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应警惕四种症状doc.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40013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7.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儿腹泻应警惕四种症状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小儿腹泻应警惕四种症状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小儿腹泻应警惕四种症状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小儿腹泻应警惕四种症状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小儿腹泻应警惕四种症状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儿腹泻应警惕四种症状doc.docx

《小儿腹泻应警惕四种症状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儿腹泻应警惕四种症状doc.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儿腹泻应警惕四种症状doc.docx

小儿腹泻应警惕四种症状doc

1、小儿腹泻应警惕四种症状

夏季高温,小儿腹泻进入高发期。

一旦孩子发生腹泻,家长应警惕以下四种症状的出现。

  警惕体温升高 婴幼儿腹泻的体温反应主要是发烧,且大多是中度发烧(38.5℃左右)。

这常见于由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痢疾杆菌、沙门氏菌、轮状病毒、肠道病毒等引起的腹泻。

发烧可能早于腹泻或在腹泻初起。

同时,患儿还有不爱玩、不愿吃东西、磨人、哭闹等表现。

有些病原体引起的腹泻不发烧,甚至还略低于正常体温。

需要警惕的是,腹泻时或早于腹泻出现的高烧(39℃以上),这是细菌毒素中毒的症状表现,要及时就诊。

  警惕精神萎靡 一般轻症腹泻的患儿,是不会出现精神萎靡、嗜睡、抽搐、惊厥、抽风、昏迷等症状的,一旦出现这其中的某些症状,尤其是早于腹泻或腹泻初起的症状,应及时就医。

  警惕血水样便 患儿腹泻一般常见的是稀便、水样便、蛋花样便、黄绿色便或便中有少量黏液。

每天患儿腹泻5次左右。

孩子腹泻时,如果便中带有血丝或出现血水样便、脓样便,每次便量较少,却坐在便盆不愿起来,就有可能是痢疾,或是空肠弯曲性腹泻或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腹泻,应立即就医。

  警惕脱水 如果孩子腹泻次数多,排便量大,失水多,就可能出现脱水症状,此时应及时输液,防止患儿酸中毒。

2、小儿腹泻常伴发热的原因

腹泻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尤多见于婴幼儿,可由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病原引起,其中以病毒和细菌更为多见。

此外,喂养不当或气温骤降及过于炎热时,亦易诱发腹泻。

小儿腹泻时,除了大便次数增多、质稀、呕吐、食欲减退外,常可伴见发热,体温波动在37.5℃~40℃。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这里就向大家做个简要的介绍。

  小儿,尤其是婴幼儿因其胃肠道发育不够成熟,免疫功能不够完善,故而易使各种致病微生物侵袭消化道。

这些微生物在造成小儿腹泻的同时,还可引起全身性的感染中毒症状,所以临床常伴见发热、乏力、烦躁不安,甚至意识障碍等。

其中发热可见于腹泻中,亦可出现于腹泻前。

  小儿腹泻伴见发热的另一重要因素是因脱水引起发热。

由于小儿各系统功能未臻完善,调节功能较差,所以当小儿大便质稀,水分较多,甚至呈水样便,体内水分损失明显时,患儿可因有效循环量减少,散热障碍而致体温升高。

这时,除发热外,临床常伴见皮肤粘膜干燥或弹性差,眼窝及前囱凹陷,哭时泪少,尿量减少,甚至无泪、无尿、精神萎靡,乃至昏迷等脱水征象。

  总之,小儿腹泻伴见发热的常见原因有二,一为致病微生物引起感染中毒症状出现发热,二为脱水导致体温升高。

  此外,这里还要提醒大家两点,小儿腹泻若伴见高热,里急后重(小婴儿表现为排便前哭闹),大便混有脓血,应警惕细菌性痢疾。

若腹泻不止并伴高热,频繁呕吐,渐出现血便,应警惕婴儿出血性肠炎。

出现这两种情况时,一定要及时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3、婴幼儿腹泻临床表现

一般症状因腹泻轻征而异。

(1)轻型腹泻:

主要是大使次数增多,每日数次至10科次。

大使稀,有时有少量水,呈黄色或黄绿色,混有少量粘液。

每次量不多,常见白色或淡黄色小块,系钙、镁与脂肪酸化合的皂块。

偶有小量呕吐或溢乳,食欲减退,体温正常或偶有低热。

面色稍苍白,精神尚好,无其他周身症状。

体重不增或稍降。

体液丢失在50ml/kg以下,临床脱水症状不时显。

预后较好,病程约3~7天。

在佝偻病或营养不良患儿,腹泻虽轻,却常每日3~7次,色黄,常有粘液,有恶臭。

大便检可见少量白细胞。

大使性状和次数不稳定。

迁延日久,营养情况越恶化,常继发泌尿道、中耳或其他部位感染。

(2)重型腹泻:

可由轻型加重而成。

每日大便十数次至40次。

开始转为重型时,便中水分增多,偶有粘液,呈黄或黄绿色,有腥臭味,呈酸性反应。

换尿布不及时者,常腐蚀臀部皮肤,表皮剥脱而发红。

随病情加重和摄入食物减少,大便臭味减轻,粪块消失而呈水样或蛋花汤样,色变浅,主要成分是肠液和小量粘液,呈碱性反应。

大便量增至每次10~30ml,多者可达50ml。

镜下见脂肪滴、游动的细菌、粘液、重症偶见红细胞,白细胞可达每高部视野10个左右。

患儿食欲低下,常伴呕吐。

多有不规则低热,重者高热。

体重迅速降低,明显消瘦。

如不及时补液,脱水、酸中毒逐渐加重。

少数重症起急遽,高热达39~40℃,频繁地呕吐、泻水样便,迅速出现水和电解质紊乱的症状。

近十余年来,由於能提早就诊,严重的重型腹泻已明显减少。

2.水和电解质紊乱症状以脱水、酸中毒为主,有时有低钾、低钙症状。

(1)脱水:

患儿较快地消瘦、体重减轻,精神萎靡,皮肤苍白甚至发灰、弹性差,前囟和眼窝下陷,粘膜干燥,腹部凹陷,脉细数,血压降低和尿量减少。

脱水分为轻、中、重三度:

①轻度脱水:

体液丢失占体重的5%以下。

患儿精神稍差,面色略苍白,皮肤稍干但弹性尚好,眼窝稍差,面色略苍白,皮肤稍干但弹性尚好,眼窝稍陷,小便较平时略少;②中度脱水:

体液丢失约占体重的5~10%。

患儿萎靡、阵阵烦躁,皮肤苍白发灰、干燥、松弛、弹性差,捏起后不能立即展平。

口周发青,前囟和眼窝明显下陷,唇及粘膜干燥,心音钝,腹部凹,四肢发凉,小便明显减少;③重度脱水:

体液丢失占体重的10~15%。

患儿萎靡、淡漠,对周围环境无反应,皮肤苍灰,弹性极差,捏起后不易平复。

前囟与眼窝深陷,眼不闭,结膜干涩,哭无泪,角膜无光,口唇发绀,粘膜干燥、不清、心率速,血压不易测出。

腹深陷。

四肢厥冷。

尿极少或无尿。

估计脱水程度时,应重视眼窝、前囟凹陷程度。

低渗性脱水易出现皮肤弹性减低,而营养不良儿平时平时弹性就差,应予注意。

不同脱水类型临床症状也有差异。

低渗性脱水时因细胞外液丢失多,患儿脱水症状出现早且较重,但口渴较轻,而萎靡较重;高渗性脱水时,细胞内液外移,细胞外液相对丢失较少。

患儿口渴明显、发热、烦躁、肌张力增高,偶有惊厥。

眼窝、前囟凹陷较轻,手足较温,脉搏可及。

(2)酸中毒:

主要是精神萎靡,呼吸深长,呈吧息状。

严重者呼吸增快,甚至昏迷。

新生儿或小婴儿无或较晚出现呼吸深长,主要表现为嗜睡、苍白、拒食、衰弱等,估计酸中毒时,要注意患儿年龄。

(3)低钾血症:

多在水泻1周以上出现明显低钾,原有营养不良者出现较早、较重。

一般患儿未输液前较少有低钾症状,输入不含钾液体后,随脱水酸中毒的纠正,逐渐出现低钾症状:

精神萎靡、肌张力低、第一心音钝。

再重则出现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腱反射减弱。

如未及时补钾,低钾严重时可出现肌肉麻痹甚至呼吸肌麻痹、肠麻痹、膀胱麻痹,腱反射消失,心率减慢、心律不齐、心尖部出现收缩期杂音、心脏扩大,可危及生命。

血甭钾在3.5mmol/L以下多出现低钾症状。

(4)低钙血症:

原有营养不良、佝偻病或腹泻日久的患儿,常在轮液后出现烦躁不安、手足搐搦甚至惊厥等低钙症状。

检查可见佛斯特氏和腓反射阳性。

(5)低镁血症:

少数患儿纠正脱水、酸中毒、补充钙后出现低镁性手足搐搦症。

表现为手足震颤、搐搦、哭闹、易受刺激、不能入睡。

个别患儿在额部或皮肤皱摺处出现红晕。

4、宝宝腹泻要五观察

 不少家长以为腹泻是小病,用点药就行了。

殊不知忽视了孩子的一些症状,随时可能酿成严重后果。

  孩子越小,越要谨慎对待其腹泻,原因有三:

一是幼儿的感知、表述能力差,腹泻后说不清有无腹痛及腹痛部位,容易误诊;二是腹泻有可能是其他疾病的表现,需要鉴别;三是在患腹泻的幼儿中,有少数还可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比如溶血性尿毒综合症、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炎(格林巴利综合症)、脑膜炎、败血症等,必须警惕。

  幼儿腹泻时,家长需要进行五个方面的观察:

  观察体温

  在腹泻病例中,由于饮食不洁而致使带有细菌、病毒或细菌产生的毒素进入体内引起的腹泻最为多见,称为“感染性腹泻”,占腹泻病例的85%左右。

这类腹泻大都容易出现体温异常,表现为中度发烧(38.5度左右),发烧症状可能早于腹泻或在腹泻初起时出现。

同时,患感染性腹泻的孩子还会表现为不爱玩、不愿吃东西、磨人、哭闹、无精打采等。

对此,家长不必过于焦虑。

  但当孩子早于腹泻(或初起腹泻次数少时)出现高烧(39度以上)时,就要引起高度重视,应及时就诊,以防病情凶险的中毒性痢疾。

  观察精神状态

  即观察腹泻的孩子是否出现精神萎靡、嗜睡、抽搐、惊厥、抽风、昏迷等症状。

这些症状与孩子在腹泻时常有的无力、疲乏、爱睡觉而易叫醒不同,是精神、意识障碍的表现。

  还有一种表现是喷射性呕吐,一说吐张嘴就喷呕出来,而不是恶心难受才呕吐,也不是用药后呕吐。

  一旦发现孩子出现类似精神症状表现,要即刻就诊。

  观察大便性状与次数

  幼儿腹泻常见的是稀便、水样便、蛋花样便、黄绿色便或有少量粘液。

每天腹泻5次左右,大便量不很多,无明显脱水现象。

  但如果便中带有血丝,或血水样便、或脓血样便,且每次便量较少,坐便盆不愿起来,就有可能是痢疾,或是空肠曲菌腹泻,或是出血性大肠杆菌腹泻,应立即就诊。

  如果孩子腹泻次数多,排便量大,就会使体内失水多,容易出现脱水症状。

应及时就诊输液,防止发生酸中毒。

  观察并发症的早期表现

  孩子腹泻时出现高烧、头痛、喷射状呕吐;尿量减少,尿中有蛋白;四肢、尤其是下肢瘫软无力;呼吸不畅;皮肤出现皮疹、瘀斑等症状,往往是并发症的早期表现,应及时就诊。

  观察药物效果与反应

  孩子腹泻症状较轻,可自行购药医治。

但若自选药物在2天内未见疗效,或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就诊。

  腹泻患儿的饮食应以稀软的营养饭食为主,未断奶的婴儿可照样喂奶;尽量多喝水,水中加少量盐饮用更佳。

此外,照护腹泻患儿的家长要随时洗手,防止病菌扩大传播。

5、婴幼儿腹泻的常见原因

腹泻也就是一般所说的拉稀。

腹泻包括两个含义:

一是大便次数较平时增加较多;二是大便性质改变,带有较多水分。

造成婴幼儿腹泻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由致病菌和病毒引起的腹泻叫肠炎。

细菌引起的有痢疾和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病毒引起的为病毒性肠炎,其病原主要为肠道病毒。

还有一种近几年来发现的轮状病毒,因其形态似车轮,因此而得名。

致病性大肠杆菌炎多发生在夏季,所以也称夏季腹泻。

病毒性肠炎多见于秋季,故也称秋季腹泻。

这类腹泻也称感染性肠炎或感染性腹泻。

  由于饮食质量问题引起腹泻的有:

吃了不新鲜或变质的牛奶或其他食物,常常又吐又拉,称为急性胃肠炎。

因为食物的量或质超过了婴幼儿胃肠道消化功能的承受能力,以致负担过重引起腹泻的叫消化不良,也即中医所说的“伤食泻”。

其他,还有胃肠道以外的其他系统有病时,如上呼吸道感染、肺炎、中耳炎、泌尿系统感染等引起腹泻者,称为肠道外消化不良。

因食量不足引起的腹泻叫饥饿性腹泻。

在正常情况下大便次数增多的称生理性腹泻。

6、小儿腹泻的自我诊治

为您介绍几种较多见的腹泻病症的自我诊治办法,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应急自救。

(1)细菌性痢疾:

起病急,会出现发烧、恶心、呕吐症状,有下坠感和里急后重感,左下腹疼痛。

粪便呈脓性或脓血样、粘液状。

也有发高烧,不腹泻的中毒型痢疾。

病人舌质绛红、舌苔黄腻、舌体胖大,而且多有不洁或不节饮食史。

可选服氟哌酸片,庆大霉素注射液,服用中成药加味香连丸、香连化滞丸,配合藿香正气丸(软胶囊、片、水等剂型均可)等。

(2)食物中毒:

分为细菌性、真菌毒素性、动物性、植物性及化学性中毒,但以细菌性食物中毒为多,即人们摄食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食物引发的中毒。

我国居民食用畜禽肉及禽蛋类较多,所以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居多。

起病急,恶心、呕吐、脱水、乏力、腹痛,多为稀水样便。

有同食者往往同时发病的特点。

可酌量饮用低度淡盐水。

含糖饮料会加剧泄泻,不宜饮用。

可服用黄连素、双黄连口服液、周氏回生丸配合藿香正气丸、保和丸及生姜理脾散寒。

(3)肠道蛔虫性腹泻:

肚脐周围绞痛或隐痛。

可伴有轻度腹泻,泻后疼痛稍缓,消瘦乏力。

验粪可发现蛔虫卵。

服肠虫清2片,可将虫体溶解。

(4)急性胃肠炎:

进食过多过快或冷热食同进共饮;脾胃功能不良或食用腐败变质食物都可引发吐泻表现。

可服用藿香正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