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守法公民练习题2.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39893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做守法公民练习题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做守法公民练习题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做守法公民练习题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做守法公民练习题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做守法公民练习题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做守法公民练习题2.docx

《做守法公民练习题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做守法公民练习题2.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做守法公民练习题2.docx

做守法公民练习题2

第三单元第6课做守法公民练习卷(B)

一、单项选择(每题只有一个是正确的,选出正确答案。

每小题1分,共20分)

1.安定有序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

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是人民群众的最高利益,实现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

A.发展生产力,实施西部大开发B.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C.实行依法治国D.提倡社会主义荣誉观,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2.从2006年起,我国实施“五五”普法教育规划,其中法治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包括青少年。

从青少年自身特点看,主要是因为()

A.青少年的法治观念普遍淡薄B.现实生活中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屡见不鲜

C.青少年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强D.加强法治教育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前提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前提是()

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

4.假冒伪劣产品损害消费者和正规企业的合法权益,我国一直致力于依法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制造和销售。

这主要说明依法治国是()

A.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条件

C.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D.维护社会稳定的必要条件

5.公民树立法治观念,有助于()

①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②维护国家、集体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③彻底消除违法犯罪现象④有效地维护社会稳定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6.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立法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等方面已基本有法可依,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

国家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A.崇尚宪法和法律的地位B.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C.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D.帮助公民树立法治观念

7.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

只有用健全的法律法规规范、引导和制约人们的经济行为,保障人们合法的经济权益,才能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

这说明()

A.建立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前提

B.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C.增强公民的法治观念是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D.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8.某社区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居民道德建设活动,形成了尊老爱幼、邻里团结的好风尚。

随着道德建设的深入,人们的法制观念也逐步增强,2007年全区违法犯罪率为零,有两位居民还被有关部门评为“见义勇为好市民”。

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A.道德主要靠社会舆论保证实施B.法律主要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C.道德对法律有促进作用D.法律对道德有保障作用

9.“徒法不足以自行。

如果德治不举,人心不稳,法治就会千疮百孔;而法治松弛,惩恶不力,德治也会破堤而溃。

”这段话告诉我们()

①以德治国比依法治国更重要②德治是法治的基础,法治是德治的保证

③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一个紧密结合的整体

④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0.我国的依法治国与资本主义国家的依法治国是有区别的。

下列选项中,反映两者区别的是,我国的依法治国()

①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

③所依据的“法”是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④要求国家公职人员必须依法行政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1.在崇尚法治的时代里,要做知法、守法、护法的好公民,就要()

①认真学法,学会依法办事,依法律己②依法维护国家利益和自身合法权益

③法律不允许做的事情坚决不做④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2.从2006年起开始实施的第五个普法教育五年计划中,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都是普法对象,其中青少年仍是重点普法对象之一。

其原因是()

①青少年缺乏生活经验,辨别是非能力还不强②青少年法制观念比较淡薄

③认真学法,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④青少年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需要社会各方面给予特别的保护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⑧④

13.我国把每年的12月4日作为“法制宣传日”。

我国确立“法制宣传日”,开展广泛的法制宣传活动,主要是为了()

A.建立科学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B.确保国家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和其他各个领域都有法可依

C.增强人们的法制观念,提高全民法制素质

D.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14.调查表明,在校学生中50%的人有过被不法分子敲诈、勒索、抢劫、搜身、欺侮及其他滋扰的经历。

这些学生遇到侵害时虽然感到气愤,但惊慌失措,紧张害怕,自认倒霉,很少报案或告诉家长、老师。

假如你遇到类似的情况,你会()

A.忍气吞声,自认倒霉

B.挺身而出,同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你死我活的斗争

C.多找些人进行报复

D.寻求法律的保护,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5.据报道,某地一小偷在行窃时被当场抓获,人们对小偷深恶痛绝,于是大打出手,竟将小偷打死。

在这一案例中人们的行为是()

A.属于正常现象B.小偷违法在先,人们的行为是正确的

C.是违法的,应依法追究D.人们不能,而警察就可以

16.上一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

A.要执法必严,违法必究B.要有法必依,依法办事

C.做到有法可依D.法律体现人民的意志

17.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

A.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B.加强法律监督制度

C.进行普法教育D.公民守法用法

18.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要从立法、司法、行政执法、法律监督、法律服务和普及法律知识等方面全面推进法制建设。

这表明我国当前坚持()

A.科教兴国战略B.以德治国的方略

C.依法治国的方略D.科学发展观

19.1979—1996年,我国立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除现行宪法和两个宪法修正案外,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先后制定了300余件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规定。

这体现了社会主义法制的要求是()

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

20.有人说:

“法律使人不敢犯罪,道德使人不愿犯罪。

”这说明()

①道德比法律更加有效②法律比道德更加有效

③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性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

④德治以其感召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二、判断(正确的写“A”,错误的写“B”。

每小题1分,共10分)

21.社会和谐,国家长治久安,是人民群众的最高利益。

()

22.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劝导力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感召力和强制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

()

23.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其中,有法必依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前提。

()

24.树立法治观念是文明社会对公民最起码的素质要求,守法护法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一个重要环节。

()

25.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6周岁的青少年。

()

26.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体现全体公民的意志,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用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

27.法治以其强制性和感召力、德治以其权威性和劝导力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

28.公民树立法治观念,就是要树立认真学法、严格守法的观念。

()

29.法律体现统治阶级意志,我国法律是人民利益的体现。

()

30.文明的社会离不开法,合格公民不能不懂法。

()

三、简要回答(本大题共2小题。

每小题5分,共10分)

31.材料一:

2009年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以158票赞成、3票反对、4票弃权高票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该法将于2009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

它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食品安全标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食品生产经营、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等各项制度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通过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哪一基本要求?

 

(2)有同学认为,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就一定能保证我们的生命安康。

请谈谈你的认识。

 

32.下面是小孟在学习了《崇尚法律》单元后对于“依法治国”内容的体会:

依法治国,是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

实行依法治国,就是广大公民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

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依法治国对国家和公民都提出了要求。

在我看来,依法治国就是国家机关立法,公民守法。

增强公民法治观念既是文明社会对公民最起码的素质要求,也是实行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我们青少年学生要认真学法、自觉守法,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贡献。

以上体会中,有一些观点是不正确的。

请你把不正确的观点找出来并简要说明(不少于三处)。

 

四、分析说明(本题10分)

33.从2006年起开始实施的第五个普法教育五年计划里,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都是普法对象,其中青少年仍是重点普法对象之一。

(1)从青少年自身角度来说,为什么国家要把青少年作为法制宣传的重点?

 

(2)青少年树立法治观念,养成守法习惯有何重要意义?

 

(3)依法治国对公民提出的要求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C2.C3.A4.C5.C6.C7.D8.C9.C10.C

11.D12.D13.C14.D15.C16.B17.A18.C19.A20.D

二、判断

21.A22.B23.B24.A25.B26.B27.B28.A29.A30.A

三、简要回答

31.

(1)有法可依。

(2)错误。

①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通过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前提是有法可依;②此外还应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以德治国;③作为青少年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增强法律意识,提高道德素质,在实际生活中,学会依法保护自己。

32.“实行依法治国,就是广大公民在党的领导下……”错误,因为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错误,因为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维护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依法治国就是国家机关立法,公民守法”错误,因为依法治国不仅要求加强立法,做到有法可依,还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国家机关立法”的说法也是错误的,不是所有的国家机关都能立法,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立法机关;“公民守法”的说法不全面,公民不仅要守法,更要学会依法维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四、分析说明

33.

(1)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权益容易受到侵害。

(2)能够促进青少年依法律己,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能够促进青少年依法行使公民权利和履行公民义务,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公民要认真学习法律,遵守法律,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积极同违法行为作斗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