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考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405667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桃花源记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桃花源记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桃花源记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桃花源记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桃花源记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桃花源记考试题.docx

《桃花源记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桃花源记考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桃花源记考试题.docx

桃花源记考试题

桃花源记考试题

  一、见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B.①遂与外人间隔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C.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②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D.①停数日,辞去②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2.文中能表明桃花源中人听了渔人的话后,虽“叹惋”但仍想继续在桃花源里生活的一句话是

  二、林尽水源…“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悉如外人()(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2.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仿佛若有光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三、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10分)

  (甲)晋太元中…并怡然自乐

  ⑴渔人甚异之()⑵阡陌交通()

  3.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也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

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

(3分

  ⑵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译文:

  四、读下面文言文(17分)晋太元中…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

(4分)

  3.用原文语句作答:

(3分)

  

(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4.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

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

(3

  五、(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晋太元…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本文作者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诗人,《》是他的著名诗作之一(1分)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阡陌交通()

(2)便要还家()

  5.本文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美文,作者在文中用简练的文字写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形象地将桃花林的美景描绘出来(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3分)

  六、阅读文言文(13分)〔甲〕见渔人…皆叹惋

  1.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甲文村中人来到桃花源的原因是;乙文唐太宗论述治国更需重视民生时举的事例是(2分)

  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便要还家要: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境:

(3)诚不可缺诚:

(4)卒亡天下卒: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1)悉如外人悉:

(2)无论魏晋无论:

(3)临溪而渔渔:

  

(1)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3.根据选段内容,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适当的成语(4分)

  4.【甲】【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请说说它们所表现的生活有哪些共同之处(4分)

  八、(甲)阅读《桃花源记》,回答问题(10分) 晋太元中…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朝代)著名诗人(1分)

  5.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3分)

  十、阅读《桃花源记》中的两段文字林尽水源…“不足为外人道也”

  1.哪两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

(4分)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行道之人弗受(《孟子》)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E..遂与外人间隔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2.下面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部分,哪一项不正确?

()(2分)

  A.此人一一为(桃花源中人)具言所闻,(渔人)皆叹惋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马)也(《马说》)

  十一、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13分林尽水源…“不足为外人道也!

  1.从选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在括号处填入短语(2分)

  发现桃花源——()——()

  2.在选段中找出与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词(2分)

  ⑴悉如外人()⑵便要还家()

  4.第一段中表现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是,,;表现村中人快乐生活的句子是  5.如此美好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十二、林尽水源…“不足为外人道也”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①问今是何世      ②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C.①不复出焉       ②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D.①设酒杀鸡作食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不足为外人道也

  4.下列诗(文)名句所表达的人生追求与本文明显不同的一项是(2分)()

  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十三、晋太原中…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武陵人/捕鱼为业B.问/今是何世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后遂无问/津者

  2.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B.阡陌交通(互相通达)

  C.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D.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3.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

  B.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C.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

  D.这篇文章记叙层次清楚,一环套一环,一气呵成,结构非常严谨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4分)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5.作者在本文中描写的世外桃源有何用意?

(2分)

  十五、文言文阅读(15分)【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

“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而曰:

“然!

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

“何为不去也?

”曰:

“无苛政”夫子曰:

“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注释】①式:

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

真是,实在③舅:

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

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①阡陌交通:

②便要还家:

③子之哭也:

④苛政猛于虎也:

  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今吾子又死焉

  3.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填2字);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

  (填2字)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填2字)的手法突出主题(每格限填1字)(3分)

  4.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

(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桃花源记》中考试题集锦【参考答案】

  一.1、D2、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3、(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了 二.1.(3分)

(1)类

(2)全,都(3)邀请(每词1分)

  2.(2分)A(古义;B交错相通:

c与世隔绝的地方;D不用说,更不用说.今义略)

  4.(2分)热情好客;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的生活(意合即可〕

  5.(4分)表达了作者对和平(没有战乱)的向往,对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的追求意合即可〔“和平”与“平等和谐自足”两点每点各2分)

  三.1.⑴对……感到惊异⑵交错相通⑶束缚,约束⑷停止(2分)

  3.不是,他只是作出抚琴的样子(1分)这反映了他无拘无束,本性率真,面对穷困的生活,自得其乐的性格(意对即可)(2分)

  4.①老人和小孩,都和悦幸福,自得其乐

  2.

(1)交错相通(互相通达)

(2)通“邀”,邀请(共2分,每小题1分)

  3.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2分,抄写全句也可)

  4.围绕“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生活安定富足”回答即可(2分)

  5.围绕第一段中描写桃花林景色的语句,运用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即可(共3分,结合作品内容1分,修辞手法1分,语言生动形象1分)

  (乙)(5分) 6.告诉(1分)

  7.围绕“屋漏,日晒雨淋,读书自若”或“家人埋怨环境艰苦,读书自若”回答皆可(2分)

  8.结合陶渊明品行高洁、安贫乐道和他的诗文流传千古、影响深远,围绕“读书人若无高

  洁品格,一定不会写出好作品”回答即可(共2分,理解1分,结合陶渊明其人及作品1分)

  六.1.桃花源中人说自从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就再没有从这里出去炀帝甲兵岂不足邪!

卒亡天下2.

(1)同“邀”,邀请

(2)与外界隔绝的地方(3)确实(4)终于

  3.

(1)竟然不知道有个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2)如果你们尽心竭力,使老百姓安定,这是我的武器装备(或盔甲兵器)

  4.示例1:

我认为关注民间疾苦可以使百姓安乐《捕蛇者说》中蒋氏等人的悲惨遭遇说明了“苛政猛于虎”减轻赋税,关注民生,这是使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关键

  示例2:

我觉得为官者亲历亲为、廉政爱民可以使百姓安居乐业《治水必躬亲》一文中海瑞在治理水患时亲临现场,风雨无阻,不苛扣百姓钱粮,像他这样才可以真正造福于百姓

  七. 1.(3分)

(1)“全”或“都”

(2)“不要说”或“更不必说”(3)钓鱼(每小题1分)

  2.(4分)

(1)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2)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每小题2分) 3.(4分)世外桃源与民同乐(各2分)

  4.(4分)共同之处:

①人民生活安逸②民风淳朴③人与人和乐相处(答出两点就得满分,意思对即

  八.1.晋代(东晋).陶渊明 2.①鲜艳美丽②整齐的样子③沿、顺着④随即,不久

  3.世外桃源比喻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理想中的脱离现实的美好场所或境地或环境幽美的地方

  5.此题只要能围绕作者的矛盾思想来答,语言表述清晰流畅即可示例:

寄寓了作者对美好的理想社会的追求,以及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理想无法实现的矛盾思想“桃源”即代表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文中的渔人虽“处处志之”,但终“不复得路”,暗示了桃源并不存在,这样的理想无法实现

  九.1.(2分)⑴整齐的样子(1分)⑵同“邀”邀请(1分)

  ⑴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显得心满意足 ⑵(他们)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

  十.1.A、B(A项:

走;B项:

指示代词,这;C项:

副词,相当于“又”/恢复;D项:

说/道理;E项:

隔开/偷偷地)

  2.A(“渔人”应为“桃花源中人”) 3.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就看见一座山

  十一.1.访问(进入)桃花源离开桃花源 2.

(1)咸(皆)

(2)延

  3.(他们)问起现在外面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和晋了

  5.寄托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和平社会的向往之情

  十二.1.(4分,每处一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1)整齐的样子

(2)听到(3)都(4)惊讶,惊奇

  2.(2分)答案:

D

  3.(4分,每句2分)

(1)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知道魏、晋两个朝代了

(2)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4.(2分)答案:

B

  十三.十三.1.D(“问津者”是一个具有独立意义的语言单位,中间不能停顿)(2分)?

  2.B(交通:

互相通达)(2分)?

  3.C(桃花源的生活场景是虚构的,展现的是理想社会而不是现实社会)(2分)?

  4.

(1)渔人觉得非常奇怪(1分),又继续往前走,想找到林子的尽头(1分)

(2)这个人一一给(他们)说了自己知道的(1分),(听的人)都长叹表示惋惜(1分)

  5.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1分),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1分

  十四.1.答:

(渔人)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自己发现桃花源的)这番经历  2.答:

欲穷其林 怡然自乐 处处志之 不复得路 需要强调的是,你必须用原文四字短语填写——请注意,每处都有双引号如果因忽视双引号而丢分,你就是百里挑一了  这四个空并不难填,看来,今年的前几道题难度都不大,拉不开距离

  3.提示:

要从四个角度来考虑:

一、环境方面(优美);二、物质方面(富足)三、人与

  人之间的关系(和乐);四、能避乱,无战乱(没有压迫、剥削)答三点即可这道题是分点的,不要简单地答:

幸福

  2.(4分)①(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2分)

  ②如今我的儿子又被老虎咬死了(2分)

  3.(3分)记叙(描写)虚构(想象)反衬(对比)(各1分)

  11.下面词语中“通”字与“才通人”中的“通”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通风换气B.政通人和C.通宵达旦D.博古通今

  12.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

(2分)

  <1>渔人甚异之译文:

__________<2>林尽水源译文:

__________<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译文:

______

  14.第2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

(3

  三.本题共10分。

11.答案:

A评分:

本题2分。

12.答案:

(1)顺(沿)

(2)整齐的样子

  评分:

本题2分。

答对

(1),给1分;答对

(2),给1分。

13.答案:

(1)渔人对此感到很奇怪

(2)(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3)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评分:

本题3分。

答对

(1),给1分;答对

(2),给1分;答对(3),给1分。

14.答案要点:

(1)活动

(2)穿戴(3)心情评分:

本题3分。

每答出1个要点,给1分。

照抄原句扣1分。

  四、阅读文言文,完成25—29题。

(14分)林尽水源…“不足为外人道也。

  25.文中哪句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虽“叹惋”却仍然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

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

(4分)

  2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选择答案,将字母填涂在答题卡上。

(2分)

  B.从这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渔人”的行踪是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辞别桃花源。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源人的淳朴、热情、好客。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一句中的“此人”指的是桃源人。

  C.诗中的“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和选文中的“其中往来种作”都暗含了作者对桃源人终日耕作不得休憩的同情。

  D.《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序,二者都是通过虚构一个世外桃源,寄托作者的社会理想,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美好愿望。

  25.不足为外人道也(2分)①桃花源中的生活和平、宁静②百姓能安居乐业③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2分,以上三点答出两点即可)26.D(2分)27.C(3分

  

(一)林尽水源…不足为外人道也!

  19、从选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在空格处填入短语。

(2分)

  发现桃花源——(▲)——(▲)

  20、在选段中找出与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词。

(2分)

  ⑴悉如外人()⑵便要还家()

  22、第一段中表现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是,,;表现村中人快乐生活的句子是。

(4分)

  23.如此美好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19.访问(进入)桃花源离开桃花源20.

(1)咸(皆)

(2)延21.(他们)问起现在外面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和晋了。

  (2006年徐州市)林尽水源…不足为外人道也。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4分)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①问今是何世      ②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C.①不复出焉       ②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D.①设酒杀鸡作食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

           

(2)不足为外人道也。

译文:

  10.下列诗(文)名句所表达的人生追求与本文明显不同的一项是(2分)【】

  A.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李白《行路难》)

  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

  

(一)(12分)7.(4分,每处一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1)整齐的样子

(2)听到(3)都(4)惊讶,惊奇8.(2分)答案:

D9.(4分,每句2分)

(1)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知道魏、晋两个朝代了。

(2)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10.(2分)答案:

B

  (2006年青海省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任选两小题)。

(2分)

  

(1)落英缤纷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便要还家(4)及郡下,诣太守

  12.下列句子中诵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B.处/江湖之远/贝IJ忧其君。

  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3.文中描写“世外桃源”自然环境美好的语句有哪些?

(用原文回答)(2分)

  14.用简洁的文字写出“渔人”的行踪。

(2分)

  发现桃花源—→—→

  15.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2分)

  17.每个人都曾构想过自己的理想,请用恰当、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你的理想王国。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6.在原文划横线的空缺处填写原句。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交通:

户:

  8.甲、乙两文都反映了古人对人类美好社会的追求,不同的是,甲文对理想社会进行了,乙文则是。

  

(一)6.讲信修睦货恶其弃于地也7.交错相通门8.描写阐述9.老有所终幼有所长10.描写了桃花源优美的环境和幸福的生活

  (07重庆市,15分)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悉如外人(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2.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仿佛若有光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5.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

答:

  1.(3分)

(1)类

(2)全,都(3)邀请(每词1分)

  2.(2分)A(古义;B交错相通:

c与世隔绝的地方;D不用说,更不用说.今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节日庆典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