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三高补班上学期周练三821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届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三高补班上学期周练三821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三高补班上学期周练三821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三高补班上学期周练三821历史试题解析版
河北定州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四历史周练试题(三)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地区民族的交流和融合,其主要表现有()
①鲜卑劳动者成为中原农民②鲜卑贵族成为中原封建地主③汉人胡食、胡服④《齐民要术》介绍黄河流域畜牧业生产技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
2.唐朝前期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管理。
可以作为其直接证据的是()
A.“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B.“勒坊内开门,向街门户,悉令闭塞”
C.“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D.“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3.“实际上,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洋探险时才开始。
”主要是由于()
A.在此以前未出现著述世界历史的史学家
B.使人类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C.他们在探险过程中都曾记述了所到地区的历史
D.其探险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4.梭伦、克里斯提尼、伯利克里的改革共同的局限性是
A.没有赋予公民充分的民主权利
B.以财产资格确定公民权利
C.侧重政治改革,没有提高公民经济地位
D.没有使所有社会成员平等享有权利
5.各国使用的世界地图基本是两种:
一种是以太平洋为中心的世界地图,亚洲一些国家,如中、日等使用的便是这种世界地图;另一种是以大西洋为中心的世界地图,西方和美洲国家都使用这种世界地图。
由此可见,地图的绘制的差异体现了
A.体现以“本国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B.完整表达环太平洋地区的地理关系的需要
C.遵循了不切割或少切割陆地的绘图原则
D.“欧洲中心论”的历史影响
6.“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
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
……故曰:
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与上述认识最接近的观点是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B.“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D.“理在气中,道不离器”
7.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大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理中国人的事”,由此推论,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和自由权利
8.理学家王阳明说:
“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
”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9.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大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申国人都设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这里的“空前绝后的大意义”是指辛亥革命
A.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C.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D.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10.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
下列体现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语句是()
①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
②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
③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中庸》)
④德不忧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论衡》)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②③
11.有历史学家认为:
“英国光荣革命后逐步建立起来的议会内阁制,以及由两个政党竞争执政的两党制,成为以后出现的民主国家普遍效法的基本政治制度。
可是从真正的民主意义来考察,当时的英国还不能称为民主国家。
”这么说的依据是当时英国
A.人民的选举权受到严格限制
B.国王依然有强大的政治权力
C.内阁向议会负责,缺乏实权
D.两党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
12.1991年3月2日,《解放日报》头版刊发评论《改革开放要有新思路》。
文章论述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指出:
有些同志总是习惯于把计划经济等同于社会主义,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认为在市场调节背后必然隐藏着资本主义的幽灵。
这一评论发表的背景是
A.邓小平发表了“南方谈话”
B.受苏东剧变影响国内改革停滞不前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十四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3.下表是1975~1995年我国各级学校中女生占学生总数比例(%)的统计表。
结合所学可以推断
年代
高等教育
中等技校
中等师范
中学
小学
1975
32.6
34.4
/
39.3
45.0
1980
23.4
37.2
26.0
39.6
44.6
1985
30.0
38.6
/
40.2
44.8
1990
33.7
42.4
52.4
41.9
46.2
1995
38.5
48.3
62.8
45.2
47.5
A.20世纪80年代,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明显减少
B.“双百”方针的提出推动了我国基础教育的快速发展
C.改革开放后我国才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D.教育改革和观念进步是我国女性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
14.孙中山在最初开展革命活动时,主要赢得了秘密会社、下层阶级和海外华侨的支持,却没有得到士大夫阶层的拥护,他们普遍支持康有为和梁启超。
l900年后,越来越多的士人加入了孙中山的事业,孙的形象由原先“犯上作乱者”一变而成为爱国志士。
促成这种转变的主要因素是
A.列强加剧侵略扩张B.革命思想的不断传播
C.清廷日益腐朽反动D.孙中山个人声望提高
15.汉阳铁厂是洋务运动中最早创办的钢铁企业,被西方视为中国钢铁业觉醒的标志。
在1908~1911年间,中国国内钢铁市场的整体容量约为29万余吨,其中汉阳铁厂年均产量为12万吨(其中出口量约5万余吨)。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得出的结论准确的是
A.该铁厂创办于清末新政的大潮之中
B.于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超过三分之一
C.改变了国内市场由列强主宰的格局
D.以官办为始的中国近代工业化缩影
16.下图为某同学总结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示意图,图中长方框中应填写
A.海上丝绸之路开通B.美洲白银大量进入中国
C.佛教思想融入儒学理论体系D.《本草纲目》翻译成外文出版
17.公元前513年,晋国赵鞅将刑书条文刻铸在铁鼎上,公之于众,史称“铸刑鼎”。
孔子对此批评说:
“晋其亡乎!
”孔子认为,将治理民众的刑法铸于鼎上,混淆了贵贱尊卑的等级。
“贵贱无序,何以为国?
”这反映了
A.“刑鼎”体现青铜器冶铸技术的进步
B.孔子反对以严刑峻法治理国家
C.“贵贱无序”会危及到君主专制统治
D.孔子力图维护传统的等级秩序
18.“它(科举制)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的影响的制度。
”“中国竞争性文士考试制度是该国特有的制度,并持续了一千多年。
”材料表明科举制
A.有利于选拔社会人才B.能够缓和尖锐的民族矛盾
C.具有稳定性和独特性D.有力地防止了权威被颠覆
19.明代蒲州商人范世奎经商西北,“义而资益巨,占良田数百亩”。
乾隆时,浑源、榆次二州县富商大贾“且多置买田地”。
上述材料表明明清时期
A.商人仍遵循“以末起家,以本守之”的传统观念
B.商业资本发展并开开始转化为产业资本
C.晋商精明能干,敢于开拓新的领域
D.官商勾结,搞垄断和特权交易
20.我们中国人自古就有“同祖同宗”、“认祖归宗、”“寻根问祖”、“叶落归根”等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下列与之对应正确的是
A.夏、王位世袭制B.周、分封制
C.周、宗法制D.唐、科举制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2小题,40分)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剑是维护自由的最后手段,一且自由得到确立,就应该将它放在一旁。
我最大的期望是看到人类的苦难——战争——自地球上消失。
——华盛顿
材料二1948年1月13日~18日,甘地举行一生的最后一次绝食。
甘地在结束最后一次绝食时向信徒们发表演说:
你们不要把你们居住的城市与全国其他地区分隔开来。
你们必须在整个印度和巴基斯坦恢复和平……如果我们记得,生命只有一次,那么我们没任何理由相互视为仇敌……愿神使我们大家更加明智。
——(法)米尼克·拉皮埃尔、(美)拉里·柯林斯《圣雄甘地》
材料三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完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
……只要人被有计划地训练来对人类犯罪,这样造成的心理状态只能一次又一次地导致大灾难。
我们唯一的希望就在于拒绝会有助于准备战争或者以战争为目的的任何行动。
——摘编自许良英等译《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华盛顿是怎样看待战争与自由的关系的。
(2)材料二主要反映了甘地怎样的思想主张?
甘地的思想对解决当今社会问题有何借鉴意义?
(3)根据材料三,指出爱因斯坦的主要观点。
(4)综上,概括三位人物的共同品质。
22.秦始皇和康熙帝都是中国古代有作为的君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秦始皇二十六年诏版(拓本)文字如下:
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材料二1673~1681年,年轻的康熙帝指挥了一场平叛战争,他后来多次谈起战争前后自己的变化,说:
“前者凡事视之以为易;自逆贼变乱之后,觉事多难处,每遇事必慎重图维,详细商榷后定。
”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材料三政事不论大小,全由皇帝一人裁决,秦始皇规定一天看章奏(竹简)一百二十斤(秦一斤合今半市斤),不看完不休息。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四朕自临御以来,一切机务必皆躬亲,从不敢稍自睱逸。
……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身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钜细,朕必躬自断制。
——《清圣祖实录》康熙五十八年
(1)根据图片写出材料一中空缺的文字。
(2)秦始皇在这一诏书中颁布了什么经济措施?
有何意义?
(3)依据材料二,说明“平叛战争”所指事件及对康熙帝的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4)依据材料三、四,概括秦始皇和康熙帝处理政务的共同点。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对于促进民族融合来说,北魏孝文帝改革主要就是对鲜卑族的习惯和风俗进行改造,涉及到了姓氏、服装、土地和语言等等。
在经济方面也涉及到了土地制度的改革,使汉族先进的生产技术融入到鲜卑族内,因此①②③④全部正确,本题选择C选项。
考点:
历史上重大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
2.B
【解析】
试题解析:
唐朝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度,市的启闭由官方统一规定时间,北宋之后打破坊市的时、空界限,草市、夜市才兴起繁荣。
3.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的开辟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洋探险,开辟了新航路,打破了人类彼此隔绝的生活状态,促进了世界各民族联系,世界真正成为一个整体,B项正确。
A、D两项明显与事实不符,排除.C项与材料意思不符,排除。
故选B。
考点: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
4.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知识理解比较能力。
梭伦、克里斯提尼、伯利克里的改革都是为了维护公民的利益,外邦人、妇女、儿童和奴隶不享有民主权利,故D项正确;三人都对公民赋予一定的民主权利,故A项错误;B项是梭伦改革的内容;梭伦改革有经济方面的措施,C项都不符合要求。
所以答案选D。
考点:
历史上重大改革·梭伦改革·梭伦、克里斯提尼、伯利克里的改革
【名师点睛】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①它仅仅是对公民群体而言,而非公民,例如外邦移民、奴隶和它国公民,都没有享有民主的权利;
②是男性公民的民主;
③一切公职由选举和抽签产生,这种轮番而治极有可能导致极端民主化,导致民主制的衰落。
5.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亚洲一些国家以太平洋为中心来绘制世界地图,这样这些国家就处于地图的中央,象征着世界的中心,同样,西方和美洲国家以大西洋为中心来绘制世界地图,这样他们就处于地图的中央,象征着他们是世界的中心,因此地图的绘制的差异体现以本国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故A项正确;BC两项不能解释题干中的差异,故排除;D项只能反映西方,不能说明亚洲国家的做法,故D项错误。
考点:
史学理论·史学研究方法·欧洲中心论、亚洲中心论
6.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
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人和万物都是由于阴阳二气和水火木金土五行相互作用构成的,突出人的价值和作用;此种思想与程朱理学相似。
所以答案选B。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程朱理学
7.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材料中“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反映了反对外来干涉的民族意识;材料中“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体现的是民主意识,因此A项的表述最全面。
考点:
辛亥革命。
点评: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偏重于提供新情景、新材料,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明显的以“能力立意”为主。
8.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对引用历史材料的准确理解和解读。
A选项,是对材料的表面化解读,尤其是望文生义,被材料中的,士农工商所迷惑,成为很多学生的首选;B选项是一个似是而非的概念,不是材料要表达的核心思想;C选项,以偏概全,只是对材料某一角度的理解,不能准确理解材料的完整性。
此题的关键在材料的最后一句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才是王阳明要表达的主题,即理学家们讨论的,心、性、道等哲学问题,世界观价值观的问题。
正心诚意就是得道,就是明理。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考点:
宋明理学
点评:
宋明理学是儒家学说吸收了佛道思想在宋明时期的新发展,是维护封建统治和束缚人们的思想的工具。
包括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大派。
材料主要考查的是王守仁的陆王心学,强调心是世界的本源,各行各业都要从自己的心出发,干好本职的事业。
宋明理学的影响也需要掌握。
9.D
【解析】
试题分析:
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第一点中也就是民族意识,第二点也就是民主意识,这体现了辛亥革命使人们的民族民主意识增强,只有D项符合。
B项只说了民族方面;AC项只是说了民主方面,均不全面。
考点:
辛亥革命的影响
点评: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运动,在革命党人的首创精神的指导下,推翻了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传播了民主共和的观念,颁布了约法,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外国的侵略势力,民族意识逐渐的觉醒。
但是建立的新体制并没有很好地发展下去。
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辛亥革命的背景也需要掌握。
10.D
【解析】
试题分析:
“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大意是自己想站得住首先使别人也能站得住,自己做到通达事理首先要使别人也通达事理。
①句是用于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德不忧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大意是品德不好的人,心胸狭隘,考虑问题不够长远;才能不多的人,眼光浅薄,不能广泛地吸取知识。
②句是对人的基本要求;②③两句都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思想。
因此选D。
考点:
诸子百家
点评: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是高考历史的重点难点,在历年高考命题中均会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并且命题方式也相当灵活多样。
可以说学好从诸子百家到独尊儒术就掌握了教育部高考历史大纲对于高中生对相应知识点理解应用的全部要求。
11.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英国权力中心是议会,议员是由选举产生,但英国公民拥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比例很小,故选A;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主权转移到议会主权,排除B;内阁拥有行政大权,排除C;D项和题意无关,排除。
考点:
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君主立宪制
12.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经济体制改革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91年”。
邓小平是1992年春发表南方谈话,这与题目时间“1991年”不符,排除A;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苏东剧变引发对社会主义的怀疑,造成思想混乱,所以选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1985年,这与题目时间“1991年”不符,排除C;十四大是1992年秋,这与题目时间“1991年”不符,排除D。
考点:
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社会主义建设新阶段﹒南方谈话的背景
13.D
【解析】
试题分析:
分析表格:
女性接受高等教育比例减少并不意味着人数减少,排除A;“双百”方针提出于1956年底,排除B;我国才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20世纪60年代末期,排除C。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改革和观念进步,推动了我国女性教育发展,故选D。
考点:
现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的发展﹒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女性教育
14.A
【解析】
试题分析:
列强加剧侵略扩张是在1895年甲午战争后,不是1900年后,排除A;尽管革命思想的不断传播,但士人接受的是康梁维新思想,对清政府还抱有幻想,排除B;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进步人士对清政府彻底失望,所以改变了孙中山的形象,故选C;孙中山个人声望提高不是主要因素,排除D。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孙中山
15.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汉阳铁厂创办于洋务运动期间,不是清末新政的产物,排除A;由材料可知,汉阳铁厂铁厂市场占有率为五分之二,排除B;当时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改变了国内市场由列强主宰的格局”不符合所学,排除;汉阳铁厂是洋务运动中最早创办的钢铁企业,所以D说法正确。
考点: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洋务运动
16.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海上丝绸之路开通于秦汉时期,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排除A;美洲白银大量进入中国要到16世纪以后,排除B;《本草纲目》成书于1578年,翻译成外文出版更迟,排除D。
佛教思想融入儒学理论体系是指宋明理学的特点,符合题目时间的限定,故选C。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的特点
17.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礼乐制度,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根据题干中“公元前513年”可知是在春秋末期,孔子认为“将治理民众的刑法铸于鼎上,混淆了贵贱尊卑的等级”可知其在竭力维护传统的等级秩序,符合题意的是D项,题干不是在体现青铜器的铸造技术,排除A项;B项不是作者的意图,排除;C项中的“君主专制”不符合历史史实。
考点: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礼乐制度
18.C
【解析】
试题分析:
由“唯一没有被动摇过”、“持续”可以看出材料要反映的是科举制的稳定性和延续性,故选C。
有利于选拔社会人才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能够缓和尖锐的民族矛盾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有力地防止了权威被颠覆,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
19.A
【解析】
试题分析:
材料所讲的是商人发财之后,都购买了很多的田地,这就说明商人商人仍遵循“以末起家,以本守之”的传统观念。
所以答案选A。
B、C、D材料都没体现到,所以都不选。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商业发展的评价
20.C
【解析】
试题分析:
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这是王位世袭制的主要特点,故排除A;分封制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宗族姻亲、功臣子弟、前朝遗民分封领地和相当的治权的政治制度,排除B;科举制是分科考试选官的制度,排除D。
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
“同祖同宗”、“认祖归宗、”“寻根问祖”、“叶落归根”是宗法观念的体现,排除C。
考点: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21.
(1)战争只是用来捍卫自由的最后手段,希望人类能够避免战争。
(2)主张:
反对教派纷争,主张各教派和平共处。
借鉴意义:
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与冲突;促进民族团结和宗教和睦,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2分,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3)科学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科学是给人类造福还是酿祸,关键取决于人类本身;反对将科学成果用于战争(反对科学为战争服务)。
(4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4)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积极进取;爱好和平。
(4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材料中主要叙述了华盛顿对于战争的看法,首先明确他对战争的态度是肯定的,认为战争在此时对美国是有利的。
其次他阐述了战争与自由之间的关系,他认为这个时候的战争是为了争取自由,维护自身自由。
也借此希望人类能够真正自由,避免战争。
(2)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甘地被称为“圣雄”,因为他对于这个印度来说甚至整个世界都有很深刻的影响。
他的非暴力不合作是最主要的思想,也为后面其他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做出了表率。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材料中爱因斯坦格外强调的内容就是一点:
科学。
他把科学的力量强调了出来,认为科学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此外他还强调了人们对于科学的使用问题,他主张将科学使用到和平的方面,反对战争和暴力。
(4)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本题需要学生有很强的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将三者进行对比,得出三者的共同点,并将他们的共同点加以概括总结,得出结论。
这三位有科学家、政治家。
我们要从个人的意志品质上入手,这样更容易。
考点: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杰出的科学家·牛顿、爱因斯坦;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华盛顿;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亚洲觉醒”的先驱·甘地
22.
(1)皇帝。
(2)统一度量衡。
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3)平定三藩之乱。
形成谨慎的执政风格。
维护了国家统一。
(4)专权;勤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