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结题需要准备材料与范文.docx
《课题结题需要准备材料与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结题需要准备材料与范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题结题需要准备材料与范文
课题结题需要准备材料
一、课题结题材料包括
1.课题立项申请书;
2.《课题结题鉴定申请表》(见附件1);
3.课题结题研究报告(要求见附件2);
4.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论文、著作等);
5.相关附件或佐证材料。
二、成果要求
1.研究报告
每项课题必须提交一份研究报告,字数在5000字以上.内容包括:
(1)课题提出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2)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3)课题研究采取的方法与具体措施;
(4)课题进程或阶段说明;
(5)研究的结果、结论及其取得的社会效应;
(6)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设想等。
(7)附录(参考文献等)
2.课题研究的其他成果
著作类科研成果:
要突出实践\实验分析,突出应用推广价值和社会效益;
论文类科研成果:
要有围绕课题研究主题的若干篇论文(只有一篇论文不能作为课题研究成果);
教材类科研成果:
要突出教学改革的内容,体现创新部分,突出学生学法教育和能力培养;
多媒体课件及软件开发类成果:
具体说明其先进性、科学性和创新性,突出实际应用效果和产生的效应。
三、研究报告的要求
研究报告的实质内容必须结合课题研究的实际工作,从科学性、创新性、规范性及应用价值等方面加以说明,注意研究报告的学术性。
科学性:
课题意义和价值的重要性,研究问题的真实性,研究前提的可靠性;研究方法的适当程度;论证分析的严密充分度;结论合理可信度。
创新性:
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提出了新的教育理论,丰富和发展了某种重要的教育理论或学说,引领学术发展;成功运用新的研究方法或技术;获取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和事实;形成了新的教育成果。
规范性:
研究体系的完整、系统性;研究设计与实施的规范、严格性;论述的全面性,概念是否明确,逻辑的严密性;资料的可靠性、系统化,引证的规范性。
实用性:
成果的前沿性和开创性,对学科发展有重要的奠基和引领作用;成果对解决重大的教育决策问题有重要作用;对解决教育实践问题有创新性的指导意义,有广泛的应用与开发前景。
四、课题结题材料的装订顺序
(一)工作性材料
1..立项申报书
2.方案
3.立项通知
4.课题计划、总结(每学期或每年一次)
5.中期成果评估意见或中期检查证明
6.研究情况总结报告
(二)原始材料
1.研究过程中的观察记录、问卷调查表等
2.研究中的有关原始数据、表格
3.课题论证记录、研讨活动记录
4.公开教学活动及教师上课反馈意见等
(三)成果性材料
1.主体:
结题报告、阶段研究报告、实验报告、论文、著作、教案、案例、教例等
2.附件:
声像、图片、照片、光盘、学生作品集、教师课件等
3.成果效益、影响材料
①研究成果的应用推广及社会反响
②与课题相关的教师、学生的荣誉
③公开教学活动材料
附:
结题程序
一、本课题研究情况介绍
二、研究报告宣读及解说
三、观摩活动
四、质疑答辩座谈会
五、查阅有关资料
六、专家鉴定组讨论并形成鉴定意见(邀请5-7位相关领域专家)
七、专家鉴定组宣读鉴定结论
附件1:
课题编号
课题类别
广东教育学会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
乡村优秀教师“十三五”教育科研课题
结题鉴定申请表
学科分类
课题名称
课题负责人
负责人所在单位
申请结题鉴定形式
填表日期
结题工作程序及要求
1、课题组向学会提出申请。
2、准备好鉴定材料(一式5-7份)。
①开题报告
②研究(或实验、调研)报告、论文、专著
③必要的附件,含实验效果、成果被采纳或在教育教学中应用推广情况。
3、聘请鉴定专家,并将文件送交专家。
一般5-7人,设一名组长。
①重点课题由学会学术委员会指派或与课题组协商确定
②一般课题可由受委托单位(有关专业委员会、市教育学会)组织指派,也可由课题组聘请,但需要先提出名单报经广东教育学会批准,课题组成员不能担任本课题的鉴定专家。
4、鉴定。
可采取通讯或会议方式,以会议方式鉴定者,由专家组共同确定并由组长签署意见;以通讯方式鉴定者,各专家将鉴定寄交组长,组长根据多数的看法签署意见后上报。
5、结题验收。
在专家鉴定基础上,经广东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确认,发放«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课题结题证书»。
中国教育学会科研课题由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确认并发放证书。
6、已通过鉴定结题的课题,如需要继续滚动研究的,可按要求申报下一期课题。
7、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课题组需书面报请所在单位同意后,报广东教育学会秘书处备案:
①变更课题主要负责人。
②变更课题名称或研究内容做重大调整。
③课题完成时间延期。
④通讯地址、电话、联系人等情况变动。
一、基本情况
课题名称
负责人基本情况
姓名
出生年月
学历
职务/职称
所在部门
移动电话
实际参加人情况
总人数
其中
高级
中级
初级
研究生
其它
课题组主要成员及在课题研究中承担的主要工作
序号
姓名
职称
在课题研究中承担的主要工作
研究期限
计划完成年月
实际完成年月
计划完成情况
□1、提前完成□2、按期完成□3、延期完成
未按期完成的原因:
研究成果
形式
发表论文
篇
出版专著
本
软件
套
编写教材
本
获得专利
个
会议交流
次
报告
个
二、研究工作总结
课题负责人:
(签字)
年月日
三、课题成果
序号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作者
成果形式为专著、教材的请注明出版社;成果形式为论文的请注明发表的期刊名称、刊号、日期等
四、单位审核意见
单位公章:
负责人(签章):
年月日
五、专家组结题鉴定意见
专家组组长(签字):
年月日
六、专家级成员名单
专家组职务
姓名
工作单位及职务职称
签名
组长
组员
组员
组员
组员
七、广东教育学会审批意见
单位公章:
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
附件2:
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及范文
一、做什么?
简介课题主要内容(500~800字左右)
二、为什么做?
课题立项研究背景(500字左右)
三、怎么做?
课题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1000~3000字左右)
1.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2.主要的研究方法、手段、途径和视角
3.课题难点或关键点以及解决办法
四、做得怎么样?
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成果(500~1000字左右)
1.立项时的预期研究成果和实际达到的研究成果对比
2.课题应该有同行专家鉴定报告(如有需要科研处可组织专家验收)
3.成果创新程度
五、反思总结:
存在问题及需要说明的情况,哪些研究内容未按计划完成,原因何在?
(500~800字左右)
注:
上述第二至四部分是结题报告的正文部分,每部分的字数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掌握,我们给出的字数只做参考。
范文:
《新课程下个性化阅读和写作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主持人;
一、课题实验的背景及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新的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指明了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对现代的语文教学赋予了新的定义,提出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悟性、灵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的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核心。
个性化阅读和写作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挖掘语文教育中人文内涵,而写作是运用文字进行表达交流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是一种精神产品的独创,写作能力也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务对于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道德修养有很大帮助。
二、课题实验的进展
1.方案的制定
语文作为一门传统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
我们必须认识到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我们以个性化教学理论和《新课标》思想等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课堂教学实际为研究主渠道,从教学的两个基本要素即教师和学生入手,关注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建设,力求师生和谐互动互进,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让教师教出个性,学生学出个性,实现“以科研促提高,以提高赢发展,以发展求质量”的目的。
2.研究的重点
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
心理学研究指出:
“思维能力是人的智力的核心。
培养青少年的思维能力是教学工作的中心任务。
”传统教学是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精于分析,教学形式单一,很显然,学生的思维受到严重的束缚,更谈不上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
采取何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在教学中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个性化的教学,达到教学相长,师生共进,提高教学质量,亟待研究解决。
基于此,我们确定以下几方面作为研究的重点:
(1)写作教学现状和对策。
(2)个性化阅读写作教学和语文教师的创新意识培养。
(3)个性化写作中科学的思维训练体系。
(4)写作教学和语文课堂的交融、整合。
(5)个性化写作过程中资源的开发。
通过重点研究,达到以下目标:
(1)课堂教学:
师生民主,氛围宽松,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形成自、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个性;
(2)队伍建设:
积累语文学科教学改革经验和教学案例,提高参与教学改革的教师的业务素养和学科科研能力水平,为学校培养学科骨干和学科带头人,提高我校语文教学质量;
(3)学生能力:
提高学生阅读写作水平,同时也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健全人格的形式和发展。
3.主要研究方法:
①调查研究法:
我们在课题的研究中,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和把握学生、老师在教学中的现状和感到的困惑,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②文献分析法:
课题组及时搜集、整理、借鉴国内外教学的相关理论、实践经验和教学案例。
③行动研究法:
通过一系列社会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不断观察和感悟,注重挖掘材料和积累素材。
④经验总结法:
将在实践中搜集到的材料进行归类整理,并从中总结出具有推广价值的经验和方法。
4.课题实验的组织与实施
课题起止时间从2006年至2009年,具体分三阶段开展:
(1)从2006年10月至2007年9月为起步阶段:
转变观念,更新理念。
制订方案,明确思路,做好计划,组织实验教师学习“个性化教学”课题相关理论,要求教师教学时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自身经验,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实施个性化教学。
(2)2007年10月至2008年9月为攻坚阶段:
理论创新,有所突破。
探索语文个性化教学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关系。
(3)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为总结阶段:
运用整合,总结结题。
对各阶段的测试数据、资料统计进行分析整理,撰写实验报告,介绍实验做法。
现将各阶段的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一)起步阶段:
转变观念,更新理念
1.领导重视,骨干参与,更新理念,深化认识
课题开题后,语文组成员人人参与,深入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新课程语文个性化教学实验研究总方案及实施方案”;课题组教师一起交流谈心得,认识传统教学带来的弊端。
通过学习讨论,深化了对课题的认识,在沉重的反思的同时,打开了教学的一扇新窗户。
2.结合本校实际,制订课题方案,明确实验研究思路。
课题开题之初,要求教师转变观念,从上好第一堂实验课开始,课课落实,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自身经验,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实施个性化教学。
结合语文学科教学的特点,明确要重视语文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我校语文教研组围绕“新课程下个性化阅读和写作教学研究”这一课题,进行了广泛的探索。
作为课题的领衔人,我带领全组人员作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第一,开展“经典重温”阅读工程
阅读自古以来就被人们认为是传播人类文化、吸取思想精华、培养审美情趣、提高精神境界的最佳方式。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强调学生“课外自读文学名著(10部以上)、科普书刊和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300万字”。
与新课改相适应的新高考也明确地将十部名著列入江苏省高考考查范围。
因此,为学生开列书目,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积累已成为语文老师的当务之急。
我校语文教研组经过认真研究后,决定三个年级一盘棋,高中三年学生必须有整体阅读的计划(附:
新课程推荐篇目阅读安排表(略)。
除阅读教育部推荐的经典著作外,我们还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1.天天三个“一”:
要求学生每天诵读一首古诗;课前交流一句座右铭;回家向父母背诵一句格言。
2.周周三个“一”:
每周写一篇读书心得;举行一次读书会,在交流中互相促进和积累;每周一次专题讲座,由语文组教师分工协作,就写作中的基本理论进行指导。
为配合读书计划,各年级在平时及寒暑假的作业布置上特别注重阅读、写作的安排,例如:
2006年高一年级布置的寒假作业是
(1)阅读:
完成新课程推荐篇目阅读任务——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阅读时需做读书笔记,开学后将举行读书报告会,进行交流。
(2)写作:
完成四篇小作,其中两篇为《三国演义》的读后感或文学鉴赏。
(3)积累:
完成20首诗歌及其欣赏内容的背诵任务,一天一篇,开学前的作业检测将从中挑选五首进行考查。
为落实教学大纲的要求,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潮流,高二语文备课组于2007年推出文学名著导读系列校本课程。
老师们带给了同学们一份红楼大餐,解说了《围城》的经久魅力,诠释了《哈姆莱特》。
让高二学生走进了文学的殿堂,享受了一次文化的盛宴。
2007年12月,在校园文化艺术节上,我校举办了“弘毅读书报告会”,学生们就自己的读书经历与思想感悟作了交流。
一项项活动的开展让阅读真正成为了“悦读”。
经典的重温,让学生陶冶了情操,放飞了思想,积累了素材,拓宽了视野,成了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
2008年由语文组陆纪登老师参与编写的名著《快捷通》出版,成为文科学生阅读名著的辅助资料。
第二,营造语文课堂文化氛围,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1.创设个性化课堂教学情境
学校在教室墙壁上张贴古今中外名言警句,并开设图书角,让学生家中的书籍流通起来。
2.挖掘教材中写作素材
高中新教材精选了大量文质兼美的文章,这些文章既是很好的课文,又是很好的素材。
整合课本材料,指导学生运用到作文中去是提高学生作文切实有效的措施。
为此,我校高三语文备课组做了,大量工作,编写了独特的校本作文材料。
高三备课组长在2007年我校对外公开教学中展示了这一成果,得到了兄弟学校的一致好评。
第三,课堂内外的整合行动
1.2006年高一备课组开设了“快乐作文”校本课程,2008年开设了“经典阅读”校本课程,在校园网、校报上开设专栏,并定期印发刊物,将学生习作结集出版。
2.邀请专家来校讲学。
王力群教授的讲座提高了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作家毕飞宇、祁智、范锡林的讲座放飞了学生想象的翅膀,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
校电视台定期播放名著的讲解,如“百家讲坛”的精彩节目的播放让学生在欣赏中得到提高升华,这些都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
3.重组骥江文学社,不定期举行作文讲座、作文竞赛等,利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语文组2007年先后组织学生参加了三次省作文大赛。
在江苏省第六届“中学生与社会”现场作文大赛中,我校顾碧阳同学荣获高中组特等奖,朱葭同学荣获二等奖;在省教育学会主办的“高考作文杯”江苏省首届高中生现场作文大赛中,我校徐天娇获特等奖,展楠、田晓贝、秦晴荣获一等奖;蔡慧、郭煜、周逸人荣获二等奖,我校被授予了优秀组织奖;在教育厅主办“镇中杯”第七届高中生现场作文大赛决赛中,朱葭、田晓贝、鞠云三位同学荣获省一等奖。
语文组辅导学生参加省中学生现场作文大赛,我校高三(19)班戴唯、 三(21)班常晓丹获首届“高考杯”创新读写大赛一等奖,取得了南京大学自主招生的资格。
在江苏省第七届“中学生与社会”中学生现场作文决赛中,高一(3)班赵宸艺同学荣获高中组一等奖。
2008年11月23日我校组织部分学生参加了由江苏省教育学会主办的“高考作文杯”江苏省第二届高中生现场作文大赛,我校选手钱梦姣获特等奖,赵宸艺、唐燕、黄诗婕、孙燕霏、周晗5名同学获一等奖,二等奖4名,三等奖8名的好成绩。
我校被授予“优秀组织奖”。
2008年组织学生参加“我与经典有约”征文比赛,高三(7)孙熙伟、魏艳波同学获省一等奖,另有二十位同学获省二三等奖。
4.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课内知识得以拓展延伸。
2008年5月,结合高二所学《唐诗宋词选读》,全年级举行了诗词名句默写比赛,又举行了“走进经典”唐诗宋词朗诵比赛,学生自己写串台词,自己主持,自选朗诵篇目和配乐,经过激烈的竞争,高二(7)班陈靖雯同学脱颖而出,先后参加了靖江市、泰州市“雅言经典朗诵比赛”,获得了泰州市二等奖。
5.2009年,在语文组的团结协作下,第二届“高考”杯(华东地区)创新读写大赛复赛在我校成功举行。
我校高三两位同学获读写大赛一等奖,取得了名牌大学自主招生的资格;我校两位同学在“苏教国际杯”第九届江苏省高中生现场作文大赛中荣获一等奖;一位同学在“新语文学习杯”第八届“中学生与社会”现场作文大赛中荣获一等奖;七名同学在江苏省“高考作文杯”现场作文大赛中获一等奖。
赵宸艺同学代表泰州参加了首届全国中小学生“中华诵”夏令营活动,我校被评为省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学校。
第四,走进生活,重在实践
“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
”我们经常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考察活动。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考察家乡名胜古迹和地名由来、传统习俗、饮食文化等,拓展学生视野,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存在众多的写作素材。
2006年高一学生利用寒假对靖江店铺名折射出的文化现象作了深入调查研究并撰写了调查报告。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语文组配合校团委在高一、高二年级中发起了“写给灾区孩子的一封信”征文活动,倡导学生将视野投向社会,关注生活,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锻炼学生的多种能力。
(二)攻坚、发展阶段:
理论创新,有所突破
1.理论学习是基础,创新是根本。
课题组所有成员认真交流探讨,并结合学校的课题科研实际做了认真反思。
正是沿着这条教改科研的思路,每学期语文组成员积极撰写论文,三年来,有数十篇在国家级论文比赛中获一二等奖。
2.我们以课堂教学为研究主渠道,抓住重点,探讨个性化教学的新模式,探讨个性化教学和发展学生思维的关系。
教学模式是沟通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最好桥梁,我们通过一定的教学模式将个性化教学理论贯彻到个性化教学中去,这样才能达到经验普及的目的。
研究过程中,课题组老师及时总结,并将成功的经验运用到教学实践。
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师生互动的教学,展示了语文课堂的魅力,也体现了学生的个性。
2006年我组羊琳老师在省语文优课评比中获二等奖;2008年我组荣雪飞老师在省语文优课评比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2009年羊君老师在省语文优课评比中获二等奖;丁杰老师获泰州市语文优课评比一等奖。
黄越前、荣雪飞、羊君、曹成玉、羊琳等老师胜任高中循环教学。
(三)课题总结阶段:
运用整合,总结结题
艰辛的探索产生了可喜的实验效应。
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实验教师乃至其他教师的教学观念变了,意识到教学同样需要与时俱进,能逐步意识到以新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性,教学方法灵活了,教学手段丰富多了,青年教师也由一个高起点迈入,在实验中成长起来,能够熟练的驾御课堂,实施个性化教学。
课题实验所带来的教学教研成果是明显的,成绩是可喜的,教师业务素质水平提高了,教学科研能力增强了,课堂教学面貌焕然一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高考成绩稳中有升。
然而,我们清晰地认识到,这只是提高我校教育教学水平的一个良好开端,在接下来的教学科研过程中,我们将把“语文个性化阅读与个性化写作教学”课题实验研究精神继续延伸,深入挖掘,拓展课题中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训练思维,个性发展的内涵。
三、课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该课题进行了三年,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但还有许多实际问题亟待解决。
例如,怎样促进学生由获取知识到形成能力的转化,怎样在语文个性化教学中促进学生个性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个性化教学的评价问题等等,都是我们今后继续要研究的问题。
教改的路是艰辛的,但也唯有这种艰辛才能带给我们快乐和欣喜。
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这只能作为我们今后继续课题实验的基础,我们将以此为动力,与时俱进,开拓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