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吨白厂丝加工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387662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149.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00吨白厂丝加工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300吨白厂丝加工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300吨白厂丝加工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300吨白厂丝加工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300吨白厂丝加工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00吨白厂丝加工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300吨白厂丝加工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00吨白厂丝加工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00吨白厂丝加工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300吨白厂丝加工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九江市德安县300吨白厂丝加工扩建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单位:

德安县贝伦特丝绸有限公司

项目建设地点:

德安县宝塔工业园东区

可研报告编制时间:

 

第一章总论……………………………………………………………4

1.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4

 1.2项目基本情况…………………………………………………6

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0

 1.4综合评价………………………………………………………10

第二章背景及必要性………………………………………………13

2.1项目区社会经济状况…………………………………………13

 2.2相关产业发展现状……………………………………………13

 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5

第三章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19

 3.1建设地点选择…………………………………………………19

 3.2建设条件………………………………………………………19

第四章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22

 4.1市场分析………………………………………………………22

 4.2营销策略、方案、模式………………………………………25

 4.3市场风险分析…………………………………………………25

第五章建设方案……………………………………………………26

5.1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26

 5.2建设规划和布局………………………………………………27

5.3建设标准和产品标准…………………………………………27

 5.4技术(工艺)方案……………………………………………28

 5.5设备选型方案…………………………………………………30

 5.6主体工程方案…………………………………………………30

 5.7辅助工程及其它工程方案……………………………………31

 5.8实施进度安排…………………………………………………31

第六章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措施…………………………………33

 6.1环境影响………………………………………………………33

 6.2节能减排措施…………………………………………………33

 6.3环保部门意见…………………………………………………34

第七章项目组织与管理……………………………………………35

7.1组织机构与职能划分…………………………………………35

 7.2劳动定员………………………………………………………35

 7.3管理措施………………………………………………………36

 7.4技术培训………………………………………………………38

 7.5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39

第八章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41

 8.1投资估算依据…………………………………………………41

 8.2投资估算………………………………………………………41

 8.3资金来源………………………………………………………42

 8.4财政资金的使用范围…………………………………………42

第九章财务评价……………………………………………………43

9.1财务评价依据…………………………………………………43

9.2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和附加估算……………………………43

9.3总成本及经营成本估算………………………………………44

 9.4财务效益分析…………………………………………………45

 9.5不确定性分析…………………………………………………46

 9.6财务评价结论…………………………………………………48

第十章社会效益分析………………………………………………49

 10.1对当地主导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49

 10.2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49

 10.3带动农户及农民增收效果分析………………………………50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1.1.1概况

项目单位法定名称:

德安贝伦特丝绸有限公司

企业性质:

私营企业

股东构成:

王玉兴、周仿英、朱晓敏和朱炳坤分别持有公司54.12%、0.88%、16%、29%的股份。

发展历程:

2005年1月,王玉兴投资创办德安县桑蚕丝业发展有限公司。

2006年3月,王玉兴在在县宝塔工业园东区购置工业用地40亩,筹建德安县桑蚕丝业发展有限公司缫丝厂。

2007年1月,为发展德安桑蚕产业,做强做大缫丝企业,王玉兴增资扩股,将德安县桑蚕丝业发展有限公司变更为德安县贝伦特丝绸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万元。

主营业务:

桑茧加工及销售

主导产品:

白厂丝、桑蚕丝绵被、蚕蛹。

人员结构:

员工总数168人。

其中,管理5人、行政2人、财务2人、销售3人、技术18人、生产138人;大专或本科3人、高中或中专27人、初中或技校以下138人。

获得的主要业绩、荣誉:

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秉承“顾客至上,锐意进取”的经营理念和“尽善尽美,精益求精”的质量方针,发扬“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为海内外客户提供了大量的优质产品。

2008年1月,公司被九江市产业化经营领导小组认定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市级龙头企业。

2008年3月,公司在农村合作银行信用等级评定中被评为AAA级。

2010年9月,公司被江西省产业化经营领导小组认定为农业产业

化经营省级龙头企业。

1.1.2财务状况

2008年度公司资产总额2343万元,其中固定资产净值871万元,流动资产1278万元,负债总额703万元,所有者权益1640万元,实收资本500万元,营业收入966万元,交纳税金35万元,净利润67万元,净资产收益率8.08%,资产负债率30.01%。

2009年度公司资产总额3965万元,其中固定资产净值1141万元,流动资产2648万元,负债总额1861万元,所有者权益2103万元,实收资本500万元,营业收入4448万元,交纳税金169万元,净利润463万元,净资产收益率24.76%,资产负债率46.95%。

1.1.3法人代表基本情况

公司法人代表:

王玉兴,男,49岁,大专学历。

主要业绩:

投资办厂,盈利创业。

主要业绩如下:

1994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他抓住机遇,下海经商。

1996年,年创利税10多万元。

1997年,来到广西壮族自治区上林县民族缫丝厂租赁经营,年创利税80万元。

2000年,收购江西武宁县缫丝厂成立了江西凯利丝业有限责任公司,年完成工业产值5000余万元,年创利税100多万元。

2005年,在德安县投资创办了德安县桑蚕丝业发展有限公司。

2006年,在在县宝塔工业园东区购置工业用地40亩,筹建德安县桑蚕丝业发展有限公司缫丝厂。

2007年,增资扩股,将德安县桑蚕丝业发展有限公司变更为德安县贝伦特丝绸有限公司,兴建缫丝厂。

2009年,公司通过ISO9001-2008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在德安县发展期间,他始终坚持“质量第一,诚信为本”的原则,诚信经商,合法经营,不但没有拖欠职工工资和税款现象,反而多次被有关部门评为优秀外商投资企业家。

主要社会兼职:

德安县工商联浙江商会副会长。

有无破产、银行欠资或其他需要说明的有关社会形象和诚信问题:

王玉兴在德安县经营期间,无破产、银行欠资及其他有损社会形象和诚信的问题。

不仅如此,在他的主持下,公司还通过了中贸远大诚信通认证。

企业信誉深受好评。

1.2项目基本情况

1.2.1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及建设地点

项目名称:

300吨白厂丝加工扩建项目

建设性质:

扩建

建设地点:

江西德安县宝塔工业园东区。

1.2.2产品方案及规模

产品方案:

以主要用来制作真丝绸及服饰产品且具有高附加值的白厂丝作为企业主要加工产品。

建设规模:

总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

其中,主体工程2000平米,附属工程200平米。

购置自动缫丝机2组800绪及配套设备。

扩建优质高产稳产蚕桑基地5000亩。

1.2.3品种、技术、设备方案

主要品种:

白厂丝、桑蚕丝绵被、蚕蛹

技术来源:

自有技术,关键技术水平为国内先进

设备方案:

主要设备清单如下:

设备名称数量规格型号供应厂家

自动缫丝机2组FY2008型杭州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复摇机2组D113A型广东佛山纺织机械厂

丝棉机2台 德清金博五金加工厂

送茧装置2条湖州丝绸机械厂

煮茧机1组FY201V型杭州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真空泵1台JZJ2S600-2.2.1淄博红日真空设备厂

压茧机1套淄博红日真空设备厂

复摇小篗800个广东佛山纺织机械厂

打包机1台DBJ—95型海宁永兴丝业机械厂

发电机组1组W200-4-S型泰兴黎明发电机设备厂

水膜除尘装置1套南昌榕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1.2.4土建工程

主要建筑物、构筑物名称类型工程量

 生产厂房钢架混合结构2000平方米

配电房砖混结构50平方米

污处车间砖混结构150平方米

1.2.5建设期限

项目建设期限自2010年11月至2012年6月止,计划用时20个月,各阶段目标与任务安排如下:

第一阶段(2010/11-12):

前期准备工作,完成可研报告编写、项目规划设计等工作任务。

第二阶段(2011/1-6):

筹措资金,土建主体工程施工,完成生产厂房建设、基地面积和桑农培训等工作任务。

第三阶段(2011/7-12):

土建辅助工程施工,完成水管铺设、配电房、污处车间、水泥路面硬化、厂区绿化等建设任务。

第四阶段(2012/1-4):

设备选购、安装与调试。

完成加工生产线和环保设备安装调试及员工招聘培训等工作任务。

第五阶段(2012/5-6):

试生产。

根据生产实际调整工艺、技术参数,分析、整理数据和资料,进行项目总结和验收。

1.2.6投资结构及资金来源

投资结构:

项目总投资为1000万元。

其中固定资产投资400万元,建设期利息60万元,流动资金540万元。

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建筑工程150万元,设备购置及安装200万元,桑蚕种养基地建设投资50万元。

资金来源:

项目需投资1000万元。

其中:

申请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50万元。

地方财政配套资金30万元,企业自筹资金420万元,银行贷款400万元。

 1.2.7项目效益

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后,年加工干茧能力可达1020吨,年产白厂丝300吨、蚕蛹360吨、副产品270吨,实现销售收入10290万元,上缴税金390万元。

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6.8%,财务净现值为2731万元,投资回收期为3年。

社会效益:

项目所在地原以种植水稻、棉花、蔬油菜等传统农作物为主,产业结构单调,经营方式传统,劳动生产率低,经济效益差。

项目建成后,产业结构将由原来的“二指禅”转变为“三足鼎”,形成粮、棉、桑三分天下各有其一的产业格局;经营方式将由传统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项目的实施,对发展区域主导产业,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将产生重要影响,对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实现农民生活“奔小康”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项目单位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与基地合作社签订1.5万亩种养收合同,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可带动3000余户农民养蚕致富,户年均纯收入可增加9000元。

另外,项目建成后还可增加80个就业岗位,能有效缓解下岗职工、返乡农民工的就业压力。

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2011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国农办[2010]186号)

(2)《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龙头企业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参考提纲》(国农办[2010]188号)

(3)农业部关于印发《农产品加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通知(农企发[2006]7号)

(4)《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6-2015年)》(农业部2007年7月30日)

(5)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意见的通知

(6)《德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

(7)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

1.4综合评价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项目建设是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区域发展规划要求,顺应“东桑西移”形势的重要举措;是解决蚕茧产加失衡问题,完善农业产业链,提高蚕丝供应量的必然选择;是推动当地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是节能减排、建设可持续发展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迫切要求;是解决企业自身存在问题的根本途径。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该项目建设从技术方面来看,技术路线成熟,工艺装备先进,建设标准符合要求。

从经济方面来看,投资结构合理,资金来源有保障,投资收益率高,投资回收期短,经济效益好。

从环境方面来看,自然资源丰富,社会环境优良,环保措施得当,“三废”排放达标。

从市场方面来看,供求关系结构优化,销售价格动中趋稳,市场需求旺盛,市场前景广阔。

项目风险评估:

项目建设的风险因素主要是宏观经济风险、产业风险、市场风险以及资源风险。

就宏观经济风险而言,我国经受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考验,在未来的5-10年内一般不会出现经济萎缩和通货膨胀的可能,所以风险不大。

就产业风险来说,茧丝绸行业兼具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符合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在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进程中,大有可为,发展前景广阔。

因此产业风险较小。

对市场风险来说,项目单位实行统包统销经营方式,利益分配虽然不多,但也没有什么风险。

对资源风险而言,假如桑蚕种养面积有1.5万亩,鲜茧年产量可达2250吨,而项目生产线年设计加工能力为干茧1020吨、鲜茧3060吨,当地原料可满足企业73.5%的生产需求量。

因此资源风险也较小。

项目带动作用:

桑蚕产业不仅是生态产业,更是劳动密集性产业,带动能力尤为强劲。

本项目建成后,将着力引进丝绸织造企业,拉长桑—蚕—丝—绸产业链,并采取有效措施增加白厂丝的需求量,促使项目所在地如期实现3万亩的桑蚕种养目标。

这一目标的实现将带动6000余农民参与桑蚕产业化经营,带动248人直接就业,三足鼎立格局随即形成。

制约因素及解决方案:

本项目建设存在的制约因素主要是蚕贱伤农。

受2006年年丝价暴跌后过低茧价的打压,严重挫伤了蚕农的积极性。

蚕农弃桑弃管少养,甚至砍桑种棉,从而导致了前两年蚕茧难收、今年茧、丝价暴涨的动荡局面。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一是加强科技服务,努力提高蚕茧的产品质量;二是继续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延伸丝—绸产业链;三是与桑蚕专业合作社签订最低保护价养收合同,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使农户尝到蚕贱不愁卖、茧贵好赚钱的甜头,以提高农户从事桑蚕业生产的积极性。

结论:

该项目的提出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也符合当地产业的发展规划,在政策方面可行;项目技术方案科学合理,工艺装备先进适用,在技术方面可行;项目投资风险小收益率高,经济效益好,在经济方面可行;项目投资环境好,环保要求达标,在环境方面可行;项目市场前景广阔,发展空间大,在市场方面可行。

项目带动能力强,辐射农户多,既能促进桑蚕种养业的发展,又能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良性格局,这对发展区域主导产业,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项目建设既有必要性,又具可行性。

建议:

给予该项目批准立项。

项目单位将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

 

第二章 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区社会经济状况

德安县位于赣北,庐山脚下,鄱阳湖之滨。

幅员面积863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98.6万亩、耕地面积11.4万亩。

全县下辖15个乡(镇、场),82个行政村,总人口16.4万(农业人口11.1万)。

2009年,德安县非公有制经济增长迅速,全县5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5.9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56.1亿元、主营业务收入54.8亿元、创税收1.4亿元,占全县财政总收入的44.3%;全县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为11.6:

62.8:

25.6;全县GDP完成27.4亿元,增长15.3%,财政总收入达到3.16亿元,增长35.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06亿元,增长34.1%,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034元,同比增长10.4%,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8121元,同比增长16.7%。

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提升。

2.2相关产业发展现状

蚕茧加工的相关产业是上游的桑蚕种养业和下游的丝制品织造业。

桑蚕种养业的发展现状:

2005年以前,德安县农业产业主要以棉花和水稻为主,其中棉花6万亩、水稻5万亩,蔬菜等其它农作物1万亩左右,有部分零星桑树。

2005年1月,通过招商引进浙江桐乡市凯迪丝业有限公司投资德安,创办了德安县桑蚕丝业发展有限公司(2007年变更为德安县贝伦特丝绸有限公司)。

2005年3月,县政府及农业部门调整农村工作思路,作出决策,大力发展桑蚕种养业。

在政府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下,丝业公司建立蚕桑种养基地3000亩,并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贸工农一体化”的模式,开展桑蚕产业化经营。

2006年全县蚕桑种养面积发展到4500亩。

为加快蚕桑业发展步伐,县政府又及时出台优惠扶持政策,补助农民蚕苗款每亩60元,连片50亩以上蚕苗款不足部分一律由乡镇奖励;补助大棚养蚕,竹木结构每座补助200元或每亩600元,钢管和水泥结构每座补助300元或每亩900元。

2007年至2010年,全县水稻和蔬菜等其它作物种植面积基本维持原状,棉花减至5万亩,蚕桑面积扩大到了1万亩,主要分布在磨溪乡4000亩、高塘乡2000亩、车桥镇1500亩、丰林镇1500亩、聂桥镇1000亩。

全县蚕茧总产量达1500吨。

丝制品织造业发展现状:

本世纪初中国加入WTO后,对外贸易限制减少,出口进展加快。

2005年底生丝曾疯涨到每吨35万元。

可到了2006年6月生丝价格却一路暴跌,泻至每吨22万元,暴涨暴跌对丝绸品出口造成了严重影响。

随后遇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和南方冰冻雪灾、西南大旱灾等自然灾害,致使丝绸业出口一直不振,且逐年递减,需求减少。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最主要的还是2006年丝价暴跌后过低茧价的严重打压,茧贱伤农大大打击了蚕农的积极性,使得蚕农弃桑弃管,收缩桑园规模,减少了蚕养量。

然而,就在蚕茧供应量减少的同时,丝绸制品销售却在逐渐回暖。

今年上半年,虽然金融危机潮尚未完全消退,但丝绸制品织造业却已呈现出强劲的复苏景象,丝绸出口量价齐升,同比分别增长一至两成左右。

内销方面特别是家纺用丝更是大幅增长。

“条条蚕丝被,飞入百姓家。

茧子不愁卖,桑树不烦砍。

”家纺消耗茧丝几乎接近总产量的1/5。

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从产业政策及行业、区域发展规划来看,我国茧丝类特色纤维在世界占有重要的地位,蚕茧和丝产量均占世界生产总量80%左右,是主导世界茧丝价格走势的茧丝绸原料大国。

同时,我国茧丝类特色纤维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质量和价格竞争优势,是我国极为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

国家农业部编制的《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6-2015年)》指出,蚕茧生产的主攻方向是调整布局,蚕桑“西进”。

优势区域(含江西)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行标准化生产,建设优质高产稳产蚕桑基地。

为顺应国家“东桑西移”布局规划,我省产业发展规划将我县列为发展桑蚕业的优势区域,我县成为江西桑蚕产业发展的重点基地之一。

而区域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壮大。

本公司作为德安县境内唯一一家桑蚕业龙头企业,进一步扩大蚕茧加工规模,扩建优质高产稳产蚕桑基地,大力推进白厂丝加工扩建项目建设势在必行。

从完善农业产业链条来看,蚕茧加工产业链的构成为:

公司所在地的桑蚕种养业生产蚕茧→蚕茧加工生产蚕丝→织造业生产丝制品。

2010年全县蚕桑面积为1万亩,随着“东桑西移”步伐的加快,预计至2013年,蚕桑面积将达2万亩,全年鲜茧总产量可达3000吨。

而于2007年更名成立的德安县贝伦特丝绸有限公司,其年加工能力仅有2040吨,蚕茧年产量逐步增长与蚕茧加工能力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

另外,由于受2006年丝价暴跌后过低茧价的严重影响,蚕农砍桑改种,收缩桑园规模,大大减少了蚕养量,致使今年上半年蚕丝供不应求。

为均衡蚕茧产加差异,完善农业产业链,提高蚕丝供应量,大力实施白厂丝加工扩建项目是本公司的必然选择。

从结构调整及农民增收来看,一方面,为顺应茧丝绸行业发展形势,承接商务部“东桑西移”工程,德安县“十二五”经济发展规划意向性表明,在十二五期间,将桑蚕种养面积发展到3万亩,实现粮棉桑三分天下各有其一的产业格局。

另一方面,发展桑蚕种养业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蚕茧的正常价位在每公斤28元左右,养蚕亩产量约为150公斤,桑蚕种养亩产值为4200元,剔除亩生产成本400元,养蚕每亩纯收入为3800元。

而粮棉等传统农业生产,亩纯收入不足2000元,桑蚕种养比粮棉种植每亩多增加1800元纯收入。

产业结构调整后,全县桑蚕面积若能达到3万亩,那么全县农业可增效5400万元;农民种桑养蚕每户按5亩计算,年可增收9000元。

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由此可见,白厂丝加工扩建项目建设是推动当地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有效手段。

从节能减排来看,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单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

本公司作为社会一份子,注重节能减排是应尽之职。

节能减排的措施很多。

首先,采购原料应从本地着眼,因为采购本地的原料不仅能减少运输成本,而且还能减少在原料运输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

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汽车释放的二氧化碳48%来自运送非本地原料(产品)的车辆。

其次,尽量做到不要让本地的原料运往外地,理由同上。

第三,推广应用水膜除尘、废水循环利用等新技术,实施废水资源化、“零排放”等工程,促进节能减排,改善生态环境。

第四,不过度包装,这表示在包装过程中,降低了能耗,减少了送往垃圾填埋地的垃圾,也减少下游客户的经济负担。

从可持续发展来看,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重大决策中要特别注重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经济增长点,增长点也叫增长极,是指某些特定的产业部门或地区在经济增长中起着特殊作用和占据支撑区域的重要作用。

首先,其规模应相对地大,才能产生充分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其次,应是增长最快的产业和地区;第三,应同其他产业部门之间具有高强度的投入产出关系,极具传递分散增长效应之功能;第四,它应是创新型“朝阳”产业或企业。

桑蚕产业既是劳动密集性产业,又是地方经济增长较快的产业,同相关产业之间具有高强度的投入产出关系,其增长效应能够较快被传递分散。

因此,桑蚕业是支撑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朝阳”产业,但规模必须要大,规模小了不能产生充分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

综上所述,扩大蚕茧加工规模,扩建优质高产蚕桑基地,实施白厂丝加工扩建项目是节能减排、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迫切需要。

从解决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来看,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和商务部印发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