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整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402984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6.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心理学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普通心理学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普通心理学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普通心理学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普通心理学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心理学整理.docx

《普通心理学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心理学整理.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普通心理学整理.docx

普通心理学整理

普通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对于心理学研究对象的争论

1、行为主义

代表人:

华生、斯金纳

观点:

刺激——反应

个性理论是环境决定论:

“给我十个健康的婴儿,让我放在自己特殊的世界中教养,那么我可以担保在这十个婴儿之中,我随便拿出一个来,都可以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专家,无论他们的能力、嗜好、志向、才能、职业及种族是怎样,我都能任意训练他们成为一个医生、一个律师、艺术家及一个商业的巨头或者训练他成为一个乞丐、窃贼。

20年代,我国的心理学家郭任远作了一个实验:

猫生下来是否就吃老鼠?

甲组:

20只7天开始4个月9只猫吃老鼠。

乙组:

21只经常看母亲捉老鼠4个月18只猫吃老鼠。

丙组:

18只从小跟不同的老鼠一起玩4个月3只猫吃老鼠。

甲组中的11只和丙组中的15只不吃老鼠的猫见习母亲捉老鼠,分别有9只和1只变成吃老鼠的猫。

斯金纳:

人的行为都是条件反射,行为决定于行为的后果。

被动的人性观——人是环境的产物。

治疗方法:

强化、惩罚、消退、系统脱敏法、厌恶疗法。

2、认知主义

代表人:

托尔曼

观点:

刺激—心理过程的变化—反应

心理治疗的方法为理性情绪疗法。

(1)性格的ABC理论

A——诱发事件

B——对事件的评价

C——情绪及结果

(2)非理性信念

(3)治疗方法:

非理性信念辨析、认知家庭作业、合理情绪想象。

3、精神分析

代表人:

弗洛伊德

主要研究动机——性本能

强调早期经验对人的影响

人格结构:

本我——本能的我—快乐原则

自我——现实的我——现实原则

超我——道德的我——道德原则

人格的发展有五个阶段

口唇期,出生到1.5岁

肛门期,1.5岁到3.5岁

生殖器期3.5岁到6岁

潜伏期,6岁到青春期

生殖期,青春期到成年

心理治疗:

自由联想、梦的分析、催眠术

4、人本主义

代表人:

马斯洛、罗杰斯

主要研究动机:

1943年提出需要满足论。

认为需要的满足是人全部发展的一个最简单的原则。

治疗主要方法:

当事人中心。

关键是要设立一个同感、真诚、尊重的气氛

二、普通心理学的主要内容

认识过程

心理过程感情过程

心理意志过程

个性倾向性

个性个性心理特征

自我调节系统

三、心理现象与行为

1、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

2、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人行为的复杂性是心理的复杂性引起的

3、心理又通过行为表现,从外部行为推则内部心理过程,是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所以心理学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四、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

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科学心理学产生的标致

五、心理实质

科学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应

(一)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即心理活动产生的方式

(1)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有机体对内外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反应

反射弧:

是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

它是由感受器、转入神经、神经中枢、转出神经与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2)反射分类

无条件反射:

是不学而会的,从遗传获得的反射活动

条件反射:

是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训练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活动

(3)两种信号活动

因引起条件反身的刺激物性质不同,又可将条件反射分为:

第一信号系统:

由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

第二信号系统:

是由词和语言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

(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1、反映、心理、意识的演化

反映:

指物质间相互作用并留下痕迹的过程

感应性:

是指有机体对直接的有生物学意义的刺激的反映形式

感受性即感觉——信号性活动的形成是心理产生的标志。

鱼——两栖——爬行

意识是人所特有的心理反映形式

2、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的内容与源泉

客观现实包括自然现象、社会现象

社会生活实践对人的心理发展起决定的作用

(三)人的心理反映的主观性与能动性

主观性是指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带有主体自身的特点

能动性:

是指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自觉、积极主动的,它集中体现在:

1、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有计划、有目的、有选择的

2、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意识到的,可以审查、可以描述的

3、人不仅能反映客观现实,而且反作用于客观现实

六、心理学的研究原则、方法、类型

(一)原则:

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相互联系的原则

(二)方法:

1、观察法;

2、实验法:

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

3、调查法:

谈话法、问卷法;

4、活动产品分析法;

5、测验法;

6、教育经验总结法

(三)研究类型:

1、因果研究;2、相关研究;3、个案研究

第二章动机

一、动机的概述

(一)定义

(二)种类

(三)动机强度和工作效率的关系

二、动机的理论

(一)精神分析的动机理论

(二)内驱力理论

(三)成就动机理论

(四)归因理论

(五)自我实现理论

(六)自我效能感理论

四、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一)培养学习动机的措施

(二)重点激发内部学习动机

(三)适当激发外部学习动机

1、学习效果的反馈

2、适当的评价

3、适当的开展竞争

4、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归因

 

第三章认知过程与认知学习策略

第一节意识与注意

一、意识的一般概念

(一)意识是一种觉知

(二)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

(三)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

二、注意

(一)概念: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特点:

指向性、集中性

(二)分类

1、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

(1)定义:

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2)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

A、刺激物的特点:

相对强度;对比关系;活动变化;新异性

B、主体:

需要兴趣、情绪、期待、健康状态

2、有意注意(随意注意)

(1)定义:

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2)引起有意注意的条件

A、目的与任务

B、兴趣----间接兴趣

C、活动的组织(手势、写笔记)

D、过去经验

E、人格

3、有意后注意

(三)注意的基本特征

1、注意的范围(广度):

人在一瞬间内意识所能把握的客体数量

2、注意的稳定性:

在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注意所维持时间的长短

3、注意的分配:

注意同时指向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现象

4、注意的转移:

根据任务的要求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

第二节感知觉

一、感觉

(一)感觉: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二)分类

外部感觉:

接受外部世界的刺激。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

内部感觉:

接受有机体内部的刺激。

运动觉、平衡觉、内脏感觉

(三)感受性及感觉阈限

1、感受性:

对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

引起感觉的刺激的范围

2、绝对感受性:

刚刚能觉察到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绝对感觉阈限:

刚刚能觉察到的最小刺激量

3、差别感受性:

对最小差别量的感觉能力

差别感觉阈限:

能觉察出两个刺激的最小差别量

每种感觉的韦帕分数都是一个相对的常数,但不同的感觉系统的韦帕分数相差很大

(四)几种感觉现象

1、感觉适应:

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如:

明适应、暗适应、嗅适应、触压觉

2、后像:

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以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它能保留一个短暂的时间,这种现象是后像

正后像:

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同

负后像;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反

后像是断续的闪光,由于频率的增加,会形成闪光融合

3、感觉对比

某一特定感觉器官因同时或先后受到性质不同或相反的刺激物的作用,引起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同时性对比

继时性对比

4、不同感觉相互作用:

指某一感官对某种刺激物的感受性,因其它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发生变化的现象

二、知觉

(一)知觉:

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的反映

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区别:

定义;不同的心理水平

联系:

同属于感性认识阶段;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反映的是感觉的关系

(二)种类

1、根据起主导作用的感官分:

视、听、触、嗅、味

2、根据知觉的对象划分为

对物的知觉:

空间知觉、运动知觉、时间知觉

对人的知觉:

对自己、他人、群体

(三)知觉的特征

1、知觉的整体性

2、知觉的选择性

3、知觉的理解性

4、知觉的恒常性

(四)空间知觉

大小、形状、深度与距离等

影响深度与距离知觉的因素

1、肌肉线索

(1)调节

(2)辐合

2、单眼线索

(1)对象重叠

(2)线条透视

(3)空气透视

(4)相对高度

(5)纹理梯度

(6)运动视差与运动透视

3、双眼线索

(五)时间知觉

(六)运动知觉:

真动、似动、诱动、自主运动

第三节记忆

一、记忆的一般概念

定义:

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包括三个基本环节:

识记、保持、回忆及再认

二、分类

从不同角度分

(一)情景记忆与语义记忆

(二)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三)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四)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

(五)形象记忆、语词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

三、记忆过程的分析

(一)识记

1、定义:

主体反复感知某一事物,在头脑中留下痕迹形成暂时神经联系的过程

2、分类

(1)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

(2)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3、影响识记的条件

(1)目的任务的影响

(2)识记材料的影响

(3)识记方法的影响

(二)保持和遗忘

1、保持:

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的情感、做过的动作、思考过的问题在头脑中的编码和储存过程

2、遗忘

(1)定义:

是指对曾经感知过、体验过、动作过的对象和现象不能回忆或再认,或者错误的回忆和再认

(2)分类:

不完全遗忘、完全遗忘、临时性遗忘、永久性遗忘

(3)遗忘的规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遗忘发展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后,遗忘很快就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最初进展的相当快,以后随时间的进展逐渐缓慢下来,到一定时间,几乎不再遗忘。

(4)遗忘的原因:

A、衰退说;B、干扰说;C、压抑说

3、增强记忆效果的条件:

明确识记的目的和任务;加深对识记材料的理解;组织有效的复习

A、及时复习;B、正确分配复习时间;C、阅读与重现交替进行;D、注意排除前后材料的影响

E、采用多样化的复习方法;F、过度学习;G、善于利用联想;H、树立记忆的信心

(三)再认和回忆

1、再认

(1)定义

(2)影响因素:

巩固程度;相似程度

2、回忆

(1)定义

(2)回忆的策略和条件:

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

第四节思维

一、思维的一般概念

(一)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它反应的是事物的本质及规律。

特点:

间接性、概括性

(二)分类

1、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2、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三)思维过程

1、分析与综合----基本过程

2、比较

3、抽象与概括

4、具体化与系统化

(四)思维的品质

1、思维的广阔性

2、思维的深刻性

3、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

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思维的逻辑性

二、认知策略与学习策略

1、认知策略

2、学习策略

(1)定义

(2)影响学习策略学习的因素

a.内部因素

b.外部因素

3、学习策略的自我监控

第五节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

一、问题的种类

1、界定清晰的问题和界定含糊的问题

2、对抗性问题和非对抗性问题

3、语义丰富问题和语义贫乏问题

二、解决问题的阶段

1、提出问题

2、分析问题

3、提出假设

4、验证假设

从信息加工理论看、问题表征、设计方案、执行方案、评价结果

三、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1、问题情景和问题表述方式

2、定势

3、功能固着

4、情绪与动机:

耶基斯(R.Yerkes)和多德森(J.D.Dodson)定律

5、原型启发:

从其他事物引起联想,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称启发。

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

6、迁移:

指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对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

7、个性特点

8、人际关系

四、问题解决中的策略

1、算法

2、启发

(1)手段----目的分析

(2)逆向搜索

(3)计划

五、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策略

六、创造性思维

1、定义及特点

2、过程

创造性的构成因素

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策略

第六节表象与想象

一、表象

(一)定义:

是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二)分类

1、感觉通道划分:

视觉表象、听觉表象-------

2、创造性程度划分:

知觉表象、记忆表象、想象表象

(三)特点

1、直观性

2、概括性

3、可操作性

(四)表象的作用:

是感知觉过渡到思维的中间桥梁

二、想象

(一)定义

(二)功能

1、预见的作用

2、补充的作用

3、代替的作用

(三)想象的综合作用

1、粘合

2、夸张

3、典型化

4、联想

(四)想象的种类

1、无意想象

2、有意想象

(1)再造想象

(2)创造想象

(3)幻想

第四章情绪情感

一、概述

(一)定义:

人脑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二)表情:

面部、言语、身段

(三)情绪情感的关系

1、区别

(1)情绪主要是和机体生理需要能否得到满足相联系的体验。

它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

但人的情绪活动具有社会的性质。

情感则是指与人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社会需要相联系的体验,是人所独有的

(2)情绪带有情境性。

情感则是对事物的稳定态度

(3)情绪通常具有较明显的冲动和外部表现。

情感则较深沉和内隐

2、联系:

情绪要受情感的制约和调节:

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而又在各种变化的情绪中表现的。

(四)情绪情感与认识的关系

1、区别

(1)反映的方面不同

(2)发生与改变的方式不同

2、联系

(1)认识是产生情绪情感的基础

(2)人的情绪情感对认识具有促进和阻碍作用

(五)意义

二、情绪情感的分类

(一)情绪状态

1、心境

2、激情

3、应激

(二)社会性情感

1、道德感

2、理智感

3、美感

三、情绪的调节

情绪智力

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

调节不良的情绪状态

第五章意志

一、概述

(一)定义

(二)特点

1、人所特有的、有意识的、有目的的行为

2、是以随意动作为基础的

3、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

(三)意志、认识、情绪情感的关系

1、意志与认识的关系

2、意志与情绪情感的关系

二、意志过程的分析

(一)采取决定的阶段

1、目标的确立:

动机冲突:

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多重趋避冲突

2、方法的选择

(二)执行决定的阶段

三、意志的品质

自觉性、坚定性、果断性、自制力

第六章能力

一、能力的一般概念

(一)能力:

人们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直接影响到活动效率的心理特征

才能:

各种能力的独特结合,能出色地完成某种活动

天才:

是各种能力的最完备的结合及发展,能创造性的完成多种或某种领域的活动任务。

智力:

(二)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区别:

知识技能发展相对较快,是无止境的,而能力的发展相对较慢,并有一定的限度。

联系:

能力的形成发展依赖于知识技能的获得;能力的高低又会影响到掌握知识技能的水平。

(三)能力的分类

1、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

2、模仿能力与创造能力

3、流体能力与晶体能力

4、认知能力、操作能力与社交能力

二、能力的结构

三、能力的测量

(一)能力测量的分类

(二)一般能力测量

1、比奈----西蒙智力量表

2、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

3、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4、智力测量的标准化

(三)特殊能力测量

四、能力的个别差异

(一)发展水平的差异

(二)表现早晚的差异

(三)结构的差异

(四)性别的差异

五、能力的形成条件

1、遗传

2、环境及教育

3、实践活动

4、主观能动性

六、智力开发

第八章人格

一、人格的概述

含义及特征

1、整体性

2、相对稳定性

3、独特性

4、社会制约性

(二)人格的结构

二、气质

(一)定义

(二)气质类型及其学说

1、体液说

2、体型说

3、血型说

4、激素说

5、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

(三)气质作用

1、气质与人格发展

2、气质与职业适应

3、气质与团体效能

4、气质与教育

(四)气质的测量

三、性格

(一)定义

(二)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三)性格的结构

(四)性格的类型

1、根据知、情、意在性格中的表现程度分类:

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

2、根据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分类:

内倾型、外倾型。

3、根据个人的独立性程度分类:

独立型、顺从型。

4、根据文化社会学的观点分类:

经济型、理论型、审美型、权力型、社会型、宗教型。

(五)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1、性格形成的生物学条件

2、家庭因素的作用

3、学校因素的作用

4、文化社会因素的作用

5、职业活动与社会实践

6、主观能动性

(六)性格的表现及评定

1、性格的表现

2、性格的评定

第九章动机

一、动机的概述

1、定义

2、种类

3、动机强度和工作效率的关系

二、动机的理论

1、精神分析的动机理论

2、内驱力理论

3、成就动机理论

4、归因理论

对成功和失败的归因

控制源

稳定性

稳定

不稳定

内部

能力

努力

外部

任务难度

运气

三、研究方法

四、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一)重点激发内部学习动机

(二)适当激发外部学习动机

1、学习效果的反馈

2、适当的评价

3、适当的开展竞争

(三)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的一般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艺术创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