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高考高三语文月考模拟试题 06Word版含答案.docx
《广东省揭阳市高考高三语文月考模拟试题 06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揭阳市高考高三语文月考模拟试题 06Word版含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揭阳市高考高三语文月考模拟试题06Word版含答案
广东省揭阳市高三3月月考模拟试题
语文
时间:
150分钟总分:
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刹那/古刹翩跹/纤维憧憬/忧心忡忡遗臭万年/乳臭未干
B.茎干/菁华劫持/捷报信笺/三缄其口气喘吁吁/长吁短叹
C.哺育/辅导采撷/携手骁勇/宵衣旰食事必躬亲/供不应求
D.奴隶/瓦砾调解/笤帚靡费/所向披靡藏头露尾/崭露头角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辩证龙门阵出其不意渡过难关
B.惊蛰拌脚石奋发图强精妙绝伦
C.寒暄照相机既往开来欢呼雀跃
D.怄气反修率锐不可当指手画脚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构建高效语文课堂,就是要把死气沉沉的语文课,变成栩栩如生的“活语文”,就是要把语文学习与火热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B.北约的空袭,反政府武装的进攻,国际法庭的通缉,众多高官的叛离,已使得卡扎菲政权陷入风雨飘摇之中。
C.定于9月26日举办的“第六届成都中国国际美食节”的大幕尚未拉开,各地的食客已经闻风而动,争先恐后地赶到这个“美食之都”,意欲先饱口福。
D.毛泽东说,世界上就怕“认真”二字,我们共产党人就最讲“认真”。
这里的“认真”就是做事情要仔细,要较真,就连细枝末节都不忽视。
这句话与当今流行的“细节决定成败”含有同样的道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2月27日下午,来自北片的人大代表孙长生进行了一次在线“微博访谈”,由于网
友提问的热情十分高涨,原本安排提问的一个小时时间不得不再延长50分钟。
B.发生在富士康惊悚的连环跳,根据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加以推想,大致可归因于超负荷工作、高淘汰率等原因。
C.很多有“超前意识”的家长从小对孩子就加大英语学习的投入,少儿英语学校和培训班门庭若市、财源滚滚,中文反遭冷落。
D.为了缓解河南省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和人口老龄化,《河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增加了“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的规定。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龙在我国古代始终代表一种神性,又是九五之尊的象征,,
,,,, ,以增加人民对于龙的敬畏之忱。
①虽然龙舟竞渡的风俗习惯长江之南凡有河流处即通行
②服装艺术上随便用龙是受禁止的
③且逢年过节舞龙灯的习俗具有全国性
④每逢天旱,封建统治者就去庙中祈雨,把应付责任推到龙王身上
⑤是广大人民娱乐节目之一
⑥但另一方面,南方各地任何县城必有龙王庙
A.①③⑥④②⑤ B.②①⑤③⑥④
C.③⑤①⑥④② D.⑥④①③⑤②
6.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贾迎春,贾珍的妹妹,由于没有父母怜爱,养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心冷嘴冷,后入栊翠庵为尼。
(《红楼梦》)
B.觉新帮助觉民逃婚后,高老太爷闻讯勃然大怒,并说觉民再过半个月不回家,便将他永远赶出去,登报声明他不是高家的子弟。
(《家》)
C.堂吉诃德劝说一个又矮又胖的名叫桑丘的农民当自己的侍从,并许诺将来征服一个城堡后就封他做城堡的城主。
桑丘家里很穷,正想出去碰碰运气,于是就答应了堂吉诃德的请求。
(《堂吉诃德》)
D.一直憎恶爱斯梅拉达的隐修女居第尔,在副主教将爱斯梅拉达交给她时,根据两只小鞋子的形状和颜色,发现爱斯梅拉达竟是自己15年前丢失的女儿,然而母女重逢的欢乐立刻又成了生离死别的悲哀,她结果为救女儿而死。
(《巴黎圣母院》)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江南文化的特性是在与北方文化(其典型代表是齐鲁文化)以及与荆楚文化等的比较中显现出来的。
江南文化是一种诗性文化,主要体现在人的饱满的感性审美,与放达沉稳的现实诉求以及与清丽秀美的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江南文化在与主流的北方伦理文化相抗衡中。
以柔克刚,“越名教而任自然”,从而自晋室南渡以来逐渐占据了中国文化的制高点。
江南文化给予历代文人以极大的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
陈望衡在《江南文化的美学品格》中认为,“江南概念主要是审美的。
江南文化从主调来看,是一种审美文化”。
这真正抓住了江南文化的审美和诗性本色。
美国学者费正清认为,中原体制文化的大传统和东南沿海地区相对自由的小传统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某种张力,促进了中国文化在互补中的发展。
而江南文化就处于费正清所说的东南沿海地区的核心地带。
这种相对自由的文化小传统自宋代以来一直处在引领中国教育、文化和经济的地位.到明清时期达到高峰。
如有清一代,全国共产生(文)状元115名,江南文化圈所属三省(苏、浙、皖)的状元数为78名,占全国的67.83%。
这些数据说明,到清代时,江南在文化教育方面已远远领先于其他地方。
这些状元以及出身此地的进士大多进入中国的政治领域,同时他们在经济领域亦叱咤风云。
这种重学崇文的传统影响所及,到晚清和民国,苏浙两省的现代文学家可谓灿若群
星。
如鲁迅、茅盾、郁达夫、周作人、徐志摩等,均是一流的文学家。
江南文化自古遭今所形成的底蕴和特色.也深刻地渗透进了当代中国先锋文学家,尤其是那些出生在江南文化圈的先锋作家的骨髓当中。
首先,江南文化培育出了中国独特的文学信仰维度。
这种信仰渗透进先锋文学家的
血液中便引发了当代先锋文学的持续发展和深化。
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先锋文学
在全国有遍地开花之势,各地不少作家都进行过先锋实验性写作,但时至今日大多已偃
旗息鼓。
而成长于江南文化圈的先锋作家如苏童、格非、叶兆言、余华、王安忆等,创作势头仍然不减。
且先锋性显明。
这是一种基于对文学的信仰所带来的执着,这种信仰来源于对江南诗性文化的深切记忆和感恩情怀。
江南迷离的山水和氤氩的烟树,温和的气候与鱼米之多,构成了这种准宗教氛围的外在地理和风物条件。
在对文学的追求中,自古以来的江南文化漫透着不同于北方的洒脱和空灵。
那些生息于此的当代先锋文学家们同样承继了这样一份精神遗产。
其次,先锋文学在实验冲动过后仍然富有活力地涌现出众多优秀作家和作品,这得力于江南文化在当代的精神积淀。
这种积淀体现在构思、语言、意象、叙事等诸多方面,这些都折射出了江南文化的影子,都带有鲜明的江南风物特点。
然而,这种风物是以与传统审美意象相反的反讽方式体现出来的。
先锋文学的中坚力量正是那些至今坚持先锋写作的文学家特别是小说家。
他们大多栖居在江南的城市里面,以最新潮的姿态和话语方式传达出江南传统文化最深沉的品格。
如此看来,中国先锋文学应拥有更加夺目的未来。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
6.关于“江南文化”,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江南文化特性是在与以齐鲁文化为代表的北方文化及荆楚文化的比较中显现出来的。
B.作为一种诗性文化,在感性审美、现实诉求及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层面得以体现。
C.江南文化富有抗争性,以柔克刚,越名教而任自然,且逐渐占据中国文化的制高点。
D.江南文化是一种审美文化,它与中原体制文化共同促进了中国文化在互补中的发展。
7.对“江南文化的影响”,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江南文化自明清时就引领中国教育、文化和经济发展,对中国近代与实业作出重大贡献。
B.江南文化特有的底蕴和特色,孕育了苏浙一带灿若群星的现代文学家,促成了中国先锋文学的诞生。
C.江南文化培育出的中国独特的文学信仰维度,促使全国当代先锋文学由偃旗息鼓到先锋性特征明显。
D.江南文化浸透着不同于北方的洒脱和空灵,当代先锋文学家们承继了这样一份精神遗产。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江南文化圈先锋作家对文学的信仰源于江南迷离的山水和氤氲的烟树,温和的气候与鱼米之乡。
B.当代江南优秀作家的作品,受益于江南文化在当代的精神积淀,且都折射出江南文化的影子。
C.先锋作家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江南风物特点,且习惯用与传统审美意象相同的反讽方式加以体现。
D.厚重而精致的江南文化精神,不仅造就了江南先锋作家,也创造了中国文学更加夺目的未来。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
生七岁,有僧奇之曰:
“他日救时宰相也。
”举永乐十九年进士。
宣德初,授御史。
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
扈跸①乐安,高煦出降,帝命谦口数其罪。
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
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
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
疏奏陕西诸处官校为民害,诏遣御史捕之。
帝知谦可大任,会增设各部右侍郎为直省巡抚,乃手书谦名授吏部,超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
正统六年疏言:
“今河南、山西积谷各数百万。
请以每岁三月,令府州县报缺食下户,随分支给。
俟秋成偿官,而免其老疾及贫不能偿者。
州县吏秩满当迁,预备粮有未足,不听离任。
仍令风宪官以时稽察。
”诏行之。
河南近河处,时有冲决。
谦令厚筑堤障,计里置亭,亭有长,责以督率修缮。
并令种树凿井,榆柳夹路,道无渴者。
威惠流行,太行伏盗皆避匿。
初,三杨在政府,雅重谦。
谦所奏,朝上夕报可,皆三杨主持。
而谦每议事京师,空橐以入,诸权贵人不能无望。
及是,三杨已卒,太监王振方用事。
适有御史姓名类谦者,尝忤振。
谦入朝,荐参政王来、孙原贞自代。
通政使李锡阿振,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
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
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
山西、河南吏民伏阙上书,请留谦者以千数,周、晋诸王亦言之,乃复命谦巡抚。
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
明年秋,也先大入寇,王振挟帝亲征。
谦与尚书邝埜极谏,不听。
埜从治兵,留谦理部事。
及驾陷土木②,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
郕王监国,命群臣议战守。
侍讲徐珵言星象有变,当南迁。
谦厉声曰:
“言南迁者,可斩也。
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
”王是其言,守议乃定。
时京师劲甲精骑皆陷没,所余疲卒不及十万,人心震恐,上下无固志。
谦请王檄取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及南京沿海备倭军,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军,亟赴京师。
以次经画部署,人心稍安。
即迁本部尚书。
(节选自《明史·于谦传》)
【注】①扈跸:
护从皇帝出行。
跸:
指帝王出行的车驾。
②土木:
土木堡,地名,明英宗在此被瓦剌军俘虏。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责以督率修缮 责:
责备
B.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 按:
巡查
C.诸权贵人不能无望 望:
怨恨
D.擅举人自代 擅:
擅自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乃手书谦名授吏部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请以每岁三月 /比去,以手阖门
C.而谦每议事京师 /夜缒而出
D.一动则大事去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12、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A.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B.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C.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D.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14分)
四、(28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
(1)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
(4分)
(2)州县吏秩满当迁,预备粮有未足,不听离任。
(4分)
(3)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
(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8分)
一剪梅
无名氏
漠漠春阴酒半酣。
风透春衫,雨透春衫。
人家蚕事欲眠三。
桑满筐篮,柘满筐篮。
先自离怀百不堪。
樯燕呢喃,梁燕呢喃。
篝灯强把锦书看。
人在江南,心在江南。
【注】此词作于江上舟中。
(1)结合全词,分析“篝灯强把锦书看”一句中“强”字的表达效果。
(4分)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词中景与情之间的关系。
(4分)
15.古诗文默写填空(5题限选4题)。
(每空1分,共8分)
(1)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2)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
(《秋兴八首》)
(3),。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咏怀古迹》)
(4),,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寡人之于国也》)
(5)子曰:
“不愤不启,。
,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俯身读草
冯源
每天都要从那条用水泥铺成的不足两米宽的蹊径上面经过。
较之于蹊径两侧生长着的高大伟岸的树木,幽眇回绕的蹊径显得实在是有些细腻与柔婉、平实与沉静,没有一星半点儿张扬的神色,所以每天那么多来来往往的人,很少在它的上面流连与眷顾,即或偶尔有一个人慢步缓行从它上面经过,也都是昂首挺胸,眼光一直瞄着高处,自然就很难得有闲情逸致去俯身亲近和怜爱从它身躯里生长出的那些绿叶小草。
的的确确,置身于物态化的现实生活,人是很难在情思的土壤上生长出“草根意识”的,更不要说在内心构造稳固健硕的“草根情结”。
正是在这样一个被许多人忽略的角落里,那几株小草在震后的第一个春天突然闯入我的眼帘,并一直牢牢镶嵌在我记忆的心壁上。
那几株小草零零散散地静立着,有的是从水泥路细细的缝隙里生长出来的,有的是在一小撮泥土上长着,还有的竟是站在一颗极小的土粒上,一个个都睁着眼睛谛视世界,在柔软中蕴些许坚强,在细腻中藏几分真率。
它们并没有什么特异之处,皆是用柔软细长的根须努力抓着土,有两株草的根须大部分裸露在外面,只用根须那细细的尖抓着土的表面,晨风拂来,它们就有些摇摇晃晃的,颤动的身体有如在呻吟一样,但顽强持着的根须一直都牢牢地抓着大地,始终没有让它们的身躯倒下。
风过后,小草们重新站直身躯,静静地伫立着,满含青绿的安详、眼神的柔和、性情的温婉、生命的顽强,与水泥路的灰白、冷漠、生硬、僵直形成很大反差。
正是小草们的柔软细弱的根须的生命力和一脸自然淡定、与世无争的神情,给人以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审美触动。
这样的生存方式要耗费它们多大而持久的生命力呢?
人是很难想象和精确估算的,因为人是没有根的,没有根的人自然很难理喻有根的生命的奇异力量所在。
几株稚嫩的小草所创造出的灵妙鲜活的生命世界,非常容易触动隐藏在人内心深处的那根最柔软也最敏感的神经,令人顿生心旷神怡的审美感怀而急遽扩展思想的空间:
几株小小的草居然个个都有如此尖锐有力的根须,居然都蕴蓄着穿越厚实泥土的精神力;一株小小的草就建造了一个微型的世界,令人在瞬间寻找到人类与大自然链接的神秘因子,生发出对浩瀚宇宙的诸多顿悟。
近代美国诗人惠特曼曾出版过一本诗集《草叶集》。
不独乎惠特曼,只要你静下心来广泛深入地阅读,你就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
古今中外的不少诗歌大师都曾或多或少地描写过草,草,成为他们作品意蕴系统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意象。
他们对草的描绘和吟唱仿佛携带了巨大的穿透力和隐蓄的震撼力,从悠远深邃的历史时空向我们走来,一直或深或浅地影响着改变着人们对草的认知态度。
如此众多的大家名流专注于对草的爱怜,挥毫于对草的描写,钟情于对草的歌吟,这可能不仅仅是他们的审美心理结构或审美意象系统的构造问题,更重要的尚在于他们都有着对人类社会对大自然予以终极关怀的思想、情怀、魂灵。
在这样的精神关怀下,那些只有生活形态意义而没有理论形态意义的草被精神形态沉淀为一种对人类生活有着重要启悟意义的象征,而富有了不同程度的精神文化意义,并且长久的珍藏于人的内心世界的深处。
但是,这一切在当下的很多作品中离散消失了,即或是偶尔有些许对草的描写和吟咏,但这种笔下的草已经没有精神形态的长时积淀与深度过滤,已经远离了人文主义的情怀与文化精神的内核。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因为有了草对春的放送和真心点缀、尽情铺染,我们这个世界才变得具有无限生气和充满活力,让人生发更多的眷念,很难想象,倘若失去了草,它将会变得怎样的荒芜和空寂、颓丧与无望。
草的生活是一种有根的生活,草的行走是一种有根的行走。
这是草的生命境界,也是人应当追求的生命境界。
人的心中怀揣一棵草,世界便会绿意盎然和生命蓬勃;人的魂里种植一株草,生命就有了根的坚实和爱的博大。
(选自《山花》,有删改)
16.本文题为“俯身读草”。
结合全文,分条概括说明作者从小草身上读出了什么。
(6分)
答:
17.文章第四段引用了惠特曼等中外大师描写草的事例。
请分析说明其作用。
(4分)
答:
18.文章最后写道:
“人的心中怀揣一棵草,世界便会绿意盎然和生命蓬勃;人的魂里种植一株草,生命就有了根的坚实和爱的博大。
”请结合全文,简要赏析这句话表情达意的效果,并分析这句话所体现的作者的观点。
(7分)
答:
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以“小草”为线索展开,由日常生活中没有人关心蹊径边的小草,引出作者“俯身”对角落里的小草的观察和思考,并进一步从更广泛深入的层面阐述小草带给自己的感悟,先抑后扬,环环相扣,逐层深入。
B.作者通过对小草的描写和由此引发的感悟,对物态化社会中人和文学作品缺乏“草根意识”和“草根情结”,进行了批评,语气温婉而又犀利。
C.本文第二段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对比等手法,表现了小草给人造成的“视觉冲击和审美触动”,感情真挚,语言有张力,显示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水平。
D.古人说,“言为心声”。
作者对小草“有根的生活”和“有根的行走”并“让人生发更多的眷念”的感悟,实质上表达了作者渴望“叶落归根”的强烈愿望,因此小草在文中具有了象征意味。
E.本文让人联想到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二者表现出的小草的特点有相似之处。
六、综合语言运用(15分)
20.请以“今天教室里特别安静”为内容,写一段文字。
要求:
①以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运用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方法;②描写有点(具体)有面(整体);③不少于200字。
七、作文(5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雨季可以是指一年中降水相对集中的季节,即每年降水比较集中的湿润多雨季节。
雨季还可以指十六岁与十七岁之间年龄段,一般认为是孩子与成人的交界年龄。
刚刚走过“雨季”的你一定有许多的感悟和联想。
请以“走过雨季”为题作文。
要求:
1诗歌外,文体自选。
②700字以上。
③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B(A.遗臭万年chòu/乳臭未干xiù;C.哺育bǔ/辅导fǔ;D.靡费mí/所向披靡mǐ)
2.A(B.“拌脚石”应为“绊脚石”;C.“既往开来”应为“继往开来”;D.“反修率”应为“返修率”)
3.A(用错对象,“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此处应用“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等。
B风雨飘摇:
在风雨中飘荡不定。
比喻局势动荡不安,很不稳定。
C闻风而动:
形容行动迅速。
D细末枝节:
比喻事情或问题的细小而无关紧要的部分。
)
4.A(B.“归因于……原因”重复杂糅;C.语序不当,应为“对孩子从小”;D.宾语残缺,应在“人口老龄化”后加上“的状况”。
)
5.B
6、D(A.人物错位,“贾迎春”应改为“贾惜春”。
B.“觉新”应该为“觉慧”。
C.“许诺将来征服一个城堡后就封他做城堡的城主”错,许偌的应该是“海岛的总督”。
)
7.C(“富有抗争性”错,于文无据,原文为“江南文化在与主流的北方伦理文化相抗衡中,以柔克刚”)
8.D(A项“自明清时就引领中国教育、文化和经济发展”错,应为“自宋代以来”;B项“促成了中国先锋文学的诞生”错,属于曲解,原文为“深刻地渗透进了当代中国先锋文学家”:
C项“使其由偃旗息鼓到先锋性明显”错,原文为“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先锋文学在全国有遍地开花之势……偃旗息鼓”,“江南文化圈作家”则“先锋性明显”)
9.B(A项“源于江南迷离的山水和氤氲的烟树,温和的气候与鱼米之乡”错,这只是“外在地理和风物条件”,原文为“源于对江南诗性文化的深切记忆和感恩情怀”;C项“用传统审美意象的反讽方式加以体现”错,原文为“与传统审美意象相反的反讽方式”;D项“创造了中国文学更夺目的未来”错,属于无限扩大,原文为“中国先锋文学应拥有更夺目的未来”)
10、A(责:
负责)
11.A(两个“乃”都是“于是、就”的意思;B项中第一个“以”,介词,“在……时候”。
第二个“以”,介词,“用”。
C项中第一个“而”,表转折,“可是”。
第二个“而”,表修饰关系,可以不译。
D项第一个“则”,连词,表承接关系,相当于“那么……就”。
第二个“则”,连词,表转折关系,“却”。
)
12.B
13.
(1)回答天子问话的时候,他声音洪亮,语言流畅,使皇帝很用心听。
(关键词:
对奏、音吐、鸿畅)
(2)州县吏员任满应该提升时,储存预备粮达不到指标的,不准离任。
(关键词:
秩、迁、未足、不听离任) (3)后来王振知道搞错了,把他放出来,降职为大理寺少卿。
(关键词:
已而、得释、左迁)
14.(8分)
(1)“强”有勉强之意。
写出了诗人灯下因思乡而想看家书,但又因看家书易勾起内心思乡之情而不忍看的矛盾心情;表现了诗人对亲人和故乡的深切眷恋之情。
评分标准:
“强”字的解释分析2分,感情2分。
(2)上片写景,描绘了一幅早春时节充满生机的江南风景图;下片抒情,表达了词人离井怀乡的深沉愁苦之情。
上片的乐景与下片的离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表现了诗人的深切的思乡之情。
15.
(1)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2)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3)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5)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16.①小草柔软中有坚强,细腻中有真率;自然淡定、与世无争;
②小草给予人审美感怀而扩展思想的空间:
蕴蓄着大而持久的精神力和生命力,让人类生发出对浩瀚宇宙的顿悟;
③对人类生活有启悟意义和精神文化意义,珍藏于人的内心深处。
高傲的人类应该追求小草的生命境界,追求“有根的生活”。
(每个得分点2分)
17.说明草是文学作品中一个重要的永恒的意象,寄予了人类对自然界的终极关怀和精神文化意义(1分),并与当下的作品形成对比(1分),表达了作者对“人文主义情怀与文化精神内核”回归的呼唤(1分),拓展和丰富了文章内容,深化了作品主旨(1分)。
18.①用比喻和对仗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说明人类心中“草根意识”和“草根情结”,世界才会变得美好(1分)。
在结构上,总结全文,升华了文章的主旨(1分)。
②小草生命力顽强,展示了一种朴素而又不屈不挠的草根精神。
人类应该具有这种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