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3课 科技成就与通俗文艺的繁荣教案 岳麓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378883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1.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3课 科技成就与通俗文艺的繁荣教案 岳麓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3课 科技成就与通俗文艺的繁荣教案 岳麓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3课 科技成就与通俗文艺的繁荣教案 岳麓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3课 科技成就与通俗文艺的繁荣教案 岳麓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3课 科技成就与通俗文艺的繁荣教案 岳麓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3课 科技成就与通俗文艺的繁荣教案 岳麓版.docx

《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3课 科技成就与通俗文艺的繁荣教案 岳麓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3课 科技成就与通俗文艺的繁荣教案 岳麓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3课 科技成就与通俗文艺的繁荣教案 岳麓版.docx

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3课科技成就与通俗文艺的繁荣教案岳麓版

《科技成就与通俗文艺的繁荣》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明朝长城的修筑和北京城的营建,体会中华民族的伟大凝聚力与创造力。

(2)了解明朝杰出的科技巨著《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

(3)知晓四大名著和戏曲以及京剧的发展历程,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

2.过程与方法

通收集、整理、展示历史资料和阅读、角色换位、探究等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明清时期科技成就与通俗文艺的繁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科学习使学生逐步深入了解北京城与长城的修筑、实用科技的伟大成就、四大名著的繁荣原因、创作背景;让学生认识中国的科技、文艺的成就的繁荣、伟大。

【教学重点】

北京城与长城的修筑;明长城的起止点;实用科技的伟大成就。

【教学难点】

四大名著的繁荣原因、创作背景、影响;京剧的形成。

【教学方法】

问题导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统一强盛的王朝,有着强大的创造力。

都成北京的规划和营建、长城的修筑都是这一时期的伟大工程。

明清两代还为我们留存了大量的科技名著和优秀的小说、戏剧作品,它们也同样见证着这样一个辉煌的时代。

二、讲授新课

一、北京城与长城的修筑

1.北京城:

(1)明朝在元大都的基础上把北京城扩建为宫城、皇城和京城三部分,历时10多年才完工。

1421年,明朝正是前度北京,称为京师。

明代的北京城最初为方形。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北京城南面的城门外面聚集了很多流动人口,形成了很多流动人就,形成了繁华的商业区。

嘉靖年间,蒙古骑兵兵临城下,迫使朝廷在城南地区增筑外城,自此以后,北京城的平面布局变成了一个“凸”字形。

(2)清朝仍然选定北京为都城,沿袭了明朝的格局,位于都城中央的紫禁城成为中国五个世纪里的最高权力中心。

[博闻]紫禁城即宫城,是明清皇帝日常生活和处理政务的地方,占地72平方千米,有供电阁楼约9000间,沿南北中轴线排列展开,左右对称,气势磅礴。

紫禁城中最大的一座建筑物是太和殿,俗称金銮宝殿,通高约35米,用84根直径约1米的大木柱支撑整个局面。

紫禁城后来改称故宫,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修葺长城:

为了加强背部边防,明朝对前代的长城进行了多次较大规模的修葺。

3.明长城的起止点:

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号称“万里长城”,根据2009年国家发布的最新测量结果,明代长城总长度为8851千米。

是世界上最大的工程之一。

明长城由城墙、关城和烽火台等组成,城墙上的垛口、射孔、敌台等设施非常完备。

长城沿线还设立军事堡寨,驻扎军队,开垦屯田,构成了一个完整防御体系。

北京城的修建体现了我国古代都城建设的最高成就,是世界城市建筑艺术的杰作。

明长城至今遗迹尚存,是人类历史上空前伟大的工程。

他们都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二、实用科技的伟大成就

1.医学:

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1518-1593)用毕生精力写成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是16世纪之前中国医学成就的总结,也是植物学的重要著作,已被译成多种文字流传世界各地,被西方国家称为“东方医学巨典”。

李时珍出身于医学世家,从小就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发现古代医书中有不少错误,于是决心写一部新的医药学著作。

为此,他虚心求教,多方搜集药物标本和民间验方,禽兽试种药材,又大量阅读医药书籍,进过27年的努力,终于写成了《本草纲目》。

概述共有190多万字,收入药物1892种,新增药物370多种,收入药方11000多个,并附有插图1100多幅,形象的表现了各种药物的形态。

2.农学:

明代徐光启(1562-1633)写的《农政全书》,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经验,技术了有关农业的理论和农作物种植、农具制作的方法,路输了垦荒、兴修水利和备荒救灾的重要性,还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方法。

在翻译和介绍西方科技方面,徐光启也是先驱。

他与利玛窦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

3.科学家:

明末清初科学家宋应星(1587-?

)编写的《天工开物》,详尽的记述了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过程,并且配有大量插图。

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宋应星在撰写《天工开物》的过程中非常重视调查、实验,虚心向农夫、工匠请教,并亲自实践、该书共有18卷,附有插图123幅,是保存我国科技史资料最丰富的一部书。

书中记叙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炼锌技术,引起了欧美化学家的注意。

[善思]宋应星在《天工开物》的序言中说“丐大业文人,弃掷案头!

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

”结合已学知识想想,为什么宋应星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中国自古以来形成的“学则优则仕”的文人人生目标;“重农抑商”的政策;自然经济占主体地位等。

三、通俗文艺的繁荣

1.明清时期,通俗文学形式的小说发展的原因: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兴起,代表作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被后人誉为“四大古典名著”。

2.《红楼梦》:

作者曹雪芹:

创作于:

清乾隆中期;主要内容:

以林黛玉、贾宝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描写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荣辱衰盛和家庭个人的日常琐事,揭露和批判繁华掩盖下的社会腐朽。

3.《红楼梦》的地位:

代表了明清小说的最高成就,在世界文学宝库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源于记者的亲身经历。

曹雪芹的父祖城市皇上亲信,后来家道衰落。

万年的他穷困潦倒,对社会也有了更深切的体验和理性的认识。

在饥寒交迫之中,他呕心沥血,用了10年功夫,写成了《红楼梦》前80回。

后经高鹗整理续写了后40回,在乾隆晚期排印出版。

4.《三国演义》作者:

罗贯中,描述了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各统治集团之间的复杂斗争。

5.《水浒传》作者:

施耐庵和罗贯中,一北宋末年松江领导的山东梁山农民起义为素材而创作的。

6.《西游记》吴承恩,是一部有浪漫主义的神话小说。

与通俗小说的繁荣相应,明清时期的戏曲也得到了很大发展。

元末明初产生于江苏昆山的昆曲,曲文雅致,唱腔悠扬,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历史最悠久的戏曲剧种之一。

明代昆曲盛行的同时,全国各地的地方戏也迅速发展。

地方戏的曲文不如昆曲优雅,但语言通俗,表演生动,富裕生活气息。

到清乾隆时期,出现了“雅部”与“花部”争雄的局面,“雅部”指昆曲,“花部”指各种地方戏的总称。

7.京剧的形成:

乾隆末年,表演安徽地方戏徽剧的四大徽班进京,迅速适应北京观众的需求,发挥各班演员特长,同时吸收其他地方戏曲的优点并加以革新,到19世纪前期,形成一种新的剧种“京剧”。

京剧,成为我国最有代表性的剧种,集中地体现了中国戏曲艺术的精华,被称为“国粹”。

[开卷有益]“西儒”利玛窦利玛窦是意大利人,1582年到中国澳门,次年开始在中国传教。

利玛窦在传教之初,总是直接宣讲基督教教义,还曾剃光头、穿袈裟像僧人那样传教,但是效果都不好。

后来,他发现借助儒家诗书来解释教义,例如用《诗经》中的“上帝”来称呼基督,许多人就能理解了。

1601年,利玛窦来到北京,他呈现的自鸣钟等新奇礼物,得到万历皇帝的喜爱。

游戏,他不但获准在北京建立教堂,还结交了许多大臣,其中就有徐光启。

利玛窦总是穿着汉服,侃侃而谈,被大家称为“西儒”。

利玛窦病逝后安葬在北京。

[学而时习]请将下列人物与他们的著作连起来

李时珍《天工开物》

徐光启《红楼梦》

宋应星《水浒传》

曹雪芹《本草纲目》

吴承恩《西游记》

罗贯中《三国演义》

施耐庵、罗贯中《农政全书》

[温故知新]明清时期科学家取得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从他们身上,你能学习到什么?

原因:

①国家长期统一,社会安定,疆域辽阔。

 ②生产的不断发展促进了科技文化不断进步。

 ③民族间的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持续发展与不断加强。

 ④政府重视教育。

从中学到中华民族勤劳、刻苦钻研、重视调研的传统,富于智慧和创新精神。

[集思广益]明清小说和戏曲受到当时市民阶层欢迎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这说明文艺创作的生命源是何处?

词曲简单易懂,便于传播,说明文艺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大众。

课堂总结

实用科技的伟大成就

名称

作者

内容

历史地位

《本草纲目》

李时珍

总结16世纪前中国医药成就

被称为“东方医学巨典”

《农政全书》

徐光启

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经验,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方法

是明代末年的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作

《天工开物》

宋应星

描述了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过程

中国17世纪的工业百科全书

四、课堂练习

1.选择题

(1)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中作者籍贯在山西的是(D)

A.《西游记》

B.《水浒传》

C.《红楼梦》

D.《三国演义》

(2)要想了解英雄好汉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故事,应该参阅(B)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牡丹亭》

(3)下列科技著作中,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的是(B)

A.《齐民要术》

B.《天工开物》

C.《农政全书》

D.《本草纲目》

五、作业布置

1.背诵本课知识点

2.做练习册

【板书设计】

一、北京城与长城的修筑

1.北京城

2.修葺长城的原因

3.明长城的起止点

二、实用科技的伟大成就

1.医学李时珍《本草纲目》

2.农学:

徐光启《农政全书》以及同玛丽都合作翻译《几何原本》

3.科学:

宋应星《天工开物》

三、通俗文艺的繁荣

1.四大名著的繁荣原因、创作背景、影响

2.京剧的形成

【教学反思】

《科技成就与通俗文艺的繁荣》一课是岳麓版七年级下册第43课,本课的重难点是北京城与长城的修筑;明长城的起止点;实用科技的伟大成就。

四大名著的繁荣原因、创作背景、影响;京剧的形成。

应该注重本课各环节流畅,基础知识落实到位。

新课的引入,可以采用呈上启下的方法,自然导入,实现新旧知识的联系;新课的学习,运用多媒体,采用设疑、故事、绘图、讨论、辩论等多种方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巩固小结和课堂检测,理清了本课的知识线索,实现了当堂内容当堂巩固,整堂课教学效果理想。

运动失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