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大学新兴与交叉学科建设指引.docx
《北京化工大学新兴与交叉学科建设指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化工大学新兴与交叉学科建设指引.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化工大学新兴与交叉学科建设指引
附件一
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度“新兴交叉学科”建设指南
一、指导思想
北京化工大学“新兴交叉学科”建设项目是学校根据学科发展整体规划,自筹资金支持设立的学科类建设项目。
建设项目以促进学科交叉,形成具有特色的新学科增长点,培养新的学科、学术带头人为建设目标。
本指南适用于2010年度启动的“新兴交叉学科”建设项目,面向全校征集申请。
二、申请者须知
(一)申请程序
1、本指南以各专题以下的建设方向为建设内容进行申请,不接受以专题为建设内容的申请。
2、申请者在确定本人符合“新兴交叉学科”建设项目的申请资格后,请根据本申请指南,选择合适的建设方向,在全校范围内跨学科组织项目参建团队,确定申请的研究课题名称,撰写《“新兴交叉学科”建设项目申请书》。
3、申请者请严格按照《“新兴交叉学科”建设项目申请书》的要求格式填写,项目参建团队应明确分工责任与经费划分,并由项目参建人员本人签字确认。
4、申请者请于2009年12月20日下午5时前将有全体项目参建人员签名的《“新兴交叉学科”建设项目申请书》纸件1份及电子版交至发展规划处。
(二)申请者资格
1、申请负责人首先应是组织项目申请和正式提出项目申请的负责人,同时在该项目批准后的实施过程中,是该项目的实际负责人,应承担项目建设任务,保证项目按时高质量的完成。
2、申请负责人应具有高级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同时应具备以下条件:
(1)没有参与尚未结题的“新兴交叉学科”建设项目;
(2)有不少于2名主要参与人员;
(3)主要参与人员应与项目负责人在研究方向上形成学科交叉,至少1名主要参与人员应与项目负责人不属同一学院。
(三)项目经费
建设项目平均支持额度为50万元,可根据建设内容适度增加。
三、新兴与交叉学科建设目标
新兴与交叉学科建设项目应达到如下建设目标:
(一)学科建设:
1.形成实质性学科交叉的学科新方向或新领域,并在本领域达到国内外同行公认的一流水平;
2.形成对本领域重点学科申报与建设的重要支持方向。
(二)学术地位:
3.承担本领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项目、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防科工委条件保障项目、横向重大技术转让项目等。
4.担任本领域顶级国际、国内刊物的编委;担任本领域国际与国内重要学会的重要职务;担任本领域国际、国内重要学术会议的主席;担任本领域国家重大项目、专项的受聘专家。
5.受邀在本领域国际高水平学术会议做大会报告。
(三)队伍建设:
6.形成稳定的合作团队,并依托团队申报、承担本领域国家重大/重点科研项目、横向重大技术转让项目。
7.形成对本领域重点学科申报与建设形成支撑的人员配置。
专题一、“生物医用高分子”新兴与交叉学科
医用高分子材料作为生物医用材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人工器官、外科修复、理疗康复、诊断检查、患疾治疗等医疗领域,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全新时期。
《学科前沿与交叉创新论坛—生物材料专题》通过研讨与论证,提出以下建设方向。
1、肿瘤靶向高分子材料
通过非病毒基因治疗高分子载体研究与药物纳米载体研究,以提高基因药物输送效率、降低毒副作用为目标,研究新型PH响应、光响应及靶向性的药物输送及释放体系,设计出可供应用的新型药物输送及控制释放体系。
以及可用于肿瘤治疗的更好制备高转染、低毒性、可降解非病毒基因载体方案。
2、天然生物基材料
通过胶原降解反应可控制备、开发不同结构生物药物,开发明胶改性制备代血浆,开展明胶在医学分析检测领域中的应用研究,推进产品的生物学性能评价、临床实验、申报注册与市场化;以淀粉、再生纤维素等为原料,采用生物发酵开展L-乳酸、1,3-丙二醇等生物基单体材料制备研究,研究透明质酸、聚天门冬氨酸、壳聚糖等生物聚合高分子材料的新型制备方法。
3、口腔/硬组织材料
主要研究梯度交联PMMA微球、植物提取的新型光催化剂的应用,完成生物学性能评价、临床实验、申报注册证和市场化;研发纤维增强树脂桩核、桩核一体化牙桩和玻璃纤维增强Bis-GMA预成型桩,以进入临床III期试验和获得注册证为预期目标;以静电纺丝制备纳米纤维人工ECM、磷酸钙陶瓷纤维,进行相关生物性能评价,开展临床试验、产品研发和申报注册证。
专题二、“智能检测技术与体系”新兴与交叉学科
近年来,采用智能检测实现复杂工业流程过程多、难参数的在线检测;流程生产过程有害排放物浓度(含量)的在线检测;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运输生产过程的重要参数检测等,已成为当今国际过程检测与工业控制领域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的热点。
《学科前沿与交叉创新论坛—智能检测技术与体系专题》通过研讨与论证,提出以下建设方向。
1、发酵过程智能检测与智能测控系统
研究微生物发酵过程参数的智能检测理论与方法,及智能软测量技术;研究全面描述发酵过程的建模方法及优化调控新方法,以及优化算法;研究发酵过程智能测控系统,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酵过程智能测控系统。
2、轨道交通智能检测与安全预警
采用磁弹波、记忆多参数融合检测技术实现无缝线路钢轨热胀冷缩温度应力的在线、快速定性检测与准确的定量检测,复检锁定轨温,并实现产业化系统,以此推进铁磁构件多参数便携式疲劳、应力检测仪系列产品的开发。
3、危险气体及水溶液中有毒金属离子智能检测系统
以一氧化碳、甲烷、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为检测对象,开发大尺度环境变化准确监测技术;研究新型有毒、有害气体物理传感器,研究传感器响应时间,灵敏度及稳定性与气体浓度变化的关系,开发检测仪表。
为煤炭、石油、化工、电力等部门安全生产预警提供可靠、新颖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危险气体监测系统。
以汞,铅,铬等有毒重金属离子浓度为检测对象,开发方便、准确的监测技术和传感器,研究传感器响应时间,灵敏度及稳定性与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并最终形成检测仪表,为地表水,流水,工业用和废水提供可靠、新颖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有毒离子浓度监测系统。
专题三、“微纳制造”新兴与交叉学科
微纳米科学与技术是机械工程、材料科学、检测科学、光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与微电子工程等学科的新兴、交叉技术。
《学科前沿与交叉创新论坛—微纳制造专题》通过研讨与论证,提出以下研究方向。
1、微纳器件加工成型机理
开展微注塑成型基础理论研究,研究微注塑工艺参数对成型过程的影响,微型注塑制品模具的设计与制造技术,初步建立微注塑成型模具的设计准则,开发微型模具制造工艺;分析研究微注塑工艺参数及微注塑模具等对高聚物制品质量的影响;开展具有高流动性、低收缩率、低熔融温度和高热稳定性等优良物理性质的新型塑料材料研究。
2、聚合物微纳制造设备
开展微型注塑机、微型挤出机器和电纺丝设备相关领域关键技术的基础研究及开发:
通过和企业的合作,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型注塑机,实现高注射速率和精密注射量计量;进行微型挤出机的开发研究,实现微量材料的挤出,为新型材料和小型器件的批量化生产创造条件;通过在高压电场中引入磁场,强化对带电喷射流的拉伸,探索电场强度、体系温度、磁场施加条件等因素对电纺丝的影响规律,为工业化纺制纳米纤维提供理论支持。
3、微纳系统设计、微纳检测与控制
基于微型泵和微尺度通道技术,研究聚合物形成均匀纳米载体的可行性及成型条件,进行生物芯片的开发工作;研发主动式微型泵泵壳的注射制造技术,开发能按照要求进行输入的胰岛泵。
专题四、“食品、生物和环境安全分析与检测”新兴与交叉学科
食品安全问题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成为继人口、资源、环境之后的第四大社会问题。
食品中的有害污染物,包括化学性、生物性污染物等,已成为对食品污染的主要威胁。
《学科前沿与交叉创新论坛—食品、生物和环境安全分析与检测专题》通过研讨与论证,提出以下建设方向。
1、食品安全分析检测
进行食品中有害物的代谢规律研究,研发食品有害物与代谢物的定量检测与危害评估技术,及有效控制技术;通过分析纸制、塑料、金属、陶瓷类食品包装容器中化学性有害物的迁移规律,开展相应的安全性评价研究;按农药品种分组分类,建立检测方法和农药多残留检测的技术平台,开展农药残留及食品添加剂检测分析技术研究,并建立食品非法添加剂(比如化工产品三聚氰胺、苏丹红、孔雀石绿等)的指纹图谱;开展功能性食品研究,进行功能食品中有效成分的分析及提取。
2、转基因食品安全分析与检测
针对转基因生物与食品检测领域,开展转基因食品核酸精准检测技术,转基因产品精准、灵敏检测及代谢物检测技术,转基因食品蛋白质检测技术,转基因食品高通量检测技术以及转基因食品生物芯片检测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开展生物安全溯源问题研究。
3、环境安全分析
开展污染物跨介质转移机制及预测方法和模型研究:
进行复合污染效应评估与预测方法研究;研究建立常用的重要物系(比如生物柴油)的化学指纹图谱;诊断和鉴别污染物(化学和生物的)来源、污染事件发生的时间及其对所污染区域环境的生态系统近期和长远的危害及影响。
附件二
项目编号:
北京化工大学学科建设
项目申请书
(“新兴交叉学科”建设项目)
项目名称:
项目负责人: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项目主要参与人:
起止年限:
北京化工大学
填写说明
1.申请书各项内容应当实事求是,用钢笔填写或计算机打印填报(A4),字迹要工整清楚,页面整洁,各栏不够时,可自行加页。
2.填写内容涉及到外文名称,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字母。
3.课题经费管理及支出明细的有关规定见北京市科委、北京市财政局京科条发[2002]279号《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经费管理办法》中“申报系统指南”中的“北京市科技课题合同经费预算编制规定”。
4.任务书中,凡无需填写的条款,就在该条款填写的空白处划(/)表示。
一、课题研究目标、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二、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三、课题的年度目标和年度计划
年
度
分年度目标及实施内容
四、预期成果(请参照指南中建设目标要求填写)
五、经费预算
(1)经费来源:
单位:
万元
来源
年
年
合计
合计
(2)经费支出明细:
单位:
万元
1仪器设备购置费用明细:
(1万元以上仪器设备)
名称
型号
数量
金额
经费来源
购买时间
用途
合计
②其他经费支出明细:
项目
年
年
合计
合计
六、项目承担人员
项目负责人
姓名
职务(职称)
所属学院
主要分工
签字
主要参与人
姓名
职务(职称)
所属学院
主要分工
签字
研究人员
姓名
职务(职称)
所属学院
主要分工
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