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测练习五.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422469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测练习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自测练习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自测练习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自测练习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自测练习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测练习五.docx

《自测练习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测练习五.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测练习五.docx

自测练习五

第五讲练习题

一、概念解释

1.自我同一性:

即认定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我是谁?

我会怎么样?

包括对自己的个性、兴趣、能力、价值观、身高体重、相貌及其行为方式的认定。

2.角色混乱:

即不知道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扮演的角色,不知道有什么方向,是一种自我定位失衡的状态。

3.人格的掩饰性:

人格表现出来的掩饰、假托或自身隐蔽等性质,本身代表人格一种稳定的功能。

4.成人感:

是指青少年感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渴望参与成人角色,要求独立、得到尊重的体验和态度.

5.自卑感:

是一种不能自助和软弱的复杂情感。

轻视自己,认为无法赶上别人。

6.自我评价:

自我意识的一种形式,主体对自己思想愿望、行为和个性特点的判断和评价。

7.自我体验:

是伴随自我认识的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即主我对客我持有的一种态度。

8.价值观:

指的是人对周围世界中人、事、物的看法,是个人据以评价和区分好坏的标准,它可以推动并指引个人做出决定和采取行动。

青少年阶段是价值观确立的时期。

9.积极人格:

积极人格特质是任何事情成功的基本要素。

这类灵性资产包括乐观、专注力、毅力、诚实、勇气、真诚、勤奋,以及许多其他的特质。

10.人格塑造:

是指依据人的可塑性特点按照人格形成发展的规律特点,个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通过吸收一定的社会文化,经过自身的努力和外部条件的引导作用逐步改变自身的人格结构,使自身的人格逐步健康化的过程,也是个人有目的有意识的依据健康人格目标而对自身的人格要素进行调整、完善、培养、培育的过程。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埃里克森认为,中学阶段所要面临的心理社会危机是(C)。

A.勤奋对自卑B.亲密对狐独C.同一性与角色混乱D.主动对内疚

2.同一性发展的最低状态是(C)。

A.同一性获得B.同一性早毕C.同一性迷乱D.同一性延缓

3.自我意识发展有两个飞跃期,第一个是婴儿期,第二个是(D)。

A.幼儿期B.青春期C.儿童期D.青年期

4.下面哪一项不是青少年自我体验发展的特点(A)。

A.社会性B.从闭锁性走向自卑感C.成人感D.自尊感

5.青少年随着身心的成熟,开始主观地、有意识地选择符合自己的评价标准,形成个人特有的价值观。

这体现出价值观的什么特点(B)。

A.主观性B.选择性C.稳定性D.社会历史性

三、填空题

1.人格包含两层含义,其是是人格的外在表现,其二是内在特征。

2.同一性是个体的自我统合,是指个体寻求内在合一及连续的能力,同时合一与连续的感觉也要与个人所在的环境相配合。

3.青少年的主要情绪困扰表现为自卑感、抑郁、情绪不稳和压抑等方面。

4.玛西娅的延缓期是指形成统一性的过程,在做出决定前经历一段对几个可能的选择进行探索的时期,处于延缓期的个体强烈地被探索与遵从所困惑。

5.价值观萌芽于幼儿期,主要是接受社会既定的价值。

四、判断正误

1.追求个人自我同一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个人神话和假想观众。

(×)

2.同一性延缓表现为一种高度的遵从与承诺而不做探索。

(×)

3.小学生开始在心理上把自我分成“理想的自我”和“现实的自我”两个部分。

(×)

4.在初中阶段,青少年的自我评价正接近成熟。

他们能够独立地从个性品质评价自己,基本形成自我批评的态度,他们的自我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主客观的统一。

(√)

5.青少年价值观学习的历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即:

先有价值感,而后有价值观,进而建立价值标准,最后才能作价值判断。

(√)

五、简答题

1.青少年人格发展的一般特点有哪些?

青少年在人格发展方面,表现出三个特点:

第一是伴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产生了“独立感”和“成人感”,渴望摆脱成人的控制,迫切要求独立自主,喜欢自我表现和发表自己的看法;

第二是开始关注“自我”,关心自己与他人的内心世界,逐步从行动的动机、道德品质和人格特征等方面来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

第三是开始了解、接纳和逐渐掌握更多的行为规范、价值标准、社会角色,并对自己的未来角色进行定位和认同,喜欢独立探索和思考一些问题。

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青年人更多地运用社会价值和社会意义来衡量和评判许多社会现象,开始关注人生、思考人生、投身人生,他们在家庭、学校和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得了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学会了与谋生有关的本领,发展和养成了独立性、创造性和自我同一性,其人生观、价值观在这一关键时期得以形成。

2.如何理解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性人格发展理论?

1.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

埃里克森(E.H.Erikson)是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重视社会文化对于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他针对人格在人生全程的发展特点,提出了其心理社会危机理论。

埃里克森的理论认为,个体人格在一生中的发展会经过一系列的发展阶段,每一阶段都有发展上特定的目标、任务与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各个阶段相互依从,后一阶段发展任务的实现要依赖于早期各发展阶段任务的实现。

在每一个发展阶段中,都有一个需要解决的心理社会危机(psychosocialcrisis),每个危机都涉及一个积极的选择和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

每个心理社会危机的解决及其解决方式对于个体后继的心理社会发展与人格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

2.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

在一生中,个体人格发展会经历以下八个阶段。

阶段1:

信任对不信任(trustvs.distrust,从出生到1.5岁)

个体出生后的基本发展目标就是建立起基本信任感,即“一种充分信任他人并且自己也值得信赖的基本感觉”。

对婴儿来说,如果在他/她哭叫时能得到预期的照顾,能够获得食物,得到爱抚等,信任感就得到发展,会认为世界是可预期的和安全的。

相反,如果婴儿在他需要时不能得到照顾,或必要的需求不能得到可预期的反馈,如饥饿时没人喂食、尿湿了没人换尿布或哭泣时得不到安慰,就会发展出对他人的不信任感,这种不信任感会导致害怕和怀疑,使其产生世界是不可靠、不安全和充满敌意的感受。

一个儿童对教师和学校的不信任感,可以追溯到他在婴儿期发展的基本的不信任感。

对待这种不信任感的儿童,教师要用更多的温暖和关心来对待他们。

尽管基本的不信任感较难转变,但教师持续、一致的温暖和关心最终会让儿童相信教师是真诚的对待自己,教室也是充满安全和爱的地方。

阶段2:

自主对羞怯与怀疑(autonomyvs.shameanddoubt,1.5~3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已经学会走路,并能够充分的利用已经掌握了的语言和他人进行交流,儿童想要独立做事情或自主的行动。

儿童自主、想独立活动的渴望往往与父母的要求相冲突,因此这种对自主的需要必须与保证安全协调一致。

在这个阶段,如果父母在儿童的自由活动与限制之间找到一种平衡,既允许儿童自由探索,又给予儿童适当的关怀与保护,帮助儿童形成自信心,儿童就能够形成自主性。

实际上这一时期的儿童也有一种矛盾的需要,既想让父母离开又想让他们陪在身边。

如果父母一味的严厉限制,会使得儿童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和羞愧感,而过多的怀疑和羞愧可能会导致个体一生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

因此,对于这一阶段的儿童,在教育上需要对他们的行为进行一定的限制,但不能在身体上或言语上羞辱儿童;要给儿童提供足够多的机会让他们自己独立做事情;对儿童的尝试行为和成功的举动多加表扬,在他们遭受挫折和困难时,不要羞辱他们。

阶段3:

主动对内疚(initiativevs.guilt,3~6岁)

这一阶段的儿童开始希望探索新的挑战,埃里克森称之为主动感的发展阶段。

在这一时期,儿童开始问许多关于他们周围事情的问题,如“这是什么?

”和“为什么是这样”。

不仅提问,儿童还表现出各种积极主动的探索行为。

例如,自己给自己选择衣服、选择发型,甚至是自己给自己做早餐。

他们想象自己正在扮演成人的角色,并因为自己能够胜任成人的角色完成一些活动而体验到愉悦的情绪。

尽管这些行为经常是给父母添乱,但对于他们的成长来说是必要的,因此父母应该给与鼓励与支持。

当儿童想自己动手做饭,父母可以让其在厨房帮帮忙,当他们递过一把勺子时,会认为自己在从事一项重要的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

埃里克森认为,如果儿童的主动探索行为经常被阻止,就会对自己的探索倾向产生内疚感,这将会被带入儿童以后的生活中。

这一阶段的主要危机是儿童既要保持对活动的热情,又要控制那些会造成危害的或被禁止的活动。

因此,对于这一阶段的儿童,在教育上需要表扬儿童的积极主动性,借此给其他儿童树立榜样;还应当为他们提供大量游戏的机会。

游戏可以减少儿童的自我中心,学会与其他儿童分享,最终促进儿童社会技能的发展等。

3.为什么说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是其人格发展的核心?

自我同一性(self-identity),即认定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我是谁?

我会怎么样?

包括对自己的个性、兴趣、能力、价值观、身高体重、相貌及其行为方式的认定。

自我同一性是通过了解自我特质,构建出一个能够面对发展任务、生活与前途的自我组织,是一个人终生发展任务。

4.如何塑造和建构青少年的积极人格?

一、深刻体验自我,准确评价自我人格

复杂的社会现象反映在人的头脑里,经过思维加工和实践验证,形成个人对生活的自我体验,由此产生出个人较稳定的自我心理倾向,它强烈地支配着个人对生活的认识态度,对塑造个人良好的人格特征产生重要影响,也直接关系到个人的事业成败。

作为中学生,首先要做到自知,在此基础上,才可能做到自尊、自信、自强、自立。

要了解自我,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认识自己人格中的首要特征、中心特征和次要特征。

(2)通过人格测查,对自己人格作初步了解。

(3)通过他人评价,对其人格进一步分析,不断深化认识自我。

二、有意识地调整自我,积极塑造良好人格

成熟的人格,并不意味着人格的完美,但它对人生的价值、态度、责任以及生活方式、思维习惯、道德情操等都有一套较为稳定的态度取向和行为表现。

对于中学生个体而言,塑造良好人格应注意做以下几点:

(1)建立积极正常的情绪生活。

(2)加强意志锻炼,增强挫折耐受力。

(3)自觉检查、修正人格弱点,培养健康人格模式。

(4)提高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5)树立远大理想和科学人生观,在求知和实践中实现自身素质提高。

三、勇敢面对自我,克服人格弱点

每个人的人格都有一定的缺陷,但只要敢于面对自我,不文过饰非,缺点就能被控制一一定的限度之内。

克服不良人格弱点,可通过一定的心理训练来完成。

具体包括:

(1)不断保持最佳心理状态,通过成功的想像,使自己的身心保持思维活跃,情绪稳定,坚定果断,自尊自强的人格特征。

(2)自我激励,以模范人物或崇拜的成功者为榜样,不断鞭策自己。

(3)自我暗示,自我提醒,自我督促。

(4)习惯潜化,即习惯成自然,习惯的力量比任何理论的力量来得更大。

人格塑造的关键在于努力培养自己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工作习惯,从培养习惯到人格改变,要求能够针对暴露出来的人格弱点,有意识地培养与之相反的习惯。

通过这种新的习惯来克服和改变原有的性格弱点。

在个人最容易暴露人格弱点的地方,坚决克服对抗,用相反的习惯去克服战胜它。

该办法将有助于个人积小胜为大胜,最后达到塑造和改变人格弱点的目的。

六、论述与案例解析题

1.如何克服青少年人格发展中会遇到的各种困扰?

每个人的人格都有一定的缺陷,但只要敢于面对自我,不文过饰非,缺点就能被控制一一定的限度之内。

克服不良人格弱点,可通过一定的心理训练来完成。

具体包括:

(1)不断保持最佳心理状态,通过成功的想像,使自己的身心保持思维活跃,情绪稳定,坚定果断,自尊自强的人格特征。

(2)自我激励,以模范人物或崇拜的成功者为榜样,不断鞭策自己。

(3)自我暗示,自我提醒,自我督促。

(4)习惯潜化,即习惯成自然,习惯的力量比任何理论的力量来得更大。

人格塑造的关键在于努力培养自己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工作习惯,从培养习惯到人格改变,要求能够针对暴露出来的人格弱点,有意识地培养与之相反的习惯。

通过这种新的习惯来克服和改变原有的性格弱点。

在个人最容易暴露人格弱点的地方,坚决克服对抗,用相反的习惯去克服战胜它。

该办法将有助于个人积小胜为大胜,最后达到塑造和改变人格弱点的目的。

2.设计一个提高青少年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教育活动。

教学主题:

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正确认识并评价自己

  学习目标:

通过大家共同发言,懂得全面、正确、发展的看待自己的重要性,从而能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正确的看待自己的优缺点,采取有效的方法培养自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

能正确评价自己,客观的认识自己的优缺点。

  教学难点:

认识正确自我评价的重要性

  教学设计基本构思:

在主体参与的课堂活动中,使学生认识自己的优缺点,使其能够做到扬长避短,并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帮助他人的好品质。

  教学过程:

  听一听:

(制成课件或指名读)

  这是一个发生在上海一所中学校园里的故事。

在这个学校的音乐课上,孩子们唱过这样一首歌,名字叫“布娃娃”,歌词大意是:

“布娃娃,大眼睛,小嘴巴,真漂亮……”。

这首歌唱了好多遍,有一天,一位年轻的母亲提出了值得商讨的地方:

为什么只有大眼睛,小嘴巴才漂亮?

我女儿小眼睛就不漂亮?

孩子们听候,纷纷去照镜子。

“我的眼睛圆圆的,我不可爱?

我的嘴巴大大的,我不可爱?

”于是,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情况,纷纷改写歌词,竟有四十多个版本。

  写一写:

  师:

亲爱的同学们,也许你不够漂亮,但你很聪明;也许你不会唱歌,但你有甜甜的笑容;也许你不会画画,但你是体育健将……总之,你有你的可爱之处;有你的优点长处,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还会有。

下笔吧,创作一支属于你自己的布娃娃之歌。

(外貌,优点,特长)

  学生创作自己的布娃娃之歌:

  猜一猜:

(教师引导课堂活动)

  同学们,你们的作品完成了,你是否能对自己的优点长处及外貌了如指掌呢,你的认识是否是对自己的客观评价呢?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

猜猜他是谁。

(教师将同学们的作品装进纸袋里,请一位同学抽并读同学们的作品,其他同学根据内容猜谁。

  学生活动:

  说一说:

  师:

通过刚才的活动,我感到很高兴,大家都有那么多优点且被大家认可,我为你们而骄傲,那同学们能不能谈一谈认识自己的优点会有什么好处?

  学生分析:

  参考提示:

能帮我们树立自信;能帮我们找到自尊自信的支点;能多创造成功的记录,能更好的发挥潜力……

  师:

你能不能就自己熟悉的同学说一说他(她)怎么做会更好发挥潜能?

  学生分析:

  师:

你的优点你知道,你的缺点你是否也清楚呢?

请大家说一说。

学生自由发言:

我是谁——学会正确认识自己

设计意图:

正确认识自己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

许多学生因为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或自我评价过高,或自我评价过低,而影响其情绪和人际关系。

因此,需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来帮助学生懂得如何正确地认识自己,即要让学生掌握认识自己的方法和途径。

一般来说,认识自己的方法和途径主要有这样几方面:

一是通过自我反省和检查来认识自己;二是通过别人的态度和评价来了解自己;三是通过各种心理测验来了解自己;四是借助活动成果来认识自己。

一个人要想比较准确地认识自我,最好能结合多方面的途径来全面了解。

“我是谁”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主要利用自我填充“我是……”的自我检查方法来帮助学生了解自我,同时,通过其他同学的观察与评价,让学生完善和增进自我认识,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各方面的优势与不足,并学会以不骄不躁、不卑不亢的恰当心态去面对自我、悦纳自我。

活动目标:

1、了解认识自我的重要性,掌握认识自己的主要方法。

2、培养敢于自我分析的勇气,并能以真诚的态度接纳同学的看法与评价。

3、学会利用自我测查和他人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正确地认识自我。

活动形式:

1、讲述与讨论;2、讲述填句型;3、反馈策略。

活动前准备:

1、教师事先构思有关“了解自己的重要性”的实例或故事;

2、速印“形容词检核表”;

3、准备好小张白纸每人一份;

4、准备一个纸箱。

  

活动时间:

一学时

活动过程:

一、为什么要正确认识自己

1、教师讲述有关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的实例或故事,以引起学生的思考。

小马过河的故事

马妈妈让小马去磨房搬粮食,它走啊走啊,被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

看着奔流的河水,小马不知自己是否该趟过河去。

小松鼠告诉它说,河水很深,昨天才一淹死了一个小伙伴。

老牛却说,河水很浅,水面才到它的膝关节。

小马看看小松鼠,又看看老牛,然后走到老牛跟前,将自己的身高与老牛比了比,它笑了。

它勇敢地膛过了河。

2、结合故事,引导学生讨论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

讨论问题如下:

①小马开始为什么不敢过河?

②小马为什么后来又敢过河了?

③如果小马不了解自己的身高和能力,结果会怎样?

④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例子能说明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呢?

二、怎样正确认识自己

1、教师介绍:

一般来说,认识自己的方法和途径主要有这样几方面:

一是通过自我反省和检查来认识自己;二是通过别人的态度和评价来了解自己;三是通过各种心理测验来了解自己;四是借助活动成果来认识自己。

一个人要想比较准确地认识自我,最好能结合多方面的途径来全面了解。

2、向学生介绍一种具体的方法,即填充句子“我是谁”,并通过例子示范来说明。

“我是谁”

我是谁?

我是一个爱笑的人。

我是谁?

我是一个喜欢帮助别人的人。

我是谁?

我是一个脾气急躁的人。

我是谁?

我是一个兴趣广泛的人。

我是谁?

我是一个热爱学习的人。

3、教师将“形容词检核表”和白纸发给每位学生,请学生们参照形容词检核表上的描述自我的有关词语,在纸上写下5-10句描述自己的句子“我是……”。

不写姓名。

4、教师将纸张收齐折叠好,放在讲台上的纸箱里。

请一个同学抽取一张纸,并念出纸中句子,让大家猜这张纸是谁写的。

然后,教师请猜中的同学说出他猜的理由,并请被猜中的同学谈谈被猜中时的感受。

如此循环。

5、师生共同讨论有关自我认识与他人的认识之间的关系是否相一致的问题,并对不一致情况进行分析、讨论和澄清,以增进自我认识的客观性。

三、教师小结

教师小结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和认识自己的方法,鼓励学生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注意去正确认识自己:

四、参考活动

1、角色扮演游戏。

让每位同学轮流模仿班上一位同学的言行、举止、穿着、兴趣爱好等,以帮助学生懂得观察他人,增强被观察者的自我了解。

2、作业布置。

让每个同学写下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各5条,并请同宿舍的(或同活动小组)同学写出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

通过对照,检查自我认识与他人的认识是否相一致,进而调整其自我认识。

(3)自我测评。

通过自己填写反映自我心理的有关问卷,来帮助认识自己,这是一种比较客观的方法。

学校“阳光心灵”心理辅导中心有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性格、情绪、兴趣等方面的测试量表,可供学生预约测评。

活动反思:

心理健康活动课提倡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整个过程应该让学生多想、多动、多参与、多感悟,教师不作过多的讲述、讲解。

即使是在教给学生掌握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技巧时,也应充分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总结、去想办法,只在必要时给以提示,最后帮助归纳、总结、补充和提炼。

这种让学生自得自悟的方式显然要比直接给出答案有意义得多,体会也深刻得多。

附录

形容词检核表

有恒心的.顺从的.冲动的.

有谋略的.爱争辩的.冷漠的

害羞的.有主见的.理性的

缺乏想像的.文静的.富想像力的

有条理的.被动的.善解人意的

直觉的.追根究底的.活跃的

有责任心的.乐观的.依赖的

好交际的.友善的.善于言词的

新奇的、助人的、慌乱的

固执的.独立的.刚毅的

具体的.富创意的.合作的

爱冒险的.实际的.保守的

情绪化的.防御的.有自信心的

爱动脑筋的.天真的.聪明的

慷慨的.浮躁的.坦率的

有说服力的.温柔的.有同情心的

周到的.含蓄的.不重实际的

精确的.拘谨的.沉着的

爱反思的.喜欢表现的.有效率的

节约的.有野心的.悲观的

真诚的.细心的.理想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