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练习题优选稿.docx
《愚公移山练习题优选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愚公移山练习题优选稿.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愚公移山练习题优选稿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
(TTT-UUTT-MMYB-URTTY-ITTLTY-DBTTY-9886)
愚公移山练习题
《愚公移山》练习题
一、理解性填空:
(用原文真空)
①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②移山的目的是:
③愚公移山面对的困难是:
④愚公移山解决方法是:
⑤愚公是怎样开始工作:
⑥文段中表现愚公移山深得人心的一处典型细节是:
⑦《愚公移山》中智叟自作聪明劝愚公改变主意的句子是
⑧愚公自信能移山的理由是:
⑨愚公移山的最终结果是
二、解释下边加点词的词义。
?
1.聚室而谋()()2.惩山北之塞(
)
3.始一反焉()4.投诸渤海之尾()()
5.焉置土石(
)6.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
7、年且九十()8、如太行王屋何()
9、其如土石何()10、固不可彻()
三、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惩(chéng)山北之塞(sè)遂率子孙荷(hé)担者三夫
B.京城氏之孀(shuāng)妻始龀(chèn),跳往助之
C.高万仞(rèn)曾(chéng)不能损魁父之丘
D.河曲智叟(sòu)一厝(cuò)朔东
2.下列加点字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杂然相许(赞同)寒暑易节(交换)
B.何苦而不平(愁)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尽)
C.而山不加增(加大)惧其不已也(停止)
D.方七百里(周长)其如土石何(用在“如……何”前,起加强语气的作用)
3.下列句中的“之”与另外三句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笑而止之B.跳往助之C.惩山北之塞D.操蛇之神闻之
4.与“河曲智叟亡无应”中“亡”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子子孙孙无穷匮也B.甚至,汝之不惠C.寒暑易节,始一反焉D.一厝朔东
5.给下列各句找出正确的译文。
①帝感其诚()A.天地感到了他的诚心B.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了。
②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A.于是率领子孙和能挑担子的三个人。
B.于是率领三个能挑担子的子孙。
③指通豫南,达于汉阴()A.一直通向豫州南部,达到汉水南边B.一直通向豫州南部,达到汉水北边
6.愚公认为两座山可以移走的理由,错误的一项是()
A.有不可动摇的决心。
B.有无穷无尽的子孙。
C.这两座山不会再增高。
D.有操蛇之神的帮助。
7.用科学的眼光看,愚公移走两座大山是不必要的,而且结果由天帝派神搬走了两座大山也是不可能的。
作者之所以这样写,其目的是:
()
A.宣扬封建迷信思想,夸大神的作用。
B.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C.宣传人定胜天,不必用科学,只须用苦力的思想。
D.批判不求进取、知难而退、不识时务的消极思想。
8.对下面句子理解错误的一句是()
A.曾不若孀妻弱子:
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B.虽我之死:
虽然我死了。
C.无陇断焉:
没有山冈高地阻隔了。
D.惧其不已也:
害怕他不停地干下去。
9.这篇文章是一篇寓言,其寓意是( )
A、愚公与智叟正相反,愚公不愚,智叟不智。
B、要有长远打算,办什么事都要有计划。
C、只要下决心,有恒心,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D、只要办事认真,上帝也要受感动。
10.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且: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
B、以: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俯身倾耳以请
C、其:
其妻献疑曰 既出,得其船……处处志之
D、之:
投诸渤海之尾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四.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文言文中,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叫阳,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阴。
( )
2、“河阳”应理解为河的北岸。
( )
3、“甚矣,汝之不惠”是个倒装句,翻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 )
4、愚公的妻子和智叟都反对愚公移山。
( )
5、本文具有生动丰富的故事情节和充满神话色彩的丰富想象。
()
6、愚公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的化身。
()
7、文章描写大山的高峻和运土石路程的遥远是为了衬托愚公移山的坚定决心。
()8、文章以神话结尾,含有一定的迷信色彩,是封建思想的糟粕。
()
9、文中愚公之妻的话语和河曲智叟的话语作用是相同的,都认为愚公的力量太弱小。
()
10、愚公与智叟两人对移山截然不同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对人物的命名也是有意颠倒而用,不仅加重对比而且更具讽刺效果。
()
五.“而”是连词在句中起连接作用,指出下列句中“而”所表示的关系。
⑴面山而居。
而:
⑵聚室而谋。
而:
⑶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而:
⑷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而:
六.写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⑴指通豫南 通 ,意为 。
⑵始一反焉 通 ,意为 。
⑶汝之不惠 通 ,意为 。
⑷河曲智叟亡以应 通 ,意为 。
⑸一厝朔东 通 ,意为 。
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结尾说天帝被愚公的“诚”感动了,这个“诚”指的是什么
2、请你分别用一个成语来概括愚公和智叟的形象。
愚公:
智叟:
3、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许多成语都是出自古代寓言故事。
请与小组成员合作共同收集这样的成语故事,请将你们收集的成语写?
出来
八、甲乙二生共读《愚公移山》。
生甲掩卷长息曰:
“甚矣,愚公之愚!
年且九十而欲移山,山未移身先死矣,焉能自受其利乎”生乙曰:
“愚公之移山也,盖为子孙造福,非自谋其私也。
以利己之心观之,则谓愚公不惠;以利人之心观之,则必谓愚公大智大勇也。
”生甲亡以应,默然而思。
生乙复曰:
“今欲变吾贫穷之中国为富强之中国,其事之难甚于移山。
我十二亿中国人皆为愚公,则山何苦而不平国何苦而不富”生甲动容曰:
“善哉,君之所言!
愚公不愚,我知之矣。
”
请找出文中两个倒装句,并解释
七、当今时代仍然需要“愚公精神”,具体来说,“愚公精神”就是指:
《愚公移山》同步训练
一、基础知识。
1、给下面加横线的字注音。
仞()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荷担者三夫()始龀()汝()无穷匮也()一厝雍南()
2、翻译。
(1)何苦而不平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甚矣,汝之不惠。
(4)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3、写出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字的古今词义:
(1)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
(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3)何苦而不平。
4、找出下面的通假字并解释。
(1)始一“反”焉(
)
(2)甚矣,汝之不惠(
)
(3)河曲智臾亡以应(
)
(4)一厝朔东(
)
二、文言文。
(一)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2、用原文回答问题:
对于愚公移山的决定,其妻的态度是:
在移山过程中,其邻人的态度是:
;智叟的态度是:
。
3、上文中刻画智叟和愚公两个人物,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的人物方法。
4、“其妻献疑”和“智叟笑而止之”的话很相似,那么,“其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否相同
5、选文中愚公相信能搬走大山的理由是(用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
6、选出与这段文字的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A.愚公决定移山,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B.愚公一家排除困难,决心移山。
C.愚公移山,得到了邻人的帮助。
D.愚公虽有移山的决心,却无具体的办法和行动。
7、晋文张湛对本文曾有“屈其理而服其志也”的评点,这一评点是针对文中“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而言的。
8、选文第三段说“帝感其诚”,所谓“诚”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天帝是被什么所感动,因而命夸娥氏的二子搬掉两座山的
10、文中用天神搬走大山作结局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rèn;chéng;sè;yū;hè;chèn;kuì;shuò;yōng。
2、
(1)还愁什么挖不平呢
(2)冬夏换季的时候,才往返一次。
(3)你太不聪明了!
(4)你的思想太顽固了,顽固到不可改变的程度。
3、
(1)方圆方向
(2)并曾经(3)愁什么加强反问语气
4、
(1)“反”同“返”,往返。
(2)“惠”同“慧”,聪明。
(3)“亡”同“无”,没有。
(4)“厝”同“措”放置。
二、文言文。
(一)1、两座大山挡在家门前,出入绕远。
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3、语言
4、不相同。
“其妻”是出于关切,才“献疑”。
而且,提出问题也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而智叟对愚公移山则完全持否定态度,他嘲笑愚公,并力劝愚公停止挖山。
5、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6、D
7、河曲智叟亡以应
8、愚公移山的决心和实际行动。
9、天帝是被愚公的诚心和坚强的意志所感动了,因而命大力神搬走了这两座山。
10、反映古代劳动人民实现抱负的美好愿望。
《愚公移山》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1、为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万仞()荷担()箕畚()()
孀妻()始龀()穷匮()智叟()
雍南()朔东()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意思。
杂然相许()惩山北之塞()且焉置土石()
何苦而不平()寒暑易节( )河阳之北( )( )
而山不加增()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固不可彻()虽我之死(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词义。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通词义:
。
(2)河曲智叟亡以应。
通词义:
。
(3)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通词义:
。
(4)甚矣,汝之不惠。
通词义:
。
4、解释下列句中多义词用法。
(1)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
(2)且焉置土石()始一反焉()
(3)固不可彻()固众人()
(4)杂然相许()曳屋许许声()
(5)操蛇之神闻之()不能称前时之闻()
5、将文言词“毕”“诸”“已”“易”填入下边的空白处,并说明它们的词义。
争论不__移风__俗诉__法律
原形__露付__实施鞠躬尽瘁,死而后__
6、下面各旬朗读语意停顿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B、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D、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7、与“何苦而不平”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且焉置土石B、何陋之有
C、何以为计D、如太行、王屋何
8、填空:
(1)《愚公移山》选自__,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和___。
本文的体裁属于____。
(2)文中将愚公率领子孙们决心挖山不止的壮举与智叟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并主要运用的描写手法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
语段阅读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龇,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9、用“/”给文中第二、三段没有加标点的句子断句。
10、下面句子中加粗的字与“以君之力”中“之”的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于厅事之东北角B.策之不以其道
C.杜少府之任蜀州D.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
11、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处划线句子的意思,并要注意准确表现说话者的不同语气。
(1)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12、给下面句子选择正确译文:
(4分)
(1)其如土石何()
A、如果碰上土块石头又该怎么样呢B、他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
C、又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D、还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
A、你的心太顽固,顽固到一窍不通,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B、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不如。
C、你思想的顽固,到了不可开窍的地步,连妇女和小孩都不如。
D、你的心很固执,固执到不可改变,还不如妇女和小孩。
13、根据文段内容用原句答题。
(4分)
(1)反映愚公移山艰苦情形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智叟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愚公能够移山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中表现愚公移山深得人心的一处典细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晋文张湛对本文曾有“屈其理而服其志也”的评点,这一评点是针对文中“______________”而言的。
14、下列关于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开头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暗示了愚公移山的困难很大。
B.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愚公移山的目的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C.从"杂然相许”和“邻人京城氏之霜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两句可看出愚公移山受到众人的拥护。
D.选段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
15、作者写《愚公移山》的目的是()
A.批判不求进取,知难而退,故步自封的消极思想。
B.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C.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抱负。
D.宣扬因果报应的封建迷信思想。
参考答案
1、rènhèjīběnshuāngchènkuìsǒuyōngshuò
2、赞同;苦于;哪里;愁;交换;黄河;水的北面;增高;并,还;通;即使;穷尽?
3、
(1)反通返,往返。
(2)亡通无,没有。
(3)厝通措,放置。
(4)惠通慧,聪明。
4、
(1)将近,况且。
(2)哪里,语气助词。
(3)通,顽固;本来。
(4)赞同,拟声词。
(5)听说,听见的事情。
5、已,止;易,改变,变换;诸,之于;毕,完全,全部;诸,之于;已,止?
6、C?
7、B?
8、
(1)《列子汤问》;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寓言故事。
(2)嘲讽、怀疑;语言、动作
语段阅读
9、略?
10、A?
11、意思表达符合原意,能准确表达言者的语气即可。
12、
(1)C
(2)B
13、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士石何(3)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4)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5)河曲智叟无以应。
14、B?
15、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