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选择题专项训练7680套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416649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40.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选择题专项训练7680套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选择题专项训练7680套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选择题专项训练7680套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选择题专项训练7680套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选择题专项训练7680套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选择题专项训练7680套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docx

《高考生物选择题专项训练7680套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选择题专项训练7680套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选择题专项训练7680套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docx

高考生物选择题专项训练7680套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

2020年高考生物选择题专项训练76~80套

2020年高考生物选择题专项训练76

一、选择题:

本卷共6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提高了细胞物质运输效率

B.高度分化的细胞全能性很高,通常不再具有分裂能力

C.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功能不同,凋亡速率也不同,白细胞比红细胞凋亡速率快

D.衰老的生物体中,细胞都处于衰老状态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生长,体积增大,但相对表面积减小,所以物质运输效率降低;细胞分化是以细胞分裂为基础的,随着细胞的分化,细胞的分裂能力逐渐下降,最后高度分化的细胞失去分裂能力;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细胞凋亡的速率与它们的功能有关系,因为白细胞的功能是吞噬病菌等,所以白细胞凋亡的速率很快;对单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老就是个体衰老;而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老和个体衰老不是一回事,个体衰老是细胞普遍衰老的结果。

A.细胞生长,细胞体积增大,物质运输效率降低,A错误;

B.一般来说,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低,高度分化后的细胞一般不具有分裂能力,B错误;

C.细胞凋亡的速率与它们的功能有关系,如白细胞的功能是吞噬病菌等,所以其凋亡的速率很快,C正确;

D.衰老的生物体内细胞并非都处于衰老状态,也有细胞都处于年轻状态,D错误。

2.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需要在血液中加入蒸馏水制备血细胞稀释液

B.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方法是目测估计法或记名计算法

C.利用洋葱根尖成熟区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在高倍镜下可见大多数细胞处于分裂间期

D.可采用样方法调查样方植物的种类和数量来推测某一区域内植物类群的丰富度

【答案】D

【解析】

【分析】

“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中,若要制备血细胞稀释液,应使用生理盐水;调查土壤中身体微小不适合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而采用取样器取样法,统计土壤动物丰富度的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记名计算法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适宜材料是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由于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要远远大于分裂期,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而分裂期的细胞较少;调查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一般用取样器取样法,而植物丰富度的调查可使用样方法。

【详解】A.制备细胞膜时,红细胞要用生理盐水稀释,生理盐水能使红细胞暂时维持原有形态,A错误;

B.调查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可采用取样器取样法,B错误;

C.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宜选择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C错误;

D.可以用样方法调查某区域内植物物种

丰富度,D正确。

3.下列关于酶和ATP,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中ATP的合成是吸能反应,需要酶的参与

B.细胞中酶的合成是吸能反应,与ATP的水解相关联

C.人体在剧烈运动时,ATP的合成速率大于分解速率

D.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可作为合成某种酶的基本单位之一

【答案】C

【解析】

【分析】

ATP中文名叫三磷酸腺苷,结构式简写A-P~P~P,其中A表示腺嘌呤核苷,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几乎所有生命活动的能量都直接来自ATP的水解;细胞绝大多数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是由ATP直接提供的,而吸能反应总与ATP的水解反应相联系,放能反应总与ATP的合成相联系。

【详解】A.细胞中ATP的合成是吸能反应,需要ATP合成酶的参与,A正确;

B.细胞中酶的合成是吸能反应,吸能反应与ATP的水解相关联,B正确;

C.人体在剧烈运动时,ATP的合成速度和分解速度都加快,ATP和ADP的含量处于动态平衡,ATP的合成速度和分解速度相等,C错误;

D.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单位之一,而某些酶是RNA,D正确。

4.下列关于免疫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受伤动物用舌头舔舐伤口时,唾液中的溶酶体具有杀菌作用

B.器官移植发生排斥反应,此过程中存在细胞免疫的参与

C.抗体的合成需三种RNA参与,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D.记忆细胞既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又能增殖、分化

【答案】A

【解析】

【分析】

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杀菌物质中的溶菌酶能够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死亡,受伤的哺乳动物经常用舌去舔伤口,是因为口腔里的唾液含有溶菌酶;细胞免疫直接对抗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和癌细胞,此外也对抗移植器官的异体细胞;抗体属于蛋白质,其形成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合成需mRNA、tRNA和rRNA的参与;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

【详解】A.受伤动物用舌头舔舐伤口时,唾液中的溶菌酶具有杀菌作用,而不是溶酶体,A错误;

B.器官移植发生的免疫排斥反应是由效应T细胞引起的,属于细胞免疫,B正确;

C.抗体是蛋白质,其合成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合成过程需三种RNA参与,C正确;

D.记忆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能迅速增殖、分化,D正确。

5.图为基因组成为AaBbCcDd的某动物的某细胞中部分染色体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为初级卵母细胞

B.该细胞的子细胞中可能存在1个或2个染色体组

C.该细胞将形成2种基因组成

4个精细胞

D.该细胞发生了两种类型的基因重组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中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分裂,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已知该动物基因型为AaBbCcDd,据图中细胞基因组成可知,该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D突变为d。

【详解】A.据图可知,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为均等分裂,故该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A错误;

B.据图分析可知,该生物为二倍体生物,该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中含2个染色体组,其子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细胞中含有1个染色体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有2个染色体组,B正确;

C.据图可知,由于存在基因突变,该细胞将形成的精细胞类型为ABCD、ABCd、abcd,共3种,C错误;

D.据图可知,该细胞发生的基因重组类型是自由组合,D错误。

6.一个生态养殖大棚里,一半沙土一半水域,水底养着虾蟹,水面漂浮着无土栽培的蔬菜,漂浮蔬菜和黄瓜生长所需的肥料来自虾蟹的排泄、排遗物,沙土中种了一种特殊辣椒起驱虫作用。

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该生态养殖大棚中的生物群落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特殊辣椒驱虫导致该害虫种群密度降低属于生物防治

C.蔬菜从虾蟹的排泄物中获得养分,所以蔬菜属于分解者

D.该生态系统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维持其相对稳定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该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人的作用是关键的,不仅需要太阳光能,还需要人为的能量输入才能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特殊辣椒的驱虫作用是利用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功能,该生态系统中蔬菜和黄瓜是生产者,据此分析。

【详解】A.该生态养殖大棚中的生物群落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A正确;

B.特殊辣椒具有驱虫作用是因为辣椒能释放某种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特殊辣椒驱虫导致该害虫种群密度降低属于生物防治,B正确;

C.蔬菜属于生产者,C错误;

D.能量的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故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D正确。

2020年高考生物选择题专项训练77

一、选择题:

本卷共6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心肌细胞富含线粒体利于其旺盛的代谢活动

B.蓝藻细胞含有叶绿体利于其进行光合作用

C.浆细胞含有丰富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利于其分泌抗体

D.洋葱表皮细胞具有细胞壁和液泡利于其维持一定的形态

【答案】B

【解析】1.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体积与表面积之比)越小,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越弱。

2.细胞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因此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

磷脂双分子层和膜上的载体决定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3.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细胞质基质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4.叶绿体是植物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具有的细胞器,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

植物细胞细胞器有叶绿体和液泡。

不是所有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衣藻、小球藻等原生生物也有叶绿体。

液泡不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真菌中的酵母菌细胞、某些动物细胞、某些原生生物细胞中也有液泡。

【详解】心肌细胞的代谢能力较强,其中具有较多的线粒体与功能相适应,A正确;蓝藻没有叶绿体,但含有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酶和色素,B错误;浆细胞能分泌抗体,抗体属于分泌蛋白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因此浆细胞富含内质网和高尔基体,C正确;细胞壁有机械支持作用,伸缩性很小,所以洋葱鳞茎表皮细胞的形态由细胞壁决定,原生质体由于液泡吸水而产生的膨压,从而使细胞维持一定的形态,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核心物质β—1,3—D—葡聚糖能强烈抗肿瘤,在诱导凋亡过程中,能促进bax基因表达,抑制bcl—2基因表达,同时促进TNF分泌,从而诱导肿瘤自然凋亡。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癌变使原癌基因发生了突变,抑癌基因正常

B.bax基因和bcl—2基因表达产物的增加都能加速肿瘤细胞凋亡

C.β—1,3—D—葡聚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时,只有凋亡基因表达

D.β—1,3—D—葡聚糖和TNF可能具有促进免疫细胞的免疫能力

【答案】D

【解析】

细胞癌变是因为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均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A项错误;根据题意可知,在诱导凋亡过程中,β—1,3—D—葡聚糖能促进bax基因表达,抑制bcl—2基因表达,从而诱导肿瘤自然凋亡,由此可推知,bax基因表达产物的增加,bcl—2基因表达产物的减少,都能加速肿瘤细胞凋亡,B项错误;β-1,3-D-葡聚糖具有强烈抗肿瘤活性,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时,相关凋亡基因及细胞代谢所必需的基因均表达,C项错误。

β—1,3—D—葡聚糖能强烈抗肿瘤,同时促进TNF分泌,由此可推知,β—1,3—D—葡聚糖和TNF可能具有促进免疫细胞的免疫能力,D项正确。

本题在新的情境下考查细胞凋亡和癌变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依据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做出合理的推断。

这就要求考生牢记课本基础知识,平时加强信息题的训练,提高获取信息、利用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在答题时才能知道从何入手作答。

3.科学家发现了DNA分子中有一种i-Motif结构(同一条DNA链上的胞嘧啶彼此结合),该结构多出现在原癌基因的启动子(RNA聚合酶识别、结合和开始转录的一段DNA序列)区域和端粒中。

下列关于i-Motif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对细胞正常生理功能有影响B.可作为抗癌药物设计的靶点

C.A和T、C和G的含量均相同D.可能与基因选择性表达有关系

【答案】C

【解析】i-Motif结构存在于DNA中,由同一条DNA链上的胞嘧啶彼此结合形成,该结构存在于启动子部位,会影响基因的转录。

【详解】i-Motif结构中一条链中的胞嘧啶结合,会对细胞正常生理功能产生影响,A正确;该结构多出现在原癌基因的启动子部位,故可作为抗癌药物设计的靶点,B正确;该结构由同一条DNA链上的胞嘧啶彼此结合形成,只含有DNA的一条链的部分序列,故无法判断各种碱基的数量关系,C错误;该结构常位于启动子部位,启动子是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会影响基因的转录,故可能与基因选择性表达有关系,D正确。

故选C。

【点睛】原癌基因复制调控正常的细胞周期,抑癌基因抑制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4.下列关于育种方法和原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纯种非糯性水稻和糯性水稻杂交,取F1花粉加碘液染色,蓝黑色花粉:

橙红色花粉=3:

1

B.培育“黑农5号”大豆和青霉素高产菌株的原理是基因突变

C.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所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D.单倍体育种过程中常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

【答案】A

【解析】

【分析】

高中生物教材中所涉及到的育种方法共有五种:

1、杂交育种:

①原理:

基因重组②过程:

杂交→自交→选优→自交→选优。

2、诱变育种:

①原理:

基因突变②方法:

辐射诱变、化学诱变。

3、多倍体育种:

①原理:

染色体变异②方法:

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4、单倍体育种:

①原理:

染色体变异②过程:

植株→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植株→人工诱导染色体加倍(低温处理或秋水仙素处理)→正常纯合植株。

5、基因工程育种:

①原理:

基因重组②步骤:

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详解】A项,纯种非糯性水稻和糯性水稻杂交,F1为杂合子,所以F1的花粉有两种类型,比例为1:

1,所以取F1的花粉加碘液染色,蓝黑色花粉:

橙红色花粉=1:

1,故A错误。

B项,培育“黑农5号”大豆是用辐射的方法处理大豆,青霉素高产菌株的产生是对青霉菌多次进行X射线、紫外线处理得到的,所以都属于诱变育种,原理都是是基因突变,故B正确。

C项,培育三倍体无籽西瓜需要将二倍体西瓜用秋水仙素处理成四倍体西瓜,还需要让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杂交,产生三倍体西瓜,所以培育三倍体无籽西瓜主要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故C正确。

D项,单倍体育种过程中常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使其染色体恢复到正常植株的数目,故D正确。

本题需选择不正确的,故答案为A。

5.拟南芥超矮生型突变体有激素合成缺陷型和激素不敏感型两种。

研究者以野生型和某种超矮生型突变体拟南芥为材料,分别用不同浓度赤霉素和生长素处理,实验结果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表明,促进野生型拟南芥生长的最适赤霉素浓度是1.5μM

B.图乙表明,高浓度的生长素对野生型拟南芥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C.实验表明,该种超矮生型突变体对赤霉素和生长素不敏感

D.实验表明,超矮生型突变体细胞表面一定缺乏赤霉素和生长素的受体

【答案】C

【解析】分析图甲可知,在0~1.5μM浓度范围内,随着赤霉素浓度增大,野生型拟南芥的茎长度不断增加,超矮生型拟南芥茎长度也在增加,但增加幅度较小;分析图乙可知,在0~25μM浓度范围内,随着生长素浓度增大,野生型拟南芥的茎长度不断增加,到达25μM时,茎最长,25~125μM浓度范围内,随着生长素浓度增大,野生型拟南芥的茎长度又不断减少,超矮生型拟南芥茎长度变化趋势与野生型相同,但变化幅度较小。

【详解】A项,由图甲可知,并未出现野生型拟南芥茎长度的峰值,所以说明生长的最适赤霉素浓度大于1.5μM,故A错误。

B项,由图乙可知,与生长素浓度为0时相比,高浓度的生长素时野生型拟南芥的茎更长,说明高浓度的生长素对野生型拟南芥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故B错误。

C.项,实验表明,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和生长素的作用下,该种超矮生型突变体的茎长度变化不大,说明其对赤霉素和生长素不敏感,故C正确。

D项,由本实验无法说明,超矮生型突变体细胞表面一定缺乏赤霉素和生长素的受体,故D错误。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看懂题图,高中生物试题中的曲线坐标图的解题思路如下:

1、识标:

在解曲线坐标图时,首先要认真识别坐标图中纵、横坐标的含义,找出纵、横坐标之间的联系,是解题的前提。

2、明点:

在生物曲线坐标图中一些特殊点包括:

曲线的起点、终点、转折点、曲线与纵、横坐标以及其他曲线的交叉点等,明确这些特殊点含义是解题的基础。

3、析线:

正确分析曲线形状,在识标、明点的基础上,对曲线形状进行正确分析,得出曲线上升、平缓、转折、下降的原因等,这是解题的关键。

6.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的演替过程中物种组成会发生改变

B.捕食者数量的变化与被捕食者数量的变化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

C.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有利于提高生物对资源的利用率

D.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群落概念:

同一时间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种群是群落的基本单位。

2、群落的特征:

群落中物种多样性、群落的空间结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种间关系(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寄生)、优势种、相对丰富度、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群落演替等。

【详解】A项,群落的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演替过程中物种组成会发生改变,故A正确。

B项,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数量的变化存在负反馈调节,可以保证两者之间的平衡,故B正确。

C项,群落的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而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所以C正确。

D项,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很大,但是不能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比如地震、海啸等,故D错误。

本题需选择错误的,故答案为D。

2020年高考生物选择题专项训练78

一、选择题:

本卷共6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细胞或机体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内的线粒体可以定向移动至代谢旺盛的部位

B.有丝分裂后期,在纺锤丝牵引下着丝点分裂

C.肽链都需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后才具有生物活性

D.内分泌腺细胞分泌的激素定向转运至靶细胞

【答案】A

【解析】

【分析】

(1)线粒体是真核细胞内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95%大约由线粒体供给。

一般情况下,细胞内线粒体是分布均匀的,但若细胞中某部位代谢更旺,需要的能量更多,线粒体则会朝这些结构转移聚集供能。

(2)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丝在前期形成,后期消失;其作用是牵引分开的姐妹染色体平均移向细胞两极。

(3)细胞内肽链合成后,有的需要加工,有的不需要加工;有的需要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上加工,有的不需要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上加工(如原核细胞内没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4)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释放到细胞外液,经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若遇上有特异性受体的细胞(称为靶细胞),则与其结合并改变原有细胞的生理活动。

【详解】根据线粒体的功能和在细胞内独立存在的特点可推知,细胞内的线粒体可以定向移动至代谢旺盛的部位,A正确;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不是在纺锤丝牵引下分裂,而是在酶的催化下分裂,B错误;原核细胞内没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其合成的肽链都不需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C错误;内分泌腺细胞分泌的激素随体液运输至全身各处,识别其中有特异性受体的细胞而传递信息,不是定向转运至靶细胞,D错误。

【点睛】易错选项B,容易误认为着丝点的分裂是由纺锤丝牵引下发生;易错选项D,容易受激素作用于靶细胞而误认为激素随体液运输是定向运输。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无氧呼吸的两个阶段都能合成ATP

B.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在线粒体基质中彻底分解成CO2和[H]

C.真核细胞中基因的遗传一定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原核细胞中的一定不遵循

D.酶能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是指减少了化学反应过程中释放的能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有氧呼吸三个阶段都有ATP合成,而无氧呼吸只有第一阶段能合成ATP。

孟德尔遗传规律适用于真核生物进行有性生殖时的核基因遗传。

真核生物的质基因以及原核生物的基因都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详解】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有少量能量释放,并能形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没有能量释放,A错误;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在线粒体的基质中彻底分解成CO2和[H],B正确;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C错误;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是指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能量,而不是指减少了化学反应过程中释放的能量,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呼吸、遗传和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3.下列关于生物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拍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显微照片就是建构了细胞的物理模型

B.洋葱表皮细胞在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液的浓度不断变大

C.预实验能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减少实验误差

D.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时设置了有氧的对照组和无氧的实验组

【答案】B

【解析】

【分析】

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具体的实物或其它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用抽象的形式来表达。

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

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的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

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物理模型。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采用了对比实验法,两组实验均为实验组。

【详解】显微照片不属于模型,A错误;洋葱表皮细胞在质壁分离过程中,随着细胞不断的失水,细胞液的浓度不断变大,直至细胞的质壁分离达到最大程度,B正确;预实验是在正式实验之前,用标准物质或只用少量样品进行实验,以便摸索出最佳的实验条件,为正式实验打下基础,并不能减小实验误差,C错误;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中,该实验需设置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的对比实验互为对照,两组均为实验组,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生物学实验的有关知识,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使用方法、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4.肾脏受交感神经支配。

肾交感神经受到低频率低强度的电刺激,可增加肾小管对Na+、Cl-和水的重吸收,这种作用可被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所阻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支配肾脏的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是肾上腺素

B.电刺激使交感神经纤维的膜内电位由正变为负

C.肾交感神经属于反射弧的传入神经

D.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只受神经调节

【答案】A

【解析】

题干信息告知肾脏受交感神经支配,增强肾小管的功能,而这种支配作用会被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阻断(拮抗剂会影响受体功能),所以可以据此推测支配肾脏的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是肾上腺素,A正确;神经纤维静息时细胞内电位为负,受刺激后将由负变成正,B错误;题干信息可知肾脏受交感神经支配而发挥作用,所以肾脏应属于效应器的一部分,由此可推知肾交感神经应属于传出神经,C错误;由已学知识可知,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还会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此调节属于体液调节,D错误。

5.某生物的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曲线乙表示生物的种群数量呈指数形式增长

B.a~b段,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不再发生变化

C.若该生物种群为农业害虫种群,则在a点时对其进行捕杀效果最好

D.若b点时环境发生变化,则形成丙曲线的环境更适合该生物种群生存

【答案】D

【解析】

【分析】

题图分析:

乙中ab段种群数量处于波动状态,甲、丙分别表示在不同环境下,种群数量的可能变化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