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电子备课凤凰版江苏教育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382004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70 大小:53.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电子备课凤凰版江苏教育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电子备课凤凰版江苏教育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电子备课凤凰版江苏教育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电子备课凤凰版江苏教育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电子备课凤凰版江苏教育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电子备课凤凰版江苏教育版.docx

《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电子备课凤凰版江苏教育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电子备课凤凰版江苏教育版.docx(7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电子备课凤凰版江苏教育版.docx

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电子备课凤凰版江苏教育版

小学四年级科学第一单元电子备课

单位

年级

时间

任课教师

第1课时

总第1课时

课题

空气的性质

教学目标

1、能用多种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2、能用多种方法认识空气的性质。

3、能比较水和空气的异同。

4、知道压缩空气有弹性,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了解并关注压缩空气在生活及生产中的应用。

5、能做简单的压缩空气探究性实验。

6、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利用空气也占据空间的例子,体验身边事物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认识空气的性质。

教学难点

了解空气能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教学准备

黑塑料袋、水槽、透明的玻璃杯、空塑料瓶、气球2个、纸、橡皮、注射器、细木棍一根、篮球、制作喷气气球的材料等。

预习提纲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研究黑袋子里装的是什么?

感知空气的存在。

1、教师出示一只鼓鼓的黑色袋子,提出问题:

黑色袋子里装了什么?

2、对话和交流:

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经验猜测,

3、学生自由感知,汇报。

4、打开袋子,观察:

什么都没有?

教师引导:

袋子里真的什么都没有吗?

刚才可是鼓鼓的呀!

5、学生说说空气的印象,教师板书。

(了解空气,并且随机板书空气的特点,如:

看不见(没有颜色、透明)、摸不着、没有味道、没有气味等)

6、引导学生用感官感受:

眼睛看、嘴巴尝、鼻子闻、耳朵听、手摸……

7、教师质疑:

既然空气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那么你们凭什么说袋子里装了空气呢?

你能用什么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充分交流、演示)。

引导学生用学具袋里的注射器、气球等材料。

二、空气确实存在,就在我们的周围,再来看看一个纸团的秘密吧。

1、探究空气具有占据空间的性质。

(1)实验一

如果我把纸团放在杯子底部,再把杯子竖直压入水槽中,你认为杯子里的纸团会湿吗?

(有的同学说纸团会湿掉,有的同学说不会。

究竟结果怎样呢?

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现象,看看哪种说法是对的?

(教师演示纸团不会湿实验)待同学们看到纸团未湿后,再演示纸团被浸湿实验,请生说说两种实验结果为什么不同,大胆猜测。

(2)实验二

①班上哪个同学肺活量大?

我请他来吹一个气球。

②这里有一个塑料瓶,还是那个气球,把它放在瓶子里,再让他吹看看。

③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④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你们小组能解释吗?

(3)上面的两个实验,说明空气具有什么性质?

(师生共同总结)

2、研究空气有质量。

(1)把两只吹了气的气球吊在小棒上,保持平衡,刺破一个,你认为会发生什么变化?

(2)说明了空气具有什么性质?

(3)这个实验还可以怎么做?

3、认识空气具有流动性。

你用什么办法可以证明空气具有流动性(生吹大气球,对着自己的脸放出气球里的空气,用皮肤感觉空气的存在,并说明空气具有流动性。

4、感受空气能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①用一个放了气的篮球,但从外部看看不出里面没空气,然后让学生继续给篮球打气,体会空气被压缩以及压缩多少与篮球弹的高低的关系?

②体会手压充气塑料袋的感觉和观察松手后塑料袋的复原。

“你发现了什么?

怎么解释呢?

二次备课

效果检测情况

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学科第一单元电子备课

单位

年级

时间

任课教师

第2课时

总第2课时

课题

空气的性质

教学目标

1、能用多种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2、能用多种方法认识空气的性质。

3、能比较水和空气的异同。

4、知道压缩空气有弹性,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了解并关注压缩空气在生活及生产中的应用。

5、能做简单的压缩空气探究性实验。

6、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利用空气也占据空间的例子,体验身边事物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认识空气的性质。

教学难点

了解空气能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教学准备

黑塑料袋、水槽、透明的玻璃杯、空塑料瓶、气球2个、纸、橡皮、注射器、细木棍一根、篮球、制作喷气气球的材料等。

预习提纲

第二课时

一、.空气与其它物体的性质对比。

(1)还记得我们三年级时了解的水吗?

(2)谁来说说水和空气在性质上有什么区别?

(3)书上的表格请你们讨论以后填写。

(4)学生汇报、补充。

二、研究喷气气球实验

(1)研究如何做喷气气球。

(2)师演示喷气气球实验,生记录、观察,得出结论:

充气量的多少与它跑的距离有关。

充气量越多,气球跑的就越远。

三、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

(1)今天我们了解了空气的性质,其中有一种在我们的生活中使用的非常多,就是压缩空气,你知道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压缩空气?

(2)他们是怎样应用的?

(3)想不想做一个压缩空气的玩具?

(4)教师讲解三种玩具的做法,并简要介绍原理。

四、课后拓展:

自制一个压缩空气的玩具。

五、限时作业

二次备课

效果检测情况

 

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学科第一单元电子备课

单位

年级

时间

任课教师

第1课时

总第3课时

课题

冷空气和热空气

教学目标

1、知道空气是会流动的,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2、知道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3、了解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升空原理。

4、通过实验学会冷热空气对流和风的形成。

5、有兴趣研究空气的其他性质。

6、乐于亲近自然,有研究自然的欲望。

教学重点

认识冷热空气的流动规律。

教学难点

理解风的成因。

教学准备

气球、蜡烛、火柴、纸杯、香、集气瓶、透明水槽、热水、有关孔明灯、热气球的资料。

预习提纲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充满空气的气球或塑料袋,提问:

老师手拿的这个是什么?

面装的是什么呢?

2、如果对着你的脸放掉气球中的空气,你有什么感觉?

说明了什么?

3、学生讨论、交流。

4、谈话:

这是上节课我们已经研究学习过空气的性质,知道空气要占据空间,空气是会流动的。

(二)研究热空气是怎样流动的

谈话:

其实啊,空气还可以分为热空气和冷空气(同时板书课题)。

我们先来研究热空气(同时板书)是怎样流动的。

同学们,你们知道空气受热后会怎样流动吗?

实验1:

感觉热空气

让学生点燃蜡烛,用手分别放在蜡烛火焰的上面、四周、下方,感觉什么地方最热?

(安全教育)

1、学生猜测。

(指名学生回答)

2、谈话:

刚才,哪位同学说得对呢?

下面我们用实验来验证。

3、学生分组实验。

4、学生汇报。

5、提问:

热空气是向哪里流动的?

6、学生回答。

7、小结:

热空气是向上流动的。

实验2:

研究热空气的流动

1、讲述:

把纸蛇放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提问:

是什么力量使纸蛇转动的?

实验说明了什么?

3、小结:

空气受热会向上流动,热空气上升。

(板书:

上升↑)

(三)探究热空气上升的原因

谈话:

空气受热为什么会上升呢?

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解释。

学生猜测、交流。

实验3:

认识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

在木棍两端各挂一只大小相同的纸杯,使木棍保持平衡;用手扶住木棍的一端,用燃烧的火柴烤热另一端纸杯内的空气;移开燃烧的火柴,同时松开扶住木棍的手,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1、提问:

为什么底下点火柴的纸杯会上翘?

2、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3、小结:

点燃火柴后,使纸杯里的空气变热,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就会上升,上升的热空气就推着纸杯往上升了。

二次备课

效果检测情况

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学科第一单元电子备课

单位

年级

时间

任课教师

第2课时

总第4课时

课题

冷空气和热空气

教学目标

1、知道空气是会流动的,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2、知道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3、了解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升空原理。

4、通过实验学会冷热空气对流和风的形成。

5、有兴趣研究空气的其他性质。

6、乐于亲近自然,有研究自然的欲望。

教学重点

认识冷热空气的流动规律。

教学难点

理解风的成因。

教学准备

气球、蜡烛、火柴、纸杯、香、集气瓶、透明水槽、热水、有关孔明灯、热气球的资料。

预习提纲

第二课时

一、研究冷热空气对流。

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热空气受热上升,那冷空气什么情况呢?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实验4:

观察冷热空气的对流(P6页实验)

1、你想知道冷热空气是怎样对流吗?

2、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完成一个实验,同学们要按老师的要求跟着一步步的做,不提前也不落后,小心热水伤作人。

3、完成实验后,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四)热空气的利用

1、你知道“孔明灯”、“热气球”利用了什么原理制成的吗?

2、请学生介绍热气球和孔明灯的由来及升空原理。

(五)、研究冷空气是怎样流动的

1、提问:

那冷空气又是怎样流动的呢?

(板书:

冷空气)

2、提问:

能通过一些事例证明冷空气下降吗?

3、启发回忆:

夏天开空调的房间,冷气飘向哪里?

打开冰箱时,“白气”向哪个方向流动?

4、小结:

空气受冷向下流动,冷空气下降

(板书:

下降↓)

(六)、全课总结

提问:

这节课研究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七)、作业

学生回家做一个孔明灯。

(八)、限时作业

二次备课

效果检测情况

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学科第一单元电子备课

单位

年级

时间

任课教师

第1课时

总第5课时

课题

空气中有什么

教学目标

1、用观察、实验、思考、阅读资料的方法分析空气的成分。

2、培养初步的实验技能。

3、知道空气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包括氧气、氮气、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4、知道氧气支持燃烧,氮气等不能支持燃烧。

5、了解氧气。

教学重点

探究空气的成分。

教学难点

在探究中会观察、分析、推断,并能从中得出结论。

教学准备

一课时准备演示实验:

三支相同的蜡烛、三块玻璃片、两只大小不同的无底塑料瓶、打火机。

分组实验:

水槽(红色水)、固定在玻璃片上的蜡烛、无底塑料瓶、细铁丝及火柴棒、打火机、塑料桶(水)各7套。

预习提纲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感知空气

1、实验介绍:

如果我们把这三支蜡烛点燃,在第二支蜡烛上方罩上小塑料瓶,在第三支蜡烛上方罩上大塑料瓶,让它们进行燃烧比赛,请大家猜一猜,这三支蜡烛中哪支蜡烛会最先熄灭?

哪支燃烧得最久?

2、学生猜测。

追问:

你为什么这样猜测?

3、师:

事实胜于雄辩。

最后结果是不是跟你们猜的一模一样呢?

请大家仔细观察,比赛现在开始。

4、演示实验。

5、学生汇报实验现象。

6、学生尝试分析演示实验结果的原因:

(1)为什么罩大瓶的蜡烛比罩小瓶的蜡烛燃烧的时间长?

(2)为什么罩上瓶后蜡烛会慢慢熄灭,而另一支没罩的却依然燃着呢?

8、思考并总结:

燃烧跟空气有关系。

二、提出问题,实验探究

实验一:

“水柱上升”实验——认识燃烧要消耗空气中的一部分气体

1、塑料瓶中有空气吗?

怎样证明有没有空气?

2、学生设计方案。

3、引入学生实验:

把粘有蜡烛的玻璃片放在水槽中,点燃蜡烛,把塑料瓶罩上去,观察实验现象。

4、讨论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5、提出实验要求:

(1)组长合理分工,组员人人参与,要配合好。

(2)实验前按步骤作好准备,实验中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实验后不要拆除实验装置。

6、分组实验,观察现象。

7、交流看到的实验现象。

追问:

蜡烛熄灭后,水为什么会进入瓶子?

瓶内的空气为什么减少了?

8、小结:

蜡烛燃烧用去了一部分空气。

活动二:

“火柴熄灭”实验——认识剩下的气体不能支持燃烧

1、设问:

现在你们认为瓶子里还有没有空气呢?

2、启发:

既然还有空气,蜡烛为什么熄灭了呢?

3、学生猜测,并说出依据。

4、设计实验检验猜测。

5、学生交流实验方法。

6、指导方法,提出注意事项:

为了避免我们在打开盖子时外面的空气跑进去,各小组在实验前先把水槽的水加到和瓶内水面一样高。

水加到位后再打开瓶盖,迅速把燃烧的火柴棒插入瓶内。

7、分组实验,观察现象。

8、交流看到的实验现象:

你们有什么发现?

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9、小结:

剩下的空气不能支持燃烧。

三、阅读资料,了解空气的成分

1、根据刚才的实验你们认为空气至少含有几种气体?

是些什么气体呢?

2、阅读教材第10页的图文资料。

3、交流:

空气中有能支持燃烧的氧气和不能支持燃烧的氮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

4、联系生活,说说你对这些气体有哪些了解?

二次备课

效果检测情况

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学科第一单元电子备课

单位

年级

时间

任课教师

第2课时

总第6课时

课题

空气中有什么

教学目标

1、用观察、实验、思考、阅读资料的方法分析空气的成分。

2、培养初步的实验技能。

3、知道空气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包括氧气、氮气、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4、知道氧气支持燃烧,氮气等不能支持燃烧。

5、了解氧气。

教学重点

探究空气的成分。

教学难点

在探究中会观察、分析、推断,并能从中得出结论。

教学准备

二课时准备:

小苏打、白醋、制作以及收集气体装置。

澄清的石灰水,蜡烛(2短小根)硬纸片、冰块(冰糕)烧杯(50ml)

预习提纲

第二课时

一、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师:

上一节课我吗了解到了二氧化碳气体是一种不支持呼吸也不支持燃烧的气体,这一节课我们继续研究一下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一:

制作二氧化碳

按照课本P10页装置制作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至少两瓶)

实验二:

研究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三:

研究二氧化碳灭火实验

总结:

二氧化碳性质

实验四:

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二、谈收获

通过两节课的学习你学习到了什么。

三、限时作业

二次备课

效果检测情况

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学科第一单元电子备课

单位

年级

时间

任课教师

第1课时

总第7课时

课题

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教学目标

1、意识到空气对生命的意义,意识到保护空气清新的重要性。

2、能够用测量降尘的方法考察当地空气污染的情况。

3、了解空气污染的含义、原因、危害及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

4、关心空气环境,并能提出保护空气的建议。

教学重点

了解我们怎样为净化空气作贡献。

教学难点

调查居室空气污染的原因

教学准备

预习提纲和限时作业,有关科学素材、环境污染情况调查表。

预习提纲

1、调察我们周围的空气哪里受到了污染?

2、收集人们保护空气所采取的措施。

一、情境导入。

结合最近上学路上出现的农民焚烧玉米秸秆问题导入课题,问:

同学们,当你们经过浓烟的时候什么感觉?

……

二、探究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1.理解“源泉”一词的含义,为什么说空气是生命的源泉?

2、有什么办法能够证明我们离不开空气呢?

学生思考,说出自己的想法,选择一种容易操作的方法进行实验。

(憋气)

3、师:

刚才的实验,说明我们人类离不开空气。

除了人类外,你认为还有哪些生命离不开空气?

小组讨论,并记录。

小组汇报。

师板书。

4、师:

通过这些实验和同学们的汇报,我们可以发现几乎所有的生命都离不开空气。

因此,我们说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板书)

三、寻找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1、师:

空气是那么的重要,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空气?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2、师:

上课之前,我们交流了上学路上的滚滚浓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我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周围的空气会洁净吗?

为什么?

学生思考、汇报。

教师课件出示图片。

3、除了焚烧植物秸秆,你还了解哪些污染环境的问题呢,交流一下。

四、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

1、师:

我们人类的许多活动都对空气造成了污染,空气被污染后会对生命有什么影响呢?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2、刚才同学们所说的这些影响是从哪儿知道的?

学生说一说。

3、看科学报导:

空气被长期污染后造成的危害。

(阅读英国、美国烟雾事件)

4、总结:

当空气中增加了有害物质,空气就受到了污染,交通运输工具排放的尾气、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烟尘、生活煤灶排放的烟尘废气污染着空气,看来,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五、研究保护空气的措施。

师:

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空气污染会造成这么大的危害。

看完以后,你有什么想法?

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把一切会污染空气的活动都停止呢?

2、师:

同学们有什么好的想法和建议?

小组讨论,并记录。

3、介绍森林对于净化空气的作用。

六、课后拓展。

师:

同学们提的建议非常好,老师提议把这些建议写成一封信寄给有关部门,希望空气污染问题早日得到解决,我们能够从新呼吸到新鲜、清新的空气。

七、课下作业

调查我们周围环境的空气质量。

(课本13页实验)

二次备课

效果检测情况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冷和热

单元课题冷和热

单元总体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通过加热和冷却可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列举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

2、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知道温度的单位,会使用温度计

3、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知道温度相同是热传才停止

4、了解水、金属等常见物质有三种状态,温度的改变可以使物质的形态发生变化,知道水的冰点和沸点。

知道生么是蒸发和凝结。

二、科学探究

1、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

2、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做出合理的解释

3、能对探究的问题做出初步的结论;能运用语言、图、表等多种方式表达研究的过程与结论。

4、能把探究过程中习得的知识、过程与方法运用于新的情景中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2、愿意合作与交流

3、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4、敢于大胆想象

5、感受和体验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

6、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冷和热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本单元将学生带领到对生活中的冷热现象进行探究,让他们在一个个亲历的活动中,了解冷热现象中蕴含的科学道理。

本单元共五部分组成,

(一)形成温度的概念,学会测量水温

(二)认识热传递的方式和方向(三)探究物体的形态和体积变化(四)不同物质以及同质不同色的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不一样(五)了解自然界中水体额度不同存在形式,认识水的三态变化。

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

温度计的使用、热水变凉的规律;热传递的三种方式;物体的熔化和凝结;不同物质的吸热和散热性能不同;物质的三种状态

难点:

用温度计连续测量一杯热水变凉的温度变化;热胀冷缩;不同物质的吸热和散热性能不同

教学措施

室外考察,收集资料----总结规律-----深化提高

课时分配5课时

 

1、冷热与温度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

(2)能够收集数据并发现热水变凉过程中的温度下降规律。

2、知识与技能

(1)知道温度的概念;

(2)知道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体会到科学探究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

2、难点:

连续测量一杯热水的降温过程,发现温度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冷水、热水、烧杯(或一次性塑料杯)、温度计、铁架台。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预习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

一、建立温度的概念

出示一杯冷水、一杯温水和一杯热水。

演示:

将两手的食指分别插入冷水杯和热水杯,5秒钟后,再同时插入温水杯。

要求体会:

两个手指的感觉一样吗?

学生分组进行体验,小组交流体会。

二、形成温度概念

全班交流,感受到:

光凭自己的感觉不能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

讲解: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温度计可以准确的测定出物体的温度。

三、学习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学生尝试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同时思考:

如何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在测量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交流:

测量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

(1)液泡浸在水中,不碰杯壁;

(2)液注变化稳定后观察温度;

(3)观察温度要水平观察;

(4)学习读出温度计的度数。

(教师可以适当创设一些错误情景,认学生分析。

利用温度计测量三杯水的温度(先测冷水,再测温水、最后测热水)。

四、预测水的温度变化

提问:

热水放的时间长了会怎样?

如果隔相同的时间测量一次热水的温度,你认为热水变凉的过程是怎样的呢?

温度的下降会有规律吗?

如果有规律,可能是什么样的规律?

五、制定热水变凉的研究计划

讨论:

怎么才能做好这个实验?

在讨论中明确学生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需要哪些材料:

(温度计、铁架台、杯子、热水、记录纸、手表)

(2)需要观察什么?

记录什么?

(3)怎样记录?

从什么时候开始记?

隔多长时间记录?

(4)小组内每个成员的任务是什么?

(拿温度计、读数、计时、记录各有分工,每人都要找到自己的角色)合作学习是科学探究的常用学习方法,每个组员都要承担各自的角色,小组中每个人都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个体作用。

六、小组研究,收集数据,学生取热水和记录表;

学生进行测量并记录,教师注意巡视。

七、作热水变凉的曲线图,并学习分析数据

1、选择一组记录表,讲述:

记录表有时不能很明显的看出变化规律,我们可以用一条曲线图来表示温度的变化,这样的图就叫做曲线图。

2、讲解曲线图的作法。

横轴表示时间,竖轴表示温度,教师示范作出曲线图。

①描点;②连线。

3、学生作曲线图。

1)学生根据各自的表格作出曲线图。

2)分析曲线图,研究温度变化的规律。

3)讨论:

温度是怎样变化的?

4、把各组的曲线图贴在黑板上,作下面的比较:

1)刚开始的温度一样吗?

最后的温度一样吗?

2)从曲线变化,你可以看出什么规律?

3)各组的曲线的弯度一样吗?

造成不一样的原因是什么?

5、小结发现:

1)温度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的;

2)温度下降呈现先快后慢的规律。

八、布置预习:

什么是传导、对流、辐射。

九、限时性作业

评价形式:

同桌互评互改,相互检查。

1热水的降温规律是。

2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是什么?

板书设计:

1、冷热与温度

温度——温度计

温度逐渐下降,由快到慢。

教学反思:

 

2、热的传递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能够做固体热传递的实验;

(2)能够做液体对流的实验。

2、知识与技能

(1)知道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

(2)知道传导、对流、辐射是热的三种传递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用数据进行论证的重要性;

(2)体会到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也需要发挥想像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认识热的三种传递形式。

2、难点:

正确使用酒精灯。

教学准备试管夹,汤匙、蜡烛、酒精灯,烧杯,石棉网,三角架、茶叶,热水。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预习什么是传导、对流、辐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讲述:

今天,我们手冷的时候,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