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本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考试答案已排版.docx
《电大本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考试答案已排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本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考试答案已排版.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大本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考试答案已排版
2017年电大本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考试复习题
单选题
数字1开头
1.1950年11月24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规定了“普遍而大量地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A.《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
2.1840年以后,是中华民族意识形成中的D.从自发到自觉的联合期时期。
3.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第一个县级民族自治政权正式成立,它是D.陕甘宁边区定边县
4.1950年11月24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规定了“普遍而大量地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
A《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
5.1979年以来,国家已组织北京支援内蒙古、河北支援贵州、江苏支援广西和新疆,山东支援青海,天津支援甘肃,上海支援云南和宁夏,全国支援西藏。
后又确定在坚持全国支援西藏的同时,四川、浙江、上海、天津四省市重点支援西藏。
这一行动叫做()。
D.对口支援
6.19世纪70年代,B.赫哲族人口原有5000余人,到日本帝国主义投降时,只剩300多人。
数字2开头
1.21世纪新阶段我国的民族工作主题是D.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2.2005年党中央在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加入的一项重要民族关系原则是D.和谐
字符()开头
1.()是民族理论学科的一大特点A.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理论和政策兼纳
2.()是民族理论学科的一大特点.A.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理论和政策兼纳且重视政策的运用
3.()是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中的总政策。
A.民族平等团结
4.(),延安民族学院创办,成为少数民族干部培训的摇篮。
A.1941年
5.(),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成立,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全面展开。
A.2000年
6.(),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少数民族界委员联组讨论会的讲话中第一次提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
A.2003年3月
7.()是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中的总政策。
A.民族平等团结
8.()政务院召开会议,决定创建中央民族学院。
B.1950年
9.()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3位代表之一。
B.水族的邓恩铭
10.()是最为直接和有力的社会组织、管理与调控系统,其运行直接影响各民族社会利益的多寡得失及至生存与发展。
C.国家政权
11.()是与民族最近似的人们共同体。
D.部落联盟
12.()是阶级社会里民族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
D.民族压迫
符号“”开头
1.“锅庄舞”是哪个民族的舞蹈?
A.土家族
符号《》开头
1.《关于处理带有歧视或者侮辱少数民族性质的称谓、地名、碑碣、匾联的指示》是在B.1951年颁布的。
2.《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的作者是:
B.恩格斯
3.《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一书的作者是:
B.斯大林
4.《玛纳斯》是哪个民族的史诗:
C.柯尔克孜族
5.《批判大汉族主义》一文的作者是:
A.毛泽东
6.《要使各民族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一文的作者是:
A.邓小平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于。
C.1984年
8.《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如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自治机关可以报经该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
这体现了民族自治机关的A.①②①立法自治权②变通执行权③经济自治权④文化管理自治权
9.《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
国家工作人员非法剥夺公民的正当的宗教信仰自由和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情节严重的,处B.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B
1.把民族划分为古代民族、近代民族、现代民族主要侧重依据于民族的。
A.自然属性
2.把民族划分为奴隶制民族、封建主义民族、资本主义民族、社会主义民族,主要是侧重于民族的:
B.社会属性
3.变异是民族风俗习惯自身发展之必然,()是民族风俗习惯矛盾统一的运动特征,在传承基础上的变异和变异过程中的传承,构成了民族风俗习惯发展的总规律。
D.传承性和变异性
4.不同部落结成民族的主要因素是A.物质关系和利益
C
1.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邓恩铭是B.水族的
2.除特殊情况外,构成民族自治地方名称的顺序是。
B.地名、族名、行政级别名
3.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包括了各民族地区许多次英勇的反帝斗争,终于使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阴谋彻底破产;并终于在A.1911年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4.从民族的自然属性来看,民族的发展是A.是民族的特征发展或民族性的发展
5.从民族平等观念的形成过程看,民族平等观念是在B.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的斗争中首先提出来的。
6.从我国民族风俗习惯改革的历史经验和民族风俗习惯的现状来看,民族风俗习惯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程,因此,改革的途径和方法要具有C.原则性和灵活性
D
1.当今世界,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是D.和平与发展
2.到目前为止,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数量是B.155个
3.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民族有。
A.44个
4.第一次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在哪年举办的?
D.1953年
5.冬不拉弹唱是我国哪个民族的曲艺形式(B)B.哈萨克族
6.对佛教经典中的“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做出了“建设祖国为人民办好事,使人民安乐幸福”的新解释的是C.赵朴初居士
7.对民族发展起到精神纽带作用的因素是B.共同文化
8.对文化遗产提出了真实性、情感价值、文化价值、使用价值四个方面的是:
B.《世界文化遗产公约》
9.对西藏社会生活影响很大的活佛转世金瓶掣签制度,是在下列哪个朝代确定的?
A.唐朝
10.大力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做好民族工作,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和()的中心环节D.长治久安
G
1.改革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所坚持的原则是:
A.群众自愿的原则
2.构成民族自治地方名称的顺序一般是B.地名、族名、行政级别名
3.广义的民族问题是指民族自身的发展,以及民族之间、()、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问题。
A.民族与阶级
4.国家和有关部门在民族地区开发资源,兴办工厂企业,建设各种项目和基地,都要树立的指导思想是C.带动和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5.国家制定了少数民族节日放假制度,建立了每()年年举办一次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制度。
D.5
J
1.建国后,根据“名从主人”的原则,将“崩龙族”更改为C.德昂族
2.建国后,根据“名从主人”的原则,将“归化族”更改为C.俄罗斯族
3.建国后,根据“名从主人”的原则,将“索伦族”更改为C.达斡尔族
4.解决民族的根本途径是:
A.加快发展
5.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下列少数民族中人口超过1千万的是哪个民族?
D.壮族
6.决定民族性质的属性是C.社会属性
7.据2005年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各种宗教信徒D.1亿多人
K
1.开创我国数学史上微积分学研究先声的是:
A.清代蒙古族明安
M
1.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
“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最大一次分工,是(A.城市和乡村)的分离。
2.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古往今来每个民族都在某些方面优越于其他民族”是在C.《神圣家族,或对批判的批判所作的批判》一文中。
3.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4年合著的B.《神圣家族,或对批判的批判所作的批判》一文中,指出:
“古往今来每个民族都在某些方面优越于其他民族”,明确表达了民族平等的思想。
4.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观与资产阶级民族平等观的根本区别在于A.主张通过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铲除导致民族不平等的社会根源来实现各民族真正的平等
5.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团结,具有特定的阶级内容,其核心是A.各民族的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团结
6.马克思主义的平等思想是在批判地吸取了A.资产阶级的平等和民族平等思想的合理内核,并对其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造之后的产物。
7.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民族理论具有()和科学性统一的特点。
D.政治性
8.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思想认为私有制是造成民族剥削和压迫关系的制度根源,马恩曾在C.《共产党宣言》一文中提出“人对人的剥削一消灭,民族对民族的剥削就会随之消灭”。
9.麦类的种植技术,首先产生于B.青藏高原
10.民族(),是指民族在自身发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失去本民族的特征,接受其他民族的特征,变成其他民族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
D.同化
11.民族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社会,这说明发展是关乎民族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其中(B.社会发展和民族发展)是两个重要的平行发展过程。
12.民族的发展表现于诸多方面,但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C.社会经济发展),它既是支撑民族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民族发展程度的标志之一。
13.民族发展,是以民族自身因素,民族所处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民族生存和()的质与量的提高。
B.演进
14.民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5.民族风俗习惯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程,因此,改革的途径和方法要具有C.原则性和灵活性
16.民族风俗习惯在传承的过程中,由于受各民族经济的、社会的、政治的、文化的种种因素的影响而在内容和形式上发生着某种程度的变化。
这种变化是一种历史的变异,是B.在相对稳定中发生的渐变
17.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的关系.C民族群体之间
18.民族关系的内容或者叫基本特征,是由民族关系的()决定的。
B.性质
19.民族教育政策、法制是民族教育发展的()个。
D.必然要求和必然结果
20.民族结构的核心要素是B.经济结构
21.民族结构合理化、优化的标准在于C.民族结构内部各要素之间能够相互协调
22.民族理论学科不仅研究和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在认识这些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正确地解决或处理()的问题。
D.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矛盾
23.民族理论学科以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什么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D.民族问题
24.民族平等团结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C.根本原则
25.民族平等作为一种政治要求,是D.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26.民族同化分为强迫同化与()同化。
C.自然
27.民族问题产生的基本原因C.民族差异
28.民族问题与什么相始终D.民族存在
29.民族形成的时间是A.原始社会末期进入阶级社会时
30.民族形成的外在条件是A.战争.暴力冲突
31.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是:
D.从部落发展成民族和国家
32.民族与氏族的根本区别是C.地域关系
33.民族自治地方地广物博,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C.64%
34.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在执行职务的时候,使用C.当地通用的一种或几种语言文字。
35.目前,我国已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有()个。
C.155
36.目前所查到的我国最早使用“民族”一词是在()时期。
C.南朝
37.目前我国共有民族院校B.13所
N
1.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A.1947年
P
1.培养和任用足够数量的少数民族干部,是()和实现民族平等的标志B.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Q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设立的民族事务专门机构叫做C.民族委员会
2.全国的绝大多数县、市都有()以上民族共居。
A.两个
3.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每隔几年举办一次?
C.4年
R
1.人类社会人们共同体的发展序列是A.氏族-部落-民族
2.人类社会最初的民族是何时产生的?
B.原始社会末期到阶级社会确立时期
3.任何民族文化的发展,最终都体现在()上.A.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
S
1.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每C.4年年举办一次。
2.少数民族居住的边疆地区与()个国家接壤。
C.14
3.社会的、政治的、文化的种种因素的影响而在内容和形式上发生着某种程度的变化。
这种变化是一种历史的变异,是()。
B.在相对稳定中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民族差别为前提的民族矛盾,往往表现为各利益群体间以()为基础的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在内的各种权利的矛盾。
D.经济利益
5.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确立的标志是B.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6.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关键是A.自治机关的设立和建设
7.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C.自治权的行使
8.史传黄帝居于“昆仑之丘”,其祖先活动于羌戎民族居住的地方,那里是D.青藏高原东部
9.使民族定义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从而彻底否定了"民族文化自治"论的是D.斯大林
10.氏族与民族的根本区别是B.血缘关系
11.世界各民族经过发展,实现民族大同,民族实体作为客观存在的现象自行消失,这属于B.民族消亡
12.世纪新阶段我国的民族工作主题是D.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13.世界上一切民族的民族特征在经过长期的共同性增长的基础上融为一体,最终导致民族特征.民族特点和民族差别的完全消失的社会现象是D.民族融合
14.首次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表述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的是D.胡锦涛
15.首次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表述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的是D.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2005年5月
16.私有制社会里产生民族问题的主要根源是C.社会因素
17.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与民族问题》中首先提出完整科学的民族定义的时间是B.1913年
18.斯大林在哪篇文章中提出了完整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A.《马克思主义与民族问题》
19.孙中山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D.自然力
T
1.提出“人是理性的动物”,主张相类似的事物应该受到相类似的对待,不相同的事物应该依据它们的不同而予以不相同的对待思想家是:
C.亚里士多德
2.提高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主要途径是:
C.提高教育
3.吐蕃在下列哪个朝代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
B.元朝
W
1.我们通常所说的民族文化主要是指B.精神文化
2.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中的总政策是A.民族平等团结
3.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从新中国成立不久开始,基本完成是在D.1987年
4.我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有()个C.44
5.我国只有12个少数民族有沿用至今的传统文字,一共()种。
D.15
6.完善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问题是B.培养、选拔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
7.我党民族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是:
C.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
8.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目前通用汉语的民族是A.满、回
9.我国成立最早的自治区是B.内蒙古自治区
10.我国处理民族自治机关与上级国家机关关系的基本原则是B.民主集中制
11.我国大陆地区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
B.31个
12.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从新中国成立不久开始,基本完成是在D.1987年
13.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4.我国开始大量使用“民族”一词是在D.进入20世纪后
15.我国历史上最早建立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
A.秦朝
16.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矿产资源丰富,B.青海的钾盐占全国的90%以上。
17.我国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政策是:
B.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自由
18.我国少数民族使用语言种类达到()种以上。
C.80
19.我国少数民族沿用至今的传统文字一共()种D.15
20.我国少数民族居住的边疆地区与()个国家接壤D.14
21.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政策是:
A.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1我国哪部法律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2.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同时也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政治和思想保障就是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
23.我国是一个宗教多元化的国家,对少数民族影响最大的宗教是C.佛教和伊斯兰教
24.我国有约3000万少数民族人口散居在全国各地的大、中城市,农村地区,包括1200多个民族乡、镇中,约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
B.1/3
X
1.西部地区包括我国B.12个省、市、自治区
2.下列各项中,哪个不属于民族识别的依据:
A.族体名称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国家民委规划出版的中国少数民族五种丛书的是D.《中国少数民族法制通史》
4.下列关于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产生的社会根源的论述中正确是的D.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的社会主义制度下,民族内部的阶级对立已经消失,民族问题的性质和以往已经不同了
5.下列关于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提法哪个是正确的?
D.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6.下列行政建制中,属于国家法律明确界定的民族自治地方是C.自治县
7.下列民族过程中哪个属于民族发展的最后阶段D.民族融合
8.下列民族中,解放前实行盟旗制度的民族是C.内蒙古的蒙古族
9.下列民族中解放前处在原始社会形态的民族是B.东北的鄂伦春族
10.下列民族中哪个民族是新中国成立后更改族称的?
B.德昂族
11.下列民族中哪个是国务院确认的第55个少数民族?
C.基诺族
12.下列民族中哪个是民族发展过程中典型的分化.组合形成的?
D.美国美利坚民族
13.下列民族中属次生形态的民族是:
D.回族
14.下列民族中属原生形态的民族是:
B.汉族
15.下列哪个民族几乎全民信仰佛教D.藏族
16.下列哪个民族几乎全民信仰伊斯兰教B.东乡族
17.下列少数民族干部中哪个是中国共产党最早期的党员,而且是我党一大、二大及五大代表C.邓恩铭
18.下列社会现象中最先消亡的是A.阶级消亡
19.下列实体中哪些不属于人们共同体发展序列?
C.种族
20.下列属于民族发展外因的是:
A.民族关系
21.下列四项中,哪个不属于民族的基本特征D.共同血统
22.下列四项中,哪个不属于民族问题产生的社会因素?
A.民族特征
23.下列文学作品中,哪个被誉为“中国三大英雄史诗”之一C.《玛纳斯》
24.下列有关民族素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D.民族素质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综合指标
25.下列有关民族与阶级关系的看法中正确的是B.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范围内,民族压迫的内容比阶级压迫的内容广泛和复杂
26.下列与民族特征有关的论述中,正确的是A.民族的特征与特点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27.下面关于民族问题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
B.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
28.现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迫切要求()的问题上。
B.加快经济文化发展
29.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A.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30.现今世界上共有()多个民族,居住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
C.3000
31.现在我国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的关系。
D.各族劳动人民之间
32.新世纪新阶段把“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作为民族工作的主题,其精神实质是:
A.要进一步凝聚各民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33.新中国成立60年来,少数民族干部从1950年的1万多人发展到现在的。
D.290多万人
34.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曾先后帮助()个没有文字或文字不完备的少数民族创制了拉丁字母的形式的拼音文字。
A.11
35.新中国成立后,清除了教会中的帝国主义势力,所实行的教会"三自"方针是B.自治、自养、自传
36.新中国成立前,有文字的少数民族只有B.18个
37.新中国的民族平等主张直接来源于:
D.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观
38.一般来说,民族形成的时间是B.奴隶制社会
39.一个村集体要求更改民族成分应该报请哪一级民族工作部门审批B.地区(自治州、地级市)
Y
1.原则上我国公民在年满多少岁时便不可以更改民族成分B.20岁
2.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是D.民族
3.以下不属于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是:
C.语言
4.以下四项中,不属于民族基本属性的是:
D.民族竞争属性
5.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民族基本特征的是C.共同血统
6.由于民族地区教育发展落后,培养不出大量急需人才,因而造成民族地区缺乏大量的(),造成教育落后,导致出现经济发展迟缓的状态。
A.科技人员和教员
Z
1.在当代中国,平等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础,只有A.发展才能实现各民族真正的平等;只有实现各民族的平等,国家才能长期稳定和发展。
2.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史上,提出第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民族定义的人D.斯大林
3.在民族发展过程中,下列哪些民族属于异源同流B.回族
4.在民族发展中,“同源异流”现象属于:
B.民族分化
5.在民族发展中,“异源同流”现象属于A.民族组合
6.在民族发展中,下列表述哪一个和民族属性无关D.良好的民族交往是民族加快发展的动因之一。
7.在民族发展中,下列哪个属于民族发展的内因A.民族属性
8.在民族发展中,下列哪个属于民族发展的外因B.民族关系
9.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的是B.经济发展
10.在民族六要素中,具有比较稳定并最易于表露于外的民族特征是D.共同风俗习惯
11.在民族六要素中,具有相当稳定性、历史连续性和持久性的要素是A.共同心理认同
12.在民族六要素中,起基础作用的要素是C.共同生产方式
13.在民族问题上国内与国际问题交织的现实情况下,我们处理民族问题必须坚持C.主权原则
14.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每个民族至少有代表()人参加。
D.1人
15.在少数民族爱国主义的史诗里,D.蒙古族土尔扈特人东归的故事光辉灿烂。
是18世纪我国民族史上一桩重大事件,也是世界史上罕见的悲壮义举。
16.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主要集中表现为A.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要求加快发展经济文化事业
17.在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长期存在的主要原因是C.民族间的差异和发展差距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消灭
18.在我国,凡人口在()以上的民族均有人担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的委员。
B.100万人
19.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最后被确认为一个少数民族是。
C.基诺族
20.在中国第一个比较完整的翻译介绍西方的民族定义的是谁?
A.梁启超
21.在中国第一个翻译介绍西方化民族定义的是A.梁启超
22.指民族在自身发展和交往过程中,失去自己民族的特性,接受别的民族特征,变成别的民族的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是C.民族同化
23.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3位代表之一邓恩铭是属于。
B.水族
24.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民族6要素中的共同历史渊源中包括地域渊源和:
C.族体渊源
25.中国古代“民族”一词最早出现于何时B.南北朝时期
26.中国古代较普遍使用的对民族共同体的特定称呼是A.夷狄
27.中国近现代“民族”一词的来源B.从国外引进的
28.自治机关民族化的核心任务是A.培养、选拔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
29.最早成立的省级民族自治地方是:
B.内蒙古自治区
30.最早提出宗教信仰自由口号的是C.资产阶级
多选题
字符()开头
1.()是我国民族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B.实现民族平等C.加强民族团结D.促进各民族发展繁荣E.从而使我国的民族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符号《》开头
1.《福乐智慧》和《突厥语大词典》以及民间长诗《阿诗玛》、叙事诗《召树屯》、《望夫云》等,在各族人民中广为流传。
它们是以下民族的智慧结晶。
A、白族B、彝族C、傣族D、维吾尔族
2.《民族区域自治法》调整的对象是A.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