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学实习心得汇报.docx
《昆虫学实习心得汇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昆虫学实习心得汇报.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昆虫学实习心得汇报
昆虫学实习心得汇报
篇一:
昆虫学实习心得
一、前所未有的“游戏”
第一堂课朱老师就把昆虫学实习的昆虫捕捉任务布置了下来,当时只觉得一帮大学生在一起捉虫时一定会像小孩子一样。
也是因为第一次课我才第一次知道昆虫是六条腿。
因为从小就在城市中,周围遍布工厂,小时候几乎没有什么到野外去抓虫子的经历,所以对于我来说,一是兴奋,二是也算对于童年乐趣的一种弥补。
但是正是因为从小从未与虫子有过“亲密接触”也就自然有点害怕虫子,或多或少也是有些担心的。
这对于我来说真的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游戏”。
于是我们马上分好了组,紧锣密鼓的好好准备这次虫害实习。
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古人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也就是说方法和工具对于从事一项活动的成败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到了实验楼领到了瓶装的酒精和捕虫网的时候大家还都是挺兴奋的,毕竟从来没有用过工具对虫进行捕捉。
有了捕虫网和酒精的时候我就在思考,如果单纯的用一个酒精水瓶装虫子携带会不方便,分离会造成较大的问题,观察起来也是会有很大的难度。
所以,这时候需要用一种方法改进它,让昆虫的捕捉存放便捷,高效,整齐。
这时我想起了曾经才生物化学实验室做实验的时候用过的小型离心管,用它可以将酒精分装到每一个小管,节省了酒精的用量,同时昆虫的捕捉也变的简便,每个昆虫分装入瓶省去了日后的分离归类的繁琐,此外小巧便于野外携带,也利于捕捉后的观察和进一步的学习。
思考过之后我就在网上预订了一袋的离心管备用。
但是问题又来了,离心管散装起到了分离但是归类并不直观较凌乱。
于是我们找到了若干块泡沫薄板,按照离心管的直径大小打孔,将小管依次放入孔内,编号,这样就便于查找和分类,外观上也整齐美观。
工具和方法的问题解决了下面就开始了昆虫的捕捉。
三、最美好的回忆
符老师对我们说;“你们以后想想,大学的这次抓虫一定是你们在大学生活中的一次最美好的回忆,以后再也不会有了。
”的确对我们来说是大学期间最美好的一件事。
第一次小组集体去捕虫的时候大家都很兴奋,用尽了各种方法。
我们先到了一片杂草茂密的场地,先用捕虫网大面积的挥扫,然后将
口扎住用镊子一点一点去除杂草,将昆虫夹住,拿出装上酒精的离心管,将昆虫放进去。
大面积的挥扫可以捕获较多而且一般较难捕捉的昆虫,但是品种却略显单一,都集中在蝗科,叶蝉,蝽科。
在大面积的捕捉之后我们更换了场地,选择了作物果树蔬菜较多的农学基地,果树上有很多不同昆虫的幼虫,有的很艳丽,有的却伪装的不仔细看就根本无法分辨,但是这些幼虫都很容易捕捉,拿镊子轻轻一夹然后送入管中就可以了果树叶和蔬菜叶上发现了很多,这时就很纳闷为什么平时经过都没有注意过呢,这次才真正找到了让菜叶上出现一个有一个洞的“元凶”的真面目了。
有的十字花科的蔬菜已经开花了,就会见到有蛾子和蝴蝶在上面飞舞,用捕虫网轻轻挥几下,就能够捉到几只菜粉蝶之类的蝴蝶,用手捏住翅膀手指就布满了黄色的鳞粉。
扫荡过菜地和果园我们就来到了水稻田,大家也不顾淤泥,脱了鞋提裤管就下田抓虫,因为北方的水稻田我很少见,所以抓到的一些昆虫都是我不曾见到的成虫幼虫都有。
玉米地里的昆虫也是五花八门,各种瓢虫、蚂蚁、蚜虫和一些不知名的幼虫。
第一次全组的捕虫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一共捕了将近有80多只,大家都没想到一个下午就能捕到这么多的昆虫,意外而兴奋。
但是随后的捕虫活动中,虽然数量上依然很多但是重复的量也同样很多,想找到不同的种类变得越来越难。
这让我们从叶上转移到了地上,又从地上转到了地下,也终于捕到了大家一直想抓到的昆虫。
往后的日子大家的书包里面都会放着这样的几个小管,无论走到哪里都会留意身边有没有没有捕到的昆虫,然后晚上回到寝室的时候大家一起拿出今天的成果分享交流。
四、收获与反思
1、团队协作。
在这次虫害实习中大家充分发挥了团队协作互帮互助,各自发挥自己所长为小组尽到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在实习中加深了同学之间的友谊,留下了一段美好的时光。
2、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凡事要亲身体验才会真切。
每天我们将捕到的昆虫结合老师上课所讲的知识和网上的图片加以对照,加深了我们对于课堂知识的理解也扩充了我们的知识体系。
把这些知识再在昆虫的捕捉观察上运用是我们可以学会如何运用知识。
3、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这次实习中真的遇到了很多问题,但是这更激发了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时间的安排还是种类的存
放归类,我们一直在运用生活或学术知识进行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了我们的分析能力。
4、但是在实习过程中由于我们的行为方式或有不当,可能对果树或蔬菜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践踏或者破坏,这是我们应当极力避免的。
在捉虫过程中我们在亲身经历中学习了到各种昆虫的生活习性和栖息规律,加深了对这些昆虫形态特征的认识,认识到一部分昆虫对农业造成的危害。
这些在实习中获得的认识是无法从书本上获取的,这对日后的农业生产大有帮助,也提高了我是识别虫害的能力,这是一次特别有意义的实习。
篇二:
农业昆虫学实习报告及心得
第一部分实习目的
通过实习,巩固课堂上所学的一些理论知识,从感性上认识和了解不同植物上昆虫的危害症状、形态识别、基本习性等;掌握各种干标本的针插部位和展翅、整姿的要求及方法,玻片标本的制作方法以及液浸标本浸液的配制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鉴定常见的昆虫种类,培养独立进行昆虫研究的能力,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第二部分实习内容
1.昆虫标本的采集:
熟悉各类昆虫的生活环境;掌握标本采集的常用方法。
2.昆虫标本的制作:
掌握各种标本的针插部位和展翅、整姿的要求及方法。
(1)针插法:
插针时,依标本的
的虫针。
夜蛾类,一般
用4或5号针;盲蝽、
用1号或2号针。
针插蝶蛾、蜂、蚁、
中胸背面正中央插入,
出来;针插蚊、蝇等时大小,选用适当用3号针;天蛾叶蝉、小蛾类则蜻蜓、蝉等是从通过中足中间穿是从从中胸的中间偏右的地方插针;针插蝗虫、蟋蟀、蝼蛄时插在前胸背板的右面;针插甲虫时插在右翅鞘的基部;针插蝽象时插在中胸小盾片的中央。
虫体在针上有一定的高度,在制作时可将插有虫的针倒过来,放入三级台的第一级的小孔,使虫体背部紧贴台面,其上部的留针长度是8毫米。
甲虫、蝗虫、蝽象等昆虫,经插针后,需将触角和足的姿势加以,前足向前,后足向后,中足向两侧;触角短的伸向前方,长的伸向背侧面,使之对称、整齐、不失自然姿态。
整好后用虫针或纸条固定,待干燥后就定形了。
处理微小昆虫,如跳甲、米象,飞虱等时,先将00号虫针的尖端从虫体腹面插入,将00
号虫针的末端固定在软木片上,再将软木片插在2号虫针上。
或
用粘虫胶将小形昆虫粘在三角形台纸的尖端(纸尖粘在虫的前足与中足间),底边插在昆虫针上。
三角形台纸的尖端指向左方,虫的头部向前。
(2)昆虫展翅法:
将新鲜标本或还软后的标本,选取大小适宜的虫针,按三级台特定的高度插定,移到展翅板的槽内,虫体的背面与两侧面的木板平,调节活动的木板,使中间的空隙与虫体大小相适合,再将活动的木板固定。
两手同时用两根细虫针,左右同时拉动一对前翅,使一对前翅的后缘压住后翅的前缘,左右对称,充分展平。
然后用光滑的纸条压住,以大头针固定。
放置一星期左右,干燥、定形后取下。
(3)昆虫生活史标本的制作。
首先,收集或饲养得到昆虫的各个虫态(卵,各龄幼虫,蛹,雌、雄性成虫)、植物被害状(注意将新鲜标本压平,使迅速干燥,以便保持颜色)、天敌等。
标本盒的底部防干燥剂或樟脑,上面盖一层棉花,再把标本放在棉花上面。
这里所用的标本不带虫针,因此它的展翅、整姿方法也不一样。
蝶、蛾、蜂、蝇的展翅法是腹面插针,背面向下,展开双翅,当姿体整好固定后,即将插入虫体的针取下。
待干固后即可装盒。
甲虫、蝽象、蝗虫等的整姿标本,也要在平板上进行,不经插针直接整姿,干固后取下备用。
生活史标本中,各龄幼虫和蛹需保存在封口的指形管中,管口用胶、漆封固,可以保存一年至几年。
在有条件的地方,可将标本保存在烧融封闭的玻管中。
方法是:
先将虫及少量浸渍液装入玻管,在喷灯火焰上拉成安培瓶的细管口,再用注射针注入适量的浸渍液,在吹焰酒精灯上将细管口迅速封闭。
3.昆虫标本的鉴定:
掌握鉴定资料的使用方法,利用各类鉴定资料正确识别所捕昆虫。
并将鉴定昆虫附上标签,标签类容应包括:
采集时间、采集地点、寄主、采集者姓名。
第三部分实习方法及实习用用具
1、实习方法:
野外捕捉(观察法、振落法、搜索法、筛选法、盲扫法),室内鉴定
2、实习用具:
捕虫网、塑料袋、收集瓶、三角形纸袋、镊子、昆虫针
第四部分实习日志
昆
第五部分标本采集
xx年7月2日,今天下午阳光明媚,期待已久的《农业昆虫学》课外实习终于开始了,下午15:
30我们准时到实验室集合,经过张长禹老师简短的实习动员,分发完实习用具后,我们初步踏上了实习的路程,我们组寻遍校园,抓到几只昆虫。
今天是实习的第一天,没有老师的带领教导,所以感到生疏,很多用具都不知道怎么用,当然抓的昆虫当然会很吃力,抓了很长时间也不抓到几个虫子。
xx年7月3日上午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花溪平桥,不同的地点,正确的方式,我们扫荡着平桥的昆虫。
中午时我们满载而归。
xx年7月3日下午,我们在宋老师的带领下,顶着毒辣的太阳,我们向虫学实习日志
十里河滩进军。
虽然今天的太阳毒辣无情,但这丝毫不损同学们对学习的热情,路上我们有说有笑,不一会儿我们就抵达了我们的目的地。
在这里,各展所长,大发神威,努力捉虫,尽管太阳把我们晒的疲惫,但这也掩盖不了我们心中的喜悦和兴奋,我们依然满载而归。
采集标本基本完毕,就期待鉴定了。
xx年7月4日上午为了能扑到更多的昆虫,我们组果断决定去湿地公园,经过短暂的车程,我们来到了湿地公园,看着满天飞着各式各样的蝴蝶,我们在惊喜下迅速采取行动,开始大面积、大量的捕捉,看到就捉,捉不到的穷追。
捕捉到了很多漂亮的蝴蝶和昆虫。
实习的过程中乐趣多多,我们都抱着一颗做学问的心,所以当我们好多人追杀一个蝴蝶的时候,并没有感觉到罪恶感。
相反,无论捉到还是捉不到,我们都会很开心,笑语不断,满心喜悦。
在捕捉的过程中,无论是看到了还是看不到,先用网往草丛中或是花丛中扫扫再说,往往在不经意间,网里会有很多虫子,此时更是得意无比,成就感十足。
更让我们高兴的是,很多书上挂满金龟甲,这是我们引以为豪的战绩之一。
中午时分,虽然我们有些疲惫,但还是很高兴,因为此行我们硕果累累,满载着收获感的喜悦,我们踏上了返校的路程。
xx年7月4日下午我们造访董家堰、阳光水乡一带,对昆虫实行有目的的捕捉,已经抓过的基本不抓,尽量抓些之前没抓到的。
收获不是很理想!
第六部分标本制作
采集标本后,我们就要进行标本制作了,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了解到制作昆虫标本的主要方法有插针法、浸渍法、拨片标本法等等,我主要采用插针法。
根据不同的昆虫插的位置不同,我们小心翼翼把我们采集回来的标本弄好,我们组合理分工,每个人要求做到对、快、好,努力在其他组还没有完成之前我们组就回去休息了。
在标本的制作过程中难度最大的就是蝶科的展翅了,展翅时,先将插好针的标本小心插入展翅伴中,要保证每个虫体陷入凹槽内,翅膀要和展翅板呈水平位置,随后用镊子将翅膀展开,是前翅的后缘和身体垂直,将翅膀至理想位置
篇三:
昆虫学实习报告
昆虫属于动物界Animalia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昆虫纲Insecta。
由于适应环境和进化过程中的自然选择,其种类多种多样,形态也各不相同。
但是,不管昆虫的形态如何变化,其基本结构具有一致性,形态上的差异只不过是基本结构的特化,形态结构的特化和多样性是适应环境与生理机能需要的结果。
因此,掌握昆虫的外部形态特征和基本结构,对于识别昆虫,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生态环境和害虫防治,都具有极其重要作用。
一、实习目的与要求
教学实习是继理论教学之后,集中进行的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实习掌握昆虫的捕捉、鉴定和标本保存的方法和步骤,了解昆虫的种类和形态结构,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
本次实习为期四天,第一天上午理论教学,下午校园内小组自由活动;第二天上午8点半学校大礼堂前集合,在老师的带领下奔赴农大后山风景水库源区沿途捕捉昆虫,下午3点返校;第三天上午8点二号门集合,坐面包车到梅岭脚,下车步行上山,途中下雨只好中断该次梅岭昆虫捕捉任务,于上午11点左右在梅岭山腰旅游区饭馆解决中餐,然后坐车返校,下午所捕的昆虫,并制作成标本;第四天上午在院办昆虫学实验室鉴定标本,下午昆虫识别考试。
三、实习内容与方法
1、昆虫标本的采集
目的:
熟悉各类昆虫的生活环境;掌握标本采集的常用方法。
(1)采集用具的准备:
主要包括捕虫网、三角纸袋、毒瓶、镊
子
(2)采集方法的应用:
网捕、扫捕、振落、搜索、灯光诱集
2、昆虫标本的制作
目的:
掌握各种标本的针插部位和翅展、整姿的要求及方法。
(1)用具的准备:
主要包括展翅板、整姿台、昆虫针等。
(2)干制标本的制作方法:
根据昆虫标本针插部位的要求及昆
虫标本大小,应用不同型号昆虫针针插后整姿、展翅,干燥后按类群装入昆虫标本盒保存。
(3)各科目昆虫的针插部位昆虫针插前除鳞翅目与蜻蜓目不
用毒瓶毒杀外,其余均要先放到毒瓶中毒杀,以防止针插时昆虫挣扎受损影响标本价值。
各目昆虫针插要点如下:
鞘翅目:
右侧鞘翅左上角,使昆虫针穿过腹面中后足之间,避免破坏该目的分类特征——基节窝
半翅目:
小盾片中央偏右,这样就可以完整保留腹面的口器槽螳螂目、直翅目:
中胸基部上方偏右
鳞翅目、蜻蜓目、双翅目:
中胸背板中央稍偏右,以留出完整的背中线膜翅目、等翅目、同翅目:
中胸中央部位
3、昆虫标本的鉴定
目的:
掌握检索表的使用方法,能正确识别农林昆虫的主要科目。
4、标本与分类
本次实习过程中,本组成员均积极参与,善于发现,捕捉到昆虫共8目35科55种。
经,如下:
5、优势害虫及防控
本组所捕昆虫占优势的为鞘翅目天牛科。
天牛是重要的林业害虫,犹以幼虫危害严重。
幼虫蛀食主干和根,使树木生长不良,树势衰弱,枝枯折断,经数年连续危害后,严重的造成全林枯死,成虫咬食嫩枝皮层,造成枝梢枯萎。
因此,如何有效防治天牛对森林发展有重要作用。
对天牛的防控策略有这些:
林业措施防治:
①营造抗虫林②加强林分管理③人工防治
利用天敌防治:
招引啄木鸟、驯养大山雀可控制天牛的危害,利用寄生性天敌减少天牛幼虫的危害
化学药剂防治:
①药剂喷涂枝干②注孔、堵孔法③防治成虫④虫害木处理
四、实习心得与体会
通过为期3天的昆虫学实习。
我掌握了昆虫捕捉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昆虫的捕捉方法,熟悉了各种昆虫标本的制作方法,基本掌握了昆虫科以上分类的要点,加深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
本次实习成果斐然离不开小组成员的团结努力,通过与其他小组的对比,我发现,小组成员间的分工合作与相互配合直接关系到所捕捉到的昆虫数量和质量,在此,深深地感谢第五组其他组员(熊庆华、吴松海、甘维仕、朱蓉),你们辛苦了!
!
参考文献:
《昆虫分类》《昆虫分类学》《森林昆虫学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