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唱歌教学的原则与方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415336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9.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讲 唱歌教学的原则与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六讲 唱歌教学的原则与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六讲 唱歌教学的原则与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六讲 唱歌教学的原则与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六讲 唱歌教学的原则与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六讲 唱歌教学的原则与方法.docx

《第六讲 唱歌教学的原则与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讲 唱歌教学的原则与方法.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六讲 唱歌教学的原则与方法.docx

第六讲唱歌教学的原则与方法

第一节唱歌教学的原则

问题导入:

中小学唱歌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一样,需要遵循普遍的教学原则进行教学。

同时,由于歌唱是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的一门课程,在教学上有许多同其它学科,甚至是音乐学科里的其它教学领域不一样的地方。

那么,中小学唱歌教学需要遵循哪些一般原则和特殊原则呢?

在教学中应该如何贯彻?

一、中小学唱歌教学的一般原则

(一)艺术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

艺术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是唱歌教学的方向性原则。

就作品而言,艺术性主要表现在形式上,而思想性主要表现在内容方面。

就教学过程而言,艺术性主要表现在技能、技巧和歌曲的呈现要求方面,而思想性则主要表现在通过教学的过程而渗透做人做事的道理和基本原则。

艺术性和思想性,我们不能偏废一方。

单纯追求某一方面的效果是不会成功的。

音乐作品的艺术性是通过它的音乐艺术形象来体现的,而音乐作品又必须包含深刻的思想,才会具有感染力,具有教育意义,才会深入人心,才会形成共鸣,才会产生美感,才会有积极的意义。

贯彻这一原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选择合适的曲目。

没有合适的教学材料,就没有合适的载体,有效地进行唱歌课教学的基本条件就是选材得当。

教师在钻研教材和分析作品时,要充分揭示作品中丰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象,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注意对学生音乐才能的培养,也要注重分析歌曲的内容、性质和音乐表现手段,通过不断地感受、理解和有感情的演唱,才会加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2、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有关的艺术表现要求的教学,培养学生做人做事的道德感和责任心。

3、在唱歌的过程中,还应重视发展学生的审美感情和想象力。

所谓审美感情就是把人们生活中的感情与艺术作品中所反映的感情互相联系起来,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体验,以陶冶学生的情操。

同时,通过对艺术形象和音乐表现手段的理解来逐步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4、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所谓审美即对作品的认识和态度。

正确的审美观是在系统的教学中逐渐形成的。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渗透正确的审美标准,更好地让那些思想性、艺术性高度统一的作品去影响学生的审美情趣。

5、提高音乐教师自身的素养,教师的审美观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审美观,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科学性、系统性原则

唱歌教学,有它自身的规律,有它固有的知识体系。

歌唱有它科学的发声方法,也有符合科学原理的技能技巧。

获取这些方法、技能和技巧,也只有通过正确科学的训练方法方能奏效。

学习歌唱,看似简单,但实际上要掌握演唱技能是非常困难的。

许多出色的歌唱家都经历过多年艰苦卓绝的训练,甚至活到老、练到老,对于一般人来说,要想获得良好的歌唱状态,绝非一日之功,它比掌握一两门器乐演奏技术要困难得多,所以科学的训练方法,对于唱歌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其教学过程自然重视遵守科学性、系统性原则。

贯彻这一原则我们应做到如下几点:

1、必须遵照教育部颁布的《音乐课程标准》中关于唱歌教学的要求和进度行事。

离开了《音乐课程标准》,我们的教学可能会失去方向性、目标性,就会脱离教学的基本要求。

无方向、无目标的教学,也就谈不上科学性、系统性了。

2、科学正确的发声方法涉及生理学、解剖学、物理声学等方面的知识。

因此,在训练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按照科学规律办事,科学地合理地进行发声训练。

3、在有关概念、定义、知识、原理等的讲解时,除了做到准确无误外,还应搞清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照顾到知识的系统性。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发声技巧,所作的比喻、类比必须恰当,要做到科学、严谨。

(三)循序渐进原则

同其他学科的教学过程一样,唱歌教学亦应当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循序渐进。

无论是歌曲难度的把握、作品大小的选择,还是技能技巧的训练,都必须坚持这一原则。

贯彻这一原则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关于歌曲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嗓音条件、歌唱能力,尤其要参照学生的学习进程而定。

但现在可供选择的教材很多,编写人员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有的教材的编写对一些原则性考虑不够,教材的安排上多有考虑不周的地方,这就需要我们的任课老师根据实际情况作合理的调整。

即使那些较好的教材,其选择的歌曲在时代性,地域性方面也不全然符合当时当地的教学要求,也需要我们的老师做出取舍和补充。

2、在歌唱训练方面,主要表现在训练的要求应逐步提高。

首先我们要要求唱准、唱对;其次是要求理解歌曲,做到有感情地歌唱;再次,就应当是咬字吐字的要求;然后,就是音色的训练,克服“直声”、“白声”,最后才是高难度的气息控制训练和共鸣训练。

这里只是把歌唱训练的不同层次的要求作了一个大至的排列,对于每一个训练层次也有难易区别和不同的要求,同样需要教师做精心安排、审慎把握。

(四)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对于唱歌教学来说,特别是对于歌唱训练显得尤为重要。

科学的发声方法、技巧、气息的支持和控制,头腔、口腔、胸腔共鸣效果,音色的统一等等歌唱的技能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用启发的方法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

启发式教学应用在唱歌教学中还可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唱新歌时,可以从介绍作品的有关历史资料、时代背景、创作动机等入手,以引起学生的学习愿望,然后就有关的教学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去充分地把握住歌曲的情感因素和歌唱的技巧运用要点。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上课时应有坚定的信念,积极的态度,真挚的感情。

对学生既要严格地要求,又要亲切地关怀。

要让学生充分地配合,否则启发式教学是很难达到目的。

教师所运用的语言必须生动、简洁、亲切并富有感染力。

教学的启发方法也应当灵活多样,才能引起并保持学生的兴趣。

(五)直观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是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提出来的。

通过对具体音乐现象的认识来概括形成相关的音乐概念或理解有关的音乐原理。

直观性原则在唱歌课中的运用应理解为:

在让学生认识有关音乐现象,理解有关的音乐概念和原理,应当先通过他们的视觉、听觉,对音乐的感受来实现。

直观教学的方法如下:

1、图解或图示。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将一些难以观察到的结构,布局或者那些需要一定想象力才能明白的相互作用或者具有比较复杂的相互关系的概念、知识等,用图示的方法来辅助解释那些可以意会,难以言传的结构、关系及相互作用的过程,就会变得一目了然。

例如声带的构造,如果单凭口授很难让学生明白,如果借助声带构造的有关挂图就很容易讲明白了。

2、实物或模型。

用实物讲授,是最直观的。

但实物往往是比较难以得到的,它在科学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得较多,如物理、生物、化学等,对于唱歌课而言基本不会用到实物。

模型,是比图示更为直观的教具,图示只是平面阐述其结构关系,模型却可以三维立体的形式表达出来,所以说它比图示更直观。

3、比喻或类比。

所谓比喻就是打比方。

拿日常生活中大家熟悉的生活经验作比喻,来解释课堂上我们要传授的有关道理、关系或过程。

例如:

所谓类比则是以学生此前已熟悉的与我们所讲授的知识原理相类似的知识,包括其它学科的知识原理来跟我们要讲授的知识、原理进行比较,让学生“温故知新”。

这无论是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提高学生的效率都是非常有好处的。

特别是跨学科的进行类比,更是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认知能力,更高层更全面地掌握各科知识之间的关系,融会贯通大有帮助。

4、多媒体。

随着科技的进步,多种电教设备的普及特别是电脑的普及,幻灯、投影、电脑动画,逐步取代了传统的教具。

各类丰富多彩的课件,更是为我们的直观性教学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为落实直观性教学原则提供了方便。

贯彻直观性原则应当注意的是:

1、图示、模型要正确,要能反映真实的情况,以免误导学生,反而把问题搞得越复杂,有时还可能让学生产生错误的视觉,这是老师备课时应慎重对待,并切实解决的问题。

2、比喻要准确。

在选择比喻或类比对象时,首要条件就是被比对象的相似性,如果我们尽选择些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来做比喻或类比,只会把学生越搞越糊涂、雾障,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

3、选择比喻或类比的对象一定是学生熟悉的,以前已充分认识的,切忌选择那些学生不熟悉的,或者是比学习内容更深奥、更难理解的东西来对比。

4、各种直观教学手段的运用都应有的放矢,切勿用得过多、过溢、过于花哨、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特别是多媒体的运用,更是要注意,切不可追求行事,牵强符合,本末倒置。

(六)理论结合实际原则

任何知识的学习都需要理论结合实际,唱歌教学亦不能例外。

所谓理论结合实际,是指所学的理论要用于指导实践和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另一方面,理论的认识也要通过实践来验证。

唱歌教学本来是一个“操作性”较强的科目。

人们往往更多地关注实践,而轻视理论的学习,这是我们贯彻这一原则的障碍,同时也体现出我们在唱歌教学中贯彻理论结合实践原则的必要性。

落实这一原则,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提高学生对音乐理论学习的兴趣,应体现出理论与实际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

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能够很好地运用所学的理论去指导学生的歌唱实践,必然会让学生学得颇有收获进而激发对理论学习的兴趣;反过来,通过实践印证理论,总结了学习规律,会让学生有成就感。

必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就会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2、唱歌课的教学在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时,还应照顾到其他音乐理论的应用。

唱歌课不是孤立的音乐教学活动,它是音乐课的一个组成部份,唱好歌仅仅只有歌唱的技巧是不够的,他同样需要歌唱者有良好的艺术修养,有扎实的音乐功底,所以唱歌课的教学应当其它音乐课的教学相呼应,相关联,以维护其整体性。

(七)巩固性原则

巩固已学过的音乐知识与技能,是进一步学习音乐的基础,也是促进智力发展的重要手段。

唱歌课更是如此,不是仅凭理解记住就够了,它的很多内容是对人体器官的运动训练,使之训练到位并保持一个稳定的状态,不通过反复的训练是不可能做到的。

唱歌课的巩固性原则,有两个方面的含意。

一是对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不能荒疏。

二是对歌唱状态(发声、气息)的稳定,不能懈怠。

同样地贯彻巩固性原则也应当从两个方面入手。

1、对于知识的巩固。

(1)理解是巩固记忆的前提。

为了帮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牢固地记忆下来,教师应当把每一堂课组织得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形象生动,深入浅出,真正把学生教懂。

(2)练习是巩固的最重要的手段。

讲授和练习法也是为唱歌课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教学方法。

(3)经常复习是巩固的保证。

学会的新歌或讲授的新知识,应当在以后的课堂中不段地复习和巩固,防止遗忘。

要重视每一节课开始时的复习检查环节,教师可通过集体复习或个别检查等形式,巩固前一课所学的歌曲和音乐知识等。

在讲授新课时注意联系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

(4)知识的系统化是巩固的最好帮助。

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串起来,理清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技能的有效方法。

在完成一个教学周期后都应当归纳总结一下该周期内所教的知识和技能。

在每一节课结束前,应对本课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训练进行小结,及时予以巩固。

2、歌唱技能的巩固。

要靠经常不断地进行训练,所谓“三日不唱口生,三日不摸手生”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八)因材施教原则

事实上,每个人的音乐天赋是不一样的。

加上后天的影响,环境的差异,使学生之间的音乐水平及兴趣差异悬殊,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搞“齐步走,一刀切”。

需要根据不同的学生的不同的情况,安排适合他们接受能力的教学内容。

这就是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包含了两个方面的涵义:

一是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应当是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的,是学生可以接受的;二是教学应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机械划一,平均对待也是错误的。

彻因材施教原则,首先要求教师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如声音特点、音乐基础以及兴趣特长等。

然后根据所掌握的情况安排集体教学与个别辅导的内容分配与教学要求。

此外,还要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普遍教学和重点培养的关系。

总之,因材施教原则,是要我们为学生提供适合他们并能为他们所接受的教育,并通过教育使他们的特长得以彰显,使他们的弱项得以弥补。

使他们更容易地成材、更轻松地成材。

二、特殊原则

(一)嗓音保护原则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嗓子都很稚嫩,特别是中学阶段多数学生都处于变声期,嗓音难听,音域变窄,唱歌时爱喊唱,这样容易坏嗓子。

所以,珍惜嗓子、保护嗓子是中学唱歌教学过程必须坚持的原则。

保护嗓音,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嗓音情况选择音域适合的歌曲,以避免学生不当用嗓或过度用嗓;二是一旦发现学生的嗓子不舒服、有毛病,一定让其休息。

所谓的“带病坚持”,“带伤坚持”是万万不可取的。

保护嗓音的意义还在于保护学生唱歌的积极性。

如果不能很好地保护嗓子,一旦造成损害,虽不是长久的生活上的损害,但对学生学习歌唱的兴趣却可能是长久的损害,这是我们必须引起重视的。

(二)愉悦原则

音乐作为人类重要的精神食粮,审美愉悦性是音乐艺术的本质特征之一。

正是因为音乐具有愉悦性,人们才有可能在心情舒畅的前提下主动参与音乐审美活动。

保护学生的良好心境。

让学生陶醉于所学的歌曲之中,以愉悦的心情去唱好歌,是唱歌教学获得成功的一个前提条件。

唱歌对于大多数人来讲是一种乐于参与的娱乐活动。

如果我们把唱歌课上得大家都没有了一个好心情,唱歌学习似乎就会变成一种“任务”,既然是“任务”,学习起来就存在被动性,就有可能应付,效率自然就会大打折扣。

甚至让唱歌学习失去其意义,使我们的唱歌教学迷失方向。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唱歌教学的愉悦性是审美教育发生情感体验和优化效应的心理机制,当学生处于愉悦状态的时候,最有利于形成优势兴奋中心。

如果学习有乐,必然会乐于学习。

学习有乐,这是唱歌教学的优势所在,这也就是所谓“乐(音乐)即乐(快乐)”的道理。

音乐导师有责任让这一优势发扬光大。

(三)参与原则

参与原则就是要在唱歌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当创设良好的艺术教育氛围,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全方位地参与到歌唱的活动中来,从而使他们获得审美体验。

“参与性”本身也是唱歌课的特征之一,可以说,没有学生参与就没有唱歌课,我们要做的是怎样提高参与的质量,怎样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

因此,贯彻参与性原则,首先是要让学生对唱歌课的内容真正感兴趣。

第二,难度要适中,不能太容易,否则学生会觉得缺乏挑战性;但又不能太难,否则学生又没有成就感;三是设置足够的兴奋点,使学生自始自终保持高昂的兴致。

上述教学原则是相互关联的整体。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只有遵循这些原则,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节唱歌教学的方法

问题导入:

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目标的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离不开好的教学方法。

新课标在音乐教学方法方面有哪些新的要求?

新歌教学中有哪些教学方法我们可以借鉴?

一、教学方法概述

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为贯彻教学原则,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调整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联系的活动的方法。

因此,它既包括教师的教法,也包括学生的学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的观念和学识、经验和能力、教学态度和教学艺术的集中反映,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知识的学习,技能的习得,都必须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来完成。

好的教学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学生能正确地领会和掌握教材中的知识、技能。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智力、能力,并发展他们的创造力。

教师也能在与学生互动、交流、思想的碰撞中,积累教学经验,增长教学能力,与学生共同成长。

教学方法得当,学生学得轻松,而事半功倍,相反,则事倍功半。

在唱歌教学课堂上,我们常常看到有的教师范唱不错,琴也弹得挺好,但由于缺乏对学生音乐学习心理的了解,缺乏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致使教师在上面又说、又唱、又弹,忙得不亦乐乎。

可学生仍然喊的喊,叫的叫,跑调的跑调,一节课下了,学生的声音仍未得到有效调整,对歌曲的理解与表现能力也未见提高,长此以往,音乐课上得没什么意思,就形成了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音乐课的局面,极大地损害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苏联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也认为,教学方法的本质就在于它是教师与学生二位一体的活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

那种强制性的学习,只会使学生丧失主动性和独立性。

目前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只讲教法,忽视学法,不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心理感受。

不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显然违背了教与学双向关系的原则,降低了教学方法的功效,影响了教学效率。

现代教学方法十分强调积极的情绪在教学中的作用。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认识与情绪不可分割的联系着,积极的情绪对认识具有动力功能。

大量的实验证明,愉快时则感知比较敏锐,记忆比较牢固,思维比较活跃。

反之,消极的情绪则会抑制认识活动的开展。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教育理论家和心理学家赞科夫也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脑功能定位理论也提供了生理学依据:

大脑左半球控制抽象逻辑思维,右半球控制具体形象思维,两者互相协调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一方面教师的范唱、伴奏,对作品阐释的语言,都要入情入境、富有情感的魅力和感染力,使学生保持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另一方面,教师要懂得一些学习心理,知道怎么做才能保持学生的学习欲望、兴趣和积极的情绪。

教师经常指责学生学习方法不对,效果不好,就不如教给他们些更好的学习方法,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和鼓励。

如在唱歌教学中,有个别学生声音不对调,这时教师要把学生注意力引导到听辨音高上来,首先是提醒学生分辨,“请注意我们的声音,音调一样高吗?

如果不一样高,是偏低还是偏高”然后再指导其进行调整。

直到声音协调后再给予鼓励。

这样就比直接跟学生说:

你跑调了或你音高不对,效果要好得多。

现代教学方法以学习心理学为依据,以发展学生智能为出发点,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制造性。

如美国的《综合音乐感》教学法的五个教学环节:

自由探索、即兴创作、有计划的即兴创作,巩固概念,就是通过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交互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一音乐教学法,又称“发掘制造力教学法”。

奥尔夫教学法也十分强调即兴创作,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创造音乐,这些都具有现代教学法的特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二、唱歌教学的一般方法

我国2001年颁布的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将教学过程与方法细化为四种具体学习行为:

体验、比较、探究、合作。

这四种教学方法也同样适用于我们的中小学唱歌教学实践。

(一)体验教学法

体验教学法是由身体活动与直接经验产生的情感意识。

体验的学习方式,使得知识的学习不再仅仅属于认识、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

体验强调身体的参与:

用眼看、耳听、嘴说、手做、用脑思考。

强调参与、活动、探究、实践。

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鼓励自我意识和创新精神,将学习过程变为融学生个人经历、感受、见解、体验、自我解读和操作为一体的过程。

采用“体验”的教学方法是由于音乐作品的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特征决定的。

事实上,音乐学习是不能依靠讲授的,因为讲授往往与学习者自身的音乐体验相悖,是以教师的感受代替学生的感受。

(二)比较教学法

比较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将不同民族的相同体裁、题裁的作品进行比较,如比较各国的摇篮曲、中国作品南北茉莉花。

或将题裁相同,体裁不同的作品进行比较。

如比较独唱《牧歌》与合唱牧歌,使学生一听,就知道独唱是单旋律的,而合唱具有丰富的和声,更具感染力。

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音乐学习兴趣和审美注意力,而且有利于学生音乐思维的发展和分析评价能力的提高,还有利于开阔视野,提高教学效率。

(三)探究式教学法

探究式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分析交流,发现与探索问题并获得结论的过程。

例如:

民族唱法、美声唱法、通俗唱法之比较,可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分组收集资料,(含不同的唱法的起源,代表作品及歌唱家,发声方法及风格的不同特点。

)在课堂上交流,分析讨论并得出结论。

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合作与共享的个性品质,增进独立思考能力,丰富体验、保持学习兴趣。

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更重要的是“会学音乐”。

(四)合作式教学法

合作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将学生分成小组,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既有明确的责任分功,又有相互协作要求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有以下几个要素:

1、每个个体都积极承担共同任务中的个人责任。

2、个体之间,相互协作、支持、并有效沟通,妥善解决组内矛盾和遇到的问题。

3、集体对个体完成的任务进行加工。

4、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

合作式教学法中分组的形式可以多样:

1、规定人数、自由组合。

这种组合形式的优点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自主考虑组内角色和分配。

缺点是:

能力差的学生可能会被组合掉,因此而受到伤害。

如有这种情况出现,教师要及时调控,注意保护音乐智能欠缺的学生自尊心和积极性。

2、以性别划分小组,这种组合形式的优点是可以有效激励男生。

一般来说,女生比男生对音乐更有兴趣,能力也强一些,特别是在初中阶段。

但男生并不愿承认这一点,当“是骡子是马,都要拉出去溜溜”时,男生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不愿落在女生后面,会竭尽全力。

3、按座位就近分组,这样分组具有一定的随机性,组员之间可以互补。

无论哪种分组形式,都有利于促进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发挥每个学生所长。

如对歌曲演唱形式处理是领唱、齐唱、轮唱还是合唱,谁来担任领唱;创编动作,制作道具,编配简单的打击乐器,选择伴奏音乐等等。

融合游戏、竞争因素,既增加学习趣味性,又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

教学方法是教师发挥创造性才能的领域,有句话说得好,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铃木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综合音乐感教学法……这些享誉世界的音乐教学方法,无一不是建立在学生心理、生理基础之上,体现出了创立者独特的智慧,放射出创造性的光芒。

三、新歌教学的一般方法及其要点

新歌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大致可以归纳为听唱式教学法和视唱式教学法两种。

(一)听唱式教学方法及其要点

听唱式教学方式是以学生的听觉记忆为基础,以范唱带或教师范唱与学生模唱为基本方式进行唱歌学习的教学方法,故又称作示范法或模唱法。

还可称之为“傻瓜法”。

通俗的说就是老师教一句,学生唱一句的方法,这是很传统的也是很经典的教学方法。

是经常采用(特别是小学低年级)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1、听唱式教学方法要点:

突出听觉体验,从听赏感受建立对歌曲的感性认识,听唱式教学法,一般应先完整地欣赏歌曲,使学生对歌曲的情感、节奏、旋律有一个初步的整体印象。

有条件,可欣赏视听一体的欣赏资料,如DVD、VCD文件,也可听赏磁带录音资料,还可由教师亲自范唱。

听赏感受歌曲时,要有侧重点,如从歌曲的情绪入手,把握歌曲的感情基调,从感受节奏入手,可以边听边和着节奏拍手,跺脚或做其他身体动作;从感受乐句入手,可以结合游戏的方法,让学生手拉手圈成圆圈。

第一个乐句顺一个方向合着节拍行走,换一个乐句则反方向行走;从感受施律的起伏入手,当旋律低落时就随音乐蹲下,当旋律扬起时就随旋律的走向站起来,还可用掌声的力度来反映旋律的高低起伏,当学生反复聆听对歌曲的情感、节奏、旋律、乐句都有一些感性认识,甚至是初步的理性认识,这就为“有表情的歌唱”打下了基础。

旋律抑扬起伏的概念和乐句的概念,唱出音乐中美妙的神韵和情趣。

2、对教师范唱的要求:

采用听唱式教学法。

对教师的范唱有严格的要求。

教师的示范包括四个方面的要求。

(1)通过范唱完美地表达与揭示出歌曲的情感与艺术形象;

(2)正确地掌握所教歌曲的音准、节奏、速度、力度,咬字、吐字,示范必须清晰、准确;(3)正确的歌唱姿势和方法;(4)良好的乐感及各种音乐基本技能的综合运用。

(如:

自弹自唱,包括完整地弹奏出歌曲艺术性的前奏与间奏,把学生带入到所创设的情景之中。

3、学生歌唱时,教师要注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