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改进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377031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如何改进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浅谈如何改进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浅谈如何改进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浅谈如何改进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浅谈如何改进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改进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docx

《浅谈如何改进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如何改进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如何改进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docx

浅谈如何改进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

浅谈如何改进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

《新课标指导下的初中地理教学行为改进》这门课程,主要介绍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为什么要研究课堂教学行为;二是课堂教学中有哪些行为需要改进;三是关于改进课堂教学行为中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课程对新课标中关于地理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进行了解读,从而可以进一步理解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改进的必要性及其方向。

课程比较详尽地讲述了言语行为、指导行为、呈示行为、规约行为、互动行为的内涵要点,分析行为的合理性及存在的问题.那么 在新课程背景下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就成为了提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增强教学行为改进的意识

一、什么是地理课堂教学行为

地理课堂教学行为,往往是指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基于自己先进的地理教育理念、独特的教学个性、丰富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过硬的教学实践本领与地理课堂实践智慧,在具体地理课堂教学情境中所表现出来的教学行为操作方式。

实施新课程以来,课堂的教学要求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正如有学者言,“衡量一个变革的成败,最根本的是要看课堂中、教室里发生的变化,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活动所发生的变化。

”即地理课堂教学行为。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主要行为有哪些

(1)能够说清教师言语行为的具体要求。

(2)基本学会呈示行为应用的要领。

(3)能够掌握指导行为的应用范畴及基本要求。

(4)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凸显规约行为的作用。

(5)了解互动行为的内涵,掌握引发学生提问的技能。

三、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行为形式化

首先,部分教师片面地追求课堂气氛的热烈,教师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缺乏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

其次,在请学生回答问题时,关注的学生群体有一定的局限性。

2.课堂教学组织随意化

有的教师在安排讨论式学习时,没有进行精心的组织。

使课堂教学存在有形无神、主体游离等问题,课堂教学效果并不好。

3.课堂教学评价单一化

地理课程与教学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离不开教师的课堂评价。

在实践中,对学生发言的反馈与评价方式,基本上只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没遵循“多元化评价”的原则。

评价的标准,大多数老师简单的以答案的标准性为依据此外对于,缺乏对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表现的评价,这样就忽视了对学生终身发展更为重要的探究、沟通与合作、批判性思考和问题解决等能力或素质的培养。

4.课堂教学手段片面化

在新课程背景下,地理课堂教学强调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的重要性,夸大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问题。

四、影响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因素

1.教师观念制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

2.评价制度左右教师课堂教学行为

3.学生基础个体差异牵制教师课堂教学行为

4.教学时间控制教师课堂教学行为

五、地理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善策略

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转变是地理新课程实施的关键性因素。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转变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已经成为地理新课程改革的迫切要求。

如何转变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新课程改革对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学校与教师必须坚持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丰富自己的教学实践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

我们要以一种教育生态学的视角,寻求课程之间的内在整合与相互作用。

地理课程必须主动地面向社会、面向自然,寻求课程的最佳生态平衡,以达到课程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给课程以更深广的内涵。

2、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在实践中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

 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改变离不开自身对教学的反思。

教师要把自己的教学活动和课堂情境作为研究对象,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自身的教学不断进行反思,有助于教师对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进行客观评价、有目的的分析与再认识。

对待学生的成长上,教师就需要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同时又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学习的需要。

此外,还要根据不同班级学情实际情况的差异,分别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

因此,我必须经常性的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思路。

3、关注学生

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许多教师均赞同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状态是地理教学是否成功的可靠标志之一。

宏观广大而复杂的地理环境使学生难以成功地感知、理解和记忆,从而使其成为一门较难教难学的课程,形成了地理课培养学生兴趣的困难性特点。

但我们必须让学生明白:

人生活在地理环境之中,与地理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所以我们全面了解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是每个学生都容易体验到的需要。

如果要求学生在思考失败的情况下去死记硬背结论,势必抑制兴趣的形成。

4、改革教学评价制度

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受到现行的教育评价制度的制约。

学生的考试成绩仍是地理教师教学考虑的主要因素。

教师教学评价的指标仍然离不开学生的分数,在这样的评价机制下,让老师真正去适应新课改所提倡的探究性学习的确是很有难度。

在实际的教学中,很难让老师放开时间和精力,专注于教学过程改革。

讲授法仍然是使学生最快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最佳方法。

在有限的的时间和现有条件下,特别是农村中学设施落后,在现行的教育评价机制的作用,教师们实际上处于左右为难、非常尴尬的境地。

所以,真正关注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是教育改革的重点所在。

5、加强地理课程资源建设

在实践中,如何来进行操作,许多教师很模糊,还存在着‘摸着石头过河’的情况。

很多老师在被问到新课程理念实施方向和操作过程时,都有些无奈:

方向虽有,但前景模糊,以学生为主体,但社会与学校配合到什么程度比较模糊。

基于此,各教育机构是否能给老师以实际有效的教学参考和辅助就显得尤为重要。

同时,我们需要充分重视地理教师自身作为课程资源这一重要因素。

例如,教师带着对学科、对事业、对祖国、对人类、对自然的热爱融汇而成的激情,神采奕奕地进行教学,不仅能即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长期的感染对学生个性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教师对地理课程与教学的理解影响着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

新课标需要我们改变传统的‘教材是圣经’的教育理念。

在课堂教学中,转变教学思路,充分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这就告诉我们,新课程背景下地理教学内容靠教师去发掘、驾驭,教师需要转变课堂教学的行为才能适应地理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对自己教学行为的特点与不足

在新课改的教学中,有很多过去的经验、方法和形式不易改变,当然很多时候,我们也能意识到而且也在不断的用形式下的理念武装自己,但我们都知道任何一个习惯的形成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所以要改变它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我不知道各位同仁用没有和我有同样的感触。

与新形势下的教学在靠近的同时,有很多的不足之处:

1.课堂教学行为形式化

为迎合课改的要求总是用提问的方式来试图来调动学生学习地理课程的积极主动性。

而学生由于根本从思想上就不重视地理这一学科,课下根本不预习,就跟别说去查找相关资料了,特别是农村学校,可供学生是用的资料甚少,老师都是一支笔一本书,有时可怜到甚至练习册都没有----学生有;何况多数学生都在校住宿,即使走足的学生家里也没电脑。

所以对于这种教学行为,存在着多种形式化的问题。

首先,部分教师片面地追求课堂气氛的热烈,教师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缺乏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因为难的学生就没法回答了,那这堂课可能就完不成任务了。

例如,在讲授《地球公转》时,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小组是班主任已经分好的,看哪一组表现突出。

可是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提问的问题却全都是书上的原话,比如说一年中,当地每天的白昼时间一样长吗?

什么季节长,什么季节短?

什么季节当地太阳热多?

问题提出后,学生回答是很踊跃,但都是照本宣科,并没有培养地理思维,更没有形成关于地球公转所产生的地理现象,当然更不能有总结性规律。

其次,在请学生回答问题时,关注的学生群体有一定的局限性。

有些学生能够有多次发言的机会,而有些角落的学生则处于“被人遗忘的禁地”,不符合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

特别是对新学还不了解的情况下,学生的知识能力及性格都不尽相同,老师总是找那些积极分子一是为了不打击他们的积极性,二是为了节省时间,所以总是会让他们来回答问题。

可是,另一部分内向的就极容易游离于课堂之外,感觉不受关注,也就渐渐没有了学习地理的兴趣。

2.课堂教学组织随意化

我们在安排讨论式学习时,一般也不进行精心的组织。

选择讨论的主题一般都是表面的,没有深度的问题。

所以这个讨论,往往是形式而无实际意义。

课堂教学存在有形无神,课堂教学效果并不好。

其原因教师没有精选有价值的讨论内容、没有对讨论过程中自身教学行为进行设计,不与学生进行交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而背对学生板书,或旁观。

3.课堂教学评价单一化

地理课程与教学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离不开教师的课堂评价。

在实践中,对学生发言的反馈与评价方式,基本上师对生的评价,而无学生互评或自评,这样就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导致学生的自评无足轻重,这不符合“多元化评价”的原则。

此外对于评价的标准,多数老师以答案的标准性为依据,缺乏对于过程中学生学习表现的评价,这样就忽视了对学生终身发展更为重要的探究、沟通与合作、批判性思考和问题解决等能力或素质的培养。

4.课堂教学手段片面化

在新课程背景下,过分地强调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的重要性,指出它对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价值。

老师在教学中都会应用以计算机为主体的现代多媒体技术,特别是有听课的或者作课时,这样就过分得夸大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问题,但却让扔掉了传统的板书。

当然,我们提倡多媒体辅助教学,因为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像的综合效果,这是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

却是传统教学手段的一些优势却是多媒体所无法取代的,传统的板书,言简意赅,常常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增强学生的记忆;板图板画凝炼逼真,往往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根据媒体的“最佳作用点”和“最佳作用时机”,进行传统教学手段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整合,。

但是往往大家忽视了一点,在现有的条件下,每一堂课都用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农村学校,而偶尔用一次,学生只对那图形变化,动态的画面感兴趣,而对知识根本就没有上心,所以往往老师一节课的功夫白费,事实上是这节课的精心准备白费。

所以,把传统板书与多媒体辅助教学进行整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才会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影响因素

1.教师观念制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

教师对地理课程与教学的理解影响着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

教师Z就认为“现在,地理新教材中的部分内容高度概括、高度浓缩,新课程的名词、概念出现得少了,结论性的叙述少了,‘读图思考’‘活动’‘阅读’和‘案例’等问题探究的形式多了。

这就需要我们改变传统的‘教材是圣经’的教育理念。

在课堂教学中,转变教学思路,充分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这就告诉我们,新课程背景下地理教学内容靠教师去发掘、驾驭,教师需要转变课堂教学的行为才能适应地理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教师S认为“到底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怎么来讲,我们心里也很困惑。

比如说,教师在如何对待案例教学方面,教案和教师用书都没有任何的解释和说明,而且对于学生来讲也是难度很大,对于这些内容,究竟要处理到何种程度才算适宜,我们大多数教师心中也没有底。

”教师L认为“地理教师应该及时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不断学习新知识。

我学过环境教育学,觉得还是很有用的。

此外,积极到外校去听课与学习,并且积极参与评课,也能利用外出学习的机会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我觉得还是很有用的。

2.评价制度左右教师课堂教学行为

现行的地理教学评价制度,虽然在理念层面上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许多教师认为地理课堂教学评价应该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性,关注学生发展的差异性,淡化分数等。

但是,在实际的地理教学中,由于高考制度的影响,仍然存在着关注分数,关注选拔的问题。

访谈2:

在访谈中Q老师不无感慨的谈到:

“无论是多么大的教育改革,如果高考改革滞后于教学改革,那么教师往往就会把教学的终极目标放在高考应试上。

我们许多老师有这样的困惑,新课改所提倡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是好,但是每进行一次都会消耗学生和老师大量的时间,在学习过程中是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提高了他们参与社会的实践能力,但是,高考并不考这些,岂不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高考独木桥在,高考指挥棒在,就别想什么新花样,踏踏实实能在高考中得些分数才是硬道理。

在这样的心理作用下,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方式、新的评价方式等等只是在“必要”的时候才用一下,比如学生刚上高中没有空间概念时、在作公开课时等等,而不可能贯穿始终。

3.学生基础牵制教师课堂教学行为

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他们是影响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推进的重要因素。

通过访谈发现,“刚入学高一学生普遍对新课程改革了解不够,传统的学习行为使学生一下子也很难适应新形式下的课堂教学,尤其是我们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的转变难度更大。

还有,学生对地理学习的不重视和认识不足始终是影响地理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由于初高中地理课程的要求不一致,出现严重脱节,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地理教学,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低,教材内容相对简单,而高中地理在难度和要求方面上升幅度大,这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无疑一下难于适应,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更大的难度。

许多学生连经线、纬线都不知道,这样对于地球的运动、时差的计算、季节的形成等问题的理解更是一塌糊涂。

”如何更好的转变学生现有的学习状态,困惑着许多教师。

4.教学时间控制教师课堂教学行为

新教材在知识结构方面,较旧教材而言更加不系统,这对于教师而言,如何把握好教材的深度、广度,如何处理好教材的知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材在教学内容方面虽然做了适当的删减,删除了一些较难于理解的知识点,图表,但课堂活动量明显增加,如何有效的组织好这些活动,如何安排好教学进度,这些都为高中地理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许多教师感觉到课时紧张,在活动的组织上时间难以把握,如果不充分让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于,那就只是走过场,流于形式,如果充分调动每位同学,那么时间又难于满足,教学进度无法完成。

四.地理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善策略

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转变是地理新课程实施的关键性因素。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转变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已经成为地理新课程改革的迫切要求。

如何转变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新课程改革对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学校与教师必须坚持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与目标等理论知识进行学习与探讨,从而使自己的教学实践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课程内容方面,地理课程要关照与学生相关的活生生的生活经验,要成为学生生命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扩大学生的知识接触面,让学生在与社会环境的互动中,获得完善的发展。

这样的课程理念的转换和提升,要突破狭隘的学校地理课程的疆域。

这就意味着我们将以一种教育生态学的视角,寻求学校课程、社会课程、自然课程之间的内在整合与相互作用。

地理课程必须主动地面向社会、面向自然,寻求课程的最佳生态平衡,以达到课程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当然,这种地理课程的回归是课程在另一种意义上的积极构建,是给课程以更深广的内涵,作为进入课程的生活,并非生活的零散片段、细枝末节,而是经过适当的加工和提炼,赋予其特定的意义,是一种课程化了的生活,是一种具有教育意义的生活。

2.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

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改变离不开自身对教学的反思。

教师要把自己的教学活动和课堂情境作为研究对象,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自身的教学不断进行反思,有助于教师对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进行客观评价、有目的的分析与再认识。

对待学生的成长上,教师就需要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同时又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学习的需要。

此外,还要根据不同班级学情实际情况的差异,分别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

因此,我校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形成课堂教学行为基本的思路如下:

(1)多样化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的多样化。

在地理新课程改革的背景的指导下,我校的许多教师开始创新自身的教学行为,在地理课堂教学的设计思路上开始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案例1:

教师Z在《寻找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的证据》一课的教学中,他就要求学生通过连续观察、测量、记录、六次(三周之内)某一物体影子长度的变化,证实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及其变化规律。

在研究过程中,他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完成,鼓励许多对地理感兴趣的同学自发组成小组,推选出组长,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知识能力,主动探究提出问题,确定自己小组的研究课题,循序渐进,步步深入合作开展调查研究。

在研究的结尾阶段,他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在研究中的收获,学生们谈出了地理知识、地理学习能力、地理学习情感体验等许多方面。

虽然该课题难度不大,但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讲要很好的完成,科学步骤必须完整,要有观测、记录、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环环相扣,对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科学道德、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都非常有益。

这种鼓励学生大胆探索的教学方法,既让学生合作学习了知识,又学习了别的同学的优点,加深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增添了地理学习的乐趣。

(2)关注教学过程的开放性与生成性

关注教学过程的开放性。

新教材内容结构包括正文、图表、读图思考、阅读活动、案例等。

所有呈现方式都是教材的组成部分,彼此相互联系,教学过程中就要做到灵活整合融会贯通。

图像在当今地理教材中已不再是“附图”或“插图”,而是与文字叙述并重的教材表述手段。

对于四位研究对象的观察发现,教师们都非常重视图像中的读图思考与活动内容的学习,关注教学过程的开放性。

案例2:

在学习“人口的迁移”一节时,Q教师从容应对课堂生成问题的机智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影响。

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但又不能把人们任何形式的空间流动都看作是人口迁移,如何让学生分辨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呢?

Q教师设计的问题是“王艳从甲县A中学转到乙县B中学读书”,属不属于人口迁移?

两个小组的同学认为:

王艳虽然离开了自己原来的住所,但没有变更定居地,所以不属于人口迁移。

”而另外两个小组的同学却认为:

“属于人口迁移,就像我们从外县来到这里读书,有了空间移动,再加上我们要在这里学习三年,居住三年,所以是人口迁移。

”学生的认识产生了分歧,教师如何来引导?

只见Q老师面带笑容巧妙地问了学生们一个问题:

“你们在这里学成之后,还回不回去建设家乡?

”“当然要回去建设家乡!

学生坚决地回答。

“暑假回家吗?

”老师接着又问了一个富有情感的问题,“回去啊!

”学生充满着对家乡眷恋地回答。

“所以你们没有改变定居地,从理论上来说不属于人口迁移,但你们的情况又比较特殊,在这里居住的时间比较长,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可以看成是人口迁移。

”Q老师因势利导地作了归纳总结。

通过设置贴近学生实际的情境解答了一个有争议的问题,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增长了知识。

(3)关注学生

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个案研究发现,许多教师均赞同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状态是地理教学是否成功的可靠标志之一。

宏观广大而复杂的地理环境使学生难以成功地感知、理解和记忆,从而使其成为一门较难教难学的课程,形成了地理课培养学生兴趣的困难性特点。

他们认为,人生活在地理环境之中,与地理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全面了解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是每个学生都容易体验到的需要。

如果要求学生在思考失败的情况下去死记硬背结论,势必抑制兴趣的形成。

访谈3:

在对L教师的深入访谈中,他谈到将时事融入教学之中,有助于学生了解问题实质如开展专题对石油问题、印巴问题、中东问题、西部大开发等热点问题进行讲解会加深学生认识,激发学习的求知欲;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将时事融入教学中。

能及时、合理有效地对书本知识进行补充和充实。

如讲述海啸时,列举2010年智利地震引发海啸;在讲述城市交通问题时列举日本城市列车出轨事件;讲述温室效应、可持续发展时讲述京都议定书;在讲述人类对宇宙新探索时讲述勇气号、机遇号火星车、神舟号飞船;在讲述能源问题补充欧佩克组织。

教师L认为,新课程加强了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析过程,突出地理技能和地理方法的训练,有意识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创造条件。

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就需要采用动手、动口、动脑相结合的方式,把学生学习地理的过程转变成为探究问题的过程,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注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

我校的地理教师开始充分重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作用,力图展现地理信息的多样性。

此外,地理新课标指出,“按照课标的目的要求、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还可以编写与地理教学有关的视听教材”。

教师们开始根据教学的需要,发挥信息技术媒体丰富的表现力,把教科书中的地图变成融解说词、背景音乐、动画、视频为一体的电子地图;把教科书中的插图由静态的平面图变成动态的三维模型;把原本单调枯燥的描述地理事物的地图变得更充实、更形象、更具有吸引力。

案例3:

在“板块构造学说”教学时,教师S就把教科书中的《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移动图》制作成《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移动》多媒体课件,让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以连续相向的方向移动,使大洋板块向下俯冲,大陆边缘褶皱隆起,引发火山地震的现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

3.改革教学评价制度

高中地理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受到现行的教育评价制度的制约。

学生的考试成绩仍是地理教师教学考虑的主要因素。

在他们的心目中,高中地理教师教学评价的指标仍然离不开学生的分数,以及最后的高考成绩。

在这样的评价机制下,让老师真正去适应新课改所提倡的探究性学习的确是很有难度。

研究过程中,许多教师反映有高考时刻压在广大学校、师生的心头,若干教学改革也就成了适应新的高考模式的改革,在实际的教学中,很难让老师放开时间和精力,专注于教学过程改革。

在多数人的理念中,讲授法仍然是使学生最快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最佳方法。

虽然现在高中教师的学识与能力储备,足够具备接受新理念、实施新理念的能力,但由于现行的教育评价机制的作用,教师们实际上处于左右为难、非常尴尬的境地。

所以,真正关注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是教育改革的重点所在。

4.加强地理课程资源建设

个案研究可以发现,地理新课程的理念已经开始广为大家所熟知,但是在实践中,如何来进行操作,许多教师很模糊,还存在着‘摸着石头过河’的情况。

很多老师在被问到新课程理念实施方向和操作过程时,都有些无奈:

方向虽有,但前景模糊,以学生为主体,但社会与学校配合到什么程度比较模糊。

基于此,各教育机构是否能给老师以实际有效的教学参考和辅助就显得尤为重要。

同时,我们需要充分重视地理教师自身作为课程资源这一重要因素。

例如,教师带着对学科、对事业、对祖国、对人类、对自然的热爱融汇而成的激情,神采奕奕地进行教学,不仅能即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长期的感染对学生个性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窗体底端

三、要改变教学行为首先要做什么

要改变我们的教学行为,我们必须从思想上彻底的稀里自己,所以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确立正确的课程理念:

1.强调发展: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以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为学习载体的开放式地理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及可持续发展观念为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对学生的生活和终身发展有用。

2.定准角色: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互教互学、主动开发、共同提高的双向互动的创造性过程。

3.面向全体:

以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为本,兼顾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创设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让地理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情趣和智慧。

4.主动学习: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了解地理知识的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