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卫生院院长先进事迹以院为家20多年的坚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380816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镇卫生院院长先进事迹以院为家20多年的坚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乡镇卫生院院长先进事迹以院为家20多年的坚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乡镇卫生院院长先进事迹以院为家20多年的坚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乡镇卫生院院长先进事迹以院为家20多年的坚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乡镇卫生院院长先进事迹以院为家20多年的坚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乡镇卫生院院长先进事迹以院为家20多年的坚守.docx

《乡镇卫生院院长先进事迹以院为家20多年的坚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镇卫生院院长先进事迹以院为家20多年的坚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乡镇卫生院院长先进事迹以院为家20多年的坚守.docx

乡镇卫生院院长先进事迹以院为家20多年的坚守

乡镇卫生院院长先进事迹(“以院为家”20多年的坚守)

 

乡镇卫生院院长先进事迹(“以院为家”20多年的坚守)

乡镇卫生院院长先进事迹(“以院为家”20多年的坚守)

我先来向大家汇报一组一家乡镇卫生院的数字:

净资产总额1200万元,年业务收入900万元,门诊量3万人次,住院病人人次。

这组数字乍一听也许您并不在意,但当告诉您这组数字的出处时,或许您会生出“不简单、不容易”的感叹。

数字出自镇卫生院。

镇是全市最偏远、只有3万人口并不富裕的乡镇。

在这样的条件下,卫生院创造的这些数字您说简单、您说容易吗?

熟悉情况的人并不感到奇怪,因为他们知道,这里有个“以院为家、把医院的事当成自家事”的院长。

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卫生院多年来一直是全市乡镇卫生院中的佼佼者。

院长名叫,1987年担任卫生院院长。

“院长真正把医院当成家,职工才会热爱这个大家庭;职工热爱大家庭,也才能安心工作、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服务”。

这样理解“家”的含义。

20多年来,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坚守和经营着自己的“家园”。

1987年,接手的是个真正“穷到家”的穷家:

房屋破烂、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入不敷出。

“穷归穷,毕竟是个家;只要心里有个家,‘穷家’定会变‘富家’”。

怀着这样的心态,曾经当过兵、做过乡分工干部的带领职工艰苦创业,实施了一系列的“治穷”攻坚战。

为改变“穷相”,拆危房、修旧房、建新房;为留住医疗骨干,他耐心做工作,创办了以眼科为主的特色专科;为保证职工福利,他以个人名义借钱,兑现对职工的承诺。

在的努力下,“家境”开始慢慢改变。

1994年后,卫生院走出低谷,并逐渐在全市乡镇卫生院中脱颖而出。

目前,全院拥有达5000平方的门诊、住院和医技楼,添置了大型光、彩超、c臂机、腹腔镜等一大批先进医疗设备,一些在大医院才能开展的诊疗项目,在这里也出现了。

心中有家爱自生。

对卫生院这个大家庭不仅包含着浓烈的爱心,还有着一段深深的情结。

1996年,因患脑膜瘤,在扬州做颅脑手术。

他人在病床上,心里却时时牵挂着卫生院这个家,因担心会影响卫生院工作,他反复劝说职工不要探望,但出于对“家长”由衷的敬爱,当时全院的50多名职工还是自发地安排好各自工作,先后赶到医院探望他。

倍受感动,由然产生一种情感:

我要用全部精力回报卫生院这个大家庭,回报家庭的每一个成员。

他关心职工生活,在全市率先为全院职工办理了养老保险。

建起了职工宿舍楼,解决了职工后顾之忧。

他关心职工家庭,对有就业需求的职工家属子女,总是想方设法帮助解决。

当职工家庭遇到困难时,总是第一个会想到他,都是以家长的身份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他关心职工成长,每年都选派2至3名职工前往上级医院进修深造。

就是对偶尔犯过错误的职工,也以包容之心予以关爱。

他还保存着十几年前一位职工的检讨书,这事以前从没向外透露过,只是想在退休后悄悄撕掉。

有家的感觉心境是平静、安详的。

在的办公室里,“先做人、后做事,诚信为本”的座右铭特别醒目。

时下,一些医院常与医疗设备回扣、药品提成、红包等字眼相联。

但在卫生院,这些问题从不存在,“自家买东西、做事情你会要好处吗?

”他总是这样告诫自己和身边的人。

在卫生院采购药品器械时,始终坚持不吃商家一根烟、不喝厂家一杯酒和不拿经销商一份礼品的“三不原则”,为的是砍价时“手硬嘴不短”。

一位常年从事医疗器材的经理说,我做了多年生意,没见过像你这样的院长。

是的,在心里,始终装的是卫生院这个“大家”而不是自己的“小家”,在第一轮“两权分离”改革结束后,他将自己应得的大部分奖金用于卫生院的发展和职工的福利。

虽然卫生院家产殷实了,作为当家人,勤俭持家的本色没有改变。

他常说,“我们卫生院这个家是属鸡的,扒一下,啄一口,不扒就没食吃;积累家产不容易,稍不节俭就会败家。

”对想到医院蹭吃蹭喝揩油的对象,一律高挂“挡箭牌”,他也因此落下“铁公鸡”的外号。

去年新投入使用的1800平方米的住院大楼,全部装潢按一般预算要80多万元,而他只用了30多万元,就连审计人员也不大相信。

但“铁公鸡”硬是一笔笔地抠省出50万元。

20多年来,之所以能够一直“以院为家”,是因为身后有一个始终支持他的小家。

他的妻子揽下了全部家务,为的是不让分心。

1996年手术后,落下了继发性癫痫、左侧肢体功能乏力等后遗症。

最初的两年多,的妻子每天如影相随地陪他上班,料理他的生活,这段情景至今不能忘怀。

他爱人没有工作,也没有养老保险,经常半是埋怨半是担忧地说,我家老徐这个人,职工的家属他能安排,就是自己家属他不安排,我老了不晓得怎么办?

回答说,在家洗衣做饭,跟在我后面永远不会下岗,这是最好的工作安排。

话虽回得巧妙,但心里有个小九九没说出:

如果安排了你,就会少安排一个职工家属。

20多年同一岗,“以院为家”自风光。

比起同时期工作并转入公务员队伍的老同事们,多年“家门”未出的难免有一点遗憾。

但看到卫生院的巨大变化,想到任职20多年来,和谐大家庭里没有一封人民来信,先后两轮改革测评时,“家庭成员”对自己百分之百的支持率,就有一种成就感。

家是心灵的港湾,家是奋进的动力,家是永远的守候。

“以院为家”的,用20多年的坚守向我们解读并证明了这一切。

×××同志在全市政务公开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在全国、全省政务公开电视电话会议,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总结交流政务公开工作的经验,安排部署下一步的政务公开工作。

吴官正常委、华建敏国务委员和周坚卫常务副省长分别就政务公开全面推进作了重要讲话,目标任务明确,工作标准很高,要求也很具体。

我们一定要认清大局、深刻领会、全面贯彻落实。

下面,我就贯彻全国、全省政务公开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就全市的政务公开工作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要充分认识推进政务公开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近年来,我市把推进政务公开作为源头治腐的重要内容,建立行政服务中心、开展财务集中核算、规范招投标管理、推行政府采购、实行政府文件上网、开通政务直通车等等,在全市全面开展了政务公开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但同上级要求相比、同先进地区相比、同群众期盼相比,还不尽如人意。

从总体上看,政务公开还不全面,公开的内容还不够具体,公开的程序还不够规范,现有政务公开的一些措施也还没有完全落实。

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工作中认真研究,切实加以解决。

前不久,温家宝总理在国家行政学院省部级干部研究班讲话时指出,要加快政府职能的根本性转变,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并强调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政府管理思想。

我体会,建立新型的行政管理体制,政务公开是重要的载体,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政务公开是重要的环节。

可以讲,推行政务公开是适应形势发展所进行的体制机制和管理的创新,是行政权力由封闭式运行向开放式运行的一场革命,是行政行为由计划式运行向市场化运行的一种转变,是行政过程由自由运行向监督运行的一种尝试,是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传统的思维定式和工作方法的新挑战,是为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的客观要求,是增强政府服务功能、更好地依法行政的有效途径,也是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的重要措施。

因此,各地各部门都要善于从政治上、大局上观察和处理问题,切实增强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把推进政务公开作为服务第一要务的一项重要工作,坚定不移的把政务公开工作抓紧抓好抓落实。

二、要把四个中心建设作为推进政务公开的重点工作来抓

推进政务公开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突出重点,改革创新,循序渐进,扎实推进。

按照全国、全省电视电话会议要求,乡(镇)政务公开要作为一项基本工作制度全面落实,县级政务公开要在进一步规范和提高上下功夫,市(地)级行政机关要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公用事业单位要全面实行办事公开。

从我市的实际看,找准政务公开的切入点,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抓好行政服务中心。

综合招投标中心、国库集中收付中心和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中心四个中心建设。

行政服务中心建设。

要按照“集中办公、并联审批、统一收费,限时办结、一条龙服务”的总体要求,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规范的运行机制和严密的监督机制,真正实现“放下就走,办好来拿”的目标,把一站式服务真正落实到位。

市行政服务中心局域网升级改造即将完成,市直各个窗口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与中心搞好网络对接,率先在行政服务中心实现网上审批。

要本着应进则进、应出则出的原则,做好调整进出中心项目工作,开展行政审批专项清理,规范服务性收费管理。

今后,凡是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都要进入行政服务中心,将咨询、受理、服务、审批、收费等有关事项全部纳入中心办理。

各县(市)、区要在今年年底以前建成行政服务中心。

综合招投标中心建设。

要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集中管理、统一规范、中介服务、简便高效”的要求,尽快将土地出让、产权交易、药品采购等招投标活动纳入综合招投标中心交易。

要围绕市政府即将出台的《襄樊市招投标管理办法》,尽快组建专家库,并配套制定中介机构管理、招投标准入和清除制度。

要尽快建立统一的招投标信息平台,实现网上发布招投标信息、公布中标结果、受理监督投诉。

国库集中收付中心建设。

要以建立公共财政为目标,以加强资金监管为重点,建立健全制度和管理体系,着重抓好支出标准制度、支出审批制度、凭证审查制度、内部监督制度和责任制度等制度建设。

市级财政在年底以前拓展财务集中核算的范围,市直在部门预算单位开展国库集中收付改革试点。

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中心建设。

着眼点是加大对行政执法机关和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及时协调处理经济组织在投资和经营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矛盾纠纷。

市里已经决定,将现行的行政效能投诉中心更名为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中心,并将出台《经济发展环境投诉工作管理暂行办法》和《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处理暂行办法》。

以通过投诉中心这个窗口,及时了解我们工作中和依法行政中存在的问题和群众的要求,真正使各级行政机关做到便民利商、依法行政。

三、要切实搭建好推进政务公开的工作平台

政务公开工作要本着方便群众和有利于监督的原则,注重实效,采取因地制宜、灵活多样的形式。

可以设立固定的政务公开栏,设立专线咨询电话,印发文件资料,制作《政务公开指南》;可以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开辟政务公开专栏或专题论坛,建立政府信息发布制度和会议旁听制度;也可以建立政务公开大厅,实行集中办公,一条龙服务。

建立电子政务,实现政府与基层和群众的网上沟通。

各县(市)、区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主要是建立行政服务中心,实行敞开式办公,在重要位置设置公开栏,公布举报投诉电话,重要事项通过新闻媒体公开等。

市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主要通过会议、文件、公告及新闻媒体公开,重要事项设立公开栏,完善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网上工程等实行公开。

按照市里统一部署,今年市级政权机关政务公开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是实施电子政务公开,为此市委、市政府即将出台襄樊市电子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并决定改造市政府网站网络环境,建设电子政务对外公开网络和对内公开网络。

在外网,市政府将公开经过人大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本级政府事关全局的重大决策及出台的政策,不涉密的需要社会公众周知的本级政府文件;政府职能部门要公开其名称、机构设置、办公地点、联系电话,各个部门的工作职能,审批事项、程序、收费(罚没)标准、政策依据,在部门权限范围内制定的需要社会公众周知的文件和其他需要公开的事项。

在内网,将公开“四大家”领导、各位秘书长廉洁自律的情况,“四大家”机关内部财务收支情况,“四大家”机关干部交流、考核、奖惩、任免情况等。

市委、市政府要求市政府组成部门、市政府工作部门和市级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近期都要在政府网站上设立政府网页,按照规定的内容,对凡不属于保密内容的政务都要上网公开,并做好内容更新及信息发布的审核工作。

对此,市政府将进行考核,奖优罚劣。

希望政府各部门都要充分利用政府网站平台做好推进政务公开、促进政府自身建设这篇文章。

同志们,推进政务公开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希望各级各部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政务公开贯穿于四个中心建设的始终,把政务公开与电子政务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为加快政府职能的根本性转变,为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为建设一个人民群众满意的政府而不懈努力。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撼动中国也也震动世界的特大地震。

一时间,无数房屋倒塌,公路被毁坏,无数条鲜活的生命被掩埋在废墟之下,挣扎在生与死的边缘。

无数个家庭为搜寻亲人、失去亲人而揪痛着,与此同时,全国13亿人民的心也被地震灾区人民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深深的牵动着。

作为中华大家庭的家长,党中央、国务院更是为灾情忧心如焚,在第一时间里国家领导人就到达了灾区,了解灾情,慰问群众,指导救灾。

展现在人民面前的,曾经是美丽的城镇,祥和的村落,安居乐业的民众,如今,在地震的洪波侵袭之后,转眼就变成了破碎的山河,无家可归的灾民。

如同所有美丽的故事在告一段落之后,主人公都将要经历一小段苦难而波折的行程一样,我们这个国家,在经历了将近30年改革开放的宏伟历程后,也必须要决然毅然的迎接这一场史无前例的重大挑战和考验。

党曾经带领人民创造了历史的巨大成绩,使新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尤其是自改革开放的近30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发生了飞跃式的发展,人民的生活迈向一个又一个新台阶。

和全国所有的地方一样,四川汶川也是中国经济发生巨大变迁的一个缩影。

那些整齐漂亮的城镇,那些现代化的设施,舒适和有保障的生活,都是改革开放的具体成果。

这次突如其来的地震将这些成果毁掉了大部分,曾经安居乐业的人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房屋和必要的财产。

看着这些自己亲手创造的果实被毁坏,党当然为此感到心痛。

而更令党心痛的,是数以百万计的人民的生命受到威胁,无数人在地震中受伤,需要医疗照顾,还有无数人虽在地震中幸免,但被困在与外界隔绝的村庄,陷入缺食少水的绝境,更有无数人被掩埋在墙垣瓦石之下,等待着生命的火速营救。

于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号召和指挥下,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生命大营救展开了。

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迅速发出指令,指示抗震救灾。

国家领导人亲赴灾区,指挥抗灾。

解放军各总部按照中央军委的指示,迅速行动起来,成立了应急的指挥小组。

各兵种在统一指挥下,迅速向震区集结。

在地面交通中断,空中条件极端不利于空降的情况下,为了迅速摸清地震中心地区的情况,15名空降兵冒死在5000米的高空向地形复杂的震区空降。

武警部队、消防官兵也迅速开赴震区,开展生命搜救行动。

各地的卫生部门组织了医疗小分队,迅速开往震区救死扶伤。

各地的救灾物资源源不断的运往震区,为震区人民送去紧缺急需的食品、医药、衣被、帐篷和水。

无数的志愿者也自发组织起来,通往灾区的道路上志愿者络绎不绝。

全国各地、各界踊跃捐款捐物,向灾区表达心意,支援重建。

全国上下紧密团结,以整个国家的力量抗震救灾,这一点连西方国家都感到惊叹,外国政要、国际组织、外国媒介都纷纷表达了赞叹。

中国的救援行动反映之快,人员和物资集结之迅速,充分显示了共产党执政的优越性,显示了党在全国人民心目中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在这次地震中,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在如死神一般压迫生命的废墟之下,在满目创痍的瓦砾场上,一曲曲关于生命的赞歌正在谱写着。

有18岁的花季少女、人民教师张开双臂主动承受墙壁跨塌的重压,而将三个刚上小学的孩子保护在单薄的身躯之下。

她走了,把生命留给了别人。

有怀抱婴儿的母亲在临死之前发出的手机短信,希望他能活着看到自己的写有爱他和祝福他内容的留言。

更有营救生命的赞歌在地震发生后谱写着。

人民解放军某部队强行军60多公里,每人只携带一点方便面和矿泉水,成为第一个到达震中灾区的队伍。

还有那个在被救后抬上担架情不自禁的向救他的解放军叔叔敬礼的小男孩,他的那个手势成为这场大地震为数众多的标志性画面之一,定格在人们的脑海里。

所有这些行动和故事无疑强化了我们对汶川大地震这场悲剧的强度的体认,同时也强化了我们对生命、对人间大爱的体认,强化了我们对党的领导、对党领导的人民子弟兵的奉献精神的体认。

在普通的故事之外,还有那样的一些人甘于吃苦,甘于奉献的形象让我们铭刻于心,无法忘怀。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共产党员。

无数次了,只要是在中国,每一次发生灾情、险情,都是共产党员冲锋在前,冒死在前。

无论是洪水,火灾或是煤矿、道路塌方等,都是他们以模范带头的姿态,带领和吸引着人们,克服困难,排除灾情、险情。

这次地震中,当然不会例外。

我们无法忘记,地震前还在开会的某县办公楼里,当地震发生时,当地的县长只喊了一句:

“共产党员,先留下!

”混乱的人员立刻变的有秩序起来。

他们能够在危险的时候冲在最前面,同样也能在最危险的时候,选择留下。

我们无法忘记,美联社报道的灾区的那位乡干部,他的亲人在地震中全部失去了,当他正在红着眼圈接受美联社采访时,忽然接到了任务,就掉头匆匆的离开了。

他的行为,为外国记者认识共产党员这一特殊的群体作了很好的注解。

我们无法忘记,很多的党员干部在救灾时,靠前指挥,奋力救人,有一些是在强忍着失去亲人的悲痛,还有很多却是连自己的亲人还埋在废墟里都顾不上。

我们无法忘记,有一位年轻的人民子弟兵,因为过度劳累而牺牲了,而他不久前还刚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他的行为使得他有资格称为一名共产党员,于是,他被党组织追认为共产党员。

我们同样无法忘记,有很多的年轻人,他们很多是80后,包括战士,医护工作者和志愿者,通过在地震灾区的经历和见闻,提高了觉悟,净化了思想,积极的向党组织递交申请书,有些还火线入党。

通过在灾区的事件,可以充分说明,党是一个具有强大吸引力的磁场,震区是一个锻炼人的大熔炉,在熔炉里锻造的钢铁,去除了杂质,变得纯正了,自然就受到了磁力的吸引。

灾难是一座心灵的学堂,灾区的故事教育了一些人,同时也改造了一些人。

一些人通过教育,更加懂得了生命的可贵,亲情的重要,更加深刻的感受和理解了来自全社会的关爱。

一些人通过教育,找到了人生的方向,找到了奉献的意义,走近了党组织。

我没有亲历灾区,没有那种身临其境的体验,但我通过报纸、电视了解了灾区的故事,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党性的光辉。

一些人通过灾区的经历成长了,进步了,他们是我学习的榜样。

但我从抗震救灾中体会到了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体会到了共产党领导的优越性,从而使我更渴望加入党组织,成为光荣的一分子。

我期待着这一天能早日到来。

汇报人:

李永红

2008.7.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