;三是宏观调控间接化;四是经济管理法制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的特性,是指作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具有的规定性,也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结合而形成的制度性特征。
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有的,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区别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体现。
(2)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
①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首先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点,包括:
a.资源配置市场化。
在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是推动生产要素流动和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运行机制。
现代市场经济中,虽然也存在计划,但计划要建立在市场的基础上,并且要接受市场的检验。
计划只能尊重市场规律,弥补市场不足,而不能扭曲市场信号和市场机制的运行,否则必将损害整个社会经济的运行效率。
b.企业行为自主化。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是独立的市场主体。
企业应拥有商品生产经营者的全部权利和独立的经济利益,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经济主体和独立的法人。
c.宏观调控间接化。
政府并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而是通过各种经济政策、经济手段,按照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要求,引导、调节和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通过宏观间接调控以保证经济的健康运行。
d.市场管理法制化。
整个市场与效率是由法律予以保证,市场经济的公平完全是建立在法制的基础上。
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还具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
在公有制基础上可以造就市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济主体。
在公有制基础上可以建立和健全发达的市场和完善的市场体系,也可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b.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结合在一起,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目标。
既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在直接生产过程和初次分配中坚持效率优先,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要在再分配中排除由于生产资料占有的多寡悬殊而导致的个人消费品分配的过分悬殊,兼顾公平;
c.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方向服从社会主义发展的大目标。
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社会主义国家将运用经济社会政策、经济法规、计划指导和必要的行政管理,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并对市场经济运行进行调节,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服从社会主义发展的大目标,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服务,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服务。
2.如何建立和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答:
(1)现代市场体系
现代市场体系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各类市场的有机统一体,它不仅包括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等商品市场,而且包括资本、技术、劳动力、信息、土地等生产要素市场。
(2)建立和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自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我国的市场体系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各类生产要素市场的发展尤为显著。
要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必须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1)发展和完善商品市场。
商品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基础,是国民经济中物质产品和服务交易的基本场所和主要形式。
要发展和完善商品市场就要建立多层次、多类型、多功能的消费品市场体系,使消费品的流通高效、畅通和有序,同时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生产资料市场,使绝大部分生产资料作为商品进入市场流通。
在重要商品的产地、销地或集散地,建立大宗农产品、工业消费品和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并规范少数商品期货市场,以便沟通产销环节、平抑供求矛盾和减少市场波动。
国有流通企业要转换经营机制,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提高经济效益,并在完善和发展批发市场中发挥主导作用。
要根据商品流通的需要,构造大中小相结合、各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并存、功能完备的商品市场网络,推动流通现代化。
(2)发展和完善金融市场,金融市场在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中处于核心的地位,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发达的金融市场,就没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建立和完善金融市场。
(3)发展和完善技术和信息市场。
随着世界科技革命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出现,科学技术和信息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其作用日益突出。
实践证明,技术和信息市场是促进科研与生产结合的纽带,发展技术和信息市场,可以使科研单位的科技成果及时向商品转化,为经济建设服务,同时也强化了这些单位的实力,大大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4)发展和完善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力进行流动和交流的场所。
建立和发展劳动力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发展和完善劳动力市场有利于运用市场机制,特别是工资机制调节劳动力的供求关系,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我国劳动力充裕是经济发展的优势,同时也存在着就业的压力,要把开发利用和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作为发展劳动力市场的出发点。
要广开就业门路,更多地吸纳城镇劳动力就业。
要鼓励和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向非农业转移和地区间的有序流动。
要发展长期工、合同工、临时工等多种就业形式,运用经济手段调节就业结构,形成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向选择、合理流动的就业机制。
(5)发展和完善房地产市场。
房地产市场是我国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和完善房地产市场,对于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带动相关产业,促进居民消费结构调整等方面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6)发展和完善产权市场。
产权市场是能够提供企业产权交易等各类服务的市场。
其发展能够活跃企业产权交易,丰富企业配置要素的方式,降低产权重组成本,有利于建立优胜劣汰机制,优化存量资源配置,促进企业改革、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整合。
3.谈谈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性质、道路的认识。
答:
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过程中,中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从1978年开始,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我国进行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探索和伟大实践。
(1)关于改革性质和方向问题
改革经济体制,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
这种改革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2)关于改革的目标问题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经历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探索的过程。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改革目标的确立,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是我国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贡献。
(3)关于改革的道路、方式问题
经过反复的探索,我国成功地采取了渐进式改革的道路,在此过程中妥善处理了几个重要的关系:
①整体推进和局部突破的关系。
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所以必需统一规划,配套进行。
我国地域辽阔,生产力发展水平、体制基础都不平衡,只能在整体规划的前提下,分领域、分部门、分地区、分行业等有重点、有步骤地不平衡推进。
②体制内改革和体制外推进的关系。
我国选择受计划体制束缚较小的非公有经济进行突破,在允许、鼓励、支持、引导的政策下,使之加快发展,并在体制上、竞争力上对公有制经济的管理体制形成示范和压力。
在这种态势下,再加快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体制的改革,充分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优势,很快便形成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所有制格局,并在管理体制改革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因此将整体规划与局部推进有机结合的改革方略以及将体制内改革与体制外突破相结合,是我国渐进式改革的一个重要经验。
实践证明这种改革方式也是符合我国国情的。
(4)关于改革的方法论问题
在改革探索中,我们逐步形成了内容极其丰富的“改革方法论”,它告诉我们:
①坚持正确的改革目标,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渐进式改革的核心;②改革就是解放生产力,必须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③改革启动必须敢于打破旧的平衡,必须允许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④改革要从发展的需要出发,要促进发展,不要搞“一刀切”、“一哄而起”;⑤改革是群众的事情,必须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着眼于调动群众的积极性;⑥改革是破立结合,不立不破,改革必须着眼于机制创新和制度创新;⑦改革是做前人未做的事业,要勇于实践,大胆探索,对了的就坚持,错了的就改正;⑧观念转换是改革的先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一个不停顿的过程;⑨要始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观点,不做抽象的无谓的争论。
16.3考研真题与难题详解
一、概念题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人大2006研)
2.市场机制(华中科技大学2006研)
二、问答题
1.市场规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华中科技大学2006研)
2.完善的市场体系的特点。
(吉林大学2003研;浙江大学1998研)
3.简论市场经济的功能与缺陷。
(武汉大学2000研)
4.论当代中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南开大学2003研)
5.试论市场作为资源配置基础的机制。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07研)
参考答案
一、概念题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人大2006研)
答:
参见本章课后习题详解问答题第1题。
2.市场机制(华中科技大学2006研)
答:
市场机制是指市场机体内的供求、价格、竞争、风险等要素之间互相联系及作用机理的经济运行机制。
它主要包括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风险机制等。
这些机制彼此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制约、互相作用,有自己的运行轨道,呈现出复杂交织的状态,但它们却统一在市场机制这个机体内,具有市场机制的一般特征与功能。
市场机制有一般市场机制与具体市场机制之分。
一般市场机制是指在任何市场都存在并发生作用的市场机制。
具体市场机制是指各类市场上特有的并起独特作用的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的运行,从原则上,可划分为一般市场机制运行过程和具体市场机制运行过程两个层次。
一般市场机制运行过程,主要是指在所有市场上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冈险机制这四种机制的运行过程。
具体市场机制的运行过程,就是指各类市场上特有的而独特起作用的市场机制运行过程。
它主要包括金融市场上的利率机制、外汇市场上的汇率机制、劳动力市场的工资机制等机制的运行过程。
二、问答题
1.市场规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华中科技大学2006研)
答:
市场规则,就是国家依据市场运行规律的要求,为保证市场有序运行而制定的所有市场活动主体都必须遵守的规章制度。
它实质上就是以法律、法规、契约、公约等形式规定下来的市场运行准则,用以约束和规范市场主体的市场行为,使市场行为有序化、规范化、制度化。
市场规则主要包括市场进出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市场交易规则和市场仲裁规则。
(1)市场进出规则
市场进出规则,是指市场主体和市场客体(即商品)进入或退出市场的法律规范和行为准则。
哪些市场主体可以进入或退出市场,哪些商品可以进入或退出市场,都必须由市场规则给予明确规定。
市场规则还细化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